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导论》 第十章 货币政策 主讲教师:胡海鸥.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财务管理 / 第六章 / 第三节 sv.hep.com.cn sve.hep.com.cn 第三节 利润分配 一、利润分配的原则 必须严格遵照国家财经法规进行企业利润分配。 必须正确处理分配与积累的关系,增强企业后劲。 必须坚持维护所有者权益的完整。 必须适当考虑企业经营者和职工利益。
Advertisements

2012 年长春高新技术产业股 份(集团)有限公司 小组成员:胡佳英 杨玲 陈依云 骆朱岚.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概况 : 年末流动资产合计( ) 年末流动负债合计( ) 存货( 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资产总额(
国债收益率与宏观经济的研究初探 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 二○一四年六月.
第三篇 金融热点问题探析.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 陈 琳.
关于汇率计算.
货币供给决定的复杂性 货币乘数 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量的调节
第四章 货币理论.
第15章 货币、银行和信贷.
金 融 学 农信社高分题库习题讲解 主讲人:张俊佳.
货币银行学 各章要点.
第十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 第一节 货币供应、基础货币和货币乘数.
第五章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 5.3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5.4 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第十章 货币的供求与均衡 第一节 货币的需求 第二节 货币的供给 第三节 货币的供求均衡.
现 代 金 融 学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
第十篇 长期中的货币与物价.
《金融理论与实践》 第三讲 货币政策 中央党校教授 博士生导师 赵长茂 1110.
第10章 投资银行的业务经营(下).
第三篇:宏观金融部分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货币政策 第六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均衡.
第六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华红梅.
第18章 货币政策工具.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实验五 货币供给的冲击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
20个常用财务指标 判断短期偿债能力的两大财务指标: 1,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1
第八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一节 中央银行概述 第二节 中央银行业务 第三节 货币政策目标 第四节 货币政策工具
第十一章 货币政策调控  第一节 货币政策及其目标 第二节 货币政策工具 第三节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时滞
银行的分类及其职能 高一政治 王西伟.
第六章 中央银行 基本内容 教学目的和学习要求 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产生及类型 了解中央银行的渊源 理解中央银行的类型
Chapter1 金融与经济.
知识模块一 供求理论 主讲人:程春梅(博士、教授) 单 位:辽宁工业大学.
第十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
第十章 货币银行法 知识点1:中央银行法律制度 一、中央银行的立法模式和基本原则 (一)我国人民银行法的制定情况 (二)立法模式
第二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教师:武科 副教授.
第十二章 社会总供求和国家宏观调控(第二部分).
走势分析.
第四章 国际货币体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课题 I. 复习 II. 购买力平价假说(PPP) III. 汇率 IV. 国际收支帐 V. 危机管理.
第三节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一、二级银行体制 (一)二级银行体制的含义 整个银行系统分为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两个层次
第九章 国际金融 第一节 国际收支 第二节 外汇与汇率 第三节 国际储备 第四节 国际资本流动 第五节 国际货币体系.
货 币 供 求 均 衡.
第九章 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含义、通货膨胀的衡量 通货膨胀的影响、反通胀的对策 货币的价值 通货紧缩 成因、影响、对策
第五章 金融中介 金融中介的经济学基础 金融中介的分类 上海交通大学.
中央银行通论.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15章 学习要求 主要问题: 货币理论与政策 主要名词: 货币乘数 货币政策 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内容及其影响因素。
第八章 宏观经济运行与宏观调控 第一节 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 第二节 就业、失业与通货膨胀 第三节 政府与宏观调控 第四节 宏观调控政策
经济学基础 主讲人:方春龙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Finance 金 融 学.
第十三章[教材第十五、十六章] 宏观经济政策 [Macroeconomic Policy]
货币市场均衡 IS-LM模型 上海杉达学院.
第 十一 章 货 币 理 论 2019/1/1.
第十六章 货币供给.
Harvard ManageMentor®
实用网络营销基础 冯英健 2006年8月6日 首页.
第十四章 宏观经济政策 [Macroeconomic Policy]
第八章 国际货币与国际金融 一、考核知识点 1、外汇、汇率及其决定 2、国际收支平衡表 3、国际储备的作用与管理
第20章 外汇市场.
第七章 货币供求均衡.
第十章 货币供给理论 第一节 基础货币 第二节 货币乘数 第三节 中国的货币供给 了解影响基础货币的因素 掌握基础货币、货币乘数.
7.1市场经济的气象站—— 中央银行的性质与作用.
第二章 投资学宏观领域问题研究 第一节 资本投资与社会经济发展 1、资本投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1)社会经济发展对资本投资的决定作用。
Determinants of the Money Supply
第六章 汇率理论与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 姜宁川.
第八章 货币政策.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通货膨胀对债权人有利,还是对债务人有利?
金融支持精准扶贫 基于激励机制的一个设计 李鑫 刘乾坤 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
我们关注的是…… © 2009 Citicsf. All rights reserved.. 我们关注的是…… © 2009 Citicsf. All rights reserved.
化工品种做多思路依旧 新湖期货化工团队 发言人 刘丹 Effective Presentation Structure.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金融学导论》 第十章 货币政策 主讲教师:胡海鸥

