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主要探讨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节 生产理论 第二节 成本理论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Part 4 Firm behavior and the organization of industry 本讲主要探讨如下几个问题: 第一节 生产理论 第二节 成本理论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第一节 生产理论 一、生产函数 二、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三、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四、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厂商或生产者均衡) 五、生产扩展线和规模报酬
一、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tion) (一)涵义 第一节 生产理论 一、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tion) (一)涵义 生产函数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数量与所能生产的最大产量之间的关系。 一般表述:Q=f(X1,X2,……,Xn)
土地不仅指土地本身,还包括地上和地下的各种自然资源; 第一节 生产理论 ※生产要素的类型: 劳动是生产中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务; 资本是资本家的投资; 土地不仅指土地本身,还包括地上和地下的各种自然资源; 企业家才能指生产经营者对生产过程的组织与管理以及所能承担风险的能力。
其中,L表示劳动投入数量;K表示资本投入数量 第一节 生产理论 简化表述: Q=f( L ,K ) 其中,L表示劳动投入数量;K表示资本投入数量
1、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列昂惕夫生产函数):指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 第一节 生产理论 (二)一些具体的生产函数 1、固定投入比例的生产函数(列昂惕夫生产函数):指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任何一对要素投入量之间的比例都是固定的生产函数。 Q为产量; L和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的投入量; 常数u和v分别为固定的劳动和资本的生产技术系数,它们分别表示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固定的劳动投入量和资本投入量。
又通常假定生产要素投入量L、K都满足最小的要素投入组合要求,所以有: 第一节 生产理论 又通常假定生产要素投入量L、K都满足最小的要素投入组合要求,所以有: 进而有
第一节 生产理论 K L R O L1 L3 L2 K1 K2 K3 E C Q3 B F Q2 A Q1 固定投入比例生产函数
2、Cobb-Dauglas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 第一节 生产理论 2、Cobb-Dauglas生产函数(C—D生产函数) C—D生产函数被称为性状良好的生产函数
1、短期(short run)指由于生产者不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生产函数中至少有一个生产要素(一般为资本K)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 第一节 生产理论 (三)生产函数的分类 1、短期(short run)指由于生产者不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生产函数中至少有一个生产要素(一般为资本K)固定不变的时间周期 . 2、长期(long run)指生产者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的时间周期。
(一)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表达式 第一节 生产理论 二、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短期生产函数)表达式
1、劳动的总产量:是指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 第一节 生产理论 (二)几个概念: 总产量(Total Product, TP) 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 AP) 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MP) 1、劳动的总产量:是指与一定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相对应的最大产量。
2、劳动的平均产量:是总产量与所使用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之比。 第二节 一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2、劳动的平均产量:是总产量与所使用的可变要素劳动的投入量之比。
3、劳动的边际产量(劳动的边际生产力) :是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第一节 生产理论 3、劳动的边际产量(劳动的边际生产力) :是增加一单位可变要素劳动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或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劳动投入量 L 劳动的总产量 TPL 劳动的平均产量 APL 劳动的边际产量 MPL 1 2 3 4 5 6 7 第一节 生产理论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劳动投入量 L 劳动的总产量 TPL 劳动的平均产量 APL 劳动的边际产量 MPL 1 2 3 4 5 6 7 8 12 15 17 16 13 -1 -3
TPL APL MPL
第一节 生产理论 (三)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在连续等量地把某一种可变生产要素增加到其他一种或几种数量不变的生产要素上去的过程中,当这种可变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小于某一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增的;当这种可变要要素的投入量连续增加并超过这个特定值时,增加该要素投入所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四)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 生产理论 (四)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B A TPL APL L1 L2 L3 MPL
过TPL 曲线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MPL值。 第一节 生产理论 1、总产量与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过TPL 曲线任何一点的切线的斜率就是相应的MPL值。 只要边际产量是正的,总产量总是增加的; 只要边际产量是负的,总产量总是减少的; 当边际产量为零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值点。
连接TPL曲线上任何一点和坐标原点的线段的斜率,就是相应的APL值。 第一节 生产理论 2、总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 连接TPL曲线上任何一点和坐标原点的线段的斜率,就是相应的APL值。
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在达到最高点之前,边际产量曲线高于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将平均产量曲线拉上; 第一节 生产理论 3、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之间的关系 边际产量曲线与平均产量曲线相交于平均产量曲线的最高点, 在达到最高点之前,边际产量曲线高于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将平均产量曲线拉上; 在达到最高点之后,边际产量曲线低于平均产量曲线,边际产量曲线将平均产量曲线拉下。
※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的数学证明 第一节 生产理论 ※边际产量与平均产量曲线之间的关系的数学证明 APL曲线的斜率可以表示为: 说明:因为L>0,所以, 当MPL>APL, APL曲线的斜率为正,即APL曲线是上升的; 当MPL<APL ,APL曲线的斜率为负,即APL曲线是下降的; 当MPL=APL时,APL曲线的斜率为零,即APL曲线达到极值点(在此为极大值点)。
第一节 生产理论 五、生产的三个阶段 B 第Ⅰ阶段 第Ⅱ阶段 第Ⅲ阶段 A TPL APL L1 L2 L3 MPL
劳动的平均产量始终是上升的,且达到最大值; 第一节 生产理论 特 征: 第Ⅰ阶段: 劳动的平均产量始终是上升的,且达到最大值; 劳动的边际产量上升达到最大值,且劳动的边际产量始终大于劳动的平均产量; 劳动的总产量始终是增加的。
在起点处,劳动的平均产量曲线和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相交,即劳动的平均产量达到最高点; 第一节 生产理论 第Ⅱ阶段: 在起点处,劳动的平均产量曲线和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相交,即劳动的平均产量达到最高点; 在终点处,劳动的边际产量曲线与水平轴相交,即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零。
第Ⅲ阶段:劳动的平均产量继续下降,劳动的边际产量降为负值,劳动的总产量也呈现下降趋势。 第一节 生产理论 第Ⅲ阶段:劳动的平均产量继续下降,劳动的边际产量降为负值,劳动的总产量也呈现下降趋势。 ※第Ⅱ阶段是生产者进行短期生产的决策区间
(一)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长期分析 第一节 生产理论 三、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 (一)两种可变生产要素的生产函数——长期分析
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第一节 生产理论 (二)等产量曲线(isoquant ) 1、涵义 等产量曲线是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L K Q=f( L ,K)=Q0
第一节 生产理论 例: 令Q=400单位,则所需使用的L和K可能为A(100,100),B(1,10000)....等不同的点.将这些点连接起来就形成一条等产量曲线。
出自同一个生产函数但取不等的产量参数所得到的若干条等产量曲线 第一节 生产理论 ※等产量曲线簇 出自同一个生产函数但取不等的产量参数所得到的若干条等产量曲线 K Q3 Q2 Q1 L
2、等产量曲线的特征(一般情况) (1)距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其代表的产量越大; (2)一个等产量线图上的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第一节 生产理论 2、等产量曲线的特征(一般情况) (1)距离原点越远的等产量线,其代表的产量越大; (2)一个等产量线图上的两条等产量线不能相交; (3)由于一条等产量线代表一个给定的产量,而其上的每一点代表一种技术上有效率的要素组合,这意味着增加L的使用量必须相应减少K的使用量,或者相反。所以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为负,即dK/dL<0; (4)任一点必有一条等产量曲线通过; (5)等产量线凸向原点。
