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东亚模式 (一)
一、现代化进程 与模式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的历史跃迁过程。 现代化概念 Modernization= Westernization Modernization= Industrialization Modernization=Reason Modernization=Modernity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文明社会的历史跃迁过程。
现代化水平的两大阶梯(两次现代化) 第一次现代化 由农业国转化为工业国(西方发达上世纪60年代已实现),亚洲大部分国家正经这个过程尚未完成,中国2015年实现 笫二次现代化 由工业社会转变为知识与信息社会(瑞美日德等10国家实现)
现代化模式及类型 模式概念 ( Model /Pattern ) 实现现代化的道路、方式及 采取的战略
现代化 = 西化、欧化、美化? Modernization = Westernization ? (议沦)
现代化不完全等于西化 现代化与西化相一致(源头与结果) 现代化是人类共同目标,非西方独家占有 现代化是东西方共性,西化与东化是个性 现代化与现代化模式是两个层次概念
“没有两个社会以同一种方式实现现代化——没有两个社会拥有相同的资源和技术、相同的传统制度遗产、处在发展的相同阶段以及具有同样的领导体制模式或同样的现代化政策。” 美国现代化专家C.E·布莱克在其名著《现代化动力》一书
二、日本崛起 及模式的启示
日本 早期现代纪模式 主要经验 师从西方 (拿来主义 ) 维新变革(殖产兴业 ) 文明开化 (教育救国) 富国强兵(强兵富国)
《殖产兴业书》(1874) 大凡国之强弱决定于人民乏贫富, 人民乏贫富则有赖于物产的多寡, 物产的多寡又在于人民勤勉于工业, 但寻其根源无不在于政府官员的诱导奖励立力。
大举投资,士卒授产 大办模范工厂, 官转民营 扶持贫弱农业
文明开化 (教育救国) 普及教育:“日本人 无不学之户, 家无不学之人” 高薪特聘专家 奖励出国留学
富国强兵(强兵富国) 习德国强军制度,全民义务兵役制 引进购制先进军事装备 军工生产自主化,建造巨型战舰 (1885)
日本大国崛起的主要教训 武力扩张 称霸东亚
日本式 现代化道路 合金主义(中西日三种元素结合) (算盘加论语)
日本第二次现代化 1955年 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 1964年,举办东京奥运会 1975年,成为G7一员 1955年 经济恢复到战前水平 1964年,举办东京奥运会 1975年,成为G7一员 1985年 日本超越苏联而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现今 日本仍然保持着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日本是世界第二贸易国,西方国家中最大的外汇储备国,日本海外净资产达到11579亿美元,居世界第一位 。日本的制造业技术水平堪称世界第一。其军事实力按军费计算也仍是第二大国,日本的GDP相当于中国的3倍,人均CDP相当于中国的44.4倍。
二起的原因 国际因素:美国援助与保护 国内因素:经济优先,出口导向
三、东亚经济 模式
东亚 概念 广义: 亚洲东部 狭义:日本 +四小龙 +三不虎
经济模式 经济优先主义 + 政府主导下的市场经济 + 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 (出口导向) +分配收入相对均等 + 区域产业雁行模式
东亚与拉美基尼系数比较
“雁行模式” (The Flying-Geese Model) 东亚地区的产业分工,是沿着日(核心)→四小龙(半边陲)→东南亚或中国(边陲)的次序在进行分工,即以日本为“领头雁”的东亚经济发展的雁行图景,在他们之间形成了技术密集与高附加值产业-资本技术密集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阶梯式产业分工体系。
台湾均富经验 台湾经济奇迹真正的意义不是在于富,而是在于均富。蒋经国在执政台湾16年当中(1972—1988),台湾每一个国民的所得从482元美元成长到5829元美元,成长了11倍。但最高所得和最低的差距维持在4—5倍以下的水准。 其经验在于: 实行“一高两低”:高经济成长、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
新加坡“居者有其屋”政策 建国初期,新加坡200万人口中有40%的人居住在贫民窟和窝棚内,能够住上像样住宅的人口只占居民9%。历经三十多年的努力,新加坡成功跨越了“有得住”的阶段,开始经营“住得更好”。“居者有其屋”这一长期的新加坡国策最终得以实现。
拉美化(拉美模式)的教训 重增长轻分配、贫富差距扩大、城乡发展失衡、人与自然关系不和谐、社会治安恶化、教育发展滞后 巴西与阿根廷最为典型。 贫富差距:阿根廷60-70年代6倍,80年代12.2倍,2002年46.6倍。巴西 2003年65.8倍 通货膨胀:1991-1999增长50%以上 失业率:1990 6.3 % ,2002 25 .5 %
中国基尼系数已经到达0.47 (0.53) 按国际通行的统计标准,只要每人每天的生活费低于1美元就属于贫困,则中国目前的贫困人口已经超过了1亿人。 中国最富有的10%家庭与最贫穷的10%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差距超过8倍,基尼系数到达0.47 (0.53) ,并有上升趋势。(基尼系数超过0.4就进入了警戒状态,一旦超过0.6则意味着可能发生社会动荡 )
东亚经济模式调整 (金融危机之后) .调整之一:由以高速增长为目标的赶超战略转向平稳增长 调整之二:政府职能的重新定位。 调整之三:由“外向依赖型”转向“自主外向型”或“自立开放型” .调整之四:健全金融体系,改革金融管理体制。 .调整之五:构筑新的区域分工合作模式。
讨论与作业题题 1、现代化是否等于西化? 2、以新加坡或韩国为例说明东亚经济模式的基本特征。 3、日本大国崛起的经验与教训是什么?
谢谢 各位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