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成本的概念 二、短期成本分析 三、长期成本分析 四、受益于利润最大化 第五章 成本与收益 一、成本的概念 二、短期成本分析 三、长期成本分析 四、受益于利润最大化
能力目标 1.用成本理论分析企业的收支相抵点和停止营业点 2. 进行总成本最大、平均成本最大、利润最大的计算
目标知识 1.重点掌握总成本、平均成本、边际成本、利润最大化的基本原则等有关概念及原理;一般掌握各种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及其关系。 2.了解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及其关系。 3.明确各种成本分析对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重要意义。
知识导入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有的生产要素可以随着市场的需求的变化进行调整,而有的生产要素的调整则要经历很长的时间。某服装厂订单突然激增,需要在下个月将产量增加一倍,此时厂商多半只能通过充分利用原有设备,开足马力,采用多雇佣工人,加班加点的方法,因为在一个月内增建厂房,并增加一倍的机器是不大现实的,而且厂商也不知道这种订单增加是长期现象还是暂时现象。这就是短期调整产量水平的问题。相反,如果市场对服装的需求是由于人们对产品偏好普遍变大而长期地增加,则厂商要增加设备扩大生产规模来满足增长了的市场需求。这就是长期调整生产的问题。
第一节 成本 成本:指企业在生产与经营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或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必须得到的报酬或补偿。成本也叫生产费用或生产成本。 第一节 成本 成本:指企业在生产与经营中所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或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必须得到的报酬或补偿。成本也叫生产费用或生产成本。 生产成本:生产一定产量所支付的费用。取决于:产量Q和各种生产要素的价格P。
一、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 经济学中的成本概念与会计中的成本概念是有区别的 。 会计成本是指企业生产与经营中的各种实际支出。这些支出一般可以通过会计账目反映出来。 经济学中的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生产所投入的全部要素的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利用一定资源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在其他可能的用途上所获得的最大收入 。 机会成本=经济成本=隐成本+显成本 显成本(Explicit Cost):会计学成本,厂商在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所需要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隐成本( Implicit Cost):对自己拥有的、且被用于生产的要素应支付的费用。不在帐目上反映。 如自有房屋作厂房,在会计账目上并无租金支出。
理解机会成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机会成本是指选择的成本。“鱼与熊掌不可兼得”, (2)机会成本是作出一种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若干种可能的选择中最好的一种。 (3)机会成本并不都是由个人选择所引起的。 思考: 物价上升了,因此,企业原先购置的机器设备的会计成本也增加了。该种说法对吗? 解析:该种说法不对。因为会计成本取决于实际购买时的支出不受以后市场变化的影响。
经济利润 经济学从稀缺资源配置的角度来研究生产一定数量某种产品所必须支付的代价。 用机会成本来研究厂商成本。 经济利润=总收入-总成本。 总成本=显成本+隐成本=会计成本+机会成本 经济学中的利润与会计利润不一样。 企业所追求的利润就是经济利润最大。 经济利润=会计利润-机会成本 正常利润:厂商对自己提供的企业家才能支付的报酬。 隐成本中的一个组成部分。
二、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 社会成本是指对整个社会来说所发生的成本,它反映了社会可获得的资源的最好替换用途。 私人成本是指对生产者来说所发生的成本,它反映了生产者可以得到的资源的最好替换用途。
三、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 在短期中,企业不能根据自己所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其全部生产要素,这就是说它只能调整可变生产要素(劳动力、原材料等),而不能调整固定生产要素(厂房、设备等)。短期成本分为用于这些可变生产要素的支出和用于固定生产要素的支出两大类。 在长期中,企业可以根据自己要达到的产量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长期中企业没有可变投入与固定投入之分,一切投入的生产要素都是可变的,所以,长期成本就是企业用于投入生产要素支出的所有费用。
