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绪言
第一节 免疫学技术的范畴与应用 一、免疫学技术的范畴 二、免疫学技术的应用特点
免疫学技术的范畴 1、对具有免疫活性物质的定性、 定量测定 2、对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的数量、 状态的测定
免疫学技术的应用特点 1、对象——“包罗万象” 2、方法——“兼容并蓄”
第二节 有关免疫学基本概念 一、抗原的概念与属性 二、免疫细胞的概念与分类 三、免疫应答的概念与过程
抗原的概念与属性 免疫原性——可识别、可反应性 (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的特性) 免疫反应性 ——选择结合性 (和免疫应答产物特异性结合的特性)
免疫细胞的概念与分类 免疫细胞(Immune cells) 泛指所有参与免疫应答及与免疫应答活动相关的细胞。 免疫活性细胞(Immune competent cell,ICC) 能够接受抗原刺激、产生特异性的活化、增殖、分化并形成效应产物的淋巴细胞。
免疫细胞的类型 红细胞 血小板 肥大细胞 中性粒细胞 巨噬细胞 树突状细胞 浆细胞 T细胞 NK细胞
免疫应答的概念与过程 免疫应答(immune response) 免疫系统接触抗原后,免疫细胞对抗原进行识别;并使特异性淋巴细胞活化、增殖;表现出免疫效应的过程。 免疫应答的阶段 1、抗原识别阶段(antigen-recognizing phase) 2、淋巴细胞活化阶段(lymphocyte-activating phase) 3、抗原清除阶段(antigen-eliminating phase)
第三节 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 一、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二、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三、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
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 1、抗原抗体结合的作用力 2、抗原抗体结合物析出原因
引起抗原抗体结合的作用力 1、电荷引力(库仑引力) 2、电子云引力(Van der Waals力) 3、氢键结合力 4、疏水作用力
抗原抗体结合物析出的原因 电解质 析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电解质 析出
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 1、特异性 2、可逆性 3、适合比例性
特异性 特异性反应 交叉反应 无反应 抗原A 抗原B 抗原C
可逆性 Ag+Ab K(亲和常数)= Ag Ab
适合比例性 抗体含量 抗原含量 后带 前带 等价带
抗体抗体比例合适 抗原过剩 抗体过剩 网格学说(lattice theory)
抗原抗体反应的影响因素 1、电解质 2、酸碱度(pH值6-8) 3、温度(37-42。C)
第四节 免疫学检测技术的评价 一、评价标准 二、特异性与敏感性的关系
评价标准 Specificity(特异) Sensitivity(敏感) Simplicity(简便) Safety(安全) Saving(节约)
特异性与敏感性的关系 特异性高、敏感性低 敏感性高、特异性低
抗原的提取与制备
第一节 抗原/免疫原制备的基本概念 一、抗原制备的目的 二、抗原的“纯度” 三、抗原制备的主要技术途径
抗原制备的目的 免疫原:激活T、B细胞 半抗原:检测相应抗体
抗原的“纯度” 免疫原:保留足够的可被T、B细胞 识别的抗原决定簇 半抗原:尽可能减少影响反应特异 性的抗原决定簇
抗原制备的主要技术途径 天然抗原——分离、纯化 半抗原——人工合成、载体联接 抗原肽—— 合成、基因工程制备
第二节 完全抗原/免疫原的制备方法 一、颗粒性抗原的制备 二、可溶性抗原的制备
颗粒性抗原的制备 1、采集、分离抗原 2、无害化处理
可溶性抗原的制备与纯化 1、处理与粉碎 2、蛋白质分离 3、单一组分提取 4、抗原纯度鉴定
处理与粉碎 组织粉碎:机械、生物 细胞破碎:物理、化学、生物
蛋白质分离 选择性沉淀:盐析 有机溶剂沉淀 水溶性非离子型聚合物沉淀 透析技术: 超滤技术:
单一组分提取 层析技术:凝胶过滤 离子交换 亲和层析 离心技术:差速离心 密度梯度离心 电泳技术:电泳洗脱 等电聚焦
凝胶层析(分子筛)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离子交换层析
亲和层析
抗原纯度鉴定 方法:层析性质测定 电泳法 免疫法 指标:电泳纯 免疫纯
第三节 半抗原免疫原制备的方法 一、载体的选择 二、半抗原与载体的联接
载体的选择 蛋白质载体:BSA、HAS、OVA、KLH 聚合多肽载体:多聚赖氨酸 高分子聚合物载体:PVP、羧甲基纤维素
半抗原与载体的联接 1、连接方式:物理法(吸附) 化学法 2、化学连接方法: 直接联接法: 间接联接法:
碳化二亚胺法 半抗原与载体直接联接 蛋白质-COO— + R-N+=CN-R` H-N+-R 蛋白质-COO-C-NH-R` + 半抗原-NH2 O 蛋白质-C-NH-半抗原 + R-NH-CO-NH R` 半抗原与载体直接联接
戊二醛法 半抗原与载体直接联接 蛋白质- NH2 + 半抗原-NH2 + COH-(CH2 ) 3 - COH 蛋白质-N=CH-(CH2 ) 3 – CH=N-半抗原 半抗原与载体直接联接
氯甲酸异丁酯法 半抗原与载体直接联接 半抗原-COOH + Cl-COO-CH2 CH(CH3)2 O O 半抗原-C-O-C-O-CH2CH(CH3)2 + 蛋白质- NH2 半抗原-CO- NH -蛋白质 + HO-CH2CH(CH3)2 半抗原与载体直接联接
琥珀酸酐法 半抗原与载体间接联接 O O 半抗原-CH2 –OH + C-O-C CH3 CH3 O 半抗原-CH2 –O-C-(CH2 ) 2-COOH 半抗原与载体间接联接
O-(羟甲基)羟胺法 半抗原与载体间接联接 半抗原-C=O +H2 N-O- CH2 - COOH 半抗原-C=N-O- CH2 - COOH 半抗原与载体间接联接
一氯醋酸钠法 半抗原- - OH + Cl- CH2 - COONa 半抗原- - CH2 - COOH 半抗原与载体间接联接
重氮化的对氨基苯甲酸法 半抗原与载体间接联接 HOOC- -NH2 + NaNO2 HOOC- -N=N 半抗原- - OH + HOOC- -N=N 半抗原- -N=N- -COOH OH 半抗原与载体间接联接
本章小结 1、免疫学技术的应用范畴 2、免疫学的基本概念 3、抗原抗体反应的原理、特点、影响因素 4、抗原制备的方法
思考题 1、免疫学技术的应用范畴有哪些? 2、体外抗原抗体反应有哪些特点? 3、可溶性抗原的制备涉及哪些技术? 4、如何使半抗原具有免疫原性?举例说明 半抗原与载体的联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