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源性心脏病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 病因及发病机制 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病因 上胃肠道疾病 门脉高压引起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 上胃肠道邻近器官或组织的疾病 全身性疾病.
Advertisements

心力衰竭 心力衰竭. 慢性心衰 基本病因和常见诱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诊断和鉴别诊断 治疗、护理要点 急性心功能不全 临床表现及抢救要点 教学要求.
试题 1 请指出心尖区内 听诊有何异常 : A 、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向左腋下传导 B 、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不传导 ** C 、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向左腋下传导 D 、可闻连续性机器样 杂音 E 、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不传导.
心衰 基本知识 心血管内科 朱婉红. 主要内容 1 、概念 1 、概念 2 、心衰病因及诱因 2 、心衰病因及诱因 3 、左心衰、右心衰的临床特征 3 、左心衰、右心衰的临床特征 4 、心功能分级 4 、心功能分级 4 、慢性心衰的基本治疗 4 、慢性心衰的基本治疗 5 、急性左心衰的急救 5 、急性左心衰的急救.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Respiratory Regulation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 一 ) 呼吸中枢 1.基本节律中枢 -延髓 2.呼吸调整中枢 -脑桥上部 3.呼吸随意控制 -高位脑 第四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Respiratory Regulation 一、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
1. 健康感知 — 健康管理形态 1.1 保持健康能力改变 1.2 个人执行治疗方 案无效 1.3 不合作 ( 特定的 ) 1.4 家庭执行治疗方 案无效. 1.5 社区执行治疗方案无效 1.6 保护能力改变 1.7 寻求健康行为 ( 特定的 ) 1.8 有感染的 危险 1.9 有受伤的危险 1.10.
第七次实验课 心血管系统疾病(2).
心 力 衰 竭 Heart failure.
雾化吸入法 定义 目的 常用药物 常用方法 是将药液以气雾状喷出,由呼吸道吸入的方法。 湿化气道 控制呼吸道感染 改善通气功能
章锐锋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呼吸内科
急性心力衰竭 仁济医院心内科 马珺.
主要内容 心力衰竭 一、慢性心力衰竭 二、急性心力衰竭 高血压病.
一、概念 二、病因与发病机制 三、临床表现 四、实验室检查 五、诊断要点
窦性心律 心率:70次/分 PR间期:0.16秒 QT间期:0.33秒 PⅠⅡ↑     aVR↓ QRS时间:0.10秒 ST-T无异常偏移.
心律失常.
第五节 心律失常 河南中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 诊断学科.
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病人的护理 内儿科教研室 刘文慧.
第六节 风湿性心瓣膜病.
第十四章 呼吸功能不全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 07/16/96 第八章 呼吸功能不全 病理教研室 高洁 *.
呼吸衰竭 respiratory failure.
国家级精品课 药物化学 沈阳药科大学药物化学教研室.
房颤抗凝治疗危险分层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黄晓红.
病理生理学 Pathophysiology.
心脏瓣膜病 中山二院心内科 杨 莉.
汪朝晖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心血管病研究所协和医院心内科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中心静脉压(CVP)监测 广东省人民医院急危重症医学部 李辉.
第十四章 肺功能不全 (respiratory insufficiency)
先天性心脏病 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儿科 甄宇峰.
第二部分:心电图.
肺结核.
消化系统疾病 第四节 肝硬化.
主动脉瓣狭窄 aortic stenosis
心血管系统 脉管系统 第二节 心 一、心的位置和外形 二、心腔 三、心的构造 四、心传导系 五、心包 六、心的血管 七、心的神经
水 肿.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原则 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严晓伟.
慢性肺高压---临床最新分类概述及诊治误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呼吸功能不全 (Respiratory insuffciency)
血液循环 血液循环的途径.
阻塞性肺气肿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 呼吸内科.
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心脏疾病的外科治疗 厦门长庚医院 心脏外科 主任医师 陈瑜.
学校常见出疹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及治疗 厦门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陈雪琳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青海卫生职业技术学院 主讲人 潘华.
慢 性 阻 塞 肺 疾 病.
第四节 混合性酸碱平衡紊乱及判断酸碱平衡紊乱的病理生理学基础
糖尿病流行病学.
Diseases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肺栓塞心电图表现及鉴别诊断.
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 1概念 2临床表现 3治疗 4护理措施 心内科 包德美.
FSD-C10 一个极有希望的药物 汇报人:李艳花 生物化学教研室.
第 二 十 二 章 阑尾炎病人的护理.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肺癌、肾癌双原发 患者某某,男性,71岁。 诊断:右肺下叶肺癌,纵隔、肺门淋巴结转移,肺内转移,双侧胸腔积液,左肾癌术后。
第二章 心力衰竭 李学文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心内科.
第三篇 循环系统疾病 心包疾病 张存泰 学时数:1学时.
循环系统基本病变的X线表现.
第三节 心房与心室肥大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学教研室.
第一节 肺通气 Pulmonary Ventilation
第四章 缺 氧 概念:组织得不到氧气,或不能充分 利用氧气时,组织的代谢、功 能,甚至形态结构都可能发生 异常变化,这一病理过程称为 缺氧。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
 第三篇 脉管学(angiology) 第一章 心血管系统(cardiovasculal system)  第一节 概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1、心(heart):二房、二室 2、动脉(artery):大、中、小。 3、静脉(vein) 4、毛细血管(capillary) 人体解剖学——浙江大学.
动脉导管未闭 (Patent Ductus Arteriosus)
第五节 心肌梗塞 蚌埠医学院附属医院诊断学教研室.
Circulatory System 循环系统 周俊 Department of Histology & Embryology
第四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乳房的变化 循环系统的变化 血液的改变 泌尿系统的变化 呼吸系统的变化 消化系统的变化 皮肤的变化
MTOR典型案例征集大赛 标题: 医院: 科室: 姓名: 邮箱: 2015 年 月 日.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肺源性心脏病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肺循环示意图

