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苏高考化学试题评析 江苏省苏州中学 严建波.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高三化学复习 第一部分 基本概念. 一、物质的组成与分类 ( 一 ) 如何区分元素和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1 .概念的范畴不同 元素 —— 宏观概念, 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微粒 —— 微观概念, 既论种类又论个数 2 .决定种类的因素不同 元素 —— 由核电荷数 ( 即质子数 ) 决定 (如 16.
Advertisements

 1. 在下列几种物质中,从物质的组成分析其 中和另外三种物质不相同的是( ) A. 四氧化三铁 B. 河水 C. 稀盐酸 D. 高锰酸钾制氧气后的剩余物  2. 有浓盐酸、硫酸铜、氯化铁三种溶液,可 以把它们区别开的性质是( ) A. 状态 B. 气味 C. 颜色 D. 以上三者都可区别.
物质的酸碱性 第一课时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 你感 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 酸的 胃酸、醋、葡萄、酸梅、桔子等 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酸性和碱性的?
苯酚 酚与醇概念的对比: 酚 —— 羟基跟苯环直接相连的 化合物。 醇 —— 分子里含有跟链烃基结 合着的羟基的化合物。 芳香醇 —— 羟基跟苯环侧链相 连的化合物。
第2节 弱电解质的电离 盐类的水解.
第一单元 化学基本概念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
3.3溶液的酸碱性.
第十单元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十单元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实验] 在氢氧化钠溶液(无色)中加入稀盐酸(无色) [实验] 在氢氧化钠溶液(无色)中加入稀盐酸(无色) 实验步骤和现象 NaOH溶液 滴加稀盐酸 无现象 实验步骤和现象 NaOH溶液 溶液变成无色 溶液变红.
盐类的水解.
省质检考前指导.
酸 碱 盐 复 习 课 阜宁县张庄中学王宏雨.
前言 我們常喝的一些飲料,如柳橙汁、檸檬汁嘗起來酸酸的,呈現酸性;而有些物質,如某些肥皂水溶液及清潔劑,摸起來有滑膩感,和急救箱中的氨水一樣,都是鹼性 那麼到底是怎樣的物質稱為酸?怎樣的物質才稱為鹼呢?我們藉由下面的實驗來認識.
高考无机综合题(元素化合物)专题27复习策略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化学》 选修 4.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一:质量守恒定律.
中学化学高级教师 福清市首届名师 福州市化学会理事
目标引领 考情分析   1.了解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2.根据物质的量与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气体体积(标准状况下)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物质的量是化学计算的基础,贯穿于高中化学的始终,是高考的必考点。高考主要围绕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并结合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溶液中离子数目、分子中所含共价键数目、粒子中所含电子数等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应用。预计2013年高考考查的重点是将元素化合物、基本概念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常见的碱.
Df 29讲 实验与探究 考纲目标引领 考点名师导悟 知能创新演练.
第 3 章 化學反應 3-1 化學式及百分組成 3-2 化學反應式與平衡 3-3 化學計量 3-4 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
专题12 化学实验.
也谈高考化学试题分析及其复习对策 西安交大附中 杨晓蓉.
人教版必修2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黑龙江省庆安一中 孙秀民.
关于中学化学教学目标的思考 ——2009~2010学年上学期教研工作总结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南航附中化学组:呼俊江 Na+ Mg2+ K+ H+ Ca2+ H+ OH-
2-3 常見的酸與鹼.
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酸 碱 盐 总复习 ???.
2009届高三毕业班化学总复习 硫及其化合物 氧族元素.
专题一 物质的组成、性质、分类 及化学用语.
基于范题范例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平阳中学高树浪 QQ 年11月21日.
专题1 化学家眼中的物质世界 第1讲 物质的组成、分类、转化与分散系 基础盘点 一、物质的组成和性质 自我诊断
5-3 常見的酸與鹼 製作人兼導演:206寶貝與理化姊姊 演出者:206寶貝與外星人.
課程名稱:原子量與莫耳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基于有机物的鉴别 再现基团的特性 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郑倩茹.
物质的分类.
2014年高考理综(化学)复习教学的方法与策略 秦才玉.
盐类的水解 醴陵四中高二化学组.
2-1認識電解質 2-2 溶液與離子 2-3 常見的酸與鹼 2-4 酸鹼的濃度 2-5 酸與鹼的反應
课时2 电解质 离子反应 最新考纲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2.了解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3.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4.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細數原子與分子 編輯/楊秉鈞老師 錄音/陳記住老師 ◆ 原子量與分子量 ◆ 計數單位─莫耳 ◆ 公式整理 ◆ 範例─莫耳 ◆ 體積莫耳濃度
第二章 第一节 离子反应 化学 必修1 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第二节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第二课时.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一课时).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
课时4 物质的分散系 【学习目标】 1、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3、知道常见的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物质的分类 第一课时 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框图题集锦.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儋州第一中学 梁维.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 实践研究 王成冠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珲春二中 李英福.
9-1 元素的活性 9-2 分子式與化學反應式 9-3 粒子觀點 9-4 原子量與分子量 9-5 莫耳
复习回顾 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 ① H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 ② 2H表示2个氢原子。
专题2:第二单元 课题3:离子反应 桐乡高级中学 张锦松.
第一章 探索物质的变化 第4节:几种重要的盐.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第三章 第一节 水溶液.
乙醇的化学性质 1、与活泼金属反应 该反应属于 反应。 H H H—C —C—O—H ,
温州一模试卷分析及教学启示 平阳中学 周千来.
实验二中 化学组 程维胜.
課程名稱:離子與寫化學式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第四课时.
离 子 反 应 高二化学教研组 2019/5/5.
課程名稱:常見的酸與鹼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化学实验复习 ——简单实验设计.
葡萄糖结构探究 海口实验中学 黄芳.
专题3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2019年7月12日星期五.
高三专题复习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考题解题策略.
第一轮复习 第二节 离子反应.
高锰酸钾法 测定钙盐中的钙含量.
邯郸市高三摸底考试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武安一中 冀立强.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2010年江苏高考化学试题评析 江苏省苏州中学 严建波

