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儕輔助學習於國小電腦科教學策略應用 之行動研究.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县级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 的途径和方法 —— 制定和实 施县级跨部门行动计划 国务院妇儿工委办公室 儿童处 2014 年 6 月.
Advertisements

努力创建学习型党组织 莲都区委学校 刘宏华. 内容提纲 一、学习的含义。 二、学习型组织内涵。 三、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原则和要求。 主要参考书目: 《第五项修炼》,彼得 · 圣吉,中信出 版社, 2010 年 5 月第 6 次印刷。
常識科分享會 6/11/2004 常識科新課程的實踐與評估 教育統籌局 課程發展處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論語述而篇第一章,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 1 廣達文教基金會的使命 孕育文化森林的五大功法,從 藝術文化 出發…… 古今中外文化橋樑、教育創新促進者 啟發孩子的創意 裝備孩子「獨立判斷思考」、「主動學習提問」、「解決問題」的能力 激發老師、父母創意教育的新思維 建置創意數位學習平台.
教育学 教育心理教研室 雷小玲 潘汉中 王 英.
均衡教育計劃簡介 (小學) 均衡教育 All-Round Education.
二00四年鼓勵公務人員提升英語能力宣導說明會
報告人:朝陽科技大學保險金融管理系 施懿純 助理教授
照顧學習差異的教學策略 工作坊 香港大學教育學院 何敏華博士
探问生命教育 ——陶行知生命教育思想学习心得
2013年优质固定收益类产品分析 哈尔滨道东大直街证券营业部.
翰林版國文第三冊第六課 《迢迢牽牛星》 設計者:郭宜幸.
校本課程經驗分享 五年級常識科「同心為香港」
新高考背景下 英語學業規劃與課程計劃 夏谷鳴 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教材專家工作委員會委員 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修訂組核心成員
国学传统与企业文化建设 刘大洋 博士.
关于在宝钢全体党员中开展“学党章党规、 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的 实施方案
抗湿疹.
大崗國中102學年度第1學期期初校務會議 報告人:何信璋 102年8月29日.
2012泰北服務學習 成果報告 林雯琪
差異化教學理論介紹與示例實作 報告者:成功國中 劉華娟.
案例总结 社会热点问题分析.
多元評量與評量案例分享 Multiple assessment
感知学习 ——可视化学习平台.
PISA科学试题和国内初中科学学业水平测试试题比较分析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 黄志红 ,     研究改进行动     反思促使成长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  黄志红 ,
幼兒教育達善計劃 School Improvement Project
新高中中國歷史第三次諮詢 公開評核.
國民中小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 教師關鍵能力36小時研習計畫
Bandura的 社會認知論.
单元目标: ▲初步了解我国素质教育的由来 ▲全面把握素质教育的基本理念 ▲正确认识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实践中涌现的个案经验
第三章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与基本制度.
光隆家商 優質化計畫 簡報 校 長 楊瑞明 教務主任 高美麗
黃壬來教授 臺灣文藻外語學院傳播藝術系系主任 李樂華博士 教育統籌局課程發展處藝術教育組 高級課程發展主任(視覺藝術)
組員 : 黃嬿如、石上玲、曾晴、王慧雯、邱仕涵
选好路径,重在实践 深化课改的实践和思考 尹后庆
Assessment For Learning
E化教學之理念 報告人鄭玉雯.
交換生說明會 101學年度下學期 (2013年春季學期) 2013年2月18日 (工程一館106室)
內湖國小104學年度 讀報志工培訓 報告人:圖書教師徐語潔.
內湖國小105學年度 讀報志工培訓 報告人:圖書教師蔡美萍.
行動研究就是一種行動性的研究,由行動者來進行研究,而不是由外於行動領域的學者與與科學家來進行,研究的問題也取自行動。
「家長親職教育」多元數位教材 第二階段種子教師培訓工作坊
符合SCORM標準且具學習策略之數位教材編輯工具的研究與開發
104年高中職校長會議 學生學習力檢測與精進學習 鳳新高中校長 羅金盛.
台灣的火力發電廠 -全世界最髒的電廠 資料來源:CARMA
時間:104年12月18日(五) 12:10~13:40 地點:桃園校區EE401教室
班級經營策略 報告人:郭淑君 輔導師.
行動研究法【Action Research】
一對一師徒制在英語 補救教學的應用 桃園縣文化國小 劉學蕙老師.
第10章 資訊安全與倫理.
教學資源與教學設計研究 第三週英文閱讀報告
清華大學 青少年科技文化夏令營 迎生聚會 2006年7月7日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會所.
各國教師評鑑制度之簡介 報告人:全國教師會教學研究部主任     詹  政  道.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第一章 现代教育技术基础 第6讲 何克抗教授关于多媒体课件的理论研究 单 位: 北京师范大学 作 者: 毛荷&王翠霞.
雲端想像的行動視界 未來能力 創新實踐的模型 創造力 想像力
中國兵學理論 *兵學概述 *中國古代兵學思想.
971研究方法課程第十七次上課 回顧、結論與前瞻
105學年度 服務學習教育說明會 Service Learning.
以功能層級策略建立競爭優勢 Functional Level Hill and Jones Ch.4
以功能層級策略建立競爭優勢 Functional Level Hill and Jones Ch.4
指導教授 張 德 銳 研究人員 簡賢昌 曾美蕙 郭怡立 謝勝隆 劉榮嫦 曾文龍 王巧媛 徐瑗霞 丁一顧
95年度高屏醫療網 以病人為中心之醫療照護— 以弱勢族群為重點 期末報告
◎釐清績效管理的迷思 ◎認識績效的衡量基準 ◎了解績效評核常見評核方式 ◎綜觀績效管理考量的構面、方向與方式 ◎探索績效表現不佳原因
田秀蘭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教育部智慧生活整合性人才培育 推動計畫 會議時間:2010年6月25日 會議地點:台灣大學應用力學所400會議室
組織行為實務專題報告 -別讓抱怨變成顧人怨
線上同儕評量對國中學生 簡報製作技能學習成效之研究
Wise Richness Education Learning Workshop
班會程序 1.班會開始 2.全體肅立 3.主席就位 4.唱國歌 5.向國旗暨國父遺像行三鞠躬禮 (一鞠躬、再鞠躬、三鞠躬)
以下資料極度機密 使用手冊 1.謹慎閱讀並熟記在心… 因為你可能只有這次機會 2.分析方式,為本門絕招,盡量外傳!! 3.可反覆練習熟練!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同儕輔助學習於國小電腦科教學策略應用 之行動研究. 王全世 高雄市東光國民小學教師 wcs@seed.net.tw

