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緒 論.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十章 分 配 理 論 INDEX 第一節 所得分配的基本概念 第二節 生產要素的需求 第三節 分配的邊際生產力理論
Advertisements

第一章 緒論 1-1 經濟知識在現代社會的重要性 1-2 經濟問題的產生與解決 1-3 經濟學的意義與成立 1-4 經濟學的種類及研究方法
獨占與管制 張清溪 / 台大經濟系.
經濟成長與創新 演示者:陳怡如、林佩儀.
第九章 經濟成長.
Bank 3.0 證券產業發展趨勢 與數位化應用 富邦證券 副總經理 郭永宜 (行銷暨商品督導)
前三章討論供給、需求與均衡。 本章從消費者選擇, 解釋負斜率需求線。 第6、7兩章則從生產者的行為, 導出正斜率的供給線。
公民與社會第四冊 第五課 總體經濟政策 魏嘉美老師.
第二章 經濟學的基本概念.
第1章 緒論:經濟問題 經濟學原理‧溫明忠 著‧前程文化 出版.
物價膨脹與通貨緊縮 物價膨脹.
第四章 數列與級數 4-1 等差數列與級數 4-2 等比數列與級數 4-3 無窮等比級數 下一頁 總目錄.
第三章 古典學派.
第四章 資金成本.
九十八學年度第一學期經濟學 Chapter 4 價格彈性.
現代心理學 (重修版) 張春興 第一章 對現代心理學的基本認識.
第14章 IS-LM模型 授課老師:黃志典教授 黃志典:貨幣銀行學概論.
第十五章 IS-LM模型 授課老師:_____.
第 2 9 章 總體經濟學的爭論 : 貨幣學派, 新古典理論及 供給面經濟學派. Debates in Macroeconomics: Monetarism, New Classical Theory, and Supply Side Economics.
課程:兩岸經濟發展專題 講題:經濟、制度與發展:全球的視野
第11章 總體經濟學概述 本章學習目的 瞭解個體經濟學與總體經濟學之界定 瞭解總體經濟學的演進 瞭解總體經濟學所涉及之問題
26 總合供需均衡 本章首先由勞動市場推導 AS 線; 再與 AD 結合作 AD-AS 均衡分析。 古典學派與凱因斯學派對失業的看法不同。
經濟學 I 第三章 消費行為的研究.
電子商務基本概念 電子商務的定義 1-1 電子商務的特性 1-2 電子商務的演進 1-3.
本講章由楊偉文博士編寫 作為香港管理專業協會 「企業管理文憑課程」授課之用 ® 2009
學習目標 OBJECTIVES 瞭解經濟學是有關稀少性資源配置的社會科學 瞭解選擇的五個核心概念 觀察家計與企業部門互動的三個主要市場
第4章 凱因斯學派.
2013年全球股價、原油、黃金及波動率指數(VIX)
第四章 生產理論 1.生產函數 2.生產期間 3.總產量、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 4.等產量線 5.最適要素僱用量 6.規模報酬.
1.3 在整除性問題之應用 附加例題 3 © 文達出版 (香港 )有限公司.
第七章 總供給與總需求.
總合需求與供給 16. 總合需求與供給 16 本章學習目標 了解總合需求曲線與總合供給曲線的意涵。 求出均衡物價與均衡所得水準。 應用總合供需模型,分析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 的經濟效果。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第4章 總供給理論 生產理論 勞動需求 勞動供給 古典總供給理論 景氣循環的古典理論 實質景氣循環學派
