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催化剂某些宏观结构参量的表征  一、催化剂的表面积 一般说,催化剂表面积越大,其上所含的活性中心越多,催化剂的活性也越高。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营养学基础知识 Chapter 1. 了解几个概念 营养 营养素 食品(区分:人参、当归、 红枣、枸杞)
Advertisements

心脏骤停与心肺复苏 心肺脑复苏. 心肺脑复苏 :黄子通 沈 洪 主要教学内容 概 论 1 病理生理机制 2 临床表现及诊断 3.
公司為社團法人 股東之人數 林宜慧 陳冠蓉. 公司之意義  根據公司法第一條規定 : 「本法所 稱公司,謂以營利為目的,依照 本法組織、登記、成立之社團法 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广元市零八一中学 化学备课组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 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实 验得到的。由此可见实验在化学学习过 程中的重要地位:学好了化学实验,就 为我们学好整个化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新课引入】
第 7 章 辅酶. 维生素的定义 维生素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所必不 可少的一类有机物质。 维生素一般习惯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 大类。其中脂溶性维生素在体内可直接 参与代谢的调节作用,而水溶性维生素 是通过转变成辅酶对代谢起调节作用。
加強輔導課程家長簡介會 時間: 9 月 30 日(二) 晚上 : 6:45 至 8 : 00 地點:禮堂.
專業科目必修 管理學概論、化 妝品行銷與管理、 專題討論、藥妝 品學、流行設計、 專題講座、時尚 創意造型與實務 專業科目必修 化妝品法規、生 理學、化妝品原 料學、化妝品有 效性評估、時尚 化妝品調製與實 務、藝術指甲、 生物化學概論、 美容經絡學、校 外實習 專業科目必修 應用色彩學、化 妝品概論、時尚.
高职高专房地产类专业规划教材 《房地产估价》 李晓东 江培忠 主编
急性支气管炎 蒋福家.

