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另附 八月九日生於廣東省潮安縣。 初名福森,字選堂,號固庵。 1917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美食,顾名思义就是美味的食物,贵的有山 珍海味,便宜的有街边小吃。但是不是所有 人对美食的标准都是一样的,其实美食是不 分贵贱的,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就可以称之 为美食。吃前有期待、吃后有回味的东西。 美食遭遇心情的时候,美食已不仅仅是简单 的味觉感受,更是一种精神享受。
Advertisements

G-518  来源:环球网 世界上的货币,源远流长,历史悠久,币面图案多采多样,有用真的珍珠镶嵌的,有用真正的猛犸象牙做的,有的还能闻到大海味道的硬币等等,使人目不暇接。在众多的收藏品中,货币是重要的一种,专门收藏和研究货币的大有人在。我们看看世界上最美的25种硬币。
慢活 In Praise of Slow 「快」與「快活」已經落伍; 我們要開始「慢」與「慢活」 翻譯成18種語言全球熱賣
2015年四月15日.
劉其偉原畫作60件.
美洲華語第三冊 第一課(繁體).
简明天文学 一、天文学简史 银河系猎户座马头星云.
高幹子弟,有學歷,有後臺,何愁無財。.
聖保祿 St. Paul.
第貳章 國家安全的經濟因素 ●經濟發展與國家安全 ●國防預算及軍事資源的運用與 管理 圖片來源:國軍人才招募中心.新聞局.
1 腓立比 暗妃波里 尼亚波利 帖撒罗尼迦 撒摩特喇 庇哩亚 亚波罗尼亚 马其顿 每西亚 特罗亚 亚西亚 亚该亚 雅典 哥林多.
信息技术教材分析 南宁市民主路小学 林大华
十二年國教國中新生家長教育宣導講座 國中學生校園生活、 學習與輔導及杜絕校園霸凌 報告人:國立虎尾高中 校長 楊豪森
现代教育学 教师教育课程.
当前经济形势下的投资机会选择 欧美同学会 2012年10月 刘宾 Ph.D/Prof.
一 位 感情豐沛 悲天憫人 的藝術家 報告人:臺北市太平國民小學教師 陳志銘.
國小水墨畫教學 分享者 / 謝婉妮.
教育部體育署 年度 國民中小學體操教學計畫 授課時間:105年7月12、13日.
3-1-1 第貳章 國家安全的經濟因素 全球化之影響 2000國情調查.
主辦: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本土心理與文化療癒」研究群 協辦:心靈工坊文化事業公司
诺贝尔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 ——成就及著作.
嘉義縣溪口國民中學 語文領域-國文科 閱讀與寫作 書目導讀 蕭奕鈞老師
常州市“十二五” 规划课题第二批课题 开题报告会.
博物馆案例分析.
世界绝美的 24 种硬币.
太平洋經濟合作香港委員會 CEPA與香港在珠三角的新機遇 《會計業》
101年公益勸募 查核研習班 勸募之管理與查核 公益勸募 所得財物使用計畫 規劃及執行
超越的平靜 文章取材:阿姜查【阿姜查的禪修世界】.
工商管理(中加合作) Business Management
中国医科大学药学系 生物制药教研室 张岐山 教授
大數據與我 班級:電商一甲 姓名:紀汝欣 學號:4A
主題六 社會需求與職業生活 --市場變動與未來產業發展趨勢 第五組-劉靜美、李淯琳、 張菁芬、連惠雯.
国乐精华之十大民歌 以作品产生的大致年代先后为序
Movement is the door to learning (Dr. Paul Dennison)
Paul Bolton, MBBS, DTMH, MPH, MS 彭博公共卫生学院
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研究 卢超.
第四章 国外数学教育的主要理论 第一节 弗赖登塔尔的 数学教育理论.
組員:運一甲 蔡佩欣 運一甲 黃詩涵 運一甲 張孟雯 運一甲 黃佳瑩
當代基督門徒(二) 聆聽—深化信仰的秘訣 呂安靜長老.
