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血 液 blood.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贫血病人的护理 第六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复习回顾 缺铁性贫血病人的护理 第六章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病人的护理.
Advertisements

1 第三节 血细胞 一、红细胞 (一)红细胞( erythrocyte, red blood cell , RBC )的形态、数量和功能.
运动生理学 第四章 血液和循环系统 运动生理学 人体在安静状态下,大部分 的血液在心血管中迅速流动, 这部分血量称为循环血量。 还有一部分血量潴留在肝、 肺、腹腔静脉以及皮下静脉丛 等处,流动缓慢,血浆较少, 红细胞较多,这部分血量称为 贮存血量。由于这些器官起到 贮存血液的作用,故称为贮血 库。
生理学教研室 王晓燕 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 第三章 血液 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 血细胞生理  血液凝固  血型于输血.
第五章 血 液 血 液 生 理 第一节 体液与内环境 一体液 体液 细胞内液 —2/3 细胞外液 —1/3 占体重的 60%--70% 二、内环境 —— 细胞外液 稳态: 维持稳态的生理意义:
血液检查 ( 下 ). 二. 白细胞计数和 白细胞分类计数 白细胞起源、发育阶段 干细胞 祖细胞 前体细胞 成熟细胞.
第三章 血液 第三章 血液 长江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长江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第三章 血 液 细胞外液的 4/5 在血管外 组织液 1/5 在血管内 血液 血液是一种流体组织,在体内不断循环,是内环境中最活跃 的部分, 是沟通各种组织液与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液功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稳定 - 气体和物质交换、散热; 参与生理性止血 参与机体防御功能.
血液 BLOOD 血液 细胞内、外液 体液 细胞外液 细胞内液 占体重的 60% 细胞直接生活的 液体环境,具体环境 内环境 为细胞内各种生化 反应进行的场所 组 织 液 4/5 血 浆 1/5.
那默與洛娜受邀主持今年元宵節晚會,現正進行猜燈謎活動,主題為化學物質, 看倌們必須完整且正確說出中文名稱、化學式及分子量,才算答對,捲軸拉開 後即可搶答。 1-1 化學反應與質量守恆 1-2 原子量、分子量與莫耳 1-3 反應式與化學計量 第 1 章 化學反應 謎底由左至右依序為: 水( H 2 O.
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 细 胞 生 理 第三节 生 理 性 止 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制造工程系 —— 李海军
小儿血液特点 与贫血.
第二章 常见症状 第九节 水肿 《健康评估》配套CAI课件 主编:蔡小红 编者:林 彬 2010年10月 江苏教育出版社.
第十一章 血 液 的 生 物 化 学 Hemal Biochemistry.
溶液的渗透压力 主讲人:袁 琴.
第三章 血 液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第二节 血 细 胞 生 理 第三节 生 理 性 止 血 第四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让希望健康的人获得健康 让希望成功的人获得成功
第二篇 红细胞疾病及其检验 第五章 贫血概述.
血液检验 赣南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科 李海亮.
BLOOD §1 血液的组成与理化特性 § 2 血细胞生理 § 3 生理性止血 § 4 血型与输血原则 暨南大学医学院生理教研室王跃春.
CHAPTER 3 BLOOD.
人体生理学 第三章 血液 Chapter 3 Blood 灵台电大工作站 李晓凤.
第二章 临床血液学检测 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实验诊断学教研室.
贫血总论(Anemia).
第9章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第1节 血液(第2课时).
红细胞平均指数 P32 临床检验基础教研室 程杨艳.
流动的组织 血液 岳阳市第十中学 王瑕.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白血病的概述与分型 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 王宇.
第五章 血液 目的要求: 掌握血液各组成成分的功能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第二节 血液的功能 第三节 运动对血液成分的影响.
第三章 血液 (1) BLOOD.
第三章 血液(Blood) 体液 体内的液体。(占体重60%) 细胞内液 细胞外液 血量 人体内血液的总量。占体重7  8%
第四章 血 液.
第三章 血 液 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在心 脏和血管内不断地循环流动。 功能?内环境?
第二章 血 液 (Blood Physiology)
第十一章:血液 (blood-system).
靠输血维持生命的孩子.
第一节 人体内物质的运输(2) 血 液 江阴市长寿中学 徐利国 0709.
葡萄糖 合成 肌糖元 第六节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 一、糖类代谢 1、来源:主要是淀粉,另有少量蔗糖、乳糖等。
第三章 血 液 Blood.
细胞生活的环境 自主发展 快乐成长 所在知识模块:人教版必修3-第1章-第1节-细胞生活的环境 学科:生物 学段:高中
水 肿.
Overview [haiˈdrɔlisis ] 1. 轮流地, 交替地 [ɔ:l,tə:nitli] 电.
第三章 血 液.
赞美诗 平稳而富饶 我生活在你温暖的怀抱 是你,为我平添物质和能量 是你,吸纳我无尽的烦恼 是你,默默地搭起流通之桥 没有你—— 我——
填字游戏 热__沸腾 心__来潮 血 一针见 __ 浴__奋战 呕心沥__.
2004年7月28日下午3时,天气闷热难当。重钢股份公司炼钢厂炼钢炉前温度起码超过100℃
二、骨髓和血细胞发生(概述) 出生前造血器官 卵黄囊 肝 脾 骨髓 出生后造血器官 骨髓 ——红、粒、单、血小板 淋巴器官 ——淋巴细胞
第五章 血液生理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 第三节 血细胞生理 第四节 血液凝固 第五节 免疫系统 第六节 血型与输血原则.
第三章 血液 (blood) 董 俊 长沙医学院生理教研室.
第三章 血液( BLOOD ) 主讲教师 : 张志方
草花播种技术 制作人:熊光武 班级:园林绿化09-1 学号:
形态与功能 中国医科大学生理教研室 白 霞.
第8章 人体的营养 第1节 人类的食物.
血液生理.
第三章 血液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的流体组织;任何器官缺血都可造成组织的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同时,许多疾病会导致血液成分或性质改变,又是临床诊断的重要依据。 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不断循环流动,是内环境中最活跃的部分,成为沟通各部分组织液以及和外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具有运输、缓冲、维持体温相对稳定、参与生理性止血和防御功能.
疲劳 苍白 贫血 贫 缺乏 软弱无力 心悸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低于正常标准 头晕. 疲劳 苍白 贫血 贫 缺乏 软弱无力 心悸 红细胞计数 血红蛋白 低于正常标准 头晕.
促进凝血因子形成药.
第三节 Gas Transport in the blood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第三部分 补体及C反应蛋白测定 一、总补体活性的测定(溶血实验):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3.9.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自学)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3.9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离子反应.
贫血概述 长沙医学院 内科教研室.
胸腔积液 pleural effusion 正常人胸腔内有3-15ml液体,在呼吸运动时起作用,胸膜腔中的积液是保持一个动态(产生和吸收的过程)平衡的状态。若由于全身或局部病变破坏了此种动态平衡,致使胸膜腔内液体形成过快或吸收过慢,临床产生胸腔积液(简称胸液)
√ √ 习题 1.下列情况引起负误差,且为系统误差的是: (1)砝码锈蚀; (2)滴定过程中从锥形瓶中溅出少量试液;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血 液 blood

