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心理學講座(1) 正念禪原理與療癒功能之探討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勵馨基金會台中分事務所 卓蕙恩 督導 程又青與李大仁. 愛與喜歡 認為「愛」是強烈的「喜歡」。兩者 間僅是程度上的不同。 認為「愛( Love )」與「喜歡( liking )」 是不同的,「喜歡」是尊重對方、對對方 有好評,而且有相似的態度;「愛情」則 包含了親密的情感,關懷對方,以及在情 緒上依附對方。
Advertisements

中南區兒教組教員進修會 宗教教育的危機與轉機 - 巫鐘琳. 在開始之前 … 關手機 … 打開心 … 「學」「思」「達」 學習共同體 你是學習的主體,決定收穫多少.
2012新加坡六天五夜 台南、高雄、屏東獎勵旅遊 企劃書
年轻护士的培养.
项目四:制定营销战略.
研究所考試.
多彩万象旅游城 魅力安顺.
第一類組.
我 最 崇 拜 的人——.
面面俱到 作者:徐孝儀.
《驱动力》 全球最有影响力的“50位思想家”之一、TED大会超级演讲者、 趋势专家、《全新思维》作者丹尼尔·平克 最新著作
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知識增益系列(11):必修部分 – 社區健康 (新辦) 2011年6月23日
健康管理與社會關懷知識增益系列(11):必修部分 – 社區健康 (新辦) 2011年6月23日
考試擇A法. 考試擇A法 溫習篇 方法1 父母出題子女答 父母出題子女答 好處 減壓 捉題目 控制時間 溫習是否足夠.
第六章 社会策划 夏建中 《社区工作》 (第二版).
教師情緒管理與壓力調適 中臺科技大學文教所 陳聰文教授.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第一章 绪论 孙 肖 子.
情緒管理與調適 授課教師:藍家馨.
第四章 學習者差異與學習需求.
加強公務人員面對媒體 及公共政策行銷能力.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我国宪法规定的基本制度 第一节 我国的实体法律制度 第二节 我国的程序法律制度 第三节.
佛教力行學院–百丈山年底精進禪七講座 佛教身心理論的哲學反思  佛教慈濟大學 宗教與文化研究所 副教授 林建德.
未来成功的组织,将会是那些能够快速,有效,持续地,有系统地进行变革的组织. —— [美]罗勃特 雅各
一、前言   做這個訪談的目的是為了了解遊戲對幼兒的重要。我相信透過這個訪談,可以知道在不同年代有不一樣的遊戲,也有可能同樣遊戲卻不同規則、不同玩法,在這當中我們也可以學習到多樣的遊戲。幼兒在遊戲過程中也能夠學習,學習的層面很多,例如人際關係、社會情緒、遵守規則等等…,所以我們希望透過這個訪談,能夠更深入遊戲這一塊領域。
你认识他吗?.
壹、個人身心修養成功的要件.
情緒 什麼是 EQ 呢? 從英文原文 Emotional Intelligence 來看,它是一種「情緒智力」,為了避免與大家印象中的智力或智商(IQ)相混淆,又將它譯為「情緒商數」 ,指的是管理情緒的能力 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所著的「情緒智商」一書中,將情緒定義為「感覺、特定的想法、生理狀態、心理狀態、和相關的行為傾向.
第十二章 身份权法.
人才的引進與考選.
吸煙與戒煙.
主題: 如何提升孩子的EQ 講者:司徙麗蘋姑娘.
超越的平靜 文章取材:阿姜查【阿姜查的禪修世界】.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基北區入學方式說明 永和國中
忙亂世界的靜心法 正念減壓的力量 新竹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 社工師 吳采晴 三民國小.
李燕蕙 南華大學 生死學系 副教授 南華正念中心 主任
芳香療法產業的人力發展趨勢 2008/11/20.
温故知新 看不见的手 1、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即生产资料私有制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基本矛盾) 2、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
洁 简 《疯狂的简洁》 INSANELY SIMPLE [美] 肯·西格尔 Ken Segall 王岑卉 译 INSANELY SIMPLE
情商管理与沟通技巧.
万圣节介绍.
職場成功80%靠EQ 財團法人康寧醫院 執行長暨院長 陳國團.
彰化師大通識教育中心 羅家玲 我在生命教育課程的教學及思考.
牆壁上為什麼要掛那麼多的時鐘呢? 為什麼各地的時間不一樣呢? 因為各地區的時間不同。
簡介正念減壓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CCLI # Used by permission.
The program outcomes of MBSR on individuals with eating disturbances
奈塞IQ测验与中小学生学业成绩的关系的研究:30%的结果变异,也只能说明约1/4的社会地位的变异和1/6的收入的变异。
EQ與情緒管理.
彼得前書第二章第9節 惟有你們是 被揀選的族類 是有君尊的祭司 是聖潔的國度 是屬神的子民 要叫你們宣揚那 召你們 出黑暗
班級經營 情緒管理 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 陳彥欣 戴伊辰.
小兒骨科網站 – 網站藍圖 Daniel
請安靜默禱 預備心 來敬拜永生的神 請務必將您的手機電話關機 謝謝
我們這一班 目錄 四年一班 溫馨的班級 我的老師 我的同學 自我介紹 猜猜我的朋友 我的歡樂 流行的遊戲 藝術畫廊 戶外活動 你以經來了
大豆有望继续跨年度牛市行情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下午好,我是浙商期货的徐文杰,今天下午我们团队将要讲的题目是 大豆有望展开跨年度牛市行情
健康的情緒.
世界風俗及文化 3C Daniel Wong (15) 3.
「與校長有約」 with普二速
‘我知道’ 只是一种感觉而已(上) 作者: Robert A. Bunton.
【連絡人】 台日産業技術合作促進會 担当:高千恵專案經理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狀態 愛 擁有 個別差異 平均準則 主觀意欲 非 物質 生活 客觀標準 物質生活. 狀態 愛 擁有 個別差異 平均準則 主觀意欲 非 物質 生活 客觀標準 物質生活.
潘玮柏.
誠摯邀請您來參與分享,尋找產品未來競爭力!
會前禱 全能永生的阿爸父,袮造我肉身,賦予我靈魂。袮造了萬物,以養育我;派遣聖子降生人世受苦受難,以救贖我。我有罪過,袮赦免我。我受如此大的恩惠,時時不忘,感謝難言。然而我竟軟弱無能,常做魔鬼的奴隸,未能絲毫報答主恩。求袮自今以後,開導我,扶持我,使我棄絕世俗,以奔向天堂的道路。我的一切所有-智慧,意志,勇氣,毅力全獻给袮,並且遵守袮的命令「愛人如己」,絕不願再辜負生養且救贖我們的大恩主天主,阿們!
生物與醫學的心理學 張利中 東海大學宗教所 副教授.
中国-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关于实现公司社会责任的政府措施研讨会
協同教師:陳進益老師 任課教師:邵承芬老師 健行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
國立空中大學 108上學期開設課程.
網路的功能 -網路的各項功能.
穩妥的救恩 〈彼得前書一章3/9節〉.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佛教心理學講座(1) 正念禪原理與療癒功能之探討 佛光大學名譽教授 陳玉璽 主講