定义:简称肺心病 支气管-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病变 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 右心结构或(和)功能的改变

肺循环示意图

肺动脉高压( Pulmonary Hypertension )的定义: 指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量: 毛细血管前性肺A高压 平均肺A压(mPAP)≥25 mmHg 肺毛细血管楔压 <15 mmHg 或左心室舒张末压 <15 mmHg 毛细血管后性肺A高压 平均肺A压(mPAP) ≥25 mmHg 肺毛细血管楔压 >15 mmHg 或左心室舒张末压 >15 mmHg

肺心病的分类: 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分为: 急性肺心病 慢性肺心病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

教学要求 1.掌握:肺心病的概念和主要发病机制;肺心病代偿期和失代偿期的临床特点;肺心病的诊断、鉴别诊断。 2.熟悉:肺心病失代偿期的治疗;肺心病缓解期的治疗和健康教育。 3.了解:肺心病失代偿期常见的酸碱失衡及其处理。

教学内容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 预后 定义 流行病学 病因 发病机制 临床表现 并发症

一、定义 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的慢性病变 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 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右心衰竭 慢性肺心病定义 一、定义 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肺血管的慢性病变 致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 右心肥厚、扩大,甚至右心衰竭 排除其他心脏病(先心病、左心病变)

二、流行病学(Epidemiology) 在我国是常见病(患病率约0.48%),下列情况升高: 地区:寒冷,高原,北方,农村; 季节:冬春季节易发; 年龄:40岁以上; 吸烟者易患。 肺心病占住院心脏病的5-35%,治疗效果差。

慢性肺心病病因 三、病因(Etiology) 支气管、肺疾病:最常见 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较少见 肺血管疾病 较少见 其他:

支气管、肺疾病 以COPD最多见,约占80 - 90%, 其次为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 尘肺、特发性与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等。 慢性肺心病病因 支气管、肺疾病 以COPD最多见,约占80 - 90%, 其次为哮喘、支气管扩张、重症肺结核、 尘肺、特发性与继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等。

严重胸廓畸形或脊柱畸形、神经肌肉疾病(如脊髓灰质炎) 肺血管疾病: 慢性肺栓塞、肺小动脉炎、累及肺动脉的过敏性肉芽肿病 慢性肺心病病因 胸廓运动障碍疾病: 严重胸廓畸形或脊柱畸形、神经肌肉疾病(如脊髓灰质炎) 肺血管疾病: 慢性肺栓塞、肺小动脉炎、累及肺动脉的过敏性肉芽肿病 以及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等。 其它: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先天性口咽畸形等

肺心病发病机制 四、发病机制 肺动脉高压的形成:是肺心病发生的先决条件! 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 其他重要器官的损害

肺心病发病机制 (一)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较为重要 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学因素 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滞度增加

肺心病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 1. 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 二大因素: 缺氧:是肺A高压形成的最主要因素 高碳酸血症 呼吸性酸中毒

