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生物安全与消毒灭菌 Laboratory biological safety and Disinfection sterilization 许冰莹 昆明医科大学法医学院
(Laboratory safety and laboratory biosafety) 一、实验室安全与实验室生物安全 (Laboratory safety and laboratory biosafety) 如何能安全进行实验 如何能避免在实验室內发生意外 如何能提供一個合适的学习环境
实验室安全守则 不应该做的事 应做的事 判断是非
实验室安全守则-不应做篇 未经教师批准不可以进入实验室
实验室安全守则-不应做篇 不可以在实验室內奔跑和嬉戏。
实验室安全守则-不应做篇 不可以在实验室內饮食。
实验室安全守则-不应做篇 未经老师批准不得擅取任何物品或药品。
实验室安全守则-不应做篇 实验进行时,不可擅自离开实验室。
实验室安全守则-应做篇 要服从老师指示。有疑问时,要向老师提问。
实验室安全守则-应做篇 根据需要佩戴安全眼镜。
实验室安全守则-应做篇 向老师报告任何意外﹙割伤、烧伤等﹚。
实验室安全守则-应做篇 做完实验后,记住洗手。
实验室安全守则 请遵守实验室 安全守则 !
实验室常见的警示标识(Warning labels) 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志 电离辐射、放射性、核辐射警示标志
实验室生物安全 水 电 病原 微生物 气 仪器 使用 实验室安全 火 废液处置 试剂 放射性
2003年SARS
生物安全(Biosafety)的概念(广义): 是国家安全问题的组成部分,是指与生物有关的各种因素对社会、经济、人类健康及生态环境所产生的危害或潜在风险。 大致分为三个方面: (1)是指人类的健康安全; (2)是指人类赖以生存的农业生物安全; (3)是指与人类生存有关的环境生物安全。
生物因子及其危害等级 生物因子(biological agents): 一切微生物和生物活性物质的统称。 根据生物因子对个体和群体的危害程度将其分为以下Ⅳ(4) 级。
(一)危害等级为I的生物因子 是指不会导致健康工作者和动物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Bacteria, fungi, viruses and parasites)等。 特点:个体危害低,群体危害低。
(二)危害等级为Ⅱ的生物因子 是指能引起人或动物发病,但一般情况下对健康工作者、群体、家畜或环境不会引起严重危害的病原体。实验室感染不导致严重疾病,具备有效治疗和预防措施,并且传播风险有限。 特点:个体危害中等,群体危害有限。
(三)危害等级为III的生物因子 是指能引起人类或动物严重疾病,或造成严重经济损失,但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触而在个体间传播,或能使用抗生素、抗寄生虫药治疗的病原体。 特点: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低。
(四)危害等级为Ⅳ的生物因子 是指能引起人类或动物非常严重的疾病,一般不能治愈,容易直接或间接或因偶然接触在人与人,或动物与人,或人与动物,或动物与动物间传播的病原体(Pathogens)。 特点:个体危害高,群体危害高。
根据所操作的生物因子的危害程度和采取的防护措施,将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iosafety level,BSL)分为4 级,I 级防护水平最低,IV 级防护水平最高。 实验室的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BSL-1、BSL-2、BSL-3、BSL-4 ; 动物实验室的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 ABSL-1、ABSL-2、ABSL-3、ABSL-4。
实验室生物安全(biosafety) 是指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在实验室内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
