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变换 2.2 电阻星型联结与三角型联结的等效变换 2.3 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加強輔導課程家長簡介會 時間: 9 月 30 日(二) 晚上 : 6:45 至 8 : 00 地點:禮堂.
Advertisements

往下扎根 向上生长 ——提高学考选考教学实效的几点感想 桐庐中学 李文娟
第3章三相电路的应用与电路的暂态分析 本章内容为次重点教学内容,对应教材第3、4章;
《计算机电子电路》 主 讲: 齐琦.
(2)通常,电阻的特性曲线是在关联参考方向下绘制。
电阻电路习题课(二) 1. 熟练掌握回路法、节点法求解电路; 2 正确应用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南定理、特勒根定理和互易定理;
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电源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2.2 基本定律 2.3 支路电流法 2.4 节点电压法 2.5 叠加原理
第3章 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方法和电路定理  问题的提出 3. 1 支路电流法 3. 2 节点电压法 3. 3 回路电流法
第二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学习要求 1、能力目标:熟练地应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来解决电路的实际问题。 2、知识目标: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
2017/4/10 电工基础 机电科 电子教研组 王宇浩.
第7讲 第2章电路的分析方法 受控电源电路的分析 海南风光.
第二章(1) 电路基本分析方法 本章内容: 1. 网络图论初步 2. 支路(电流)法 3. 网孔(回路)电流法 4. 节点(改进)电压法.
模块三 三相电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 了解三相交流电源的产生和特点。 2. 掌握三相四线制电源的线电压和相电压的关系。
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主要内容: 1.场效应管放大器 2.多级放大器的偶合方式 3.组容耦合多级放大器 4.运算放大器电路基础
【2012 精品课件】人教版物理选修3-2 第6章第二节传感器的应用
证券投资基金 投资121 06号余煜欢 09号陈秋婷 33号陈柔韵 08号潘晓峰 10号曾杰 34号谭锐权.
95年度屏東基督教醫院病人安全目標及架構.
第2章 简单电阻电路分析 2. 1 电阻 2. 2 电源 2. 3 MOSFET 2. 4 基尔霍夫定律 2. 5 电路的等效变换
实际电压源与理想电压源是有差别的,它总有 内阻,其端电压不为定值,可以用一个电压源与电 阻相串联的模型来表征实际电压源。如图所示
第2章 直流电阻电路的分析与计算 2.1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 2.2 电阻的串联与并联 2.3 电阻星形连接与三角形连接之间的等效变换
+UCC RB1 RC C2 C1 RL RB2 C0 ui RE uo CE
3.14 双口网络互联 1、级联 i1a i2a i1b i2b Na Nb i1 i1a i2a i1b i2b i2 Na Nb + +
邱关源-电路(第五版)课件-第17章.
电工学简明教程(第二版) 秦曾煌 主编 主讲:信息学院 薛亚茹 第0章 绪论——课程介绍.
第 10 章 基本放大电路 10.1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组成 10.2 共发射极放大电路的分析 10.3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晶体管及其小信号放大 -共集(电压跟随器) 和共基放大电路 -共源(电压跟随器).
第11章 基本放大电路 本章主要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共发射极交流电压放大电路、共集电极交流电压放大电路和差分放大电路的基本组成、基本工作原理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学习后面的集成运算放大电路打好基础。
第7章 基本放大电路 放大电路的功能是利用三极管的电流控制作用,或场效应管电压控制作用,把微弱的电信号(简称信号,指变化的电压、电流、功率)不失真地放大到所需的数值,实现将直流电源的能量部分地转化为按输入信号规律变化且有较大能量的输出信号。放大电路的实质,是一种用较小的能量去控制较大能量转换的能量转换装置。
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 2.1 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 放大电路的组成原则 (1) 晶体管必须工作在放大区。发射结正偏,集 电结反偏。
工作原理 静态工作点 RB +UCC RC C1 C2 T IC0 由于电源的存在,IB0 IC IB ui=0时 IE=IB+IC.
(1)放大区 (2)饱和区 (3)截止区 晶体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分为三个工作区: 发射结处于正向偏置;集电结处于反向偏置
——2016年5月语音答疑——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多级放大电路 时 间: :00 — 20:30.
第 9 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河 北 科 技 大 学 基础课教学部.
电 子 第四节 负反馈放大电路的计算 一、深度负反馈条件下放大倍数 的近似计算 二、方块分析法.
宁波兴港职业高级中学 题目:放大器的静态分析 电工电子课件 主讲:王铖 电工组 《电子技术基础》
第四章 电 路 定 理.
