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taff.ustc.edu.cn/~sliu/PC/Chapters5-9.pdf 第5章 离子聚合 主讲教师:刘世勇.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Advertisements

第四章 离子聚合.
5.6 离子型聚合实施方法 一、 引言 ⒈ 离子聚合 增长活性中心为离子的连锁聚合。 离子聚合包括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配位阴离子聚合。
第三章 烯 烃 主要内容 1、烯烃的类型、结构和命名 2、烯烃构型的表示方式(顺式和反式,E型和Z型) 3、一些常用的不饱和基团(烯基)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
第三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
第六章 离子聚合.
第一章习题参考答案 第 1 题 解答: 所谓的自由基聚合反应是指单体借助于光、热、辐射、引发剂等的作用,使
高分子化学总复习 第1章 绪论 第2章 逐步聚合 第3、5章 自由基聚合及实施方法 第4章 自由基共聚合 第6、7章 离子聚合及配位聚合
(Coordination polymerization)
第八章 开环聚合.
第二十一章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第二章 高分子的合成与化学反应.
高 分 子 化 学 Polymer chemistry 潘祖仁主编 ( 第四版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5.2 过氧化物交联 缩合交联的优点: 缩合交联的缺点: 如何来制备高强度的硅橡胶? 如:管材,垫圈。 基胶流动性好;易于封装,密封。
Chapter 3 Free Radical Polymerization 连锁聚合 离子 聚 合 缩聚反应 逐步聚合 合成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肿瘤靶向 药物控释 基于大分子的 Polymeric Tumor-Targeting Drug Controlled Release
第四章 高聚物的结构 第一节高聚物的合成 1.1加聚反应 反应活性中心----- 自由基聚合; 离子聚合 阳离子聚合 阴离子聚合
高等有机化学 多媒体课件 天津大学理学院 余 志 芳.
专题2 第一单元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第2课时 同分异构体.
超级电容特性的形象思维描述 中国海洋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徐海波.
第九章 生物碱.
第三章 活性中间体 主要内容.
第二章 离子型聚合反应 配位聚合反应及开环聚合反应
5 离 子 聚 合 5.1 引言 离子聚合有别于自由基聚合的特点: 根本区别在于聚合活性种不同 离子聚合的活性种是带电荷的离子: 碳阳离子
由中心离子和单齿配位体(如 NH3, Cl-, F-等)形成,分级络合
第六章 开环聚合 (Ring Opening Polymerization )
高分子化学 第七章 链式共聚合反应.
§3.7 热力学基本方程及麦克斯韦关系式 热力学状态函数 H, A, G 组合辅助函数 U, H → 能量计算
昆蟲性費洛蒙 合成特定化合物 下反應 純化 鑑定 有機化學 有機實驗 有機光譜 有機合成 專題研究 儀器分析 查考文獻 流血流汗 閱讀文獻.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根据所给溶液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关系式。
第五章 卤代烷.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
塑膠材料的種類 塑膠在模具內的流動模式 流動性質的影響 溫度性質的影響
三、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 基本要点: ABn分子或离子的几何构型取决于与中心A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目。 价层电子对=σ键电子对+孤对电子对
混合离子络合滴定的最低允许PH值的计算 报告人:肖开炯.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第8章 静电场 图为1930年E.O.劳伦斯制成的世界上第一台回旋加速器.
交流阻抗的量測與分析 交流阻抗 (AC Impedance) 電阻的阻抗 Z=R 電容的阻抗 電感的阻抗 Z〞 ω變大 R Z′
强酸(碱)溶液 一元弱酸(碱)溶液 多元弱酸(碱)溶液 两性物质 混合酸碱溶液 各种体系[H+]浓度的计算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Ionic Polymerization 离子聚合 史素青 Polymer Chemistry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实验 二、配合平衡的移动 Cu 2+ + NH3 Cu(NH3)4 HCl Na2S Zn EDTA NH3 深蓝色消失
药物的跨膜转运.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05级技术(2)班 刘俏敏
第12章 化学汽相沉积( CVD) 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是通过气相物质的化学反应在基材表面上沉积固态薄膜的一种工艺方法。 CVD的基本步骤与PVD不同的是:沉积粒子来源于化合物的气相分解反应。 CVD的实现必须提供气化反应物,这些物质在室温下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通过加热等方式使它们气化后导入反应室。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第十一章 配合物结构 §11.1 配合物的空间构型 §11.2 配合物的化学键理论.
Synthetic Chemical Experiment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陕西省陕建二中 单 糖 授课人:庄 懿.
离子反应.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章复习 1、聚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常见聚合物的习惯命名 2、聚合反应 重点掌握按聚合机理的分类: 连锁聚合 逐步聚合 3、聚合物的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 4、聚合物微结构(链结构)的概念.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18 讲 配合物:晶体场理论.
H核磁共振谱图解析举例 解析NMR谱: 共振信号的数目,位置,强度和裂分情况 信号的数目: 分子中有多少种不同类型的质子
温州中学选修课程《有机化学知识拓展》 酯化反应 温州中学 曾小巍.
第一章 自由基聚合反应 Chapter 1 Free-Radical Polymerization
第四章 炔烃和共轭双烯 第一节 炔烃(alkynes) 炔烃通式?.
守恒法巧解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题.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2.4 典型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1. 烷烃 C-H 伸缩振动(3000 – 2850 cm1 )
第 二 章 离子型聚合反应、配位聚合反应及开环聚合反应 第 1 题
第三节 水溶液的酸碱性及pH计算 一、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分子是一种两性物质,它既可 给出质子,又可接受质子。于是在水
第四章 离子聚合与配位聚合 4.1 引言(introduction) 自由基聚合 连锁聚合 离子聚合
第三章 自由基共聚 (Free Radical Copolymerization )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http://staff.ustc.edu.cn/~sliu/PC/Chapters5-9.pdf 第5章 离子聚合 主讲教师:刘世勇