思考 所有行业的长期和短期是一样的。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解析:不对,长期与短期的区分不是实际时间的长短,而是厂商能否调整全部生产要素。实际上,在不同的行业厂商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时间是不同的、因而其长期与短期的区别也是不同的。比如说,在汽车制造行业中,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时间很长,而在服装生产业中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时间就比较短。
第二节 短期成本分析 一、短期成本的分类 (一)短期总成本 第二节 短期成本分析 一、短期成本的分类 (一)短期总成本 短期总成本是指短期内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 。短期总成本又分为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两类。 固定成本(FC)指短期内在一定产量范围内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可变成本(VC)指短期内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用STC代表短期总成本,FC代表固定成本,VC代表可变成本,则有:STC=FC+VC
(二)短期平均成本 短期平均成本指短期内平均每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它是由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构成的。 平均固定成本指短期内平均每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 AFC=FC/Q 平均可变成本指短期内平均每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AVC=VC/Q 如果用SAC代表短期平均成本,则有: SAC=STC/Q SAC=FC/Q+VC/Q=AFC+AVC
(三)短期边际成本 短期边际成本指短期内厂商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 如果用SMC代表短期边际成本,以△Q代表增加的产量,则有: SMC=△STC/△Q
二、各类短期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其关系 可变成本(VC)随产量逐渐增加而递增。其曲线应是从原点出发,随产量递增而递增。 短期总成本(STC)是固定成本与可变成本之和,由于FC之值固定不变,所以短期总成本曲线与VC曲线的任一点垂直距离等于成本FC。 从表中还可以看出,平均固定成本(AFC)随产量的逐渐增加而减少。平均总成本(SAC)、平均可变成本(AVC)和短期边际成本(SMC)都是随着产量的增加先减少而后增加的。其曲线为“U”,先下降而后上升。
(一)短期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关系 TC曲线和TVC曲线的形状完全相同 STC 曲线:陡-平-陡 C Q TFC TVC STC F C STC = FC + VC STC不从原点出发,而从固定成本FC出发; 没有产量时,短期总成本最小也等于固定成本。
(二)短期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的变动规律及关系 (1)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 Fixed Cost) AFC。 短期内平均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固定成本。 Q C AFC AFC随产量Q的增加一直趋于减少。 但AFC曲线不会与横坐标相交,因为总固定成本不会为零。
(2)平均变动成本 Average Variable Cost 短期内生产平均每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总变动成本。 Q C AVC AVC初期随着产量增加而不断下降,产量增加到一定量时,AVC达到最低点, 而后随着产量继续增加,开始上升。 (先下降,后上升)
(3)短期平均成本 SAC SAC =AFC平均固定成本 + AVC平均可变成本 生产每一单位产品平均所需要的成本。 Q C AFC AVC
三种成本的变动规律 平均固定成本的变动规律是:最初减少的幅度很大,以后减少的幅度越来越小。也就是说,平均固定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减少,这是因为固定成本总量不变,随着产量的增加,分摊到每一单位产品上的固定成本就减少了。 平均可变成本的变动规律是:最初随着产量的增加,生产要素的效率逐渐得到发挥,因此平均可变成本减少;但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平均可变成本又开始增加。