十六、總合供需均衡 或避市場均衡與利率之決定 利率與商品市場均衡 總合需求線 勞動市場均衡與總合供給線 凱因斯寵何供需模型之均衡分析
第3章 古典學派.
第9章 理性預期與現代凱因斯理論: 理性工資僵固性
貨幣需求理論- 凱因斯的流動性偏好說 財金二丙 4A 林昕宜 指導老師 陳曉蓉 老師.
本章結構  市場與產業  產品的性質與市場或產業的範圍  產業與市場的分類  產業結構 陳正倉 林惠玲 陳忠榮 莊春發 著.
第10章 失業、通貨膨脹與菲力蒲曲線.
第 1 章 緒 論 經濟學 精簡本 作者 謝振環.
第6章 凱因斯學派:貨幣政策.
個體經濟學 分工﹑專業﹑教育﹑與經濟發展.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有關於股票報酬及匯率變化對台灣醫療產業市場收益的分析
個體經濟學 張清溪 / 國立台灣大學
經濟學 學經濟.
機會成本知多少 機會成本的定義 1.
機會成本知多少 機會成本的定義 1.
產品設計與流程選擇-服務業 等候線補充資料 20 Oct 2005 作業管理 第六章(等候線補充資料)
電子期刊使用統計 CONCERT 2002 meeting November 13-14, 2002 羅宙康 Springer-Verlag
圖解經濟學 第二篇 個體經濟活動.
維高斯基( ) Langford, P. (2005). Vygotsky's developmental and educational psychology. Hove England ; New York: Psychology Press.
第 7 章 主要商業功能.
13 凱因斯模型 本章與下一章以總合供需模型說明 國民所得與物價水準是如何決定出來的。 本章先介紹構成總合支出四項目中的民間消費支出與投資,
教育概論 教育原理與制度試題解題與分享 第五組
第一章 緒論 經濟學關心的議題 1-1 經濟知識在現代社會的重要性 1-2 經濟問題的產生與解決 1-3 經濟學的意義與成立
導論 1 本章學習目標 了解經濟學的定義與內容。 認識機會成本的意涵。 定義生產可能曲線,並分析經濟變動。 了解四種基本經濟制度,並能區別經濟學之分 類。
第二章 基 礎 篇 2-1 滿足 2-2 選擇與決策 2-3 看不見的手-價格機能 2-4 效率:投入較少、獲得更多 2-5 經濟體系.
第11章 景氣循環:實質景氣循環理論與新興凱因斯學派模型
花王集團.
貳.企業願景、使命與目標(1/3) 願景 利害關係人 內部利害關係人 外部利害關係人 高階領導者必須創立一種以顧客為焦點的、清晰可見的價值
第14章 貨幣與金融 本章學習目的 瞭解貨幣的意義、功能與演進 瞭解貨幣的供給 瞭解貨幣的需求 瞭解古典的貨幣需求理論
企業家如何創新? Q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你還記得,熊彼得所說的「企業家」為何意涵?
課程說明(Course Description)
富爸爸著作 富爸爸實踐家 現金流101活動.
營運模式.
台灣全球運籌發展協會 亞洲供應鏈助理管理師證照課程.
Chapter 16 動態規劃.
第三章 比與比例式 3-1 比例式 3-2 連比例 3-3 正比與反比.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一章 緒 論

