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管理 內部環境分析與策略制定 指導老師:翁望回老師 企碩二 第11組 96353017 胡逸芳 96353033 盧致遠 企碩二 第11組 96353017 胡逸芳 96353033 盧致遠 96353071 田中宏昌
報告大綱 ◆前言 ◆內部分析 ◇公司資源、能耐、獨特能力 ◆競爭優勢 ◇競爭優勢的基礎 ◇競爭優勢的持久性 ◇避免失敗與維持競爭優勢 ◇衡量競爭優勢的工具-杜邦公式、價值鏈 ◆結論 ◆參考文獻
前言 過去的管理者著重在利用「外部環境分析」來制定策略,但往往企業競爭生態並非一成不變,也會有其他競爭者的模仿,故管理者在制定策略前,必須再衡量企業本身的獨特資源與能力,來發展競爭優勢,以下將介紹如何利用「內部環境分析」來制定策略。
公司資源 有形資源(tangible resources) 無形資源(intangible resources) 實體資源:土地、建築物、工廠、設備、存貨 金融資產:現金、有價證券 有形資源(tangible resources) 非實體的,由公司與其員工所創造: 如品牌名稱、公司商譽、消費者的關係、和其他企業的脈絡關係、資訊系統、管理素質、人員素質,以及公司的智慧財產權(專利權、著作權和商標)等。 無形資源(intangible resources) 公司專屬的資源,很難被模仿,不容易複製,可為公司創造差異化,且具有競爭價值。 獨特資源(uniqueness resources)
如何善用資源 集中 累積 保存 互補 回收 資源運用類型 目標統一:建立策略目標的共識。 資源專注:明定確切的改善目標。 瞄準目標:強調高附加價值活動。 如何善用資源 再利用:重複使用技巧及資源。 結盟:納入他人的力量,共同 追求一致的目標。 保護:防止讓競爭對手取得資 源。 集中 累積 互補 保存 資源運用類型 學習:充分運用每位員工 的智慧。 借用:取得並吸收合夥人 的技術。 回收 調和資源:將個別技術作創意 的組合。 平衡:取得重要的互補性資產。 加速:縮短回收時間
三個基本市場力量的動態相互作用,決定某一資產或能力的價值 有競爭價值的資源 什麼使資源有價值? 如何評估資源的價值?通過以下五點外部市場測試 價值創造區 稀有性 需求 專有性 三個基本市場力量的動態相互作用,決定某一資產或能力的價值 這資源是否難以模仿? 無法仿效性測試 此資源多快會一文不值? 耐久性測試 誰獲得資源所創造出的價值? 專有性測試 一個獨特資源能被另一個不同的資源取代嗎? 可替代性測試 誰的資源真正較佳? 競爭優勢測試
能耐( CApabilities ) 1.能耐是一家公司整合並協調其資源,使其能做有生產力的 運用的相關技能。 2.能耐是集體與跨功能的-是許多人工作的一小部分,而非 一些人工作的一大部分。 3.以能耐為競爭的公司,公司的執行長是否能成功地建立及 管理公司所有的能耐是關鍵。 核心能力(Core competence)與能耐(Capabilities)之觀念釐清 1.核心能力強調的是價值鏈上某 一點的技術與生產專長。(3M 的黏著技術) 2.能耐則是較廣泛基礎,包含整 個價值鏈。 3.一般而言,消費者看得到的是 能耐,而看不到核心能力。 產品 核心產品 核心能力
