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原理 第五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第13章 成本理论.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2012 年长春高新技术产业股 份(集团)有限公司 小组成员:胡佳英 杨玲 陈依云 骆朱岚.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集团概况 : 年末流动资产合计( ) 年末流动负债合计( ) 存货( 0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 资产总额(
Advertisements

第九章 金融资本 第一节 借贷资本和利息 第二节 货币需求与供给 第三节 股份资本 第四节 保险业资本 第五节 金融衍生产品.
第二章 二次函数 第二节 结识抛物线
知识模块一 供求理论 主讲人:程春梅(博士、教授) 单 位:辽宁工业大学.
第四章 企业和生产理论 企业及其目标 生产函数 短期生产函数 长期生产函数 生产扩张与规模报酬.
第五章 成本理论.
第七章 固定资产 本章结构 固定资产的性质与分类 固定资产的增加 固定资产的折旧 固定资产的修理 固定资产的减少
第二章 工程经济分析的基本要素 教师:武科 副教授.
第四章 生产论 Theory of the Firm and Production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13章 生产成本 上海杉达学院 国贸系.
第五章 成本论 成本概念 短期成本分析 长期成本分析 成本-收益分析.
第四章 生产和成本 第一节 生产函数 第二节 成本函数 第三节 生产要素的最优组合 第四节 厂商的收益与利润最大化原则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生产成本与生产者行为.
第12 章 生產函數 th Edition.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 第一节 厂商及其技术和投入 第二节 具有单一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第三节 具有两种可变投入的生产函数
本章學習目的 瞭解生產者決策的基本概念 瞭解生產理論 瞭解短期成本曲線 瞭解長期成本曲線
第五章 成本论 ——厂商(生产者)行为理论之二.
第五讲 成本理论 本讲共分四节内容: 第一节 成本的涵义 第二节 短期成本分析 第三节 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
成本理论.
第六章 成本理论.
第五章 成本理论 经济管理学院 赵 俊 平 2018/11/19 微观经济学.
第五章成本 本章在剖析几种成本概念的基础上,从短期和长期角度讨论了厂商的生产成本问题,以揭示厂商产出变动与成本变动之间的关系。并对不同的成本曲线进行了比较分析。
一、供求理论 核心内容: 供求均衡 拓展内容: 最高限价,最低限价.
一、成本的概念 二、短期成本分析 三、长期成本分析 四、受益于利润最大化
第五章 成本理论.
第四章生产函数 本章从生产函数出发,分别研究短期生产和长期生产中的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及其有关规律。运用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概念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来确定短期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运用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说明长期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另外说明了规模报酬的概念。
第3讲 消费者行为分析 1、效用(Utility) 2、偏好(Preference)
Chapter 9 Production and Cost in the Short Run
第五章 成本论.
经济学原理 Principles of Economics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 冯剑亮
Internet Economics Basics of Supply Side
第五章 成本理论 第一节 成本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成本函数 第三节 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分析.
经济学基础 主讲人:方春龙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
成本與成本極小 6.
4 生产者行为理论 4.1企业的性质与目标 4.2生产与生产函数 4.3短期生产理论与生产决策 4.4长期生产理论与生产决策
第三篇 企业经济行为 第八章 成本理论 本章的要求与内容 本章要求掌握成本概念、短期成本函数、长期成本函数及其关系等理论
第四章 生产与成本.
6 第6章 生产与成本.
第四章生产函数 本章从生产函数出发,分别研究短期生产和长期生产中的投入量与产出量之间的关系及其有关规律。运用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概念及边际报酬递减规律来确定短期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运用等产量曲线和等成本线说明长期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另外说明了规模报酬的概念。
第三章 生产理论.
第四章 生產理論 1.生產函數 2.生產期間 3.總產量、平均產量與邊際產量 4.等產量線 5.最適要素僱用量 6.規模報酬.
第四章、生产论.
厂商理论(一) 生产理论.
第六章 企業組織與生產理論.
第四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 第一节 企业及其经济问题 第二节 生产函数 第三节 一种可变要素的投入与产量的关系
第一节 厂商与生产函数 ★第二节 短期生产函数 ★第三节 长期生产函数 ★第四节 规模报酬变动
第四章 生产论 ——厂商(生产者)行为理论之一.
5.1 企業經營目標 經濟學中假定廠商在自由經濟制度下,基於自利,具有追求利潤極大化的動機
"经济学原理"第5讲“成本分析”卢锋,CCER,2002年秋季
政治大學公企中心財經學分班 課程名稱:管理經濟學 MANAGERIAL ECONOMICS
第三章 生产者选择 ● 生产与生产函数 ● 生产者均衡 ● 生产成本分析.
第7章 生产成本 1.
生產與成本 5. 生產與成本 5 本章學習目標 了解生產函數及投入與產出的關係。 分析短期生產函數與長期生產函數。 分辨長期生產成本與短期生產成本。 說明規模報酬與規模經濟。
第5章 生產與成本 經濟學原理‧溫明忠 著‧前程文化 出版.
第四章 生产和成本 厂商是指能够独立做出统一的经济决策的经济单位.
14 竞争市场上的企业.
第 5 章 廠商的生產與成本 經濟學 精簡本 作者 謝振環.
第五章 生产者行为理论(成本论) [Theory of Producer Behavior]
第三章 生产者选择 ● 生产技术 ● 生产者均衡 ● 生产成本分析.
线 性 代 数 厦门大学线性代数教学组 2019年4月24日6时8分 / 45.
成绩是怎么算出来的? 16级第一学期半期考试成绩 班级 姓名 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总分 1 张三1 115
廠商概論 廠商在要素市場中雇用生產要素(包括勞動、資本、土地、企業能力),用以生產產品,並將產品在產品市場中銷售。
相关与回归 非确定关系 在宏观上存在关系,但并未精确到可以用函数关系来表达。青少年身高与年龄,体重与体表面积 非确定关系:
Part5 The Theory of Cost 本讲共分四节内容: 第一节 成本的涵义 第二节 短期成本分析 第三节 长期成本分析.
导 言 经济学的基本问题 经济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需求和供给.
完全競爭的供給: 市場的成本端.
第四讲: 生产理论与成本分析 环境经济学补充知识.
Ssss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经济学原理 第五篇 企业行为与产业组织 第13章 成本理论

