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多媒体技术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工业中心 陈华竣 : Tel : 多媒体计算机系统.
Advertisements

第3章 系统总线 3.1 总线的基本概念 3.2 总线的分类 3.3 总线特性及性能指标 3.4 总线结构 3.5 总线控制 本章主要知识点小结.
第五章 输入输出系统 5.1 概述 5.3 接口 5.3 系统总线 5.4 直接程序传送方式接口 5.5 中断方式与接口
计算机组成原理 第三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舒燕君.
第6章 网络应用基础 主讲:.
多媒体通信技术 主讲教师:黄玉兰                学时:16.
小一家長會 訓育訊息 德性培育組 余家濂主任
第二节 时间和位移.
受益權 自由權 參政權 納稅 平等權 其他基本權 服兵役 2-1人民基本權利 的種類 2-3憲法規定的 人民基本義務 受國民教育
第6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1.
高等医药院校药学类第三轮规划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
课题摘要: 位育学子每天三点一线:教室,寝室,及其食堂。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我们一直想借一个契机去调查一下食堂到底有什么菜,什么菜最合胃口,如何在节约时间的同时又能享用美味的饭菜等等。借这个课题,我们深入研究了位育食堂的种种特色与“攻略”,现在就为大家奉上我们最真诚的建议。 课题来源: 在未踏进位育之前,对“吃在位育”这句话早有耳闻。等到有幸踏进校园,才知此话确实不假。每天行色匆匆地穿梭于校园之间,面对繁杂的课业,一顿可口的经过精心搭配饭菜可以让你横扫饥饿,补充能量,从而更好地进行之后的学习。为了避免
用來儲存資料的裝置,硬碟、軟碟、光碟、磁帶 具有非揮發性的特性,可以在電源消失時,持續保有資料的完整。
電腦概論 陳竹正.
Chap4 電腦硬體基本單元 高中資訊科技概論 松崗圖書公司.
組裝電腦DIY 前言:提供基礎的電腦零件組裝教學,對於個人電 腦零件有基本的認識、並有組裝零件使電腦能運 行的能力、能親手 升級自己想要的零件、及基 本的簡易判斷無法開機的原因;最後並提供實做,親手DIY將電腦組裝起來並安裝作業系統。 對象:對電腦組裝沒概念或一知半解者;想要能自己解決電腦無法開機,或是能自己升級想要的專屬電腦配備;可以當家庭的電腦醫生不想電腦一碰到問題就叫修花錢者;自己是電腦軟體方面的工作者,想要增加自己的競爭實力.
第七章 输入输出设备.
第 5 章 乙太網路卡的分類方式 著作權所有 © 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Strata PC HTE硬件技术工程师 第一章 桌面计算机系统组件.
第二章 微型计算机系统 2.1基本术语和基本概念 硬件与软件
6.1 网络概述 6.2 Windows的网络功能 6.3 Internet概述 6.4 Internet的使用 6.5 网上浏览工具的使用
计算机网络技术 项目负责人 张嗣萍/本环节主讲教师 王磊 第2章 局域网的构建(3) 2007年度上海建桥学院教改课程
第2章 主机 李渊林 本章要点   CPU 主板 2.3   内存 2.4 机箱和电源.
计算机导论 第4讲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 1.
● 计算机组成与维护 外存储器 第5章 本章要点 硬盘、光驱、移动硬盘的组成 硬盘、光驱的性能指标 外存储器的使用.
一年16班 黃佳弘 硬 碟 機 Hard Disk Driver.
第一章 计算机网络基础 授课教师:买买提艾力
BIOS设置.
這 是 幾 點.
史蒂夫‧賈伯斯名言錄 賈伯斯找到生存力量的94句話 作者:桑原晃彌.
第6章 微机总线标准.
第3章 主板 第3章 主板.
小欧操作说明.
2.4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 主机系统 1. 微型计算机的诞生
電腦基本架構 電腦的使用與保養 電腦系統元件 電腦的儲存裝置 輸入裝置 輸出裝置
答疑时间:周二1、2节及下午 答疑地点:信息与计算机学院(行政楼518) 素材及答疑网址: 李智敏
第一章 數位內容與多媒體概說.
網路概論.
第3章 電腦的組成與架構 3-1 電腦的基本架構 3-2 個人電腦的主機.
學校教職員退休條例修正草案重點報告 報告人:徐創晃.
電腦硬體基本介紹 國立高雄大學資訊工程學系 林士倫 2010/10/21.
第 5 章 主機板探索.
簡易電腦概論說明 新生國中 吳政岡.
17bit Smart Absolute Encoder
讲师:田家华 第3章 外存储设备 本章要点   软盘驱动器 软磁盘 3.3 硬盘驱动器 3.4 其它存储设备.
99(1)義守大學工讀職場技能精進訓練班 資訊工程系 林義隆 老師
计算机组成与系统结构 陈泽宇 副教授.
無線簡報系統 彈指觸動 分享無界限.
第4章 電腦的組成與架構 4-1 電腦的基本架構 4-2 個人電腦的主機.
Block diagram BB —逻辑 —音频 —电源管理 HW interface. Block diagram BB —逻辑 —音频 —电源管理 HW interface.
第七章设备管理 7. 1 概述 7. 2 I/O软件的组成 7. 3 I/O硬件特点 7. 4 有关技术 7. 5 网络设备 7
硬盘的种类 计算机.
Proware Technology Corp.
微型机系统与接口技术自学部分 只作扩展知识用 本电子课件包含2011版第3, 6, 7, 8章自学部分 东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LAB 4- Hardware TA: Hu-Hsi Yeh Date: /28
第3章 認識處理元.
第2章 计算机基本硬件介绍及选购 2.1 主板 2.2 中央处理器CPU 2.3 内存.
操作系统原理与设计 Operating Systems: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计算机组装、维修及 实训教程 第9章 硬盘驱动器 2019年4月11日星期四.
傳輸控制協議 /互聯網協議 TCP/IP.
重估價模式 如果一項不動產丶廠房及設備的公允價值能可靠地衡量,則企業可以選用重估價模式作為後續衡量的會計政策。 採重估價模式其帳面金額為:
键盘 LCD显示器 触摸屏技术 串行总线数据通信 PTR2000无线数据传输
项目一 了解计算机 项目二 选配计算机硬件 项目三 组装计算机 项目四 设置BIOS和硬盘分区 项目五 安装操作系统和常用软件
作業系統 第十四章 輸出輸入系統.
計算機概論: 探索明日科技 第 3 章 硬體基本觀念:週邊裝置.
電腦相關新技術規格
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4 连续型随机变量.
6.1.1 平方根.
硬件基础知识及常见硬件故障处理.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Universal Serial Bus USB 班級:碩研電機ㄧ甲 姓名:林煒宸 老師:許毅然