5.1 引 言 离子聚合特点(和自由基聚合比较) 根本区别在于聚合活性种不同 离子聚合的活性种是带电荷的离子:碳阳离子和碳阴离子。 5.1 引 言 离子聚合的理论研究始于50年代; 1953年,Ziegler在常温低压下制得PE; 1956年,Szwarc发现了“活性聚合物”。 离子聚合特点(和自由基聚合比较) 根本区别在于聚合活性种不同 离子聚合的活性种是带电荷的离子:碳阳离子和碳阴离子。

一般性阐述 ●定义:单体在阳离子或阴离子作用下,活化为带正电荷或带负电荷的活性离子, ●特征: 〆对单体的选择性高; ●应用:   ●定义:单体在阳离子或阴离子作用下,活化为带正电荷或带负电荷的活性离子, 再与单体连锁聚合形成高聚物的化学反应,统称为离子型聚合反应(ionic polymerization)。 属于连锁聚合反应的一种。       阳离子聚合        离子型聚合反应 阴离子聚合             配位离子型聚合   ●特征:    〆对单体的选择性高;    〆链引发活化能低,聚合速率快;    〆存在增长离子与反离子的平衡;    〆不同类型的离子型聚合引发剂不同;    〆不存在偶合终止,只能单基终止。   ●应用:   丁基橡胶、聚异丁烯、聚亚苯基、聚甲醛、聚硅氧烷、聚环氧乙烷等;顺丁橡胶;活性高聚物、遥爪高聚物等。

极性有机溶剂(不能用水和含质子的化合物) 一般性阐述   ●与自由基聚合反应的对比 比较项目 自由基聚合 阳离子聚合 阴离子聚合 活性中心 自由基 ~C• 阳离子  ~C +  阴离子  ~C- 聚合机理 连     锁     聚     合     反     应 单 体 CH2=CH-X X为弱吸电子基 CH2=CH-X X为推电子基 CH2=CH-X X为吸电子基 共        轭        烯        烃 含C、O、N、S等杂环化合物 引 发 剂 偶氮、有机无机过氧化物、氧化还原 亲电试剂 广义Lewis酸 亲核试剂 广义Lewis碱 光、热、辐射引发 影响链引发 自始至终对聚合都有影响 增长方式 以头-尾连接为主,其他少量 严格以头-尾连接 终止方式 双基偶合、双基歧化、链转移 单分子“自发”、与反离子,链转移 正常无终止,形成活性高聚物 无偶合终止 聚合温度 50~80℃ 0℃以下 室温或0℃以下 溶  剂 有机溶剂、水等 极性有机溶剂(不能用水和含质子的化合物) 阻 聚 剂 酚、醌、芳胺、硝基苯、DPPH 水、醇、酸、醚、醌、胺等及CO2、氧 工业实施 本体、溶液、悬浮、乳液 本体聚合、溶液聚合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聚合机理和动力学研究不够成熟(理由) 含1,1-二烷基、烷氧基等推电子基的单体才能进行阳离子聚合; 具有腈基、羰基等强吸电子基的单体进行阴离子聚合; 羰基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大多属离子聚合. 聚合机理和动力学研究不够成熟(理由) 1. 聚合条件苛刻,微量杂质有极大影响,聚合重现性差; 2. 聚合速率快,需低温聚合,给研究工作造成困难; 3. 反应介质的性质对反应也有极大的影响,影响因素复杂.