本 章 导 读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宏观经济目标,运用各种政策工具调节与控制货币供给量与利率水平的方针与措施的总称。货币政策的变动将引起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变动,带动一般物价水平、经济增长速度、就业水平以及国际收支发生相应变动。货币政策主要涉及货币政策目标的确定、货币政策工具及中介目标的选择、货币政策的传导及其政策效果等诸多内容,中央银行必须对上述内容进行统筹考虑,以确保货币政策目标的顺利实现。

学 习 内 容 第十章 货币政策 10.1 货币政策目标 10.2 货币政策工具 10.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操作原则

学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 了解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构成 掌握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 了解货币政策工具的构成 掌握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含义 学 习 目 标 学完本章后,你应该能够: 了解货币政策目标体系的构成 掌握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和中介目标 了解货币政策工具的构成 掌握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的含义 了解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了解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和操作原则

本 章 重 点 货币政策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工具

完成本章在线学习(讲解视频、知识点学习) 完成本章自测题 浏览本章案例分析并参加讨论 联邦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运作小组讨论 本 章 活 动 完成本章在线学习(讲解视频、知识点学习) 完成本章自测题 浏览本章案例分析并参加讨论 联邦公开市场操作委员会运作小组讨论

10.1 货币政策目标 (一)货币政策与社会总供求均衡 10.1 货币政策目标 第十章 (一)货币政策与社会总供求均衡 货币政策可以调节货币供求均衡的变动,而货币供求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内在联系,因此,货币供求均衡的变动可以带动社会总供求均衡的变动,进而引起国民收人与物价水平的变动。货币政策对社会总供求的影响如图10-1所示。

10.1 货币政策目标 (一)货币政策与社会总供求均衡 图10-1 货币政策对社会总供求的影响 第十章 央行货币政策 货币供给 利率水平 10.1 货币政策目标 第十章 (一)货币政策与社会总供求均衡 央行货币政策 货币供给 利率水平 货币需求 社会总需求 国民收入与物价水平 社会总供给 图10-1 货币政策对社会总供求的影响

10.1 货币政策目标 第十章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 货币政策的实施要经过一个复杂的传导过程才能作用到实体经济 (如图10-2所示),为了保障政策实施的效果,需要有个由最终目标、中介目标和操作指标三个层次构成的货币政策目标体系。这三个层次的目标进行观测与控制,可以及时有效地监测与控制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10.1 货币政策目标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 图10-2 货币政策目标体系与货币政策传导 第十章 货币政策工具 中介目标 最终目标 10.1 货币政策目标 第十章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体系 货币政策工具 中介目标 最终目标 操作目标 基础货币 非借入准备 基础货币 非借入准备 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率 物价稳定 经济增长 充分就业 国际收支平衡 图10-2 货币政策目标体系与货币政策传导

10.1 货币政策目标 第十章 (三)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物价稳定 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10.1 货币政策目标 第十章 (三)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货币政策的四大目标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性,即实现一个目标所要采取的政策措施可能不利于别的目标的实现。这种矛盾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之间有矛盾,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之间有矛盾。

10.1 货币政策目标 (四)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选择中介目标的依据 1.可测性(Measurability)。 10.1 货币政策目标 第十章 (四)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选择中介目标的依据 1.可测性(Measurability)。 2.可控性(Controllability)。 3.相关性(Relatedness to Goal)。

10.1 货币政策目标 第十章 (四)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可供选择的中介目标 1. 利率。 2. 货币供给量。

10.1 货币政策目标 (四)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 10.1 货币政策目标 第十章 (四)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 1. 操作目标(Operating Target),又被称为“近期目标”,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工具操作,可以直接作用与准确控制的近期观测指标。 2. 货币政策的操作目标主要有两个:短期利率和基础货币。

10.2 货币政策工具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再贴现政策 1. 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 图10-3 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 第十章 10.2 货币政策工具 第十章 (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再贴现政策 1. 中央银行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 中央银行提 高再贴现率 向中央银借 款成本增加 商业银行超额准备减少 商业银行款 与投资减少 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 再贴现政策 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 向中央银借 款成本减少 商业银行超额准备增加 商业银行款 与投资增加 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 图10-3 再贴现政策的作用机制