獨特能力(Distinctive competencies) 資源(Resource) 建立 形塑 策略 競爭優勢 卓越的獲利能力 獨特能力 能耐(Capabilites) 建立 觀念釐清 1.獨特能力形成公司所追求的策略,而策略引導出競爭優勢與卓越 的獲利能力。 2.獨特能力與策略之間並非直線的關係,而是一種互相回饋的關係。 3.獨特能力源自於兩種互補的來源:資源與能耐。 4.公司有價值的資源但沒能利用資源的能耐,是無法創造獨特能力。 5.公司有專屬的能耐,並管理其普通資源,還是可以創造獨特能力。
競爭優勢 1.需求面 1.經驗曲線 2.廠商能力面 2.經濟規模 3.競爭面 競爭優勢 成本優勢 差異化優勢 1.經驗曲線 2.經濟規模 1.需求面 2.廠商能力面 3.競爭面 競爭優勢 觀念釐清 1.企業創造的價值必須大於其價格,而價格又必須大於成本才能獲利 (V>P>C)。產品成本和價值的創造取決於企業的獨特能力。 2.通常兩種優勢不可兼得,而在不得不進行取捨時,通常差異化策略 比成本策略為優。 3.要維持長期的成本優勢,需一點一滴的改善,也就是「精進」的工 夫。 4.企業採取何種差異化策略,需視需求面、供給面和競爭面的綜合考量而定。
競爭優勢的基礎 觀念釐清 1.這四個要素為「一般性的」獨特能力,不論公司位在何種產 業或提供何種產品或服務,都應追求這些要素。 卓越性:設計、功能 可靠性:全面品質管理 品質 競爭優勢 低成本 差異化 效率=產出/投入 員工生產力 資本生產力 達到卓越的品質與創新 產品與服務客製化的需要 顧客回應時間 效率 顧客回應 經營模式 產品創新 流程創新 創新 競爭優勢 獲利能力 觀念釐清 1.這四個要素為「一般性的」獨特能力,不論公司位在何種產 業或提供何種產品或服務,都應追求這些要素。 2.它們彼此之間是高度相關的,且會相互影響。 3.長期而言,創新可能是建立競爭優勢最重要的基礎。 獨特能力 策略 競爭優勢與價值創造循環
競爭優勢的持久性 思考 持久性 競爭者的能耐 模仿障礙 產業的動盪環境 以上是本身公司競爭優勢持久性的因素,但反過來想,這些當然也是競爭對手的持久性因素。如果本身公司是追隨者,那要怎麼做,才可以讓對方(市場領導者)的競爭優勢不持久? 1.全力模仿對方的獨特能力?(但對方有模仿障礙) 2.不要有策略承諾,善變?(這樣無法發展一套特定的資源與能耐的組 合,必定沒有競爭優勢) 3.持續創新?(因產業環境是動盪的而要創新,那假如是不動盪的環境, 還需要創新嗎?)
避免失敗與維持競爭優勢 思考 造成公司失敗的原因 避免失敗的方法 1.克服慣性 2.進行持續的改善與學習 3.專注於建構競爭優勢的基礎 4.追蹤最佳產業實務與採用標竿 管理 1.慣性 2.先前的策略承諾 3.Icarus paradox 對策 思考 由上得知造成公司失敗的原因,主要是外在環境的改變,公司固守自己的原本競爭優勢不加以改變。 1.從『組織能力與競爭優勢』文章中提到:企業只要本身擁有獨特能力,就不需要高度遷就環境的變化。但這不就是造成公司失敗的原因嗎(策略承諾) ? 2.環境變化太大,不變會死,但變了也可能會死,所以企業該如何預測改變之後的效益?