目錄 一、USB歷史發展與現況USB歷史 二、USB特色與重要性 三、USB系統架構 四、USB電氣特性 五、USB通訊協定

USB歷史發展與現況 USB 最初是由英特爾與微軟公司倡導發起,其最大的特點是支持熱插拔(Hot plug)和即插即用(Plug&Play,PnP)。當裝置插入時,主機枚列 (enumerate) 此裝置並載入所需的驅動程序,因此使用遠比 PCI 和 ISA 匯流排方便。 USB 速度比並列埠(Parallel Port,例如 EPP、LPT)與串列埠(Serial Port,例如 RS-232)等傳統電腦用標準匯流排快上許多。原標準中 USB 1.1 的最大傳輸頻寬為 12Mbps,USB 2.0 的最大傳輸頻寬為 480Mbps。近期推出的USB 3.0更從480Mbps提升到4.8Gbps以上。 USB 的設計為非對稱式的,它由一個主機(host)控制器和若干通過 hub裝置以樹形連接的裝置組成。一個控制器下最多可以有 5 級 hub,包括 Hub 在內,最多可以連接 127 個裝置,而一台計算機可以同時有多個控制器。 和 SPI-SCSI 等標準不同,USB hub 不需要終端子。

USB歷史發展與現況 USB 0.7 :1994年11月釋出。 USB 0.8 :1994年12月釋出。 USB 1.0 RC:1995年11月釋出。 USB 1.0: 1996年1月釋出。 指定的數據傳輸速率為 1.5 Mbit/s (Low-Speed) 與 12 Mbit/s (Full-Speed)。無預測及通過檢測功能。只有極少數的此類裝置出現在市場上。 USB 1.1: 1998年9月釋出。 修正1.0版已發現的問題,大部分是關於USB Hubs。最早被採用的修訂版。 USB 2.0: 2000年4月釋出。 增加更高的數據傳輸速率 480 Mbit/s (now called Hi-Speed)。根據工程變更通知(Engineering Change Notices|ECN)進一步改進的USB規範。USB 2.0中最重要規範的ECN可以在USB.org