10.2 货币政策工具 2. 再贴现政策具有以下四方面作用: 10.2 货币政策工具 第十章 2. 再贴现政策具有以下四方面作用: 影响货币供给量和市场利率;调整信贷结构;具有较强的“告示效应”;防止金融恐慌。 3. 再贴现政策可以发挥宏观调控作用,但也有一定局限:“告示效应”不确定;缺乏主动性;缺乏弹性或灵活性;有顺经济走势的倾向。

10.2 货币政策工具 法定存款金政策 1.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机制 图10-4 准备金政策的作用机制 第十章 央行提高准备金率 10.2 货币政策工具 第十章 法定存款金政策 1.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作用机制 央行提高准备金率 商业银行超额准备减少,派生存款能力下降 商业银行贷款与投资减少 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 央行降低准备金率 商业银行超额准备增加,派生存款能力上升 商业银行贷款与投资增加 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 图10-4 准备金政策的作用机制

10.2 货币政策工具 第十章 2. 作为一种强制性的货币政策工具,准备金政策具有以下两种政策效果:货币供给量有显著的影响;具有强烈明确的“告示效应”。 3. 准备金政策也有着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准备金政策的强制性和冲击性,决定了准备金政策缺乏弹性,不能随时“微调”,也不能逆向操作。

10.2 货币政策工具 公开市场操作 1. 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机制 图10-5 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机制 第十章 公开市场操作 10.2 货币政策工具 第十章 公开市场操作 1. 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机制 公开市场操作 中央银行买入有价证券 基础货币供给 增加,利率降 商业银行超额准备增加 商业银行贷款与投资增加 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 中央银行卖出有价证券 基础货币供给 减少,利率上升 商业银行超额准备减少 商业银行贷款与投资减少 货币供给减少,利率上升 图10-5 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机制

10.2 货币政策工具 2. 公开市场操作具有以下几个优点:具有较好的微调性;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具有操作的及时性与便捷性。 10.2 货币政策工具 第十章 2. 公开市场操作具有以下几个优点:具有较好的微调性;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具有操作的及时性与便捷性。 3. 公开市场操作也在一定的局限:首先,公开市场操作要有发达的证券市场,证券的品种、数量和参与者都要达到相当规模。其次,公开市场操作技术性强,作用比较迂回曲折,不象准备金制度那样,能立即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

10.2 货币政策工具 第十章 (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指中央银行为满足某些特殊经济领域的资金需求而采取的,以影响资金流向和特定利率的货币政策工具。 1. 优惠利率(Prime Rate)。 2. 法定保证金比率(Ratio of Marge Requirements)。 3. 不动产信用控制。

10.2 货币政策工具 (三)直接信用控制 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控制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存款和利率水平。 10.2 货币政策工具 第十章 (三)直接信用控制 直接信用控制是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的方式直接控制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放款,存款和利率水平。 1. 利率管制。 2. 信用配额管制。 3. 流动性比率管理。

10.2 货币政策工具 第十章 (四)间接信用指导 道义劝告(Moral Suasion)是指中央银行利用其声望与地位,对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公告、指示、会议,以及与金融机构负责人直接面谈等方式,以使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按照货币政策意图,主动采取相应措施,配合货币政策的实施。

问题: 我国的准备金制度、公开市场操作与经典理论有什么主要不同?

我国的准备金按照旬末存款余额计提,而美国则按照一周存款的平均余额计提,所以我们的准备金只能锁定或放松资金,却不具有控制存款创造的功能。 我国公开市场买卖的主要是央票,央票到期只能用新发货币来偿还,这就决定了今天缓解的通胀压力将在明天表现的更大。而美国公开市场买卖国债,国债到期也要偿还,偿还的资金来自税收,税收的钱来自昨天发行的货币,于是国债到期,昨天发行的货币与债权一起消失了。

10.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操作原则 (一)资产结构调整效应传导机制 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10.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操作原则 第十章 (一)资产结构调整效应传导机制 凯恩斯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资产结构实现初始均衡 基础货币供给增加 打破公众既定资产均衡 公众用多出货币购买证券 证券价格上升利率下降 投资增加 通过投资乘数 国民收入倍数增加 图10-6 凯恩斯强调利率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0.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操作原则 (一)资产结构调整效应传导机制 弗里德曼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10.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操作原则 第十章 (一)资产结构调整效应传导机制 弗里德曼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资产结构实现初始均衡 央行买进有价证券 商业银行准备金增加 利率下降 贷款投资货币供给增加 投资消费增加 国民收入增加 图10-7 弗里德曼强调货币供给量的传导机制

