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是最初的老師》 一位媽媽 兩個孩子 四次遷徙 一些重要的觀念…..
蔡穎卿,一位母親,二十年來 帶著兩個女兒-樂旂與書旂 在最重要的小學與中學時期 歷經四次轉學 從台灣>曼谷>台灣>曼谷>新加坡 有文化差異 有適應不良 當然也有價值觀的嚴重歧異
但 兩個女兒除了每個學期都在學校的榮譽榜上 大女兒樂旂 1999 美國NASA太空營卓越受訓者獎 2002 世界青少年領袖營台灣代表 2002 世界青少年領袖營台灣代表 2003 ISB初中部體育總獎 2003 亞洲美國學校盟賽 辯論獎 2003 亞洲美國學校盟賽 絃樂獎 2004 SAS莎士比亞文學獎 2005 畢業獲得SAS服務獎、AP文學獎 賓大文學科學院院長獎 小女兒書旂 2001 實小模範生 2002 校內科展獎 2002 金學獎 2004 SAS初中畢業 獲美國總統教育獎 2005 日文榮譽學者
樂旂更申請到 賓州、芝加哥、杜克…等多所名校 更重要的是 -兩個女兒 自重自愛、聰慧努力、彬彬有禮、自動自發 蔡穎卿的教養方式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
上學的第一課: 成績單是什麼? 成績單只是 一扇美麗的窗戶 豪華的門 我們要蓋的是一座堅固的地基 只有真金才不怕紅爐火。
上學的第二課: 培養學習的好習慣 父母應該為孩子準備一個固定的地方做功課或讀書 而且要求他持續一定的時間 這段時間盡量不要打擾他 以培養他良好的學習習慣
上學的第三課: 要晚餐不要夜輔 如果一個孩子起床就離家 回家就睡覺 父母到底要用什麼時間來關心他的成長? 對一個飽受課業壓力的國三生來說 晚餐一個小時的情緒舒緩與經驗分享應該是有意義的。
上學的第四課: 是做功課還是抄功課 如果一項功課的份量已經造成過大的負擔 還能不能達成效果? 這樣不只達不到學習的目的,還像在鼓勵他們「欺騙」 -而那原是可以避免的。
生活的第一課: 今天可不可以不要洗碗 「媽媽,我明天功課還沒做完,可不可以不要洗碗?」 「不差這一、二十分鐘,大家一起把碗先洗完吧!」 任何照顧自己的生活技能都很重要 更重要的是 這些一起分工完成的家事代表家人同心協力、相互體貼的情感。
生活的第二課: 營造媽媽氣氛 做一道菜時 想到的是她們驚喜的表情 佈置家裡時 想到的是他們閃亮的眼睛 一盆花能不能換來一瞥驚艷的目光 一道點心他們會說「好」?還是「非常好」
生活的第三課: 媽媽的媽媽教的 有時候,我們只顧把我們少時未能享有的東西給孩子 卻忘記給他們我們曾經享有的東西…. 綿延三代的家庭愛 是我們最重要的精神依靠
生活的第四課: 媽媽跟你談友誼 只要你有一個真誠的朋友 妳就非常富有 在慶幸擁有這樣的財富時 記得也 要做值得別人珍惜的好朋友
手牽手 我們一起學習 一起成長 陪伴與關懷 是我親子功課的第一項 幸福的第一課
幸福的第二課 養育你們之後 我才懂得探索自己 妳們是我成長的靈感
幸福的第三課 只有非常幸福的人 才能在愛裡相遇 作為親子 或為手足
幸福的第四課 你們是我的快樂日曆 每撕下一頁 既不捨隨之而逝的喜怒哀樂 又期待即將到來的驚喜成長
以上所有的插畫 不管是媽媽 小孩 小熊 小鞋 都是女兒書旂的素描 媽媽珍惜每一個女兒的腳印 仔細端詳並深深愛憐 更多 媽媽與女兒的教養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