小学科学中的化学 武威十九中 刘玉香.
4.1 理想气体的压强和温度 理想气体的微观模型 (1) 忽略分子大小(看作质点) (分子线度<<分子间平均距离)
行政法 之 行政救济篇.
第十章 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1 离子键理论 1916 年德国科学家 Kossel ( 科塞尔 ) 提出离子键理论。 一 离子键的形成
102年度統一入學測驗 報名作業說明會 時 間:101年12月14日(星期五) A.M.9:00~10:20 地 點:行政七樓講堂
2011年10月31日是一个令人警醒的日子,世界在10月31日迎来第70亿人口。当日凌晨,成为象征性的全球第70亿名成员之一的婴儿在菲律宾降生。 ?
模块一 基础地质 第一章 地球概况 第二章 地质作用 第三章 矿物与岩石 第四章 古生物与地层 第五章 地质构造.
比表面的测定—色谱法
初级会计实务 第八章 产品成本核算 主讲人:杨菠.
佛教大雄中學 2007年度香港中學會考 放榜輔導 升學及就業輔導組.
意想不到的作用 第十章 压强与浮力 一、压 强.
第三节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关系.
中考阅读 复习备考交流 西安铁一中分校 向连吾.
第八課 蓼莪.
高考新改革与过渡 怀化市铁路第一中学 向重新.
新编高中化学教材第二册 第四章 第一节 铝和铝的化合物 第一课时 铝 主讲:湖南省隆回县七江中学 马柏炉.
危害辨識、分析講解及實作演練.
第二章 产业结构演变理论 教学要求:本章要求学生了解产业的概念、产业的一般分类法、重点掌握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工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以及影响产业结构演变的主要经济因素 。 课时安排:6课时 吉林大学经济学院 王国兵.
第三章 果蔬贮藏技术 主讲:赵晨霞.
中考物理综合能力题备考策略 汕头市初中物理工作室 --郑思敏.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 成本会计(补修)期末复习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合理安排时间 248.
全力以赴的德忠精神 人力资源部王丽玲主任,从员工关系的工作,到招聘工作,再到现在的薪酬工作,不管在哪个岗位,她总是一丝不苟,尽职尽责。
文學與生活-期末報告 赤壁之戰 組員名單 : 4A2L0031 王柔之 4A2L0033 劉兆偉 4A0L0063 謝商裕
走自立自强之路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中考语文积累 永宁县教研室 步正军 2015.9.
人類的循環系統.
人感染H7N9禽流感影像检查解读.
小学数学知识讲座 应用题.
勾股定理 说课人:钱丹.
倒装句之其他句式.
第 22 课 孙中山的民主追求 1 .近代变法救国主张的失败教训: “师夷之长技以制 夷”“中体西用”、兴办洋务、变法维新等的失败,使孙中山
破漏的囊袋.
CTGU Fundamental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3 二极管及其基本电路.
第五章 自动控制仪表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比例控制 第三节 比例积分控制 第四节 微分控制 第五节 模拟式控制器 第六节 可编程序控制器.
颈部淋巴结的分区.
1.3 电阻的检测 普通电阻的检测 1.指针式万用表测电阻 (1)万用表选择合适的档位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 乘法分配律 单击页面即可演示.
  數學評量 國立臺南大學數學教育系     謝  堅.
生鲜谈判.
威爾斯親王醫院 住院病人意見調查 2014年4月至6月 7號床.
聖公會聖匠堂長者地區中心 長者支援服務隊 香港房屋協會 家維邨義工隊
安慰能力測試 我感到非常孤單 為何要這麼痛苦?做人毫無價值,活著根本沒有意思。 我拖累了你。 假如我不在,情況會如何呢?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气体摩尔体积 黑龙江省庆安一中 孙秀民.
吸附等温线 当吸附与脱附速度相等时,催化剂表面上吸附的气体量维持不变,这种状态即为吸附平衡。
例題:某人由地面同時向空中拋出 A、B 兩球,A 球之初速為 vA,仰角為 θA,B 球則為 vB 及 θB,且 θA > θB。設兩球在同一水平面內運動,而且所達到的最大高度也相同,則下列敘述何者為正確? (A) vA > vB (B) A 球之水平射程較 B 遠 (C) 兩球同時到達最高點.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圣依纳爵堂 主日三分钟 天主教教理重温 (95) (此简报由香港圣本笃堂培育组制作).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第2课时 气体摩尔体积.
孔融《与曹操论盛孝章书》.
第四课时.
2016台中市不動產高峰論壇 房地合一稅與房市政策 德明財經科技大學 花敬群
第五章 溫度與熱 研究溫度與溫度計.
速度控制回路一 调速回路.
谭继廉 靳根明 李占奎 徐瑚珊 李海霞 韩励想 魏计房 戎欣娟 王秀华 卢子伟 张宏斌 王柱生 祖凯玲 鲍志勤 李春艳 龚伟
美丽的旋转.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复习 舟山中学 王成冠.
畢氏定理(百牛大祭)的故事 張美玲 製作 資料來源:探索數學的故事(凡異出版社).
明愛屯門馬登基金中學 中國語文及文化科 下一頁.
102年人事預算編列說明 邁向頂尖大學辦公室製作.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催化剂某些宏观结构参量的表征  一、催化剂的表面积 一般说,催化剂表面积越大,其上所含的活性中心越多,催化剂的活性也越高。

但催化剂表面活性随催化剂表面积增加而提高的关系仅出现在活性组分均匀分布的情况下。而大多数情况下: 1、催化剂制备过程中活性组分可能不是均匀的分布; 2、催化剂微孔的存在可能影响到传质过程,使表面不能充分利用; 3、有时催化剂的活性表现是由于反应机理不同,而与表面积无关。如杂多酸催化剂的还原反应: 以异丁酸(IBA)还原时,遵循体相 还原机理,还原速率正比于催化 剂的重量; 以甲基丙稀醛(MLA)还原时,遵循 表面还原机理,还原速率与催化剂 表面积成正比。