一、化学试题的结构 1.化学题型与分值 表1 江苏最近三年高考化学试题的题量与分值 选择题 非选择题 全卷 题量 分值 2008年 14 表1 江苏最近三年高考化学试题的题量与分值 选择题 非选择题 全卷 题量 分值 2008年 14 48 7 72 21 120 2009年 2010年 42 78

表2 2010年化学试题难易统计(按经验统计) 2010化学试题 2010考试说明 容易题 28分 23% 30% 中等题 58分 48% 表2 2010年化学试题难易统计(按经验统计) 2010化学试题 2010考试说明 容易题 28分 23% 30% 中等题 58分 48% 50% 较难题 34分 29% 20%

2.知识点分布(按选修物质结构统计) 表3 2008年~2010年化学试题五大知识块分配比例 2.知识点分布(按选修物质结构统计) 表3 2008年~2010年化学试题五大知识块分配比例 概念原理 元素知识 有机化学 化学计算 化学实验 2008年 45% 16% 15% 11% 24% 2009年 40% 13% 18% 2010年 36% 13% 17% 2010考试说明 30% 20% 17%

二、化学试题的特点 1.试题与两套教材联系紧密,基本遵循课标和考试说明 3.下列离子方程式表达正确的是 A.用惰性电极电解熔融氯化钠: 2Cl-+2H2O Cl2↑+H2↑+2OH- B.用氢氧化钠溶液出去铝表面的氧化膜: Al2O3+2OH-=2 AlO2-+H2O C.用稀氢氧化钠吸收二氧化氮: 2OH-+2NO2=NO3-+NO↑+H2O D.用食醋除去水瓶中的水垢: CO32-+ 2CH3COOH= 2CH3COO-+ CO2↑+ H2O 必修2教材p95 必修1教材p62 守恒规则 人教版必修二p68页 乙酸的酸性

4.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应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二氧化硅是生产光纤制品的基本原料 B.水玻璃可用于生产黏合剂和防火剂 C.盐析可提纯蛋白质并保持其生理活性 D.石油分馏可获得乙烯、丙烯和丁二烯 必修一p80-81页硅酸钠、二氧化硅 选修五p104页蛋白质盐析 必修二p62页石油分馏