10.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操作原则 其他传导机制 1. 汇率传导机制 图10-8 汇率传导机制 第十章 货币供给增加 本币汇率下降 10.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操作原则 第十章 其他传导机制 1. 汇率传导机制 货币供给增加 实际利率下降 本币汇率下降 出口增加 国民收入增加 图10-8 汇率传导机制

10.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操作原则 其他传导机制 2. 资产价格传导机制 图10-9 资产价格传导机制 第十章 资本收益高于重置成本 10.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操作原则 第十章 其他传导机制 2. 资产价格传导机制 货币供给增加 实际利率下降 股本价格上升 资本收益高于重置成本 投资增加 国民收入增加 图10-9 资产价格传导机制

10.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操作原则 其他传导机制 3. 财富效应传导机制 图10-10 财富效应传导机制 第十章 货币供给增加 10.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操作原则 第十章 其他传导机制 3. 财富效应传导机制 货币供给增加 实际利率下降 股本价格上升 财富增加 消费增加 国民收入增加 图10-10 财富效应传导机制

10.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操作原则 (二)信贷渠道传导机制 均衡信贷配给与放款渠道 货币政策通过“放款渠道”发生作用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10.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操作原则 第十章 (二)信贷渠道传导机制 均衡信贷配给与放款渠道 货币政策通过“放款渠道”发生作用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1. 货币政策必须对商业银行的放款产生直接、决定性的影响,也就是商业银行融资渠道比较单一、缺乏有效的融资手段;

10.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操作原则 (二)信贷渠道传导机制 均衡信贷配给与放款渠道 货币政策通过“放款渠道”发生作用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10.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操作原则 第十章 (二)信贷渠道传导机制 均衡信贷配给与放款渠道 货币政策通过“放款渠道”发生作用需要满足两个条件: 2. 借款人必须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有较强的依赖,借款成本的变化将对借款人的投资行为产生直接的、决定性的影响。

10.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操作原则 资产负债表渠道 图10-11 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机制 第十章 基础货币供给增加 利率下降 消费增加 10.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操作原则 第十章 资产负债表渠道 基础货币供给增加 利率下降 消费增加 银行存款增加 利息负担减轻 现金流量改善 资产价格上升实际财富增加 公司收入增加 资产负债状况改善 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下降 银行放款增加 消费投资增加 国民收入增加 图10-11 货币政策信贷渠道传导机制

10.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操作原则 (三)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与货币政策操作原则 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 t0 t1 t2 t3 t4 10.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操作原则 第十章 (三)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与货币政策操作原则 货币政策的时滞效应 内在时滞 外在时滞 t0 t1 t2 t3 t4 认识 时滞 决策时滞 操作时滞 市场时滞 经济金融形势变化需要采取行动 央行认识有必要改变政策 中央银行调整政策工具 对中介指标产生作用,调整资产结构 对最终目标产生影响作用

10.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操作原则 货币政策操作规则 10.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操作原则 第十章 货币政策操作规则 1. 凯恩斯学派认为,市场经济具有内在不稳定性,听之任之,会导致经济繁荣与衰退的交替。所以,政府应采取“逆经济风向”和“相机抉择”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烫平”经济波动。也就是在经济衰退时,中央银行应该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促进经济发展;在经济繁荣时,中央银行应采取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货币供给,提高利率水平,减少投资与消费,抑制通货膨胀。

10.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操作原则 货币政策操作规则 10.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操作原则 第十章 货币政策操作规则 2. 以弗里德曼为首的货币学派主张以“单一规则”(Single Rule)的货币政策替代“相机抉择”,即按照稳定的增长率供给货币,以此保持经济稳定运行。货币学派认为只要确定一个长期不变的货币供给增长率,使得货币供给量按照固定规则稳定增长,经济活动就可以保持基本稳定。

10.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操作原则 货币政策操作规则 10.3 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和操作原则 第十章 货币政策操作规则 3. 以卢卡斯为代表的理性预期学派则认为,公众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相关信息,不仅能够预期到政府的政策意向,而且能够采取积极的措施抵消政府政策的效应。所以理性预期学派认为,只有与公众预期一致的货币政策是最好的,但是因为公众的预期难以确定,所以理性预期的货币政策就表达为公布一个货币增长率,坚持不变,取信于民的政策就是最好的。

问题: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与经典理论有什么主要不同?

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直接而又简单,但却未必有效。人民银行买外汇发人民币,出口企业得到人民币,支付工资,购买生产要素,经济繁荣。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信托理财产品大量滋生。利率有上升的压力,但在存贷款利率管理下,只能通过金融产品扭曲地表现出来。 一旦控制人民币发行,或者热钱外流,企业得不到足够的人民币,已有的资金却向金融产品流动,因为它们的利率扭曲提高,实体经济贷款难,这就会造成相当麻烦的“钱荒”。

祝同学们 学习顺利! 谢谢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