第十四章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第四章 线性网络的基本定理 第一节 叠加定理 第二节 替代定理 第三节 戴维南定理与诺顿定理 第四节 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第12章 基本放大电路.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主讲教师:李国国 北京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电工电子基地.
第 2 章 正弦交流电路 2.1 正弦电压与电流 2.2 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2.3 单一参数的交流电路
主日信息: 講題:腳步 經文:箴言16:1~9 大綱: 壹、人的心 貳、人的謀算 參、交託耶和華 肆、耶和華的指引 金句:箴16:9
第二章 用网络等效简化电路分析 当电路规模比较大时,建立和求解电路方程都比较困难,此时,可以利用网络等效的概念将电路规模减小,从而简化电路分析。当我们对某个负载电阻或电阻单口网络的电压,电流和电功率感兴趣,如图2-1(a)所示,可以用单口网络的等效电路来代替单口网络,得到图2-1(b)和(c)所示的电阻分压电路和分流电路,从而简化电路的分析。
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变换 2.2 电阻星型联结与三角型联结的等效变换 2.3 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第16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 16.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简单介绍 16.2 运算放大器在信号运算方面的应用
第6章 电路的暂态分析 6-1 基本概念及换路定则 6-2 一阶电路的暂态分析 经典法、三要素法 6-3 微分电路与积分电路.
第一章 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大学物理实验 用双踪示波器观测电容特性与磁滞回线 同济大学浙江学院物理教研室.
经济法基础习题课 主讲:赵钢.
一、实验目的 1、学会负载的星形连接和三角形连接 2、学会三相交流电功率的测量 3、验证对称负载作星形连接时,负载线电压和负载相电压的关系
3.10 不含独立源的单口网络 不含独立源的单口网络 I N + U —.
第五章 含有运算放大器的电阻电路 本章重点 运算放大器的电路模型 5.1 比例电路的分析 5.2 含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分析 5.3
比例、加、减、对数、指数、积分、微分等运算。 信号的运算电路
第二章 基本放大器 2.1 放大电路的基本概念及性能指标 2.2 共发射极基本放大电路 2.3 放大器工作点的稳定
第一章 电路模型和电路定律 1.1 电路和电路模型 1.2 电流和电压的参考方向 1.3 电功率和能量 1.4 电路元件 1.5 电阻元件
第 12 章 直流稳压电源 12.1 整流电路 12.2 滤波器 12.3 直流稳压电源 12.4 晶闸管及可控整流电路.
第3章 集成运算放大器及其应用 3.1 集成运算放大器简介 3.2 差动放大器 3.3 理想运算放大器及其分析依据
电子技术基础.
第四节 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 第二课时 并联电路的分流作用和电流表.
美丽的旋转.
第六章 模拟集成单元电路.
推荐参考书 基本电路理论 C.A 狄苏尔,葛守仁 人民教育出版社 1979 • 电路分析基础(第3版) 李翰荪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3.
电路分析基础 2019/6/22.
8.3集成运算放大电路 运算放大器大多被制作成集成电路,所以常称为集成运算放大电器,简称为集成运放。在一个集成电路中,可以含有一个运算放大器,也可以含有多个(两个或四个)运算放大器,集成运算放大器既可作直流放大器又可作交流放大器,其主要特征是电压放大倍数高,功率放大很大,输入电阻非常大和输出电阻较小。由于集成运算放大器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价格低、使用可靠、灵活方便、通用性强等优点,在检测、自动控制、信号产生与信号处理等许多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
第3章 电路定理 电路定理描述电路的基本性质,是分析电路的重要依据 本章主要内容: (1)置换定理 (2)齐性定理 (3)叠加定理
9.3 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放大电路不仅要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而且要保持静态工作点的稳定。由于某种原因,例如温度的变化,将使集电极电流的静态值 IC 发生变化,从而影响静态工作点的稳定。 上一节所讨论的基本放大电路偏置电流 +UCC RC C1 C2 T RL RE + CE RB1 RB2 RS ui.
第7章 波形产生与信号变换电路 7.1 正弦波产生电路 7.2 电压比较器 7.3 非正弦波产生电路 7.4 信号变换电路 7.5 辅修内容
其解亦可表为向量形式.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变换 2.2 电阻星型联结与三角型联结的等效变换 2.3 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2.1 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变换 2.2 电阻星型联结与三角型联结的等效变换 2.3 电压源与电流源及其等效变换 2.4 支路电流法 2.5 结点电压法 2.6 叠加原理 2.7 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 2.8 受控源电路的分析 2.9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