資料來源 李美金著作之“全方位經濟學講義” ,由龍騰圖書公司出版。

經濟問題的產生與解決 經濟問題產生的原因:  (1)資源的稀少性是最主要原因   (2)每一資源須具備多種用途

經濟問題的產生與解決 現代社會基本的經濟問題: (1)生產什麼(what):   由於資源有限,慾望無窮,因此一國家要生產武器或糧食,農民要決定種水稻或青菜...等。  (2)如何生產(how):   例如:汽車製造業者須決定採用自動化機器人或裝配線工人來生產汽車..等。

經濟問題的產生與解決 現代社會基本的經濟問題: (3)何時生產(when): 有限資源現在用來生產物品,或留給子孫將來使用...等。   有限資源現在用來生產物品,或留給子孫將來使用...等。  (4)為誰生產(for whom):   社會上的物品在大眾之中,給誰消費?誰該多得?誰該少得...等。

經濟問題的產生與解決 現代社會基本的經濟問題: (5)如何維持經濟的安定: 經濟波動、物價漲跌,將影響到人們經濟生活與福利。  (5)如何維持經濟的安定:   經濟波動、物價漲跌,將影響到人們經濟生活與福利。  (6)如何促進經濟成長提高生活水準:   社會大眾都希望自己的生活水準不斷提高。

經濟學的意義 經濟的意義: 簡言之,指人類的一切謀生活動而言。 經濟原則: 以最少的勞力、費用、時間獲得最大的報酬。 幾個基本概念:  簡言之,指人類的一切謀生活動而言。 經濟原則:  以最少的勞力、費用、時間獲得最大的報酬。 幾個基本概念:  (1)財貨(物品);(2)自由財;(3)經濟財  (4)消費財;(5)生產財

經濟學的成立及發展 一七七六年以前的經濟思想:  (1)重商主義:又稱重金主義,在十六世紀末至十八世紀中,主張對內實施統制經濟,對外實施保護貿易,以獲取更多的金、銀財富。  (2)重農主義:在十八世紀中,以法國揆內(F. Quesnay)為代表,主張自由放任,反對國家干涉,認為農業才是國富的唯一來源。

經濟學的成立 經濟學的成立:  西元一七七六年亞當斯密出版其著作「國富論」。他首先將人類的經濟現象作全面性有系統的研究,使經濟學成為一門獨立的科學。「國富論」是世界上第一部經濟學著作。亞當斯密被尊稱為經濟學始祖,或稱經濟學之父。

經濟學的發展 (1)第一階段:古典學派  由一七七六年亞當斯密出版「國富論」至一八四八年約翰密爾出版「政治經濟學原理」的這一段稱之古典學派。因而主張自由放任,重視自由競爭。亞當斯密所說的「一隻看不見的手」則是自由經濟市場中的價格機能。供給能創造本身的需求(即賽伊法則),假設充分就業是社會常態。

經濟學的發展 重要學者及著作: (1)亞當斯密:國富論。 (2)李嘉圖:政治經濟學與賦稅原理。 (3)馬爾薩斯:人口論。  (1)亞當斯密:國富論。  (2)李嘉圖:政治經濟學與賦稅原理。  (3)馬爾薩斯:人口論。  (4)約翰密爾:政治經濟學原理。

經濟學的發展 歷史學派:  此學派認為經濟學是研究社會現象,應由大量事實的觀察、分析,然後歸納出結論,建立理論體系。主要學者:李士特、羅希爾、許穆勒等。 邊際效用學派:  此一學派係以邊際效用原理分析價值法則,認為一切財貨價值的大小由邊際效用來測定。孟格(C. Menger)、華爾拉斯(L. Walras)、吉逢士(W. S. Jevons)為邊際效用學派的創始者。

經濟學的發展 (2)第二階段:新古典學派   一八九O年英國經濟學家馬歇爾出版「經濟學原理」,將古典學派的經濟理論,綜合邊際效用思想,應用部分均衡分析法,將經濟問題之研究重心置於個人、個別廠商或產業,建立個體經濟學理論體系。即所謂新古典學派,亦稱劍橋學派。

經濟學的發展 主要學者及著作: (1)馬歇爾:經濟學原理。  (1)馬歇爾:經濟學原理。  一九三O年代爆發了世界性的經濟大恐慌,新古典學派的經濟理論無法解決當時的大量失業的經濟問題。

經濟學的發展 (3)第三階段:凱恩斯學派   一九三六年英國經濟學者凱因斯出版「就業業、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認為政府的干預可彌補市場自由經濟之缺點。這種論點稱為「凱因斯革命」。凱因斯學派否定古典學派充分就業可以自動達成的說法,認為失業才是社會常態。   認為解決現代複雜的經濟問題,必須從總體經濟出發,建立其以達成充分就業為中心、社會有效需要為方法的經濟理論體系。主張由政府大規模鼓勵投資,實行赤字政策,並強調幣數量控制的重要性。

經濟學的發展 主要學者及著作:  (1)凱因斯:   就業、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  (2)薩穆遜:   經濟學、經濟分析的基礎。

