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实验原理.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生物高考 精讲专题 第 18 讲 免疫调节 乔文军北京特级教师2015. 《考试大纲》 3-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 4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 5 )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
Advertisements

免疫学防治 免 疫 预 防 提 要 免疫预防有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人工自动免疫是人为地给机体注射含有具有抗 原性的物质(疫苗),使机体主动产生特异性免 疫力;人工被动免疫是直接给机体注射抗原特异 性抗体等,使机体被动获得特异性抵抗力。 免 疫 预 防 提 要 免疫预防有人工主动免疫和人工被动免疫.
客家娘酒 生命科学院 062 第二组 组长:李宗权 组员:林立强 李嘉豪 郑灿明 李耀斌 程惠源.
生物科学与工程系细胞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室
第三节 发酵工程简介 学习目标: 1、发酵工程的概念和内容(A:知道)。 2、发酵工程在医药工业和食品工业中的 应用(A:知道)。
第九章 核酸的降解 与核苷酸代谢.
第 二章 动物细胞融合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s
第四章-1 细胞融合 Cell Fusion.
减蛋综合症 (Eggs drop syndrome,EDS-76)
孙汶生 山东大学医学院免疫学研究所 医学免疫学.
第二章 克隆技术 第三节 动物的克隆.
肿瘤免疫学 新乡医学院免疫学教研室 王辉 博士 编译.
Chap.9 传染与免疫 传染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 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
单克隆抗体技术简介.
第11讲 免疫学应用.
邰港生物科技公司參訪.
第十四章 细胞融合技术 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动物细胞工程 儋州市一中 金兆娜.
第四章 单克隆抗体与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
第三节 动物细胞工程 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 南京中华中学 生物组 张萍.
动物细胞工程.
专题2 细胞工程 动物细胞工程 ◆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 ◆动物细胞融合 ◆单克隆抗体制备.
选修三第二章 细胞工程 第三节 动物细胞工程.
3.3 动物细胞工程 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过程 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的生长类型
第二十一章 免疫学检测.
指導老師:顏明賢 班級:四高四A 姓名:蔡富凱 學號:4971G003
人类伟大工程 ——单克隆抗体技术.
Platform Technologies of Biology 生物技术平台的两根支柱:
1.还原糖 2.脂 肪 3.蛋白质 10叶绿素 4.质流动 5.分 裂 6.酶温度 7.酶- PH 8.酶效率 9.酶水解 11.分 离 12.复 原 13.取DNA.
第十二章 淋巴细胞的抗原受体与辅助分子.
PCR检测HBV DNA 滁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谢瑞玉.
问 题 探 讨 1.DNA的中文全名是什么? 2.为什么DNA能够进行亲子鉴定? 3.你还能说出DNA鉴定技术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吗?
第33章 核酸的降解和核苷酸代谢.
第十章 核苷酸代谢 Chapter 9 Metabolism of nucleotide
三峡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微生物学教学组
第八章 核苷酸代谢.
学校食物中毒的预防与控制 邓 红 四川旅游学院
常用免疫学相关实验技术及方法.
ELISA酶联免疫吸附法 (Enzyme Linked Immunoserbent Assay)
第一节 抗原-抗体反应 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体内或体外相遇可发生特异性结合,呈现的某种反应现象。.
甲型H1N1流感病毒 甲流H1N1流感病毒占流感病毒的51.75% —— 《北京晨报》 机体如何进行防卫?
1、这个过程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2、这个过程中有哪些细胞参与? 这些细胞分别行使什么样的功能? 3、抗体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
第四章 抗原抗体反应及应用 抗血清:指抗原人工免疫实验动物,获得含 特异性抗体的血清。 多克隆抗体 (PAb): 多个抗原决定簇免疫机体
· 全球变暖 · 臭氧的破坏与保护 · 酸雨危害与防治
通过长期的实验,科学家们采用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了种属间杂种植株 如:“番茄—马铃薯”植株。
特异性免疫过程 临朐城关街道城关中学连华.
免疫细胞.
10 体液免疫应答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细 胞 融 合 ——牛蛙红细胞的体外融合.
13 免疫 immune response 1.抗體免疫 2.細胞免疫.
细胞分离和细胞培养 细胞生物学 张惠丹 细胞生物学 张惠丹.
第12章 核酸与核苷酸代谢 主讲教师:卢涛.
胚胎原位杂交检测基因的时空表达模式.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的类型 双重特性: 抗体活性 免疫原性(抗原物质).
第六章 细胞融合 (Cell fusion).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14章 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 14.1 细胞融合 14.2 杂种细胞的应用 14.3 淋巴细胞杂交瘤和单克隆抗体技术.
遗传物质--核酸 核酸分子组成 核酸分子结构.
免疫标记技术.
免疫印迹技术ENA测定.
第二节 淋巴细胞的检测技术 一.淋巴细胞的分离 (一)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淋巴细胞 > 90%)的分离 密度梯度离心法
生物 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第十三章 Chapter 13 B淋巴细胞介导的体液免疫应答 (B-cell immunity)
遗传病的分析3 培养细胞的染色体制备.
BAFF在活动性SLE患者T细胞中的表达:
- + X d d’ d d’ Ag X Ag Ag X X’ a b c d a b c d’ 如何製備單株抗體 b a d b c -d
病理生理学教研室 细胞信号通路检测(一) 总蛋白提取.
讨论:利用已经灭绝的生物DNA分子,真的能够使灭绝的生物复活吗?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杂交瘤技术制备单克隆抗体的实验原理