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本章要求: 1. 掌握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等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第2章 电路的分析方法 本章要求: 1. 掌握支路电流法、叠加原理和戴维宁定理等 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 2. 了解实际电源的两种模型及其等效变换。 3. 了解非线性电阻元件的伏安特性及静态电阻、 动态电阻的概念,以及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 的图解分析法。

2.1 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变换 2.1.1 电阻的串联 I 特点: 1)各电阻一个接一个地顺序相联; + U1 R1 2.1 电阻串并联联接的等效变换 2.1.1 电阻的串联 R1 U1 U R2 U2 I + – 特点: 1)各电阻一个接一个地顺序相联; 2)各电阻中通过同一电流; 3)等效电阻等于各电阻之和; R =R1+R2 4)串联电阻上电压的分配与电阻成正比。 两电阻串联时的分压公式: R U I + – 应用: 降压、限流、调节电压等。

2.1.2 电阻的并联 特点: (1)各电阻联接在两个公共的结点之间; I1 I2 R1 U R2 I + – (2)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 2.1.2 电阻的并联 特点: (1)各电阻联接在两个公共的结点之间; I1 I2 R1 U R2 I + – (2)各电阻两端的电压相同; (3)等效电阻的倒数等于各电阻倒数之和; (4)并联电阻上电流的分配与电阻成反比。 两电阻并联时的分流公式: R U I + – 应用: 分流、调节电流等。

2.2 电阻星形联结与三角形联结的等换变换 RO RO Ia Ia a a Ra Y-等效变换 Rab Rc Ib Rca Ib Rbc D B C B A D RO RO Ia Ib Ic b c Ra Rc Rb a a c b Rca Rbc Rab Ia Ib Ic Y-等效变换 电阻Y形联结 电阻形联结

对应端流入或流出的电流(Ia、Ib、Ic)一一相等,对应端间的电压(Uab、Ubc、Uca)也一一相等。 电阻Y形联结 Ia Ib Ic b C Ra Rc Rb a 等效变换 a C b Rca Rbc Rab 电阻形联结 Ia Ib Ic 等效变换的条件: 对应端流入或流出的电流(Ia、Ib、Ic)一一相等,对应端间的电压(Uab、Ubc、Uca)也一一相等。 经等效变换后,不影响其它部分的电压和电流。

等效变换 a C b Rca Rbc Rab 电阻形联结 Ia Ib Ic 电阻Y形联结 Ra Rc Rb 条 件 据此可推出两者的关系

Y  Y a 等效变换 c b Rca Rbc Rab Ia Ib Ic Ra Rc Rb

等效变换 a c b Rca Rbc Rab Ia Ib Ic Ra Rc Rb 将Y形联接等效变换为形联结时 若 Ra=Rb=Rc=RY 时,有Rab=Rbc=Rca= R = 3RY; 将形联接等效变换为Y形联结时 若 Rab=Rbc=Rca=R 时,有Ra=Rb=Rc=RY =R/3

例1: 对图示电路求总电阻R12 R12 由图: R12=2.68 1 2 1 0.4 0.8 2 1 2 2 1 R12 D C R12 2 1 2 1 1 0.8 2.4 1.4 1 2 1 2 2.684 R12 由图: R12=2.68

解:将联成形abc的电阻变换为Y形联结的等效电阻 例2: 计算下图电路中的电流 I1 。 I1 – + 4 5 Ra Rb Rc 12V a b c d I1 – + 4 5 8 12V a b c d 解:将联成形abc的电阻变换为Y形联结的等效电阻

例2:计算下图电路中的电流 I1 。 a a I1 I1 Ra c d d c Rc Rb b b – – 解: + 4 5 2 1 12V a b c d I1 – + 4 5 8 12V a b c d 解:

2.3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I RL R0 + – E U 电压源 RL R0 U IS I + – 电流源 由图a: 2.3 电压源与电流源的等效变换 I RL R0 + – E U 电压源 RL R0 U IS I + – 电流源 由图a: U = E- IR0 由图b: U = ISR0 – IR0 等效变换条件: E = ISR0

