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 常德市一中.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008 年中考化学考前辅导. 一、选择题: 1 、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煤干馏 B 、生石灰制熟石灰 C 、石油蒸馏 D 、石蕊变红 2 、下列物质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 A 、葡萄糖 B 、冰水混合 C 、聚氯乙烯 D 、维生素 C.
Advertisements

苯酚 酚与醇概念的对比: 酚 —— 羟基跟苯环直接相连的 化合物。 醇 —— 分子里含有跟链烃基结 合着的羟基的化合物。 芳香醇 —— 羟基跟苯环侧链相 连的化合物。
同学们好!.
1995年,几场酸雨过后,我国四川奉节县9万亩华山松全部枯死,重庆面山的2.7万亩马尾松死亡过半.
3.3溶液的酸碱性.
第十单元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第十单元 课题2 酸和碱的中和反应 [实验] 在氢氧化钠溶液(无色)中加入稀盐酸(无色) [实验] 在氢氧化钠溶液(无色)中加入稀盐酸(无色) 实验步骤和现象 NaOH溶液 滴加稀盐酸 无现象 实验步骤和现象 NaOH溶液 溶液变成无色 溶液变红.
第17讲 常见的酸 辽宁省大连市第四中学 赵倩.
前言 我們常喝的一些飲料,如柳橙汁、檸檬汁嘗起來酸酸的,呈現酸性;而有些物質,如某些肥皂水溶液及清潔劑,摸起來有滑膩感,和急救箱中的氨水一樣,都是鹼性 那麼到底是怎樣的物質稱為酸?怎樣的物質才稱為鹼呢?我們藉由下面的實驗來認識.
苯酚的性质.
第二节 氨 铵盐.
苏教版必修《化学1》教材 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
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二课时: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南昌二中 周艳华.
第四章 保护生存环境 第二节 爱护水资源 邵东一中 高二化学备课组.
环境污染 与 环境保护.
课题1 常见的酸和碱 常见的碱.
人教版必修2 第四章 化学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黑龙江省庆安一中 孙秀民.
6. 蛋白质及氨基酸的测定 6.1 概述 6.2 凯氏定氮法 6.3氨基酸氮的测定.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南航附中化学组:呼俊江 Na+ Mg2+ K+ H+ Ca2+ H+ OH-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十七章 酚 醌 exit.
2-3 常見的酸與鹼.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一.硫 1.存在形式: 游离态:火山口附近或地壳的岩石
第四章 非金属及其化合物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第1课时).
第三节 硫和氮的氧化物.
各类物质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 酸 碱 盐 总复习 ???.
第八章 硫氧化物的污染控制 1. 硫循环及硫排放 2.燃烧前和燃烧中脱硫技术与工艺 3.燃烧后脱硫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农民伯伯说我是“植物粮食”; 消防官兵赞美我是“灭火先锋”; 环境学家却指责我是—— 造成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 ——请你猜一猜我是谁?
2009届高三毕业班化学总复习 硫及其化合物 氧族元素.
高中化学 新课程实施下的课堂教学 山东济南外国语学校 董海滨 2007年12月
第十单元 酸和碱 课题2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第一课时.
第二章 分析试样的采取和预处理 上饶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元素化合物复习.
热烈欢迎: 各位领导专家莅临 我司考察指导!.
5-3 常見的酸與鹼 製作人兼導演:206寶貝與理化姊姊 演出者:206寶貝與外星人.
高考化学后期热点内容复习 高考元素化合物推断题 的信息处理和解答 温州第八中学 陈晔.
河北省宣化县第一中学 栾春武 邮编: 电话: QQ:
第 19 章 铜副族和锌副族.
第二节 铁和铁的化合物.
苯 应用模板上加了图片.
2-1認識電解質 2-2 溶液與離子 2-3 常見的酸與鹼 2-4 酸鹼的濃度 2-5 酸與鹼的反應
氧化还原反应 江苏省金湖中学 高三化学备课组.
框图题集锦.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儋州第一中学 梁维.
基于核心素养的化学课堂教学 实践研究 王成冠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珲春二中 李英福.
2-5 酸與鹼的反應.
9-1 元素的活性 9-2 分子式與化學反應式 9-3 粒子觀點 9-4 原子量與分子量 9-5 莫耳
重点化学方程式复习 Cl2+2NaOH=NaCl+NaClO+H2O Cl2+2OH-=Cl-+ClO-+H2O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苯 酚 河南省太康县第一高级中学----乔纯杰.
第一章 从实验学化学 第二讲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第1课时 第3章 第3节 设计 1 课前预习 ·巧设计 设计 2 设计 3 名师课堂 ·一点通 考 点 课堂10分钟练习 创新演练
化学实验.
蛋壳中Ca, Mg含量的测定 化学生物学专业 雷雨.
第一单元 含硫化合物的性质和应用 复习 普陀三中 高一化学备课组 2014年1月.
离子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化学扑克.
课题二 酸和碱的反应 第一课时.
課程名稱:常見的酸與鹼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實驗九 氧化還原滴定-草酸鹽之分析.
化学实验复习 ——简单实验设计.
《 二 氧 化 硫 》 说课人:程春艳.
人民教育出版社 九年级 化学 (上册) 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
主要内容: ●废水处理 ●固体废弃物处理 ●废气处理 ●污废水深度处理——脱氮、除磷 中的微生物及其作用
练习、下列事实中能用来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硫强的是( ) ①与Fe反应:2Fe +3Cl2 ==== FeCl3 Fe +S ==== FeS
2011年1月 化学学科会考复习(六) 氧化还原反应 厦大附中 黄耿阳.
高浓度二氧化硫尾气的回收和净化 一、利用SO2生产硫酸 SO2+1/2O2 钒催化剂 SO3 SO3+H2O H2SO4 二、工艺
氨 常德市第一中学 吴清清.
高锰酸钾法 测定钙盐中的钙含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S&N 常德市一中

