主講:陳美芳 講義:陳美芳、洪儷瑜 臺灣師大特殊教育系教授 2012國中種子教師工作坊, 11,16 差異化教學 主講:陳美芳 講義:陳美芳、洪儷瑜 臺灣師大特殊教育系教授 2012國中種子教師工作坊, 11,16
差異化教學 概念 教學策略 經驗分享與討論
概念
義務教育 統一教材、統一進度、統一標準
學校教育--齊一的標準 教育 應該尊重個別差異 或統一? 社會的需求--各式各樣的人才
差異化教學 差異化教學是一種針對同一班級之不同程度、學習需求、學習方式及學習興趣之學生提供多元學習輔導方案的教學模式。 教師可由課程內容、實施過程、實施成果三項要素考慮如何差異化教學。 (甄曉蘭,2012,本專案實施計畫)
差異化教學的相關名詞 多層次教學(身心障礙教育) 區分性教學(資優教育) 有效教學(普通教育)
多層次教學 同一主題 同一團體 目標調整:不同層次目標 學習難易調整:不同層次內容、支持 評量方式調整:不同層次反應 評量標準調整:不同標準 不同標準、不同增強系統
區分性教學案例:多元選單模式 台北市資優教育資源中心 http://trcgt.blogspot.tw/search/label/%E5%8D%80%E5%88%86%E6%80%A7%E6%95%99%E5%AD%B8 多元選單模式(The Multiple Menu for Developing Differentiated Curriculum)http://www.gifted.uconn.edu/mmm/mmmart01.html 高雄市資優教育資源中心 http://web2.spec.kh.edu.tw/releaseRedirect.do?unitID=184&pageID=3199
高雄市資優教育資源中心
資優教育之區分性教學價構圖 選 郭靜姿、高雄市資優教育資源中心研習資料
有效教學 張新仁,2008,2009 http://ocw.lib.ntnu.edu.tw/course/view.php?id=108
差異化教學
差異化教學 教材內容 教學方法 時間 成果評量 分組 資源支援 刪減、添加、重組 日常上課、第八節、 班級經營、 假日 多元方法、作業設計 課前、 課中 成就表現、參與動機 行政、團隊、家長社區、資訊科技
教學策略:分組 開課前分組 課中分組 班群:針對學生基礎參差的主要學科(如:英文、數學)分組上課。 跨年級分組。 小組:同質、異質 配對 自學
教學策略:教材調整 典型的教學內容 教材:課本、全校共同補充教材、教師自選補充教材 要求學生學習的法門:以分數或考試約束全部學生學習同樣教材。 結果 能力弱的學生學不來,能力強的學生無自主選擇機會。
教學策略:教材調整 【刪減】 一般班級上課:適中偏難 選修或課外補充:最難 課後補救教學:簡單 教育優先區、提升基測方案區: 適中到簡單,偏易 選修或課外補充:偏難到難 課後照顧:更下一級之基礎教材
教學策略:教材調整 【添加】 銜接課程:跨教育階段內容分析 學習策略 鷹架、輔助策略
學習策略:認知心理學取向(參考邱上真,1991) 注意 記憶 反覆處理、 精進、 組織 理解 訊息收錄、文意理解、推理理解、理解偵測 後設認知 認識自己的認知歷程與資源 使用及調整自己的認知歷程 動機 調整成敗歸因、 培養內在動機、 善用外在增強
學習策略:認知心理學取向 (參考邱上真,1991;張景媛,2009) 注意 記憶 反覆處理、 精進、 組織 理解 訊息收錄、文意理解、推理理解、理解偵測 後設認知 認識自己的認知歷程與資源 使用及調整自己的認知歷程 動機 調整成敗歸因、 培養內在動機、 善用外在增強 擴展知識策略:創造思考、批判思考、問題解決
教學策略:教材調整 【重組】 打散課本原有順序,以有利學生學習效果的順序,重新組合。 如:將生物1、2冊重組,全部內容在一年內上完,但順序與原先預定順序不同。