注意事项: ① 电压源和电流源的等效关系只对外电路而言, 对电源内部则是不等效的。 例:当RL=  时,电压源的内阻 R0 中不损耗功率, 而电流源的内阻 R0 中则损耗功率。 ② 等效变换时,两电源的参考方向要一一对应。 R0 + – E a b IS R0 – + E a b IS ③ 理想电压源与理想电流源之间无等效关系。 ④ 任何一个电动势 E 和某个电阻 R 串联的电路, 都可化为一个电流为 IS 和这个电阻并联的电路。

例1: 求下列各电路的等效电源 a + - 2V 5V U b 2 (c)  (b) 5A 3 (a) – 解: + – a b U 2 5V (a)  a 5A b U 3 (b) +  + – a b U 5V (c) 

试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方法 例2: 计算2电阻中的电流。 解: 由图(d)可得 2A 3 1 2 2V + – I 6 (b) 6V 3 + – 12V 2A 6 1 2 I (a) 解: 4A 2 2V + – I (c) – 8V + 2 2V I (d) 由图(d)可得

试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方法计算图示 电路中1 电阻中的电流。 例3: 试用电压源与电流源等效变换的方法计算图示 电路中1 电阻中的电流。 2  + - 6V 4V I 2A 3  4  6  1 解:统一电源形式 2A 3 6 I 4 2 1 1A I 4 2 1 1A 4A

解: I 4 2 1 1A 4A 1 I 4 2 1A 8V + - I 4 1 1A 2A I 2 1 3A

作业:P76 2.1 (C) (D) 2.2(A) 2.7 Thanks!

2.4 支路电流法 支路电流法: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应用基尔霍夫 定律(KCL、KVL)列方程组求解。 b a + - E2 R2 R3 2.4 支路电流法 支路电流法:以支路电流为未知量、应用基尔霍夫 定律(KCL、KVL)列方程组求解。 b a + - E2 R2 R3 R1 E1 I1 I3 I2 3 2 1 对上图电路 支路数: b=3 结点数:n =2 回路数 = 3 单孔回路(网孔)=2 若用支路电流法求各支路电流应列出三个方程

支路电流法的解题步骤: 1. 在图中标出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对选定的回路标出回路循行方向。 2. 应用 KCL 对结点列出 ( n-1 )个独立的结点电流 方程。 3. 应用 KVL 对回路列出 b-( n-1 ) 个独立的回路 电压方程(通常可取网孔列出) 。 4. 联立求解 b 个方程,求出各支路电流。 b a + - E2 R2 R3 R1 E1 I1 I3 I2 对结点 a: 例1 : I1+I2–I3=0 对网孔1: I1 R1 +I3 R3=E1 1 2 对网孔2: I2 R2+I3 R3=E2

支路电流法是电路分析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但当支路数较多时,所需方程的个数较多,求解不方便。 因支路数 b=6, 所以要列6个方程。 a d b c E – + G R3 R4 R1 R2 I2 I4 IG I1 I3 I 例2: (1) 应用KCL列(n-1)个结点电流方程 对结点 a: I1 – I2 –IG = 0 对结点 b: I3 – I4 +IG = 0 RG 对结点 c: I2 + I4 – I = 0 (2) 应用KVL选网孔列回路电压方程 对网孔abda:IG RG – I3 R3 +I1 R1 = 0 对网孔acba:I2 R2 – I4 R4 – IG RG = 0 对网孔bcdb:I4 R4 + I3 R3 = E 试求检流计中的电流IG。 (3) 联立解出 IG 支路电流法是电路分析中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但当支路数较多时,所需方程的个数较多,求解不方便。 因支路数 b=6, 所以要列6个方程。

例3:试求各支路电流。 b a I2 I3 42V + – I1 12 6 7A 3 c d 支路中含有恒流源。 2 1 支路数b =4,但恒流源支路的电流已知,则未知电流只有3个,能否只列3个方程? 可以。 注意: (1) 当支路中含有恒流源时,若在列KVL方程时,所选回路中不包含恒流源支路,这时,电路中有几条支路含有恒流源,则可少列几个KVL方程。 (2) 若所选回路中包含恒流源支路,则因恒流源两端的电压未知,所以,有一个恒流源就出现一个未知电压,因此,在此种情况下不可少列KVL方程。