催化剂表面积是表征催化剂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测定催化剂表面积可以获得催化剂活性中心、催化剂失活、助剂和载体的作用等方面的信息。 催化剂表面分为外表面和内表面: 1、外表面:非孔催化剂的表面。催化剂颗粒越小,比表面积越大; 2、内表面:多孔催化剂细孔的内壁。多孔催化剂的表面积主要由内表面贡献,孔径越小,数目越多时比表面积越大。 1.1 表面积的测定 表面积的测定方法:气体吸附法、X射线小角度衍射法、直接测量法。

BET方法测量固体表面积 BET理论模型:多分子层物理吸附模型,假设(1)固体表面是均匀的;(2)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3)分子可以同时在固体表面进行多层物理吸附,而且每一层的吸附和脱附之间存在动态平衡。 BET方法数学推导:假设si代表第i层暴露的表面积。在平衡时,各层面积的增加和减小相等,s都为定值, 对于气体在固体表面(第0层)的吸附和脱附的平衡, P为平衡压力,q1为第一层的吸附热, a1、b1分别为常数。

对于第一层,平衡关系可以表示为, 即 同理,对(i-1)层, 假定第二层及以上各层分子吸附的性质与在液体中凝聚性质一样 (i >= 2), ql为吸附质的液化热。 令 则 令 则

令 则 假设催化剂总面积为S,则 令吸附气体的总体积为V,则 其中,V0为单位表面积催化剂吸附单层分子气体的体积。 其中,Vm = V0S,为催化剂表面吸附一单层分子所需的气体体积。

x = 1时,V = 。当吸附质压力为饱和蒸气压时,即P = P0,将发生凝聚,V = 。因此,x = 1与P = P0相对应,故x = P/P0, 一般形式的BET等温方程

BET方法测比表面:从吸附等温线中读取对应的P和V,计算出P/V(P0-P)和P/P0,以P/V(P0-P)对P/P0作图,所得直线的斜率为I = (c-1)/cVm,截距为L = 1/cVm,则 每克催化剂具有的表面积称为比表面积, 其中,Ṽ为吸附质的摩尔体积,NA为Avogadro常数,Sm为一个吸附质分子的截面积,W为催化剂质量。 常用吸附质为惰性气体,最常用是N2,其Sm = 16.2 Å2,吸附温度在其液化点77.2 K附近以避免化学吸附,对多数体系,相对压力在0.05  0.35间的数据与BET方程有较好的吻合。

B点法测定II型吸附等温线比表面积:

1.2 活性表面积的测定 BET方法测定的是催化剂的总表面积。通常只有一部分才有活性,这部分叫活性表面。活性表面的面积可以用“选择化学滴定”来测定,因为化学吸附具有选择性。如: 对于负载型金属催化剂,氢和CO的化学吸附可以测定活性金属表面积; 利用碱性气体(NH3)的化学吸附可以测定催化剂酸性中心所具有的表面积; 表面氢氧滴定: 从气体吸附量计算活性表面积,首先要确定选择化学吸附的计量关系,即吸附计量系数-每个吸附分子能够覆盖几个活性中心。氢的吸附(一般为解离吸附)计量系数为2;CO在线式吸附下计量系数为1,桥式吸附为2。

例子: 合成氨用铁催化剂总表面积和活性表面积的测定: 总表面积: N2等温吸附线 K2O所占表面积: CO2等温吸附线 Fe所占表面积: N2解离化学吸附 Al2O3所占表面积: total-K2O-Fe

二、孔结构参量和孔的简化模型 孔结构的类型对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强度等有很大影响。 2.1 催化剂的密度 催化剂的密度是单位体积内含有的催化剂质量,以 = m/V表示。孔性催化剂的表观体积VB = 颗粒之间的空隙Vi + 颗粒内部的孔体积Vk + 催化剂骨架实体积Vf。 1、堆密度或表观密度: VB通常是将催化剂颗粒放入量筒中拍打至体积不变测量的值。 2、颗粒密度: 颗粒体积Vp = Vk + Vf = VB – Vi。常压下利用汞填充法求出Vi,再求出Vp,因此颗粒密度也称为汞置换密度。

