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定量分析方法特点 (一)容量分析法的特点 容量分析法是将已知浓度的滴定液由滴定管滴加到待测药物的溶液中,直到所加滴定液与被测药物按化学计量反应完全为止,然后根据滴定液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就可计算出被测药物的含量。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五节 函数的微分 一、微分的定义 二、微分的几何意义 三、基本初等函数的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 法则 四、微分形式不变性 五、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六、小结.
Advertisements

2.8 函数的微分 1 微分的定义 2 微分的几何意义 3 微分公式与微分运算法则 4 微分在近似计算中的应用.
仪 器 分 析 实 验仪 器 分 析 实 验 主讲人:刘江涛 重庆师范大学 化学学院.
第一章   气相色谱分析.
血清总胆红素和结合胆红素的测定 董雷鸣.
高效液相色谱测定饮料中的苯甲酸.
第五章 气相色谱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气相色谱分析的理论基础 第三节 气相色谱仪 第四节 色谱分离条件的选择
环氧乙烷残留量检测 -色谱法 (GC-7800) 史兰
第9章 气相色谱法 gas chromatography,GC.
第四章A 药品的含量测定 (如何通过药品的含量测定判定其优劣).
实验四 维生素AD胶丸中 维生素A的含量测定
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的分离.
实验二十二 运动性疲劳的生化判断.
3.5 药 物 分 析 方 法.
7.气相色谱仪的基本原理与使用方法.
碘量法应用与实例:维生素C含量测定.
实验一 利用紫外吸收光谱检查药物维生素C的纯度
药物分析 第六章 药物的含量测定.
重金属通过食物富集到动物体内的研究 殷瀚之 刘邦媛 李琳慧 陈可歆 结题报告.
药 物 分 析 实 验 实验三 典型化学药的特殊杂质 和相关物质检查.
第二节 比色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 一. 概述 (1) 比色法和可见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比色法: 在分析化学中, 利用比较
第三节 片剂和注射剂中药物含量测定 一.制剂中常见赋形剂的干扰和排除
第二节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方法 定性鉴别 纯度检查 一、定性分析 二、定量分析 单组分的定量方法 多组分的定量方法.
维生素B1的质量分析.
不确定度的传递与合成 间接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的评估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5 微分及其应用 一、微分的概念 实例:正方形金属薄片受热后面积的改变量..
实验3 邻甲苯胺法测定血糖.
EDTA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 水总硬度的测定.
实验11. 苯、萘、联苯、菲的高效液相色谱分析 授课老师: 王青 2013年春
高效毛细管电泳复习题 一、选择题 1、高压电源、进样系统、石英毛细管及检测器是 哪个仪器的主要组成部分
Presenter: 宫曦雯 Partner: 彭佳君 Instructor:姚老师
第三章 滴定分析 §3-1 滴定分析概述 §3-2 滴定分析法的分类与滴定反应的条件 §3-3 标准溶液 §3-4 标准溶液浓度表示法
第三节 特殊杂质检查法: 药物除检查一般杂质外,还需检查可能存在的特殊杂质,由于药物品种不同,所含的特殊杂质不同(与不同药物的生产、贮存有关)。 检查方法也不同,一般按药物和杂质在物理、化学性质上的差异,采用物理、化学方法检查。
第二章 气相色谱分析 §2-1 气相色谱法概述 色谱法(chromatography):以试样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间的溶解、吸附、分配、离子交换或其他亲和作用的差异为依据而建立起来的各种分离分析方法称色谱法。 色谱柱:进行色谱分离用的细长管。 固定相:(stationary phase) 管内保持固.
