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节 缓冲溶液在医学中 的意义 在人体内各种酶只有在一定pH值范围 的体液中才具有活性。在体外,细胞的培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合理选择饮食 平衡膳食禁止偏食和暴食。 2. 平衡膳食的一般搭配原则:①主食和副食搭配;②干食和稀食搭配; ③粗粮和细粮搭配 ④荤菜和蔬菜搭配;
Advertisements

第二单元 溶液的酸碱性 (化学反应原理) 衢州第二中学 任志强.
合理选择饮食.
3-1 食物中的養分與能量 趣味科學實驗:膨糖的製作 3-2 酵素 重要性 可改變代謝作用反應進行的快慢 成分 蛋白質 影響因素
中枢兴奋药-黄嘌呤生物碱类.
运 动 生 理 学 主讲:徐芝芳 2010年 2月.
全球暖化、水污染、空氣污染.
水溶液中的平衡.
第5章 酸碱滴定法 5.3 酸碱溶液pH值的计算 强酸强碱溶液 一元弱酸弱碱溶液 多元酸碱溶液
中枢兴奋药-酰胺类及其他类.
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 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复习) 克拉玛依市第九中学 李峰之
第5章 水溶液中的反应 水污染 Aquatic Chemical Reaction & Water Pollution Chapter 5.
中药专业 酸碱滴定法 acid-base titration 执教:梁琨.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根据所给溶液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电荷守恒关系式。
第八章 酸碱解离平衡 8. 1 强电解质的解离 1887 年阿仑尼乌斯提出 电离学说。
第一章 水溶液.
高考总复习 化 学.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
第八章 沉淀-溶解平衡 8.1 溶度积 8.2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溶度积规则 沉淀的生成 分布沉淀及沉淀的转化 沉淀的溶解.
第6章 酸碱滴定法 6.1 酸碱质子理论 6.2 水溶液中弱酸(碱)各型体的分布 6.3 酸碱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计算 6.4 酸碱缓冲溶液
第三节 Gas Transport in the blood 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
第四章 缓 冲 溶 液 (Buffer Solution).
第8单元 同离子效应和缓冲溶液 引 言 在正常人体内进行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会不断产生二氧化碳、磷酸、乳酸、乙酰乙酸等酸类物质,也使血液的酸性增强;也会产生一些碱类物质,如氨。 另一方面,我们吃的蔬菜和果类都含有较多的碱性盐类,如乳酸、柠檬酸的钾盐和钠盐等,它们在体内被吸收后也会增加血液的碱性,而正常人体血液的pH始终保持在一恒定范围内,本单元将讨论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第八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盐类的水解.
强碱弱酸盐-醋酸钠的水解 为什么会显碱性? 盐电离出的酸根是弱酸的酸根,能同水电离出的氢离子结合,导致水溶液中的氢氧根离子浓度大过氢离子。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4-1 酸碱平衡的理论基础 §4-2 不同pH溶液中酸碱存在 形式的分布情况―― 分布曲线
混合离子络合滴定的最低允许PH值的计算 报告人:肖开炯.
第四章 酸碱滴定法 §4.1 酸碱质子理论 §4.2 酸碱溶液PH的计算 §4.3 酸碱滴定终点的指示方法
基础化学 Basic chemistry 第三章 电解质溶液.
医 用 化 学 生 化 教 研 室 (8403) 张 学 礼.
电导分析法的应用 applications of conductometry
基准物质(p382,表1) 1. 组成与化学式相符(H2C2O4·2H2O、NaCl ); 2. 纯度>99.9%; 3. 稳定(Na2CO3、CaCO3、Na2C2O4等) 4. 参与反应时没有副反应.
强酸(碱)溶液 一元弱酸(碱)溶液 多元弱酸(碱)溶液 两性物质 混合酸碱溶液 各种体系[H+]浓度的计算
第四章 酸碱平衡 第三节 缓冲溶液 主讲教师:李海霞 副教授 海南医学院药学院.
一、酸碱理论发展简介 二、溶液的酸碱性 三、 电解质的电离 四、 同离子效应 缓冲溶液
酸碱滴定基本原理 acid-base titration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实验 二、配合平衡的移动 Cu 2+ + NH3 Cu(NH3)4 HCl Na2S Zn EDTA NH3 深蓝色消失
盐 类 的 水 解.
第三节 弱酸弱碱的质子传递平衡 一、一元弱酸、弱碱的质子传递平衡 二、多元弱酸、弱碱的质子传递平衡 三、两性物质的质子传递平衡.
问1:四大基本反应类型有哪些?定义? 问2:你能分别举两例吗? 问3:你能说说四大基本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类别吗?
第三章 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一课时 高二化学组:邢辉.
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 高二化学集备组.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黑龙江省龙江县第一中学 张桂萍.
3.7.1 酸碱滴定曲线与指示剂的选择 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 3.7 酸碱滴定
第四章 缓冲溶液 Buffer Solution.
3.9.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自学)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3.9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3-1弱电解质的电离 第一课时 广州市第44中学 黄橄荣.
离子反应.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嘉兴市秀洲现代实验学校 沈丹英.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一 测定气体分子速率分布的实验 实验装置 金属蒸汽 显示屏 狭缝 接抽气泵.
第15讲 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主要内容: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的性质.
守恒法巧解金属与硝酸反应的计算题.
第五章 酸碱滴定法 5-1 酸碱质子理论 一、基本概念 酸碱滴定法是以质子传递反应为基础的滴定分析方法。是滴定分析中重要的方法之一。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活度系数γ=1,离子积Kw、任意n元酸HnA第m级电离常数Kam、分析浓度CHnA已知且为真值的情况下酸的水溶液[H+]近似计算的误差分析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一课时 盐类的水解 江西省金溪一中 龚美菊.
考试说明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2.理解电解质在水中的电离以及电解质溶液的导电性。
选修4第三章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儋州市第一中学 高山兴.
第一章 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及营养和免疫.
即c(NaOH)-c(HA)=[OH-]-[HA]-[H+] 从滴定终点误差的定义可得
实验3 缓冲溶液的配制与pH值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缓冲溶液的配制原理及缓冲溶液的性质;
第三节 水溶液的酸碱性及pH计算 一、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分子是一种两性物质,它既可 给出质子,又可接受质子。于是在水
第五章 酸碱平衡.
如加入 A- 适当过量至浓度为 cA,可使平衡向左移动。
专题2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常数.
氨基酸的物理和化学性质 复习氨基酸的结构式等.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七节 缓冲溶液在医学中 的意义 在人体内各种酶只有在一定pH值范围 的体液中才具有活性。在体外,细胞的培 第七节 缓冲溶液在医学中 的意义 在人体内各种酶只有在一定pH值范围 的体液中才具有活性。在体外,细胞的培 养、组织切片和细菌的染色、血库中血液 的冷藏,某些药物配制成溶液。pH值也要 保持恒定。