本章要求 1.掌握血液的组成、血细胞的生理功能、血浆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的形成及生理意义、ABO血型系统分型的依据及输血原则。 2.熟悉血液的功能、红细胞的生理特性、生成的条件及影响生成因素、血液凝固的基本过程、体外血液凝固的加速和抗凝的方法、Rh血型系统的特点和临床意义。 3.了解血液的理化特性、体内抗凝活动及纤维蛋白溶解的概念。 4.能解读临床血常规检验报告单。 5.能进行ABO血型系统的血型鉴定,能观察和分析影响血液凝固的因素。

主要功能 运输物质 缓冲功能 维持内环境稳态 防御和保护 生理性止血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一、血液的组成 1、血液 水(91%~ 92%) 血浆蛋白 电解质 血浆 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溶质(8% ~9% ) 水(91%~ 92%) 血浆蛋白 电解质 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气体 不含氮的小分子化合物 血浆 血细胞 1、血液 红细胞 白细胞 血小板

血浆 血管内膜 白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

2. 血细胞比容(hematocrit 图) *概念:血细胞在全血中所占的容积百分比 男性:40% ~50%,女性:37% ~48% *血细胞比容↓,常见于贫血 血细胞比容↑,常见于烧伤患者、红细胞 增多症 3. 血清(serum)(图) *概念:在血液凝固后1~2小时,血凝块会发生收 缩,并析出淡黄色的液体,称血清。