生物安全防护原则——安全屏障(Security barrier) 即通过采用安全设备、个人防护、建筑技术等措施, 构筑生物因子与操作者、外部环境之间的屏障, 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的感染, 确保实验室内外环境不受实验对象的污染。 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周围环境的安全 25
实验室的安全屏障包括一级屏障、二级屏障和三级屏障。 一级屏障以防止生物因子对操作者个人和实验室内环境的污染为目标。 包括:安全设备、个人防护装备与措施。 生物安全柜是最重要的安全设备, 形成最主要的防护屏障。
二级屏障以防止生物因子污染外环境为目标, 是生物安全实验室和外部环境的隔离。 通过建筑技术(如气密的建筑结构、平面布局, 通风空调和空气净化系统、污染空气及污染物的过滤除菌和消毒灭菌直至无害排放) 达到防止有害生物微粒从实验室散逸到外部环境的目的。
三级屏障是指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操作程序(Standardized operating procedures,SOP)和规程等方面的综合措施。 以上三级屏障环环相扣、相互促进才能使实验室的安全防护水平得以最大限度的保障。
二、法医物证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措施 由于法医物证检验或鉴定中所涉及的检材(样本)均为生物源性的,因此实验室也涉及到生物安全问题。
(一)、个人防护装备 * 眼睛(安全镜、护目镜) * 头面部及呼吸道(口罩、面罩、个人 呼吸器、防毒面具、帽子) * 躯体(实验服、隔离衣、连体衣等) * 手、足(手套、鞋套) * 耳(听力保护器等) 31
个人防护装备选择原则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根据不同级别生物安全水平和工作性质来选择个人防护装置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通常法医物证涉及的生物检材危害等级为Ⅱ,实验室的相应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BSL-2。 32
1、身体防护装备 防护服(Protective clothing):实验服Lab coats 、隔离衣gowns 、连体衣coveralls 、围裙aprons以及正压防护服 1、在实验室中工作人员应该一直或持续穿上防护服 2、清洁的防护服应放置在专用存放处 3、污染的防护服应放置在有标志的防漏消毒袋中 4、每隔适当的时间应更换防护服以确保清洁 5、当防护服已被危险材料污染后应立即更换 6、离开实验室区域之前应脱去防护服。 34
连体防护 实验服 隔离衣 35
2、眼睛防护装备 (1) 、安全眼镜和护目镜 (Safety glasses and goggles) 在所有易发生潜在眼睛损伤的生物安全实验室中工作时,必须采取眼睛防护措施。 佩戴侧面护罩的安全眼镜可以达到防护目的。当进行可能发生化学和生物污染物质溅出的实验时,应佩戴护目镜。在进行潜在爆炸和使用或混合强腐蚀性和强酸溶液时,应佩戴面罩。 36
不得戴眼镜防护装备离开实验室区域 ! a 、 安全镜 佩戴侧面带有护罩的安全眼镜就可以达到防护的目的。当在进行有可能 b 、安全护目镜 37
防护眼镜/眼罩 Protective glasses / goggles) 主要是和半面型过滤式呼吸防护器和防护口罩联合使用,也可以单独使用。 主要是针对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气体、蒸汽的环境。 对粉尘、放射性尘埃及空气传播病原体环境,也有一定的隔绝作用。 防化学物质飞溅,间接通风 38
(2)洗眼装置(Eyewash) 如发生腐蚀性液体或生物危害液体喷溅至工作人员的眼睛时,应该(或在同事的帮助下)在就近的洗眼台(洗眼装置)用大量缓流清水冲洗眼睛表面至少15到30分钟。事后必须立即填写事故报告单并立即报告主管领导。 固定式洗眼装置 便携式洗眼装置 39
