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思考的威力 一項權威的心理學研究顯示, 正面思考的人, 不論薪資與健康, 都比負面思考的人來得好, 在這個挫折叢生的年代, 你必須學會正面思考, 才能立於不敗之地…… 樂觀不夠,悲觀不愁,你需要的是 正面思考的威力
2005年,英國劍橋大學首度成立正面思考研究中心。 在美國,擁有百年歷史的哈佛大學,也於去年首度開設正向心理學(positive psychology),成為全校最受歡迎的課程。 「正向心理學成為21世紀的顯學,原因在於現代人越來越不快樂,外在環境越來越差。」
對抗挫折,已成為全球最熱的議題。 西元2000年,「正向心理學」被首度提出,顛覆學界長期研究負面病徵的傳統,點出「正面思考」對人們幸福扮演的關鍵角色。 短短6年內,相關期刊論文超過2萬篇,並在全球的學界、教育界、企業界掀起一股熱潮。
何謂正面思考?它指的是,在遇到挑戰或挫折時,人們會產生「解決問題」的企圖心,並找出方法正面迎接挑戰。 反之,負面思考就是一遇到挫折,人們就被負面情緒打敗,而責怪自己、環境,最後選擇退縮、放棄或報復。
例如,趕不上公車時,負面思考者的第一反應是「為何我會這麼慢到」、「公車為何開這麼快」,怪罪自己或環境,做出「那不去上班了」的決定。 然正面思考的人卻思索,「那現在該找替代方案,例如坐計程車」、「或者告訴對方自己會晚點到」,繼續完成計畫。
美國賓州大學教授塞格利曼(Martin Seligman),也是首度提出正向心理學的權威,發表了一份長期研究。 他從美國大都會人壽的15,000名員工中,篩選出1,100名做為觀察對象,對其進行5年長期追蹤後發現: 正面思考的經紀人業績,比負面思考的人高出88%,而負面思考者離職率是樂觀者的3倍!
然而,你會問正面思考有什麼難? 事實上,正面思考不容易。 從心理學實證方面, 「激勵理論」的學者寇菲(Cofer)研究指出, 當人們遇到挫折時, 高達9成以上的人會選擇5種反應: 攻擊、退化、壓抑、固執與退卻, 而正面思考者的比率低於10%。
一般來說,樂觀者的思考路徑比較問題解決導向,容易正面思考; 悲觀者則較易淪為負面思考,尤其若不自知形成思考慣性,負面思考程度將越來越嚴重,甚至引發憂鬱症。
「越來越多的實證顯示,不論是兒童、集中營的倖存者,或是東山再起的公司,正面思考的復原力是可以學習的,」《哈佛商業評論》指出。 其中,主要的關鍵在於,更改自己的「負面腳本」,透過臨床心理學常用的ABCDE原則,將負面人生轉為正面向日葵。(見下頁圖)
換腦袋當職場向日葵! ——正面及負面思考路徑圖 6.形成 解決問題 導向的正面思考 Positive thinking 換腦袋當職場向日葵! ——正面及負面思考路徑圖 4.加入 反駁機制 阻止負面想法 與情緒 Disputation 5.強化激勵 正面想法 Energizing 正 面 思 考 5.學習到無助感 Learned helpless 面 思 考 負 4.陷入渲染 事件與 否定自己 的情緒反應 Emotional 3.預設決策結果 Consequence 6.導致負面思考 Negative thinking 2.誘發負面想法 Belief 1.挫折出現 Adversity 起點
負面思考的人,都會從不愉快的事件(Adversity)中感受到無助,認為自己無法改變現況,因此形成負面腳本的信仰(Belief)。 他們認為,無論遇到什麼事情,到最後都會壞的後果(Consequence),久而久之,他就失去對事件的理性判斷,而用負面腳本做成負面決策。
但這時候,只要在思考路徑裡加入兩個步驟,分別是反駁(Disputation)與激勵(Energizing),就可以將負面轉成正面思考。 反駁意指,對自己預設的負面腳本、負面決策進行反駁;激勵則指,強化自己轉向思考如何解決問題的能量。
例如前例公車開走,我因怪罪自己,索性不去上班,這時對於負面情緒就要提出反駁(心裡的另一個聲音),提醒自己無法解決問題,應該要想別的方法,例如坐計程車。 最後,還要鼓勵自己下次一定可以做得更好。透過不斷練習,就能在遇到挫折時,將負面思考轉向正面感激。
由負轉正,這件事難度很高。《哈佛商業評論》在「如何激發復原力?」一文中就點出, 正面思考能力強的人,有3種特質: 1.能夠坦然面對現實, 2.擁有深信「生命有其意義」價值觀, 3.即時解決問題的驚人能力。 而天生不具上述特質的人,就需要不斷的演練ABCDE法則,將其內化為習慣,這需要紀律、友人與親人的鼓勵。
然而,有個迷思亟需被打破:「樂觀者就是正面思考,悲觀者則是負面思考,而且正面思考是無法學習的。」 事實上,樂觀者若樂觀過度,凡事以為天絕對不會塌下來,「根本不去解決問題,這也屬於負面思考,」精神醫師江漢光解釋。換言之,過度樂觀或過度悲觀,以致不去解決問題,都是負面思考。
但悲觀者,就一定會被挫折擊敗,無法成功嗎?答案是否定的。若你悲觀,卻擁有解決問題的企圖心與方法,你就是正面思考者,或是「防衛型的悲觀」(defensive pessimism)。 擁有這種特質的人當遇到挫折時,會「想到最壞的情況,並思索如何解決」。他們雖然不同於樂觀的人,但也會在職場上有良好表現,而其與悲觀者最大的不同,就是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與動力。
一個企業需要樂觀者,同樣的也需要悲觀者,塞格利曼指出,像業務、行銷創意人員最好是樂觀特質擔任,但財務長、研發人員最好是稍微悲觀的人來擔任比較好。 事實上,不止學界,連企業界也開始重視正面思考,他們希望工作的員工都能學當「向日葵」。隨著企業科層組織規模急速擴張,培養正面思考的解決能力更顯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