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你认识这些细胞吗 ? 人体的血细胞 红细胞 白细胞 你认识这些细胞吗 ? 洋葱根尖的细胞分裂 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Advertisements

第十一章 艾滋病与人类免疫 第十一章 艾滋病与人类免疫 第一节 艾滋病发生由来和机制 第一节 艾滋病发生由来和机制 艾滋病英文全称为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的字头 AIDS 的译称,中文名为获得性免疫缺 陷综合症,是由一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
病毒与疾病 生技 10-1 赵桂华. 概念 生物病毒 :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只含单一 核酸 ( DNA/RNA ),必须在活细胞内寄生并以复 制方式增殖的非细胞型微生物。 生物病毒微生物 原指一种动物来源的 毒素。 “virus” 一词源于 拉丁文。 病毒能增殖、遗传和演化,因而 具 有生命最基本的特征。
关于艾滋病 —— 从生物学角度看 AIDS. 你所知道的 你已经知道:艾滋病是一种传染病。 病原体: HIV 病毒 传染源:艾滋病患者和 HIV 病毒携带者 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母婴传播 易感人群:由于没有疫苗,差不多所有的 人都属于易感人群.
性传播疾病 sexually transmitted disease 第二十六章 流行病学教研组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教研室.
公共课教学部教师 全红霞 性与爱是人类精神的一道 最强烈的光辉, 穿越灵与肉 \ 穿越 神圣与世俗, 荡涤着我们的灵魂. ______ 佚名.
第四节 免疫调节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制作:杨勇勤 问题探讨 : 1 、神经系统能够感觉到病原体的存在吗? 人体能够靠反射对病菌或病毒做出反应 吗? 2 、人体能靠激素来直接杀灭病原体吗? 3 、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会影响内环境的 稳态吗?
5 、认识传染病 无锡沁园实验小学 曹爱萍. 从小到大你患过这些病吗?疾病名称是否患过此病是否接种过疫苗 流行性感冒 麻疹 水痘 肺结核 近视眼 结膜炎 贫血 龋齿 蛔虫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
泡泡男孩 —— 大卫 菲利浦 威特 年 9 月 21 日,他出生在美国德克萨斯 州休斯敦市的圣鲁克医院。从出生那一刻 起,他就生活在一个无菌透明的塑料隔离 罩中,因为他患有一种及其罕见的基因缺 陷疾病 ─ “ 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简称 SCID ) ” 。 他的体内没有任何免疫系统, 没有任何抵御细菌、病毒的能力。
科普宣传 免疫与健康 科技让我们拥有健康、安全的生活 中国免疫学会 中国医学科学院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艾滋病,是种人畜共患疾病,由感染 "HIV" 病毒引起。 HIV 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 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 T4 淋巴组织作为攻击目标,大量破坏 T4 淋巴 组织,产生高致命性的内衰竭。这种病毒在 地域内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平衡,使人 体成为各种疾病的载体。 HIV 本身并不会引发.
第三节 身体的防卫 3 、烧伤病人治疗时,一般应尽量用自己的 皮肤进行植皮。你知道原因吗? 皮肤进行植皮。你知道原因吗? 1 、当流感流行时,为什么有的同学容易感冒, 而有的同学一般不感冒? 而有的同学一般不感冒? ? 2 、你知道艾滋病吗?患者可能因小小的感冒 而死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而死亡。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二 免疫失调引起的疾病 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引起: 机体免疫功能失调引起: 1 )免疫缺陷病 2 )超敏反应(过敏反应) 3 )自身免疫病等.
第二章 疾病概论 健康与疾病的概念 病因学 发病学 疾病的转归. 一、健康( health ) 健康至少应具备强健的体魄和健全的心理和精神状态。 二、疾病( disease )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与机体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一个损伤与抗损伤斗争的有规律过程,体内有一系列功能、 代谢和形态的改变,临床出现许多症状与体征,机体与外环.
藥膳報告 第五組 組員 王錡雲 鄭竣元林仕哲梁連僑 組長 朱紀蓉 四物湯. 藥材 當歸川芎熟地 白芍.
病源體 非典型肺炎主要是由流感病毒、衣原體、腺病 毒或其他較不尋常的微生物所引起的肺炎。 臨床表現雖有異於一般的細菌性肺炎,但卻有 著類似的臨床表徵與病情,但病徵多變,有時 並不太明顯。 臨床診斷有時不易分辨出病者是否患上肺炎或 支氣管炎,亦難以找出病源。 非典型肺炎的病發期不定,病徵一般會維持