貪瞋習性是「苦」的根源 「苦」(Dukkha,精神苦惱)是人類大患,現代尤甚於古代,包括個人和集體之苦惱。 佛陀發現苦的根源是我執(小我意識)→貪瞋習性→苦。根除此習性,則苦止息。 樂受及引起樂受的人事物→貪愛 苦受及引起苦受的人事物→瞋憎 貪+瞋(愛+憎) = 習性反應機制

貪愛為何致苦? 快樂的覺受(樂受)是身心能量波的迅速生滅,無常住性和堅實性,因此無真正的「樂」性(佛陀稱「無樂性」=Dukkha另一義)。眾生不明此理,以無樂為樂,對樂受生起貪愛執取=當樂受不能持續或重複時,就感到失落,空虛和苦惱。當帶來快樂的人事物失落時,就會陷入苦惱的深淵。 現代人貪愛致苦的反省: 物質文明強化了貪愛習性,而貪愛與瞋憎是一體兩面。

瞋憎為何致苦? 修行實踐證明,對於不愉快的身心覺受(苦受)若能以平等心去接納,不生瞋斥抗拒,就不會有精神苦惱,反而可使症狀舒緩。 但人類的習性是對苦受加以排斥,抗拒,不願接納,結果是強化它的能量,造成「苦」的惡性循環和螺旋上升。 臣服(=放下我執,接納逆境)的智慧是東西方靈性修持的共同旨趣,也是離苦之道。

佛陀釋苦及其根源(集) 佛陀所說苦皆起因於貪瞋習性,包括: 愛別離苦:喜愛的人或事物離我而去→苦 怨憎會苦:討厭的人或事物如影隨形→苦 壞苦:喜愛的人或事物崩壞→苦 苦苦:世間逆境和病痛→苦 總之,貪愛和瞋斥(瞋恨/抗拒/不接納)是苦之根源( = 集)。 四聖諦 : 苦 ← 集 滅 ← 道(八正道)

原始佛法如何解釋習性反應 十二因緣:六入→觸→受→愛(及憎)→取(及斥)→有=【一期生命之生+老+死+憂悲苦惱→再生→流轉相續】 愛(及憎)即貪瞋習性反應=集諦→苦 漢傳釋「愛為生死輪迴之根本」商榷:斷男女愛欲不等於斷生死輪迴

正念修習的解脫道=八正道 八正道包括: 正念 → 正定 → 正見(慧) 正念(right mindfulness):對身心覺受保持專注覺知而不作評判,不生憎愛,只是如實觀照苦樂覺受及不苦不樂受→業障逐漸消除→輕安,自在, 愛心和喜悅增長。 正定:正念修習使心靜定,調伏五蓋,心不隨境轉,不生憎愛,清晰且如實觀察無常無我無樂之身心實相=正定→解脫智慧。