經濟學的發展 (4)第四階段:當代經濟學派 重貨幣學派:  重貨幣學派:   以美國傅利曼為主,鼓吹自由經濟思想,尊重 市場價格機能。主張政府修正不妥之措施,以加強市場之競爭性。認為貨幣數量的變動是影響經濟循環的主要原因。   主張以「法則代替權衡」的貨幣政策,認為政府不宜主動的採取權宜的貨幣供給增加率,如此才能維持物價水準的長期穩定。「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由傅利曼提出。

經濟學的發展 (4)第四階段:當代經濟學派 供給學派:  供給學派:   以美國拉佛爾為主。認為政府應降低稅率以增加儲蓄、促進投資、增加勞動供給而使得產出增加。  理性預期-新興古典學派:   主要創始者為盧卡斯,認為社會中的經濟個體都是理性的,會利用他所能得到的各種情報,對未來的經濟現象加以預期,結果使政府經濟政策無效。

經濟學的發展 (4)第四階段:當代經濟學派 新興凱因斯學派:  新興凱因斯學派:   一些凱因斯學派的學者將理性預期的理念加入凱因斯學派的理論中,以彌補凱因斯學派缺乏個體經濟基礎的不足。

經濟學的範圍及研究方法 就經濟學研究領域而分: (1)個體經濟學:  (1)個體經濟學:   以個別廠商或消費者的經濟行為為研究對象。如研究廠商、消費者或產業的生產、消費、產量、價格等經濟行為,亦稱為廠商理論或價格理論。  

經濟學的範圍及研究方法 就經濟學研究領域而分: (2)總體經濟學:  (2)總體經濟學:   以個別經濟單位的總合為研究對象;即從整個經齊的觀點,研究國民就業、所得、物價水準、經濟成長與穩定等經濟現象,亦稱就業理論或國民所得理論。

經濟學的範圍 依性質劃分經濟學範圍: (1)實證經濟學:  (1)實證經濟學:   以客觀的態度,研究經濟現象的事實,就事論事,只剖述事理的正確或錯誤,不作任何是非好壞的主觀價值判斷。又稱真經濟學。

經濟學的範圍 依性質劃分經濟學範圍: (2)規範經濟學:  (2)規範經濟學:   依主觀的價值標準,分析如何決定經濟政策,並批判某種經濟政策或措施的合理性或利弊得失的取捨問題。又稱唯善經濟學。

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演繹法、歸納法與數理法: (1)演繹法:  (1)演繹法:   是從自明之理中,產生一種基本認識,而根據這一認識去推論各種經濟事項的必然關係。古典學派經濟學者多採用之。  (2)歸納法:   是從觀察個別的事項中獲得一種共同的結論,而後根據這個結論,來建立人類經濟活動的各種法則。歷史學派經濟學者多採用之。

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演繹法、歸納法與數理法: (3)數理法: 用數學、代數、微積分或幾何圖形研究經濟現象的方法。 (4)經濟模型:  (3)數理法:   用數學、代數、微積分或幾何圖形研究經濟現象的方法。  (4)經濟模型:   指以公式、符號,將經濟理論結構具體化,而以方程式、恆等式表示之。

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個體分析法與總體分析法:  (1)個體分析法:是以最小單位的經濟主體,如個別消費者、生產者等的經濟活動為分析的出發點,分析每一經濟主體的行為,研究了解全體經濟現象的一種研究方法。  (2)總體分析法:是以整個社會或國家的經濟活動為出發點,著重於整個社會或國家經濟問題之全面分析,以總所得、總投資、總供給、總需要、物價水準、經濟循環及經濟成長等總體經濟現象為研究對象,藉以正確把握全體經濟活動之法則的一種方法。