短期平均成本的变动规律是由平均固定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决定的。当产量开始增加时,平均固定成本迅速下降,加之平均可变成本也在下降,因此短期平均成本迅速下降。以后,随着平均固定成本越来越小,它在平均成本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小,这时短期平均成本主要随平均可变成本的变动而变动,即随产量的增加而下降,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之后,又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三)短期边际成本、短期平均成本、短期平均可变成本的变动规律与关系 边际成本: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加 。 FC始终不变,因此SMC的变动与FC无关,SMC实际上等于增加单位产量所增加的可变成本。 MC = dTC/dQ = dVC/dQ (因为 dTC=dVC+dFC,而dFC=0)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 C SMC Q 短期边际成本曲线是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 开始时,边际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 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就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Q C SMC 原因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MP递增,MC就递减。 投入增加超过一定界限,MP递减,所需MC就递增。
B 请注意STC的两个特殊点A、B。 A SAC最低点对应B点。 SMC最低点对应A点。 TVC SMC TFC SAC AVC Q P
综合分析 Q C AVC SAC SMC A B SMC与SAC、AVC 相交于SAC和AVC的最低点。 进一步分析
SMC AVC (1)SMC与AVC相交于AVC最低点。 C Q SMC<AVC ,AVC↓ SMC>AVC, AVC↑ B SMC B点后,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成本,大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可变成本, 在产量增加后,平均可变成本一定增加。
(2)SMC与SAC相交于SAC的最低点。 Q C SAC SMC A SMC<SAC,SAC↓ SMC>SAC, SAC↑ SMC=SAC,SAC最低 相交之前,边际成本<平均成本; 相交之后,边际成本>平均成本; 相交,边际成本=平均成本 这时平均成本处于最低点,收支相抵。
M点——停止营业点 N点——收支相抵点 (3)收支相抵点与停止营业点:短期分析。 C SMC SAC AVC Q 在MR=MC=P原则下 B点之上,产品价格能弥补AVC,损失的是全部或部分AFC; B点之下,无法弥补AVC,停止生产。 B B点:厂商收益不足以弥补可变成本,为把损失减到最低,应停止生产。
第三节 长期成本分析 长期中企业可以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长期成本是指一切生产要素均可调整的时期内所发生的成本。它没有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之分。它的种类有三种: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可分别简写为:LTC、LAC和LMC。
一、长期总成本 long-run cost C LTC O Q1 Q2 Q 陡峭—平坦—陡峭 1.长期总成本 LTC: 长期中生产一定量产品所需要的成本总和,是厂商长期中在各种产量水平上的最低总成本。 Q C O LTC Q1 Q2 无固定成本,LTC从原点开始 长期:厂商能根据产量调整全部要素。在每一个产量水平上总可以选择最优规模进行生产。 开始阶段OQ1,要素无法充分利用,成本增加幅度大于产量增加幅度,LTC曲线较陡。 Q1Q2阶段,要素充分利用,属于规模经济,LTC曲线平坦。 Q2以后阶段,规模产量递减,成本增加幅度又大于产量增加幅度,LTC曲线较陡。
2.长期总成本的变动规律 在开始生产时,需要投入大量生产要素,但当产量较低时,这些生产要素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成本增加的比率大于产量增加的比率。当产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生产要素开始得到充分利用,这时成本增加的比率小于产量增加的比率,这也是规模经济的效益。最后,由于规模收益递减,成本的增加比率又开始大于产量增加的比率。所以长期总成本是随产量的增加而增加的。
LTC可以由STC线推导出 STC3 O C Q STC1 STC2 Q2 Q1 Q3 c a b d e 最优生产规模 生产规模由小到大依次为STC1、STC2、STC3。 假定生产Q2的产量。 厂商面临三种选择: STC1是较小规模:最低总成本在d点; STC2是中等规模:最低总成本在b点; STC3是较大规模,最低总成本在e点。 最优生产规模