D.用广泛pH试纸测得0.1mol/L NH4Cl溶液的 pH=5.2 7.下列有关实验原理或操作正确的是 A.选择合适的试剂,用图1所示 装置可分别制取少量CO2、 NO 和O2 B.制备乙酸乙酯时,向乙醇中 缓慢加入浓硫酸和冰醋酸 C.洗涤沉淀时(见图2), 向漏斗中加适量水,搅拌并滤干 D.用广泛pH试纸测得0.1mol/L NH4Cl溶液的 pH=5.2 必修一p97页 必修二p71页 初中教材 选修4反应原理p68图3-11

A.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小, 正极质量增加 B.常温下,反应C(s)+CO2(g) =2CO(g) 8.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铅蓄电池在放电过程中,负极质量减小, 正极质量增加 B.常温下,反应C(s)+CO2(g) =2CO(g) 不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 >0 C.一定条件下,使用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并 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D.相同条件下,溶液中的Fe3+、Cu2+、Zn2+ 的氧化性依次减弱 必修二课本p43页及选修四p16页 选修四p41-42页 常见离子的氧化还原顺序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之一

9.阿魏酸在食品、医药等方面有若广泛用途。一种合成阿魏酸的反应可表示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用酸性KMnO4检测上述反应是否有阿魏酸生成 B. 香兰素、阿魏酸均可与Na2CO3、 NaOH溶液反应 C. 通常条件下,香兰素、阿魏酸都能发生取代、加 成、消去反应 D. 与香兰素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中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且能发生银镜反应的酚类化合物共有2种 内容来源于《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2010(选修科目)说明》P45页题型示例11。

11. 人教版必修二课本p44 右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系统中只存在3种形式的能量 转化 B. 装置Y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O2 + 2H2O + 4e— = 4OH― C. 装置X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 氧化剂再生 D. 装置X、Y形成的子系统能实现物 质的零排放,并能实现化学能与 电能间的完全转化 11. 必修二p48、p51页课本内容 选修四p15页 必修二p51页 人教版必修二课本p44

19.有机合成时用到的 人教版选修五p67页习题3 高三一轮复习抓课本打基础是非常必要的。急功近利, 脱离课本进行一轮复习必将事倍功半。

阿立哌唑(A)是一种新的抗精神分裂症药物,可由化合物B、C、D在有机溶剂中通过以下两条路线合成得到。 线路一: 线路二: (1)E的结构简式为 。 (2)由C、D生成化合物F的反应类型是 。 (3)合成F时还可能生成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285的副产物G,G的结构简式为 。 (4)H属于α-氨基酸,与B的水解产物互为同分异构体。H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且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2种。写出两种满足上述条件的H的结构简式: 取代反应

(5)已知: ,写出由C制备化 合物 的合成路线流程图 (无机试剂任选)。 合物 的合成路线流程图 (无机试剂任选)。 本大题用分子式表示结构式,该结构式不给分。结构式中多氢、少氢、苯环不规范等暂不扣分,但多碳、少碳、官能团错误、取代基位置错误等不给分。 流程图中反应物产物错,条件错、缺、无、一定条件等,即为该步反应错,视为合成路线中断。合成路线中断需继续评阅最后一步酯化反应,若最后一步酯化反应正确,则最后一步得分(1分)有效。 反应条件缺少加热符号暂不扣分。

流程中 第一步:反应条件是NaOH水溶液,只写NaOH,不扣分。若明确写出NaOH醇溶液,视为反应条件错误。 第二步:反应条件是O2/Cu,若写出CrO3或H2CrO4等氧化剂均正确。 只写CuO或 Cu(OH)2或O2/催化剂暂不扣分。 若只写Cu或Ag或Cu/Ag或“氧化剂”或“催化剂”或“O2”或“氧化”或“[O]”或“KMnO4/H+”或“Ag(NH3)2+”等视为反应条件错误。 第三步:反应条件为试题中的信息部分,若分步反应符号1)、2)没有写,其他正确,扣1分,得4分。 第四步:反应条件为酸化,若写酸或酸性催化剂,均为正确。若写成碱或催化剂,视为反应条件错误。 合成路线都正确,只是最后内酯结构未写,扣1分。

