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分析與探索式因素分析 李茂能, 2007,成大 Fred Li, 2007.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死亡是人生必經的歷程 也是每個人最終都要面對的人生大事. 大多數人很避諱談論死亡,深怕說 出「死亡」會帶來惡運,還有和死 亡相關的禁忌如:醫院和飯店電梯 按鈕都沒有四樓,紅包避諱包和 相關數字,這些都是每個人心 中的禁忌。
Advertisements

西安交通大学 1. 2 概述 筛检和诊断试验的评价 提高筛检效率方法 西安交通大学 3 筛查起源于 19 世纪的结核病预防。一直 以来广泛运用于慢性病的早期诊断。从疾病 防治的过程来看,它属于一级和二级预防; 从对象和目的来看,它具有突出的公共卫生 意义;从实施来看,它要求检测方法快速、 简便、经济、安全。
Survey Sampling 問卷調查和訪談
「鬧鐘媽媽」vs.「教育媽媽」 談管教兒女的方法
统 计 学 (第三版) 2008 作者 贾俊平 统计学.
计量经济学 第五章 异 方 差 性.
因素分析方法的整合 ---- 结构效度的一种计算方法.
第二章 语言测试的功能与分类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邓 杰 教授.
南台科技大學 萬金生教授 九十八年六月十二日
Basic concepts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張偉豪 三星統計服務有限公司 執行長 Amos 亞洲一哥
Chapter 3 預測.
詹婉華 台北縣新店市中正國民小學 呂玉琴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學教育學系
第二章 因素分析 陳順宇 教授 成功大學統計系.
初中语文总复习 说明文 阅读专题.
多變量分析 Multivariant Analysis
第十九章 聯合分析、多元尺度方法 和集群分析
B型肝炎帶原之肝細胞癌患者接受肝動脈栓塞治療後血液中DNA之定量分析
文學與生活-期末報告 赤壁之戰 組員名單 : 4A2L0031 王柔之 4A2L0033 劉兆偉 4A0L0063 謝商裕
多元迴歸 Multiple Regressio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Chapter 8 Liner Regression and Correlation 第八章 直线回归和相关
第九章 方差分析 讲授内容 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及应用条件 完全随机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随机区组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 重复测量资料的方差分析
第十三章 調查研究.
第四章 测试效度及其 验证方法(一)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邓 杰 教授.
1.問卷調查研究設計簡介 2.問卷資料分析~項目分析與信效度檢驗 3.問卷資料分析~因素分析 4.因果關係分析~結構方程模式分析
优化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第五章 回归分析方法 本章主要内容 · 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度建立、显著性检验、预报和控制。非线性回归方程的线性化。
結構方程模式 結構方程模式由測量模型(measurement model)及結構模型(structural model)所組成。
第12章 因素分析  本章的學習主題  1. 因素分析的主要概念及目的 2. 主成份分析與一般因素分析之差異 3. 因素分析轉軸的概念
因素分析 10.1 探索性因素分析 10.2 在SPSS中使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的範例 10.3 分析結果 10.4 因素命名及信度分析
第12章 因素分析  本章的學習主題  1. 因素分析的主要概念及目的 2. 主成份分析與一般因素分析之差異 3. 因素分析轉軸的概念 4. 決定因素萃取的個數 5. 如何對因素作命名 6. 因素得點的作用及計算.
衛生署公佈台灣地區約有5000人是屬單腳肢體殘障。已知台灣地區約有2,300萬人口。求台灣地區人民的平均腳數?