规模调整得到LTC O C Q STC1 d STC2 STC3 LTC Q2 Q1 Q3 c a b 长期总成本曲线LTC的形成 e 长期中可以调整选择最优规模,以最低总成本生产。 O C Q STC1 d STC2 STC3 LTC Q2 Q1 Q3 c a b 长期总成本曲线LTC的形成 e LTC是STC的包络线 在d、b、e三点中b点的成本最低,所以长期中厂商在STC2规模生产Q2产量。 b点是LTC曲线与STC曲线的切点,代表着生产Q2产量的最优规模和最低成本。 同理,可以找出长期中每一产量水平上的最规模和最低长期总成本,也就是可以找出无数个类似的b点,连接即可得到LTC。
LAC是LTC曲线连接相应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 可从LTC曲线推导出LAC曲线。 二、长期平均成本 (一)长期平均成本及其曲线 长期平均成本LAC:长期内厂商按产量平均计算的最低成本。 LAC是LTC曲线连接相应点与原点连线的斜率。 可从LTC曲线推导出LAC曲线。 C Q LAC E LAC的变动规律是: 呈U型变化,先减而增
LAC的推导 生产Q1,选择SAC1,OC1是最低成本。 生产Q2,选择SAC2,成本为OC2。 生产Q3,选择SAC3。 假设可供厂商选择的生产规模只有三种,规模依次为: SAC3、SAC2、SAC1。 SAC1 SAC2 SAC3 C1 C2 C3 Q1 Q2 Q3 O C Q 生产Q1′,可选较小规模SAC1,也可选中等规模SAC2,成本相同。 究竟选哪一种规模,要看长期中的销售量是扩张还是收缩。 销售扩张,则应选用SAC2规模;销售收缩,则应选SAC1规模。 得出只有三种生产规模时的LAC曲线,即SAC曲线的实线部分。
LAC与SAC的关系 存在无数生产规模,有无数条SAC曲线, 得到LAC曲线是无数条SAC曲线的包络线。 C SAC Q SAC 在每一产量水平,都有一个LAC与SAC的切点,切点对应的平均成本就是生产相应产量水平的最低平均成本。 在切点之外,SAC高于LAC: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短期成本要高于长期成本。
LAC曲线呈U形的原因:内在经济或规模经济。 原因:规模经济。 规模收益通常都是先上升,后下降,所以,LAC曲线通常是U型。 SAC2 SAC3 SAC1 LAC 包络线不是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最低点的连接 LAC递减,处于生产规模递增阶段,与SAC最低点左端相切; LAC递增,处于生产规模递减阶段,与SAC最低点右端相切; 只有在LAC最低点,LAC才与SAC最低点相切。 LAC曲线呈U形的原因:内在经济或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内在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内在经济:厂商由自身内部规模扩大所引起的经济效益的提高。 也称作规模经济。 假定多种要素投入量增加的比例是相同的,就是规模报酬问题 其他情况不变,产量增加倍数>成本增加倍数 内在经济的原因: 第一,使用更先进技术; 第二,实行专业化生产; 第三,提高管理效率; 第四,对副产品进行综合利用; 第五,要素的购买与产品的销售方面也会更加有利。
内在不经济 内在不经济:随着厂商规模扩张到一定程度,由于本身规模过大而引起的经济效益的下降。 也称作规模不经济。 其他情况不变,产量增加倍数<成本增加倍数 原因: (1)企业内部合理分工被破坏,生产难以协调; (2)管理阶层的增加; (3)产品销售规模庞大、环节加长; (4)获得企业决策的各种信息困难。
(二)不同行业的长期平均成本 C LAC (1) Q 1.长期平均成本不变 C 产量的变化不会对生产要素的价格发生影响。如小商品的生产 2.长期平均成本递增的行业 生产要素有限,生产能力已经挖尽,基本上没有规模经济的空间。矿业的生产 C Q LAC(3) 3.长期平均成本递减的行业 规模扩大会引起平均成本下降。 汽车的生产
成本不变的行业 这种行业中各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不受整个行业产量变化的影响,无论产量如何变化,长期平均成本是基本不变的。其原因有两个:一是这一行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很小,即与其他行业相比,它所需要的生产要素在全部生产要素中所占比例也很小,从而它的产量变化不会对生产要素的价格发生影响。因此,这一行业中各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不会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二是这一行业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种类和数量与其他行业成反方向变动。一般来说,这种行业并不多见,只是一些小商品生产或特殊行业。