2.试题平稳,不避重点、热点,不避陈题, 推陈出新 2.水是最宝贵的资源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H2O的电子式为 B.4℃时,纯水的pH=7 C.D216O中,质量数之和是质子数之和的两倍 D.273K、101kPa,水分子间的平均距离 : (气态)> (液态)> (固态)

c(Na+) =c(CH3COOH)+ c(CH3COO-) C. 点③所示溶液中: 12.常温下,用0.1000mol/L NaOH溶液滴定 20.00mL 0.1000 mol/L CH3COOH溶液滴定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点①所示溶液中: c(CH3COO-)+ c(OH-) = c(CH3COOH)+ c(H+) B. 点②所示溶液中: c(Na+) =c(CH3COOH)+ c(CH3COO-) C. 点③所示溶液中: c(Na+)> c(OH-)> c(CH3COO-)> c(H+) D. 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 c(CH3COOH)> c(CH3COO-)> c(H+)> c(Na+)> c(OH-)

常温下,用0.1000mol/L HCl溶液滴定 20.00mL 0.1000 mol/L NH3·H2O溶液滴定曲线如右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点①溶液中: c(C1—) >c(NH4+)>c(OH—) >c(H+) B、点②溶液中: c(NH4+)>c(C1-)>c(OH-)>c(H+) C、点③溶液中: c(C1—)>c(NH4+)>c(H+)>c(OH—) D、滴定过程中可能出现: c(NH3·H2O)> (c(NH4+)>c(OH-)>c(Cl—)>c(H+)

14.在温度、容积相同的3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N2(g)+3H2(g) 2NH3(g) ⊿H=-92.4kJ·mol-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2c1 > c3 B. a + b = 92.4 C. 2p2 < p3 D. α1 + α3 < 1

17. ⑵方法Ⅱ中主要发生了下列反应: 2CO(g)+SO2 (g) =S(g) + 2CO2 (g)⊿H= 8kJ·mol-1 2H2(g)+SO2 (g) =S(g) + 2H2O(g) ⊿H= 90.4kJ·mol-1 2CO(g)+O2 (g) = 2CO2 (g) ⊿H=-566.0kJ·mol-1 2H2(g)+O2 (g)=2H2O(g) ⊿H=-483.6kJ·mol-1 S(g)与O2 (g)反应生成SO2 (g)的热化学方程式为 。 ⑶方法Ⅲ中用惰性电极电解NaHSO3溶液的装置如右图所示。阳极区放出的气体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

18.(2)② Co(OH)2在空气中加热时,固体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右图所示。已知钴的氢氧化物加热至290℃时已完全 脱水,则1000℃时,剩余 固体成分为 。 (填化学式);在350~400℃ 范围内,剩余固体成分为 。 设取1molCo(OH)2,质量93g。 A点时残留固体中含Co 1mol 59g,含O 93×89.25%-59=24g,相当于1.5mol 此时,n(Co):n(O)=1:1.5=2:3 为Co2O3 B点时残留固体中含Co 1mol 59g,含O 93×86.38%-59=21.3g,相当于1.333mol 此时,n(Co):n(O)=1:1.333=3:4 为Co3O4 C点时残留固体中含Co 1mol 59g,含O 93×80.65%-59=16g,相当于1mol 此时,n(Co):n(O)=1:1=1:1 为CoO 所以,则1000℃时,剩余故土成分为CoO, 在350~400℃范围内,剩余故土成分为Co2O3、Co3O4

1.将50g胆矾放在坩埚中加热,使温度缓慢升高,在加热过程中,温度与残余固体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 A点的固体成分是 , B点的固体成分是 , C点的固体成分是 。 50-42.8 50 42.8-32 42.8 32-16 32 解析:设1mol胆矾在A、B、C点失重的质量分别为a、b、c g. a= ×250=36g 相当于2 mol水,所以固体为CuSO4·3H2O b= ×214=54g 相当于3mol水,所以固体为CuSO4 c= ×160=80g 相当于1molSO3,所以固体为CuO