古田一中 生物教研组 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 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 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 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 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 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 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
传染病及其预防 传染病及其预防 疾病名称是否患过此病是否接种过疫苗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 麻疹 麻疹 水痘 水痘 肺结核 近视眼 结膜炎 贫血 龋齿 蛔虫病 流行性乙型脑炎从小到大你患过那些病?
非细胞结构的生物体-病毒 通河中学 杨 洁. 病毒引起的疾病 1 、禽流感 2 、艾滋病 3 、流感 4 、非典型性肺炎 5 、脊髓灰质炎 ( 俗称小儿麻痹症 )
春季常见传染病防控.
张孔来 教授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博士生导师 艾滋病工作网络 主席
第五节 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田丹.
了解病毒,关爱健康 ——从狂犬病说起 上海市上南中学 张 正 国.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愛滋病 1.疾病簡介 2.臺灣愛滋病流行概況 3.臨床症狀 4.什麼是空窗期/潛伏期? 5.愛滋病傳染要件 6.傳染方式
專書心得分享 書目 孫安迪教你解毒排毒 分享人:劉玲伶 前言 三折肱而成良醫 心得 自己是最好的醫生 身體要好,毒不留身.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行政院主計處第一局 簡任編審 徐守國 中華民國98年9月4日
科學人雜誌中英對照知識庫 Scientific American Online 線上知識庫介紹
第三讲 生物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与前景.
人類疾病與危機.
李韶山 教授、博士生导师 华南师范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
書名:認識毒物的七堂課 作者:田中真知 譯者:陳柏傑 出版社:晨星出版 讀書心得報告 五年一班楊穎丞.
Ch2公共衛生 2-1環境衛生 2-2傳染病與微生物防治.
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 合力抗艾,共担责任,共享未来.
欢迎各位老师莅临指导!.
防禦系統 防禦系統: 由一系列特化的分子、細胞、組織、器官所組成,用以保護人體,免受病原體及有毒物質的入侵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臺灣3.0版授權釋出
視 力 保 健 明 光 眼 科 視力保健教室.
1.理工學院安全衛生教育訓練 法源依據(自2-1-5)
药事管理学 药学院 药理教研室 徐华丽.
艾滋病的相关临床检验 乌兰察布市中心医院检验科 全鑫.
欢迎同学们走进生物课堂 绪 论.
焦點 2 病毒的構造與種類.
第十一章 海洋天然药物 主讲:吴方评.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第4节 免疫调节.
V. 免疫学应用 (Chap16、17).
一轮复习 细胞的增值.
生物工程药物和疫苗.
复旦大学MPA教育中心“领导未来”培训项目 科技革命与知识型领导
財團法人台灣紅絲帶基金會 走向陽光關懷愛滋 Mr. David.
人体的免疫调节 高三生物备课组.
班級:系統三甲 學號:4A 姓名:張譽耀 學號:4A 姓名:梁旅維
02/24/99 實驗室安全衛生概論 湯大同 石東生 22 1.
SARS                         .
13-14学年度生物学科教研室总结计划 2014年2月.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二章 第三节 细 细胞溶胶 内质网 胞 核糖体 质 高尔基体 线粒体 第一课时 浙江省定海第一中学 黄晓芬.
兩性教育.
Life with Food 生命与食品安全.
预防艾滋病,从你我做起 11数控主题班会.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第一章 走近细胞 第1节 从生物圈到细胞.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第3节 细胞核——系统的控制中心 本节聚集: 1.细胞核有什么功能? 2.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是怎样的?
第二节 核酸与细胞核.
第四章 病毒 一、 病毒的一般特性 二、 噬菌体.
科技、不確定性與生死—從SARS看現代社會的生老病死 南華大學應用社會學系周平教授
C型肝炎病毒假想圖:最外層為套膜,內包裝有一單股之RNA分子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病 毒 Understanding: Virus 生物戰爭 異形電影海報 第 11 單元:病毒:生物戰爭    莊榮輝教授 病毒算不算是種生物? 其生存策略令人驚訝。 本著作除另有註明外,採取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相同方式分享」台灣2.5版授權釋出 C33 1 30 min