混合离子络合滴定的最低允许PH值的计算 报告人:肖开炯.
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and Ultraviolet Spectrophotometry
3.6.2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及滴定的方式与分类(自学) 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自学)
混合碱的分析(双指示剂法) 一、实验目的 学习双指示剂法测定混合碱中碱组分含量的原理和方法 掌握HCl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方法.
第三章 辐射 学习单元2 太阳辐射.
第五章 化学平衡与滴定分析法概论.
基准物质(p382,表1) 1. 组成与化学式相符(H2C2O4·2H2O、NaCl ); 2. 纯度>99.9%; 3. 稳定(Na2CO3、CaCO3、Na2C2O4等) 4. 参与反应时没有副反应.
从物理角度浅谈 集成电路 中的几个最小尺寸 赖凯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 本科2001级.
6.高效液相色谱仪的测定原理及基本构造.
复分解法制备硝酸钾.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GXQ 分析化学 学年.
重庆华邦药业有限公司样品测试报告
温度滴定法 陈文锋
Home Work 现代科学中的化学键能及其广泛应用 罗渝然(Yu-Ran Luo)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 小鼠骨髓细胞染色体标本的制备与观察 徐志浩 遗传与基因工程教研室 院系楼西侧一楼 2016年.
3.9.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自学)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3.9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激光器的速率方程.
分光光度计(荧光/紫外可见) 培训 张文静 牟平海岸带环境综合测试站 2017年06月16日.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嘉兴市秀洲现代实验学校 沈丹英.
四、标准加入法 (Q=0) 序 号 测定液浓度 c c c 测定液体积 V V V 标液浓度 cS cS cS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利用DSC进行比热容的测定 比 热 容 测 量 案 例 2010.02 TA No.036 热分析・粘弹性测量定 ・何为比热容
光度滴定法简介以及吸光光度滴定法概述 分析化学三班 刘俊扬
盐酸溶液中氯化氢含量的测定.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K2Cr2O7标准溶液 的配置 主讲人:李雪莲
活度系数γ=1,离子积Kw、任意n元酸HnA第m级电离常数Kam、分析浓度CHnA已知且为真值的情况下酸的水溶液[H+]近似计算的误差分析
THERMOPORT 20 手持式温度表 THERMOPORT系列手持温度表基于所用技术及对实际应用的考 虑,确立了新的标准。
FH实验中电子能量分布的测定 乐永康,陈亮 2008年10月7日.
野菊花注射液色谱指纹图谱的研究 药 物 分 析 实 验 实验八 复方左炔诺孕酮片质量检验 1.
项 目 九 分 光 光 度 分 析 黄根成.
能量色散X荧光光谱仪 红磷(P)测试评估报告 市场需求:测试套管中的红磷 推荐机型:Ux-220 高配机型
实验十八 图谱解析实验 根据谱图,推定未知苯系物的结构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二节 定量分析方法特点 (一)容量分析法的特点 容量分析法是将已知浓度的滴定液由滴定管滴加到待测药物的溶液中,直到所加滴定液与被测药物按化学计量反应完全为止,然后根据滴定液的浓度和消耗的体积,就可计算出被测药物的含量。