核磁共振 背景资料 1. 塞曼效应 1896年塞曼发现在强磁场作用下,光谱的谱线会发生分裂 1902年塞曼(Zeeman)因此而获诺贝尔奖
2018/11/9 第七章 国际资本流动 与国际金融危机.
EXTRA BRUT 完全不甜 BURT 不甜(特干) EXTRE 略甜(超干) SEC 微甜(干) DEMI SEC 半甜(半干)
視覺藝術課程-千變萬畫你的臉 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
莱城华人基督教会成人主日学 ——诗篇 2013年1月20日.
青少年、兒童 遊戲小百科 生活教育活動計劃.
太陽馬戲團 ㄧ、太陽馬戲團Cirque du Soleil發跡於加拿大法 語區魁北克省,正式的成立時間是在1984年。
講師: 黃千芳 Demi Huang 2005年2月6日 * 黃老師為現任盛燦公關執行長暨創意總監
藝術視窗期末作業 主題:肖像 4970H015 廖佑崧 4970H029 洪健豪 4970H061 羅貫中 4970C028 陳 瑩
从付费增值到免费增值模式: 为最畅销应用程序APP转换盈利模式方法
势如劈竹 锋不可当 劈锋 Made in Germany.
天文科普电影的出路 2014china-vo 新昌 浙江 2019/4/4 观瞳创视(北京)数字科技中心.
幸福小組聚會 天國勇士的產生 ─從掃羅到保羅.
寬 恕 十 二 招 尋回真愛的祕訣 前言 作者:保羅。費里尼(Paul Ferrini)
使徒行傳.
作者簡介 賴聲川 創意源源不絕的創作人。一九五四年生於美國華盛頓,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戲劇博士,現任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教授、美國史丹福大學客座教授及駐校藝術家、【表演工作坊】藝術總監。 他二十九歲開始劇場創作,至今編導舞台劇二十七部(包括轟動亞洲的七小時史詩《如夢之夢》)、電影二部(包括享譽國際的《暗戀桃花源》)、電視影集三百集(包括家喻戶曉的《我們一家都是人》),另有劇場導演作品二十二部(包括莫札特歌劇三部)等。
一天只接待十個客人的餐廳 有一家餐廳,一天只接待十個客人,菜單定死,給啥吃啥,還要提前3個月預訂才排得上號;訂餐也只能通過餐廳官網預訂,沒有其他管道;每人3000元人民幣,且預訂當天需支付定金人民幣1000元/人,之後是漫長的三個月等待;沒有具體位址,不能私自前往,統一集合後發車把客人送到用餐地點;2013年、2014年連續兩年獲得亞洲最佳TOP50餐廳稱號,排名中國大陸第一。什麼樣的餐廳?憑啥這麼牛?
披頭四 – Hey Jude 學生:薛元焜 指導老師:潘大謙.
陳博志
╰☆中四新春習作專題報告☆╯.
经济学基础 主讲人:陆 妙 燕
聖本篤堂 主日三分鐘 (此簡報由聖本篤堂聖詠團製作).
浪漫繽紛的芭蕾世界 ~芭蕾術語篇~ PPT製作:顏佳玟老師 授課:謝志沛老師.
營造低碳校園與社區 宜蘭縣岳明國小/港邊社區
塞尚 畫家~塞尚→ 組員;楊子嫻.林雯萱.陳怡臻 指導老師;黃芝莉.
新媒體藝術 李方浩 呂嘉賢 © 2003.
马其顿 亚西亚 亚该亚 保罗第二次旅行传道 P S T P S T L P: 保罗 S: 西拉 T: 提摩太 L: 路加 P S T P
梵谷 第6組 17、07 、 15 、 25 、 29 、 31.
米勒的介紹 5年3班12號 朱禹豪.