肺血管阻力增加的功能性因素 缺 氧 高碳酸血症 呼吸性酸中毒 缩血管的活性物质 肺血管收缩、阻力 肺动脉高压 肺心病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 缺 氧 高碳酸血症 呼吸性酸中毒 缩血管的活性物质 血清H+ 白三烯、5-HT PAF、AT-Ⅱ等 肺血管收缩、阻力 肺动脉高压

2.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学因素 (1)炎症累及→肺小动脉炎症 (2)肺气肿时肺泡内压↑→肺泡毛细血管受压; 肺泡壁毛细血管网毁损; 肺心病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 2.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学因素 (1)炎症累及→肺小动脉炎症 (2)肺气肿时肺泡内压↑→肺泡毛细血管受压; 肺泡壁毛细血管网毁损; (3)肺血管的重塑: 缺氧→肺血管收缩,管壁张力↑; →产生多种生长因子,刺激血管壁增生。 (4)血栓形成

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学因素 慢性炎症 肺泡内压 肺泡壁破裂 肺小动脉血管炎 肺泡毛细血管受压 肺泡毛细血管床减损 血管管腔狭窄、闭塞 肺心病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 肺血管阻力增加的解剖学因素 慢性炎症 肺泡内压 肺泡壁破裂 肺小动脉血管炎 肺泡毛细血管受压 肺泡毛细血管床减损 血管管腔狭窄、闭塞 反复肺微小 动脉栓塞 肺血管重塑 肺血管阻力 肺动脉高压

3.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滞度增加 慢性缺氧 继发性RBC 醛 固 酮 肾小动脉收缩 水钠潴留 血液粘滞度 血容量 肺动脉压 肺心病发病机制-肺动脉高压 3.血容量增多和血液粘滞度增加 慢性缺氧 继发性RBC 醛 固 酮 肾小动脉收缩 水钠潴留 血液粘滞度 血容量 肺动脉压

(二)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 肺动脉高压早期:右室舒张末压正常, 右室肥厚 右心室失代偿期:右室舒张末压增高, 右室排出量下降 肺心病发病机制 - 心脏病变 (二)心脏病变和心力衰竭 肺动脉高压早期:右室舒张末压正常, 右室肥厚 右心室失代偿期:右室舒张末压增高, 右室排出量下降 右室扩大,右心衰竭。

(三)其他重要器官的损害 (见呼吸衰竭) 少数可出现左室肥厚、左心衰竭: 原因:缺氧、高碳酸血症、酸中毒、 相对血流量增加等 肺心病发病机制 - 心脏病变 少数可出现左室肥厚、左心衰竭: 原因:缺氧、高碳酸血症、酸中毒、 相对血流量增加等 (三)其他重要器官的损害 (见呼吸衰竭)

肺心病临床表现 五、临床表现 包括: 原有支气管、肺、胸疾病表现, 逐渐出现的肺、心功能障碍, (进展缓慢) 其他器官损害征象。

肺心病临床表现 (一) 肺、心功能代偿期 症状:(1)肺胸基础疾病症状; (2)活动后心悸、呼吸困难; 乏力、劳动耐力下降。

(1)原有肺胸疾病体征: 如发绀、肺气肿征等 (2)肺A高压和右室扩大体征: P2 > A2 , 体征: 三尖瓣听诊区SM, 肺心病临床表现 体征: (1)原有肺胸疾病体征: 如发绀、肺气肿征等 (2)肺A高压和右室扩大体征: P2 > A2 , 三尖瓣听诊区SM, 剑突下心脏搏动增强:

肺心病临床表现 (3)胸内压增加致颈静脉充盈, 膈肌下移致肝下界明显下移。 不要误认为是右心衰表现。

(二)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症状:呼吸困难加重,常有头痛, 睡眠倒错,意识改变。 体征:明显发绀 高碳酸血症表现:球结膜充血水肿 肺心病临床表现 (二)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呼吸衰竭 症状:呼吸困难加重,常有头痛, 睡眠倒错,意识改变。 体征:明显发绀 高碳酸血症表现:球结膜充血水肿 皮肤潮红多汗

症状:气促加重,心悸、腹胀、纳差、恶心。 体征:发绀明显; 右心衰体征,也可出现心律失常; 少数出现肺水肿及全心衰。 肺心病临床表现 心力衰竭 以右心衰为主(原有疾病症状基础上出现) 症状:气促加重,心悸、腹胀、纳差、恶心。 体征:发绀明显; 右心衰体征,也可出现心律失常; 少数出现肺水肿及全心衰。

