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己科 Menispermaceae [概述] 多年生草质或木质藤本。 单叶互生,叶有时盾状,无托叶。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八章 祛风湿药 熟悉祛风湿药的主要药理作用 掌握 秦艽的药理作用和现代应用 熟悉独活的药理作用 了解防己、五加皮、雷公藤的药理作用.
Advertisements

性状 鉴别 显微 鉴别 理化 鉴别 采收 加工 化学 成分 含量 测定 返 回返 回返 回返 回 附 Myrha 来源 橄榄科植物没药树及同属他种植物树干皮部渗 出的油胶树脂 产区 主产于非洲东北部的索马里、埃塞俄比亚、阿 拉伯半岛南部及印度等地。从索马里和埃塞俄 比亚进口的没药称天然没药。
汉防己甲素 高效抗敏剂 —— 药妆同源 抗敏 消炎 镇痛 消肿 调节机体免疫. 目录 产品概述 核心功能 产品应用 背景分析.
二、单子叶植物纲 程亚青. 二、单子叶植物 38 .泽泻科 Alismataceae 39. 禾本科 Gramineae 40 .天南星科 Araceae 41 .百合科 Liliacea 42 .薯蓣科 Dioscoreaceae 43 .鸢尾科 Iridaceae 44 .姜科 Zingiberaceae.
柴胡 Bupleuri Radix. [ 来源 ]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华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 习 称 “ 北柴胡 ” ( 硬柴胡) 狭叶柴胡 B.scorzonerifolium Willd. 的干燥根。习称 “ 南柴 胡 ” ( 红柴胡 ) 的干燥根。
实验五. 根及根茎类 -4 ( 1 )掌握当归、柴胡( 2 种)、龙胆、天麻、白 术、苍术的组织构造特征 ( 2 )掌握当归、龙胆、黄芩、柴胡、天麻、白术 粉末特征 ( 3 )掌握当归等 10 味药材性状鉴别点 实验目的.
柴胡 Bupleuri Radix [ 来源 ] 本品为伞形科植物华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 习称 “ 北柴胡 ” ( 硬柴胡) 狭叶柴胡 B.scorzoneri folium Willd. 的干燥根。 习称 “ 南柴胡 ” ( 红柴胡 ) 。
大戟科( Euphorbiaceae ) * ♂ : K 0-5 C 0-5 A 1-∞ ♀ : K 0-5 C 0-5 G (3:3:1-2) 乔木、灌木或草本,常含乳状汁。 单叶,稀为复叶,互生,有时对生,具托叶。 花序为聚伞花序、杯状花序,或总状花序和穗状花序; 花单性,双被、单被或无花被;有花盘或腺体;雄蕊.
柴 胡 Radix Bupleuri. 【历史】 柴胡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 上品。 【来源】 伞形科植物 柴胡 Bupleurum chinense DC. 狭叶柴胡 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 的 干燥根。
花 叶 花、果实、种子 茎 根.
生殖器官的生长(一) 安阳市实验中学 宋军芬 1 、 观察桃花的结构,由外到内依次生有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____ 。 2 、雄蕊包括 ____ 、 ____ 。 雌蕊包括 ____ 、 __ _ 、 。 课堂预习: 观察课本第 116 页桃花结构图,完成学案。
药用植物 茎内部构造.
中药鉴定综合技能训练 茎木类和皮类中药 中药教研室.
Modern Test Technology of Chinese Medicine Preparation
一、性状鉴别 藤类中药外形呈藤本状,多扭曲不直;质坚硬;断面皮部窄,木部宽,木部多可见密布小孔(导管孔),常见明显的放射状纹理;髓部明显,有的髓部偏斜或有空洞。 二、显微鉴别 藤类中药除按一般茎类显微鉴别方法进行观察鉴别外,还要注意藤类与一般茎类的不同之处。木质部次生射线形成明显的车辐状纹理(习称“车轮纹”
植物学实验 Botany expertment 七
叶 概 述 蓼大青叶 大 青 叶 番 泻 叶.
第三章 被子植物分类与分布 被子植物(Angiospermae)是植物界最高级、种类最多的一个类群。现知有25万多种,隶属于1.26万多属,约400科。我国有2万5千多种,隶属于3100余属,约300个科。自新生代以来,它们就在地球上占据绝对优势。
統昶行銷 碩士班儲備幹部培訓合作說明 報告者:資源整合部 蔡水上.
蔷薇科(Rosaceae) * K (5) C5,0 A 5-∞ G∞-1
何首乌.
Polygoni Multiflori Radix
蓼 科Polygonaceae.
实验九: 牛黄解毒片的分析.
中药新药质量标准研究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程建明.
何首乌(Fleeceflower Root)
药用植物学实验.
亚纲III 石竹亚纲 (中心种子类) Caryophyllidae
1.特点:多为辛苦寒(辛能发散、苦能燥湿、寒能清热),入肝脾肾经。 2.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清热消肿。 3.主治:风湿热痹。