USB歷史發展與現況 USB 3.0 2007年9月18日,Pat Gelsinger在英特爾信息技術峰會上演示了USB 3.0。USB 3.0的目標是提供當前十倍的頻寬,利用新增的兩對高速線路開啟的「Superspeed」模式,可以達到約4.8 Gbit/s (600MB/s),並且可能使用光纖連接。[3][4]USB 3.0的技術規範于2008年8月13日發行,(http://news.cnet.com/8301-13924_3-10016929-64.html) 其商業產品預計于2009年或2010發行。 USB 3.0的設計兼容USB 2.0與USB 1.1版本,並且使用了更有效的協議來節約能源。

USB特色與重要性 可用性 不可能把USB介面插錯 接頭能相對便宜地大量生產 在USB網路中,接頭被強制使用定向拓撲 適度的插拔力 耐久性 USB電纜最長允許5米,更長的距離需要HUB 耐久性 由於接頭的構造,在將USB插頭插入USB座時,插頭外面的金屬保護套會先接觸到USB座內對應的金屬部份,之後插頭內部的四個觸點才會接觸到USB座。金屬保護套會連接到系統的地點,提供路徑使靜電可以放電,避免因靜電通過電子零件而造成損壞。

USB特色與重要性 介面

USB系統架構

USB系統架構

USB軟體架構 端點 一個端點只能單向(進/出)傳輸資料,自然管道也是單向的。每個USB裝置至少有兩個端點/管道:它們分別是進出方向的,編號為0,用於控制匯流排上的裝置。按照各自的傳輸類型,管道被分為4類: 控制傳輸(Control)——一般用於短的、簡單的對裝置的命令和狀態反饋,例如用於匯流排控制的0號管道。 同步傳輸(Isochronous)——按照有保障的速度(可能但不必然是儘快地)傳輸,可能有資料丟失,例如實時的音頻、視頻。 中斷傳輸(Interrupt)——用於必須保證儘快反應的裝置(有限延遲),例如滑鼠、鍵盤。 批量傳輸(Bulk)——使用餘下的頻寬大量地(但是沒有對於延遲、連續性、頻寬和速度的保證)傳輸資料,例如普通的文件傳輸。

USB電氣特性 USB 2.0 分為: 高速(High-Speed): 傳輸速率 25Mbps~400Mbps (最大 480Mbps) 全速(Full Speed) : 傳輸速率 500Kbps~10Mbps (最大 12Mbps) 低速(Low Speed): 傳輸速率 10Kbps~100Kbps (最大 1.5Mbps)

USB電氣特性 USB 的連接器分為 A、B 兩種,分別用於主機和裝置;其各自的小型化的連接器是 Mini-A 和 Mini-B,另外還有 Mini-AB(可同時支援 Mini-A 及 Mini-B)的插口。

USB電氣特性 觸點 功能(主機) 功能 (裝置) 1 VBUS (4.75-5.25 V) VBUS (4.4-5.25 V) 2 D- 3 D+ 4 接地

Mini USB連接器觸點 觸點 功能 1 VBUS (4.4–5.25 V) 2 D− 3 D+ 4 ID 5 接地

USB通訊協定 如果一個裝置類型屬於整個裝置,該裝置的描述符的bDeviceClass域保存類別ID;如果它這是裝置的一個介面,其ID保存在介面描述符的bInterfaceClass域。他們都佔用一個位元組,所以最多有253種裝置類別。(0x00和0xFF保留)。當bDeviceClass設為0x00,作業系統會檢查每個介面的bInterfaceClass以確定其類別。 每種類別可選支持子類別(SubClass)和協議子定義(Protocol subdefinition)。這樣可以用於主裝置類型的不斷修訂。 常用裝置類別和ID有: 0x00  保留值 0x01  USB音頻裝置, 像音效卡這樣的裝置。 0x02  USB通信控制裝置,像網卡,數據機,串口這樣的裝置。 0x03  人機介面裝置, 鍵盤,滑鼠等。 0x05  物理介面裝置,像搖桿等。 0x06  靜止圖像捕捉裝置,用在USB上的Picture Transfer Protocol。 0x07  USB列印裝置, 像印表機。