第十一章. 簡單直線迴歸與簡單相關 Simple Linear Regression and Simple Correlation
十一、簡單相關與簡單直線回歸分析(Simple Correlations and Simple Linear Regression )
簡單迴歸模型的基本假設 用最小平方法(OLS-ordinary least square)找到一個迴歸式:
统计软件应用 7 主讲人 陶育纯 SPSS统计分析 统计软件应用 7 主讲人 陶育纯 教案.
第六章 因子分分析 §6.1 因子分析的基本理论 §6.2 因子载荷的求解 §6.3 因子分析的步骤与逻辑框图 §6.4 因子分析的上机实现
Test for difference among the means: t Test
第9章 因子分析 factor analysis
楊志強 博士 多變量分析在測驗暨量表編製之應用 楊志強 博士
第十六章 集群分析.
4 統計分析程序的選擇.
線性相關與直線迴歸 基本概念 線性相關:兩個連續變項的共變關係,且有線性關係。所謂 的線性關係乃指兩個變項的關係可以被一條最具
第19章 線性結構關係模式 本章的學習主題  1. 線性結構關係模式的概念 2. 線性結構關係模式的建立 3. 線性結構關係模式的評估 4. AMOS的使用 5. 報表分析.
論文計畫書 國軍人員對廢軍品管理現況之研究─以空軍 後勤單位為例 指導教授:胡子陵博士 研究生:劉俊德.
第四章 测试效度及其 验证方法(一)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邓 杰 教授.
受欢迎的课堂具有什么特征 课堂观察研究 问卷调查研究
第9章 方差分析 介绍 1、方差分析的概念 2、方差分析的过程.
庄文忠 副教授 世新大学行政管理学系 相关分析与简单回归分析 庄文忠 副教授 世新大学行政管理学系 SPSS之应用(庄文忠副教授) 2019/4/7.
Development of the sales locus of control scale
Development of the Sales Locus of Control Scale
介绍: 1、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概念 2、主成分分析与因子分析的过程
第二章 主成分分析 §2.1 主成分分析的基本思想与理论 §2.2 主成分分析的上机实现 2019/4/23 1
第17章 集群分析 本章的學習主題  1. 集群分析的概念 2. 相似性及最近距離的衡量 3. 階層分析法 4. 非階層分析法
SPSS信度分析 祝天雄 博士
教師專業與權益相關法令 報告人 劉亞平.
研究所生物統計課程整合說明 課程規劃及修課建議 楊奕馨 高雄醫學大學 藥學系 研究所生統課程授課教師
作者:梁建、樊景立 授課教師:任維廉教授 報告者:黃紹軒
第7章 基本统计分析 2019/5/14.
第十七章 因素分析 Factor Analysis 第十七章 因素分析.
Chapter 10 集群分析. Chapter 10 集群分析 概念及應用 集群分析(cluster analysis)是一種用來將屬量的觀測點分群或分類的分析方法 經過集群分析分群之後,在同一群內的觀測點針對某些特性而言,會具有一致性;而分屬不同群的觀測點,針對同樣的特性則會有顯著的不同.
第四章 多组资料均数的比较 七年制医疗口腔《医学统计学》
Multiple Regression: Estimation and Hypothesis Testing
第三节 多重共线性的检验 本节基本内容: ● 简单相关系数检验法 ● 方差扩大(膨胀)因子法 ● 直观判断法 ● 逐步回归法.
Part 3 初等統計與理論.
第16章 典型相關分析 本章的學習主題  1. 典型相關的概念 2. 典型相關分析之基本假設及模型適合度 3. 典型權重和典型變量
簡單迴歸分析與相關分析 莊文忠 副教授 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系 計量分析一(莊文忠副教授) 2019/8/3.
第19章 線性結構關係模式 本章的學習主題  1. 線性結構關係模式的概念 2. 線性結構關係模式的建立 3.驗證性因素分析之模型評估
精進優質 計畫方案 104-1良師甲工精進教學計畫 計畫目標 各教學單位辦理教師增能研習,期能對新課程的架構與 精神有更深一層的認知與準備。
調查研究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項目分析與探索式因素分析 李茂能, 2007,成大 Fred Li, 2007