引言 任何企业只要生产,就会产生成本。所以,企业要想获得最大利润,就必须关注他的成本变动与总收益的关系。

成本是一个企业在生产决策时所要考虑的第一个重要问题,它是实现利润最大化的重要条件之一。 想一想,温州的打火机畅销国际市场,在它大赚其钱的背后原因是什么?是卖到了一个好价钱吗? 在股市中,最糟糕的熊市也有人赚钱,而最红火的牛市时仍有人亏钱,原因是什么?

沃尔玛如何在最传统的产业中坐上了世界500强的第一把交椅 供应商 A B C · N 沃尔玛配送中心 运往沃尔玛 A连锁店 运往沃尔玛 B连锁店 运往沃尔玛 C连锁店 运往沃尔玛 N连锁店 沃尔玛的过站式管理

13.1什么是成本 成本(cost)是厂商生产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提供一定数量劳务所耗费的生产要素的价值。它等于每种生产要素数量与每种要素单位价格乘积的总和。 某种产品的生产成本是该产品供给价格的主要决定因素,所以波特的企业竞争战略第一个就是成本领先战略。

成本领先的优势 获得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利润 在价格战时将竞争对手的利润消耗殆尽 降低买家的议价能力 应付来自替代品的威胁

13.1.1总收益、总成本和利润 三者的关系: 总收益(total revenue):企业出售其产量所得到的量。 总成本(total cost):企业购买生产投入所支付的量。 利润(profit):企业的总收益减去总成本后的剩余。     即利润=总收益-总成本 (1)