※特殊情况(行为“不良好”的生产函数) O Q=f(L,K)=aL+bK(a,b>0) 列昂惕夫生产函数 线性生产函数 K K L R 第一节 生产理论 ※特殊情况(行为“不良好”的生产函数) K K L R O L1 L3 L2 K1 K2 K3 L Q=f(L,K)=aL+bK(a,b>0) 列昂惕夫生产函数 线性生产函数
1、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MRTS)的涵义: 第一节 生产理论 (三)边际技术替代率及其递减规律 1、边际技术替代率(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MRTS)的涵义: 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为维持相同的产量,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 (MRTSLK,marginal rate of technical substitution of labor for capital) 劳动替代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
第一节 生产理论 整理得: 由边际技术替代率的定义公式得:
假设等产量曲线的生产函数为:Q=f(L,k)=Q0 在等式两取全微分得: 第一节 生产理论 另证: 假设等产量曲线的生产函数为:Q=f(L,k)=Q0 在等式两取全微分得: 所以 由边际技术替代率定义公式可得:
第一节 生产理论 2、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维持产量不变的前提下,当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不断增加时,每一单位的这种生产要素所替代的另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这一现象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规律。
第一节 生产理论 K A K1 B K2 C K3 D K4 O L1 L2 L3 L4 L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示意图
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第一节 生产理论 四、投入要素的最佳组合(厂商或生产者均衡) (一)等成本线(Isocost) 等成本线是在既定的成本和既定生产要素价格条件下生产者可以购买到的两种生产要素的各种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 成本方程为:C=wL+rK 进而有:
第一节 生产理论 K C/r B A O C/w L
第一节 生产理论 (二)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1、关于既定成本条件下的产量最大化 K O A B Q1 Q2 Q3 E K1 L1 F L
它表示:为了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厂商必须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比例。 第一节 生产理论 在均衡点E,有 它表示:为了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厂商必须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比例。 两种生产要素最优的组合原则
第一节 生产理论 又因为: 进而有: 它表示:厂商可以通过对两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使得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无论用来购买哪一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边际产量都相等,从而实现既定成本条件下的最大产量。
第一节 生产理论 2、关于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化 L K O A B K1 L1 Q1
它表示:为了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厂商应该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比例。 第一节 生产理论 在均衡点E,有 它表示:为了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成本最小,厂商应该选择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使得两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两要素的价格比例。 两种生产要素最优的组合原则
第一节 生产理论 又因为: 进而有: 它表示:为了实现既定产量条件下的最小成本,厂商应该通过对两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使得花费在每一种生产要素上的最后一单位的成本支出所带来的边际产量相等。
(三)利润最大化可以得到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证: 厂商的利润函数为 第一节 生产理论 (三)利润最大化可以得到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 证: 厂商的利润函数为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五、生产扩展线和规模报酬 (一)生产扩展线(expansion path) 第一节 生产理论 五、生产扩展线和规模报酬 (一)生产扩展线(expansion path) 在要素价格不变,技术水平不变时之下,厂商在长期里,为扩大规模,所可能使用的最佳要素组合所形成的轨迹。 K N E3 E2 E1 O L
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 第一节 生产理论 (二)规模报酬 规模报酬变化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企业内部各种生产要素按相同比例变化时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 可以分规模报酬递增、规模报酬不变和规模报酬递减三种情况。
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第一节 生产理论 1、规模报酬递增 产量增加的比例大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K E3 Q3=300 E2 Q2=200 E1 Q1=100 O L1 L2 L3 L
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第一节 生产理论 2、规模报酬不变 产量增加的比例等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K E3 Q3=300 E2 Q2=200 E1 Q1=100 O L1 L2 L3 L
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第一节 生产理论 3、规模报酬递减。 产量增加的比例小于各种生产要素增加的比例。 K E3 Q3=300 E2 Q2=200 E1 Q1=100 O L1 L2 L3 L
如果: ,则称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 第一节 生产理论 ※数学表达: 令生产函数Q=f(L,K) 如果: ,则称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性质 如果: ,则称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 如果: ,则称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递减的性质
3、规模报酬递减主要是源于大规模经营使管理困难,效率降低。 第一节 生产理论 ※规模报酬产生的原因 1.专业化的利益 ; 2、要素的不可分割性; 3、规模报酬递减主要是源于大规模经营使管理困难,效率降低。
第二节 成本理论 本节共分四部分内容: 一、成本的分类及含义 二、短期成本分析 三、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四、长期成本分析
会计成本(accounting cost):厂商在生产过程 中购买和使用的且按市场价格直接支付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 第二节 成本理论 一、成本的分类及含义 (一)会计成本与经济成本 会计成本(accounting cost):厂商在生产过程 中购买和使用的且按市场价格直接支付的生产要素的货币支出。 经济成本(economic cost)又称生产成本:指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是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二)显成本和隐成本 ◆显成本(explicit cost):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第二节 成本理论 (二)显成本和隐成本 ◆显成本(explicit cost):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隐成本(implicit cost):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如自有资金、自有土地、亲自管理企业等) 会计成本=显成本 生产成本(总成本)=机会成本=显成本+隐成本
1、企业的利润称经济利润,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经济利润又称为超额利润。即 第二节 成本理论 (三)利润 1、企业的利润称经济利润,指企业的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经济利润又称为超额利润。即 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总收益-经济成本(显成本+隐成本) 2、企业的会计利润,指企业的总收益与会计成本的差额。即: 会计利润(accounting profit)=总收益-会计成本(显成本)
3、正常利润(normal profit):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的支付。 第二节 成本理论 3、正常利润(normal profit):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的支付。 正常利润在数量等于隐成本的一部分。 可见,厂商的经济利润为零时,厂商仍然得到了全部的正常利润。
(一)短期成本(shot-run cost)的含义 第二节 成本理论 二、短期成本分析 (一)短期成本(shot-run cost)的含义 是指在短期内厂商为生产既定的产量水平对其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最小成本。 短期成本函数
1、短期总成本( Total cost, TC):就是在短期内生产某一数量产品所耗用的全部生产要素的费用之和,即: 第二节 成本理论 (二)短期成本分类 1、短期总成本( Total cost, TC):就是在短期内生产某一数量产品所耗用的全部生产要素的费用之和,即:
2、总不变成本(Total Fixed Cost,TFC)指短期内厂商对那些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生产要素所支付的价格之和。 第二节 成本理论 2、总不变成本(Total Fixed Cost,TFC)指短期内厂商对那些不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的生产要素所支付的价格之和。 ※在短期内通常假定资本是个固定的要素,因此 ,总固定成本可表示为:
※在短期内通常假定劳动量是个可变投入因素,因此,总可变成本可表示为: 第二节 成本理论 3、总可变成本(Total Variable Cost,TVC)指短期内厂商使用可变生产要素进行生产所耗费的成本,换言之,它是随着产量变化而变化的成本。 ※在短期内通常假定劳动量是个可变投入因素,因此,总可变成本可表示为:
※总成本、总不变成本与总可变成本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成本理论 ※总成本、总不变成本与总可变成本之间的关系 即:
第二节 成本理论 4、平均总成本(average total cost,ATC)简称平均成本(AC),为总成本(TC)与产量(Q)之商,它表示短期内平均生产一单位产品所耗费的总成本,即:
第二节 成本理论 5、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 fixed cost,AFC)为总固定成本与产量之商,它表示,在短期内平均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即
AC=AFC+AVC 6、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AVC)为总变动成本(TVC)与产量(Q)之商。即: 第二节 成本理论 6、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AVC)为总变动成本(TVC)与产量(Q)之商。即: AC=AFC+AVC
7、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MC)为生产最后一单位产品所耗的净成本,即: 第二节 成本理论 7、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MC)为生产最后一单位产品所耗的净成本,即: 也即:
短期成本表 产量Q 总成本 平均成本 边际成本 MC 总成本TC 总不变成本TFC 总可变成本TVC 平均总成本AC 平均不变成本AFC 第二节 成本理论 短期成本表 产量Q 总成本 平均成本 边际成本 MC 总成本TC 总不变成本TFC 总可变成本TVC 平均总成本AC 平均不变成本AFC 平均可变成本AVC 1 2 3 4 5 6 1200 1800 2000 2100 2250 2600 3300 600 800 900 1050 1400 600.0 400.0 300.0 262.5 280 350 1800 1000 700 562.5 520 550 1200 600 400 300 240 200 600 200 100 150 350 700
E B C G 短期成本曲线综合图 F D A
(三)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第二节 成本理论 (三)短期成本变动的决定因素: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短期边际产量与短期边际成本之间的对应关系: 在短期生产中: 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 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 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相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最小值。 正因为如此,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的边际成本MC曲线表现出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
第一,关于TC曲线、TVC曲线和MC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成本理论 第一,关于TC曲线、TVC曲线和MC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 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的MC曲线的先降后升的特征相对应,TC曲线和TVC曲线的斜率也由递减变为递增。而且,MC曲线的最低点A与TC曲线的拐点B和TVC曲线的拐点C相对应。 证:
第二,关于AC曲线、AVC曲线和MC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二节 成本理论 第二,关于AC曲线、AVC曲线和MC曲线之间的相互关系。 1、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的MC曲线有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所以,AC曲线和AVC曲线也必定是先降后升的U形特征; 2、MC曲线必定会分别与AC曲线和AVC曲线相交于AC和AVC曲线的最低点; 3、在AC下降段,MC曲线低于AC曲线;在AC曲线的上升段,MC曲线高于AC曲线。相类似地,在AVC曲线的下降段,MC曲线低于AVC曲线;在AVC曲线的上升段,MC曲线高于AVC曲线。
当MC<AC时,AC曲线的斜率为负,AC曲线是下降的; 当MC>AC时,AC曲线的斜率为正,AC曲线是上升的; 第二节 成本理论 证:AC曲线和MC曲线之间的关系 由于Q>0,所以, 当MC<AC时,AC曲线的斜率为负,AC曲线是下降的; 当MC>AC时,AC曲线的斜率为正,AC曲线是上升的; 当MC=AC时,AC曲线达极值点(在此为极小值)
第三,AVC曲线的最小值小于AC曲线的最小值 , 也就是说,AVC曲线与MC曲线的交点比AC曲线与MC的交点出现的快。 第二节 成本理论 第三,AVC曲线的最小值小于AC曲线的最小值 , 也就是说,AVC曲线与MC曲线的交点比AC曲线与MC的交点出现的快。
(四)由总成本曲线到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 第二节 成本理论 (四)由总成本曲线到平均成本曲线和边际成本曲线 1、由TFC曲线推导AFC曲线 由 AFC(Q)=TFC/Q C A B C TFC 得: AFC1=AQ1/OQ1 AFC2=BQ2/OQ2 AFC3=CQ3/OQ3 O Q Q C Q1 Q2 Q3 A‘ B’ C‘ Q1 Q2 Q3 AFC 所以: AFC1>AFC2>AFC3
2、由TVC曲线推导AVC曲线。 TVC 由 AVC(Q)=TVC(Q)/Q 得: 第二节 成本理论 2、由TVC曲线推导AVC曲线。 C Q O TVC B Q3 由 AVC(Q)=TVC(Q)/Q 得: 在Q1、Q2和Q3上,AVC的值分别为OA,AC和OB的斜率。 所以,随着产量不断增加,连结原点到TVC曲线上的相应的点的线段的斜率在C点之前是递减的,在C点之后是递增的,而在C点是最小的。 C Q2 A Q1 C A‘ AVC B‘ C‘ Q1 Q2 Q3 Q
3、由TC曲线推导AC曲线。 TC 由 AC(Q)=TC(Q)/Q 得: 在Q1、Q2和Q3上,AC的值分别为OA, OB 和OC的斜率。 第二节 成本理论 3、由TC曲线推导AC曲线。 C C TC 由 AC(Q)=TC(Q)/Q 得: 在Q1、Q2和Q3上,AC的值分别为OA, OB 和OC的斜率。 所以,随着产量不断增加,连结原点到TC曲线上的相应的点的线段的斜率在B点之前是递减的,在B点之后是递增的,而在B点是最小的。 B A O Q1 Q2 Q3 Q C A‘ AC B‘ C‘ Q1 Q2 Q3 Q
TC和TVC曲线切线斜率的最小值对应着MC曲线的最小值,由于TC和TVC曲线切线的斜率先降后升,所以MC曲线呈现U形特征。 第二节 成本理论 4、由TC曲线和TVC曲线推导MC曲线 TC C TVC TC和TVC曲线切线斜率的最小值对应着MC曲线的最小值,由于TC和TVC曲线切线的斜率先降后升,所以MC曲线呈现U形特征。 O Q1 Q2 Q3 Q C MC O Q1 Q2 Q3 Q
三、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成本理论 三、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短期生产函数 短期成本函数
第一,边际成本MC和边际产量MPL两者的变动是相反的。 第二节 成本理论 (一)边际产量和边际成本 C Q O L (a) MPL MC 即 结论: 第一,边际成本MC和边际产量MPL两者的变动是相反的。
第二节 成本理论 Q 第二,总产量和总成本之间也存在着对应关系。当总产量曲线下凸时,总成本曲线和总可变成本曲线是下凹的;当总产量曲线下凹时,总成本曲线和总可变成本曲线是下凸的;当总产量曲线存在一个拐点时,总成本曲线和总可变成本曲线也各存在一个拐点。 TPL O L C TVC O Q1 Q2 Q3 Q (b)
第一,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产量两者变动方向是相反的。前者递增时,后者呈递减;前者呈递减时,后者呈递增;前者的最高点对应后者的最低点。 第二节 成本理论 (二)平均产量和平均可变成本 结论: 第一,平均可变成本和平均产量两者变动方向是相反的。前者递增时,后者呈递减;前者呈递减时,后者呈递增;前者的最高点对应后者的最低点。 第二,由于MC曲线与AVC曲线交于AVC曲线的最低点,MPL曲线与APL曲线交于APL曲线的最高点,所以,MC曲线和AVC曲线的交点与MPL曲线和APL曲线的交点是对应的。
第二节 成本理论 Q APL O MPL L MC AVC O Q
长期总成本(LTC)是指厂商在长期中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 第二节 成本理论 一、长期成本分析 (一)长期总成本(long-run total cost,LTC)含义 长期总成本(LTC)是指厂商在长期中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通过选择最优的生产规模所能达到的最低总成本。 LTC=LTC(Q)
第二节 成本理论 (二)长期总成本曲线 LTC C Q O STC3 STC1 STC2 Q2 B D E Q3 C Q1 A
第二节 成本理论 ※长期总成本曲线的特征: 1、长期总成本曲线是无数条短期总成本曲线的包络线。在这条包络线上,在连续变化的每一个产量水平上,都存在着LTC曲线和一条STC曲线的相切点,该STC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就是生产该产量的最优的生产规模,该切点所对应的总成本就是该产量的最低总成本。 2、LTC曲线是从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它表示:当产量为零时,长期总成本为零,以后随着产量的增加,长期总成本是增加的。而且,LTC曲线的斜率先递减,经拐点之后,又变为递增。
(三)生产扩展线和长期总成本曲线 C L K E1 E2 E3 O N A3 A2 A1 B1 B2 B3 Q LTC Q3 Q2 Q1 第二节 成本理论 (三)生产扩展线和长期总成本曲线 C LTC L K E1 E2 E3 O N A3 w· OB3=r · OA3 A2 w· OB2=r · OA2 A1 Q3 w· OB1=r · OA1 Q2 Q1 B1 B2 B3 Q1 Q2 Q3 Q
(四)长期平均成本函数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第二节 成本理论 (四)长期平均成本函数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1、长期平均成本(LAC)表示厂商在长期内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总成本。
第二节 成本理论 2、长期平均成本曲线 C SAC1 C4 SAC2 C1 SAC3 C2 C3 O Q Q3 Q1 Q‘ Q2
第二节 成本理论 C LAC O Q1 Q
3、只有在LAC曲线的最低点上,LAC曲线才相切于相应的SAC曲线是最低点。 第二节 成本理论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特征: 1、LAC曲线呈现U形特征; 2、在LAC曲线的下降段,LAC曲线相切于所有相应的SAC曲线最低的左边;在LAC曲线的上升段,LAC曲线相切于所有相应的SAC曲线最低点的右边。 3、只有在LAC曲线的最低点上,LAC曲线才相切于相应的SAC曲线是最低点。
3、规模经济(内在经济)与规模不经济(内在不经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的原因 第二节 成本理论 3、规模经济(内在经济)与规模不经济(内在不经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呈U形的原因 (1)在企业生产扩张的开始阶段,厂商由于扩大生产规模而使经济效益得到提高,称规模经济;或者说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大于成本增加的倍数为规模经济。 (2)当生产扩张到一定规模后,厂商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就会使经济效益下降,称规模不经济;或者说厂商产量增加的倍数小于成本增加的倍数,为规模不经济。
※注意 规模(不)经济与规模报酬递减规律的区别: 规模报酬递减规律是分析厂商以相同的比例变动全部生产要素投入量为前提条件的,而规模(不)经济是由生产规模的改变带来的,在变化过程中,生产要素的比例往往发生改变,可见,规模报酬是规模(不)经济的特殊情况。 外在(不)经济与内在(不)经济的区别: 外在(不)经济是由于厂商的生产活动所依赖的外界环境得到改善或恶化造的。
第二节 成本理论 LAC2 C 外在不经济 LAC1 外在不经济 O Q