过程中发生了三步化学反应(Ⅰ、Ⅱ、Ⅲ), 三个台阶对应的试样失重量分别为1.27mg、 1.93mg和3.07mg. 2. 热重(TG)分析仪可在程序控温下,同时测量得到T曲线(温度曲线)和TG曲线(热重曲线)。当试样发生物理或化学变化时,TG曲线记录了试样质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现有一含结晶水的CaC204·nH2O试样10.2mg,在静态空气气氛中测得T-TG曲线如下图所示: 由TG曲线的三个台阶表明该试样在加热 过程中发生了三步化学反应(Ⅰ、Ⅱ、Ⅲ), 三个台阶对应的试样失重量分别为1.27mg、 1.93mg和3.07mg. (1)根据第Ⅰ步反应的失重量计算试样 CaC204•nH20 中的n值(精确到整数), 并写出反应方程式。 (2)由失重数据计算推测第Ⅱ、Ⅲ步释放的气体产物的分子式并写出相应的反应方程式。 3.07 10.2-1.27-1.93 = y 100 y=44 故释放的气体为CO2 解析:(1)第一步失去全部结晶水 (2) (3)

3.某化学小组为了测定石膏的组成(CaSO4·xH2O),即测定x值。做如下实验:将石膏加热使之脱水,加热过程中固体的质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如下图所示(CaSO4受热不分解) 。 数据表明当固体的质量为2.72 g后不再改变。求(必须写出计算过程): (1)石膏的化学式。 (2)图象中AB段对 应化合物的化学式。 解析:本题也是求1mol CaSO4·xH2O分别在A、B点失重的质量,从而确认失去气体的化学式。通过计算不难求出1mol CaSO4·xH2O A点失重27g,B点失重9g。故石膏的化学式为CaSO4·2H2O,A点化学式为2CaSO4·H2O,B点化学式为CaSO4。

三道陈题都是通过求1mol固体失重的质量,从而确定失去气体的分子式。而今年的高考题是通过求1mol固体失重后剩余固体的组成来确认剩余固体的分子式,属于方法变形,构思巧妙,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可圈可点。

20. (3)高温煅烧碱式碳酸镁得到MgO。取碱式碳酸镁4. 66g,高温煅烧至恒重,得到固体2. 00g和标准状况下CO2 0 20. (3)高温煅烧碱式碳酸镁得到MgO。取碱式碳酸镁4.66g,高温煅烧至恒重,得到固体2.00g和标准状况下CO2 0.896L,通过计算确定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 (4)若热水解不完全,所得碱式碳酸镁中将混有MgCO3,则产品中镁的质量分数 (填 “升高”、“降低”或“不变”)。 弄清碱式碳酸镁高温煅烧的转化关系,利用质量守恒原理,不难计算出n(CO2)、n(MgO)、n(H2O)及n(MgO):n(CO2): n(H2O),再依据碱式碳酸镁含义即可写出化学式。 可见,高三复习还得紧紧抓住元素守恒守恒、质量守恒、电荷守恒、极端分析等化学常用分析方法。 阅卷中对化学式表达的规范化提出了较高要求: 碱式碳酸镁可表达成Mg(OH)2·4 MgCO3·4H2O 或Mg5(OH)2(CO3)4·4H2O 写成Mg(OH)2·(MgCO3)4·4H2O或Mg5(OH)10C4O8等均不给分。

21.A.乙炔是有机合成工业的一种原料。工业上曾用CaC2与水反应生成乙炔。 (1)CaC2中C22-与O22+ 互为等电子体,O22+ 的电子式可表示为 ;1mol O22+中含有的π键数目为 。 (2)将乙炔通入[Cu(NH3)2]Cl溶液生成Cu2C2红棕色沉淀。Cu+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 (3)乙炔与氢氰酸反应可得丙烯腈(H2C=CH-C≡N)。丙烯腈分子中碳原子轨道杂化类型是 ;分子中处于同一直线上的原子数目最多为 。 (4)CaC2晶体的晶胞结构与NaCl晶体的相似 (如右图所示),但CaC2晶体中含有的中哑 铃形C22- 的存在,使晶胞沿一个方向拉长。 CaC2晶体中1个Ca2+周围距离最近的 C22- 数目为 。

评分细则:(1) 不加框、不注电荷、三对电子竖排等均不给分; 2NA写成2mol、2×6.02×1023、12.04×1023、1.204×1024等均可,但写成2Na、2NA均不给分。 (2)1s22s22p63s23p63d10 或 [Ar]3d10或[Ar]3d104s0均可,但写成[Ar]3d10不给分。 (3)sp2杂化、sp3杂化。不写杂化不扣分。 写成sp2杂化不给分。

