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膳食和血脂水平的近代趋势 Hirotsugu Ueshima 博士 教授 及 主席 生命科学系 滋贺大学医学部 日本,大津 Dr.Ueshima 滋贺大学 医学部生命学科系主席,教授,1971年毕业于医学院校. 1981-82年Dr.Ueshima曾在在西北大学做研究. 自此,他在诸如INTERSALT (盐与血压国际研究)和INTERMAP(膳食营养成分及其代谢产物与心血管病的关系研究 )等国际心血管流行病学的研究中与 Dr. Jeremiah Stamler建立合作的关系。 Dr. Ueshima在很多心血管流行病学的研究中担当项目负责人 ,包括NIPPON DATA 和 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生活方式干预实验。 Dr. Ueshima 在2001年于日本大阪举行的第五届国际心血管疾病预防研讨会上担当科学委员会项目的主席
研究目的 了解心血管疾病在日本发病趋势的特点。 了解脂肪摄入及血脂水平在日本的趋势。 了解日本膳食方式的某些特点。
年龄校正的两性中风死亡率在日本的变化 ICH: 颅内出血 CI:脑梗塞 Stroke:中风 (M):男 (W):女 日本平均寿命自1980年最高. 日本的男性和女在1965年都有很高的中风死亡率(年龄校正),是当时的世界上最高的 1965以后, 我们可以看到在男女的中风死亡率都有戏剧性的下降,颅内出血(ICH)和脑梗塞(CI)死亡率分别在1960年,1970年左右开始下降。 ICH: 颅内出血 CI:脑梗塞
年龄校正的两性心脏病死亡率在日本的变化 HD: 心脏病 AMI: 急性心肌梗塞 HF: 心率 (M): 男性 (W): 女性 尽管癌症的死亡率几乎没变化,但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降低却实实在在地令日本自1980年成为最长寿的国家 HD: 心脏病 AMI: 急性心肌梗塞 HF: 心率 M: 男性 W: 女性
1970年-1993年不同国家的35-74岁女性的冠心病死亡率 (率/100,000) AUST: 澳大利亚 CAN:加拿大 CHN:中国 E&W: 英格兰和威尔士 FIN:芬兰 FRAN:法国 HK:香港 NZ: 新西兰 JPN: 日本 SING: 新加波 SCOT: 苏格兰 1970年-1993年不同国家的35-74岁女性的冠心病死亡率 (率/100,000) 很多西方国家在1970年到1993年间的冠心病死亡率有所下降,而日本的女性冠心病死亡率在这时期不但有下降,而且一直保持在世界的最低水平。 在其它亚洲国家,比如新加波和中国,冠心病死亡率没多大变化。 Sourc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 AUST: 澳大利亚,CAN:加拿大,CHN:中国,E&W: 英格兰和威尔士,FIN:芬兰,FRAN:法国,HK:香港,NZ: 新西兰,ITY:意大利,JPN: 日本,SING: 新加波,SCOT: 苏格兰,SPN:西班牙
1970年-1993年不同国家的35-74岁男性的冠心病死亡率 (率/100,000) AUST: 澳大利亚 CAN:加拿大 CHN:中国 E&W: 英格兰和威尔士 FIN:芬兰 FRAN:法国 HK:香港 NZ: 新西兰 ITY:意大利 JPN: 日本 SING: 新加波 SCOT: 苏格兰 SPN:西班牙 1970年-1993年不同国家的35-74岁男性的冠心病死亡率 (率/100,000) 其结果与女性相同。 Sourc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 AUST: 澳大利亚,CAN:加拿大,CHN:中国,E&W: 英格兰和威尔士,FIN:芬兰,FRAN:法国,HK:香港,NZ: 新西兰,ITY:意大利,JPN: 日本,SING: 新加波,SCOT: 苏格兰,SPN:西班牙
1970年-1993年不同国家的35-74岁女性的中风死亡率 (率/100,000) AUST: 澳大利亚 CAN:加拿大 CHN:中国 E&W: 英格兰和威尔士 FIN:芬兰 FRAN:法国 HK:香港 NZ: 新西兰 ITY:意大利 JPN: 日本 NOR:挪威 SING: 新加波 SCOT: 苏格兰 1970年-1993年不同国家的35-74岁女性的中风死亡率 (率/100,000) 1965年日本的中风死亡率开始下降,而1970年日本的中风死亡率在世界上仍为最高的。 在1970-1993年,日本在中风死亡率有了很大的降低 Sourc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 AUST: 澳大利亚,CAN:加拿大,CHN:中国,E&W: 英格兰和威尔士,FIN:芬兰,FRAN:法国,HK:香港,NZ: 新西兰,ITY:意大利,JPN: 日本, NOR: 挪威, SING: 新加波,SCOT: 苏格兰