5.2 阳离子聚合 目前,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可能的原因是: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得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5.2 阳离子聚合 目前,对阳离子聚合的认识还不很深入。 可能的原因是: 阳离子活性很高,极易发生各种副反应,很难获得高分子量的聚合物 碳阳离子易发生和碱性物质的结合、转移、异构化等副反应——构成了阳离子聚合的特点 引发过程十分复杂,至今未能完全确定 目前采用阳离子聚合并大规模工业化的产品主要有丁基橡胶

Cationic Polymers Commercial and Technological Significance Chemical Name Trade Name Formula Polyisobutylene Vistanex, Oppanol Isobutylene-isoprene copolymer and chlorinated copolymer ~98% ~2% Butyl Rubber and Chlorobutyl Polyoxymethylene Trioxane-epoxide copolymer Delrin Celcon ~2%

Cationic Polymers Commercial and Technological Significance Chemical Name Trade Name Formula Hydrin Rubber Polyepichlorohydrin Lycra or Spandex Poly(THF) or Poly(tetramethylene oxide) Polybischloromethyl Oxetane Penton

Cationic Polymerizations R = electron releasing group R, R’= Poly(isobutylene)

1. 阳离子聚合单体 理 由 具有推电子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进行阳离子聚合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活性种进攻 反离子 推电子基团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有利于阳离子活性种进攻 碳阳离子形成后,推电子基团的存在,使碳上电子云稀少的情况有所改变,体系能量有所降低,碳阳离子的稳定性增加 理 由

能否聚合成高聚物,还要求: -烯烃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H判断): -△H( kJ/mol) 640 757 791 质子对碳-碳双键有较强亲合力 增长反应比其它副反应快,即生成的碳阳离子有适当的稳定性 对单体种类进行讨论 (可由热焓-△H判断): -烯烃 -△H( kJ/mol) 640 757 791 质子亲和力较大,有利于反应 但一个烷基的供电性不强,Rp不快;仲碳阳离子较活泼,容易重排,生成更稳定的叔碳阳离子 无取代基,不易极化,对质子亲和力小,不能发生阳离子聚合

可见,丙烯、丁烯阳离子聚合只能得到低分子油状物 两个甲基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很多,易与质子亲合 所生成的叔碳阳离子较稳定,可得高分子量的线型聚合物 亚甲基上的氢,受四个甲基的保护,不易夺取,减少了重排、支化等副反应 是唯一能进行阳离子聚合的-烯烃

烷基乙烯基醚 p- 共轭 诱导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降低,氧的电负性较大 共轭效应使双键电子云密度增加,占主导地位 共振结构使形成的碳阳离子上的正电荷分散而稳定: 能够进行阳离子聚合

如;St,-MeSt,B,I 共轭烯烃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 电子的活动性强,易诱导极化,既能阳离子聚合,又能阴离子聚合 但聚合活性远不如异丁烯、乙烯烷基醚,工业很少进行这类单体的阳离子聚合 2. 阳离子聚合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剂都是亲电试剂,即电子接受体 阳离子聚合的引发方式: 引发剂生成阳离子,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 电荷转移引发,即引发剂和单体先形成电荷转移络合物而后引发

质子酸包括: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H+,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条件 质子酸引发 H2SO4,H3PO4,HClO4, CF3COOH,CCl3COOH 质子酸先电离产生H+,然后与单体加成形成 引发活性中心 活性单体离子对 酸要有足够的强度产生H+,故弱酸不行 酸根的亲核性不能太强,否则会与活性中心结合成共价键而终止,如 条件

不同质子酸的酸根的亲核性不同 氢卤酸的X-亲核性太强,不能作为阳离子聚合引发剂,如HCl引发异丁烯 HSO4- H2PO4-的亲核性稍差,可得到低聚体 HClO4,CF3COOH,CCl3COOH的酸根较弱,可生成高聚物

Lewis酸引发 F-C反应中的各种金属卤化物,都是电子的接受体,称Lewis酸 从工业角度看,是阳离子聚合最重要的引发剂 金属卤化物: BF3 , AlCl3, SnCl4 , TiCl4, SbCl5, PCl5, ZnCl2 金属卤氧化物: POCl3,CrO2Cl,SOCl2,VOCl3 绝大部分Lewis酸都需要共(助)引发剂,作为质子或碳阳离子的供给体