Chapter3 策略產能管理 第三組 M 李昭儀 M 呂育慈 M 李家妤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影片另附 八月九日生於廣東省潮安縣。 初名福森,字選堂,號固庵。 1917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1924 饒宗頤(九歲) 就讀於潮州城南學校。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國學網站 http://www.guoxue.com/ 就讀於潮州城南學校。 1924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1928 楊栻(1886-1966),字壽揚,原籍金陵。 精研醫術、詩文、繪畫、書法。 自甘淡泊,人稱其為「高隱處士」。 從楊栻習繪畫山水、花鳥及宋人行草, 對歷代名家作品觀摩領會。 1928 許沛波書畫篆刻網 http://www.stxpb.com/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1932 天嘯樓 饒鍔先生過世,與陳若依女士結婚。 續編《潮州藝文志》, 邀集父輩戚友鄭國藩等人協助整理其先人詩文遺稿, 編定為《天嘯樓集》。 潮州廣播電視臺 http://www.czbtv.com/ 1932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發表《廣東潮州舊志考》 於顧頡剛主編的《禹貢半月刊》。 1934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1935 旋被聘為中山大學廣東通志館纂修。 同年加入禹貢協會。期間著《廣東易學考》、 《尚書地理辨證》、《說文古文考》、《金文平議》、 《古史新證》、《西漢節義傳》,編《古史辯》第八冊。 1935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1948年曾出任財政部長,推出金圓券引起金融失調。 王雲五(1888-1979) 1948年曾出任財政部長,推出金圓券引起金融失調。 1949年後到台灣,並主持台灣商務印書館。 中山大學遷雲南,以病滯留香港。 助王雲五編《中山大辭典》。 撰《古籍篇名提要》稿, 又佐葉恭綽編定《全清辭鈔》初稿。 十月,廣州淪陷,故返回潮州, 對古代潮州土著民族進行研究。 出版《潮州叢著初編》。 1938 老照片知識庫 http://wiki.ilzp.com/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五月,潮州淪陷。 以廣東通志館纂修資格,受聘為中山大學研究員。 1939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香港淪陷返潮州。 九月提倡成立「揭陽縣文獻委員會」,任主任。 1942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赴廣西任無錫國學專修學校教授。 八月一日出版《文獻》創刊號。 1943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九月,抗戰勝利。 1945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任廣東文理學院教授。 年底,《楚辭地理志》出版。 1946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為充實《韓江流域史前遺址及其文化》中的材料, 專程來台。 1948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韓江流域史前遺址及其文化》在香港出版。 1950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1952 受聘為香港大學中文系講師, 擔任《東方文化》編輯。 自此至1968年,任教香港大學。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1954 年初赴日,於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從事甲骨學研究, 著《日本所見甲骨錄》、《潮瓷說略》、 《人間詞話平議》。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1956 出席巴黎國際漢學會。 出版《楚辭書錄》、《巴黎所見甲骨錄》、 《敦煌本老子想爾注校箋》。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戰國楚簡箋證〉刊載於《金櫃論古綜合刊》。 1957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出版《楚辭與詞曲音樂》、《長沙出土戰國繒書新釋》。 1958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出版《九龍與宋季史料》、《殷代貞卜人物通考》。 1959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1962 儒蓮漢學獎獎牌 獲法國法蘭西學院頒授的「儒蓮漢學獎」。