3、淋浴装置和应急消毒喷淋装置 (Shower unit and emergency disinfection spray device) 规定: --BSL-2实验室在必要时应有应急喷淋装置 40
4、头面部防护装备 (1)口罩 (Masks) 口罩仅可以保护部分面部免受生物危害物质如血液、体液、分泌液以及排泄物等喷溅物的污染。 仅适用于--- BSL-1或BSL-2实验室中使用 41
保护整个面部。单独使用不能对工作人员提供呼吸保护。 正确佩戴和卸下外科口罩示意图 一般在使用时可同时佩戴面罩,以组合使用的方法 保护整个面部。单独使用不能对工作人员提供呼吸保护。
(2)防护面罩 (Protective masks) 1、对整个脸部进行防护: 必须使用一种标准的防护面罩以罩住整个脸部, 或使用口罩加护目镜(或口罩加安全镜)。 2、保护部分面部: 配戴安全眼镜或护目镜,但必须戴口罩以保护部 分面部或配戴标准防护面罩。 注意: 1、在使用防护面罩时常常同时佩带安全镜或护目镜 或口罩。 2、实验完毕后必须先摘下手套,然后用手卸下防护 面罩。 43
——防护面罩 ——一次性面罩
(3)防护帽(Protective cap) 在生物安全实验室中佩戴简易防护帽可以保护工作人员避免化学和生物危害物质飞溅至头部(头发)所造成的污染。 一次性简易防护帽 无纺布制成的一次性简易防护 要求: 工作人员在实验操作时应佩带防护帽 45
5、呼吸防护装备 (Respiratory protective equipment) 1、当实验室操作不能安全有效的将气溶胶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要求使用呼吸防护装备。 2、呼吸防护的有效装备 ---- 防毒面具(面具、个人呼吸器和正压防护服 ) 使用: 1、在进行高度危险性的操作(清理溢出的感染性物质和气溶胶)时,可以采用防毒面具来进行防护。 2、根据危险类型来选择防毒面具。 46
呼吸防护用品的种类 空气过滤式 供气式 长管供气型 (半面式或全面式) 半 面 型 可更换式 携气式(SCBA) 全面型 主要分两类:过滤式和供气式。 过滤式中分半面式、全面式和电动送风式。半面式包括免维护型简 易口罩和低保养型半面罩,前者虽没有需要更换的部件,但由于卫生原 因,使用时间有限;低保养型需要更换滤棉或滤毒盒。半面式与全面式 的不同在于全面式覆盖人的整个脸部,比较容易与人脸密合,减少泄漏。 无论半面式还是全面式,都依靠人的自主呼吸将作业场所中的含污染物 空气吸入,通过过滤材料滤除污染物,吸气时面罩内呈负压,所以如果 面罩与人脸密合不好,外界污染物极易进入呼吸区域。电动送风式使用 罩住头部的头罩、帽子或头盔,利用蓄电池带动电机将外界空气经滤料 泵入呼吸区,流量往往比较大,面罩内可维持正压,减少外界污染物泄 漏。 供气式分空气导管式和背罐式,前者利用空气导管将污染环境以外 的洁净空气输送给佩带者呼吸,气源可以是气泵或空气瓶;背罐式简称 SCBA,气源是佩带者自己背负的小型空气或氧气瓶,所以使用时间有限。 有这么多选择,实际操作中如何确定选择使用哪一种呢? 携气式(SCBA) 全面型 动力送风式(PAPR) 47 47
呼吸防护用品选择因素 面罩适合使用者佩戴,密合良好 适合具体呼吸危害的有效过滤或防护 使用者接受 佩戴舒适,佩戴时间足够 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呼吸防护用品往往很多,用户如何选择判断呢? 首先,过滤效果必须好,这是毋庸置疑的。 即使过滤效率再好,试想如果面罩漏气,有毒物质可不通过滤料,直接从泄漏处进入呼吸区,呼吸防护的作用就没有了,所以密闭性好也极为重要。 有时,作业过程中必须说话,如果呼吸器在保护呼吸的同时却不允许佩带者与其他人交流,其适用性势必受到限制。 佩带舒适是极其重要的,佩带者的配合很大程度上来自呼吸器是否舒适,使用是否简便,重量过重、呼吸阻力过大、呼吸器材料有异味、刺激皮肤、影响视野,或在热的环境下极其闷热等,都是不舒适的表现。最后,价格也是一个重要因素,每个用户受经济实力的影响,都只能在某个价位上进行选择。 没有一种呼吸器是万能的。每种都是根据所防护的对象设计的,有的还有额外的功能,比如有的专门适用于焊接作业,防止火花迸溅;有的适合高温作业,降低佩带者的热负荷,有的提供眼睛、头部防护,有的相对使用寿命比较长,等等,所以用户在选择判断时应权衡利弊。 48 48