共引发剂有两类: 析出质子的物质:H2O,ROH,HX,RCOOH 析出碳阳离子的物质:RX,RCOX,(RCO)2O 如:无水BF3不能引发无水异丁烯的聚合,加入痕量水,聚合反应立即发生: 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对于析出碳阳离子的情况: 引发剂和共引发剂的不同组合,其活性也不同 引发剂的活性与接受电子的能力, 即酸性的强弱有关 BF3 > AlCl3 > TiCl4 > SnCl4 共引发剂的活性视引发剂不同而不同 如异丁烯聚合,BF3为引发剂,共引发剂的活性: 水 :乙酸 :甲醇= 50 :1. 5 :1

原因: 对于多数聚合,引发剂与共引发剂有一最佳比,在此条件下,Rp最快,分子量最大 过量的共引发剂,如水是链转移剂,使链终止,分子量降低 氧翁离子,活性较低

其它物质包括:I2,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其它物质引发 其它物质包括:I2,高氯酸乙酸酯,氧翁离子 高氯酸乙酸酯可能是通过酰基正离子与单体加成引发 电离幅射引发,可形成单体阳离子自由基,经偶合形成双阳离子活性中心。 幅射引发最大特点:碳阳离子活性中心没有反离子存在

电荷转移络合物引发 3 . 阳离子聚合机理 链引发 单体(供电体)和适当受电体生成电荷转移络合物,在热作用下,经离解而引发 如乙烯基咔唑和四腈基乙烯(TCE)是一例: [电荷转移络合物] 3 . 阳离子聚合机理 链引发 以引发剂Lewis酸(C)和共引发剂(RH)为例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 如第一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引发速率为 此时,引发速率与单体浓度无关 若第二步是速率控制反应,则 特点: 引发活化能低, 8. 4 ~ 21 kJ/mol,故引发速率很快 (与自由基慢引发Ed = 105 ~ 150 kJ/mol 截然不同)

链增长 特点: 单体不断插入到碳阳离子和反离子形成的离子对中间进行链增长 增长速率为 增长活化能与引发活化能一样低,速率快 增长活性中心为一离子对,结合的紧密程度对聚合速率和分子量有一定影响 单体插入聚合,对链节构型有一定的控制能力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增长过程可能伴有分子内重排反应 如 3-甲基-1-丁烯聚合产物有两种结构: 重排通常是通过电子或个别原子的转移进行的。 这种通过增长链碳阳离子发生重排的聚合反应称为异构化聚合 链转移和链终止 离子聚合的增长活性中心带有相同的电荷,不能双分子终止,只能发生链转移终止或单基终止; 这一点与自由基聚合显著不同。

动力学链不终止 向单体转移终止 活性链向单体转移,生成的大分子含有不饱和端基,同时再生出活性单体离子对

Chain Transfer More Important in Cationic than in Anionic To Monomer

Chain Transfer Ring Alkylation on Solvent

向单体转移是主要的链终止方式之一 特点: 反应通式为 转移速率为: 向单体转移常数CM,约为10-2~10-4,比自由基聚合(10-4~10-5)大,易发生转移反应 是控制分子量的主要因素,也是阳离子聚合必须低温反应的原因

自发终止或向反离子转移终止 增长链重排导致活性链终止,再生出引发剂-共引发剂络合物 反应通式:

自发终止速率: 动力学链终止 与反离子加成终止 与反离子中的阴离子部分加成终止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加入链转移剂或终止剂(XA)终止 是阳离子聚合的主要终止方式 链终止剂 XA 主要有;水、醇、酸、酐、酯、醚、胺 苯醌既是自由基聚合的阻聚剂,又对阳离子聚合起阻聚作用

4 . 阳离子聚合反应动力学 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阳离子聚合机理的特点: 聚合体系多为非均相 聚合速率快,数据重现性差 共引发剂、微量杂质对聚合速率影响很大 真正的终止反应不存在,稳态假定难以建立 比自由基聚合研究困难 对特定的反应条件: 苯乙烯-SnCl4体系,终止反应是向反离子转移(自发终止) 动力学方程可参照自由基聚合来推导

动力学方程 引发 引发剂引发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率反应 增长 终止 建立稳态 