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潮洲僑網 http://www.chaozhouqw.gov.cn/ 1962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赴印度天竺古梵文研究中心作學術研究。 出版《詞籍考》。 1963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1964 1967年的饒宗頤 在法國國立科學中心研究敦煌寫卷。 文匯報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http://paper.wenweipo.com/2008/09/24/RW0809240004.htm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1970 頃至1971年,任美國耶魯大學研究院客座教授, 主講先秦文學。為李濟主編之《上古史》稿, 撰《荊楚文化》,載臺灣中央研究院史語所集刊第四十一期。 學術界的「楚文化」即發源於此。 出版《香港大學馮平山圖書館善本書錄》、 《歐美亞所見甲骨文錄存》。 1970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戴密微(Paul Demiéville,1894—1979) 法国汉学家,敦煌学重要学者,法兰西学院院士。 百度百科 http://baike.baidu.com/ 與戴密微教授合著《敦煌曲》, 分中、法兩種文字在巴黎刊行。 《晞周集》出版。 1971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出版與曾憲通合著之《雲夢秦簡日書研究》。 1972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1978 《選堂詩詞集》、《敦煌白畫》出版。 自香港中文大學退休後, 應聘為法國高等研究院宗教部客座教授, 主講「中國古代宗教」。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1982 應中山大學之邀, 首次回內地參加全國第二屆中國古文字學會議, 會後赴湖南考察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出席於蘭州舉行的首次全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議, 被聘為顧問。 1983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出版《楚帛書》以及與曾憲通合著之 《隨縣曾侯乙墓鐘磬銘研究》。 1985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1986 應中山大學之邀, 首次回內地參加全國第二屆中國古文字學會議, 會後赴湖南考察馬王堆漢墓出土文物。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1987 任香港大學中文系榮譽講座教授。 香港《書譜》雜誌出版《饒宗頤》專輯。 任中國敦煌研究院名譽研究員。出版《饒宗頤書輯》。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出版《固庵文錄》、《甲骨文通檢》(一)。 1989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1990 《中印文化關係史論集─西域學緒論》、 《詞學秘笈之─李衛公望江南》、 《敦煌琵琶譜》出版。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1991 《近東開闢史詩》(編譯)、《敦煌琵琶譜論文集》、 《〈老子想爾注〉校正》、《文轍─文學史論集》 (「中國精神史研究之一」)出版。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1992 《詞集考─唐五代宋金元編》出版。 香港藝術出版社出版《選堂書楹聯初集》、 《饒宗頤瀚墨》。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1993 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和 汕頭大學潮汕文化研究中心合辦的學術研究刊物 《潮學研究》創刊號出版,發表 〈何以要建立潮州學? ──潮州學在中國文化史上的重要性〉。 出版《梵學集》、 與曾憲通合著之 《楚地出土文獻三種研究》、 《法藏敦煌書苑精華》、《饒宗頤史學論著選》。 1993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1994 赴巴黎接受索邦高等研究院頒予之人文科學 博士學銜和法國文化部頒授之文化藝術勳章。 出版《新加坡古事記》、 《甲骨文通檢》第二冊「地名」。 1994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1995 9月,主編之《補資治通鑑史料長編稿系列》 中的《新莽簡輯証》(與李均明合著)、 《敦煌漢簡編年考證》(與李均明合著)出版、 《甲骨文通檢》第三冊「天文氣象」、 第四冊「職官人物」。 1995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1997 出版主編之《吐魯番出土高昌文獻編年》、 《魏晉南北朝敦煌文獻編年》, 主持簡帛和甲骨文電腦標準字體的訂定及 甲骨文文獻資料庫的建立。 