肺心病 并发症 六、并发症 肺性脑病 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心律失常 休克 消化道出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心病 并发症 (一) 肺性脑病 由于呼吸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 引起的神经精神障碍综合征。常继发于慢阻 肺。 肺心病的首要死因。

肺心病 并发症 肺性脑病主要诱因: A 急性呼吸道感染; B 严重支气管痉挛; C 痰液阻塞气管; D 吸氧及镇静剂使用不当等。

(二) 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常为呼吸性酸中毒(简称呼酸) 治疗前:常呼酸合并代酸、高钾血症。 治疗后:易转为呼吸性酸中毒 肺心病 并发症 (二) 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 常为呼吸性酸中毒(简称呼酸) 治疗前:常呼酸合并代酸、高钾血症。 治疗后:易转为呼吸性酸中毒 合并代碱,低钾、低氯血症。

肺心病 并发症 (三) 心律失常 常表现为:房性期前收缩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最具特征:紊乱性房性心动过速。

(四) 休克 原因:感染中毒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 (五) 消化道出血 (六)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七) 深静脉血栓形成 肺心病 并发症 (四) 休克 原因:感染中毒性休克、 失血性休克、心源性休克; (五) 消化道出血 (六)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七) 深静脉血栓形成

七、辅助检查 (一) X线检查 3.右室增大征 1.基础疾病及急性肺部感染的特征; 2.肺动脉高压征: 肺心病实验室检查 七、辅助检查 (一) X线检查 1.基础疾病及急性肺部感染的特征; 2.肺动脉高压征: 右下肺A干扩张,横径≥15mm 或右下肺A横径/气管横径≥1.07 ,或动态观察右下肺动脉干增宽> 2mm; 肺动脉段显著突出或其高度≥3mm; 中心肺动脉扩张和外周分支纤细,“残根”征; 圆锥部显著突出(右前斜位)或锥高≥7mm。 3.右室增大征

肺心病实验室检查 X 线检查

(二)心电图(ECG)检查 慢性肺心病心电图诊断标准:任一条均可 1、额面平均电轴≥+90°; 2、V1 R/S ≥ 1; 肺心病实验室检查 (二)心电图(ECG)检查 慢性肺心病心电图诊断标准:任一条均可 1、额面平均电轴≥+90°; 2、V1 R/S ≥ 1; 3、重度顺钟转位(V5 R/S ≤ 1); 4、Rv1+Sv5≥1.05mv 5、aVR R/S或R/Q ≥1; 6、在V1、V2甚至延至V3,可出现酷似陈旧性心梗图形的QS、Qr或qr波,应鉴别。 7、肺型P波

肺心病实验室检查 心电图检查: 肺型P波

肺心病实验室检查 心电图检查:电轴右偏

肺心病实验室检查 心电图检查 RV1+ SV5 ≥ 1.05 mV 右束支传导阻滞 V5: R/S<1

(三)超声心动图(UCG) 诊断标准: 1、右心室流出道内径 30mm; 2、右心室内径 20mm; 肺心病实验室检查 (三)超声心动图(UCG) 诊断标准: 1、右心室流出道内径 30mm; 2、右心室内径 20mm; 3、右心室前壁厚度 5mm或前壁搏动增强 ; 4、左、右心室内径比值 <2; 5、右肺动脉内径 18mm或肺动脉干 20mm ; 6、右心室流出道/左心房内径 >1.4。 7、肺动脉瓣曲线出现肺动脉高压征象。

肺心病实验室检查 超声心动图 右室内径≥20mm 右室流出道≥30mm

(四)血气分析 (五)血液检查 RBC及Hb↑,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 感染时,WBC↑、N↑, 部分患者可有肾功能和或肝功能的损害, 肺心病实验室检查 (四)血气分析 (五)血液检查 RBC及Hb↑,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 感染时,WBC↑、N↑, 部分患者可有肾功能和或肝功能的损害, 血离子紊乱等. (六)其他:肺功能,痰细菌学检查。

八、诊断 肺A高压、右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表现; 辅助检查提示有右心增大、肥厚的征象。 如心电图、X线表现、超声心动图等。 基础疾病病史:如慢支炎,肺气肿等; 肺A高压、右室增大或右心功能不全表现; 辅助检查提示有右心增大、肥厚的征象。 如心电图、X线表现、超声心动图等。

肺心病鉴别诊断 九、鉴别诊断 冠心病 风心病 原发性心肌病

1.可有典型心绞痛、心肌梗塞史及心电图表现; 2.多有左心衰竭史; 3.常伴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史; 肺心病鉴别诊断 (一) 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 1.可有典型心绞痛、心肌梗塞史及心电图表现; 2.多有左心衰竭史; 3.常伴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史; 4.体查、X线、ECG、UCG提示左室肥厚为主。