 讨论: Rp 对引发剂、共引发剂浓度呈一级反应, 对单体浓度呈二级反应 是假定引发过程中引发剂引发单体生成碳阳离子的反应是控制速率反应,因此Ri与单体浓度有关; 若引发剂与共引发剂的反应是慢反应,则 Ri与单体浓度无关,Rp与单体浓度一次方成正比 该动力学方程也适合于与反离子加成终止、向单体转移终止(表达式有变动), 但不宜推广到其它聚合体系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不会出现自动加速现象

聚合度 自发终止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向单体链转移为主要终止方式时 综合式

各基元反应速率常数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 mol•s) 7. 6 100 速率常数 阳离子聚合 自由基聚合 kp ( l / mol•s) 7. 6 100 kt 4.9×10-2 (s-1) 10 7 ( l / mol•s) kp / kt 102 kp / kt1/2 10-2 活性种浓度 [C*] ~ 10-3 [ M •] ~ 10-8  Rp阳 >> Rp自

5. 影响阳离子聚合因素 活性中心离子对的形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溶剂的影响 在不同溶剂中, 活性中心离子和反离子有不同形态 共价键 紧密离子对 被溶剂隔开的离子对 自由离子 平衡离子对 大多数聚合活性种处于平衡离子对和自由离子状态 kp(+) :自由离子增长速率常数 kp() :离子对增长速率常 kp(+) > kp() 1~3个数量级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的影响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大,自由离子和疏松离子对的比例增加,聚合速率和分子量增大 但要求:不能与中心离子反应;在低温下溶解反应物保持流动性。故采用低极性溶剂,如卤代烷 溶剂的极性常用介电常数 表示。 ,表观kp  反离子的影响 反离子的亲核性 亲核性强,易与碳阳离子结合,使链终止 反离子的体积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聚合速率大 体积大,离子对疏松,空间障碍小,Ap大,kp大

温度的影响 对聚合速率的影响 综合速率常数 活化能为正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减小 活化能为负值时,温度降低,聚合速率加快 活化能的绝对值较小,温度影响也较小

对聚合度的影响 Et 或 Etr,M 一般总大于Ep,综合活化能为负值,为-12.5 ~ -29 kJ / mol 因此,聚合度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这是阳离子聚合在较低温度下进行聚合的原因.

Poly(isobutylene) Low MW (Mn<50,000 g/mol) Liquids  adhesives caulking sealants motor oils -  important Tpzn= 0 to – 40 oC w/AlCl3

Poly(isobutylene) High MW (Mn= 50,000-5,000,000) Elastomeric Tpzn= –100 oC w/ AlCl3 w/ 1-5 % isoprene (to vulcanize) Methylchloride as solvent  Slurry

Butyl Rubber Advantages Lower Temp Capability -50 oC NO TM -70 oC = TG More Resistant to Ozone Very Low Gas Permeability  inner tire tubes

Temperature Dependence _ Xn 1/T

Temperature Dependence As T  Termination  and CT  Break  change in mode of CT  [ions] vs [ion pairs]

5.3 阴离子聚合 1. 阴离子聚合单体 具有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以进行阴离子聚合 能否聚合取决于两种因素 是否具有-共轭体系 5.3 阴离子聚合 1. 阴离子聚合单体 具有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原则上可以进行阴离子聚合 能否聚合取决于两种因素 是否具有-共轭体系 吸电子基团并具有-共轭体系,能够进行阴离子聚合,如AN、MMA、硝基乙烯 吸电子基团并不具有-共轭体系,则不能进行阴离子聚合,如VC、VAc 与吸电子能力有关 +e 值越大,吸电子能力越强,易进行阴离子聚合

2. 引发体系及引发作用 碱金属引发 电子直接转移引发 阴离子聚合的活性中心是阴离子,对于 由亲核试剂(碱类)提供, 为金属反离子 活性中心可以是自由离子、离子对以及它们的缔合状态 碱金属引发 Li、Na、K外层只有一个价电子,容易转移给单体或中间体,生成阴离子引发聚合 电子直接转移引发 单体自由基-阴离子

碱金属将电子转移给中间体,形成自由基-阴离子,再将活性转移给单体,如萘钠在THF中引发St 双阴离子活性中心 碱金属不溶于溶剂,属非均相体系,利用率低。 电子间接转移引发 碱金属将电子转移给中间体,形成自由基-阴离子,再将活性转移给单体,如萘钠在THF中引发St THF

