咬文嚼字 ——朱光潜.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冀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本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 2 、 3 、 5 的倍数特征,同学们要注意观察 和总结规律,掌握 2 、 3 、 5 的倍 数分别有什么特点,并且能够按 要求找出符合条件的数。
Advertisements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2 、 5 的倍数特征 集合 2 的倍数(要求) 在百数表上依次将 2 的倍数找出 并用红色的彩笔涂上颜色。
专题六 语文课程标准修订对“实验稿”作了哪些修改和调整
面试公开课 封面 山西省考面试QQ交流群:
——Windows98与Office2000(第二版) 林卓然编著 中山大学出版社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教材版本:新教材人教版九年级(上) 作品名称:同类二次根式 主讲老师:张翀 所在单位:珠海市平沙第一中学.
趣味思考 相传,苏东坡与苏小妹及诗友黄山谷一起论诗,互相题试。小妹说出:“在轻风、细柳、淡月、梅花中,要哥哥从中各加一字,说出诗眼。”苏东坡当即道:“轻风摇细柳,淡月映梅花。”不料苏小妹却评之为“下品”。苏东坡认真地思索后,得意地说:“有了,轻风舞细柳,淡月隐梅花。”小妹微笑道:“好是好了,但仍不属上品。”一旁的黄山谷忍不住了,问道:“依小妹的高见呢?”苏小妹便念了起来:
在文章中插入图片 What to do? 任务一(1):请你在“愤怒的小鸟”这个文档中插入“红色小鸟”的图片。 要求:1、自学课本45-47页“做一做”的内容,找到在文档中插入图片的方法后,就动手试一试吧。 哪一小组最先完成,会加平时成绩10分噢,加油吧!
电子信息类专业英语.
Last winter vocation, I went to Beijing with my parents. Beijing is in the north of China. We went there by train. In Beijing I visited the Tian’anmen.
咬文嚼字 朱光潜.
摄影、制作:Yuezhy 音乐:《第23钢协》第3乐章 作曲:莫扎特
三个等级 据传,清代有三个胸无点墨的花花公子,在严父的威逼下进入了科举考场,其一抄了题目后开了个头就写不下去了,其二只抄了个题目,其三连题目也没抄,干脆白卷一张。主考官是位很有学问而又风趣幽默的人。批阅到这三个大草包的卷子时,感到令人啼笑皆非。细想,觉得还是有区别,于是将其分为上中下三等,批语分别为“放狗屁”、“狗放屁”“放屁狗”。同僚向主考官请教,为何同是三个字,仅换了位就分成了三等了呢?
递交《入党申请书》后的思考 主讲:杨苏 教授
咬文咬报咬书,咬天下该咬文章 嚼字嚼词嚼句,嚼世上耐嚼文字.
给点阳光我就灿烂 ——工作简历模板.
1 我们的民族小学 ——课内阅读热点点津.
千锤百“炼”的智慧 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 之炼字篇.
古代诗歌鉴赏 (炼字).
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有位老学者住的巷子里常有人随地小便,于是他写了张“不可随处小便”的标语张贴出去。后来,这张标语被一个很仰慕老学者的人贴在了自家的大厅里,只不过把原标语中几个字的顺序换了一下,就成为一条警示语。请问,那条警示语是什么? 小处不可随便.
苏教版(国标本)第六册 习作四 南京市五老村小学   王咏慧.
主讲:吴静晖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年下学期. 主讲:吴静晖 湖南长郡卫星远程学校 制作 年下学期.
初中数学八年级下册 (苏科版) 10.4 探索三角形 相似的条件(2).
地灵人杰 桐城派散文家(清代) 安徽桐城 姚鼐 刘大櫆 方苞. 地灵人杰 桐城派散文家(清代) 安徽桐城 姚鼐 刘大櫆 方苞.
古代诗歌鉴赏  ——鉴赏诗歌的语言 德化三中 易昌隆.
在PHP和MYSQL中实现完美的中文显示
                                                                                                                                                                