病 毒 病毒構造非常簡單,須寄生在細胞中過生活 2 比任何生命形式都要早 構造簡單只有蛋白核酸 可以結晶狀態保持不動 必須寄生在細胞或細菌 以電子顯微鏡才能看到 唯一目標就是複製自己 太簡單而難以醫藥治療 禽流感病毒 台灣大學 莊榮輝 外 包 膜 核酸 RNA 表面蛋白 寄生在細菌的病毒特稱為 噬菌體 (phage) 重建 1918 流感病毒 伊波拉病毒 2 WIKIPEDIA 噬菌體 小兒痲痹病毒

病 毒 病毒可辨認自己的宿主細胞,入侵後即控制細胞活動 3 愛滋病毒 (HIV) 攻擊免疫細胞 (TH) 爆破感染 接觸目標 注入核酸 複製病毒 愛滋病毒 (HIV) 攻擊免疫細胞 (TH) 病毒核酸 侵入細胞 病毒表面蛋白質可辨識並攻擊特定細胞,非常精確。 病毒核酸 控制細胞 病毒大量 複製自己 包裝病毒 送出細胞 如何辦到的? 3 Nowak and McMichael (1995) Scientific American, no. 8, p. 42

病 毒 歷史上幾次病毒的傑作都造成大規模死亡或重大事件 4 Wiki Z-m-k Wiki Mountain Aztec 文化相當殘酷 1519 年西班牙人以少數軍隊及天花征服中美洲 Aztec 文明,是典型的生物戰劑。 全球流感 (flu) 商青銅鼎 毀滅性武器 SARS 病毒 1950 年代小兒痲痹氾濫全球,美國受害也很嚴重,包括羅斯福總統。Wyeth 作品中也描繪受害者 Christina Olson。 4 WIKIPEDIA

病 毒 疫苗是死病毒或減弱病毒,但有些 RNA 病毒突變很快 5 Vaccinia 牛痘與天花很像,但沒有很強烈症狀,感染過牛痘者可對天花免疫。這一類都是雙股 DNA 病毒,不太會突變,因此疫苗可以一直使用。 Wiki Nathaniel C. Sheetz 應該把所有天花樣本摧毀嗎? 種牛痘 病毒接種在雞蛋的胚胎,以大量製備疫苗。但流感疫苗必須每年預測,並配製可能的病毒成份。 病毒的突變方式 禽流感病毒可在雞鴨與豬之間流傳,如此可混合不同種病毒,產生新型病毒,引發大流行。 5 預測流感病毒 WIKIPEDIA Everyday Science Explained (1996) p. 212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病 毒 新病毒隨人類開發不斷出現,我們最好學習如何接納它 6 全世界有九成的生物我們尚未發現,這些未知生物可能都蘊藏新型病毒。當人類開發雨林時,就必須面對它。 愛滋病毒可能是人類開發非洲所釋放出來的猿猴病毒。 『克服一種病毒後,後面一定跟著一整群新病毒。我們永遠不可能消除病毒。』 就好像我們沒辦法消除空氣一樣 『病毒是自然的一部份,我們必須承認這點,它們就在這裡...人類想要獨佔地球嗎?』 病毒對人類一點好處都沒有嗎? 6 WIKIPEDIA