EFA與CFA之關係圖 Fred Li, 2007

Gould(1981)characterized FA as “ a bitch”. 令人困惑的因素分析 爭論多 迷思多 議題多 矩陣運算難題多、狀況多 Gould(1981)characterized FA as “ a bitch”. Fred Li, 2007

因素分析分析的用途 PCA解決回歸分析中多元共線性問題(利用主成份分數) 項目分析 發展分量表 簡化MANOVA中依變項過多問題 潛在架構分析(Latent structure analysis) 因素結構之檢驗 Fred Li, 2007

因素分析的鼻祖 Spearman (1904). 使用學生在不同學科的成績,研究智力。 I .90 M C H Am Ac Ah .80 .50 .90 M C H Am Ac Ah Fred Li, 2007

相關主題 探索式因素分析的理論基礎 探索式因素分析前的資料準備工作 輸入矩陣之型態 因素個數的決定 因素轉軸的方法 因素解釋度與有用性 因素命名 因素負荷量的顯著臨界值 探索式因素分析在測驗編製上的用途 Fred Li, 2007

因素分析的模式 Defined Factors 主成分法(PCA) 因素分析模式 主軸法 (PFA) Inferred Factors 最大概似法 Alpha法 Image法

常用因素模式的選擇 (3)變項數小於20時。 PCA: (1)欲以最少數的因素代表原始變項的最大變異量時, (2)事先已知特殊及誤差變異量並不大時 (3)變項數大於20時。 PFA: (1)欲代表原始變項的潛在向度或構念時, (2)事先對於特殊及誤差變異量所知有限,而又想加以排除時 (3)變項數小於20時。 Fred Li, 2007

PCA vs PFA PCA 根據原來的實際相關矩陣的固定解法 (相關矩陣對角線的初始值均為1). PFA 通常採疊代法(相關矩陣對角線的初始值可以共同性的估計值取代).例如, 初始值亦可採變項的SMC (squared multiple correlation,SMC為其他變項預測某一變項的決定係數)。 接著, 抽取指定之因素數目,根據此因子負荷量重新計算共同性(communalities),取代原來就的共同性,再抽取因素。 如此反覆疊代,一直到共同性的估計值改變不大為止. Fred Li, 2007

Factors vs. Components PFA gives factors; PCA yields components. 分析步驟大致相同 Differ in the variance that is analysed PCA: 所有觀察變項的變異量均加以分析(shared; unique; and error),常高估參數估計值 。 PFA: 僅分析共同變異量 理論上來說, factors 是潛在的變項(latent),它致使觀 察變項產生共變(covariation). Components 是實徵決定的濃縮變項。 Fred Li, 2007

主成份分析:Defined factor 將原始變項轉換成一組互為獨立的新變項,這些新變項稱為主成份(principal components),原來資料的線性轉換。所有觀察變項的變異量均加以分析,目的在濃縮變項以達到資料簡約(data reduction)的工作。 每一主成份分數(C)均為原來變項(例如X1,X2 ,X3)與主成份分數係數(a11 , a12 ,a13)的線性組合:如:C1=a11ZX1+a12ZX2+a13ZX3(1st主成份分數) Fred Li, 2007

PFA: Inferred Factors 因素的建構及因素的變異來源有推論上的假定 Zj=aj1F1+aj2F2+aj3F3+…+ajmFm+ djUj 共同性 獨特性 (J=1..n, m<n) Fred Li, 2007

主因素分析僅分析共同變異量 Fred Li, 2007

因素分析的轉軸 斜交轉軸 Oblique 轉軸的方式 Varimax 正交轉軸 Quartimax Equimax

PFA抽取技術(1) Principal factors - like PCA,希望每一因素均能抽取最大正交變異量 Alpha Factoring -希望共同因素的疊代值能獲得最大的Alpha係數 (因素信度).視變項為來自母群之樣本,而非像其他方法則視受試者為樣本,變項為固定因子, Alpha係數最高的因素最先抽取。 Unweighted least Squares – 僅考慮非對角線的相關矩陣元素 (不估計共同性)且最小化殘差相關(再製相關矩陣與實際相關矩陣之差)的平方值。 Generalised least squares使用同一標準,但進行相關矩陣的獨特性倒數加權,因此變項獨特性大的加權小,變項獨特性小的加權大。 Fred Li, 2007

PFA抽取技術(2) Maximum Likelihood – 估計因素負荷量的母群參數,希望其再製相關矩陣與原來的實際相關矩陣之差異達到最小。 Image Factoring – 為一種非疊代法使用“image score variance-covariance matrix” 當作因素抽取的基礎(而非原來的實際相關矩陣) Fred Li, 2007

因素分析在測驗編製上的步驟 (一) Fred Li, 2007

PCA&PFA的報表(1) Fred Li, 2007

因素分析的報表(2) Fred Li, 2007

因素分析在測驗編製上的步驟 (二) Fred Li, 2007

SPSS轉軸方法 Fred Li, 2007

因素分析前之準備工作 連續變項的要求(分數離散量不大時,使用多分相關或題組分析),盡量採用5~7點量尺 反向計分的問題 項目分析:難度、鑑別度與題目品質(內容) 以分測驗為分析單位 檢查項目間之交互相關矩陣 Fred Li, 2007