成本递增的行业 这种行业中各个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要随整个行业产量的增加而增加,这种行业属于普遍情况。这种行业的形成原因是,由于生产要素是有限的,所以整个行业产量的增加就会使生产要素价格上升,从而引起各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增加。这种情况在以自然资源为主要生产要素的行业,如农业、渔业、矿业中更为突出。 成本递减的行业 这种行业中各个厂商的长期平均成本要随整个行业产量的增加而减少。即前面讲过的规模经济中的外在经济。形成这种行业的原因是,外在经济对这种行业特别重要。例如,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海洋捕渔业发展时,就有可能设立专门培养训练捕鱼工人的学校,更可能设计出使效率大大提高的捕鱼设施。这些显然会使每个厂商的捕鱼成本大大降低。
补充:外在经济与外在不经济 外在(部)性: 正 负 外在经济的原因 第一,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更为经济和更好地供给。 正 负 外在经济的原因 第一,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更为经济和更好地供给。 第二,行业信息和人才更容易流通和获得。 外在经济:行业规模扩大,给个别厂商带来产量与收益的增加。 外在不经济:行业规模过大,给个别厂商带来的产量与收益的减少。 C Q LAC1 LAC2 外在经济使LAC下移 外在不经济的原因: 竞争加剧,要素价格提高 环境污染, 对基础设施的压力增加。
以下根据短期和长期的关系由SMC曲线推导出LMC 三、长期边际成本 长期边际成本LMC: 长期中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 LMC是LTC曲线上相应点的斜率,可以从LTC曲线推导出LMC曲线。 以下根据短期和长期的关系由SMC曲线推导出LMC
进一步 O C Q LMC SMC1 SAC1 SAC2 SMC2 SAC3 SMC3 LAC P S R Q2 Q1 Q3 从STC得出LMC 长期中,假设 只有三种规模, SAC3,SAC2,SAC1 相应短期边际成本线 SMC3,SMC2,SMC1 LMC与SMC必然相交于一点。 在Q1产量,最优规模SMC1和SAC1。此时,Q1产量的SMC是P,该点LMC=SMC 。 类似,可以得到无数个P点,比如R、S等。形成LMC。,长期边际成本也是随着产量的增加先减少而后增加的,其曲线也是一条先下降而后上升的“U”形曲线,但它要比短期边际成本曲线平坦。
LAC与LMC(收支相抵点) 交点左边,LMC位于LAC下面,或LMC<LAC; 交点右边,LMC位于LAC上方,或LMC>LAC。 Q LMC LAC Q1 C O LMC<LAC,LAC LMC>LAC,LAC LMC=LAC,在LAC最低点
案例研究 王永庆与台塑的成功 长期平均成本曲线表明了长期中平均成本随产量变动的规律。从这条“U”形曲线我们可以看出,只有产量增加到一定量才能实现平均成本最低,平均成本最低才能使企业实现经济效率。因此,企业平均成本最低时的产量就是企业的适度规模。企业只有根据这一原则确定产量才能成功。中国台湾企业家王永庆经营台塑成功的经验证明了这一点。 台塑是王永庆成功经营的第一个大企业,这个企业生产聚氯乙烯(PVC)塑胶粉。开始时,该企业规模仅为月产量100吨,尽管产量低,仍供大于求,台湾的需求量仅为每月20吨。产量低,平均成本无法实现最低,价格降不下来,台湾仅有的20吨的市场需求也被日本产品占领。扩大产量,产品销路又成问题。王永庆处于两难处境。这时台塑的股东纷纷要求退股,王永庆毅然卖掉自己的大部分企业,买断了台塑的产权,独资经营。
王永庆知道,企业困难的关键在于产量上不去,平均成本降不下来。如果只考虑需求,减少产量,平均成本更高,更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扩大产量使平均成本降到最低是转败为胜的关键。于是,他决定把产量扩大到平均成本最低的月产1200吨。这时平均成本达到最低,而且,由于当时台湾是当时世界烧碱的主要生产基地之一,生产烧碱中被弃置不用的氯气可用于生产PVC。这样,在实现了最低成本时,其货币成本还低于世界其他国家。有了这种优势就可以打入世界市场。结果王永庆成功了。
王永庆的成功说明,在确定企业规模时一定要达到平均成本最低的产量,即实现规模经济。其实我国汽车等行业的产品之所以价格高就在于企业规模小,没有实现平均成本最低的产量。世界汽车公司的最低规模在400万辆以上,说明在这个规模时,平均成本才能最低。但我国最大的上海汽车厂(生产桑塔纳汽车)产量也不过20多万辆(1998年),这就难以实现规模经济,别说走向世界了,能保住国内市场也不易。
第四节 收益与利润最大化 收益与利润最大化 厂商进行生产的目的是实现利润最大化,那么,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实现利润最大化呢?这就需要对收益与利润进行分析。收益是指厂商出售产品时所得到的收入。它一般可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可分别用TR、AR和MR表示
三种收益的关系 TR=AR·Q AR=TR/Q MR=△TR/△Q 总收益=总产量×价格 即 TR=TP·P 平均收益=平均产量×价格 即AR=AP·P 边际收益=边际产量×价格 即MR=MP·P
利润分析 (一)利润 这里所分析的利润是指超额利润或经济利润,是指总收益与总成本之间的差额。如果以π代表利润,TR代表总收益,TC代表总成本,则公式为: 利润=总收益 - 总成本