例3:试求各支路电流。 b a I2 I3 42V + – I1 12 6 7A 3 c d 支路数b =4,但恒流源支路的电流已知,则未知电流只有3个,所以可只列3个方程。 2 1 当不需求a、c和b、d间的电流时,(a、c)( b、d)可分别看成一个结点。 支路中含有恒流源。 (1) 应用KCL列结点电流方程 对结点 a: I1 + I2 –I3 = – 7 因所选回路不包含恒流源支路,所以,3个网孔列2个KVL方程即可。 (2) 应用KVL列回路电压方程 对回路1:12I1 – 6I2 = 42 对回路2:6I2 + 3I3 = 0 (3) 联立解得:I1= 2A, I2= –3A, I3=6A

例3:试求各支路电流。 b a I2 I3 42V + – I1 12 6 7A 3 c d 支路数b =4,且恒流源支路的电流已知。 1 2 3 + UX – (1) 应用KCL列结点电流方程 因所选回路中包含恒流源支路,而恒流源两端的电压未知,所以有3个网孔则要列3个KVL方程。 对结点 a: I1 + I2 –I3 = – 7 (2) 应用KVL列回路电压方程 对回路1:12I1 – 6I2 = 42 对回路2:6I2 + UX = 0 对回路3:–UX + 3I3 = 0 (3) 联立解得:I1= 2A, I2= –3A, I3=6A

2. 5 结点电压法 结点电压的概念: 任选电路中某一结点为零电位参考点(用  表示),其他各结点对参考点的电压,称为结点电压。 2. 5 结点电压法 结点电压的概念: 任选电路中某一结点为零电位参考点(用  表示),其他各结点对参考点的电压,称为结点电压。 结点电压的参考方向从结点指向参考结点。 结点电压法:以结点电压为未知量,列方程求解。 在求出结点电压后,可应用基尔霍夫定律或欧姆定律求出各支路的电流或电压。 结点电压法适用于支路数较多,结点数较少的电路。 b a I2 I3 E + – I1 R1 R2 IS R3 在左图电路中只含有两个结点,若设 b 为参考结点,则电路中只有一个未知的结点电压。

- 2个结点的结点电压方程的推导: b a E2 + – I2 IS I3 E1 I1 R1 R2 R3 U 设:Vb = 0 V 结点电压为 U,参考方向从 a 指向 b。 1. 用KCL对结点 a 列方程: I1 – I2 + IS –I3 = 0 2. 应用欧姆定律求各支路电流 : E1 + – I1 R1 U -

2个结点的结点电压方程的推导: 将各电流代入 KCL方程则有: 即结点电压方程: 整理得: 注意: (1) 上式仅适用于两个结点的电路。 (2) 分母是各支路电导之和, 恒为正值; 分子中各项可以为正,也可以可负。 当E 和 IS与结点电压的参考方向相反时取正号, 相同时则取负号。而与各支路电流的参考方向无关。

例1: 试求各支路电流。 b a I2 I3 42V + – I1 12 6 7A 3 解:①求结点电压 Uab ② 应用欧姆定律求各电流

b + – R1 E1 R2 E2 R3 IS1 IS2 a _ I1 I2 UI1 例2: 电路如图: 已知:E1=50 V、E2=30 V IS1=7 A、 IS2=2 A R1=2 、R2=3 、R3=5  试求:各电源元件的功率。 解:(1) 求结点电压 Uab 注意: 恒流源支路的电阻R3不应出现在分母中。

(2) 应用欧姆定律求各电压源电流 b + – R1 E1 R2 E2 R3 IS1 IS2 a _ I1 I2 UI1 + UI2 – (3) 求各电源元件的功率 PE1= - E1 I1 = -50  13 W= -650 W (因电流 I1 从E1的“+”端流出,所以发出功率) PE2= - E2 I2 = - 30  18W = -540 W (发出功率) PI1= -UI1 IS1 = - 24 7 W= - 168 W (发出功率) PI2= UI2 IS2 = (Uab– IS2 R3) IS2 = 14 2 W= 28 W (因电流 IS2 从UI2的“–”端流出,所以取用功率)

计算电路中A、B 两点的电位。C点为参考点。 例3: 计算电路中A、B 两点的电位。C点为参考点。 I3 A I1 B R1 R2 + – USI R3 R4 R5 - US2 I2 I4 I5 C (2) 应用欧姆定律求各电流 解:(1) 应用KCL对结点A和 B列方程 I1 – I2 + I3 = 0 I5 – I3 – I4 = 0 (3) 将各电流代入KCL方程,整理后得 (1/R1+1/R2+1/R3)VA – 1/R3VB = US1/R1 – 1/R3VA + (1/R3+1/R4+1/R4)VB = US2/R5

作业:P77 2.9 2.11 2.15 Thanks!