輸入矩陣之型態 各觀察變項的測量單位通常不等且沒有明確之意義,一般研究者都需使用相關矩陣進行因素分析。不過,研究者如希望考慮到變項間變異量的差異性,需使用共變數矩陣進行因素分析! Fred Li, 2007

樣本大小與遺漏值 Comrey and Lee: > 300 較佳 Klein and Barrett: 至少100 每一變項的最低觀察值: 10 遺漏值會形成不良的相關矩陣 Pairwise vs. Listwise 刪除法(non-positive matrix?) Listwise 為 SPSS的內定法 Fred Li, 2007

因素分析之注意事項綱要 因素分析對於相關係數的大小異常敏感,因此.應 注意列事項: 樣本大小 遺漏值 常態性 極端個案 多元共線性或奇異值(Singularity) 相關矩陣的可分析性(Factorisability) 極端變項 Fred Li, 2007

SPSS在項目分析上之應用 Fred Li, 2007

SPSS副程式Reliability報表 Fred Li, 2007

Cronbach 的考驗 Fred Li, 2007

Cronbach 的考驗結果 Fred Li, 2007

Cronbach 的公式 Fred Li, 2007

It’s easy to get a p-value! Time for a break! It’s easy to get a p-value! CAUSEweb.org by J.B. Landers Fred Li, 2007

PCA and PFA的步驟 探索階段 測量觀察變項 計算相關矩陣 抽取因素(或主成分) 因素轉軸(以便解釋) 解釋結果 驗證階段 進行複製研究以驗證因素結構, 或考驗抽取因素的建構效度 Fred Li, 2007

因素分析步驟 Adapted from Hair, et al(1998) Fred Li, 2007

Stage 1 因素分析的目的 找出變項間關係的基本結構 R factor analysis分析變項 Q factor analysis分析個案(Alternative to cluster analysis) 資料簡化 找出基本向度 取代原來變項 Fred Li, 2007

探索式或驗證性分析? Exploratory 因素結構未明 沒有理論可以說明因素結構 Confirmatory 驗證理論結構 因素結構已知 Fred Li, 2007

Stage 2 因素分析的設計 變項最好等距變數以上 樣本大小 最好 > 100 為變項的10 ~ 20倍 Fred Li, 2007

Stage 3 – 基本假設 違反normality & homoscedasticity會降低相關係數大小 相關矩陣的可因素分析性: A number of significant pair-wise correlations Bartlett test of sphericity. (H0 - the correlation m’x is an identity m’x)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 (MSA). 刪除 MSA < 0.50的變項 Fred Li, 2007

Stage 4 – 因素的抽取方法與評估 如何抽取因素? PFA或PCA ? 抽取幾個因素 ? Fred Li, 2007

PFA & PCA PFA旨在找出可以反應共同變異量的基本因素:根據共同變異量(Communality)抽取因素 Fred Li, 2007

抽取因素的標準 特徵值 > 1 預設個數:A Priori criterion. 根據理論或複製別人的研究結果(直接告訴電腦需抽取之因素個數) 抽取變異量百分比:根據既定 %,社會科學上之應用最好在60%以上 陡坡法(Scree test criterion ),採用此法通常會比特徵值法多出1~3個因素 Velicer的最小淨相關考驗法(Minimum average partial test,MAP) 平行分析: Parallel analysis criteria(Lautenschlager, 1989) 使用驗證性因素分析決定因素個數,研究者可以利用2、RMSEA與ECVI判定哪一個因素個數的模式最適配(Fabrigar, Wegener, MacCallum, & Straham, 1999)。 抽取太少因素易導致錯誤的潛在架構,抽取太多因素易導致解釋困難 Fred Li, 2007

陡坡法 以因素的個數為橫軸,以特徵值為縱軸繪製陡坡圖 陡坡曲線開始極速下降且趨於水平化 陡坡曲線最先趨於直線的點即是抽取因素的最大值 Fred Li, 2007

陡坡圖(1) 劃一直線貫穿肘部特徵值 特徵值 # of components Fred Li, 2007

陡坡圖(2) # of components Fred Li, 2007

Stage 5 因素的解釋與有用性 未轉軸的因素抽取採正交解,各因素間獨立無關 因素負荷量 – 反應變項與因素間之相關 因素轉軸以反映更簡單且更有意義的因素結構 新發現的因素是否有意義與價值 決定因素個數後再轉軸 Fred Li, 2007