植物学 第三章 种子植物的营养器官 植物的根、茎、叶三种器官,担负着植物营养生长,这一类器官统称为营养器官 。
补骨脂 来 源 豆科植物 补骨脂 干燥成熟果实 Fructus Psoraleae 破故纸 返 回 来源 来源 历史 沿革 采收 加工 产区
紫草科、马鞭草科和唇形科 苏州大学药学院 陆叶.
马鞭草科(Verbenaceae) ↑,* K (4-5) C (4-5) A 4-5 G (2:2)
菊亚纲(Asteridae).
石竹科(Caryophyllaceae) * K 4-5, (4-5) C4-5 A5-10 G (5-2:1)
補救教學實施策略 國立新竹教育大學 高淑芳.
中药材常见伪品 -根及根茎类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张继 北京天坛西里2号, 办公室电话:
第十章 种子植物实习内容和方法(2).
6.3-1 花 被子植物营养生长到一定时期就转入生殖生长阶段,一部分或全部茎的顶端分生组织不再形成叶原基和芽原基,转而形成花原基和花序原基。这时的芽就称为花芽。 花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产生大小孢子,分别发育成雌雄配子体,经有性生殖过程,产生果实和种子,有性和无性过程均在花中发生。
乌拉尔甘草 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 胀果甘草 G.inflata Bat.
勞保年金制度及軍教人員 退休制度改革規劃 行政院年金制度改革小組 102年1月30日.
甘草 哈尔滨医科大学大庆校区生药教研室.
药植与生药学实验 实验四:根及根茎类药材鉴别.
黄 芪 Radix Astragali 教学重点 历史 来源 原植物形态 性状鉴定 产地采制 显微特征 化学成分 理化鉴定 品质评价
第九章 地面上的生物 第1节 地面上的植物.
花类药材 花是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一朵完全的花是由花梗、花托、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等几部分组成的。 花梗是支撑花朵的柄,因此亦称花柄。
7. 蔷薇科 Rosaceae 草本或木本,有刺或无刺。单叶或复叶,多互生(鸡麻属对生);通常有托叶。花两性,整齐,单生或排成伞房、圆锥花序;花托多少中空,花被即着生于周缘,(花萼基部多少与花托愈合成碟状或坛状萼管),萼片和花瓣4-5枚;雄蕊多数(常为5之倍数),着生于花托(或萼管)的边缘;心皮1~多数,离生或合生,子房上位,有时与花托合生成子房下位。蓇葖果、瘦果、核果、或梨果。种子一般无胚乳,子叶出土。
一、概述 二、分类 三、理化性质 四、提取分离 五、结构鉴定. 一、概述 二、分类 三、理化性质 四、提取分离 五、结构鉴定.
苦杏仁.
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 *K(4-5) C4-5, 0 A∞, 4-5 G(2:2)
罂粟科 Papaveraceae.
柴胡 Bupleuri Radix 来源 理化 产地 成分 柴胡 采收 显微 性状.
(十五)伞形科 (Apiaceae,Umbelliferae) P294 * K(5)-0 C5 A5 G (2:2)
丁 香 【来源】 桃金娘科植物丁香的花蕾。 【产地】 主产于马来、印尼及东非沿岸国家。.
第九章 生物碱.
1.5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一) 自 转意义 一、昼夜交替 昼夜现象 1、昼夜更替 周期是24小时(1太阳日) 地球是一个不发光
中药鉴定综合技能训练 全草、藻菌、地衣、树脂、其他类中药 中药教研室.
实验二 植物的营养器官 茎顶芽 节 节间 种皮 茎 根 侧根 主根 根尖及分生组织 子叶 叶.
游子心 中华情 美国大华府地区华人华侨 庆祝中国六十周年华诞.
第七章 茎木类中药 一、含义: 主要指以木本植物的茎或茎的某部分,以及少数草本植物的茎藤入药的中药。 包括茎类中药和木类中药两类:
9.小檗科Berberidaceae 本科特征: ①灌木或草本。 ②单叶或复叶,互生。
公務人員年金改革法案介紹 (總統公布) 銓敍部退撫司 民國106年8月.
实验四 汉防己中汉防己甲素、乙素的提取 中南民族大学药学院.
Department of pharmacognosy, Shanxi Medicine University
第三节 维生素C的分析 一、结构与性质.
实验三:植物根和茎外形、初生及次生结构的观察
芸香科 Rutaceae [概述] 灌木或乔木,稀草本。 叶或果实上常有透明油点,多含挥发油。 叶互生或对生,复叶或单身复叶。
实训7:屈光检查 天津职业大学眼视光工程学院 王海英.
大黄 Radix et Rhizoma Rhei
苋科 Amaranthaceae [概述] 多为草本。 花常两性;单被,花被片3~5,干膜质,花下常有1干膜质苞片及2小苞片。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防己科 Menispermaceae [概述] 多年生草质或木质藤本。 单叶互生,叶有时盾状,无托叶。 花单性异株,辐射对称;萼片、花瓣常各6枚,各2轮,每轮3片;子房上位。 核果,核呈马蹄形或肾形。