长期平均成本的U特征是由长期生产中的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所决定 第二节 成本理论 长期平均成本的U特征是由长期生产中的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所决定 C O Q LAC 规模经济 规模不经济 最低点A
(五)长期边际成本函数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第二节 成本理论 (五)长期边际成本函数与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1、长期边际成本(LMC)表示厂商在长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最低总成本的增量。长期边际成本函数可以写为: 或者:
LAC 2、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LMC C Q O Q3 S Q1 p Q2 Q SAC1 SMC1 SMC2 SAC2 SMC3 SAC3 第二节 成本理论 2、长期边际成本曲线 LMC SAC1 SMC1 SMC2 SAC2 SMC3 SAC3 C Q O Q3 S LAC Q1 p Q2 Q
(1)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呈U形,它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第二节 成本理论 3、长期边际成本曲线的特征 (1)长期边际成本曲线呈U形,它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交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 (2)LAC曲线处于下降段时,LMC曲线一定处于LAC曲线的下方,即LMC<LAC,LMC将LAC拉下;相反,当LAC曲线处于上升段时,LMC曲线一定位于LAC曲线的上方,即LMC>LAC,LMC将LAC拉上。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一、产业组织之完全竞争 二、产业组织之完全垄断 三、产业组织之垄断竞争 四、产业组织之寡头垄断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一、产业组织之完全竞争 二、产业组织之完全垄断 三、产业组织之垄断竞争 四、产业组织之寡头垄断
一、完全竞争市场(Perfect Competition or Pure Competition Market)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一、完全竞争市场(Perfect Competition or Pure Competition Market) (一)市场概述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三)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四)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五)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六)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市场最初是指物品买卖的交易场所或接洽点。现代意义上的市场是物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以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一)市场概述 1、市场的涵义 市场最初是指物品买卖的交易场所或接洽点。现代意义上的市场是物品买卖双方相互作用并得以决定其交易价格和交易数量的一种组织形式或制度安排。 2、市场的分类 分为生产要素市场和商品(产品)市场两类。
※市场类型一般划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3、决定市场类型划分的主要因素 第一,市场上厂商的数目; 第二、厂商所生产的产品的差别程度; 第三、单个厂商对市场价格的控制程度; 第四、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 ※市场类型一般划分为: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
市场类型的划分和特征 市场 特征 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 完全垄断 厂商数目 很多 几个 唯一 产品差别程度 完全无差别 有差别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市场类型的划分和特征 市场 特征 完全竞争市场 垄断竞争 寡头垄断 完全垄断 厂商数目 很多 几个 唯一 产品差别程度 完全无差别 有差别 有一些 唯一的产品,且无相近的替代品 对价格控制的程度 没有任何控制 相当程度 很大程度,但经常受到管理 进出一个行业的难易程度 很容易 比较容易 比较困难 很困难,几乎不可能 举例 一些农产品(米,蛋,鱼类 一些轻工产品、零售业 钢铁、石油、汽车 公用事业如水、电煤气等行业
1)涵义:是指同一个商品市场生产和提供商品的所有的厂商的总体。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4、行业 1)涵义:是指同一个商品市场生产和提供商品的所有的厂商的总体。 2)分类:且市场和行业的类型是一致的。也有完全竞争行业、垄断竞争行业之分。
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他们都是价格的接受者(price taker);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二)完全竞争市场的条件 1、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他们都是价格的接受者(price taker); 2、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同质(Homogenous)的; 3、所有的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 4、信息是完全的。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三)完全竞争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 在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由于单个厂商是既定市场价格的接受者,所以,完全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是一条由既定市场价格水平出发的一条水平线。 D Q亿 S P PE 完全竞争市场 d Q千 PE 完全竞争厂商 P S1 P1 d1
指厂商出售产品后所获得的货币收入。厂商的收益可以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四)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1、厂商收益的概念 指厂商出售产品后所获得的货币收入。厂商的收益可以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1)总收益(total revenue,TR):指厂商按一定价格出售一定量产品时所获得的全部收入。 TR(Q)=P·Q ◆ 2)平均收益(average revenue,AR):指厂商在平均每一单位产品销售上所获得的收入。 AR(Q)= TR(Q)/Q
3)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MR):指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入的增量。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3)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MR):指厂商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获得的总收入的增量。 或者
2、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TR(Q)=P0·Q AR(Q)= TR(Q)/Q= P0·Q/Q=P0 ※结论: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2、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TR(Q)=P0·Q AR(Q)= TR(Q)/Q= P0·Q/Q=P0 ※结论: TR是一条从原点出发的直线,其斜率等于既定市场价格P; AR=MR=P; 在分析中往往假设需求量等于销售量,所以AR,MR和需求曲线在几何图形上是完全重合的。
价格 P 销售量 Q 总收益 TR=PQ 平均收益AR=TR/Q 边际收益 1 100 200 300 400 500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例: 某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 价格 P 销售量 Q 总收益 TR=PQ 平均收益AR=TR/Q 边际收益 1 100 200 300 400 500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某完全竞争厂商的收益曲线
3、完全竞争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例子: Q TR MR TC MC 利润 (TR-TC)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3、完全竞争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 例子: Q TR MR TC MC 利润 (TR-TC)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25 50 75 100 125 150 175 200 225 250 275 300 49 69 86 114 128 144 163 183 212 246 24 20 17 14 16 19 27 34 54 -25 -24 -19 -11 22 31 37 40 38 29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TR-TC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Q1 Q Q2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均衡条件: 厂商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 MR(Q)=MC(Q)
第一,这一条件适合所有市场类型,也就是说,这一均衡条件不仅是适合完全竞争市场的,而且适合非完全竞争市场;不仅适用短期生产,而且适用长期生产。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注意: 第一,这一条件适合所有市场类型,也就是说,这一均衡条件不仅是适合完全竞争市场的,而且适合非完全竞争市场;不仅适用短期生产,而且适用长期生产。 第二,需注意厂商利润最大化的二阶条件。 第三,MR(Q)=MC(Q)的均衡条件,有时也被称为利润最大或亏损最小的均衡条件。
(五)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五)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和短期供给曲线 1、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均衡条件:MR=SMC
完全竞争厂商短期均衡的各种情况 P Q O P Q O P Q O P Q O P O Q SMC SAC SMC SAC SMC SMC E d(AR=MR=P) p0 E d(AR=MR=P) p0 F 收支相抵点 Q* Q* SMC P Q O SMC SAC P Q O SMC SAC P SAC AVC F AVC AVC G p0 E p0 p0 G E E 停止营业点或关闭点 O Q Q* Q* Q*