病 毒 病毒是奈米級的基因獵人 7 一群噬菌體正在圍攻細菌。 活生生的基因機器! (以星際大戰造形凸顯內在小宇宙) 一隻噬菌體 被壓出核酸 Purves et al., Life: The Science of Biology, 4e Starr & Taggart (1987) Biology, 4e, p.197 一隻噬菌體 被壓出核酸 一群噬菌體正在圍攻細菌。 (以星際大戰造形凸顯內在小宇宙) 7 Scientific American (2001) September; August, p. 46

關鍵名詞 病毒 virus 噬菌體 phage RNA 病毒 流行感冒 flu 天花 smallpox 小兒痲痹 polio 病毒生活史 奈米生物戰劑 疫苗 vaccine 金納 Jenner DNA 病毒 突變 mutation 牛痘 cowpox 流感疫苗 豬流感 swine flu 共生病毒

簡單描述病毒的構造 (圖解)。 『蛋白質外層的囊胞,內含有核酸』 病毒如何繁衍? 『把核酸注入宿主,並複製其個體』 病毒如何辨認其宿主? 『外層蛋白質辨認宿主細胞膜的記號』 人類如何抵抗病毒? 『感染後免疫系統對病毒產生抗體』 『注射疫苗讓免疫系統認識病毒』

以下何種疾病不是病毒引起? (1) 1918 年西班牙大流感 (2) 2003 年臺灣的 SARS (3) 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 (AIDS) (4) 中世紀歐洲的黑死病 (鼠疫) (5) 小兒痲痹 ■ Quiz

人類能否戰勝病毒? (1) 應該由地球上完全去除病毒 (2) 應該有全面控制病毒的方法 (3) 儘量讓人類適應病毒並免疫 (4) 人類應該要與病毒和平共存 (5) 人類與病毒根本就是共生體 ■ Quiz