滴定终点与等当点不符---滴定误差,需要选择合适的指示剂指示终点。 通常用于测定高含量或中含量组分,即被测组分的含量在1%以上。容量分析法比较准确,一般情况下相对误差可达0.2%以下。 容量分析法操作简便、快速、比较准确,仪器普通易得。

(二)容量分析法的计算问题 1. 滴定度是每1ml某摩尔浓度的滴定液所相当的被测药物的重量。中国药典用毫克(mg)表示。 2 (二)容量分析法的计算问题 1.滴定度是每1ml某摩尔浓度的滴定液所相当的被测药物的重量。中国药典用毫克(mg)表示。 2.滴定度(T)的计算 在容量分析中,被测药物(B)与滴定液(A)之间都按一定的摩尔比进行反应的,反应可表示为:

aA+bB cC+dD 滴定度(T)可按下式计算: (mg/ml) 式中M对为滴定液的摩尔浓度,b为被测药物的摩尔数,a为滴定液的摩尔数,B为被测药物的毫摩尔质量(分子量)。

3.百分含量计算 在测定药物含量时,常用直接滴定法和回滴定法,其计算方法如下。 (1)直接滴定法:此法是用滴定液直接滴定,以求得被测药物的含量。 含量%=

药典收载的容量分析法都给出了滴定度值,根据供试品取量(W)、消耗滴定液的体积(V)和滴定度(T),即可计算出被测药物的百分含量。

在实际工作中,所配制的滴定液的摩尔浓度与药典中规定的摩尔浓度不一定恰好符合,此时就不能直接应用药典上所给出的滴定度(T),需乘以滴定液浓度校正因数(F)即可换算成实际的滴定度(T'),即 T'=T× F

式中F= 含量%=

(2)回滴定法(剩余滴定法):此法是先加入定、过量的滴定液A,使其与被测药物反应,待此反应进行完全后,再用另一滴定液B来回滴反应中剩余的滴定液A。

1)无空白实验 含量%= 2)空白实验 含量%=

二、光谱分析法 当物质与辐射能相互作用时,物质内部发生能级跃迁。记录由能级跃迁所产生的辐射能随波长的变化所得的图谱称为光谱,利用物质的光谱进行定性、定量和结构分析的方法称为光谱分析法。 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荧光分析法、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和红外分光光度法等。

(一)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 1.特点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是根据物质分子对波长为200nm - 760nm这一范围的电磁波的吸收特性所建立起来的光谱分析方法。主要特点如下: 1)灵敏度高,可达10 -4g/ml一10 -7g/ml 2)准确度高,相对误差为2%一5%。

3)仪器价格较低廉,操作简单,易于普及。 4)应用广泛。

2.朗伯一比耳定律: A=E l C 式中A一吸收度 l一液层厚度;C一溶液浓度;E一吸收系数,即单位浓度、单位液层厚度时的吸收度。 有两种表示方式:①摩尔吸收系数:指在一定波长下,溶液浓度为1 mol/L,厚度为1cm时的吸收度,用ε表示。②百分吸收系数:指在一定波长下,溶液浓度为1%(W/V),厚度为lcm时的吸收度,用 表示。两者之间的关系为

ε= 或

其中M是吸光物质的分子量(即摩尔质量)。ε多用于研究分子结构, 多用于定量测定。 ε值的大小反映了物质对某一波长光的吸收能力,也反映测定反应的灵敏度,摩尔吸收系数一般不超过105数量级。 吸收系数ε或 都不能直接测得,而必须采用适宜的已知准确浓度的稀溶液测得吸收度A后计算求得。

3. 仪器校正和检定 4. 对溶剂的要求 测定供试品之前,应先检查所用的溶剂在供试品所用的波长附近是否符合要求。 5 3.仪器校正和检定 4.对溶剂的要求 测定供试品之前,应先检查所用的溶剂在供试品所用的波长附近是否符合要求。 5.测定法 测定时,须作波长校正。并作空白吸收。 用于含量测定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

(1)对照品比较法:按各品种项下的方法,分别配制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对照品溶液中所含被测成分的量应为供试品溶液中被测成分标示量的100±10%,所用溶剂也应完全一致,在规定的波长测定供试品溶液和对照品溶液的吸收度后,按下式计算供试品中被测溶液的浓度:

式中Cx为供试品溶液的浓度,Ax为供试品溶液的吸收度,Cr为对照品溶液的浓度,Ar为对照品溶液的吸收度,D为稀释倍数,W为供试品取样量。

(2)吸收系数法:按各品种项下的方法配制供试品溶液,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其吸收度,再以该品种在规定条件下的吸收系数计算含量。 含量%= (2)吸收系数法:按各品种项下的方法配制供试品溶液,在规定的波长处测定其吸收度,再以该品种在规定条件下的吸收系数计算含量。 含量%= 用本法测定时,应注意仪器的校正和检定。

(3)计算分光光度法: 当吸收度处在吸收曲线的陡然上升或下降的部位测定时,影响精度的因素较多,故对照品和供试品测试条件应尽可能一致。 若测定时不用对照品,如维生素A测定法,则应在测定时对仪器作仔细地校正和检定。

(二)荧光分析法 1. 某些物质受紫外光或可见光照射激发后能发射出比激发光波长更长的荧光。当激发光停止照射后,荧光随之消失。 同一种分子结构的物质,用同一波长的激发光照射,可以发射相同波长的荧光。 当激发光强度、波长、所用溶剂及温度等条件固定时,物质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其荧光强度(也叫发射光强度)与溶液中该物质的浓度成正比关系,可以用作定量分析。