一次性防护面具 一次性防护面具 罩式防护面具及其佩戴方式 49
使用中的全罩式防毒具 正压防护服 50
平面口罩没有密封措施,防护效率极差 摆设 51
平面口罩 有效面积小, 呼吸流速大, 过滤效率差 52
有些密封效果甚微,滤材拉伸,结构破坏,效率大降 53
新型N99口罩的密封效果 54
N-95口罩 Barrier equipment includes gloves, sterile and nonsterile, disposable gowns, masks, and protective eyewear. To make the workplace safer, barriers should be available in all patient care areas. Gloves, disposable gowns and surgical masks are single use items. Single use means that they are not to be re-used and they should be discarded after use. Remember to always wash hands after removal of barrier equipment. 55 55
6、手部防护装备 手部防护装备——手套(Gloves) 1、 手套应在实验室工作时使用。 2、在接触感染性物质 (血液、体液、分泌液、渗出液、以及接触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时),必须使用合适的手套以保护工作人员避免受到污染物溅出或生物污染的事故所造成的损害。 3、手套被污染,应该尽可能早的脱下,消毒后丢弃。 56
6、手部防护装备 4、手套应按所从事操作的性质符合舒适、灵活、握牢、耐磨、耐扎和耐撕的要求,并应对所涉及的危险提供足够的防护。 5、对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手套选择、使用前及使用后的配戴及 摘除等培训。 6、一次性手套不得重复使用。 7、一次性手套必须先消毒后丢弃。 57
7、足部防护装置 BSL-2和BSL-3实验室要坚持穿鞋套(Shoe covers)或靴套。 BSL-3和BSL-4实验室要求使用专用鞋。 58
使用方法示意图 鞋套使用方法示意图 靴套使用方法示意图 59
防护靴 防护靴要对酸碱和腐蚀性物质有一定的抵御性; 表面不应有能够积存尘埃的皱褶,表面不易积存尘埃。 60
穿戴防护用品顺序 1、口罩→2、防护帽→3、防护服→4、防护眼镜→5、长靴→6、乳胶手套 61
脱防护用品顺序 1、防护眼镜→2、长靴→3、乳胶手套→4、防护服→5、防护帽→6、口罩 62
(二)、个人防护措施 1. 洗手(Wash your hands) & 应该安装洗手装置,该装置可以是脚控或红外控制的洗手池,或者配置一个酒精擦手器。 & 洗手是一种减少有害物质暴露的有效措施,要经常洗手。 洗手一般用肥皂和水或使用酒精擦手器。 63
(1)对洗手的要求 (1)接触确诊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前后,在同一病人身上,从污染操作 转为清洁操作之间; (2)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和被污染的物品后,即使戴手套也 要立即洗手; (3)穿戴防护用品前、脱掉防护用品后,戴手套之前,摘手套之后; (4)适用卫生间前后、进食或吸烟前 (5)洗手池不得用于其他目的。 64
(2)对手消毒的要求 (1)接触每例确诊传染病病人和疑似病人之后; (2)接触感染的伤口和血液、体液、排泄物和分泌物之后; (3)离开隔离病房、ICU等污染区域脱掉防护用品后; (4)接触被病原污染的物品之后。 65
(3).手消毒的方法 0.3%~0.5%碘伏(Povidone-iodine)消毒液 异丙醇类、 洗必泰-醇(Chlorhexidine - alcohol, 新洁尔灭-醇( Bromogeramine - alcohol )、 75%酒精( 75% alcohol )等消毒剂 以乙醇为主的免洗型手消毒液 揉搓作用1~3分钟。 66