大綱 壹、研究背景 貳、研究方法 參、研究發現 肆、結論

研究背景(1) 國小電腦課為基礎課程,培養學生的基本電腦素養,其教學方式大都採用講述式教學─由老師講解示範,再由學生實際操作,並指定作業或工作讓學生來練習。 筆者為國小電腦教師,在上電腦課時,遇到無法滿足學生求助、疲於奔命的困境。

研究背景(2) 這個教學困境,造成下列兩種現象: 教師負荷過重,無法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的問題無法立即得到解決,造成秩序混亂,教學進度與情境無法完全掌握。 教師忙於解決學生的問題,無法照顧到每一位學生,導致有些學生偏離學習活動,學習落差日益擴大。

文獻探討 同儕輔助學習(peer-assisted learning)是指經由同儕積極的協助和支援來獲得知識和技能(Topping & Ehly,1998)。 根據Topping與Ehly(1998)的看法,同儕輔助學習包括了同儕指導(peer tutoring)、同儕示範(peer modeling)、同儕教育(peer education)、同儕諮商(peer counseling)、同儕監督(peer monitoring)、與同儕評量(peer assessment)。

研究目的 運用同儕輔助學習策略於國小電腦教學中,以解決教學時所遇到的教學困境,祈能滿足學生的求助、縮小學習落差、減輕老師的工作負荷、以及掌握教學情境。

研究設計 採用行動研究(action research)的方式來進行,起源於筆者真實教學情境中所遇到的困境,經由情境分析、文獻探討、以及和同事討論之後,擬定了行動策略(action strategy)─即應用同儕輔助學習策略,然後將此行動策略付諸實踐,應用於真實的教學情境中。

研究對象 高雄市東光國小四年級全部學生(共17班,626人) 。

研究工具 以自行設計的問卷為研究工具,內容包括兩個部分:同儕之間互動情形(9題),與對同儕輔助學習的看法(5題) 。 由筆者自己進行觀察與訪談。

研究程序 (一)分組 (二)指定小老師 以二到三人為一小組,小組成員互為學習同伴。 分組的原則如下: 1、意願分組:2、異質分組: 徵詢個人意願後,指定班上兩位在上學期表現優秀的學生為電腦小老師。

研究程序 (三)正式實施─實踐行動策略 教學的方式大致可分為兩段。前半段為老師講解及共同討論,老師講解時儘量讓小老師做示範操作,一來可以了解學生操作時容易遇到那些問題,加以強調說明,二來可以讓小老師有機會表現自己。其師生互動模式和以前相同,沒什麼改變,如圖3。

老師講解時師生之互動模式

研究程序 後半段為學生實際操作,若有遇到任何問題無法自己解決,要先詢問旁邊的學習同伴;如果學習同伴不會,再請小老師幫忙;如果小老師也無法解決,再找老師求助,這時老師會向兩位小老師及該組學生作說明講解。如圖4 補救教學是針對學習落後太多的學生,實施方式亦是以同儕指導為主,在下課時間或午修時間實施,老師則在旁觀看,並適時加以協助。

應用同儕輔助學習之師生互動模式

研究程序 (四)行動策略分析 相互式的同儕指導(reciprocal peer tutoring):以二到三人為一小組,小組成員互為學習同伴,在學習中要互相協助。 固定式的同儕指導(fixed peer tutoring):指定小老師來協助同學。 同儕示範(peer modeling):在老師講解時,讓小老師來做示範操作;在操作時,讓小老師來指導同學。 同儕監督(peer monitoring):小組成員中,若有偏離學習活動時,要給予提醒或勸導,若沒改善需告知老師處理。

研究程序 (五)資料搜集 上課時,老師觀察整體學生互動情形以及小老師與同學互動情形,時間持續一個學期 行動策略實施10節課(每節40分鐘)後,所有學生在電腦上填答問卷,並對全部的小老師(共34位)作非結構性訪談。

研究發現 同儕輔助學習可以增加學生之間的良性互動。 同儕輔助學習可以提供立即的輔助與支援,滿足學生救助的需求。 同儕輔助學習可以減少學生的學習落差。 同儕輔助學習可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同儕輔助學習可以減輕老師的工作負荷。 性別因素影響了同儕之間的互動。 大部分的學生對同儕輔助學習持正向態度。 小老師有其存在的功能價值。 同儕輔助學習運用在自閉症的學生,成效良好。

結論 應用同儕輔助學習策略確實可以解決國小電腦老師工作負荷過重的教學困境, 大部分的教師並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完全滿足學生在教學上以及情緒上的需求,所以必需尋找其他的資源或有效的策略來加以處置。然而,學生本身就是一項強而有力的教育資源,有系統地運用同儕輔助學習策略是一項可行的方式(Maheady, 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