(二)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 1.发病多在40岁之前; 2.常有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炎病史; 3.常伴二尖瓣、主动脉瓣损害的 器质性杂音; 肺心病鉴别诊断 (二)风湿性心脏病(风心病) 1.发病多在40岁之前; 2.常有风湿性关节炎、心肌炎病史; 3.常伴二尖瓣、主动脉瓣损害的 器质性杂音;

肺心病鉴别诊断 (三)原发性心肌病 为全心增大,以左心增大为主; 无咳嗽、咳痰病史; 无肺A高压的X线表现等。

十、治疗 (一)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积极控制感染; 通畅呼吸道,改善肺功能; 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控制呼衰和心衰; 积极处理并发症。 肺心病-治疗 十、治疗 (一)肺、心功能失代偿期 积极控制感染; 通畅呼吸道,改善肺功能; 纠正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 控制呼衰和心衰; 积极处理并发症。

肺心病-治疗 1.控制感染: 抗菌素选择 参考痰培养及药敏结果; 无培养结果前,可参考痰涂片 革兰染色及感染环境选药;

肺心病-治疗 2. 控制呼吸衰竭 氧疗 通畅呼吸道,改善通气功能 必要时机械通气治疗 (详见呼吸衰竭)

肺心病-治疗 3.控制心力衰竭 治疗的方法与一般心衰不同。 对上述治疗无效者可适当 选用利尿、强心或血管扩张剂。

肺心病-治疗 利尿剂 作用机制:减少血容量,以减轻右心前负荷 使用原则: 选缓和制剂 小剂量 短疗程 注意补钾

利尿剂副作用: 低钾、低氯性碱中毒→加重细胞缺氧 痰液粘稠不易排除→加重通气障碍, 血液浓缩→加重肺动脉高压 。 肺心病-治疗 利尿剂副作用: 低钾、低氯性碱中毒→加重细胞缺氧 痰液粘稠不易排除→加重通气障碍, 血液浓缩→加重肺动脉高压 。 利尿开始时即应适当补充钾、氯离子。

肺心病患者因慢性缺氧及感染对洋地黄类强心剂耐受差,且易中毒而诱发心律失常。 肺心病-治疗 强心剂(正性肌力药物) 肺心病患者因慢性缺氧及感染对洋地黄类强心剂耐受差,且易中毒而诱发心律失常。

强心剂应用指征: (1)感染已控制,呼吸功能已改善,利尿治疗后 右心功能无改善者; (2)以右心衰为主要表现而无明显感染的患者; 肺心病-治疗 强心剂应用指征: (1)感染已控制,呼吸功能已改善,利尿治疗后 右心功能无改善者; (2)以右心衰为主要表现而无明显感染的患者; (3)合并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 (4)合并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

(1)选用作用快、排泄快的制剂: 如毒毛花甙K, 毛花甙C; (2)剂量宜小,约为常规剂量的1/2~2/3; 肺心病-治疗 强心剂选用原则: (1)选用作用快、排泄快的制剂: 如毒毛花甙K, 毛花甙C; (2)剂量宜小,约为常规剂量的1/2~2/3; (3)用药前应注意纠正缺氧、低钾血症, 以免发生药物毒性反应; (4)不应以心率作为衡量强心剂疗效 的主要指标。

减少心脏耗氧,增强心肌收缩力。 对部分顽固性心力衰竭有一定疗效, 但不及其他心脏病那样效果明显。 作用: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血管扩张剂 肺心病-治疗 血管扩张剂 作用:减轻心脏前、后负荷, 减少心脏耗氧,增强心肌收缩力。 对部分顽固性心力衰竭有一定疗效, 但不及其他心脏病那样效果明显。

肺心病-治疗 4.控制心律失常 若心律失常经控制感染、缺氧后仍 持续不缓,则可据心律失常类型选药。 5.抗凝治疗 6.加强护理

肺心病-治疗 (二)肺、心功能代偿期 增强免疫力,去除诱因,减少或避免急性加重期的发生,改善心肺功能。

十一、预后及预防 预后:多数不良,病死率约10~15%。 预防:防治引起本病的支气管、肺和 肺血管疾病。

小 结 慢性肺源性心脏的定义。肺心病的分类。 慢性肺源性心脏的临床表现。 慢性肺源性心脏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