一、血液中的缓冲系 血液中的缓冲对主要有: 血浆: 细胞:

碳酸氢盐缓冲系在血液中浓度 最高,缓冲能力最大,维持血液 正常pH值的作用也最重要。

二、人体正常pH值的维持 人体血液的pH值为7.35~7.45。血液的 主要缓冲系统存在如下平衡 CO2(溶解)+H2O ⇌H2CO3 ⇌H++HCO3- 当[H+]增加时,抗酸成分HCO3-与它结 合使上述平衡向左移动,使[H+]不发生明显 改变。当[H+]减少时,上述平衡向右移动, 使[H+]不发生明显改变。

  在红细胞内的缓冲对中,以血红蛋白 (HHb)和氧合血红蛋白 (HHbO2) 最为重要, 因为血液对CO2的缓冲作用主要是靠它们实 现的。 例如,正常人体代谢产生的CO2进入 静脉血液后,绝大部分与红细胞内的血红蛋 白离子发生下列反应:

HCO3-+ HHbO2 ⇌HbO2- +H2O +CO2 CO2+H2O+HB- ⇌HHb+HCO3- 反应产生的HCO3-由血液运送至肺,并 与氧合血红蛋白作用: HCO3-+ HHbO2 ⇌HbO2- +H2O +CO2 总之,由于血液中多种缓冲系的 缓冲作用以及肺、肾的调节作用,正常 人血液的pH值才能以恒定,维持在 7.35~7.45之间。