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
古代诗歌鉴赏 之炼字.
学习前的准备工作 讲师:burning.
以ISI平台为例,为您演示一下如何在Endnote文献中查看该文献的References
2017 唯美樱花工作模板 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copy, paste in this box, and select only the text. Your content to play here, or through your.
哈利路亚 敬拜歌曲: 1)奉主名来的是应当称颂的 2)同路人 3)这一生最美的祝福
浪费 海浪 + 费用 = 浪费 费用 小费 学费 水电费 电话费 停车费 +
Activity 1 看图片,讨论下面的问题: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比例 比例的意义 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姓名XXX.
宁波市高校慕课联盟课程 与 进行交互 Linux 系统管理.
咬文嚼字 朱光潜 制作:河南省濮阳县一中 张盼姣.
EBNF与操作语义 请用扩展的 BNF 描述 javascript语言里语句的结构;并用操作语义的方法描述对应的语义规则
中国XX大学 毕业答辩模板 此模板可用于本科毕业答辩/硕士毕业答辩/学术研究等.
WPT MRC. WPT MRC 由题目引出的几个问题 1.做MRC-WPT的多了,与其他文章的区别是什么? 2.Charging Control的手段是什么? 3.Power Reigon是什么东西?
4.2 证明⑶.
Rap in Chinese teaching
目录标题 01 添加目录一标题 ADD DIRECTORY ONE TITLES 02
欢迎返校! 2016 返校之夜.
冀教版八年级下册 22、2平行四边形的判定(2) 东城中学 孙雅力.
获奖类别: 获奖题目: 获奖学生: 指导教师: 研究内容:(400~500字,2~3幅插图)
北师大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乘法(一).
§6.7 子空间的直和 一、直和的定义 二、直和的判定 三、多个子空间的直和.
PROJECT NAME 项目名称 张三 安徽xx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物理化学 复旦大学化学系 范康年教授 等 2019/5/9.
8小鹰学飞.
2018 蓝色大气工作汇报PPT 工作计划 | 指标汇报 | 总结汇报 | 年度总结
大良红岗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
机械设计A 、B 重修 涮分 学习过,想提高?? 上课 考勤?? 平时成绩 %
教师职业道德 主讲:王兰英 课件制作:林彬(湖北教育学院).
3.4 角的比较.
从社交网络游戏中发现艺术的灵魂 Brad MacDonald 麦泊然 艺术总监
Reading Training 授课教师:王立民.
位似.
请添加标题 请添加作者.
8、9的认识 一年级组 李 晶.
毕业论文答辩模版 电子信息专业 2015级本科08班 北京大学 论文宝 答辩人: 教授 导师: 深蓝与灰白搭配 简洁严谨学术风格
3.3.2 两点间的距离 山东省临沂第一中学.
9.3多项式乘多项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咬文嚼字 ——朱光潜

作者介绍 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安徽桐城人。京派文学代表人物,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谈美书简》、《西方美学史》。

朱光潜笔名孟石、孟实,安徽桐城人。1916年考入武昌高等师范学校中文系,次年进入香港大学,主攻教育学;1922年毕业后,在上海中国公学和浙江上虞春晖中学任教;1925年入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1929年毕业,转入伦敦大学,以论文《悲剧心理学》获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回国前的主要代表作《文艺心理学》《诗论》,开华人美学研究的先锋。    解放后,他一直是北大教授。其所著《西方美学史》是中国第一部系统论述西方美学历史的著作,迄今无人敢代他的地位,无作品敢代替此书。他早年就读爱丁堡大学时写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是民国时期出版业的一大景观。文化大革命中,他蹲在牛棚里翻译了百万言的黑格尔的《美学》。     朱光潜脚踏着中西文化,穿越20世纪,与苦难中奋斗的中国一同走过从前。他的一生是一部浅近而深奥的大书。