正念禪修的療癒功能 馬哈希《法的醫療》:內觀禪修完全治癒長年胃病,風濕痛,氣喘,腎結石,肝衰竭…. 正念減壓療法(MBSR):舒緩疼痛及負面情緒,增強癌患者心理適應力,改善睡眠,舒緩焦慮症,憂鬱症,強迫症等心理症狀。 病痛帶來難以忍受的痛苦,是因自我觀念及負面情緒的介入;藉由正念禪修跳脫觀念及情緒干擾,疼痛只是生理上的自然現象,是完全可以忍受和接納的。此即佛陀

「不受心苦」意味解脫智慧,故正念禪的療癒功能不僅有醫學價值,且具有從精神苦惱中解脫的修行意涵。 一再講到的「堪忍身苦,不受心苦」;甚至身苦亦可得到舒緩或消除。 「不受心苦」意味解脫智慧,故正念禪的療癒功能不僅有醫學價值,且具有從精神苦惱中解脫的修行意涵。 正念禪的療癒力量來自:(1)平等心和接納逆境的心量;(2)慈悲,愛心,喜悅,信心等正向精神品質;(3)更高層次是

無我的智慧(沒有一個「我」在承受病痛);(4)禪定導致氣脈調和,有益健康的內分泌(腦內嗎啡等)及免疫系統的增強;(5)馬哈希提到佛弟子的療癒力量來自對覺支法義的領悟及聽聞佛法時生起的淨信心等善心所。

當代各派正念禪法 葛印卡內觀:正念觀照呼吸及全身覺受。 馬哈希觀智:觀腹部起伏/觀疼痛無常變化/觀無常,無我,無樂(苦)三實相。 帕奧的觀智:依《清淨道論》教禪定及內觀/觀察一切覺受/培養正念覺知和定力。 一行禪師正念禪:觀呼吸培養正念/行住坐臥正念分明。以正念和愛心把心靈垃圾(憤怒等)轉化為有機肥,滋長心靈花卉。

以正念能量照顧負面情緒 正念(佛性)能量區 =愛心/包容/寬恕→ 憤怒(習性)能量區 更多慈悲愛心和喜悅

四念住 四念住:建立觀身/受/心/法等四種正念。 依據:《大念住經》/《安般念經》 觀受是關鍵:十二因緣講「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簡言之,對樂受生起貪愛執取,導致生死輪迴及生死之流中各種存在樣態不斷形成和流變(梵文bhava,漢譯「有」,英譯being that is constantly becoming),包括生老病死及憂

悲苦惱。解脫輪迴必須「觀受無常」,即以正念觀照身心覺受無常生滅,因而對樂受不生貪愛執取,對苦受不生瞋憎排斥,養成平等心,是正念(內觀)禪修之要點。 平等心即清淨心(Equanimity is purity)。 輪迴包括現世輪迴:貪瞋習性→苦+業障(sankhara,行)→習性反應↑+更苦……. 內觀禪斷輪迴:正念→平等心→業障漸消

→捨離貪瞋愛憎習性=離苦得樂 Dukkha二重義:(1)苦; (2)無樂性(=無滿意性,unsatisfactoriness) 三實相:無常/無我/無樂(漢譯為苦,欠妥) 佛陀:眾生「以無常為常,以無我為我,以無樂為樂」=三謬見;常樂我淨是四謬見 《清淨道論》:「一切行無常,若以慧觀見得厭離於苦,此是清淨道。」

佛法修行原理必讀 德寳法師(Ven. Gunaratana)著,賴隆彦譯,《觀呼吸》,台北橡樹林,2003年。 一行禪師著,游欣慈譯,《你可以不生氣》,台北橡樹林,2003年。 一行禪師著,方怡蓉譯,《橘子禪》(原譯步步安樂行),台北橡實文化,2008年。 葛印卡著,《生活的藝術》(內觀禪原理),台灣內觀中心,2000年。

佛法智慧體驗必讀(1) 艾克哈特‧托勒著,梁永安譯,《當下的力量》,台北橡實,2010年30刷。 艾克哈特‧托勒著,張德芬譯,《一個新世界—喚醒內在的力量》,台北方智,2012年34刷。 艾克哈特‧托勒著,張德芬譯,《修練當下的力量》,台北方智,2012年27刷。

佛法智慧體驗必讀(2) 若水著,《創造奇蹟的課程》及《從佛陀到耶穌》(奇蹟課程導讀),奇蹟資訊中心,2008年。 丹津葩默,《雪洞出紅蓮》,慧炬,2003年。 Vicki Mackenzie著,葉文可譯,《雪洞:丹津葩黙悟道歷程》,躍昇文化,2001年。 Ken Wilber著,若水譯,《事事本無礙》,光啟文化,2003年。

其他相關參考書籍 莫阿卡寧著,江亦麗等譯,《榮格心理學與西藏佛教》,台灣商務,1999年。 楊定一著,《真原醫》,天下,2012年。 Jack Kornfield著,新雨譯,《當代南傳佛教大師》,圓明,2005年。 Jack Kornfield著, 易之新等譯,《踏上心靈幽徑》,張老師文化, 2008年。

Daniel Goleman 主編, 李孟浩譯,《情緒療癒》,立緒文化, 1998年。 阿部正雄著,王雷泉譯,《禪與西方思想》,台北桂冠,199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