一、杂交瘤技术产生的3个技术关键 1. 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的特性: B淋巴细胞(B lymphocytes): 接受抗原刺激后,能分泌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在体液免疫中具有重要功能。 B淋巴细胞本身是一种终末分化细胞,通常不再进行细胞分裂,存活一段时间后便会死亡——短命细胞

骨髓瘤细胞 (myeloma cells): 恶性增殖的转化细胞,只要营养条件适合可永远分裂和存活——长命细胞。 经筛选与驯化,现已建立多种骨髓瘤细胞株——没有抗体分泌物。

1984年Nobel医学奖 2. 细胞融合技术: Köhler和Milstein, 1975 分泌抗体 短命 长命 不分泌抗体 脾细胞 骨髓瘤细胞 杂交瘤细胞 分泌抗体 长命 Köhler和Milstein, 1975 1984年Nobel医学奖

3. 杂交瘤细胞的筛选 : 脾细胞 骨髓瘤细胞 (B淋巴细胞) 筛选出 不能长期存活 杂交瘤细胞 脾细胞/脾细胞 骨髓瘤细胞/ 骨髓瘤细胞 骨髓瘤细胞 脾细胞 筛选出 不能长期存活

H DNA A T HAT培养基筛选 谷氨酰胺 or 单磷酸尿苷酸 二氢叶酸还原酶 H, 次黄嘌呤; A, 氨基喋呤; T, 胸腺嘧啶 (Hypoxanthine guznin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 次嘌呤鸟嘌呤磷酸核糖转移酶 ( HGPRT ) H T 外源性途径(旁路途径) DNA 内源性途径(主要途径) 谷氨酰胺 or 单磷酸尿苷酸 二氢叶酸还原酶 A 外源性途径(旁路途径) 胸腺嘧啶激酶 ( TK ) (Thymidine kinase) B淋巴细胞: HGPRT+, TK+ 存活 骨髓瘤细胞: HGPRT-, TK- 死亡

二、杂交瘤技术的操作流程 1. 动物免疫: 特定目标抗原 动物 脾脏中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大量增殖 目的: 在细胞融合后获得尽可能多的分泌针对于该目标抗原的特异性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1. 动物免疫: 特定目标抗原 免疫 动物 刺激 能分泌针对于该抗原的特异性抗体 脾脏中B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大量增殖

常用免疫方法: 常规免疫法 脾内一次性免疫法 短程免疫法 体外免疫法 皮下注射 腹腔注射 静脉注射 免疫途径: “稳妥;优势克隆” “省时;省抗原” “省时” “操作繁琐” 皮下注射 腹腔注射 静脉注射 免疫途径:

常规免疫法: 第1次免疫:抗原+福氏完全佐剂 第2次免疫:抗原+福氏不完全佐剂 第3次免疫:抗原+不加佐剂 第4次免疫:抗原+不加佐剂 (皮下注射) 第2次免疫:抗原+福氏不完全佐剂 (皮下注射) 第3次免疫:抗原+不加佐剂 (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 第4次免疫:抗原+不加佐剂 (静脉注射)

二、细胞融合及HAT筛选 1、细胞融合方法: 病毒介导的细胞融合 PEG介导细胞融合 电激融合

细胞悬液的制备与融合 (1) 脾细胞悬液的制备:最后一次免疫后第3天制备 (2) 骨髓瘤细胞悬液的制备:于对数生长期制备 (3) 细胞融合:50%PEG(1000~4000), pH8.0, 38oC, 1min

2、HAT培养基的筛选 融合后细胞混合液 HAT培养基 2 weeks later HT培养基 正常培养基 1 week later

三、抗体的检测 常用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要求: 简便、快速、敏感; 在短时间内能检测大量样品 常用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 间接免疫荧光法(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IFA) 放射免疫法(radioimmunoassay, RIA) 双相扩散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 技术原理: 底物 有色产物 酶标仪检测 酶 第2抗体 第1抗体 待检杂交瘤培养上清液 抗原

四、克隆化 常用克隆化方法: 有限稀释法 软琼脂平板法 显微操作法 80个细胞/96孔 饲养细胞(feeder cells) 有限稀释法 软琼脂平板法 显微操作法 ELISA法检测单克隆杂交瘤细胞的培养上清,选出分泌特异性抗体的阳性孔,所分泌抗体即为单克隆抗体。

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y, MAb) 单克隆抗体优点: 高度纯一 高度专一 应用: 疾病的论断和治疗(生物导弹) 生物大分子的鉴定、定位和分离纯化 细胞器的鉴定、定位和分离 特定细胞或病毒的鉴定、定位和分离

五、大规模培养——批量生产单克隆抗体 常用的大规模培养方法: 动物接种法 转瓶培养法 细胞培养罐法

杂交瘤技术操作流程图解 动物免疫 细胞融合 混合细胞的HAT筛选) 分泌X抗体 B淋巴细胞 骨髓瘤细胞 X抗原 瘤的突变株 培养数天后细胞死亡 无限生长细胞 分泌 X抗体 只有杂交瘤细胞可长期存活下来 BALB/c 培养上清中X抗体的检测 克隆化培养 单克隆杂交瘤细胞培养上清中X抗体的检测 杂交瘤细胞可持续分泌单克隆抗体 规模化培养 获得大量单克隆抗体 杂交瘤技术操作流程图解

抗体纯化 洗脱液 支持物 被分离物质 被分离物的抗体 其它物质 亲合层析原理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