2、机械性损伤的防护 防护原则: ①若要人为去除针头时,应借助其他器械设备,避免双手直接接触针头,并有准备、有计划地保护针套或去除针头; ②禁止手持针等锐器随意走动,禁止将针等锐器物徒手传递; ③无论使用与否均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 ④用后的针头及尖锐物品应弃于防水耐刺的专用利器收集盒内,该容器应放在方便使用的地方。
3、个人责任 ①食品、饮料及类似物品的存放和食用只应在非实验室区域内指定的专用位置。冰箱应适当标记以明确其规定用途。实验室内禁止吸烟。 ②禁止在工作区内使用化妆品和处理隐形眼镜。长发应束在脑后。在工作区内不应配带戒指、耳环、腕表、手镯、项链和其他珠宝。 ③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应接受免疫以预防其可能被所接触的生物因子感染。 ④个人物品、服装和化妆品不应放在有规定禁放的和可能发生污染的区域。
三、实验室的环境安全—— 消毒与灭菌(Disinfection and sterilization) 早在一百多年前,在巴斯德时代之前,医院被看成是病人临终的场所,在病人住院之前,几乎没有一个不是先向亲友作最后告别的。 麻醉、止血和抗感染三大技术尚未建立。
从预防感染出发,医务工作者必须建立“处处有菌”和无菌观念,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要求必须对所用的物品(如注射器、手术器械、手术衣)、工作环境(如手术室)和人体体表进行灭菌或消毒,以确保所用的物品和工作环境处于无菌状态。
(一)、消毒与灭菌的概念 1、灭菌(sterilization) 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杀死物体表面和内部的所有微生物,包括微生物的繁殖体芽胞、孢子等,使之呈无菌状态。
2、消毒(disinfection) 是指用物理或者化学方法杀灭物体表面和内部的病原微生物,使其不再有传播感染的危险;但不一定杀死微生物的繁殖体。
3、防腐(antisepsis) 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死或者抑制有机体内的微生物,防止其腐败的处理方法。
5、无菌操作(antiseptic technique) 4、无菌(asepsis) 物体上无活的微生物存在。 5、无菌操作(antiseptic technique) 防止微生物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
(二)、物理灭菌方法 1、热力灭菌 ①煮沸消毒法(disinfection by boiling):煮沸100℃,5-10 min。 主要用于一般外科手术器械、胶管、注射器、食具和饮用水等消毒。
凡是能耐高热和潮湿的物品(如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器械等),都可应用高压蒸气灭菌法灭菌。 ②高压蒸气灭菌法(sterilization by pressured steam):121.3℃,20~30min,即可杀死所有微生物及细菌的芽胞。 凡是能耐高热和潮湿的物品(如培养基、生理盐水、手术器械等),都可应用高压蒸气灭菌法灭菌。
③间歇灭菌法(fractional sterilization):用流通蒸气消毒器,加热15~30min→37℃培养过夜。如此3次,达到灭菌目的。 主要用于不耐高热的含糖、牛奶等培养基以及有芽孢的微生物的灭菌。
④巴氏消毒法(pasteurization):加热72℃,15~30sec,可杀死物品中的无芽胞病原菌,并能保持食品的风味和营养价值。 主要用于酒类、牛乳、果汁等消毒。
(Ultraviolet disinfection) 2、紫外线杀菌 (Ultraviolet disinfection) 紫外线能干扰细菌DNA的复制,导致细菌变异或死亡。 紫外线的杀菌能力强,但穿透能力差,常用于实验室、手术室、婴儿室空气消毒及物体表面的消毒。
(Filter sterilization method) 3、过滤除菌法 (Filter sterilization method) 用滤菌器将液体或空气中的细菌除去,以达到无菌目的。 常用于不耐高温灭菌的血清、抗毒素、抗生素,以及超净工作台与层流室空气等的除菌。