13.1.2 机会成本概念 经济学家所说的成本指的是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所有机会成本。 回顾: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s)  经济学家所说的成本指的是生产物品与劳务的所有机会成本。 回顾: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s) 机会成本是指一定生产要素被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用于生产另一种产品时可能获得的最大收益。机会成本又称为经济成本。

( 1) 会计成本与机会成本 会计成本是通过一种资源交易价格或转换时发生的资金的历史支出对成本进行界定的;经济成本是指生产投入能在别的最佳用途上获得的报酬。 会计成本通常是指显性成本(explicit costs),而经济成本(全部机会成本)既包括显性成本,又包括隐性成本(implicit costs)。

(2)显性成本与隐性成本 显性成本:指企业从事一项经济活动时所花费的货币支出,包括雇员工资、购买原材料、燃料及添置或租用设备的费用,还有利息、保险费、广告费及租金等。又称会计成本。 隐性成本:指企业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时所花费的成本。

13.1.3作为一种机会成本的资本成本 如果企业所有者使用自己的部分资本进行经营,他是不需要向银行支付利息的,因此会计核算从不将其考虑在内,但经济学家认为,这部分资本在其他地方可能产生的最大收益是经营本企业的成本的一部分。 (1)

案例 TOM拿自己的100万元储蓄开了一家工厂,在过去的一年内他用全部的钱购买原材料以及给员工发工资等。年底的时候,他的会计师告诉他,他们既没赚钱也没亏钱,因为账户里面还是100万元。 TOM听完长叹一口气说:还好,没有亏损! 请问从经济学家的观点看,TOM真的没有亏损吗? (1)

13.1.4 会计利润与经济利润 会计利润:厂商销售收入扣除会计成本(按一定的会计规则核算)后的剩余; 经济利润:厂商销售收入扣除经济成本(按各生产要素的机会成本计算)后的剩余。 会计利润(accounting profit)=销售收入-显性成本 经济成本=显性成本+隐性成本 经济利润(economic profit) =会计利润-隐性成本

经济利润和会计利润 经济学家眼中的成本和利润 会计眼中的成本和利润 经济利润 会计利润 隐性成本 总机会成本 收入 收入 显性成本 显性成本 图13-1经济学家与会计师

相关的问题:沉没成本 沉没成本是指已经发生但又无法收回的费用。 废弃的锅炉、厂房、过时的生产线,都是沉没成本。 由于沉没成本无法收回,无法产生收益,这就意味着它的机会成本为零。 既然机会成本为零,在进行核算时就不能包括在企业的经济成本之中了。 所以,如果您做总经理,您一定要弄清楚您的公司到底有多少沉没成本,这样您就不必为这一部分资本的收益负责,您也不必对董事会负这部分责任。

相关的问题: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 社会成本:在生产过程中,整个社会承受的代价(包括生产厂商在内); 私人成本:厂商为生产产品而承受的代价。

全部社会成本 2-4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 未包含在私人成本 中的社会成本 工资 原料 噪音 利息 废气 租金 废水 …… …… 图13-2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

社会成本与私人成本(举例) 销售收入 100万元 购买原材料 20万元 支付工资 30万元 私人成本 70万元 水电费 5万元 企业获利 房屋、设备租赁费 15万元 社会成本 120万元 污染水源造成 下游渔业损失 其中:包含在私人成本中的社会成本70万元,未包含在私人成本中的社会成本50万元 50万元

13.2 生产与成本 13.2.1生产函数 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是用于生产一种物品的投入量与该 物品产量之间的关系。 与此相关的边际产量 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 增加一单位投入所引起的产量增加。 (1)

短期生产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及其关系 总产量(total product——TP):指投入一定量的生产要素以后,所得到的产出量总和。 平均产量(average product——AP):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量。(AP=TP/x) 边际产量(marginal product——MP):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产量的变化。 (MP=△TP/△x ) (1)