2、完全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边际成本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P Q SMC SAC P AVC E1 P1 E2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2、完全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 SMC SAC AVC P Q O P1 P2 P3 P4 P5 P E1 d1(AR1=MR1=P1) E2 d2(AR2=MR2=P2) E3 d3(AR3=MR3=P3) d4(AR4=MR4=P4) E4 d5(AR5=MR5=P5) E5 Q1 Q2 Q5 Q Q3 Q4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边际成本曲线 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其一,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应该用SMC曲线上大于和等于A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来表示;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总结: 其一,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应该用SMC曲线上大于和等于AVC曲线最低点的部分来表示; 其二,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表达了价格与供给量之间同方向变化的关系。而且,完全竞争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表示厂商在每一个价格水平的供给量都是能够给他带来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最优产量。
P P C S P1 P1 O O Q Q 单个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行业的供给=各个单个厂商供给之和 S1 + S2 =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S1 + S2 = S3 P O Q P O Q MC C S P1 AVC P1 M停业点 Q1 + Q2 Q3 = 单个厂商的短期供给曲线 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 行业的供给=各个单个厂商供给之和
其一,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也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它表示市场的产品价格和市场的短期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动。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说明: 其一,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也是向右上方倾斜的,它表示市场的产品价格和市场的短期供给量成同方向变动。 其二,行业的短期供给曲线与每一价格水平相对应的供给量都是可以使全体厂商在该价格水平获得最大利润或最小亏损的最优产量。
思 路: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表现为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其二,表现为对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决策。 (六)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六)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思 路: 在长期,厂商是通过对全部生产要素的调整,来实现MR=LMC的利润最大化的均衡原则。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表现为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其二,表现为对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的决策。
1、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P LMC SMC1 SMC2 LAC E1 SAC1 E2 P0 d(AR=MR=P0) SAC2 Q1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1、厂商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 P LMC SMC1 SMC2 LAC E1 SAC1 E2 P0 d(AR=MR=P0) SAC2 Q1 Q2 Q
2、厂商进出一个行业 P LMC SMC3 SMC1 LAC d1(AR=MR=P1) P1 SAC3 E1 SMC2 SAC1 SAC2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2、厂商进出一个行业 P LMC SMC3 SMC1 LAC d1(AR=MR=P1) P1 SAC3 E1 SMC2 SAC1 SAC2 d2(AR=MR=P2) P2 E2 E3 d3(AR=MR=P3) P3 Q3 Q2 Q1 Q
1、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出现在LAC曲线的最低点。 2、长期均衡条件为: MR=LMC=SMC=LAC=SAC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结论: 1、完全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出现在LAC曲线的最低点。 2、长期均衡条件为: MR=LMC=SMC=LAC=SAC 式中,MR=AR=P。此时,单个厂商的超额利润为零,但都实现了正常利润。
小结 市场 P ※结论: 1、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市场能够自动地出清;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小结 S P Q O d1 d2 消费者甲 消费者乙 P Q O D Q O P SMC1 LAC1 SMC2 LAC2 厂商A 厂商B LS Pe Qe 市场 ※结论: 1、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市场能够自动地出清; 2、在均衡点上,厂商以最低的成本提供产品,并且都获得了最大的利润,所有消费者都以最低的价格购买产品,并各自都得到了最大的效用; “市场机制能够以最有效率的方式配置经济资源。”
二、完全垄断市场 (一)垄断市场的涵义、条件及成因 (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三)收益与需求弹性之间的关系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二、完全垄断市场 (一)垄断市场的涵义、条件及成因 (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三)收益与需求弹性之间的关系 (四)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五)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 (六)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七)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 (八)自然垄断和政府管制
1、涵义: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惟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垄断厂商是具有垄断性质的厂商。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一)垄断市场的涵义、条件及成因 1、涵义: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惟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垄断厂商是具有垄断性质的厂商。 2、条件: 第一,市场上只有惟一的一个厂商生产和销售商品; 第二,该厂商生产和销售的商品没有任何相近的替代品; 第三,其他任何厂商进入该行业都极为困难或不可能。
第一,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3、成因 第一,独家厂商控制了生产某种商品的全部资源或基本资源的供给。 第二,独家厂商拥有生产某种商品的专利权。这便使得独家厂商可以在一定的时期内垄断该产品的生产。 第三,政府的特许。如铁路运输部门、供电供水部门等。 第四,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ies)。
1、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就是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二)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 1、垄断市场的需求曲线就是垄断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它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P O Q D
反需求函数:P=a-bQ 总收益 :TR=PQ=aQ-bQ2 平均收益 :AR=TR/Q=a-bQ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2、垄断厂商的收益曲线 1)当需求曲线为一线性时 反需求函数:P=a-bQ 总收益 :TR=PQ=aQ-bQ2 平均收益 :AR=TR/Q=a-bQ 边际收益 :MR=dTR/dQ=a-2bQ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P TR AR TR MR D(AR) Q 线性需求曲线与厂商的收益曲线
1、需求曲线d和平均收益曲线AR总是等于商品的价格P,所以,AR曲线与需求曲线d完全重叠;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结 论:(当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为直线时) 1、需求曲线d和平均收益曲线AR总是等于商品的价格P,所以,AR曲线与需求曲线d完全重叠; 2、边际收益MR的斜率等于平均收益AR斜率的两倍; 3、需求曲线d和平均收益曲线AR的纵截距与MR是相等的,且MR曲线的横截距是d(AR)曲线横截距的一半。
2)当需求曲线为非线性时 需求函数: P=P(Q) 总收益函数:TR(Q)=P(Q)Q 平均收益函数:AR=TR/Q=P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2)当需求曲线为非线性时 需求函数: P=P(Q) 总收益函数:TR(Q)=P(Q)Q 平均收益函数:AR=TR/Q=P 边际收益函数:MR=dTR/dQ=P+QdP/dQ<P (因为dP/dQ <0)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P TR AR TR D(AR) MR Q 非线性需求曲线与厂商的收益曲线
结 论:(当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为非线性时) 1、需求曲线d和平均收益曲线AR总是等于商品的价格P,所以,AR曲线与需求曲线d完全重叠;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结 论:(当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为非线性时) 1、需求曲线d和平均收益曲线AR总是等于商品的价格P,所以,AR曲线与需求曲线d完全重叠; 2、边际收益MR和平均收益AR总是向右下方倾斜的,而且在一般情况下,边际收益曲线总是处于平均收益曲线的下方; 3、总收益TR是一凹函数。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三)收益与需求弹性之间的关系 = =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P TR Ed>1 Ed=1 Ed<1 MR AR AR Q 厂商的收益与需求弹性之间的关系