萘钠在极性溶剂中是均相体系,碱金属的利用率高 (绿色) (红色) (红色) 萘钠在极性溶剂中是均相体系,碱金属的利用率高

有机金属化合物引发 金属氨基化合物 是研究得最早的一类引发剂 主要有 NaNH2-液氨、KNH2 -液氨 体系 形成自由阴离子

引发活性与金属的电负性有关。 金属的电负性如下 金属烷基化合物 引发活性与金属的电负性有关。 金属的电负性如下 K Na Li Mg Al 电负性 0.8 0.9 1.0 1.2~1.3 1.5 金属-碳键 K-C Na-C Li-C Mg-C Al-C 键的极性 有离子性 极性共价键 极性弱 极性更弱 引发作用 活泼引发剂 常用引发剂 不能 如丁基锂以离子对方式引发 制成格氏试剂,引发活泼单体

其它亲核试剂 中性亲核试剂,如R3P、R3N、ROH、H2O等 都有未共用的电子对,在引发和增长过程中生成电荷分离的两性离子 只能引发非常活泼的单体 说明:不同引发剂对单体的引发情况见书表。

3. 阴离子聚合机理无终止聚合 活性聚合物 阴离子聚合在适当条件下(体系非常纯净;单体为非极性共轭双烯),可以不发生链终止或链转移反应,活性链直到单体完全耗尽仍可保持聚合活性。 这种单体完全耗尽仍可保持聚合活性的聚合物链阴离子称为“ 活高分子”(Living Polymer) 实验证据 萘钠在THF中引发苯乙烯聚合,碳阴离子增长链为红色,直到单体100%转化,红色仍不消失 重新加入单体,仍可继续链增长(放热),红色消退非常缓慢,几天~几周

可以形成活性聚合物的原因 离子聚合无双基终止; 反离子为金属离子,不能加成终止; 从活性链上脱除氢负离子H-进行链转移困难,所需能量较高(主要原因)。 最终仍可脱H-终止,可能发生下述反应: 氢化纳活性较大,可再度引发聚合

烯丙基氢 1, 3-二苯基烯丙基阴离子 由于共轭效应,很稳定,无反应活性

端羧基化反应 端羟基化反应 在聚合末期,加入链转移剂(水、醇、酸、胺)可使活性聚合物终止 有目的的加入CO2、环氧乙烷、二异氰酸酯可获得指定端基聚合物 端羧基化反应 端羟基化反应

端胺基化反应 阴离子聚合的特点: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无终止阴离子聚合动力学 聚合反应速率 可简单地用增长速率来表示: Rp = kp [M–] [M] 式中 kp 表观速率常数 该式的条件: 无杂质的活性聚合,且引发快于增长反应 即在开始聚合前,引发剂已定量地离解成活性中心,则阴离子活性中心的浓度等于引发剂的浓度,[M-] = [ C]

在下列条件下: 聚合度 阴离子的聚合速率比自由基聚合大104~107倍 从kp值比较,两者相近 从活性中心浓度比较 [M-] 10-3 ~ 10-2 mol / L [M•] 10-9 ~ 10-7 mol / L [M-] > [M•] 104 ~ 107 倍 聚合度 在下列条件下: 引发剂全部很快地转变成活性中心 搅拌良好,单体分布均匀,所有链增长同时开始 无链转移和链终止反应 解聚可忽略

转化率达100%时,活性聚合物的平均聚合度等于单体浓度与大分子活性链数之比: =活性端基浓度/n 式中 [C] 引发剂浓度 n 每个引发剂分子上的活性中心数 双阴离子 n = 2 单阴离子 n = 1 这样合成产物的聚合度可以定量计算 这种通过定量计算加入引发剂和单体,从而得到预期聚合度和窄分子量分布的聚合反应称为化学计量聚合

溶剂和反离子对聚合速率常数的影响 阴离子活性聚合得到的产物的分子量分布很窄,接近单分散 如St在THF中聚合,分子量分布指数= 1. 06 ~ 1. 12 可用作分子量及其分布测定的标准样品 仍存在一定分散性,原因: 反应过程中很难使引发剂分子与单体完全混合均匀,即 每个活性中心与单体混合的机会总是有些差别; 不可能将体系中的杂质完全清除干净 溶剂和反离子对聚合速率常数的影响 溶剂的性质可用两个物理量表示: 介电常数,表示溶剂极性的大小,溶剂极性越大,活性链离子与反离子的离解程度越大,自由离子多