USB通訊協定 0x08 0x09 0x0A 0x0B 0x0E 0xE0 0xFE 0xFF USB大容量存儲裝置, 快閃記憶體盤 移動硬碟, MMC卡、SD卡、CF卡讀卡器, 數位相機, 數字音頻播放器等。 這一類裝置顯示成一個文件系統。 0x09  USB集線器。 0x0A  USB通信裝置 ("CDC"),用於數據機(包括軟體數據機), 網卡 (雙絞線), ISDN, 傳真。 0x0B  智慧卡裝置,像讀卡器。 0x0E  USB視頻裝置, 類似攝像頭,電視卡的動態圖像捕捉裝置。 0xE0  無線控制器,如藍芽。 0xFE  特殊的應用,如紅外資料橋接器。 0xFF  定製裝置。

USB命令格式

USB命令格式

USB動作流程 1. Device 插入 Host 時, 因為 Device 在 D+ 或 D- 有上拉電阻, 會讓 Host 知道有 Device 插入, 開始連線. 2. Host 發出先 Reset (SE0), 之後 Device 如果是 High-speed 會發出 Device Charp, 之後如果 Host 本身也是 USB 2.0 就會再發出 Hub Chirp (KJKJKJ..), Device 收到 Hub Chirp 後就會進入 High-speed mode; 反之, 如果步驟2 中雙方無法成功完成 chirp 的動作, Host 就會以 Full-speed 或 Low-speed 與 device 溝通. 3. 不管是 High-speed 或 Full-speed 或 Low-speed, 接下來 Host 會下 Control Transfer 來 Get Device Descriptor, 而 Device 必須告訴 Host 自己本身的相關資訊. 4. 之後, Host 會再下 Control Transfer 來 Set Device Address, 給 Devcie 一個非 00 的 address, 做為以後 device 的門號 5. Host 會再 Get Device Descriptor 一次確認 Address 成功 6. Host 再下 Control Transfer 來 Set Configuration, 針對 device 做一些設定確保連線.

USB應用服務與未來發展 USB大容量存儲 USB 使用 USB mass storage device class標準實現Storage裝置的連接.它最初被用於傳統的磁碟和光碟驅動,但是現在已經擴展到支持大量不同的裝置.USB不能用於計算機內部存儲裝置的基本匯流排: 像 ATA (IDE), Serial ATA (SATA), 和 SCSI. 然而, USB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優點,那就是它能夠在不關閉電腦主機電源的情況下動態的安裝和刪除USB裝置,這使它成為一個有用的外部裝置.今天,大量的生產商提供攜帶型USB移動硬碟或者一個空的,能夠兼容內部驅動的盒子.這些內部驅動通常提供一個轉換驅動介面,用以轉換IDE, ATA, SATA, ATAPI, 或者 SCSI 到USB port。對於用戶來講,就像連接了一個內部的驅動。其他的競爭標準是eSATA 以及 Firewire.

應用服務與未來發展 人機介面裝置(HID) USB沒有完全取代AT鍵盤介面和PS/2鍵盤滑鼠介面,但是事實上現在所有主板製造商都提供至少多於一個USB介面。到2004年,大多數新主板都配有多個高速USB 2.0介面,儘管有些是內置在主板上的,需要使用電纜連接到位於主機前面板或者側面的介面。同樣的對遊戲操縱桿,手柄,寫字板和其他人機介面裝置的支持逐漸從原音效卡上的「MIDI/遊戲」介面和PS/2介面上轉移到USB上。現在帶著USB轉PS/2介面轉換插頭的USB鍵盤滑鼠相當普遍,他們可以使用任意2種介面之一。 使用專用鍵盤滑鼠的蘋果電腦1999年1月也開始使用USB介面。最初的IPOD只有IEEE1394介面,後來在3G的IPOD,蘋果電腦開始支持USB2.0,但是還不能用作充電,現在的IPOD,已經全面兼容USB與IEEE1394,兩者均可充電以及連接電腦主機。

參考文獻 http://en.wikipedia.org/wiki/USB http://www.ibm.com/developerworks/power/library/pa-spec7.html http://www.usb.org/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