(sales/invested capital) 衡量競爭優勢工具-杜邦公式 銷貨成本/銷售額 銷售報酬率 (net profit/sales) 管銷費用/銷售額 研發費用/銷售額 投入資本報酬率 (ROIC) 營運資金/銷售額 資本週轉率 (sales/invested capital) 財產、廠房,及設備/銷售額 觀念釐清 1.良好的內部分析,必須能夠分析其公司的財務績效,確定其策略是有益 (無益)於獲利能力。 2.為了確認優勢與劣勢,要將該公司與競爭者或其歷史績效進行比較或建 立標竿(Benchmark)。 3.可經由增加「銷售報酬率」或「資本週轉率」的策略,來增加ROIC。 更可以由後面分解的會計比率來作為策略執行的參考依據。 4.此杜邦公式分析競爭優勢如何達成,以及又是如何維持。並呈現出公司 優勢和劣勢,何處有改善空間,以及哪些地方表現卓越。
衡量競爭優勢工具-價值鏈(value chain) 『價值』是顧客願意為企業提供的服務所付出的金額。 而價值鏈所呈現的總體價值,是由各種『價值活動』和『利潤』所構成。 價值活動:企業進行的各種物質上和技術上具體的活動,也是企業為顧 客創造有價值產品的基礎。 利潤:總體價值和價值活動總成本間的差額。 價值鏈可做為診斷競爭優勢的基本工具 ◆將企業依其策略性的相關活動分解開來,藉以了解成本特性,以及現 有與潛在的差異化來源。 ◆企業與競爭者價值鏈之間的差異,就是形成競爭優勢的重要來源。 ◆企業不僅要了解自身的價值鏈,更要了解公司如何與整個產業價值體 系配合。
衡量競爭優勢工具-價值鏈(value chain) 價值鏈是指公司將投入轉換成顧客價值產出的一組活動鏈,由一些主要活動與支援活動組成,以增加產品的價值。 在每一類主要或支援活動中,都具有三種對競爭優勢產生不同影響的活動類型: ◆直接:直接「為顧客創造價值」的相關活動。 ◆間接:使直接活動能夠持續進行的相關活動。 ◆品質保證:確保其他活動品質的活動。 主要活動 投入 產出 研究與發展 生產 行銷與銷售 顧客服務 公司的 基礎設施 資訊系統 物料管理 人力資源 思考:新舊價值鏈的不同 支援活動 Charles W. L. Hill & Gareth R. Jones所提出的價值鏈將Michael Porter價值鏈上的主要活動「進料後勤」、「出貨後勤」與支援活動「採購」統一歸納進「物料管理」,並增加了「研究與發展」這項價值活動,以符合當前環境的趨勢。
界定價值鏈 價值活動分解的程度 區隔價值活動的基本原則: 企業的每一個活動都該歸入主要活動或支援活動。 分析顯示價值活動是否攸關競爭優勢? 若有關,則那些價值活動就必須不斷細分下去。 若無關,則那些價值活動應該結合起來。 價值活動分解的程度 本身具備不同的經濟效益。 對差異化的潛在影響很大。 占相當大的成本比例、或會持續增加其成本比例。 區隔價值活動的基本原則: 企業的每一個活動都該歸入主要活動或支援活動。 歸類的方式並非一成不變,最重要的是找出能夠 「清楚呈現企業運作」的方式。
價值鏈的鏈結 企業內部鏈結 垂直鏈結 應用鏈結的基本條件是:能夠讓價值活動或企業之間彼此協調一致,取得最佳化的資訊與資訊流程。 價值鏈並非許多獨立價值活動的集合體;許多價值活動是相互依存的系統,藉著價值鏈內的各種鏈結互相聯繫。 鏈結通常反映出企業取得整體性成效時,在各別價值活動之間的權衡取捨。 垂直鏈結 鏈結也存在於企業的價值鏈與供應商、銷售通路的價值鏈之間。 價值活動 供應商 企業 通路 顧客 應用鏈結的基本條件是:能夠讓價值活動或企業之間彼此協調一致,取得最佳化的資訊與資訊流程。
結論 企業在制訂策略時,要將內部的獨特資源、能力與先前對競爭環境及產業結構的分析整合起來,作為策略的根基,並不能只做單一的分析而制訂策略,這樣才可以創造持久的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Hill & Jones,Ch.3:Internal Analysis:Distinctive Competencies, Competitive Advantage , and Profitability. pp. 75~108。 李芳齡譯, 企業策略,第7章「靠能力而競爭:企業策略的新法則」,頁181~218。 湯明哲,策略精論,第4章「組織能力與競爭優勢」,頁141~181。 李芳齡譯, 企業策略,第2章「資源競爭」,頁35~67。 李明軒、邱如美合譯,競爭優勢(上),第2章「價值鏈與競爭優勢」,頁44~80。 顧淑馨譯,競爭大未來,第7章「以一當十,善用資源」頁159~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