(三)化学消毒法(Chemical disinfection) 使用适宜的化学药物,对实验人员手臂皮肤或某些器械物品进行消毒,但通常只能达到相对无菌的效果。 具有消毒作用的化学药物称为化学消毒剂。只能外用于体表、器械、食具和环境等。
理想的消毒剂 ● 杀菌效果明显 ● 使用方便 ● 对人、畜毒害小 ● 价格低廉
消毒剂的杀菌机制 1、使菌体蛋白质变性或凝固: 如红汞(Mercurochrome)、硝酸银( silver nitrate )、75%乙醇( 75% ethanol酒精)、甲醛( formaldehyde福尔马林)、戊二醛(glutaraldehyde)、醋酸( acetic acid )、过氧乙酸( peracetic acid )、苯酚( phenol )、龙胆紫( gentian violet )等。
2、破坏细菌的酶系统: 如含氯消毒剂(Chlorine disinfectant)、漂白粉( bleach )、双氧水( hydrogen peroxide )、碘液( iodine)、高锰酸钾( potassium permanganate )。
3、改变细菌细胞膜的通透性: 如新洁尔灭(Benzalkonium bromide 苯扎溴铵)、洗必泰( chlorhexidine )、肥皂( soap )等。
(四)、实验室的消毒与灭菌 1、实验室空间/空气的消毒与灭菌 当室内有人时,首先开窗通风;如不能开窗时,要安装大功率的排风扇强行通风,并保证空气的单向流通。
1、实验室空间/空气的消毒与灭菌 室内无人时: ①用低臭氧紫外线灯灭菌,强度770 μw/cm2,照射60 min ,实验前后各照射一次。 ②亦可使用臭氧灭菌法(Ozone sterilization method)。 ③也可用醋酸加热熏蒸,每日2 次; ④还可用含氯消毒剂(1000 mg/l 有效氯)喷洒消毒30 ml/m3,密闭30 min后通风,每日2-3 次。
2、台面/地面、仪器设备表面等 物体表面的消毒 采用适当的消毒剂进行喷洒或擦拭。 ①台面/地面等物体表面可用含氯消毒剂(1000 mg/L有效氯)或者过氧乙酸(2000 mg/L)喷洒至湿,作用30 min后,用抹布或拖布擦拭两遍以上,至彻底清洁为止。
2、台面/地面、仪器设备表面等 物体表面的消毒 ②仪器设备表面则可以采用含氯消毒剂 (1000 mg/L 有效氯)或者过氧乙酸 (2000 mg/L)浸湿抹布,再用抹布擦拭仪器设备表面,最后用清水洗净抹布,再擦拭两遍以上,至彻底清洁为止。 物体表面的消毒至少应每天进行一次。
2、台面/地面、仪器设备表面等 物体表面的消毒 应注意生活区和污染区的抹布、拖把应严格分开不能混用, 用后消毒液浸泡处理, 清水冲洗晾干。 当遇严重污染物(如脓、血)时,应立即进行消毒处理。含氯消毒剂的用量为5000-10000 mg/L,作用时间为60 min;过氧乙酸的用量为5000 mg/L,作用时间为30-60min。
3、实验用具消毒 可以采用表面消毒的实验用具方法同2。 玻璃仪器(试管、滴管、烧杯、移液管、量筒等),先用含氯消毒剂(1000 mg/L 有效氯)或者过氧乙酸(2000 mg/L)浸泡30min以上,再用洗衣粉、洗涤剂或者去污粉清洗,清水冲洗干净。
3、实验用具消毒 当遇严重污染物(如脓、血)时,含氯消毒剂的用量为5000-10000 mg/L,作用时间为60 min;过氧乙酸的用量为5000 mg/L,作用时间为30-60min。
4、其它 ①存放试剂、标本的冰箱、冷冻柜应该定期清洗和消毒(表面消毒处理同2)。 ②在发生严重污染后应立即进行清洗和消毒;水浴箱内水要定期更换。 ③实验设备在运出修理或维护前必须进行消毒。
4、其它 ④实验室污染区的记录纸等必须严格消毒 (可采用低臭氧紫外线灯照射灭菌、环氧乙烷熏蒸或用微波炉消毒处理)后方可带出; ⑤检验报告单尽量采用微机联网,在清洁区打印报告单。
5、血液污染的处理 ※多种细菌和病毒性传染病是通过血液传播的,其中HBV和HIV对经常接触血液的工作人员威胁最大。 ※HBV与HIV的感染途径相似,工作人员与HBV或HIV 阳性的血液标本接触,可能造成感染。HIV在环境中的生存能力远远低于HBV。 ※因此,实验室现有的对HIV有效的常规清洁、消毒及灭菌方法对HIV 完全有效,不必恐慌。