創辦《華學》大型學術刊物, 1997 博詣圖書網 http://www.bookyes.cn/Book/Huaxue-diqiji.Html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1998 獲中華文學藝術家金龍獎「當代國學大師」 榮譽稱號。 7月,出版《符號、初文、字母、漢字樹》。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出版《甲骨文通檢》第五冊「田獵」、 《饒宗頤東方學論集》。 1999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2000 5月,《中國宗教思想史新頁》出版。 7月,獲香港特區政府頒授大紫荊勳章。 國家文物局、 甘肅省人民政府頒發 「敦煌文物保護研究特殊貢獻獎」。 2000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編訂增修20世紀的著作及論文, 編成饒宗頤20世紀學術文集。 2002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2008年10月30日 陶鑄古今——饒宗頤學術•藝術展 饒宗頤(左)與李延聲合影

2008年10月30日 陶鑄古今——饒宗頤學術•藝術展 饒宗頤教授在畫上題字

2008年10月30日 陶鑄古今——饒宗頤學術•藝術展

2009年02月19日 漢學大師饒宗頤成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的證書

饒宗頤在香港大嶼山結跏趺坐 中國先秦史網 http://www.zgxqs.cn/article/2008/0814/article_1886_2.html

古文字學、甲骨學、敦煌學、考古學、金石學、史學、詞學、 音樂史、宗教史、楚辭學、目錄學、方誌學、潮學、中印關係史。 研究領域 古文字學、甲骨學、敦煌學、考古學、金石學、史學、詞學、 音樂史、宗教史、楚辭學、目錄學、方誌學、潮學、中印關係史。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1.治學領域廣泛:多種興趣的結果是互相聯系、互相啟發、 相得益彰。視野開闊了,聯想層面就多,作比較也就客觀、親切了。 治學方法 1.治學領域廣泛:多種興趣的結果是互相聯系、互相啟發、  相得益彰。視野開闊了,聯想層面就多,作比較也就客觀、親切了。 2.敢于否定自己:對于學術問題敢于不斷修正、自我改進。  有時候關于一個問題,要寫三四篇文章,好像反反複複,  其實是不斷推進。 3.追本溯源:每個概念都窮追到底,追到源頭,  給人非常透徹的感覺。 4.求精:重視清代「積微」傳統。其實就是資料蒐集的工夫。 語言也是一種治學工具, 饒宗頤先生本身精通多國語言,  如英語、法語、日語、德語、印度語等,有了這些語言的基礎,  學術視野變得更加廣闊,在論證問題的過程中,  能夠及時地將中國的資料與西方的資料相對照比勘,  及時利用外國資料。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一切知識的最後都是歷史,歷史學實際上包含了所有學科。」 饒宗頤徵引金石、簡牘、詩文等作為文獻資料應用於史學研究, 同時還將甲骨文的成就納入史學考據的範圍, 開拓了史學研究的新途徑和新領域。 姜伯勤教授《從學術源流論饒宗頤先生的治學風格》: 饒宗頤先生治學特點在於:能不斷創新,極具開拓本領。 喜提出新問題、新看法。在數十年的研究中, 饒先生在許多個課題上率先研究,處處表現了一種首創精神。 淹貫乙部,旁通別集,為獨立之研究。 饒老治學打通了文、史、道、藝的隔閡,以一貫之, 追求全面而系統的學術範疇。 三重證據法 將田野考古、文獻記載和甲骨文研究三個方面結合起來考察。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集全部甲骨資料作全面研究的《殷代貞卜人物通考》出版。 這是一部商代社會原始資料最基本的綜合研究, 《殷代貞卜人物通考》(1959) 1959年 (43歲) 11月,饒宗頤以二十多年的心血, 集全部甲骨資料作全面研究的《殷代貞卜人物通考》出版。 這是一部商代社會原始資料最基本的綜合研究, 它開創以貞人為網,卜事為緯的先例,突出殷代全貌, 對於了解各個貞人的占卜內容及其所屬年代, 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在中外學界大有影響。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居廣州,時志館收藏方志逾千種,饒宗頤得以縱覽, 治古代地理根基於此。 同年加入顧頡剛創辦的禹貢協會,展開歷史地理的研究。 《楚辭地理考》(1946) 19歲時受聘為中山大學廣東通志館擔任纂修, 居廣州,時志館收藏方志逾千種,饒宗頤得以縱覽, 治古代地理根基於此。 同年加入顧頡剛創辦的禹貢協會,展開歷史地理的研究。 著作的原因主要是反駁 錢穆 先生的觀點提出質疑。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大型的按內容分類的分冊資料索引,前六冊分別為: 先公先王.先妣.貞人、地名、天文氣象、職官人物、田獵、祭祀。 http://sc.info.gov.hk/gb/www.info.gov.hk/gia/general/200612/13/P200612120212.htm                        饒宗頤學藝兼修展覽中央圖書館揭幕 《甲骨文通檢》(1989-1999) 大型的按內容分類的分冊資料索引,前六冊分別為: 先公先王.