1970年-1993年不同国家的35-74岁男性的中风死亡率 (率/100,000) USA:美国 AUST: 澳大利亚 CAN:加拿大 CHN:中国 E&W: 英格兰和威尔士 FIN:芬兰 NZ: 新西兰 R:南韩 JPN: 日本 SCOT: 苏格兰 SPN:西班牙 1970年-1993年不同国家的35-74岁男性的中风死亡率 (率/100,000) 男性也是一样。然而,在1993年日本的中风死亡率是美国的两倍高 USA:美国,AUST: 澳大利亚,CAN:加拿大,CHN:中国,E&W: 英格兰和威尔士,FIN:芬兰,NZ: 新西兰,JPN: 日本,R:南韩,SCOT: 苏格兰,SPN: 西班牙 Source: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
年龄校正的35-64的两性中风发病率 年龄校正的35-64的两性中风发病率,莫尼卡项目 1985-1987 和日本高岛 1989-1992 我们以莫尼卡作标准,比较日本和世界其它国家中风发病率数据,日本的两性中风发病率在世界都是位于中间水平。 Thorvalds P, et al.. Stroke. 1995; 26:361-367;Kita Y, et al. Int J Epidemiol 1999;28:1059-65.
年龄校正的35-64的两性急性心梗发病率 年龄校正的35-64的两性急性心梗发病率,莫尼卡项目 1985-1987 和日本高岛 1989-1992 我们以莫尼卡作标准,比较日本和世界其它国家中风发病率数据,日本的两性急性心梗发病率在世界都是排在最后。 Tunstall-Pedoe H, et al. Circulation. 1994; 90: 583-612
日本冠心病危险因素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关系 冠心病(相对危险度) 尽管冠心病在日本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直是排在世界的最后之列,但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其它国家却是非常相似的, 这张片显示的是在日本多因素控制试验和MRFIT(多危险因素干预试验)得出的日本冠心病危险因素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的关系。而由10000个有优国际代表性地日本男女所成的NIPPON DATA经过19年的追踪,其相对危险度与MRFIT非常相似。 MRFIT:多危险因素干预试验(Multiple Risk Factor Intervention Trial) 血清总胆固醇(mg/dl)
东京,大阪的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下降趋势变慢 左图:全日本,中图:东京和大阪(城市区),右图:日本其它部分 大都市的缺血性心脏病死亡率下降趋势变慢
1966-1990年日本40-59的男性血清总胆固醇变化趋势 的群组研究 Urban Population: 城市人群 Rural Population: 农村人群 第 4 测量的时期是最新近的. 总体上来说,日本的总胆固醇水平在增加,1966年城市人群胆固醇的水平比农村要高但在1966-1990年间则没有很大的增高,相比之下,农村人群的胆固醇水平在1966-1990年间增高的很快,并接近城市人群。
美国和日本的血清总胆固醇变化趋势 总胆固醇(mg/dl) JPN: 日本 US: 美国 年龄 美国和日本的血清总胆固醇变化趋势 在美国,各个年龄段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从1960-62 到1988-91年有所下降,而在日本,各个年龄段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在1980到1990年间增高了,在 1990 到2000年则变化不大。 有趣的是1990年,美国和日本年轻一代的血清胆固醇水平是相似的. 在中年和老年段的人群,美日间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有很大的差别,而且越来越大,这很大程度地解释了为什么年龄校正的冠心病死亡率在美日间的巨大差异。 来源:全国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 (NHANES: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s ) 和日本的国家心血管调查 National Cardiovascular 年龄