溶剂的给电子能力强,对阳离子的溶剂化作用越强,离子对也越分开 溶剂能导致活性中心的形态结构及活性发生变化 电子给予指数,反映了溶剂的给电子能力 溶剂的给电子能力强,对阳离子的溶剂化作用越强,离子对也越分开 溶剂能导致活性中心的形态结构及活性发生变化 紧密离子对 疏松离子对 离子对 自由离子 在极性溶剂中 可以是 活性次序:自由离子 > 疏松离子对 > 紧密离子对 如:苯乙烯以萘钠引发, 在THF中,kp()= 80 ; kp(-)= 6.5×104 l / mol·s 在二氧六环中 kp()= 3.4 l / mol·s 在非极性溶剂中,活性种主要以缔合形式存在 单量体活性 >> 缔合体活性

丁基锂浓度低时,或在极性溶剂THF中,基本不缔合 浓度高时,在芳香烃中引发苯乙烯,发现: Rp  [PS Li] 2 因此认为,活性链PSLi在这些非极性溶剂中缔合成二聚体(PSLi) 2,它先要解缔,然后与单体加成: 反离子与溶剂化程度有关 反离子(由锂到铯)半径增大,溶剂化能力下降(对极性溶剂),离子对离解程度降低,反应速率减小

4 . 活性聚合物的应用 合成均一分子量的聚合物 这是目前合成均一特定分子量的唯一方法,为GPC提供标准样品 制备带有特殊官能团的遥爪聚合物 遥爪聚合物: 指分子链两端都带有活性官能团的聚合物,两个官能团遥遥位居于分子链的两端,就象两个爪子,故称为遥爪聚合物 前述制备端基官能团的方法,如果是双阴离子聚合,则可得到遥爪聚合物

制备嵌段共聚物 利用活性聚合,先制得一种单体的活性链,然后加入另一种单体,可得到希望链段长度的嵌段共聚物 工业上已经用这种方法合成了St-B、St-B-St两嵌段和三嵌段共聚物 这种聚合物在室温具有橡胶的弹性,在高温又具有塑料的热塑性,可用热塑性塑料的加工方法加工,故称为热塑弹性体 并非所有的活性链都可引发另一单体,能否进行上述反应,取决于M1-和M2的相对碱性

对于单体,存在下列共轭酸碱平衡: Kd是电离平衡常数 用 pKd = -log Kd表示单体相对碱性的大小 pKd值越大,单体的碱性越大 实验发现: pKd值大的单体形成链阴离子后,能引发pKd值小的单体,反之不能 如 pKd值:St 40 ~ 42 ; MMA 24

× pKd值同一级别的单体也有方向性 St-能引发B,反之相对困难,因B-比St-更稳定 制备星型聚合物 通过偶联剂将聚合物链阴离子连接起来,可获得星型聚合物

5.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特征区别 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偶氮类 过氧类 氧化还原体系 5.4 离子聚合与自由基聚合特征区别 引发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 采用受热易产生自由基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偶氮类 过氧类 氧化还原体系 引发剂的性质只影响引发反应,用量影响 Rp和  离子聚合 采用容易产生活性离子的物质作为引发剂 阳离子聚合:亲电试剂,主要是Lewis酸,需共引发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试剂,主要是碱金属及金属有机化合物

单体结构 引发剂中的一部分,在活性中心近旁成为反离子 其形态影响聚合速率、分子量、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带有弱吸电子基的乙烯基单体 共轭烯烃 自由基聚合 离子聚合:对单体有较高的选择性 阳离子聚合:带有强推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活性较小) 阴离子聚合:带有强吸电子取代基的烯类单体 共轭烯烃 环状化合物、羰基化合物

溶剂的影响 自由基聚合 离子聚合 向溶剂链转移,降低分子量 笼蔽效应,降低引发剂效率 f 溶剂加入,降低了[M],Rp略有降低 水也可作溶剂,进行悬浮、乳液聚合 溶剂的极性和溶剂化能力,对活性种的形态有较大影响:离子对、自由离子 影响到 Rp、Xn 和产物的立构规整性 溶剂种类 离子聚合 阳:卤代烃、CS2、液态SO2、CO2 阴:液氨、醚类 (THF、二氧六环)

反应温度 聚合机理 Rp  [I] 1/2 自由基聚合:取决于引发剂的分解温度, 50 ~ 80 ℃ 离子聚合:引发活化能很小 为防止链转移、重排等副反应, 在低温聚合 阳离子聚合常在-70 ~ -100 ℃进行 聚合机理 双基偶合 双基歧化 自由基聚合:多为双基终止 Rp  [I] 1/2 无自加速现象 Rp  [C] 离子聚合:具有相同电荷,不能双基终止 阳:向单体、反离子、链转移剂终止 阴:往往无终止,活性聚合物,添加其它试剂终止