朱光潜信奉“三此主义”,即此身,此时,此地。“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另一地位去做”。这是朱光潜不尚空谈、着眼现在、脚踏实地的治学精神的体现。   他的座右铭:“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课文分析 《咬文嚼字》全文8段,1—7段是文章的主体,为第一部分。8段表明文章的主旨,是文章的第二部分。   第一部分可以分两层。第一层1—5段,说明文字与思想感情有十分密切的关系。   这一层又可以分为三个层次,举三组典型例子,从三个方面说明三层意思。

课文分析 第l、2段为第一层次。文章开头先举郭沫若听从一位演员的建议,把“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改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通过这个例子研究炼字的道理。说明“你是什么”句式,“不带情感判断”,而“你这什么”句式则“表现着强烈的情感”。朱光潜先生为了证明不同句式可以有不同意味的道理,不是只作理论上的分析,而是又列举了《水浒传》中石秀骂梁中书、杨雄醉骂潘巧云所用的“你这什么”句式以表达极端憎恶的感情的例子。

课文分析 第二层次3、4段,列举了《史记》中李广射虎的例子。《史记》原文原本很精彩,但是王若虚在《史记辨惑》里说“凡多三石字”,他把三个石字删了,其中一例是“尝见草中虎,射之,没镞,视之,石也”,朱光潜先生指出“在表面上看,改得似乎简洁些”,但却失去了原文中“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的意味”。朱先生告知人们:文字的“增”或“减”需要人们“细心玩索一番”,才会感到它们意味的不同。

课文分析 第三层次5段,列举了唐代大诗人韩愈和贾岛“推敲”诗句的佳话。独辟蹊径,充分利用联想和想象,有理有据地分析“推”和“敲”对全诗意境的不同作用。贾岛当时究竟想到了“推”还是“敲”,都是他思想情感的“外化”。因此,朱光潜先生对有些人“以为更改一两个字不过是要文字顺畅些或漂亮些”实在是“根本不了解文字和思想感情的密切关系”,“在文字上推敲,骨子里实际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 这一层作者从文字、词语的表层入手,句式的变化、文字的增删、词语的选择,这些可见的语言现象背后带动的都是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语言外表的锤炼反映作者(或者读者)思想内核的锤炼,只有咬文嚼字,别无他法。它强调了咬文嚼字的必要性。

课文分析   第二层6—7段,作者旨在回答咬文嚼字的重要意义。   第6段先从文字的意义上分析,它具有“确定”和“控制”的难处。当然“确定”是基础,“控制”是难点,也是目的。要想控制文字的意义,非得了解文章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不可。“直指意义易用,联想意义却难用”。因为联想意义浸透了作者的个性。朱光潜先生信手拈来的“烟”的不同意义。苏东坡《惠山烹小龙团》的三四句阐明了捕捉联想意义,抓住这“游离”的,不易控制的“甚至于支离”的“怪物”,的确需要作者的艰苦劳动,同时还必须有相关的背景知识:例如“小龙团”茶触发了“天上小团月”的联想。可见联想起来的难处,但是,“难处就在含混中显得丰富”。点击了、激活了这一难点,“这是点铁成金”。

课文分析 第7段,承接6段说,苏轼善于联想,能点铁成金。但现实的情况却是“习惯老是欢喜走熟路”,可怕的是“一人走过,人人就都跟着走,愈走就愈平滑俗滥”,陷入到联想的套语中,出现了“套板反应”的尴尬局面。作者尖锐地指出:“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面离不掉‘套板反应’。”那么就可能是“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于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这种可怕现实并非耸人听闻,“如果随便在报章杂志或尺牍宣言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那些“省力”、“惰性”的僵化的思想感情和语言“大半都由‘套板反应’起来的”。如何去掉这一毛病呢?朱光潜先生告诫只要“你不肯用俗滥的语言,自然也就不肯用俗滥的思想情感,你遇事就会朝深一层去想,你的文章依然就真正是‘作’出来的,不致于落入下乘”。