人均摄入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热量构成比的变化 1975-97年日本全国营养调查 Carbohydrate: 碳水化合物 Fat: 脂肪 Protein: 蛋白质 百分比 在美国,能量摄入中脂肪的比例大约从40%降低至36%,而在日本尽管脂肪摄入比例在1975到1997年间从22%上升到27%,但其1997年的数据仍远较美国低。
1998年日本不同年龄男性人均每日脂肪热量的摄入比例 (除外酒精),全国营养调查 脂肪来源能量(%) 在年轻一代,脂肪能量摄入的比例几乎达到30%,加入这些男孩女孩继续他们的高脂饮食,动脉硬化症和冠心病在将来的日本将会显著增加。 年龄
日本不同年龄人群鱼类贝壳类,肉类及牛奶乳制品的摄入 Milk and Dairy Products: 奶和乳制品 Fish and Shellfish: 鱼和贝壳类 Meats: 肉类 克/天/人 日本不同年龄人群鱼类贝壳类,肉类及牛奶乳制品的摄入。 1997全国营养调查 日本人吃鱼鱼和贝壳类比较多,平均每天超过100 克/天,甚至年轻人平均也吃超过 80克/天.很可能是鱼类的高摄入预防了血清胆固醇的升高和冠心病的增加。
血清总胆固醇和1.35(2S-P)的关系 S:饱和脂肪酸 P:多不饱和脂肪酸 血清总胆固醇(mg/dl) 血清胆固醇水平跟脂质分值在各年龄水平有密切联系。 SCS:七国研究 Seven Countries Study Yoshida Y, et al. J Siga Univ Med Sci 1998.
3116名20-49岁男性和女性(1994年全国营养调查) T-Cho:总胆固醇 BMI:体重指数 Diet.Fiber:膳食纤维
男性体重指数的改变(日本全国营养调查) 体重指数 日本过去20年体重指数只有很少的增长。
197例高脂人群通过调整生活方式降低血清总胆固醇的随机对照研究 6月后相差 8mg/dl 红色: 改变的生活 模式 黄色: 对照 血清总胆固醇(mg/dl) 我们最近进行了200个高脂血人的生活方式干预的随机对照研究,也进行了1100名平均胆固醇水平在236mg/dl. 的改变生活方式的随机对照研究 通过这些研究,我们觉得通过生活方式的干预相对比较容易降低日本人的血清总胆固醇,如多吃鱼类和贝壳类食物,减少肉类的摄入。
日本人均每日消耗盐男性体重指数的改变 (1975-1997年日本全国营养调查) 日本的盐平均摄入量在1950年大约20克/天,而在接着的20多年.但不幸的是我没并没有见到盐平均摄入量在后20年有很大的变化。
日本人均每年酒精消费变化趋势 (1963-1995年日本国内酒税统计报告) 酒精消费可能与日本男性的低冠心病病发病率有一定关系
INTERLIPID 目的: 探究本土生活的日本人和生活在美国的日本人的脂质水平及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 我们最近“INTERLIPD”研究是”INTERMAP“的补充研究。在本土生活的日本男性和女性的LDL胆固醇平均水平都要比在夏威夷生活的日本男女低 (年龄从 40-59岁). 尽管日本本土男性吸烟的要远比夏威夷的男性多,但前者的平均纤维蛋白原水平却要比后者高。 相比之下,在本土生活的日本人HDL胆固醇水平要比在美国生活的日本人要高。
总结(1) 日本的脂肪摄入量增加,在年轻人的膳食比例里脂肪占30%。 在1980-90年间血清总胆固醇上升但在之后10年没有明显变化,脂肪摄入增加的速度减慢可以解释这一变化。 30-40岁美国人和日本人的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只相差5-10mg/dl。相比之下,在更老的人群有更大的差距。
总结(2) 美日两国血清总胆固醇的不同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 两国冠心病发病的显著差异。 美日两国血清总胆固醇的不同一定程度上可以解释 两国冠心病发病的显著差异。 包括HDL胆固醇,纤维蛋白原,酒精和鱼摄入的其它危险因素,也影响这日美两国冠心病发病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