血细胞比容 全血 血浆 超速离心 白细胞 血小板 红细胞

血清 血清 血凝块收缩

二、血液的理化特性 (一)颜色 1. 动脉血:鲜红色,氧合血红蛋白含量较高 2. 静脉血:暗红色,还原血红蛋白含量较高 (二)比重(密度) 1. 血液:1.050~1.060,主要取决于红细胞数量 2. 血浆:1.025~1.030,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含量

(三)粘滞性 1. 血液:为水的4~5倍,主要取决于血细胞的数量 2. 血浆:为水的1.6~2.4倍,主要取决于血浆蛋白 的含量 (四)酸碱度(pH7.35~7.45) *血浆pH的相对稳定主要依靠血浆中的缓冲对来维持,血浆中最重要的缓冲对是NaHCO3/H2CO3 通过肺和肾的调节 (五)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约为300 mmol/L

三、血浆的化学成分及作用 (一)血浆蛋白(65~85 g/L) 1.白蛋白(清蛋白):40~48 g/L, 参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形成 4.A/G比值:1.5~2.5/L 5.血浆蛋白主要功能:①协助运输激素、脂质、离子、维生素等低分子物质;②参与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形成;③参与生理止血过程;④参与人体的免疫功能以及营养作用。

(二)电解质:0.9% 1. 正离子:Na+、K+ 、Ca2+ 、Mg2+ 2. 负离子:Cl–、HCO3–、HPO42- 、 SO42- *作用:①参与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形成 ②维持酸碱平衡 ③维持神经、肌肉的正常兴奋性

(三)非蛋白含氮化合物 1. 概念:血浆中除蛋白质以外的其他含氮化合物总称。这些化合物中所含的氮称为非蛋白氮(NPN) 2. 组成:如尿素、尿酸、肌酸、肌酐等 3. 临床意义:临床上测定NPN的含量有助于了解蛋白质的代谢情况和肾的排泄功能。(正常:14~25mmol/L)

四、血浆渗透压 (一)血浆渗透压(osmotic pressure,图3-4) *概念:溶液中溶质具有的吸引保留水分子的能力 *渗透压的高低取决于溶液中溶质的颗粒数目,与溶质颗粒的种类和大小无关。

图3-4 渗透压 H2O H2O 0.45℅ NaCl 0.9℅ NaCl 渗透压高 渗透压低 水

(二)血浆渗透压的形成 1. 血浆晶体渗透压 由小分子晶体物质形成(主要是NaCl),其数值约为 298.5 mmol/L 2. 血浆胶体渗透压 由血浆蛋白质形成 (主要是白蛋白),其数值约为1.5 mmol/L

(三)血浆渗透压的生理作用 1. 血浆晶体渗透压: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和红细胞的正常形态 (图3-5) 2. 血浆胶体渗透压: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 (图3-6)

图3-5 血浆晶体渗透压 低渗 溶液 高渗 溶液 H2O H2O 红细胞逐渐膨胀最后破裂 红细胞逐渐皱缩

图3-6 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的作用示意图 图3-6 血浆晶体渗透压与胶体渗透压的作用示意图 H2O 血浆胶体渗透压 (1.5 mmol/L) 组织液胶体渗透压 (0.8 mmol/L) 毛细血管 组织液 血浆晶体渗透压 H2O 红细胞 晶体渗透压

总结: 晶体渗透压crystal osmotic pressure 胶体渗透压colloid osmotic pressure 组成 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主要为NaCl) (主要为白蛋白) (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 ) 压力 大(300mmol/L或770KPa) 小(1.3mmol/L或3.3KPa) 意义 维持细胞内外水分交换 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保持RBC正常形态和功能 的交换和维持血浆容量

(四)等渗溶液:渗透压和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例如:5% 葡萄糖溶液、0.9% NaCl溶液 高渗溶液: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 例如:10% 葡萄糖溶液 低渗溶液: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压的溶液 例如:0.45% NaCl溶液 互动: 临床上输液一般选用什么溶液?