课文分析 第二部分,即第8段,进一步指出“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并激励读者在阅读和写作中“逐渐培养创作和欣赏都必需的好习惯”——做到三个“不能”,“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水到渠成地交代了全文的主旨。

达到艺术的完美 什么是“咬文嚼字”:(即中心论点) 为什么要“咬文嚼字” 文学是艰苦的事 咬文嚼字 怎样才能做到“咬文嚼字” 贬义褒用 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为什么要“咬文嚼字” 文字和思想感情密切相关 文学是艰苦的事 用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 咬文嚼字 所以,要 达到艺术的完美 怎样才能做到“咬文嚼字” 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 刻苦自励,推陈翻新,避免套板反应

艺术的完美 总 结 咬文嚼字 随处留心思索 刻 苦自 励 推 陈 出 新 时求精炼吻合 不懒不粗心不自满 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精神

主题 语言与思想感情密切相关,阅读和写作中应该以严谨的精神,刻苦自励,留心玩索,推陈出新,咬文嚼字,力求思想感情和语言的精练互相吻合、并进,从而达到艺术的完美。

观点评价 新颖:赋予“咬文嚼字”新的意义,发人所未发。 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一目了然。 正确:揭示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本质,指出了推敲语言文字的根本途径,阐明了文学艺术进步的关键所在。 深刻:深刻揭示了文字与思想感情的密切性,运用充分的典型例证加以细致解说,使道理深刻,发人深省。

内容启示 让我们明白文学艺术能否进步的根本在于语言咀嚼是否到位。 让我们明白作家的语言修养程度与其艺术成就甚至一个时代的文学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 让我们明白“无论阅读或写作,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引起了我们对提高自身语言修养问题的重视。 让我们明白对待语言文字的态度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人生态度,从而自觉养成一种对待语言文字的谨严态度。 让我们明白语言文字的套板效应是要不得的。

让我们明白文字和思想感情息息相关,文字的咀嚼实质上就是思想感情的推敲 让我们明白文字和思想感情息息相关,文字的咀嚼实质上就是思想感情的推敲.作为读者,阅读时品味语言,就要品出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作者,写作时要推敲语言,就要从根本上调整思想和感情,务求思想透彻,情感凝练。 让我们明白品味语言要独立思考,不迷信盲从权威;运用语言要刻苦自励,推陈出新。让我们明白了文学艺术达到完美境界的奥秘。 让我们明白现在的文坛不景气的一个重要原因。

写法启示: 让我们明白:学问靠积累,平时在阅读、生活中要做有心人。 让我们明白:写议论文既要举例子又要讲道理,而且例子要典型、充足,解说要到位。

总结 “咬文嚼字”正如福楼拜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却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一样。 总之,在文学语言的运用上,都不能离开这一条:细细锤炼,细细品味。希望大家在以后的阅读和作文中时时进行“咬文嚼字”,从而使自己的作品更完美。 

再见 2009年6月17日修定 廊坊一中 蓝墨制作

练习 《史记》一例中修改后的句子为什么不好?给你怎样的启示? 总之,说明文字一增一减,这表面形式的变化,就引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①原文“草中石,以为虎”并非“见草中有虎”。②原文“视之,石也”有发现错误而惊讶之意。③原文“终不能复入石矣”有失望而放弃得很斩截之意。 总之,说明文字一增一减,这表面形式的变化,就引起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启示:不同句式,不同意味 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

说法不同,意味不同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善用联想义,意蕴丰富 套板反应,易生流弊 完成课后练习一,每个例子说明的道理用不超过10个字的话来概括。 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说明 2、“僧敲月下门”一句的推敲,说明 3、《惠山烹小龙团》三、四两句的剖析,说明 4、“柳面桃腰”等套语的评述,说明 说法不同,意味不同 字眼不同,意境不同 善用联想义,意蕴丰富 套板反应,易生流弊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过香积寺     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话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 咽,冷。 表现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