π=TR-TC 如果TR>TC,则π>0,厂商获得超额利润;如果TR=TC,则π0。厂商获得正常利润,各项生产要素都获得了各自应得的报酬;如果TR<TC,则π<0,厂商发生亏损。由于总收益(TR)和总成本(TC)都是产销量的函数,利润(π)自然也是产销量的函数,则上式可写成: π=π(Q)=R(Q)-C(Q) 要想实现利润最大,就必须使R(Q)与C(Q)之差最大,也就是要求出利润函数的极大值。
利润最大化原则 利润最大化的原则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厂商应该选择最佳的产量,使得最后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收益等于所付出的边际成本。也可以简单地说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MR=MC。 为什么只有当MR=MC时,厂商才能实现最大的利润呢? 如果MR>MC,表明厂商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大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这时,厂商还没有得到其所能得到的全部利润,还没有达到利润最大化。
如果MR<MC,表明厂商每多生产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收益小于生产这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成本。这对厂商来说造成了收益或利润的流失,也没有达到利润最大化。 所以,无论厂商增加产量,还是减少产量,厂商必须要寻找一个最佳产量。在这个产量点上,他既能得到由产量变动所可能带来的总利润增加的全部好处,又能避免由产量变动所可能带来的总利润减少的全部损失。这个最佳的产量点,必然只能是MR=MC的均衡点。所以,MR=MC是厂商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均衡条件。厂商根据这一条件来确定自己的产量。
本章小结 经济学中的成本是企业进行生产活动所使用的生产要素的价格,或生产要素的所有者必须得到的报酬或补偿。经济分析中的成本和财务会计分析中的成本含义并不完全相同。会计成本是指企业生产过程中按市场价格直接支付的一切费用,这些费用一般可以通过会计账目反映出来;而经济分析中所使用的成本,是指企业为从事生产所投入的全部要素的成本。
成本函数反映了企业的成本与其所生产的产品产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厂商的成本函数分为短期成本函数和长期成本函数。短期成本包括短期总成本、短期平均成本、短期边际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和平均可变成本。长期成本包括长期总成本、长期平均成本和长期边际成本。 收益函数反映了各种价格条件下企业的收益与其所生产的产品产量之间的关系。收益也分为总收益、平均收益和边际收益。 企业生产所追求的利润即经济利润(也叫超额利润)是指成本和收益之间的差额。利润最大化的基本条件是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
案例分析 “无花边费用”业务模式 廉价航空公司1978年诞生于美国,美国西南航空公司首创了廉价航空公司的“无花边费用”业务模式。所谓“无花边费用”就是指在航空服务中剔除了免费提供餐点等服务,从而节省了餐点成本和航空乘务员的人力成本。而在航线安排上,廉价航空公司则主要从事航程在3个小时以内的国内航线上的旅客运输服务,而且仅使用同种机型,如澳大利亚廉价航空公司Virgin B1ue使用的飞机就全部是波音737系列机型,这样航空公司用于航行的投资和飞行员培训的费用就随之大大降低。 电话和网上订票也是廉价航空公司降低成本的法宝。Virgin B1ue约85%的售票是通过呼叫中心或互联网完成的。有数字显示,分销或票务成本通常占航空公司预算的15%—17%,如果乘客都采取在网上订票,则每名乘客的购票成本将仅是原来的1/10。
通过在每个甚至很细微的环节上节约成本,廉价航空公司的票价往往只有同航线一般票价的一半;在某个特别优惠日,其最低票价甚至仅为主流航空公司票价的五分之一。在这个价格主导大众消费的市场环境里,这种低票价无疑对大多数消费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而今天,廉价航空公司也似乎成了航空业“低成本、高利润”的代名词。就在航空业最黑暗的2002年,Jet B1ue和西南等美国廉价航空公司以及瑞安和易捷等欧洲廉价航空公司的规模却迅速扩大,Jet Blue在当年大举订购了100架空中客车飞机,而瑞安和易捷则订购了120架。
案例评析 我们知道,企业的经营是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利润等于收入减去成本,企业要想扩大利润,除了尽可能扩大销售增加收入之外,还可以想办法降低成本,在短期内成本又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对于航空公司而言,航线一旦确定,短期内其固定成本是不变的,可变的是那些变动成本,如餐点成本、票务成本等。而廉价航空公司正是通过努力降低这些花边费用(变动成本),来降低其总成本,提高利润的。 试分析:廉价航空公司是如何降低成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