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科 Menispermaceae [概述] 多年生草质或木质藤本。 单叶互生,叶有时盾状,无托叶。 花单性异株,辐射对称;萼片、花瓣常各6枚,各2轮,每轮3片;子房上位。 核果,核呈马蹄形或肾形。
本科植物多具同心环状排列的异型维管束。 我国有20属,近70种,多数可药用,南北均有分布。 本科植物多含异喹啉类生物碱,如粉防己碱(汉防已甲素)、防己诺林碱(汉防己素)等。 尚含阿朴啡型、吗啡烷型和原小檗碱型生物碱。
[重要药用属及植物] 千金藤属(Stephania) 木防己属(Cocculus) 蝙蝠葛属(Menispermum) 石蟾蜍 S.tetrandra S.Moore 干金藤 S.japonica(Thunb.)Mies 木防己属(Cocculus) 木防己 C.trilobu(Thunb.)DC. 蝙蝠葛属(Menispermum) 蝙蝠葛 M.dauricum DC.
防己 Radix Stephaniae Tetrandrae [来源] 本品为防己科植物石蟾蜍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的干燥根。(粉防己)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质藤本。根圆柱形。 茎纤细,有略扭曲的纵条纹。 叶互生,宽三角状卵形,全缘,叶柄盾状着生。
聚伞花序集成头状;雄花萼片4,花瓣4,黄绿色,雄蕊4,花丝连合成柱状体;雌花,萼片和花瓣均4,心皮 1,花柱3裂。 核果球形,熟时红色。
[采制] 秋季采挖,洗净,除去粗皮,晒至半干;切段或纵剖开,干燥。 [产销] 常称粉防己主产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 销全国大部分地区。
[性状] 根呈不规则圆柱形,或剖切成半圆柱形,常弯曲,弯曲处有深陷的横沟呈结节状。 表面淡灰黄色,可见残存的灰褐色栓皮,有细皱纹,具明显横向的皮孔样突起。
质坚实,断面平坦细腻,灰白色,粉性,木部占大部分,导管束作放射状排列,习称“车轮纹”。气微,味苦。 粉防己 性状
[显微特征] 根横切面 皮层散有石细胞,2~3成群或单个散在,石细胞呈类方形或多角形。 壁稍厚,胞腔明显。
韧皮部较宽,筛管群束状。 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占根的大部分,导管稀疏成群,径向排列成放射状,射线宽。 薄壁细胞含细小草酸钙方晶及柱晶。
粉防己粉末 1.淀粉粒 2.石细胞 3.纤维
[化学成分] 含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总量1.5%~2.3%,主要有: 粉防己碱(汉防己甲素),含量1%; 防己诺林碱(汉防己乙素),含量约0.5 %; 轮环藤酚碱,含量约0.12%; 小檗胺等。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 取粗粉1g,作供试品溶液; 另取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溶液为对照品溶液。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 取粗粉1g,作供试品溶液; 另取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溶液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实验,供试品在与对照品相同的位置显相同的色斑。
[药理作用] ①镇痛作用:粉防已总碱、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均有镇痛作用。 ②对大鼠肉瘤W256有显著抑制作用。 ③轮环藤酚碱有降压作用。 ④防己总生物碱对横纹肌有一定松弛作用。
[功效] 性寒、味苦。利水消肿,祛风止痛。 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风湿痹痛、湿疹疮毒、高血压症。 用量4.5~9g。
[附] 广防己 马兜铃科广防已Aristolochia fangchi Y.C.Wu的干燥根。 [附] 广防己 马兜铃科广防已Aristolochia fangchi Y.C.Wu的干燥根。 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略弯曲;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粗沟纹;或有刀刮痕,淡黄色,质坚硬。 断面灰黄色,有明显车轮纹,片状突起。
广防己
显微观察: 木栓层内方有石细胞环,皮层簿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韧皮部薄壁细胞中散有少数石细胞。 含木兰花碱、马兜铃内酰胺、马兜铃酸等。 功效与防己类同,但含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等,须慎用。
木防已 防己科植物木防己Cocculus trilobus (Thunb.)DC.的根。 呈圆柱形,稍扁, 波状弯曲;
表面灰棕或黑棕色,略凹凸不平,有明显的纵沟及少数横皱纹; 质坚硬,横断面黄白色,皮部窄,导管部放射状,木射线宽。 味苦。 含木兰花碱、木防己碱、高防己碱等。 功效与防己类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