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21 開放經濟體下的經濟政策
了解開放經濟體下,均衡i與Y的決定 認識BP曲線 能分析不同匯率制度下,財政和貨幣政策的效果 了解貨幣政策如何影響匯率 了解沖銷政策的意義 了解各種匯率制度的優缺點
開放經濟體的總體經濟均衡 開放經濟體下,總體經濟的均衡需要下面三種市場的均衡: 商品市場均衡:商品及勞務的總需求等於總供給,IS曲線代表商品市場的均衡。 貨幣市場均衡:貨幣需求等於貨幣供給,LM曲線代表貨幣市場的均衡。 外匯市場均衡:外匯需求等於外匯供給,BP曲線代表外匯市場的均衡。
開放經濟體的IS曲線 在開放經濟體下,商品市場的均衡條件為: 匯率變動對 IS 曲線的影響:匯率(E)上升,表示本國貨幣貶值,有利我國產品的出口,NX 將會增加,IS 曲線右移;反之,匯率(E)下降,IS 曲線將左移。
匯率變動對 IS 曲線的影響 圖21-1 貶值會使IS曲線右移
開放經濟體的LM曲線 在開放經濟體下,名目貨幣供給是由國內信用(domestic credit, D)與國際準備(international reserves, R)所組成: 開放經濟體下,貨幣市場的均衡條件為:
國際收支變化對LM曲線的影響 國際收支對LM曲線的影響,可從固定及浮動匯率制度來看:
BP曲線 當國際收支均衡時,即隱含外匯需求等於外匯供給,外匯市場達到均衡: BP曲線是國際收支達到均衡之所有 i 與Y組合的軌跡,BP曲線代表外匯市場的均衡。
正斜率的BP曲線 Y↑→M↑(進口) →(XM)↓→NX↓→BP < 0 為使BP = 0,i必須: i↑→ CI↑→ (CI CO)↑→NCF↑→BP = 0
資本可完全與不完全移動下的BP曲線 1/2 資本完全移動(BP曲線為水平線) 表示資本可完全自由移動,且本國為小國情況下的BP曲線。 資本必須在國家間可以完全自由移動,沒有任何障礙。 國內及國外資產具完全替代。
資本可完全與不完全移動下的BP曲線 2/2 資本完全不可移動(垂直的BP曲線) 垂直的BP曲線代表資本移動完全不受利率變化的影響。
開放經濟體的均衡
固定匯率制度下,財政政策的效果 圖21-6 固定匯率制度及資本可完全移動下,財政政策的效果
固定匯率制度下,貨幣政策的效果 圖21-7 固定匯率制度及資本可完全移動下,貨幣政策的效果
浮動匯率制度下,財政政策的效果 圖21-8 浮動匯率制度及資本可完全移動下,財政政策的效果
浮動匯率制度下,貨幣政策的效果 圖21-9 浮動匯率制度及資本可完全移動下,貨幣政策的效果
固定匯率制度下,外國經濟政策變化的衝擊 1/2 固定匯率制度下,所釘住貨幣的國家其經濟政策變化對本國的衝擊過程,可表示如下: 當外國擴張財政或緊縮貨幣 if↑ 資本淨流出 貨幣供給減少 LM左移 i↑, Y↓ 當外國緊縮財政或擴張貨幣if↓ 資本淨流入 貨幣供給增加 LM右移 i↓,Y↑ 由此可知,在固定匯率制度下,外國(大國)的貨幣政策會影響本國(小國)的貨幣政策。
固定匯率制度下,外國經濟政策變化的衝擊 2/2 圖21-10 固定匯率制度下,外國利率上升的衝擊
浮動匯率制度下,外國經濟政策變化的衝擊 1/2 浮動匯率制度下,外國經濟政策變化對本國的衝擊過程,可表示如下: 當外國擴張財政或緊縮貨幣 if↑ 資本淨流出 匯率↑ IS右移 i↑,Y ↑ (利率上升、產出增加、本國貨幣貶值) 當外國緊縮財政或擴張貨幣 if↓ 資本淨流入 匯率↓ IS左移 i↓,Y ↓ (利率下降、產出減少、本國貨幣升值)