3、真密度: 通常,将装填满催化剂颗粒的容器(体积为VB)抽空,然后引入氦,冲入的氦气量代表了Vi+ Vk,由此计算出 Vf。因此真密度也称为氦置换密度。 4、视密度:当用某种溶剂去填充催化剂骨架之外的各种空间,然后计算出Vf,这样得到的密度称为视密度,或称溶剂置换密度。视密度是真密度的近似。 2.2 催化剂的孔容 孔容或孔体积,是催化剂内所有细孔体积的加和,常用比孔容来表示。比孔容Vg为1g催化剂颗粒内部所具有的孔体积。从1g催化剂的颗粒体积扣除骨架体积,即为比孔容

孔容的简易测定方法:四氯化碳法测定孔容。在一定的四氯化碳蒸汽压力下,四氯化碳蒸汽只在催化剂的细孔内凝聚并充满。若测得这部分四氯化碳量,即可算出孔的体积: 其中,W1和W2分别代表催化剂孔中在凝聚四氯化碳前后的质量,d为四氯化碳的相对密度。 实验时在四氯化碳中加入正十六烷,以调整四氯化碳的相对压力为0.95,在此情况下,四氯化碳蒸汽仅凝聚在孔内而不在孔外。 2.3 催化剂的孔隙率 孔隙率,是催化剂的孔体积与整个颗粒体积的比。对于一个体积为1cm3的颗粒来说,其中所含孔的体积数值,就是孔隙率。

2.4 孔的简化模型与结构参数 孔的简化模型:假设一个颗粒有n个均匀的圆柱形孔,平均孔长度为 ,平均孔半径为 ,孔内壁光滑,伸入颗粒中心。 1、平均孔半径 若一个催化剂颗粒的外表面为sx,单位外表面内的孔口数目为np,颗粒内表面的理论值 颗粒的表面积主要由内表面贡献,其实验值为 所以 = 每个颗粒所含孔体积的理论值为 每个颗粒的孔体积的实验值为 所以 = 可以得到 平均孔半径与孔容成正比,与比表面成反比。

2、平均孔长度 一个孔隙率为的催化剂颗粒,由于其孔的分布均匀,所以在颗粒的单位外表面上,孔口占的面积数值为。一个孔口的面积为 ,所以单位外表面的孔口数为 考虑孔以各种角度与外表面相交,取平均值45,则 代入 ,并以 代入,则 对于球体,Vp/sx = dp/6,dp为球的直径,所以

2.5 毛细管凝聚与孔径分布 IUPAC的分类:催化剂的细孔可以分为三类: 微孔(micropore):孔半径小于2nm。如活性炭、沸石分子筛等; 中孔(mesopore):孔半径为2  50nm。多数催化剂; 大孔(macropore):半径大于50nm的孔,如Fe2O3,硅藻土等。 1、毛细管凝聚与Kelvin方程 毛细管凝聚模型:由于一些催化剂含有许多细孔,所以吸附过程中常常有毛细管凝聚现象发生。 毛细管凝聚模型的原理-Kelvin方程:在毛细管内液体弯月面凹面上方的平衡蒸气压力P小于同温度下的饱和蒸气压P0,即在固体孔内低于饱和蒸气压力的蒸气可以凝聚为液体。这一原理的数学表达式为Kelvin方程。

Kelvin方程: 其中为液体表面张力系数, Ṽ 液体摩尔体积,rK为孔半径,为接触角。 Kelvin方程描述了凝聚时,气体的相对压力和孔径的关系,是吸附法测孔径分布的理论基础。 2、吸附的滞后现象:吸附等温线上吸 附线和脱附线的不重合。 (ABC):细孔壁上单层吸附; (CDE):吸附支; (EFC):脱附支; (CDEF):滞后环。

在IV型吸附等温线上,在一定相对压力下,脱附支上的吸附量总是大于对应吸附支上的吸附量。滞后现象的出现与催化剂中细孔内凝聚有关。 模型一-McBain墨水瓶模型: 假设细孔形状如右图,瓶口处半径rn, 瓶体处半径rb。根据Kelvin方程,瓶口 和瓶体处发生凝聚的蒸气压分别为 因为rb > rn,故Pb > Pn。 墨水瓶模型的毛细管凝聚