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 L TPL(Q) APL(Q/L) MPL(dQ/dL) 1 38 48 2 94 47 63 3 162 54 1 38 48 2 94 47 63 3 162 54 72 4 236 59 75 5 310 62 6 378 7 434 8 472 27 9 486 10 470 -33

C TPL APL MPL B TPL A Aˊ Bˊ APL Cˊ L 4 6 9 MPL 图13-3:产量曲线图

三条曲线的变化 随着劳动量的增加,最初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都是递增的。 当劳动增加到一定程度时,MPL首先达到最大。 当劳动继续增加,APL也达到最大,并且此时APL=MPL. 当劳动量继续增加,TPL也达到最大,并且此时MPL=0.

TPL、APL、MPL之间的关系 总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关系 (1)TPL每一点的斜率dQ/dL代表的就是MPL,TPL曲线起初是下凹的,在出现拐点之前斜率一直是增大的(0-A段),在拐点处斜率达到最大,此时MPL最大。在数学上,MPL不仅是正数,而且是逐步增加的,即dQ/dL>0, d2Q/dL2>0. (2)在A-C段,TPL曲线是上凸的,MPL虽然仍是正数,但是逐渐递减的,在C点,MPL与横轴相交,即MPL的值等于0,此时,TPL的值达最大。在数学上, dQ/dL>0, d2Q/dL2<0. (3)当MPL为负数以后,TPL也处于递减状态,数学上dQ/dL=0

APL的最高点先于TPL的最高点出现,即APL达到最大值之后,TPL还要有一段增长。 总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 APL的最高点先于TPL的最高点出现,即APL达到最大值之后,TPL还要有一段增长。 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MPL先于APL出现最大值,当MPL=APL 时,APL达最大值。 (1)

要素边际产出递减规律 边际产出递减指存在固定投入时,如果不断增加可变投入量,开始时边际产量上升,但到某一临界点时产出就开始下降。 如劳动,边际产出之所以先随劳动投入量增加而增加,到一定程度后逐渐递减,从而导致总产量先以递增比率上升,再到递减比率上升,继而到绝对递减。是因为固定投入与可变投入有一个合理比例区间。 工作中劳动力出现窝工,土地施肥量超过作物的需要量时,边际产量就会小于零,总产量必然开始下降。

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 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之后,总产量的增加会递减,即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这种现象称为生产要素报酬递减规律,或边际收益递减规律(the law of diminishing marginal return)。

边际产量递减 上述过程从生产的角度看也被称作边际产量递减(diminishing marginal product):即一种要素投入的边际产量随着投入量的增加而减少。 (1)

13.2.2从生产函数到总成本曲线 总成本曲线与生产函数曲线是同一硬币的两面。 请观察课本13.2.1有关海伦工厂的案例,随着产量增加,总成本曲线越来越陡峻,但随着生产增加,生产函数越来越平坦。 原因在于,生产的糕点多,意味着车间挤满了工人,每增加一个工人增加的糕点会越来越少;另一方面,当车间拥挤时,多生产一块糕点要求增加更多的工人,从而使成本很高。 (1)

生产函数与总成本曲线的关系 糕点数量 总成本 产量 工人数量 图13-4(1)生产函数   图13-4(2)总成本曲线 (1)

13.3各种成本的衡量 总成本(total cost-TC):企业购买生产投入所支付的全部量。 平均总成本(average total cost-ATC):总成本与产量的比值。 平均固定成本(average fixed cost-AFC):固定成本与产量的比值。 平均可变成本(average variable cost-AVC):可变成本与产量的比值。 边际成本(marginal cost-MC):额外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 (1)

总成本的各种衡量(以每生产一杯柠檬水为例) 数量 总成本 固定成本 可变成本 平均固定成本 平均可变成本 平均总成本 边际成本 3.0 0.00 - 1 3.3 0.3 2 3.8 0.8 1.5 0.4 1.9 0.5 3 4.5 1.00 0.7 4 5.4 2.4 0.75 0.6 1.35 0.9 5 6.5 3.5 1.3 1.1 6 7.8 4.8 7 9.3 6.3 0.43 1.33 8 11.0 8.0 0.38 1.0 1.38 1.7 9 12.9 9.9 0.33 1.43 10 15.00 12.0 0.30 1.2 1.50 2.1 (1)