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1、硫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1)游离态 (2)化合态。硫化物和硫酸盐等 2、硫单质。黄色晶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 (1)与非金属 ① S + O2 === SO2 ② S + H2 === H2S 【补】(2)与金属 ① 2Na+S =Na2S ② Fe+S ==FeS ③ 2Cu+S == Cu2S 【当金属有变价时,通常生成低价】 【补】 (3)与碱反应 3S + 6NaOH === 2Na2S+Na2SO3+ 3H2O 点燃 △ △ △ △

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3、二氧化硫。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1)化学性质 ①酸性氧化物(酸酐的通性,与CO2相似) a.与水反应:SO2 + H2O H2SO3 (亚硫酸) (亚硫酸酸性比碳酸强) b.与碱反应:SO2 + 2NaOH = Na2SO3 + H2O c.与碱性氧化物反应:SO2 + CaO = CaSO3 d.与盐反应:SO2 + Na2CO3 = Na2SO3 + CO2 ②漂白性 使品红褪色,加热,恢复红色 (能使紫色石蕊变红,但不能褪色) 【漂白】有机色质 →无色物质 ,现象为褪色 有色无机物→无色物质 ,不是漂白,现象为褪色

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漂白原理对比 类型 原理 特点 举例 氧化 利用漂白剂的氧化性氧化有机色质 加热时不能恢复原有的颜色 HClO、NaClO、Ca(ClO)2、H2O2、Na2O2、O3等 化合 漂白剂与有机色质化合生成新的无色物质 加热时能恢复原来的颜色 二氧化硫等 吸附 有些固体物质疏松、多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可以吸附有机色质 部分吸附剂可以重复使用 活性炭、胶体、硅藻土等

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③还原性 a.2SO2 + O2 2SO3 【补】 b.与Br2的水溶液:SO2+Br2+2H2O = H2SO4 + 2HBr c.与KMnO4酸性溶液 : 5SO2+2KMnO4+2H2O=K2SO4+2MnSO4+2H2SO4 ④氧化性 2H2S + SO2 = 3S↓ + 2H2O (2)实验室制法: ①原理:Na2SO3+ H2SO4=Na2SO4+H2O+SO2↑ ②装置:制H2装置 催化剂 加热 4、三氧化硫。常温时为无色液体,标准状况下为无色晶体 (1)化学性质 。酸性氧化物 极易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热 :SO3+H2O =H2SO4 (2)工业制法:

一、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 5、硫化氢: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剧毒气体 【补充】 (1)化学性质 ①可燃性 2H2S + 3O2 = 2SO2 + 2H2O (完全燃烧) 2H2S + O2 = 2S↓+ 2H2O (不完全燃烧) ②强还原性 2H2S + SO2 = 3S↓+ 2H2O ③不稳定性 H2S == H2 + S ④水溶液的弱酸性(二元弱酸,比碳酸弱) (2)实验室制法 ① FeS + 2HCl = FeCl2 + H2S ↑ 稀盐酸、稀硫酸均可。不能使用浓硫酸、硝酸 ② 制H2装置 △

二、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1、氮元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1)游离态 (2)化合态。铵盐、硝酸盐、蛋白质等 2、氮气(N2)无色无味的气体。 (1)与金属 3Mg+N2====Mg3N2 (2)与非金属 ① 3H2+N2 2NH3 ② N2+O2 ======== 2NO 点燃 催化剂 高温 高温或放电

二、二氧化氮和一氧化氮 3、NO和NO2 (1)NO,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 不溶于水,易与氧气反应 2NO+O2 =2NO2 溶于水,与水反应 3NO2+H2O =2HNO3 +NO 【思考】设计实验,使NO2尽可能被水吸收

三、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对大气的污染 1、 SO2和NO2的主要来源、危害和防治 (1)来源 (2)危害 ①SO2:形成酸雨(酸雨:pH<5.6的降水)。 ②NO2:光化学烟雾污染 (3)防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