模型二-Cohan两端开口的圆柱形模型:在 孔内,气-液间不是形成弯月面,不能直接 用Kelvin方程,而是形成圆筒形液膜,随压 力增加,液膜逐渐增厚。 Cohan给出凝聚所需的压力为 其中rK = 2r。 脱附时,从充满凝聚液的空的蒸发是从孔两端的弯月面开始,这时的弯月面为半球形,因而按照Kelvin方程,凝聚液蒸发所需的压力为 对同一个孔,凝聚与蒸发发生在不同的相对压力下,这就是出现滞后的原因。 圆柱孔模型的毛细管凝聚

3、滞后环的类型:主要与吸附剂的孔结构和孔的网络性质有关。 多孔玻璃等物质具有的孔径很小,孔径分布又十分集中,在P/P0小于1很多时,等温线就进入一个平台,这时所有的孔都被凝聚液充满;再增加P/P0,外表面引起的吸附量并不明显增加。

4、孔径分布:一般表示为孔体积对孔半径的平均变化率与孔半径的关系,也可表示成孔分布函数与孔半径的关系。 通常采用气体吸附法测定中等孔范围的孔分布,汞孔度计法测定 大孔范围的孔分布。 (1) 气体吸附法:根据毛细管凝聚原理,从等温吸附实验得到的 吸附体积和相对压力数据,原则上,可以应用Kelvin方程求得与 相对压力相应的孔径,进而求出孔径分布。 实际凝聚过程: (1)吸附时,细孔内壁上先形成吸附膜,此膜厚度 随相对压力增加变化,仅当吸附质压力增加到一定值时,才在由 吸附膜围成的空腔内发生凝聚。即吸附质压力值与发生凝聚的空 腔的大小一一对应。(2)脱附时,降低压力,大孔内的凝聚液首 先蒸发,在孔壁上留有吸附膜;再降低压力,次大孔内的凝聚液 蒸发,孔壁上留有吸附膜,但同时大孔孔壁上的吸附膜变薄。所 以压力降低造成的脱附量由两部分组成:与压力改变相应的空腔 内凝聚液的蒸发和孔壁吸附膜的厚度减小。

BJH方法校正孔体积和膜厚度以及计算孔分布 采用开口圆柱孔模型,并认为在脱附过程中,气相和吸附相之间的平衡由孔壁上的物理吸附和孔内毛细管凝聚两个过程决定。

P1/P0趋于1时,吸附剂所有孔都被凝聚液充满。特定平衡条件下,孔体积VP1与毛细管凝聚体(芯子)体积VK1的关系为: 当相对压力由P1/P0降至P2/P0,导致最大孔凝聚液芯的空出和降低了物理吸附层厚度t1,可测得脱附体积V1,则有 当相对压力由P2/P0降至P3/P0,这时脱附体积V2不仅来自于第二个孔凝聚液芯的空出和该孔物理吸附层厚度变薄,还来自于第一个孔的第二次变薄空出的体积Vt2,则有 其中

为实际能够计算孔壁变薄减少的体积, Vt2 可以表示为: 其中Ac1为脱附掉物理吸附气体处的平均面积。 对脱附的任一阶段,有一般的表达式 该式不包括第n次脱出凝聚液芯的孔。 所以可以得到 式中Acj不是一个常数,随P/P0下降变化。但一个孔的面积是一个常数, 。

假设相对压力降低时,在相对于P/P0高和低变化间所有空出凝聚液芯子有平均孔半径rP。左图表示出在脱附的第n步,先前空出的孔半径为rP,孔壁物理吸附层厚度变化为tn,脱附前后毛细管半径分别为rn和rn-1,其平均半径为rc。在产生tn变化的脱附中,毛细管平均面积为 上述公式为计算孔体积和孔径分布关系提供了一个使用基础。