红杏枝头春意浓。 红杏枝头春意闹。 春风又过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炼字比较

1、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有位老学者住的巷子里常有人随地小便,于是他写了张“不可随处小便”的标语张贴出去;后来,这张标语被一个很仰慕老学者的人贴在了自家的大厅里,只不过把原标语中几个字的顺序换了一下,就成为一条警示语。请问,那条警示语是什么? 小处不可随便

惠山烹小龙团 —苏轼 踏遍江南南岸山,逢山未免更留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半岭松声万壑传。

“绿”较之“过”,写活了江南的勃勃生机,又流露出喜悦兴奋的心情。

非一“闹”字,不能形容其杏之红,其红之浓。“闹”将无声的景象带上了有声的意味。日常经验里的视觉、听觉等感觉被彼此打通,多层次地将审美的精微感受传达出来。 刘公勇在词话里称“一闹字卓绝千古”。“闹”字好就好在准确、鲜明、生动,动态地刻画出春天的蓬勃生机,并把作者对春天这样一个万物萌发,生机盎然的季节的到来的欣喜用一个“闹”字表达了出来。

玉楼春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彀皱波纹迎客棹。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 縠(音goǜ)皱:即皱纱,喻水的波纹。 浮生:指飘浮无定的短暂人生

金代文学家王若虚把“三石”去掉,简洁多了,但却比原文少了韵味。原文把射虎者发现“虎”的紧张情绪、勇悍的性格,体现得淋漓尽致。可见,并不是字数越少越好,当然也不是越多越好,是简笔还是繁笔,要“各得其宜,各得其妙”。文字的好坏,主要是意味、表达效果,而不在繁简。所以用简用繁,需要我们斟酌。

虽然只改变了一个字,但是句式已经变化。而且“你这……”一般都带有极端憎恶的语气,表示强烈的情感,因而也一般用于骂人时,在赞美是不适宜。不同的情感要用不同的句式。郭沫若这样的文学家,用词还斟酌很久,甚至有些地方用的不妥。何况我们呢?因而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一定要咬文嚼字,有一字都不可以放松的谨严。

韩愈代替贾岛定“敲”字,历来传为美谈。世人认为“敲”字好,有动作、形象,有声音。作者却不盲从,独抒新见。他认为推——步月归寺——冷寂场合,敲——月夜访友——热闹场合。“推”固然显得卤莽一点,而“敲”就显得拘礼些。所以选“推”“敲”,重要的是“哪一种境界是他当时所要说的而且和全诗调和的。不同的字眼,要不同的情境相协调。所以我们在阅读中推敲语言,其实是推敲思想感情,而写作中推敲语言是使感情更清楚、透彻。

联想的意义比直指的意义更意韵丰富,更适合文学的语言。“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是固定的,偏于类型,易用;而联想的意义,随时变化,不宜捉摸,是游离的,是偏于个性的,难用,但却可以使意韵丰富。“天上小团月”其实就是“小龙团”茶。正是因为苏轼善用字的联想意义,把“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感觉联起来,从而使诗句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含混中显得丰富,比直接说更有韵味。而我们也可以通过这两句诗句想象当时那种场景:夜晚,月影朦胧,在山间泉水旁,诗人和好友在那品茶、赏月,十分之怡然自乐。如果直接写,那还会有这样的想象吗?这就是点铁成金。

联想意义如果进入习惯,就回让你只想起一些套语滥调,而没有一点新奇的意味。最后就会形成“套板反应”,与艺术无缘。这种“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也引不起读者新鲜而真切的情趣。如果你用俗滥的语言,也就会用俗滥的思想。所以我们在写作文是一直强调要有创新的构思,要从创新的语言开始,才会有新的思想和感情。因而,千万不要形成“套板反应”,遇事应往深一层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