阻聚剂种类 机理特征: 自由基聚合:慢引发、快增长、速终止、可转移 阳离子聚合:快引发、快增长、易转移、难终止 阴离子聚合:快引发、慢增长、无终止 阻聚剂种类 自由基聚合:氧、DPPH、苯醌 阳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碱性物质,苯醌 阴离子聚合:极性物质水、醇,酸性物质,CO2

Living Polymerization Neutral and Highly Reactive or

Living Polymerizations Living polymerizations are chain growth polymerizations which proceed in the absence of irreversible chain transfer and termination steps.* Diagnostic Characteristic of Living Polymerizations The reaction proceeds until all monomer is consumed. If more monomer is introduced then the polymerization will continue The number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 Mn, is a linear function of conversion. The number of propagating chains (active centers) is constant and independent of conversion. Mn can be controlled by the reaction stoichiometry. Sequential monomer addition results in the preparation of block copolymers. Resulting polymers will exhibit a narrow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and the polymer must exhibit a Poisson distribution in molecular weight.** * Szwarc, M., Nature, 1956, 178, 1168. ** Flory, P. J., J. Am. Chem. Soc., 1940, 62, 1561.

Living Polymerization No termination or chain-transfer side reaction during polymerization Control of molecular weight Mn= Narrow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 Synthesis of block copolymers by sequential monomer addition Control of polymer chain microstructure End-group functionalization grams of monomer Moles of initiator

Nucleophilic Initiation of Vinyl Monomers

Anionic Polymerization of Styrene

Initiators: Organolithiums Soluble in hydrocarbons Direct nucleophilic attack No electron transfer (RLi)N N= 6,4,2 Mn= g of monomer moles of initiator

The Poisson Distribution in Molecular Weight The constraints imposed on a living polymer require that the polymer exhibit a Poisson distribution in molecular weight.*

Scale of “Livingness” Conversion should be linear with time in semi-logrithmic coordinates Deceleration indicates termination or deactivation of catalyst. When chain termination cannot be completely suppressed (kt > 0): deviation from living behavior becomes more pronounced with time The degree to which a reaction deviates at time, t, is proportional to the ratio of the rate of propagation to termination.

Microstructure of Dienes Four different microstructures in polyisoprene cis-1,4 favored in hydrocarbon solvents 82

PMMA via Living Pzn PMMA homopolymer Can not use BuLi directly Make new initiator (use 1,1-diphenylethylene) 83

PMMA via Living Pzn 84

Block Copolymers Definition: Macromolecules consisting of homogenous segments made from different monomers (usually two or three different monomers). Ex. A-A-A-A-A-A-B-B-B-B-B-B 85

Some Basic Diblock Copolymer Architectures Linear Graft Ex: PS-g-PI Ex. PS-b-PI Star 86

Microphase Separation Most polymers are immiscible 87

Block Copolymer Uses Block copolymers are used as elastomers, stabilizers, emulsifiers, compatibilizers, etc. Ex. PS-b-PAA has been used to stabilize Single-Walled Carbon Nanotubes (SWNT) and prevent their aggregation. Kang, Y. and Taton, A. T. J. Am. Chem. Soc. 2003, 125(19) 5650 – 5651. 88

Block Copolymers A-B diblock or A-B-A triblock w/ styrene butadiene same pKa, same reactivity; no problem any order of addition, can cross over back & forth ethylene oxide/styrene copolymers styrene pKa= 42 epoxide pKa= 16-18 cross over from ethylene oxide not possible 89

Block Copolymers 3) Styrene & MMA Styrene Then MMA but! can’t do sequential addition 90

Styrene-MMA Block Copolymers cap w/ 1,1-diphenylethylene (DPE) MMA @ -78 oC, THF 91

PMMA-PS-PMMA DFI to initiate styrene Diphenyl ethylene to initiate MMA segment Add MMA 92

Living Radical Polymerization 93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ATRP) Radical was formed differently Reversible chain termination 94

Stable Free-Radical Polymerization (SFRP) 2,2,6,6-tetramethyl-1-piperidinoxyl (TEMPO) Radical was formed differently Reversible chain termination 95

Radical Addition-Fragmentation Transfer (RAFT) Normal radical initiators (AIBN, etc.) Reversible chain transfer! 96

上课时间: 星期三 晚上7:20-8:55 星期四 晚上7:20-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