本科植物多具同心环状排列的异型维管束。 我国有20属,近70种,多数可药用,南北均有分布。 本科植物多含异喹啉类生物碱,如粉防己碱(汉防已甲素)、防己诺林碱(汉防己素)等。 尚含阿朴啡型、吗啡烷型和原小檗碱型生物碱。

[重要药用属及植物] 千金藤属(Stephania) 木防己属(Cocculus) 蝙蝠葛属(Menispermum) 石蟾蜍 S.tetrandra S.Moore 干金藤 S.japonica(Thunb.)Mies 木防己属(Cocculus) 木防己 C.trilobu(Thunb.)DC. 蝙蝠葛属(Menispermum) 蝙蝠葛 M.dauricum DC.

防己 Radix Stephaniae Tetrandrae [来源] 本品为防己科植物石蟾蜍Stephania tetrandra S.Moore的干燥根。(粉防己)

[植物形态] 多年生草质藤本。根圆柱形。 茎纤细,有略扭曲的纵条纹。 叶互生,宽三角状卵形,全缘,叶柄盾状着生。

聚伞花序集成头状;雄花萼片4,花瓣4,黄绿色,雄蕊4,花丝连合成柱状体;雌花,萼片和花瓣均4,心皮 1,花柱3裂。 核果球形,熟时红色。

[采制] 秋季采挖,洗净,除去粗皮,晒至半干;切段或纵剖开,干燥。 [产销] 常称粉防己主产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 销全国大部分地区。

[性状] 根呈不规则圆柱形,或剖切成半圆柱形,常弯曲,弯曲处有深陷的横沟呈结节状。 表面淡灰黄色,可见残存的灰褐色栓皮,有细皱纹,具明显横向的皮孔样突起。

质坚实,断面平坦细腻,灰白色,粉性,木部占大部分,导管束作放射状排列,习称“车轮纹”。气微,味苦。 粉防己 性状

[显微特征] 根横切面 皮层散有石细胞,2~3成群或单个散在,石细胞呈类方形或多角形。 壁稍厚,胞腔明显。

韧皮部较宽,筛管群束状。 形成层成环。 木质部占根的大部分,导管稀疏成群,径向排列成放射状,射线宽。 薄壁细胞含细小草酸钙方晶及柱晶。

粉防己粉末 1.淀粉粒 2.石细胞 3.纤维

[化学成分] 含多种异喹啉类生物碱,总量1.5%~2.3%,主要有: 粉防己碱(汉防己甲素),含量1%; 防己诺林碱(汉防己乙素),含量约0.5 %; 轮环藤酚碱,含量约0.12%; 小檗胺等。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 取粗粉1g,作供试品溶液; 另取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溶液为对照品溶液。 [理化鉴别] 薄层色谱 取粗粉1g,作供试品溶液; 另取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溶液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实验,供试品在与对照品相同的位置显相同的色斑。

[药理作用] ①镇痛作用:粉防已总碱、粉防己碱和防己诺林碱,均有镇痛作用。 ②对大鼠肉瘤W256有显著抑制作用。 ③轮环藤酚碱有降压作用。 ④防己总生物碱对横纹肌有一定松弛作用。

[功效] 性寒、味苦。利水消肿,祛风止痛。 用于水肿脚气、小便不利、风湿痹痛、湿疹疮毒、高血压症。 用量4.5~9g。

[附] 广防己 马兜铃科广防已Aristolochia fangchi Y.C.Wu的干燥根。 [附] 广防己 马兜铃科广防已Aristolochia fangchi Y.C.Wu的干燥根。 呈圆柱形或半圆柱形,略弯曲;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粗沟纹;或有刀刮痕,淡黄色,质坚硬。 断面灰黄色,有明显车轮纹,片状突起。

广防己

显微观察: 木栓层内方有石细胞环,皮层簿壁细胞含草酸钙簇晶,韧皮部薄壁细胞中散有少数石细胞。 含木兰花碱、马兜铃内酰胺、马兜铃酸等。 功效与防己类同,但含肾毒性成分马兜铃酸等,须慎用。

木防已 防己科植物木防己Cocculus trilobus (Thunb.)DC.的根。 呈圆柱形,稍扁, 波状弯曲;

表面灰棕或黑棕色,略凹凸不平,有明显的纵沟及少数横皱纹; 质坚硬,横断面黄白色,皮部窄,导管部放射状,木射线宽。 味苦。 含木兰花碱、木防己碱、高防己碱等。 功效与防己类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