(1)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 固定成本(fixed cost):企业购买不变要素的费用支出就是固定成本,它不随产量的变化而变化,即使企业停产,也要照样支付。主要包括借入资金的利息、租用厂房的租金、固定资产折旧费、停工期间无法解雇的雇员(总经理、总工程师、总会计师等)的薪金及保险费等。 可变成本(variable cost):企业用来购买可变要素的费用支出就是可变成本,它随产量的变动而变动,是产量的函数。主要包括可随时解雇的工人工资、原材料和燃料的费用、停产期间水电费和维修费的变动部分等。

(2)总成本 总成本(total cost):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之和就是总成本。 TC= FC + VC 或:TC= Ф (Q)+b

成本函数 表示产品数量和相应的成本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式子称为成本函数,记作:C=Ф (Q). 成本函数取决于两个因素:生产函数和投入要素的价格。

一个例子 若生产函数是Q=KL2, 其中K=100, L的价格PL=500(美元), 则 所以成本函数为:

(3)短期中几种成本之间的关系 对于企业的生产而言,区分短期和长期是重要的,原因在于在长期内,一些所谓的不变投入都是可变的。 相关的成本包括: AFC=FC/Q=b/Q AVC=VC/Q= Ф (Q)/Q ATC=TC/Q= [Ф (Q)+b]/Q=AVC+AFC

13.3.3成本曲线及其形状 根据上表绘制的几种成本曲线的图形如下 图13-5:几种成本曲线 (1) Costs $3.50 3.25 3.00 2.75 2.50 2.25 2.00 1.75 1.50 1.25 1.00 0.75 0.50 0.25 Quantity of Output (glasses of lemonade per hour) 1 4 3 2 7 6 5 9 8 10 MC ATC AVC AFC 图13-5:几种成本曲线 (1)

观察1:递增的边际成本 上图显示,边际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上升,它反映了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 原因是什么? (1)

观察2:U形平均总成本 该图还显示,平均总成本曲线呈U形。 原因在于,平均总成本是平均不变成本与平均可变成本之和。而平均不变成本是随产量增加而下降的,但平均可变成本则随产量增加而增加。 使平均总成本最小的产量称为有效规模(efficient scale),这时曲线位于U形的底部。 (1)

观察3:边际成本和平均总成本之间的关系 MC交于ATC最低处。 对于MC与ATC,后者就好像篮球队员的平均身高,前者就好比新加入队员的身高。只要新队员低于球队平均身高,即ATC在MC曲线之上,就会使平均身高持续下降;若新队员高于球队平均身高,即MC曲线在ATC曲线之上,则平均身高就立即上升,只有两者相等,球队的平均身高才会不变,所以,MC必然交于ATC的最低点。 同样道理,MC曲线也交于AVC曲线的最低点。 一个重要的推论: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交于有效规模时。 (1)

13.3.4 典型的成本曲线 以上的所有分析都指出,企业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但现实中,企业的实际情况稍微复杂一些。许多企业一开始并不表现为边际产量递减,原因在于,在第一个工人之后,第二、三……工人的加入可能更加有利于建立有效的团队,实现合理的分工,在达到一定数量的工人以后才开始出现边际产量递减的特点。 因此,一般的成本形状可能如下页图。 (1)

C 图13-6成本曲线 Q C Q TC 400 300 VC 200 100 D A B C FC=40 VC D A B C 图13-6成本曲线 FC=40 Q 1 2 3 4 5 6 7 8 9 C 90 70 50 30 10 MC ATC AVC AFC Q 1 2 3 4 5 6 7 8 9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在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交。 尽管如此,企业成本一般都表现出如下规律 随产量增加,边际成本最终要上升; 平均成本曲线呈U型; 边际成本曲线与平均成本曲线在平均成本曲线的最低点相交。

联系实际思考 为什么有些企业在亏损状态下仍然在生产呢?