浮動匯率制度下,外國經濟政策變化的衝擊 2/2 圖21-12 浮動匯率制度下,外國利率上升的衝擊
外國大量增加貨幣對他國之衝擊―以美國量化寬鬆貨幣為例 (見Box21.1) 圖21-11 美國量化寬鬆貨幣政策對他國之可能衝擊 若本國採浮動匯率且未進行外匯干預 外國Ms大量增加 如美國量化寬鬆貨幣 外國所得增加 外國利率下降 本國貨幣升值 本國外匯 資產增加 本國出口減少 或出口成長減緩 本國貨幣 供給增加 本國資產 價格膨脹 若本國採固定匯率,或採浮動匯率但進行外匯干預
安倍晉三以「通貨膨脹機制」之名,行「以鄰為壑」之實 (Box21.2) 新首相安倍晉三要求日本央行採取「通貨膨脹機制」。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預期將使物價上漲率提高、實質利率下降,並造成日圓貶值,導致鄰近國家(如韓國)出口產業受到嚴重衝擊貨幣,鄰國貨幣面臨貶值壓力。 圖21-13 日本新首相宣布採取極度寬鬆貨幣政策導致日圓大貶
貨幣政策與匯率穩定 貨幣政策如何影響匯率 外匯干預與沖銷操作 不可能的三位一體
央行影響匯率可使用的工具 調整利率 外匯干預 資本管制 溝通
外匯干預與沖銷操作 1/2 央行藉由在外匯市場買賣外匯,以穩定匯率之行為,稱為外匯干預。買進(賣出)外匯 ,將使貨幣供給增加(減少) 。 所謂沖銷政策,係指貨幣當局採取公開市場操作,來抵銷國際收支對貨幣供給的影響。 當國際收支出現順差,本國貨幣供給增加時,中央銀行同時採取公開市場操作,賣出債票券,來減少貨幣供給,藉此抵銷國際收支對貨幣供給的影響。反之,則反向操作。
外匯干預與沖銷操作 2/2 圖21-14 沖銷政策(以完全沖銷為例)
不可能的三位一體 1/2 所謂不可能的三位一體(the impossible trinity),係指匯率穩定、資本移動與貨幣政策自主權三者不能同時存在,僅能實現其中二項。 「不可能的三位一體」其政策意涵有二: 三者中,央行僅能選擇其中二項。 央行在思索或分析匯率制度議題時,必須將資本移動性與貨幣政策一併納入考量。
不可能的三位一體 2/2 表21-1 不可能的三位一體(以東亞國家為例) 國家 固定 匯率 資本自由 移動 貨幣政策 自主權 東南亞金融危機前之東南亞國家 是 危機後之印尼、韓國、菲律賓、新加坡及泰國 否 中國大陸及馬來西亞(1998~1999) 香港
浮動匯率制度的優缺點 優點 國內經濟受外來因素的衝擊較小 本國貨幣政策自主權較高 匯率調整具自動穩定機制 缺點 匯率波動不定,不利投資及貿易的進行 增加避險成本、提高商品價格 不穩定的投機加深匯率波動 互不協調的經濟政策
固定匯率制度的優缺點 優點 匯率穩定,有利於貿易及投資的進行。 沒有匯率風險,不須額外支付避險成本,且各種跨國交易的貨幣兌換成本亦可消除。 投機者沒有套匯空間,純粹套匯的大量資本移動不會發生。 缺點 經濟易受到被釘住國家經濟景氣波動的衝擊。 喪失貨幣政策的自主權。 失衡時,經濟體的調整較漫長,且衝擊程度較大。
選擇固定或浮動匯率制度國家的特質 固定匯率制度 浮動匯率制度 小規模 大規模 經濟開放程度大 經濟開放程度小 調和的通貨膨脹率 歧異的通貨膨脹率 貿易集中 貿易分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