本章小节 能够抵抗外来少量强酸、强碱或 稀释,并保持其 pH 几乎不变的作用 称为缓冲作用。具有缓冲作用的溶液 为缓冲溶液。

电离平衡:在一定温度下,当弱 电解质分子电离成离子的速度与离 子又结合成分子的速度相等时,电 离过程即达到动态平衡 电离常数:电离平衡时,已电离 的各离子浓度冪次方乘积与未电离 的分子浓度的比值是一常数。

电离度:在一定温度下,弱电解 质在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已电 离的弱电解质分子数与电离前分子 总数的比率,用符号a表示。 已电离的分子数 分子总数

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 加入一种与弱电解质含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时,可使弱电解质的电离度降低。

盐效应: 当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 弱电解质不含相同离子的强电解 质盐类时,可使弱电解质的电离度增 加,实际上,产生同离子效应的同时, 必然伴随有盐效应,但盐效应比同离 子效应小得多,当电解质浓度不大时, 盐效应可以忽略不计。

酸碱质子理论认为: 酸:凡能给出质子(H+)的物质。 碱:凡能接受质子的物质。 我们把仅相差1个质子的一对酸、碱称为共轭酸碱对。

酸越强,它的共轭碱就越弱;酸越 弱,它的共轭碱就越强。两性物质: 既可以给出质子,也能够接受质子的 物质 。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质子的传递,酸 碱反应是两对共轭酸碱对共同作用的 结果。

反应方向:总是由较强的酸或是较强的碱 作用向着生成较弱的酸或较弱 的碱的方向进行。 :水的离子积常数。 在一定温度下,纯水中H3O+ 离子的平衡浓度与OH-离子的平衡浓度的乘积为一定值(室温下一般为 ) 此关系也适用于任何水溶液。

共轭酸碱对中的弱酸的Ka, 与其共轭碱的Kb的乘积等于Kw 一元弱酸溶液 的最简计算公 式,满足的两个条件是, 和 。其计算误差 。 一元弱酸,弱碱溶液的pH值计算 一元弱酸溶液 的最简计算公 式,满足的两个条件是, 和 。其计算误差 。

一元弱碱溶液 的最简公式: 能够抵抗外来少量强酸、强碱或 稀释,并保持其 pH 几乎不变的作用 称为缓冲作用。具有缓冲作用的溶液 为缓冲溶液。

  缓冲溶液是由足够浓度的共轭酸碱对组 成,其中共轭酸为抗碱成分,共轭碱为抗酸 成分。当加入少量强酸或强碱时,抗酸成分 和抗碱成分通过弱酸或弱碱的解离平衡移动 来稳定溶液的pH 缓冲溶液pH的计算式为:

  缓冲容量β是衡量一个缓冲溶液缓冲能 力大小的尺度,它取决于缓冲溶液的总浓度 和缓冲比。当缓冲比相同时,缓冲比愈接近 1 ,缓冲容量愈大。当缓冲比等于 1 时, 缓冲容量β最大,当缓冲比相同时,缓冲对 的总浓度愈大,缓冲容量也愈大。

 缓冲溶液的理论缓冲范围为pKa±1。 缓冲溶液的配制可按表配制,也可采用 弱酸 (碱) + 共轭碱 (酸) 、弱酸 (过量) + 强碱或弱碱(过量) +强酸配制。

配制一定pH值的缓冲溶液,应按下列 原则和步骤进行: (1)选择适当的缓冲对,使所选缓冲 对中共轭酸的 pKa 与欲配制的缓冲溶液 的pH值尽可能相等或接近,偏离的数值 不应超过缓冲溶液的缓冲范围。

(2)要有一定的总浓度, 一般在0.05mol·L-1~0.20mol·L-1 之间较宜, 其相应的β值在0.01~0.1之间。 (3)为了使缓冲溶液具有较大的缓冲容量,应 尽量使缓冲比接近于1。实际工作,常常使用相 同浓度的共轭酸、碱溶液配制。用缓冲公式计算 所需同浓度的共轭酸、碱体积混合配置的溶液的 pH值与实验测得的pH只是稍有差异的。如果实 验要求严格,需用pH计进行校正。

人体血液是一个缓冲溶液,存在多种 缓冲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HCO3--H2CO3,它在血液中的浓度最高,缓冲能力最大,在维持血液正常 pH(7.35~7.45) 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