小 结 血液组成* 血液功能 血液性质 血浆组成(作用) 血浆渗透压*

二、红细胞 (一)红细胞的数量和功能 男性(4.5~5.5)×1012/L; Hb:120~160g/L 形态: 红细胞呈双凹圆盘形,直径约为8μm,无细胞核; 功能:运输氧和二氧化碳,缓冲血液的酸碱度。

红细胞的功能 气体运输(O2,CO2)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称为贫血。 什么是贫血?有什么危害? 为什么会出现贫血? 血液中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称为贫血。 Hb: 90~正常值 低值轻度贫血 Hb: 60~90 中度贫血 Hb: 30~60 重度贫血 Hb: <30 极重度贫血

①与表面积和体积呈正相关(双凹园盘形); ②与红细胞内的粘度呈负相关; ③与红细胞膜的弹性呈正相关。 衰老或球形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 正常红细胞可塑变形性 (二)红细胞的生理特性 1.红细胞的可塑变形性 影响RBC变形能力的因素: ①与表面积和体积呈正相关(双凹园盘形); ②与红细胞内的粘度呈负相关; ③与红细胞膜的弹性呈正相关。 衰老或球形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 球形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

2.红细胞的渗透脆性(图) 概念:红细胞的渗透脆性是指红细胞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和溶血的特性。即红细胞抵抗低渗溶液的能力。 抗低渗液的能力大 脆性小 不易破 抗低渗液的能力小 脆性大 容易破 正常值:0.42%~0.46 %NaCl溶液中,部分红细胞开始破裂溶血;在0.32%~0.34% NaCl溶液中,红细胞全部破裂溶血。 临床意义:红细胞渗透脆性↑,见于遗传性红细胞增多症 红细胞渗透脆性↓,见于巨幼红细胞贫血症

图3-7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0.42%NaCl 部分溶血 0.35%NaCl 全部溶血 0.9%NaCl 形态不变 0.8%NaCl 膨胀 图3-7 红细胞的渗透脆性 0.42%NaCl 部分溶血 0.35%NaCl 全部溶血 0.9%NaCl 形态不变 0.8%NaCl 膨胀 0.6%NaCl 膨胀 ①在0.6%NaCl溶液中,红细胞仅出现膨胀,不会出现溶血,若溶血,渗透脆性↑ ②在0.42%NaCl溶液中,部分红细胞溶血,若不溶血,则渗透脆性↓

3.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 概念:红细胞能较稳定地悬浮于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 通常用血沉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 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即红细胞在血浆中下沉的速度,通常以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来表示,简称血沉。 数值:男性为0~15mm/h,女性为0~20mm/h。 影响血沉因素:球蛋白、纤维蛋白↑ ESR↑ 清蛋白、卵磷脂↑ ESR↓

意义: ①血沉愈慢,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大; 血沉愈快,表示悬浮稳定性愈小。 ②测定血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也可作为判断病情变化的参考。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热等,ESR↑。 临床应用及影响因素: 妇女在月经期或妊娠期,血沉一般较快。患某些疾病时(如活动性肺结核、风湿病等),血沉可明显加快。

(三)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 1.红细胞的生成 (1)部位:胚胎期:肝、脾、骨髓 出生后:红骨髓(主要造血场所) 骨髓造血功能受到抑制→再生障碍性贫血

(2)生成原料:蛋白质、铁。 ①铁: 机制:Hb合成必须原料。成人每天需铁20~30mg,其中5%由食物补充,95%由体内铁(来自RBC破坏)的再利用。 铁摄入不足、吸收利用障碍或慢性失血→缺铁性贫血(小红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②蛋白质

(3)成熟因子: ①叶酸:叶酸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 ②VitB12: 机体缺乏内因子或体内产生抗内因子抗体时→B12吸收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

2. 红细胞的破坏 *红细胞寿命:120天,衰老的红细胞 90%被巨噬细胞吞噬,10%在血管内被破坏。 3. 红细胞的生成调节 (1)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EPO 主要由肾脏产生,能加强骨髓的造血功能,使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加(图3-8) (2)雄激素

PO2↓ RBC↓ Hb↓ 肾管周细胞 (主) 雄激素 T3 生长素 肝细胞(次)

图3-8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调节示意图 (+) 缺O2 肾EPO生成细胞 促红细胞生成素 (-) (+) 红细胞生成 红骨髓

骨髓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 EPO调节红细胞生成的反馈环

红细胞生成的过程、寿命和衰亡

Thank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