2.6 叠加原理 叠加原理:对于线性电路,任何一条支路的电流,都可以看成是由电路中各个电源(电压源或电流源)分别作用时,在此支路中所产生的电流的代数和。 原电路 + – E R1 R2 (a) IS I1 I2 E 单独作用 = + – E R1 R2 (b) I1' I2' IS单独作用 R1 R2 (c) I1'' I2'' + IS 叠加原理

原电路 + – E R1 R2 (a) IS I1 I2 E 单独作用 = + – E R1 R2 (b) I1' I2' IS单独作用 R1 R2 (c) I1'' I2'' + IS 由图 (b),当E 单独作用时 由图 (c),当 IS 单独作用时 根据叠加原理 同理: I2 = I2' + I2''

列方程: 用支路电流法证明: 原电路 + – E R1 R2 (a) IS I1 I2 解方程得: I1'' I1' 即有 I1 = I1'+ I1''= KE1E + KS1IS I2 = I2'+ I2'' = KE2E + KS2IS I2'' I2'

注意事项: ① 叠加原理只适用于线性电路。 ② 线性电路的电流或电压均可用叠加原理计算, 但功率P不能用叠加原理计算。例: ③ 不作用电源的处理: E = 0,即将E用 短路代替; Is=0,即将 Is 用开路 代替 ④ 解题时要标明各支路电流、电压的参考方向。 若分电流、分电压与原电路中电流、电压的参考方 向相反时,叠加时相应项前要带负号。 ⑤ 应用叠加原理时可把电源分组求解 ,即每个分电路 中的电源个数可以多于一个。

例1: 电路如图,已知 E =10V、IS=1A ,R1=10 R2= R3= 5 ,试用叠加原理求流过 R2的电流 I2和理想电流源 IS 两端的电压 US。 + – E R3 R2 R1 I2' US' R3 R2 R1 IS I2 + – US  (a) + – E R3 R2 R1 IS I2 US (b) E单独作用 将 IS 断开 (c) IS单独作用 将 E 短接 解:由图( b)

例1:电路如图,已知 E =10V、IS=1A ,R1=10 R2= R3= 5 ,试用叠加原理求流过 R2的电流 I2 和理想电流源 IS 两端的电压 US。 (a) + – E R3 R2 R1 IS I2 US + – E R3 R2 R1 I2' US' R3 R2 R1 IS I2 + – US  (b) (c) 解:由图(c)

US 线性无 源网络 Uo IS + – - 例2: 已知: US =1V、IS=1A 时, Uo=0V US =10 V、IS=0A 时,Uo=1V 求: US = 0 V、IS=10A 时, Uo=? 解:电路中有两个电源作用,根据叠加原理可设 Uo = K1US + K2 IS 当 US = 1V、IS=1A 时, 得 0 = K1 1 + K2  1 当 US =10 V、IS=0A 时, 得 1 = K1 10+K2  0 联立两式解得: K1 = 0.1、K2 = – 0.1 所以 Uo = K1US + K2 IS = 0.1  0 +(– 0.1 )  10 = –1V

2.7 戴维宁定理与诺顿定理 二端网络的概念: 二端网络:具有两个出线端的部分电路。 无源二端网络:二端网络中没有电源。 有源二端网络:二端网络中含有电源。 b a E + – R1 R2 IS R3 R4 b a E + – R1 R2 IS R3 有源二端网络 无源二端网络

a b R a b 无源二端网络 无源二端网络可化简为一个电阻 + _ E R0 a b 电压源 (戴维宁定理) a b 有源二端网络 有源二端网络可化简为一个电源 a b IS R0 电流源 (诺顿定理)

2.7.1 戴维宁定理 任何一个有源二端线性网络都可以用一个电动势为E的理想电压源和内阻 R0 串联的电源来等效代替。 E R0 + _ RL a b U – I 有源 二端 网络 RL a b + U – I 等效电源 等效电源的电动势E 就是有源二端网络的开路电压U0,即将负载断开后 a 、b两端之间的电压。 等效电源的内阻R0等于有源二端网络中所有电源均除去(理想电压源短路,理想电流源开路)后所得到的无源二端网络 a 、b两端之间的等效电阻。