本法特点为: (1)灵敏度高,荧光分析法的灵敏度一般较紫外分光光度法为高,其灵敏度可达10-10g/ml一10-12g/ml (2)荧光分析法应在低浓度溶液中进行 (3)空白试验

(4)对易被光分解的样品,为使仪器灵敏度定标准确避免因激发光多次照射而影响荧光强度,可选择一种激发光和发射光波长与之近似而对光稳定的物质配成适当浓度的溶液,作为基准溶液。 在测定供试品溶液时用基准溶液代替对照品溶液校正仪器的灵敏度。 (5)荧光衍生化试剂 (6)取样少,方法快速

2.含量测定 在每次测定前,用一定浓度的对照品溶液校正仪器的灵敏度;然后在相同条件下,读取对照品溶液及其试剂空白的荧光读数与供试品溶液及其试剂空白的荧光读数,用下式计算供试品浓度:

应在0.50-2.0之间

(三)色谱分析法 根据其分离原理可分为:吸附色谱、分配色谱、离子交换色谱与排阻色谱等。 根据分离方法分为:纸色谱法、薄层色谱法、柱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 色谱分析法具有高灵敏度(可达10-12g/ml一10-15g/ml)、高选择性、高效能、高速度及应用广泛等特点。

(1)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用高压输液泵将具有不同极性的单一溶剂或不同比例的混合溶剂、缓冲液等流动相泵入装有固定相的色谱柱,经进样阀注入供试品,由流动相带入柱内,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依次进入检测器,色谱信号由记录仪或积分仪记录。

1.仪器为高效液相色谱仪。 色谱柱的填充剂和流动相的组分应按各品种项下规定。常用的色谱柱填充剂有硅胶和化学键合硅胶,后者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最为常用。 Ch. P(2000)中,常以甲醇一水,或加有乙睛、缓冲液、反离子物质等为流动相。 注样量一般为数微升。柱温一般为室温,检测器为紫外吸收检测器。

正文中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条件除固定相种类、流动相组分、检测器类型不得任意改变外、其余如色谱柱内径、长度、固定相牌号、载体粒度、流动相流速、混合流动相、各组分的比例、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的灵敏度等,均可适当改变,以适应具体品种并达到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一般色谱图20分钟内记录完毕。

2. 系统适用性试验 按各品种项下要求对仪器进行适用性试验,两种方法: 2. 1 用规定的对照品对仪器进行试验和调整,应达到规定的要求; 2 2.系统适用性试验 按各品种项下要求对仪器进行适用性试验,两种方法: 2.1 用规定的对照品对仪器进行试验和调整,应达到规定的要求; 2.2 规定分析状态下色谱柱的最小理论板数、分离度、重复性和拖尾因子。

(1)色谱柱的理论板数(n):在选定的条件下,注入供试品溶液或各品种项下规定的内标物质溶液,记录色谱图,量出供试品主成分或内标物质峰的保留时间tR和半峰高宽(Wh/2)按 n=5.54(tR/Wh/2 )2 计算色谱柱的理论板数。如果测得理论板数低于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最小理论板数,应改变色谱柱的某些条件(如柱长、载体性能、色谱柱充填的优劣等),使理论板数达到要求。

(2)分离度:定量分析时,为便于准确测量,要求定量峰与其他峰或内标峰之间有较好的分离度,分离度(R)的计算公式为: 除另有规定外,分离度应大于1.5。

(3)重复性:取各品种项下的对照溶液,连续进样5次,除另有规定外,其峰面积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2 (3)重复性:取各品种项下的对照溶液,连续进样5次,除另有规定外,其峰面积测量值的相对标准偏差应不大于2.0%。 也可按各品种校正因子测定项下,配制相当于80%,100%和120%的对照品溶液,加入规定量的内标溶液,配成3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分别进样3次,计算平均校正因子,其相对标准偏差也应不大于2.0%。