两个关系式: P/P0  rK的关系式,可以用Kelvin方程式解决,再利用rP = rK + t,可以求得rP; (2) (P/P0)  t的关系式,即相对压力与吸附层厚度的关系,吸 附层厚度可以从实验测得的数据获得。有(P/P0)  膜厚度t的数 据表,以及经验公式:

(2) 汞孔度计法/压汞法:由于表面张力原因,汞对固体物质一般 不浸润,不能进入催化剂的细孔。汞只有在受压时才能进入细 孔。 圆柱形孔的表面张力作用在孔口周围,其值为 强制汞进入细孔的外加压力其值为 平衡时,以上两力相等,得到在压力P下汞可进入的孔的半径 取汞的表面张力 = 0.48 N/m,接触角取140,压力单位取 kg/cm2,r以nm为单位,则 压汞法常以孔分布函数与孔半径的关系表示孔分布。

孔分布函数V(r)的导出:当孔半径从r变到r+dr,孔体积变化dV, 微分 , 所以 实验时,将待测样品置于样品管底部,其上放入汞,然后对汞加压,得到汞压入曲线,从而求出dV/dP,最后计算出孔分布函数V(r),以V(r)对r作图即得到孔分布图。一般外加压力到7000 kPa,可测得最小孔半径在10nm左右。

大孔:在制备中形成,存在于颗粒间,孔径102103纳米; 许多催化剂和载体具有双峰形孔分布: 大孔:在制备中形成,存在于颗粒间,孔径102103纳米; 小孔:在焙烧和还原条件下形成,存在于颗粒内部,孔径110纳米,是催化剂表面积的主要提供者; 如用于烃类水汽转化的Fe2O3-Cr2O3催化剂。 实线:气体吸附法 圆圈:压汞法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CeO2-TiO2 mixed oxides Jun Fang, Weixin Huang* et al. J.Phys. Chem. C accepted

三、颗粒大小及其分布 催化剂颗粒的大小一般指其成型后的外型尺寸,涉及的范围是10-9  10-5 m,包括:分子筛、碳粒、Raney镍金属这些较大(> 10-6m)的颗粒(grains);金属团聚体(aggregate)或金属、氧化物簇(cluster)这些较小(< 2nm)的颗粒;单晶晶粒及由一个或多个晶粒构成的颗粒。 催化剂的颗粒度一般用平均粒径和颗粒度分布来表示。金属晶粒在载体上的分布及大小,强烈影响金属组分的催化性质。如Pt/C催化剂催化2,3-二甲基丁烷的脱氢。

平均粒径 长度-数平均直径 体积-面积平均直径 对于球形颗粒 晶粒大小分布的直方图: 数分布和面积分布。 面积分布对于粒径组合对总表面积和催化性质的主要贡献作出更好的说明。

金属的分散度D:表面上金属原子数目与总的金属原子数目之 比。 化学吸附能够给出其中表面原子数的直接测量。 对于球形颗粒: VM是体相中每个金属原子的体积;AM是表面上一个金属原子所 占的平均面积。假定各低指数晶面暴露比例相等。 Ir:fcc, a=3.839Å;ns: 单位表面平均原子数。

,可以计算相关数值。

随颗粒大小的增加,分散度D减小。 比表面与颗粒度之间的关系 因为Ai = di2,Vi = di3/6,则 当颗粒很小时(< 1.2 nm),已不能按球形考虑颗粒几何构型。 测定颗粒大小方法:TEM,XRD,SA-XRD,XANES,磁方法等。

四、催化剂机械强度 工业催化剂除活性、选择性和稳定性合格外,还要有足够的机械强度。 影响催化剂机械强度因素主要有催化剂的化学、物理性能,催化剂制备方法、制备工艺流程与制备条件。 固定床反应器使用的催化剂,床层下部要承受上部的重力及输送反应物料的压力; 流化床反应器使用的催化剂主要考虑其抗磨强度。催化剂颗粒大小的分布对流化床的流化特性影响很大,因此需要经常监测这种分布。用筛分方法可以获得颗粒大小的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