教學策略:教學方法 【增加學生投入學習的時間】 教師監控自己的教學行為,增加學生投入學習時間。例如:改變「正課訓話,借課補課」的苦心。 一節課可以切成小單元設計。 讓不同學生都有相同的成功機會,以提高動機,投入學習。 透過分組與活動設計,讓學生必須忙於學習。
教學策略:教學方法 【增加實施多元方法的專業知能】 參考多元選單模式
郭靜姿(2011):多元菜單模式在區分性教學的應用。高雄市資優資源中心研習講義。
教學策略:教學方法 【善用同儕,營造互動分享的學習環境】 臺灣的研究證據:數學 陳心怡(2012)研究小四到高一數學成就與生涯選擇的模式,取樣3157位學生。發現 『同儕數學支持』的整體影響性比父母老師更大。同儕支持與許多變項均有關連(知覺老師教學品質,自我效能,努力,興趣,成果期望,生涯選擇意願等)。
教學策略:教學方法 【善用同儕,營造互動分享的學習環境】 臺灣的研究證據:寫作 陳美芳(2007)探究影響高中寫作表現的因素,針對8 名異質學生的質化研究,發現: 影響因素中,教師及個人經驗對不同類型學生的影響不同,但同儕影響則獲一致肯定。同儕討論有協助理解、引發想法、澄清觀點差異、觀摩寫作技巧等多元功能。
差異化教學效果檢驗 蒐集資料 檢驗向度 認知:學業成績 動機:作業完成度、配合要求參與學習活動 平均 變異 個案
謝謝聆聽 心動不如行動
附錄:案例
建立班級內的層次系統(level system) 多層次教學:促成不同學生相同成功機會 建立班級內的層次系統(level system) 把預期的行為、技能或目標組織成一個階層順序的目標和權利 提供學生一個他們在改變自己行為時所需要的引導和支援,透過不同層級的設計提供不同的增強標準、選擇和限制 範例:信用卡、會員卡
層次系統的實施 選擇目標領域(學業、行為)和確定目標 確定學生的起點與最終目標,以及二者間可能的層級 確定行為和結果之關係,行為有出現適當、不當行為(或努力或學習的成果) 不同層級之間晉級的方法 讓所有學生知道層次系統的規則與作法 學生自我監控(記錄表)
英語科教室的範例 目標 評量項目與標準 層級A 學會單字 評量項目僅有單字和簡單的填充,兩項共計60分 層級B 會單字、課本的句子 評量項目包括單字、填充、簡單句子翻譯,四項共計80分 層級C 會活用課本的單字和句子 全部的考題,單字、填充、選擇、翻譯、文法等六項共計100分 晉級標準:連續二次達到目標者可以申請試行進階的層級,經過試行達到標準者,才可以晉級
行為規範之範例—自由行動的規範 層級1 下課需要在老師視線內自由行動 特定活動也需在教職員工監督進行 層級2 正向點數3 在教室內可以不被監督下自由活動 在大樓內某些行動可以由所得的點數來交換 層級3 正向點數5 在大樓內外均可以不被監督下自由活動,離開大樓的行動可以由所得點數來交換 層級4 與一般同學享有共同的限制(規範), 與下課和參與活動的自由 晉級標準:連續一星期可以累積目標點數者可以申請試行進階的層級,經過試行兩天仍達到標準者,才可以晉級
一、配對學習 兩兩配對 同儕協助學習策略(PALS)
配對學習─同儕協助學習策略(PALS) ─以文章理解為例 (一) 朗讀五分鐘 Reader 1(高能力)讀五分鐘 Reader 2跟著默讀、協助與做記錄 Reader 2(低能力)讀五分鐘 Reader 1跟著默讀、協助與做記錄 (從Reader 1開始讀的地方讀起) Reader念不出來時,等四秒鐘,問這個字是什麼?如果Reader念對了,回饋「對」,請Reader再唸一次該句子 如果等四秒鐘Reader還是念不出來,教練可以直接示範,然後問,這個字怎麼念?最後也是請Reader再唸一次該 句子。 陳淑麗,2012,臺灣學障學會年會講義