(4)拖尾因子:为保证测量精度,特别当采用峰高法测量时,应检查待测峰的拖尾因子(T)是否符合各品种项下的规定,或不同浓度进样的校正因子误差是否符合要求。 拖尾因子计算公式为:

3.测定法 定量测定时,可根据供试品的具体情况采用峰面积法或峰高法。测定供试品中主成分含量时,常用两种方法: 3.测定法 定量测定时,可根据供试品的具体情况采用峰面积法或峰高法。测定供试品中主成分含量时,常用两种方法:

(1)内标法加校正因子测定供试品中主成分含量:按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精密称(量)取药物对照品和内标物质,分别配成溶液,精密量取各溶液,配成校正因子测定用的药物对照溶液。取一定量注入仪器,记录色谱图。测量对照品和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按下式计算校正因子:

式中As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AR为药物对照品的峰面积(或峰高),Cs为内标物质的浓度,CR为药物对照品的浓度。 再取各品种项下含有内标物质的供试品溶液,注入仪器,记录色谱图,测量供试品中待测成分和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按下式计算含量:

式中Ax为供试品峰面积(或峰高),Cx为供试品的浓度,f为校正因子,A’s和C’s分别为内标物质的峰面积(或峰高)和浓度。 当配制校正因子测定用的对照溶液和含有内标物质的供试品溶液使用同一份内标物质溶液时,则配制内标物质溶液不必精密称(量)取。

(2)外标法测定供试品中主成分含量:外标法是以供试品的对照品或标准品作对照物质,相比较以求得供试品的含量,要求进样量准确及操作条件稳定。 外标法可分为标准曲线法和外标一点法。

1)标准曲线法:配制一系列已知浓度的标准液,在同一操作条件下,按同量注入色谱仪,测量其峰面积(或峰高),作出峰面积(或峰高)与浓度的标准曲线。然后在相同的条件下,注入同量供试品,测得待测组分的峰面积(或峰高),根据标准曲线或它的回归方程,计算供试品中待测组分的浓度。

2)外标一点法:各品种项下的规定,精密称(量)取对照品和供试品,分别配制成对照品溶液(CR)和供试品溶液(Cx),分别精密取一定量,注入仪器,记录色谱图,测量对照品的峰面积(AR)和供试品待测成分的峰面积(Ax)(或峰高),按下式计算含量:

(2)气相色谱法 气相色谱法的流动相为气体,称为载气;色谱柱分为填充柱和毛细管柱两种,填充柱内装吸附剂、高分子多孔小球或涂溃固定液的载体。毛细管柱内壁或载体经涂渍或交联固定液。注入进样口的供试品被加热气化,并被载气带入色谱柱,在柱内各成分被分离后,先后进入检测器,色谱信号用记录仪或数据处理器记录。

1.对仪器的一般要求 仪器为气相色谱仪。除另有规定外,载气为氮气、氢气、氦气;色谱柱为填充柱或毛细管柱,填充柱的材质为不锈钢或玻璃,载体用经酸洗并硅烷化处理的硅藻土或高分子多孔小球;常用玻璃或弹性石英毛细管柱的内径为0.20mm或0.32mm。进样口温度应高于柱温30℃~50℃;进样量一般不超过数微升。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温度一般高于柱温,并不得低于100℃,以免水气凝结,通常为 250℃一350℃。

正文中各品种项下规定的条件,除检测器种类、固定液品种及特殊指定的色谱柱材料不得任意改变外,其余如色谱柱内径、长度、载体牌号,粒度、固定液涂布浓度、载气流速、柱温、进样量、检测器的灵敏度等,均可适当改变,以适应具体品种并且符合系统适用性试验的要求。一般色谱图约于30min内记录完毕。

2.系统适用性试验 同高效液相色谱法项下规定。 3.测定法 同高效液相色谱法项下规定。 气相色谱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尽可能采用内标法为宜。 2.系统适用性试验 同高效液相色谱法项下规定。 3.测定法 同高效液相色谱法项下规定。 气相色谱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尽可能采用内标法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