例1: 电路如图,已知E1=40V,E2=20V,R1=R2=4, R3=13 ,试用戴维宁定理求电流I3。 a E R0 + _ R3 a b I3 E1 I1 E2 I2 R2 I3 R3 + – R1 b 有源二端网络 等效电源 注意:“等效”是指对端口外等效 即用等效电源替代原来的二端网络后,待求支路的电压、电流不变。

例1:电路如图,已知E1=40V,E2=20V,R1=R2=4, R3=13 ,试用戴维宁定理求电流I3。 a b R2 E1 I E2 + – R1 a b U0C E1 I1 E2 I2 R2 I3 R3 + – R1 解:(1) 断开待求支路求等效电源的电动势 E E = U0C= E2 + I R2 = 20V +2.5  4 V= 30V 或:E = U0C = E1 – I R1 = 40V –2.5  4 V = 30V E 也可用结点电压法、叠加原理等其它方法求。

例1:电路如图,已知E1=40V,E2=20V,R1=R2=4, R3=13 ,试用戴维宁定理求电流I3。 a b R2 R1 a b R0 E1 I1 E2 I2 R2 I3 R3 + – R1 解:(2) 求等效电源的内阻R0 除去所有电源(理想电压源短路,理想电流源开路) 从a、b两端看进去, R1 和 R2 并联 求内阻R0时,关键要弄清从a、b两端看进去时各电阻之间的串并联关系。

例1:电路如图,已知E1=40V,E2=20V,R1=R2=4, R3=13 ,试用戴维宁定理求电流I3。 E R0 + _ R3 a b I3 a b E1 I1 E2 I2 R2 I3 R3 + – R1 解:(3) 画出等效电路求电流I3

例2: R1 R2 IG a G R1 R2 RG IG R4 R3 G RG R4 R3 – b E 已知:R1=5 、 R2=5  + G R3 R4 R1 R2 IG a b E – + G R3 R4 R1 R2 IG RG RG 已知:R1=5 、 R2=5  R3=10 、 R4=5  E=12V、RG=10  试用戴维宁定理求检流计中的电流IG。 有源二端网络

解: (1) 求开路电压U0C U0C + – a b R3 R4 R1 R2 I1 I2 E' = Uo C= I1 R2 – I2 R4 = 1.2  5V–0.8  5 V = 2V 或:E' = UoC = I2 R3 – I1R1 = 0.8 10V–1.2  5 V = 2V E (2) 求等效电源的内阻 R0 R0 a b R3 R4 R1 R2 从a、b看进去,R1 和R2 并联,R3 和 R4 并联,然后再串联。

解:(3) 画出等效电路求检流计中的电流 IG a b E – + G R3 R4 R1 R2 IG RG E' R0 + _ RG a b IG 解:(3) 画出等效电路求检流计中的电流 IG

2.7.2 诺顿定理 任何一个有源二端线性网络都可以用一个电流为IS的理想电流源和内阻 R0 并联的电源来等效代替。 R0 RL a b + U – I IS 有源 二端 网络 RL a b + U – I 等效电源 等效电源的电流 IS 就是有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流,即将 a 、b两端短接后其中的电流。 等效电源的内阻R0等于有源二端网络中所有电源均除去(理想电压源短路,理想电流源开路)后所得到的无源二端网络 a 、b两端之间的等效电阻。

例1: R1 R2 IG a G R1 R2 RG IG R4 R3 G RG R4 R3 – b E 已知:R1=5 、 R2=5  + G R3 R4 R1 R2 IG 例1: a b E – + G R3 R4 R1 R2 IG RG RG 已知:R1=5 、 R2=5  R3=10 、 R4=5  E=12V、RG=10  试用诺顿定理求检流计中的电流IG。 有源二端网络

IS I 解: (1) 求短路电流IS 因 a、b两点短接,所以对电源 E 而言,R1 和R3 并联,R2 和 R4 并联,然后再串联。 E – + R3 R4 R1 R2 I1 I4 IS I3 I2 I R =(R1//R3) +( R2//R4 ) = 5. 8 IS = I1 – I2 =1. 38 A– 1.035A=0. 345A 或:IS = I4 – I3

(2) 求等效电源的内阻 R0 R0 a b R3 R4 R1 R2 R0 =(R1//R2) +( R3//R4 ) = 5. 8 (3) 画出等效电路求检流计中的电流 IG R0 a b IS RG IG

作业:P77 2.21 2.23 2.24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