版權聲明 版權聲明 版權聲明 12 12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認識病毒,Discovery Networks, Cronkite Ward製作,協和國際多媒體出版http://tulips.ntu.edu.tw/search~S5*cht?/X{215870}{21593c}{214c47}{214644}&searchscope=5&SORT=DZ/X{215870}{21593c}{214c47}{214644}&searchscope=5&SORT=DZ&extended=0&SUBKEY=%E8%AA%8D%E8%AD%98%E7%97%85%E6%AF%92/1%2C24%2C24%2CB/frameset&FF=X{215870}{21593c}{214c47}{214644}&searchscope=5&SORT=DZ&1%2C1%2C 2010/07/23 visited Wiki User: IllaZilla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Alien_movie_poster.jpg 2010/07/15 visited User: Rick Swarts http://www.newworldencyclopedia.org/entry/Image:Bacteriophage.jpg#file 2010/07/16 visited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Reconstructed_Spanish_Flu_Virus.jpg 2010/07/16 visited http://commons.wikimedia.org/wiki/File:Ebola_Virus_TEM_PHIL_1832_lores.jpg 2010/07/04 visited the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Polio_EM_PHIL_1875_lores.PNG 國立台灣大學生化科技系 莊榮輝 教授 認識病毒,Discovery Networks, Cronkite Ward製作,協和國際多媒體出版http://tulips.ntu.edu.tw/search~S5*cht?/X{215870}{21593c}{214c47}{214644}&searchscope=5&SORT=DZ/X{215870}{21593c}{214c47}{214644}&searchscope=5&SORT=DZ&extended=0&SUBKEY=%E8%AA%8D%E8%AD%98%E7%97%85%E6%AF%92/1%2C24%2C24%2CB/frameset&FF=X{215870}{21593c}{214c47}{214644}&searchscope=5&SORT=DZ&1%2C1%2C 2010/07/23 visited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認識病毒,Discovery Networks, Cronkite Ward製作,協和國際多媒體出版http://tulips.ntu.edu.tw/search~S5*cht?/X{215870}{21593c}{214c47}{214644}&searchscope=5&SORT=DZ/X{215870}{21593c}{214c47}{214644}&searchscope=5&SORT=DZ&extended=0&SUBKEY=%E8%AA%8D%E8%AD%98%E7%97%85%E6%AF%92/1%2C24%2C24%2CB/frameset&FF=X{215870}{21593c}{214c47}{214644}&searchscope=5&SORT=DZ&1%2C1%2C 2010/07/23 visited 自行掃描自 Nowak and McMichael (1995) Scientific American, no. 8, p. 42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US government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Sars-corona.png 2010/07/16 visited 認識病毒,Discovery Networks, Cronkite Ward製作,協和國際多媒體出版http://tulips.ntu.edu.tw/search~S5*cht?/X{215870}{21593c}{214c47}{214644}&searchscope=5&SORT=DZ/X{215870}{21593c}{214c47}{214644}&searchscope=5&SORT=DZ&extended=0&SUBKEY=%E8%AA%8D%E8%AD%98%E7%97%85%E6%AF%92/1%2C24%2C24%2CB/frameset&FF=X{215870}{21593c}{214c47}{214644}&searchscope=5&SORT=DZ&1%2C1%2C 2010/07/23 visited Andrew Wyeth http://www.madtv.me.uk/goneaway.aspx?BlogID=163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Wiki User: Silsor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Biohazard_symbol.svg 2010/11/24 visited Wiki User: El Comandante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Codex_Magliabechiano_%28141_cropped%29.jpg 2010/07/16 visited Wiki User: Mountain http://zh.wikipedia.org/zh-tw/File:Ding_with_animal_mask.jpg Wiki User: Z-m-k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TurquoiseAztecMask.jpg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Nathaniel C. Sheetz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Smallpox_vaccine_site.jpg 2010/07/16 visited 認識病毒,Discovery Networks, Cronkite Ward製作,協和國際多媒體出版http://tulips.ntu.edu.tw/search~S5*cht?/X{215870}{21593c}{214c47}{214644}&searchscope=5&SORT=DZ/X{215870}{21593c}{214c47}{214644}&searchscope=5&SORT=DZ&extended=0&SUBKEY=%E8%AA%8D%E8%AD%98%E7%97%85%E6%AF%92/1%2C24%2C24%2CB/frameset&FF=X{215870}{21593c}{214c47}{214644}&searchscope=5&SORT=DZ&1%2C1%2C 2010/07/23 visited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Antigenic_drift_vs_shift.png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自行掃描自 Everyday Science Explained (1996) p. 212 National Geographic Society US 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HIV_Virion-en-2.png 2010/07/16 visited 認識病毒,Discovery Networks, Cronkite Ward製作,協和國際多媒體出版http://tulips.ntu.edu.tw/search~S5*cht?/X{215870}{21593c}{214c47}{214644}&searchscope=5&SORT=DZ/X{215870}{21593c}{214c47}{214644}&searchscope=5&SORT=DZ&extended=0&SUBKEY=%E8%AA%8D%E8%AD%98%E7%97%85%E6%AF%92/1%2C24%2C24%2CB/frameset&FF=X{215870}{21593c}{214c47}{214644}&searchscope=5&SORT=DZ&1%2C1%2C 2010/07/23 visited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Wiki User: Quentin X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Outbreak_movie.JPG 2010/07/16 visited 自行掃描自 Scientific American (2001) September; August, p. 46 自行掃描自 Starr & Taggart (1987) Biology, 4e, p.197 Copyright 2001 by Team C0123260 The Legenders , RJC, Singapore http://library.thinkquest.org/C0123260/basic%20knowledge/images/basic%20knowledge/DNA/structure%20of%20bacteriophage.jpg

作品 授權條件 作者/來源 自行掃描自 Purves et al., Life: The Science of Biology, 4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