先妣.貞人、地名、天文氣象、職官人物、田獵、祭祀。 收錄了《甲骨文合集》的全部材料,還匯入了《小屯南地甲骨》、 《英國所藏甲骨集》等合集所未收錄到的材料。 成為後出的一套重要的專門性質的甲骨文通檢索引工具書。 1989第一冊「先公、先王、先妣、貞人」 1994第二冊「地名」 1995第三冊「天文氣象」與第四冊「職官人物」 1999第五冊「田獵」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敦煌六朝寫本張天師道陵著老子想爾注校箋》(1956) 1956年 (40歲)在巴黎首次閱讀經卷, 並利用英國所藏的敦煌卷資料, 著《敦煌六朝寫本張天師道陵著老子想爾注校箋》。 收錄這部反映早期天師道思想的千載秘籍。 同時,饒先生還論證了《想爾注》為張天師所作, 為道教原始思想的探源貢獻了重要觀點。 此書出版後,在學術界引起很大的震撼, 引發五、六十年代歐洲道教研究的的狂熱。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2009年1月16日 我與敦煌—饒宗頤敦煌學藝展剪綵儀式 (左起)深圳市委宣傳部部長王京生先生、 饒宗頤教授、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教授、 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馬逢國先生

稱他為「國際矚目的漢學泰斗」、「整個亞洲文化的驕傲」; 還斷言:只要香港有饒公,就不能算文化沙漠。 臺灣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 余秋雨 稱他為「國際矚目的漢學泰斗」、「整個亞洲文化的驕傲」; 還斷言:只要香港有饒公,就不能算文化沙漠。   臺灣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 「先生法書上追漢魏,下邁蘇黃。山水人物,尤蒼茫澹遠, 自辟蹊徑。而古文辭駢麗並擅,義正旨遠,道德、文章、書畫, 辛亥以還,公其巨擎也。」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選堂先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世界五洲已曆其四; 華夏九州已曆其七;神州五嶽已登其四。 先生又為性情中人,有感於懷,必發之為詩詞, 季羨林教授 「選堂先生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世界五洲已曆其四; 華夏九州已曆其七;神州五嶽已登其四。 先生又為性情中人,有感於懷,必發之為詩詞, 以最純正之古典形式,表最真摯之今人感情,水乳交融, 天衣無縫,先生自謂欲為詩人開拓境界,一新天下耳目, 能臻此境界者,並世實無第二人。」 生平經歷 治學方法 學術研究 重要著作 他人評論

中興大學歷史系二年級 江炬慧(口頭) 曾祥蕙 林立(簡報) 林芯羽(資料尋找) 吳書穎 許家祈 柯品羽(書面)  江炬慧(口頭)  曾祥蕙   林立(簡報)  林芯羽(資料尋找)   吳書穎  許家祈  柯品羽(書面) 胡曉明、李瑞明整理,《饒宗頤學述》,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  胡曉明,《饒宗頤學記》,香港教育圖書公司,1996。  朱麗霞,〈一切學問皆根植于文學——饒宗頤治學經驗與乾嘉學術之關系〉,《北方論叢》2007年第3期,頁76-78。  王振澤,〈才者留名,德者留聲──饒宗頤先生學術成就管窺〉,《嶺南文史》1998第4期,頁53-56。  周少川,〈治史論學六十年──饒宗頤教授訪談錄〉,《史學史研究》1995年第1期,頁28-41。  余珊賢,〈治學要溯源不已——饒宗頤教授談治學〉,《刊授黨校.學習特刊》2007年第八期,頁11。  范麗梅,〈書評:沈建華編:《饒宗頤新出土文獻論證》〉,《哲學與文化》2007年第34卷第3期,頁103-107。  高明,〈梨俱預流果,解讀饒宗頤〉,《中國圖書評論》2007年第5期。  陳賢武,〈略論葉恭綽對饒宗頤治學道路的影響〉,《韓山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第28卷第2期,頁16-22。  吳二持,〈溫丹銘生平事功著述及其對饒宗頤治學的影響〉,《韓山師範學院學報》2007年第28卷第2期,頁10-22。  鄧偉雄、鄭煒明,〈饒宗頤年譜〉,《中國書畫》2004年第9期,頁108-109。 胡曉明,〈饒宗頤的治學態度與方法〉,《華東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第6期,頁160-167。  陳其泰,〈饒宗頤教授的學術成就〉,《淮陽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29期,頁622-629。  陈其泰,〈饒宗頤教授的學術風范〉,《韓山師範學院學報》2007第28卷第2期,頁1-3。  郭偉川,〈饒宗頤教授與中日文化交流〉,《中外文化交流》1995年第2期,頁42-44。  謝貴安,〈饒宗頤對史學正統論研究的學術貢獻——《中國史學上之正統論》發微〉,《史學理論研究》2005年第2期,頁23-33。  李樂剛責任編輯,〈饒宗頤學術成就簡介〉,《江漢論壇》2003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