3.实验题开放程度加大,重视实验探究,重点转向实验步骤设计 15.(12分)高纯MnCO3是制备高性能磁性材料的主要原料。实验室以MnO2为原料制备少量高纯MnCO3的操作步骤如下: (1)制备MnSO4溶液: 在烧瓶中(装置见右图)加入一定量MnO2和水,搅拌, 通入SO2和N2混合气体,反应3h。停止通入SO2, 继续反应片刻,过滤(已知MnO2+H2SO3=MnSO4+H2O) ①石灰乳参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反应过程中,为使SO2尽可能转化完全,在通入SO2和N2 比例一定、不改变固液投料的条件下,可采取的合理措施有 、 。 ③若实验中将N2换成空气,测得反应液中Mn2+ 、SO42-的浓 度随反应时间t的浓度变化如右图。 导致溶液中Mn2+ 、SO42-浓度变化产生明显差异的原因是 。 (2)制备高纯MnCO3固体:已知MnCO3难溶于水、乙醇,潮湿时易被空气氧化,100℃开始分解;Mn(OH)2开始沉淀时pH=7.7。请补充由(1)时制得的MnSO4制备高纯MnCO3的操作步骤【实验中可选用的试剂:Ca(OH)2、、NaHCO3、Na2CO3、C2H5OH】。 ① ;② ; ③ ;④ ;⑤低于100℃。

评分细则: (1)①Ca(OH)2+SO2=CaSO3+H2O 本卷涉及到化学方程式不配平扣1分,等号用箭号扣1分,气体、沉淀符号不记分。 化学方程式写成离子方程式扣1分。 ②有控制温度的类似表达得1分,出现关键词“气体”并有修饰词“缓慢、降低、减缓”等再得1分。 ③Mn2+催化得1分,O2 将H2SO3氧化再得1分。 (2)①边搅拌边加入NaHCO3(或Na2CO3),(1分)并控制溶液pH < 7.7(1分)(或7~7.7) ②过滤(1分) ③用少量水洗涤2~3次,(1分) 检验SO42-是否洗涤干净(1分) ④用少量C2H5OH洗涤(1分) 乙醇洗涤必须在最后一步才给分。如果第一步用Ca(OH)2,则前三步全扣。

实验步骤设计是广东高考的必考题型: 02广东:16.(I2分)已知化合物甲和乙都不溶于水,甲可溶于质量分数大于或等于98%的硫酸,而乙不溶。现有一份甲和乙的混合物样品,通过实验进行分离,可得到固体甲。(实验中使用的过滤器是用于过滤强酸性液体的耐酸过滤器。) 请填写表中空格,完成由上述混合物得到固体甲的实验设计。

08年:21.(12分)某种催化剂为铁的氧化物。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对该催化剂中铁元素的价态进行探究:请完成对铁元素价态的探究: 限选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滴管、酒精灯、试管夹:3 mol·L-1H2SO4/3% H2O2、6 mol·L-1HNO3/0.01 mol·L-1KMnO4、NaOH稀溶液、0.1 mol·L-1Kl、20% KSCN、蒸馏水。 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   ;假设2:  ;假设3:  。 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实验过程 根据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按下表格式写出实验操作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09年:21.(3)固体产物中铁元素存在形式的探究。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 ; 假设2: ;假设3: 。 ②设计实验方案证明你的假设(不要在答题卡上作答) ③实验过程 根据②中方案进行实验。在答题卡上按下表的格式写出实验步骤、预期现象与结论。

10年 2010年: ①提出合理假设 假设1:只存在SO32- 假设2:既不存在SO32-也不存在ClO- 假设3:_ ②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请在答题卡上写出实验步骤以及预期现象和结论。 限选实验试剂:3moL· L-1H2SO4、1moL· L-1NaOH、0.01mol· L-1KMnO4、 淀粉-KI溶液、紫色石蕊试液.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关注其他省市考题,也会给我们的高三复习带来一些启迪。

4.联系实际信息,强化学习能力考查 试题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联系生产和生活中的真实化学问题,以化学常用的各种信息形式提供学生答题必需用到的一些新的信息,考查学生信息学习能力及运用化学知识和基本方法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卷中的7道题几乎全部是这种类型的化工生产流程题。内容涉及工业生产的原理、流程、问题处理及对流程的理论解释等等。几乎要学生是一个化工生产专家。