当Ed〈1时,垄断厂商的价格变动与总收益变动呈同方向。 当Ed〉1时,垄断厂商的价格变动与总收益变动呈反方向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结 论: 1、 当Ed〈1时,垄断厂商的价格变动与总收益变动呈同方向。 当Ed〉1时,垄断厂商的价格变动与总收益变动呈反方向 当Ed=1时,垄断厂商的总收益达到最大。 2、 利润最大化的垄断者在定价时一般会定在边际收益大于0的区间内,也即在需求价格的弹性超过单位弹性的区间内。
对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所做的分析,对于其他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厂商也同样适用。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注: 对完全垄断厂商的需求曲线和收益曲线所做的分析,对于其他不完全竞争市场条件下的厂商也同样适用。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四)垄断厂商的短期均衡 1、均衡条件:在垄断市场中,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为MR=SMC且MR’<MC ’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P SMC SAC AVC F P1 H G E d(AR) MR O Q1 Q 完全垄断厂商盈利时的短期均衡
完全垄断厂商亏损时的短期均衡 Q1 P SMC SAC AVC H G P1 F E d(AR) MR O Q Q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P SMC SAC AVC H G P1 F E d(AR) MR O Q1 Q Q 完全垄断厂商亏损时的短期均衡
其一,既定的生产规模的成本过高(表现为相应的成本曲线的位置过高); 其二;面临的市场需求过小(表现为相应的需求曲线的位置过低)。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2、短期时,完全垄断厂商亏损原因: 其一,既定的生产规模的成本过高(表现为相应的成本曲线的位置过高); 其二;面临的市场需求过小(表现为相应的需求曲线的位置过低)。 3、结论: 垄断厂商在短期均衡点上,可能获得最大利润,可能利润为零,也可能蒙受最小亏损。 在亏损的情况下,若AR>AVC,垄断厂商就继续生产;若AR<AVC,垄断厂商就停止生产;若AR=AVC,垄断厂商则认为生产和不生产都一样。
五、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 一种产量对应几个价格的情况 一个价格对应几种产量的情况 P Q O P Q O MR2 d(AR2) P2 P1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五、垄断厂商的供给曲线 SMC P Q O SMC P Q O MR2 d(AR2) P2 MR1 d1(AR1) Q1 P1 MR2 d2(AR2) Q2 P1 Q1 MR1 d1(AR1) 一个价格对应几种产量的情况 一种产量对应几个价格的情况
在垄断条件下(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条件下) ,垄断厂商没有供给曲线。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结论: 在垄断条件下(完全垄断,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市场条件下) ,垄断厂商没有供给曲线。 原因:因为在均衡产量和均衡价格下,垄断厂商的P总是大于MR的。随着需求曲线的位置移动,厂商的价格和产量之间不再必然存在如同完全竞争条件下的那种一一对应的关系,而是有可能出现一个价格水平对应几个不同的产量水平,或是一个产量水平对应几个不同的价格水平的情形。
其一,若垄断厂商在短期内是亏损的,但在长期,又不存在一个可以使它获利的最优生产规模,于是,该厂商退出生产;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六、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思 路: 其一,若垄断厂商在短期内是亏损的,但在长期,又不存在一个可以使它获利的最优生产规模,于是,该厂商退出生产; 其二,若垄断厂商在短期内是亏损的,但在长期,它通过对最优生产规模的选择,摆脱了亏损的状况,甚至获得利润; 其三,若垄断厂商在短期内利用既定的生产规模获得了利润,在长期内,它通过对生产规模的调整,使自己获得更大的利润。
※结论:在长期,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 MR=LMC=SMC 垄断厂商在长期均衡点上,一般可获得利润 P SMC1 LAC SMC2 SAC1 SAC2 P1 P1 E1 E2 d(AR) MR Q1 Q2 Q 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 ※结论:在长期,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 MR=LMC=SMC 垄断厂商在长期均衡点上,一般可获得利润
(七)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 1、涵义: 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被称为价格歧视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七)价格歧视(price discrimination) 1、涵义: 以不同的价格销售同一种产品,被称为价格歧视 2、条件: 其一,市场的消费者具有不同的偏好,且这些不同的偏好可以被区分开。 其二,不同的消费者群体或不同的销售市场是相互隔离的。这样就排除了中间商由低价处买进商品,转手又在高价处出售商品而从中获利的情况。
一般分为三类: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3、分类 一般分为三类:一级价格歧视,二级价格歧视,三级价格歧视。 1)一级价格歧视(first-degree price discrimination)-完全价格歧视 如果厂商对每单位产品都按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最高价格出售,就是一级价格歧视。
※结论:一级价格歧视下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尽管此时垄断厂商剥夺了全部的消费者剩余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P Q O P Q O MC MC A P1 P2 Pm Pc E Pm d d MR MR Q1 Q2 Qm Qm Qc 一级价格歧视(2) 一级价格歧视(1) ※结论:一级价格歧视下的资源配置是有效率的,尽管此时垄断厂商剥夺了全部的消费者剩余
2)二级价格歧视 垄断厂商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2)二级价格歧视 垄断厂商对不同的消费数量段规定不同的价格 P Q O 结论:实行二级价格歧视的垄断厂商利润会增加,部分消费者剩余被垄断者占有。而且,还有可能达到P=MC的有效率的资源配置的产量。 P1 P2 P3 d Q1 Q2 Q3
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3)三级价格歧视 垄断厂商对同一种产品在不同的市场上(或对不同的消费群)收取不同的价格。 分析: 假定,某垄断厂商在两个分割的市场上出售同种产品。 其一,厂商应该根据MR1=MR2=MC的原则来确定产量; 其二,三级价格歧视要求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小的市场上提高价格,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大的市场上降低产品价格。
※结论:三级价格歧视要求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小的市场提高价格,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大的市场上降低产品价格,在此情况下,垄断厂商能获得更大的利润。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由 又因为 所以 ※结论:三级价格歧视要求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小的市场提高价格,在需求的价格弹性大的市场上降低产品价格,在此情况下,垄断厂商能获得更大的利润。
自然垄断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厂商的平均成本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也就是说,存在着规模经济。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八)自然垄断和政府管制 自然垄断的一个主要特征是厂商的平均成本在很高的产量水平上仍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也就是说,存在着规模经济。 一方面,由于自然垄断表现出规模经济,所以,其经济效果肯定要比几家厂商同时经营高。 另一方面,由于缺乏竞争所造成的垄断厂商的高价格、高利润以及低产出水平等经济效率的损失。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政府的价格管制 1、边际成本定价法 P pm MC AC p1 MR d(AR) Qm Q1 Q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2、平均成本定价法 P pm MC p2 AC p1 MR d(AR) Qm Q2 Q1 Q
允许厂商对一部分购买欲望较强的消费者收取较高的价格,且P>AC,从而厂商获得利润。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3、双重定价法 允许厂商对一部分购买欲望较强的消费者收取较高的价格,且P>AC,从而厂商获得利润。 同时,厂商对一部分购买欲望较弱的消费者仍按边际成本定价法收取较低的价格。 4、资本回报率管制 规定一个接近于“竞争的”或“公正的“资本回报率,它相当于等量的资本在相似技术、相似风险条件下所能得到的平均市场报酬。
三、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垄断竞争理论产生的背景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三、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垄断竞争理论产生的背景 1、20世纪30年代以前的微观经济理论主要有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市场理论组成(主要指马歇尔到奈特的经典微观理论)。 2、斯拉法最早研究了垄断垄断竞争理论(见:斯拉法:《竞争条件下的收益规律》一文,1926年);1933年美国经济学家张伯伦和英国经济学家琼·罗滨逊分别发表了《垄断竞争理论》和《不完全竞争经济学》两部著作,系统地论述了垄断竞争问题。
把大量的生产非常接近的同种产品的厂商的总和称作生产集团,如汽车加油站集团、快餐食品集团、理发店集团等。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一)垄断竞争市场的含义 垄断竞争(monopolistic competition)是指许多厂商出售相近但非同质的而且是具有差别的产品的市场组织。这种市场组织既带有垄断的特征,又具有竞争的因素。 把大量的生产非常接近的同种产品的厂商的总和称作生产集团,如汽车加油站集团、快餐食品集团、理发店集团等。
(二)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第一、在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而且这些产品之间都有非常接近的替代品。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二)垄断竞争市场的条件 第一、在生产集团中有大量的企业生产有差别的同种产品,而且这些产品之间都有非常接近的替代品。 第二、一个生产集团中的企业数量非常多,以至于每个厂商都认为自己的行为的影响很小, 不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和反应,因而自己也不会受其他竞争对手的任何报复措施的影响。 第三、厂商的生产规模比较小,因此 ,进入和退出一个生产集团比较容易。 注: 在分析的过程中,西方学者总是假定生产集团内的所有厂商都具有相同的成本曲线和需求曲线,并以代表性厂商进行分析。