配對學習─同儕協助學習策略(PALS) (二)交互問問題(故事接下去讀) A.朗讀 B.學生兩兩問問題(擇一) Reader 1(高能力)每讀一段落 Reader 2問問題 共2-3分 Reader 2(低能力)每讀一段落 Reader 1問問題 共2-3分 B.學生兩兩問問題(擇一) 1.非故事體文章的問題:這有關什麼?你學到什麼?還學到什麼? 2.故事體文章的問題:發生什麼問題?怎麼解決的?結果? 3.問主要概念(main idea): 1.這一段在主要是在講誰或什麼事? 2.最重要的事情是什麼? 3.用10個字或更少的字,說這一段的主要概念 4.做故事重述 陳淑麗,2012,臺灣學障學會年會講義
配對學習--同儕協助學習策略(PALS) (三)第二次交互問問題(故事接下去讀) A.朗讀 Reader1(高能力)每讀一部份 Reader2問問題 共5分 Reader2(低能力)每讀一部份 Reader1問問題 共5分 B.問問題 問題: 1.命名主題(Namely topic),講一個細節what、who、when 2.主要概念(main idea) 少於10個字 陳淑麗,2012,臺灣學障學會年會講義
做配對學習,一點點的提醒… 怎麼分組 全班教學時,也可善用配對學習 強弱搭配,兩兩練習時,強的學生先,有做示範的功能 例如講到最重要的概念,可以請學生兩兩做複誦,也是強的學生先講。
分站教學—(Station teaching) 二、小組教學 小組分組教學 合作學習 異質分組,各小組採拼圖式合作完成學習 分站教學—(Station teaching) 小組或個別分站(關)完成 同質分組,全班依不同程度分組 不同組在同一站學習不同內容
合作學習 異質分組 每位成員都有學習任務 方式類型 任務 拼圖式
任務式合作學習 各小組分工、合作完成 寫出有「古」、「出」的字 完成表格 編號 字 注音 詞一 詞二 詞三 1 估 ㄍㄨ 評估 估計 估價 拙 ㄓㄨㄛ/ 笨拙 拙作 勤能補拙
拼圖式合作學習 每組成員分工 各組相同任務者先共同學習(專家學習) 專家回到組內分享學習 完成組內任務 社會科練習 1. 每組分四個人各負責一主題國家 2. 各組主題國家聚集學習 3. 回到原組分享自己的學習 4. 完成小組學習任務
拼圖法
分站教學—(Station teaching) 小組或個別分站(關)完成 同質分組,全班依不同程度分組 不同組在同一站學習不同內容
分站教學 全堂課設計四種學習任務 1-10 1, 2-3, 4-5, 6 11-20 2-3, 4-5, 6, 1 1-10 1, 2-3, 4-5, 6 11-20 2-3, 4-5, 6, 1 21-30 4-5, 6,1, 2-3 31-40 6,1, 2-3,4-5 第一組 第二組 第四組 第三組 第五組 第六組
類分站式教學(小組輪流教學) 全班依據程度同質性分3-4 組 1-10 全班上課 教師先教整體性基本概念 1-10 全班上課 教師先教整體性基本概念 11-20 分組做不同程度的練習 教師指導最弱的一組 21-30 最弱一組練習 老師巡視其他2-3組,依據各組學生表現給不同程度的進一步學習 31-40 老師指導中間組學生更進一步的學習,其他低、高能力組繼續練習 41-50 老師檢查最弱一組的表現,給予繼續指導或練習,給全班各組學習表現回饋 教學目標 1. 高程度組:掌握基本學習內容,團體合作學習進階挑戰 2. 中上程度:掌握基本學習內容,在教師指導下得以進階 3. 中下程度:穩固握基本學習內容,在教師指導下嘗試進階 4. 最低程度:穩固精熟基本學習內容
自學 每個人自己一組,每個人自己學習 實例 自然閱讀(Read naturally) 檔案學習 凱勒式自我學習
