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學講座 運動教育模式 報告人:楊智涵 學號:501303109 日期:102/11/09
一、前言 二、理念與宗旨 三、特徵 四、概念架構 五、實施的重要原則 六、擬定教學計畫 七、相關研究 八、實施成效 九、結語 報告大綱 一、前言 二、理念與宗旨 三、特徵 四、概念架構 五、實施的重要原則 六、擬定教學計畫 七、相關研究 八、實施成效 九、結語
一、前言 運動是達成體育教學目標的媒介,也是教學的主要內容,透過學校體育課程之教學,可以讓學生習得運動的基本技能並養成終生運動的習慣與達到身心健全的目標,體育課程的改變,老師的思維必須因應時代的變遷,透過教育研習、進修習得其教學方法模式並融入教學現場,讓學生可多元化的學習,提昇學習效果。
二、理念與宗旨 運動教育模式是基於遊戲理論所提出的課程概念,既是一種課程模式也是一種教學方法,其目的是為了提供學生一種真實且富有教育意義的運動經驗,由美好的運動比賽,讓學生得到比傳統體育課更完整更正式的運動經驗,進而學會各項的運動。在這個模式中學生不只學習到較完整的運動內容,並且也學習了協調和經營管理的運動經驗,同時也學到個人的責任和有效的組織團隊技術(Siedentop, 1994, 2002)。
二、理念與宗旨 Siedentop(1994)提出運動教育模式的宗旨: 一、培養能幹的運動人 二、發展運動讀寫能力 三、激發高度的運動熱情
歡樂的慶典 運動季(Seasons) 決賽時期 正式競賽 三、運動教育模式特徵 運動內容 團隊聯盟 紀錄保存 (Festivity) (Sports comtext) 團隊聯盟 (Affiliations) 紀錄保存 (Keeping Records) 決賽時期 (Culminating Event) 正式競賽 (Formal Competition)
四、運動教育模式概念架構圖(Jewett, Brain, Ennis, 1995)
五、運動教育模式實施的重要原則 師生共同分擔學習責任 異質分組 額外延伸的體育課 多元角色 活動設計 紀錄公佈與保存 教學結束之慶典活動
六、擬定教學計畫 運動項目的選擇 蒐集並準備教學材料 多元的學生角色 營造歡樂的學習氣氛
六、擬定教學計畫 運動規則的修改 全體(面)參與 學生的程度 場地的利用 安全的因素
六、擬定教學計畫 教案參考
七、相關研究 研究主題 以探討運動教育模式之教學效果的研究最多 →瞭解學生社會互動與議事過程 →探討教師教學知覺 →探討職前體育教師對教學的概念與實際運作 情形 →加深、建構體育課程新理論 →探討學生在男女合班的運動教育模式課程中, 不同性別的參與經驗的性別議題
七、相關研究 研究對象-學生多於教師 研究方法- 以「質」、「量」並進資料蒐集之研究最多 →完全採「質」性的資料蒐集方式之研究 →以「量」化的資料蒐集方式之研究 質性資料蒐集方式中以訪談法最多、實地觀察法次之。 量化的資料蒐集方式以問卷調查法與系統 觀察法與實驗設計最多。
七、相關研究 教學內容-以團體性球類運動為主 相關實證研究仍以團體性球類運動為主,個人性球類運動與非球類團體性只佔極少部分,非球類個人性運動則付之闕如。
八、實施成效 學生較能領會學習且較能了解比賽的意義與內涵 ( Browne, Carlson, & Hastie, 2004) 。 除了讓學生學習運動技能之外,更學到了個人和社會的互動技巧 ( Alexander & Luckman, 2001)。 學生能透過運動季的實施,獲得真實的運動經驗 (Carlson & Hastie, 1997)。
八、實施成效 「角色職務扮演過程」,讓低成就學生參與不同的運動團隊機制,提升學習正面增強的作用(何子安,2002)。 在課程規劃的影響下,學生不僅在技能上有所進步,在個人自信心、責任 感、人際互動與參與運動程度都有顯著的成長(Carlson, 1995)。
九、結語 透過全面且完整的運動教育模式,學生更懂得 比賽的參與、公平競爭的意義,以及在運動的 其他領域更專精與熟練,最重要的是培養了正 面的社會化的互動知能與概念,而對於個人情 緒適能(emotional fitness)的發展,更有相當程 度的助益,而在與其他科目或學習領域的統合 協調上,也具備無限潛力的可能 。
參考資料 Siedentop, D.(1994). Sport education : Quality PE through positive sport experiences. Champaign, IL : Human Kinetics. 林靜萍(2008) 。以運動教育模式發揮新高中體育課程綱要之精神。學校體育,18(6) ,48-53 。 陳敏男、王耀聰(2010) 。樂樂足球樂教學-運動教育模式之應用。2010 年國際體育運動與健康休閒發展趨勢研討會專刊 。國立台東大學體育系。
參考資料 郭彥成(2006)。運動教育模式對學生學習效果之研究-以大學體育桌球教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北市。 陳昭宇(2004)。運動教育模式之理論與應用-以籃球課程為例。學校體育,14(4),114-126。
謝謝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