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 與 性別主流化 游美惠 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 教授
時代趨勢, 國際潮流 性別主流化 Gender Mainstreaming 歷史發展
歷史背景: (一)1975年第一次世界婦女大會提出婦女十年,以保障女性,消除對女性歧視為目標。 (二)1979年通過「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簡稱CEDAW) ,作為婦女人權憲章。 (三)1980年第二次世界婦女大會重新思考「保障婦女權利」和「促進婦女行使權利」間的差距。 (四)1985年第三次世界婦女大會提出「性別盲」,將婦女議題視為全人類的問題。 (五)1995年第四次世界婦女大會提出「性別主流化」及「北京行動綱領」,以性別主流化的策略來達成性別平等的目標,將性別議題取代婦女議題,改變社會結構,才能促成性別平等。
從邊緣到主流 基本精神: 從歧視女性→性別盲→性別主流化 從邊緣議題到 核心關懷。 從批判檢視到 積極改造
「主流化」意義: 將不受重視或邊緣化議題導入 工作核心及主要決策過程。 性別主流化 時代趨勢,國際潮流 「主流化」意義: 將不受重視或邊緣化議題導入 工作核心及主要決策過程。 Mainstreaming is a strategy to transform mainstream.
性別主流化推動工具- 基礎:性別意識培力/組織再教育 性別統計 性別分析 性別預算 性別影響評估 性別平等專責機構(性別平等處) 6
性別主流化 土壤 樹木 陽光 空氣 水 性別影響評估 性別預算 性別分析 性別統計 性別機制 性別意識培力
透過落實CEDAW,加強性別主流化 跳脫「兩性」 重點不在「兩性差異」,而在「公平正義」 消除「性別歧視」 強調「性別敏感」,「性別友善」
2012 臺灣 落實CEDAW ( 2011年通過「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於2012年施行) 性別平等政策綱領(2011年12月發佈) 行政院性別平等處掛牌成立
台灣推動實施CEDAW 1975年,聯合國受到全世界各地婦女運動的 影響,開始重視婦女問題,因此將 1975年定 為「國際婦女年」,為聯合國第一次正式討 論婦女議題。並於1979年通過「消除一切對 婦女歧視的公約」。 CEDAW公約不僅要求各國政府提出國家報 告,也鼓勵民間團體發表影子報告,或是替 代報告,以監督政府並落實公約精神。 ● 臺灣以人權立國,身為國際社會的一份子 ,一向主動遵守國際規範,自許對國際社會 負責,為促進婦女權益及響應國際潮流而努 力。
CEDAW 宣導影片 (4:12 - 8:16) 財團法人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
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EDAW) 性別平等及人權保障是普世價值,為了促進世界各國實踐男女平等,聯合國大會於1979年通過「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Convention on the Elimination of all forms of Discrimination Against Women,簡稱 CEDAW),作為國際人權重要規範,是聯合國五大人權公約之一。 希朵
CEDAW公約主要精神: 1、讓女性享有完整人權 2、清楚界定歧視女性的定義 3、政府要承擔消除歧視的責任 4、鼓勵民間團體參與監督
CEDAW條文結構
CEDAW實質條款結構
CEDAW 三核心概念
CEDAW in Taiwan 2004年民間推動台灣落實CEDAW聯盟成立 2005年行政院人權保障推動小組決議由外交部、內政部等相關部會共同推動 2006年將我國加入 CEDAW 一案送請立法院審議 2007年立法院通過,總統頒布簽署CEADW公約加入書 2008年撰寫CEDAW初次國家報告書 2009年發表初次國家報告書 2012年實施「消除對婦女一切形式歧視公約施行法」 2013撰寫CEDAW第2次國家報告 2014年6月23-26日舉行第2次國家報告國外專家審查暨發表會,邀請五位國際婦女人權專家來台,除就我國家報告審查外,並與政府及非政府組織代表進行對話。
性別主流化 橫向 性別主流化價值貫穿各領域與各個行政部門 縱向 整個政策過程(含政策的規劃、研擬、制訂、執行與管考)都具有性別觀點的考量
National Policy Objectives What? Policy National Policy Objectives Why? Theory Gender Power Structure How? Strategy
舉例說明: (1) 行政院金馨獎 (2) 教育部103年度補助公私立大專校院比照行政機關推動性別主流化試辦計畫 推動 性別主流化 政策 的具體策略 舉例說明: (1) 行政院金馨獎 (2) 教育部103年度補助公私立大專校院比照行政機關推動性別主流化試辦計畫
結論與展望 性別主流化:非武力,非暴力,不流血的寧靜革命 促進社會之公平正義,落實民主化 加強公部門之人力素質與服務品質 提升臺灣的國際形象與地位,讓臺灣與國際社會接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