教材來源:調整-加注音、標生字詞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讀寫障礙教材研發小組 http://163.21.29.70/curriculum/load.htm
學習反應的差異化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2012)國中語文精進教材
建立班級內的層次系統(level system) 多層次教學:促成不同學生相同成功機會 建立班級內的層次系統(level system) 把預期的行為、技能或目標組織成一個階層順序的目標和權利 提供學生一個他們在改變自己行為時所需要的引導和支援,透過不同層級的設計提供不同的增強標準、選擇和限制 範例:信用卡、會員卡
層次系統的實施 選擇目標領域(學業、行為)和確定目標 確定學生的起點與最終目標,以及二者間可能的層級 確定行為和結果之關係,行為有出現適當、不當行為(或努力或學習的成果) 不同層級之間晉級的方法 讓所有學生知道層次系統的規則與作法 學生自我監控(記錄表)
英語科教室的範例 目標 評量項目與標準 層級A 學會單字 評量項目僅有單字和簡單的填充,兩項共計60分 層級B 會單字、課本的句子 評量項目包括單字、填充、簡單句子翻譯,四項共計80分 層級C 會活用課本的單字和句子 全部的考題,單字、填充、選擇、翻譯、文法等六項共計100分 晉級標準:連續二次達到目標者可以申請試行進階的層級,經過試行達到標準者,才可以晉級
行為規範之範例—自由行動的規範 層級1 下課需要在老師視線內自由行動 特定活動也需在教職員工監督進行 層級2 正向點數3 在教室內可以不被監督下自由活動 在大樓內某些行動可以由所得的點數來交換 層級3 正向點數5 在大樓內外均可以不被監督下自由活動,離開大樓的行動可以由所得點數來交換 層級4 與一般同學享有共同的限制(規範), 與下課和參與活動的自由 晉級標準:連續一星期可以累積目標點數者可以申請試行進階的層級,經過試行兩天仍達到標準者,才可以晉級
教學策略案例:記憶 運用諧音、押韻、心像等為中介,聯結其他學習者熟悉的事物,增進對新知識的記憶。 八國聯軍 俄、德、法、美、日、奧、義、英 餓的話,每日熬一鷹。
教學策略案例:記憶 心像策略
教學策略案例:記憶 運用諧音、押韻、心像等為中介,聯結其他學習者熟悉的事物,增進對新知識的記憶。 案例
教學策略案例:理解 以「核心概念」為中心的教學 丁建仁(2005):「精熟學習」策略對學生學習成效之分析。台師大物理系碩士論文
促成類化:寫作題目設計 快樂的真諦 論自由 影響我最深的一個字 如何系統規劃寫作題目,幫助學生發現規則或組型,達成類化效果?
教材來源:調整-加注音、標生字詞 臺北市東區特教資源中心讀寫障礙教材研發小組 http://163.21.29.70/curriculum/load.htm
學習反應的差異化 老師要求學生反應: 開放式回答 給鷹架協助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2012)國中語文精進教材
學習反應的差異化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2012)國中語文精進教材
不同層次的引導學習 教師引導 個別化學習(層次一) 個別化學習(層次二) 學習目標 教師自訂 教師提供學生選擇機會 師生共同創造選擇機會 起點行為 教師診斷 教師診斷、提供學生選擇 師生根據相關資料共同診斷 學習活動 教師實施教學並督導 教師提供選擇、個別化學習 師生訂契約、學生決定順序與速度 學習結果 教師評量成績 教師評、學生有提供意見機會 同儕互評、師生共同評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