(三)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说明: 1、垄断竞争厂商由于垄断的因素使其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竞争因素使其具有较大的弹性;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三)垄断竞争厂商的需求曲线 说明: 1、垄断竞争厂商由于垄断的因素使其所面临的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竞争因素使其具有较大的弹性; 2、垄断竞争厂商所面临的需求曲线有两条。 P Q O C P1 Q1 d1 E P2 Q2 d2 B Q3 d3 A p4 Q4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垄断竞争厂商有两条需求曲线: 1、自需求曲线(own demand curve):又称为主观需求曲线(subjective demand curve),是指假定只有代表性厂商的产品价格变化,而其他厂商产品价格不变下而导出的代表性厂商的需求曲线。 2、比例需求曲线(proportional demand curve:又称为客观需求曲线(objective demand curve),是指假定在代表性厂商产品价格变化时,其他厂商产品价格也同比例变化条件下而导出的代表性厂商的需求曲线。
第三,d需求曲线和弹性大于D需求曲线,即前者较之于后更平坦一些。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的一般关系: 第一,当垄断竞争生产集团内的所有厂商都以相同方式改变产品价格时,整个市场价格的变化会使得单个垄断竞争厂商的d需求曲线位置沿着D需求曲线,发生平移。 第二、由于d需求曲线表示单位垄断竞争厂商单独改变价格时所预期的产量,D需求曲线表示每个垄断竞争厂商在每一市场价格水平实际所面临的市场需求量,所以,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相交意味着垄断竞争市场的供求相等状态。 第三,d需求曲线和弹性大于D需求曲线,即前者较之于后更平坦一些。
(四)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1) P Q SMC O D MR2 C Q3 P3 F A B P1 SAC E2 G d1 E1 d2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四)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 SMC P Q O D MR2 C Q3 P3 F A B P1 SAC E2 G d1 E1 d2 MR1 Q1 Q2 (1)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SMC P Q O D SAC H P0 E1 d MR Q0 (2)
结 论 1、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为:MR=SMC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结 论 1、垄断竞争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为:MR=SMC 2、在短期均衡的产量上,必定存在一个d曲线和D曲线的交点,它意味着市场上的供求是相等的。 3、垄断竞争厂商在短期均衡点上并非一定能获得利润,也可能获得最小的亏损,这取决于均衡价格是大于还是小于SAC。在企业亏损时,只要均衡价格大于AVC,企业在短期内总是继续生产的;只要均衡价格小于AVC,企业在短期内就会停产。
(五)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P Q LMC O D LAC SMC1 I SAC1 P1 H E1 d MR Q1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五)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 LMC P Q O D LAC SMC1 I SAC1 P1 H E1 d MR Q1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LMC P Q O D LAC SMC2 SAC2 H P E1 d MR Q
2、在长期的均衡产量上,垄断厂商的利润为零,且存在一个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的交点。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结 论: 1、垄断竞争厂商的长期均衡条件为: MR=LMC=SMC AR=LAC=SAC 2、在长期的均衡产量上,垄断厂商的利润为零,且存在一个d需求曲线和D需求曲线的交点。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六)垄断竞争与理想的产量 1、一般把完全竞争企业在长期平均成本LAC曲线最低点上的产量称作为理想的产量,把实际产量与理想产量之间的差额称作为多余的生产能力(QAQC)。 2、QAQB表示垄断竞争厂商在长期均衡点上没有在已经建立的由SACm曲线所代表的生产规模的最低平均总成本B点进行生产,即没有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设备。 3、QBQC表示垄断竞争厂商没有选择一个所代表的能够产生最低平均总成本的生产规模进行生产,即没有更多地利用社会资源。 P Q O LAC A SACm B SACp C dp dm QA QB QC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七)垄断竞争厂商的供给曲线 在垄断竞争市场上,不存在具有规律性的供给曲线 (八)非价格竞争 1、从长期看,价格竞争会导致产品价格持续下降,最终使厂商的利润消失,因此,非价格竞争是垄断竞争厂商普遍采取的另一种竞争方式。 2、垄断竞争厂商通过改进产品质量、精心设计商标和包装、改善售后服务以及广告宣传等手段,来扩大自己产品的市场销售份额,称为非价格竞争。
以广告为例分析销售成本与利润极大化 P MC AC+ASC P2 d2 AC P1 d1 MR2 MR1 O Q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P MC AC+ASC P2 d2 AC P1 d1 MR2 MR1 O Q 以广告为例分析销售成本与利润极大化
四、寡头(Oligopoly)垄断市场 (一)概述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四、寡头(Oligopoly)垄断市场 (一)概述 1、含义:寡头市场又称为寡头垄断市场。它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绝大部分市场乃至整个市场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这样一种市场组织。 2、成因: (1)某些产品的生产必须在相当大的生产规模上进行才能达到最好的经济效益; (2)行业中几家企业对生产所需的基本生产资源的供给的控制; (3)政府的扶植和支持等。
1)厂商屈指可数。一个行业只由两家厂商构成,称为双头垄断(duopoly),由三家或三家以上厂商构成称多头垄断(multipoly)。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3、特征与分类 1)厂商屈指可数。一个行业只由两家厂商构成,称为双头垄断(duopoly),由三家或三家以上厂商构成称多头垄断(multipoly)。 2)产品差别可有可无。产品无差别时称为纯粹寡头(pure oligopoly)垄断市场,当产品有差别时称为差别寡头垄断市场(differentiated oligopoly。 3)厂商间利害关系直接,相互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如果厂商之间相互勾结,称合作型寡头;反之,行为相互独立称不合作寡头。 4)进入该行业不易。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二)寡头市场下价格与产量的决定 第一,很难对产量与价格决定作出像前三种市场那样确切而肯定的答案。因为各企业在作出价格与产量决策时,都要考虑到竞争对手的反应,而竞争对手的反应可能是多种多样的,很难准确预测。在这种情况下,厂商既不像完全竞争中的价格接受者,也不像完全垄断中的价格制定者,而是价格搜寻者。 第二,价格和产量一旦确定之后就有其相对稳定性。 第三,寡头企业之间的相互依存性使他们之间更容易形成某种形式的勾结。
没有一种一般的寡头理论,可以对寡头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作出一般的理论总结。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注意: 没有一种一般的寡头理论,可以对寡头市场的价格和产量的决定作出一般的理论总结。 寡头厂商模型的设立,依赖于寡头间特定行为的假设。
※解决方法:猜测(conjecture)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解决方法:猜测(conjecture) 猜测的内容:猜测产量:“假如我增加产量,竞争对手将如何反应?”;猜测价格:“假如我提高价格,竞争对手将如何反应?” 猜测的方式:天真的猜测(即假定竞争对手不会对他的决策作出反应,继续采取比较明智的决策);老练的猜测(即假定寡头厂商认识到市场的相互依存,能够采取比较明智的决策)。
张伯伦模型( Chamberlin model) 斯泰克伯格模型(Stackelberg model)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三)寡头市场下价格与产量的经典模型 猜测方式 决策变量 天真的猜测 狡猾的猜测 以产量为决策变量 古诺模型 (Cournot model) 张伯伦模型( Chamberlin model) 斯泰克伯格模型(Stackelberg model) 以价格为决策变量 伯川德模型 (Bertrand model) 埃奇沃斯模型 (Edgeworth model ) 斯威齐模型 (Sweezy model) 主宰厂商的价格领导模型
1)市场上只有A,B两个厂商生产和销售相同的产品;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1、古诺模型(双头模型) (1)假设: 1)市场上只有A,B两个厂商生产和销售相同的产品; 2)它们的生产成本为零; 3)它们共同面临的市场的需求曲线是线性的,A和B都准确地了解市场的需求曲线; 4)A、B两个厂商都是在已知对方产量的情况下,各自确定能够给自己带来最大利润的产量,即每一个厂商都是消极地以自己的产量去适应对方已确定的产量。(独立行动)
所以 ,而边际成本为零,即MC=0,根据MR=MC,所以,QA =60,P=60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例:已经矿泉水的需求函数为:P=120-Q,假设市场上只有A、B两个厂商,故Q=QA+QB。求古诺均衡(每个厂商将生产多少产量?市场的价格是多少?)每个厂商的利润是多少? 第一期: P=120-QA 所以 ,而边际成本为零,即MC=0,根据MR=MC,所以,QA =60,P=60
第二期:B厂商也加入生产的计划,并猜测,当其增加产量时,A厂商仍维持原产量QA=60,它在利润最大原则下,生产的数量,价格如下 :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第二期:B厂商也加入生产的计划,并猜测,当其增加产量时,A厂商仍维持原产量QA=60,它在利润最大原则下,生产的数量,价格如下 : 所以,MRB=60-2QB,又因为MRB=MCB=0,所以,QB=30,P=30
P=120-(QA+QB) =120-30-QA =90-QA 所以,MRA=90-2QA 又因为MR=MC=0 得QA=45,P=45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第三期:此时,A厂商发现需求曲线不再是P=120-QA ,而是P=120-(QA+QB),于是A厂商猜测当其产量变动时,B厂商仍维持QB=30的产量。此时,A厂商会调整其产量如下: P=120-(QA+QB) =120-30-QA =90-QA 所以,MRA=90-2QA 又因为MR=MC=0 得QA=45,P=45