13.4 短期与长期成本 厂商在短期和长期所做的决策是完全不同的。 厂商的经营决策在短期,而战略规划在长期。

短期和长期决策的含义 短期:厂商在既定生产规模下通过对可变要素投入数量或要素组合比例变化来获得单位产品最低平均成本,即寻求最优产出率。 长期:所有生产要素都可变,厂商需要确定一个最佳生产规模来生产事先计划的产量,这时厂商关心的是在既定产量下的成本最低;或者在成本一定情况下,如何选择投入要素及投入量,使产出最大。 厂商一旦确定了生产规模,产量决策便转化为短期的决策。

13.4.1 短期与长期平均成本之间的关系 由于许多成本在短期中是固定的,但在长期中是可变的,所以企业的长期成本曲线不同于短期成本曲线。 (1)

A B 图13-7 短期与长期平均总成本 平均总成本(美元) 1.长期成本曲线是短期成本曲线的包络线,所有短期成本曲线在长期成本曲线上或以上。 小型工厂短期ATC 中型工厂短期ATC 大型工厂短期ATC 长期ATC A 2. 在长期企业可以选择其中哪一条曲线,而在短期,只能选择某一固定曲线。这说明,企业在长期比在短期有更大灵活性。 12000 10000 B 规模报酬递增 规模报酬不变 规模报酬递减 每天汽车产量 10000 12000 3.假设企业要把产量从每天生产1万辆提高到1.2万辆,在短期,只能用现有的中等规模多雇工人生产,结果ATC由1万元上升到1.2万元(A点),但在长期,企业可以扩大工厂规模,使ATC仍保持在1万美元(B点)。 图13-7 短期与长期平均总成本

在长期,只存在长期生产总成本LTC、长期平均成本(LAC)和长期边际成本(LMC)。 想一想,为什么在长期,没有固定成本?

附1:产出一定时最低成本的决定 要找出产出一定时的最低成本,必须利用等成本曲线与等产量曲线。

等成本曲线 若生产某产品的投入仅有资本和劳动,资本的价格(利息)为r,劳动的价格(工资率)为W,则总成本为: C=Ck+Cl=rK+wL 即: K=C/r-(w/r)L 根据成本方程作出的曲线就是等成本线,同一条等成本曲线上的各点成本都相等。

等产量曲线 等产量曲线(isoquant curve)指其他条件不变时,为生产一定的产量所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各种可能组合的轨迹。同一条等产量曲线上的各点产量都相等。

资本 只有A点满足产量一定时成本最小或成本一定时产量最大.这一点是等产量线与等成本线的切点. A Q C0 C1 C2 劳动 附图: 产出一定时的最低成本或成本一定时的产量最大

成本最小化的条件 在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的切点上,等成本线的斜率与等产量曲线的斜率是相等的,即等成本线的斜率(w/r)等于边际技术替代率MRTS. 即: w/r=MRTS=ΔK/ΔL 而MP=△TP/△x 由此可得:MPL/MPk= ΔK/ΔL 于是, MPL/MPk =w/r,即:MPL/w =MPk/r

以上证明告诉我们,成本最小化时,各投入要素的单位货币的边际产出必然相等。换句话说,只要边际产出不相等,要素的配置就没有达到最优,成本就不会是最小,就还有调整的空间。

附2:生产扩展线 扩展线(expansion path)是代表不同产量水平的最优组合点的轨迹。 当已知生产函数Q=f(L,K)和要素价格PL和要素价格PK时,求扩展线的方法是:使边际技术替代率或两要素边际产量之比等于要素价格之比,即: MRTSLK= MPL /MPK= PL / PK 。

K K3 K2 K1 KE O P E3 E2 E1 Q3 Q2 Q1 LE L1 L2 L3 L 附图2 生产扩展线

13.4.2 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 规模经济(economies of scale):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的特性。 规模不经济(diseconomies of scale):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增加的特性。 规模收益不变(constant returns of scale):长期平均总成本随产量增加而保持不变。