5、血液污染的处理 一旦出现血样污染, 即应使用医用消毒剂, 消除血污。具体清除步骤如下: ①清除前应先戴厚乳胶手套,有条件时可以穿保护服。 如果血污中带有碎玻璃或其他利物,应先将其扫除,切勿用手接触。如果血污太多,可考虑穿不透水的胶鞋。 ②用手纸、纱布或纸巾等吸干血迹,以增加消毒剂的效力。
③使用中效至高效医用消毒剂(含氯消毒剂的用量为5000-10000 mg/L,作用时间为60 min;过氧乙酸的用量为5000 mg/L,作用时间为30-60min)消毒表面,消毒液应保留足够的时间。 ④可吸干消毒液或令消毒液自干。 ⑤用水冲洗表面并擦干防滑。 ⑥将所有废弃物置于专用容器,按有关规定统一弃置,具体方法见废弃污染物的处置。
6、废弃污染物的处置 生物废弃物是指经实验分析后被丢弃的含有已知或未知生物因子的材料。 废弃物管理与处置是保障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最后环节。
废弃污染物的处置应注意: (1)所有弃置的实验室生物样本、污染的液体或固体废弃物在运出实验室之前必须进行灭活(如高压灭活或者使用化学消毒剂等进行消毒处理),使其达到生物学安全;且应置于适当的密封且防漏容器中安全运出实验室。 (2)需运出实验室灭活的物品必须放在专用密闭防漏的容器内储存、运输及消毒灭菌。
(3)不允许积存垃圾和实验室废弃物。已装满的容器应定期运走。在去污染或最终处置之前,应存放在指定的安全地方,通常在实验室区内。 (4)一次性使用的医疗用品由于要集中统一焚烧处理,因此没有必要在各临床科室或实验室进行销毁或浸泡处理,因为进行这些操作将大大增加操作者被感染的危险。
(5)实验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废液等应放在盛有消毒液(含氯消毒剂的用量为5000-10000 mg/L,作用时间为60 min;过氧乙酸的用量为5000 mg/L,作用时间为30-60min)的防渗漏的专用容器中并及时加盖进行消毒处理; 有害气体、气溶胶,应经适当的无害化处理后排放,应符合国家相关的要求。
(6)针头、小刀、金属和玻璃等锐器应放在符合要求的防水耐刺的专用利器收集盒内。 (7)动物尸体和组织的处置和焚化应符合国家相关的要求。
(五)、实验室常见的急救措施 1、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应立即以肥皂和清水冲洗; 若是患者的血液、体液或是废液意外溅入眼睛,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若是患者的血液、体液或是废液意外溅入口内, 要立即吐出,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嗽口。
2、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后,用肥皂和流水冲洗伤口,并轻压伤口, 挤出损伤处的血液。 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 应当用消毒液, 如酒精、次氯酸钠、过氧乙酸、碘伏等进行消毒, 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 然后受伤人员应前往急诊室, 接受适当的伤口处理和其他治疗。 冲洗——消毒——就诊
3、意外受伤后必须在24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并填写报表,必须在72小时内作HIV、HBV等的基础水平检查。
4、(1)可疑暴露于HBV 感染的血液、体液时,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2)可疑暴露于HCV 感染的血液、体液时,尽快于暴露后做HCV抗体检查,有些专家建议暴露4~6周后检 测HCV的RNA;
(3)可疑暴露于HIV 感染的血液、体液时短时间内口服抗病毒药,尽快于暴露后检测HIV抗体,然后行周期性复查(如6周、12周、6个月等)。 在跟踪期间,特别是在最初的6~12周,绝大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症状,因此在此期间必须注意不要献血、捐赠器官及母乳喂养。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