16.(10分)钡盐行业生产中排出大量的钡泥[主要含有BaCO3 BaSiO3 BaSO3 Ba(FeO2)2等]。某主要生产BaCl2、BaCO3、BaSO4的化工厂利用钡泥制取Ba(NO3)2,其部分工艺流程如下: (1)酸溶后溶液中pH=1 ,Ba(FeO2)2与HNO3的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 (2)酸溶时通常控制反应温度不超过70℃,且不使用浓硝酸,原因是 、 。 (3)该厂结合本厂实际,选用的X为 (填化学式);中和Ⅰ使溶液中 (填离子符号)的浓度减少(中和Ⅰ引起的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 (4)上述流程中洗涤的目的是 。

评分细则: (1)Ba(FeO2)2+8HNO3 = 8 Ba(NO3)2+2Fe(NO3)3+4H2O(标准同上) (2)关键词①“速率”或“速度”1分②“挥发”或“分解”1分。涉及氧化还原、转化率等全扣。 (3)BaCO3(2分)Fe3+、H+(2分,多写别的离子不扣分,但写中文不给分) (4)减少废渣中可溶钡盐对环境的污染(2分)写除去Ba2+或Ba(NO3)2等也对。 但只要出现重复利用析出的Ba(NO3)2或出现Fe(OH)3、H2SiO3、BaSO4、BaCl2就不给分

18.(12分)正极材料为LiCoO2的锂离子电池被广泛用作便携式电源。但钴的资源匮乏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1)橄榄石型LiFePO4是一种潜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它可以通过(NH4)2Fe(SO4)2、H3PO4与LiOH溶液发生共沉淀反应,所得沉淀经80℃真空干燥、高温成型而值得。 ①共沉淀反应投料时,不将(NH4)2Fe(SO4)2和LiOH溶液直接混合的原因是 。 ②共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高温成型前,常向LiFePO4中加入少量活性炭黑,其作用除了可以改善成型后LiFePO4的导电性能外,还能 。 (2)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试样(主要含有LiCoO2及少量Al、Fe等)可通过下列实验方法回收钴、锂。 ①在上述溶解过程中,S2O32-被氧化成SO42-,LiCoO2在溶解过程中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 。

评分细则: (1)①Fe2+ 在碱性条件下更易被氧化(凡合理答案均可)2分 关键词:Fe2+被氧化或Fe(OH)2被氧化或防止生成Fe(OH)3等 2,3等数字看不清,坚决不给分 ②(NH4)2Fe(SO4)2+LiOH+H3PO4=LiFePO4↓+2NH4HSO4+H2O (2分) 将2NH4HSO4写成(NH4)2SO4+H2SO4不扣分,但只要出现NH3就不给分。 方程式写成(NH4)2Fe(SO4)2+3LiOH+H3PO4= LiFePO4↓+(NH4)2SO4+Li2SO4+3H2O给1分 ③与空气中O2反应,防止LiFePO4中Fe2+被氧化(凡合理答案均可) 其他合理答案:防止LiFePO4与O2反应/使其不被氧化 不合理答案:氧化还原/与氧反应/防止LiFePO4与空气反应等 (2)①8LiCoO2+Na2S2O3+11H2SO4=4Li2SO4+8CoSO4+Na2SO4+11H2O 方程式分两步书写也算对: 2LiCoO2+4H2SO4=Li2SO4+Co2(SO4)3+4H2O 4Co2(SO4)3+Na2S2O3+5H2O= 8CoSO4+Na2SO4+5H2SO4

这类题从考查形式上看,一般遵循下面一些原则:

三、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反思 1.转变教育观点, 改革教学方法 到位而不越位,启发而不代谋, 引导而不指令,点拨而不强加, 解惑而不灌输

2.构建学科主干知识网络,狠抓基础,着重各种能力 的培养 (1)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措施, 脚踏实地打基础。 (2)要准确把握教学的基本要求,狠抓双基,培养 规范。 (3)正确处理好课本与练习题、讲与练的关系。 (4)开展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3.注重开放性、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培 养学生创新精神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 验证假设(设计方案)——得出结论”

4.注重学生个性差异,培养良好的应试心理素 质 在当前的高考形势下,尤其要注重B、C临界 生的个别辅导和心理疏导,力争把更多的C转 化为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