规模经济的衡量 规模经济可以用成本-产出弹性Ec来计量 Ec=(△C/C)/(△Q/Q)=(△C/△Q)/(Q/C)=MC/AC (1)

规模经济和规模不经济的原因 规模经济产生的原因,是因为生产水平高,允许工人进行专业化分工,而专业化可以使工人更精通自己的任务。 规模不经济的原因:任何一个大型组织中固有的协调问题,一旦超过一定规模,管理成本会大幅度上升。 (1)

附3:范围经济 范围经济(economics of scope):指企业同时生产基本技术和设备相同或相关的多种产品时所拥有的生产和成本的 优势,从而使联合生产能超过个别生产。 范围经济的前提条件是:企业拥有的技术、投入的要素或生产设备能够基本满足两种或两种以上产品生产的要求。

哪些情况下能产生范围经济 在产业链范围内最容易产生范围经济。 例如:炼铁-炼钢-轧钢 纺纱-织布-印染 与专业化生产通过规模经济增加收益不同,范围经济是通过共同利用现存资源来获得收益的增加。

范围经济的衡量-1 是否存在范围经济,主要从相同成本条件下的产量大小来衡量。 如果单个企业投入一定资源所生产的多种产品的总产量等于多个厂商投入相同规模的资源总量分别单独生产多种产品时的总产量,则不存在范围经济。如果前者大于后者的总产量,则存在范围经济,如果前者小于后者的总产量,则存在范围不经济。

范围经济的衡量-2 范围经济可用企业节约成本的百分比来衡量。 如果用SC表示范围经济程度、C(Q1)表示生产Q1所耗费的成本、C(Q2)表示生产Q2所耗费的成本、C(Q1、 Q2)表示生产Q1 、Q2两种产品所耗费的联合生产成本,则: SC>0时,存在范围经济,并且SC值越大,范围经济程度越高,SC<0时,存在范围不经济。

范围经济的衡量-3 或者用以下的方法衡量: 假定一家企业同时生产A、B两种产品的总成本可以表示为 TC=f(QA,QB) 如果存在着范围经济性,则有 TC=f(QA,QB)< f(QA,0)+ f(0,QB)

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区别 范围经济是利用相同的设备或相关联的生产要素生产多种产品时所形成的经济,而规模经济是大规模生产同种产品而形成的经济。 范围经济与规模经济并无直接联系,一家生产两种产品的企业可以在其规模不经济时获得范围经济;而一家联合产品企业可以在各个单独产品方面获得规模经济,但并不一定追求范围经济。

与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相关的专业化和多元化 专业化经营是指企业从事符合自身资源条件与能力的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业务。 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同时生产或提供两种以上基本经济用途不同的产品或劳务。 由此可见,专业化与规模经济、多元化与范围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前者与后者是从不同角度说的。专业化、多元化是从经营策略方面讲的,而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是从经营结果讲的。并且有些无关多元化可能不属于范围经济的范畴。

专业化与多元化的演化阶段 无关多元化-小规模专业化-大规模专业化-相关多元化 从以上轨迹考察,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往往也是交织在一起的。

联系实际的思考 请您举一些企业获得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的例子。

结论:成本的诸多类型的总结 名称 定义 数学表述 显性成本 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成本 - 隐性成本 不要求企业支出货币的成本 固定成本 不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FC 可变成本 随产量变动而变动的成本 VC 总成本 企业在生产中使用的所有投入的市场价值 TC=FC+VC 平均固定成本 固定成本除以产量 AFC=FC/Q 平均可变成本 可变成本除以产量 AVC=VC/Q 平均总成本 总成本除以产量 ATC=TC/Q 边际成本 多生产一单位产品引起的总成本增加量 MC=ΔTC/ΔQ (1)

复习与思考: P238-239 1、2、3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