※反应函数(Reaction function) 表示一个厂商在各种产量水平上,另外一个厂商在最大利润原则下所要生产的产量组合。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2)古诺均衡的求解 步聚一、求出各个厂商的反应函数 ※反应函数(Reaction function) 表示一个厂商在各种产量水平上,另外一个厂商在最大利润原则下所要生产的产量组合。 A厂商的反应函数(reaction function for firm A)表示在B厂商的各种产量水平上,A厂商在最大利润原则下所要生产的产量组合。即:QA=R(QB) B厂商的反应函数(reaction function for firm A)表示在A厂商的各种产量水平上,B厂商在最大利润原则下所要生产的产量组合。即:QB=R(QA)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反应函数可以用利润函数来获得 由: 分别对其求导,得 ——A厂商的反应函数 ——B厂商的反应函数
步骤二:联立反应函数,组成方程组,求解。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步骤二:联立反应函数,组成方程组,求解。 ——A厂商的反应函数 ——B厂商的反应函数 解得: 古诺均衡 代入利润函数得:
1、Cournot寡头模型的均衡,为两个厂商的反应函数的交点。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结 论: 1、Cournot寡头模型的均衡,为两个厂商的反应函数的交点。 2、若两双头卖主垄断厂商生产同质产品,成本函数也相同,且面临的需求函数为同一直线时,则此两厂商的反应函数亦为一直线,在均衡时,两厂商的产量也会相等。
使利润极大化的条件是MR=MC,由于MC=0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古诺模型的推广 令需求函数为线性方程:P=a-bQ,P是价格,Q是两个生产者A与B的产量之和。边际成本MC=0。 在调整产量过程中,A把B的产量Q2看作是常数,B把A的产量Q1作为常数。 A的总收益: 使利润极大化的条件是MR=MC,由于MC=0
1、在方程式中: ,令Q2=0,则得纯粹垄断的产量Q m=a/2b 2、令P=MC,则得出竞争产量。因MC=0,所以P=0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用以n个生产者来代替两个生产者,则 1、在方程式中: ,令Q2=0,则得纯粹垄断的产量Q m=a/2b 2、令P=MC,则得出竞争产量。因MC=0,所以P=0 因此,由p=a-bQ可得,Q=a/b
※若两个厂商勾结(collusion),其市场产量,价格与利润如何?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若两个厂商勾结(collusion),其市场产量,价格与利润如何? ※结论:寡头厂商勾结,与无勾结相对,其市场总产量较小,市场价格较高,利润较大。
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Kinked demand curve)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2、斯威齐模型—— 折弯的需求曲线模型(Kinked demand curve) (1)理论背景: 1)寡头垄断厂商相互依存,相互作用,各自的决策结果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促使厂商尽可能减少价格的变动。同时,经验研究的材料表明,寡占行业的产品价格比较稳定,并不紧密地随成本的变化而变化,这一现象称为“价格刚性”。 2)美国经济学家保罗·斯威齐(P.D.Sweezy)在一篇题为《寡头垄断条件下的需求》的论文中指出,寡头垄断市场价格之所以相对稳定,是因为这种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不再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平滑的曲线,而是一条折弯再向下倾斜的“折弯的需求曲线”。
1)如果一个寡头厂商提高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都不会跟着改变价格;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2)基本假设 1)如果一个寡头厂商提高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都不会跟着改变价格; 2)如果一个寡头厂商降低价格,行业中的其他寡头厂商会将价格下降到相同的水平,以避免销售份额的减少。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D d B P0 SMC3 MRd SMC2 SMC1 F d G D MRD Q0
(四)博弈论初步 ※传统微观经济学与博弈论比较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四)博弈论初步 ※传统微观经济学与博弈论比较 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的。在谈到个人决策时,给定一个价格参数和收入的条件下,最大化他的效用,个人效用函数只依赖于他自己的选择,而不依赖于其他人选择,个人的最优选择只是价格和收入的函数而不是其他人选择的函数。一个人做出决策面对的是一个非人格化的东西,而不是面对另外一个人,他既不考虑自己的选择对别人选择的影响,也不考虑别人选择对自己选择的影响。 博弈论研究的是,个人效用函数不仅依赖于他自己的选择,而且依赖于他人的选择,个人的最优选择是其他人选择的函数。
(一)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1、参与人(player):是博弈中选择行动以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决策主体(可能是人,也可能是团体,如国家、企业);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一)博弈论的基本概念 1、参与人(player):是博弈中选择行动以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决策主体(可能是人,也可能是团体,如国家、企业); 2、行动:指参与人的决策变量; 3、战略:是参与人选择行动的规则。它告诉参与人在什么时候选择什么行动。 4、信息:指参与人在博弈中的知识,特别是有关其他参与人(对手)的特征和行动的知识; 5、支付函数:是参与人从博弈中获得的效用水平,它是所有参与人战略或行动的函数。(我们常常用支付矩阵来表示)
6、均衡:是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或行动的组合。 上述概念中,参与人、行动统称为博弈规则,博弈分析的目的是使用博弈规则决定均衡。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6、均衡:是所有参与人的最优战略或行动的组合。 上述概念中,参与人、行动统称为博弈规则,博弈分析的目的是使用博弈规则决定均衡。 (二)博弈的分类 1、从参与人行动的先后顺序来看,博弈可以划分为静态博弈(static game)(静态博弈指的是博弈中,参与人同时选择行动或虽非同时但后行动者并不知道前行动者采取了什么具体的行动)和动态博弈(dynamic game)(指参与人的行动有先后顺序,且后行动者能够观察到先行动者所选择的行动) 2、从参与人对有关其他参与人(对手)的特征,战略空间及支付函数的知识来看,可以划分为完全信息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博弈。
博弈的分类及对应的均衡概念 行动顺序 信息 静态 动态 完全信息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纳什均衡 纳什(1950,1951)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博弈的分类及对应的均衡概念 行动顺序 信息 静态 动态 完全信息 完全信息静态博弈:纳什均衡 纳什(1950,1951) 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子博弈精练纳什均衡 泽尔腾(1965) 不完全信息 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 贝叶斯纳什均衡 哈萨尼(1967-1968) 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 精练贝叶斯纳什均衡 泽尔腾(1975) Kreps和Wilson(1982); Fudenberg和Tirole(1991)
例:假定某寡头市场上有甲、乙两个厂商(即两个参与者),每个厂商都有两个可选择的策略(合作与不合作),支付矩阵如下: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三)两个重要的均衡概念 1、占优策略均衡 例:假定某寡头市场上有甲、乙两个厂商(即两个参与者),每个厂商都有两个可选择的策略(合作与不合作),支付矩阵如下: 乙 合 作 不合作 合 作 甲 不合作 10 10 6 12 12 6 8 8
占优策略的定义: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惟一的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策略。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占优策略的定义:无论其他参与者采取什么策略,某参与者的惟一的最优策略就是他的占优策略。 博弈均衡就是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都不想改变自己的策略的一状态。 (不合作 不合作)这对策略组合下的均衡状态就是占优策略均衡。 结论:1、一般来说,由博弈中的所有参与者的占优策略组合所构成的均衡就是占优策略均衡。 2、只要每一个参与者都具有占优策略,那么,该博弈就一定存在占优策略均衡。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乙 L R U 甲 D 7 10 3 5 6 8 8 9
定义:在一个纳什均衡里,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其他参与者不改变策略。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2、纳什均衡 定义:在一个纳什均衡里,任何一个参与者都不会改变自己的策略,如果其他参与者不改变策略。 ※占优策略均衡与纳什均衡的区别: (1)占优策略均衡要求任何一个参与者对于其他参与者的任何策略选择来说,其最优策略都是惟一的。 (2)纳什均衡只要求任何一个参与者在其他参与者的策略选择给定的条件下,其选择的策略是最优的。 所以,占优策略均衡一定是纳什均衡,而纳什均衡不一定就是占优策略均衡。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乙 合 作 不合作 合 作 甲 不合作 10 10 6 12 12 6 8 8
1、囚徒的困境(prisoner’s dilemma)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四)两个经典的博弈模型 1、囚徒的困境(prisoner’s dilemma) 乙 坦 白 不坦白 坦 白 甲 不坦白 -5 -5 -1 -7 -7 -1 -2 -2 结论:一种制度(体制)安排,要发生效力,必须是一种纳什均衡。否则,这种制度安排便不能成立。
第三节 产业组织(市场理论) 2、智猪博弈(boxed pigs) 按一下按钮,会有10个单位的猪食进槽,但谁按按钮需付出2个单位的成本。若大猪先到,大猪吃到9个单位,小猪只能吃1个单位;若同时到,大猪吃7个单位,小猪吃3个单位;若小猪先到,大猪吃6个单位,小猪吃4个单位。 小猪 按 等待 按 大猪 等待 5 1 4 4 9 -1 0 0
练习一、某完全竞争行业中一小企业的产品单价为640元,其成本函数为TC=240Q-20Q2+Q3。 1)求利润极大化时的产量,此产量的单位成本、总利润。 2)假定这个企业在行业中是有代表性的,试问这一行业是否处于长期均衡状态?为什么? 3)这一行业处于长期均衡时企业的产量,单位成本和价格各是多少? ANS.1)Q=20;AC=240;总利润=8000 2)P=640≠AC=140 3)AC=140;P=140
练习二、假设某稀有金属公司是一个垄断性公司,它的产品只在甲、乙两地销售,它在甲地的边际收益曲线是MR1=37-3Q1,它在乙地的边际收益曲线为MR2=40-2Q2,其中,Q1和Q2分别为每天在甲地和乙地的销售量。假设该公司的边际成本为16,该公司的固定成本为150,那么应该每天在两地各卖多少才会净利润最大?最大净利润为多少? Ans. Q1=7;Q2=12;利润为:67.5
练习三: 假设有两个寡头垄断厂商的行为遵循古诺模型,它们的成本函数分别为: 这两个厂商生产一同质产品,其市场需求函数为 根据古诺模型,试求: 1)厂商1和厂商2的反应函数; 2)均衡价格和厂商1和厂商2的均衡数量。 3)厂商1和厂商2的利润。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