轉軸目的 以利於解釋與選題,但無法改善因素解 使用正交, 潛在因素間無關嗎? 嘗試斜交後,如發現因素間之相關甚小,則可使用正交轉軸。 Fred Li, 2007

正交轉軸方法 SPSS中可用的轉軸方法: Varimax (最普遍) , Quartimax ,Equamax與Orthomax (使用者可界定gamma []參數,以取得varimax [=1] & quartimax [=0]間之平衡點) Varimax maximises the variance of loadings within factors across variables (簡化因素:在特定的因素下, 使某些高負荷量的變項具有更高的負荷量,其它低負荷量的的變項,其負荷量則會更低),可用以決定哪些題目應保留在某一因素內。可用以決定分量表之內容。本法有利於因素之解釋與描述。 Quartimax increases variance of loadings within variables across factors (簡化變項:在特定的變項下,在某些因素上具有高的負荷量,其它因素上之負荷量則儘可能的低) ,可用以決定某一題目應落在哪一因素上。 Equamax: =0.5. 避免使用(除非明確因素數目已知悉) Fred Li, 2007

斜交轉軸方法 SPSS中可用的轉軸方法: Direct oblimin Quartimin Promax Direct oblimin研究者可自行設定 delta ()值,以界定變項間關係的程度. 可能需要嘗試錯誤的方式決定 值. 當 =0,即為direct quartimin,中度相關. If  is around -4 then rotation orthogonal; 接近於1,高度相關,需要刪掉多餘之因素。縮小因素負荷量的交乘積,以簡化因素結構。 Promax 採取正交轉軸後,將負荷量乘冪化 (kappa, ). 通常為2, 4 or 6次方. 逼使負荷量小的趨近於0及因素間保有相關, 且獲得 “simple structure”。本法將正交因素旋轉到斜交位置。可用以選擇測驗之題目。 Fred Li, 2007

因素轉軸資料 Fred Li, 2007

正交與斜交轉軸 Fred Li, 2007

因素解之矩陣 正交轉軸法 Factor Loading Matrix: 變項與因素間之相關矩陣 斜交轉軸法 Factor Correlation Matrix: 分割成兩部分: Structure Matrix:變項與因素間之相關(含因素間之相關與變項與因素的獨特變異量),一般研究者偏好此 Pattern Matrix:代表每一變項對於因素之獨特貢獻量 (當因素間之相關增大時,在結構矩陣中難於分辨哪一變項具有較大之獨特性,因而最好,報告此矩陣) Factor Score Coefficients Matrix: 回歸係數似矩陣(用來由變項分數預測因素分數) Fred Li, 2007

因素負荷量的顯著性 因素負荷量原來變項與因素間之相關 (因素負荷量)2 說明了解釋之%。 例如 0.7的負荷量解釋了~ 50%的變異量。 (因素負荷量)2 說明了解釋之%。 例如 0.7的負荷量解釋了~ 50%的變異量。 Hair, et al(1998)提供下表作為考驗因素負荷量是否顯著的標準,此標準與N成反比。 Fred Li, 2007

因素負荷量的顯著臨界值 負荷量 樣本大小(=.0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負荷量 樣本大小(=.0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 350 .35 250 .40 200 .45 150 .50 120 .55 100 .60 85 .65 70 .70 60 .75 5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ower=.80 Fred Li, 2007

因素的命名與解釋 藝術?科學? 找出每一變項最高的因素負荷量在哪裡? 假如該變項並未在任何因素上有大的負荷量(如大於.30),刪除該變項 針對主要因素妥當命名 (Kline, 1994)認為研究者尚需考慮因素之內容是什麼。例如,這些因素是難度相似的題目所造成(難度因素)嗎? 還是這些因素是反向題目或是題目的格式所造成的? 還是這些因素是社會期許效應所造成的? 還是這些因素是灌水因素(Bloated factors)? Fred Li, 2007

新因素的再驗證 測驗編製者可利用外在效標或身分明確的指標因素(Marker factor)去驗證這些新因素,以排除這些新因素不是難度因素、灌水因素、反向題目因素、社會期許效應因素等等人為因素。 Fred Li, 2007

因素分析的命名方法 Fred Li, 2007

T-taste時間 CAUSEweb.org by J.B. Landers Fred Li, 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