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部分均衡分析法與全面均衡分析法: (1)部分均衡分析法:  (1)部分均衡分析法:   指某一特定的經濟部門或單位所獲得的均衡。為新古典學派馬歇爾所建立的理論體系。  (2)全面均衡分析法:   指著重經濟各部門各單位之間的相互關聯性,而要求整個經濟社會中所有各部門的均衡。由法國學者瓦拉斯所提出。

經濟學的研究方法 靜態分析、比較靜態分析與動態分析: (1)靜態分析:假定其他情況不變,不考慮時間因素,僅研究如何達成均衡條件的分析方法。  (1)靜態分析:假定其他情況不變,不考慮時間因素,僅研究如何達成均衡條件的分析方法。  (2)比較靜態分析:即就不同時間的兩個不同的均衡狀態,所作的比較研究。  (3)動態分析:即考慮時間因素,研究經濟變量在不同時點之間的相互關聯。一般以蛛網理論(cobweb theory)說明之。

經濟資源的配置 生產要素-經濟資源泛指生產要素,可分為: (1)土地:指一切的自然資源。如土地、海洋、礦藏、森林和水等。  (1)土地:指一切的自然資源。如土地、海洋、礦藏、森林和水等。  (2)資本:包括用於生產過程的所有已生產的財物。如機器、工具、廠房和半製品。  (3)勞動:指人類為生產的目的,或為了賺取所得所提供的勞動,包括體力的勞動和心智的勞動。  (4)企業能力(或稱企業才能、企業家精神、企業組織、產業組織):企業家運用其經濟能力,將各種資源組織起來,生產財貨和勞務,用以滿足人類的慾望。

經濟資源的配置 生產可能曲線:(生產轉換曲線,簡稱PPC) (1)意義:  (1)意義:   假設一定生產技術下,一定的生產資源可生產兩種財貨,則生產者對這兩種財貨的各種可能生產數量之組合,即為生產可能曲線。  (2)舉例:   在一定的生產資源上可生產水稻與甘蔗兩種財貨,其生產可能組合如表1-1。

經濟資源的配置 表1-1 生產可能組合 可選擇 的組合 甘蔗 (單位) 水稻 為多生產1單位甘蔗而 必須放棄的水稻單位 A 20 B 1 表1-1 生產可能組合 可選擇 的組合 甘蔗 (單位) 水稻 為多生產1單位甘蔗而 必須放棄的水稻單位 A 20 B 1 19 C 2 17 D 3 13 E 4 8 F 5 1 2 4 5 8

經濟資源的配置 圖1-1 生產可能曲線  G U F E D C B A 5 4 3 2 1 甘蔗 10 15 20 水稻

經濟資源的配置 生產可能曲線:(生產轉換曲線,簡稱PPC) (3)特性: 生產可能曲線是凹向原點。  邊際轉換率(MRT)遞增。  (3)特性:    生產可能曲線是凹向原點。     邊際轉換率(MRT)遞增。  (4)若生產組合點在PPC線上表示資源充分就業,達成生產效率。   在PPC線內(如U點)表示未充分就業(失業)。   在PPC線外(如G點)表示目前無能力生產。

經濟制度簡介 控制經濟制度 (1)共產主義經濟制度(集權經濟制度) (2)社會主義經濟制: 以控制經濟為主,私人經濟為輔的經濟制度。  (1)共產主義經濟制度(集權經濟制度)  (2)社會主義經濟制:   以控制經濟為主,私人經濟為輔的經濟制度。 資本主義經濟制度-其具有下列特質:  (1)私有財產;(2)個人以自利為動機  (3)自由競爭;(4)價格制度  (5)能力有限的政府

經濟制度簡介 混合經濟制度: 是一種以市場自由經濟為主,政府參與經濟運作為輔的現代經濟制度。 現代經濟社會(即混合經濟制度)具有下列特質:  是一種以市場自由經濟為主,政府參與經濟運作為輔的現代經濟制度。 現代經濟社會(即混合經濟制度)具有下列特質:  (1)承認私有財產制;(2)尊重就業自由  (3)重視分工交換;  (4)資本的大量使用與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  (5)政府經濟職能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