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財務管理概論
第一節 財務學科的分類與趨勢 第二節 企業內部之組織形態 第三節 企業目標 第四節 企業道德 第五節 中小企業之財務管理
第一節 財務學科的分類與趨勢 財務管理學 (Financial Management) 投資學 (Investments) 第一節 財務學科的分類與趨勢 財務管理學 (Financial Management) 投資學 (Investments) 金融市場 (Financial Market) 國際財務管理學 (International Finance) 衍生性商品 (Derivatives) 「期貨」、「選擇權」與「金融交換」
1. 財務學科之分類 金融體系示意圖
2. 財務管理之發展與內容 資本預算 (Capital Budgeting) 長期融資 (Long-term Financing) 營運資金管理 (Management of Working Capital) 財務管理之主要單元
3. 財務管理之趨勢 (1) 全球財務管理之趨勢 國際化 資訊化 (2) 台灣財務管理之發展趨勢 上市與上櫃 國際融資 企業重整與清算 合併與收購
第二節 企業內部之組織形態 企業簡要組織圖
第三節 企業目標 1. 利潤衡量之問題 方式保守:「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GAAP)」傾向於提早承認損失,收入要確定才認列。 第三節 企業目標 1. 利潤衡量之問題 方式保守:「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GAAP)」傾向於提早承認損失,收入要確定才認列。 估計成本的缺失:「一般公認會計原則 (GAAP)」重視歷史成本,會使損益產生明顯的差異。 窗飾:經理人會採取一些人為方式來美化財務報表,造成報表上的利潤失真。
2. 目標之特性 良好的企業目標應具備下列基本特性: 目標與期限明確:模糊的目標會因不同的人而有不一樣的決策。 目標與期限明確:模糊的目標會因不同的人而有不一樣的決策。 具有切確與及時的衡量標準:讓管理者可立即檢驗執行的成效。 不增加他人之成本:增加社會的有形及無形成本,未來反而對公司不利。
影響股價的主要因素
3. 股價極大之問題 股價極大化之功能
4. 先進國家企業之目標 美國企業目標 「股東財富極大化」。 4. 先進國家企業之目標 美國企業目標 「股東財富極大化」。 德國:銀行同時是公司的股東與債權人,易導致公司只提供資訊給銀行,而忽略一般投資大眾。 上述股權結構使「委託書爭奪戰 (Proxy Fight)」與「惡意購併 (Hostile Takeover)」 的機率降低。
日本: 日本企業較強調家庭觀念,甚至採用終生雇用制 ,管理者的主動性較低,並不見得會以「股東財富極大化」為目標。 日本大型公司普遍以「系列企業 (Kereitsu)」(即關係企業) 的方式「交叉持股」,管理者著重於法人股東的意見,不會積極地從事「股東財富極大化」的活動。
5. 股東財富與代理人問題 Berle and Means (1932) : 「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開摧毀了過去三個世紀所建立的經濟秩序‧‧‧;所有權的分散已經開始,而且正在快速增加,也顯示這是無法避免的發展趨勢。」 管理者追求本身的利益,未以「股東財富極大化」作為最高目標 「代理人問題 (Agency Problems)」。
第四節 企業道德 「企業道德 (Business Ethics)」係公司對待股東、客戶、員工、供應商及社區的態度與方式,若符合誠實與公正原則,則具有「企業道德」。 1. 營業道德 企業的營業道德範圍相當廣泛,舉凡產品的安全與衛生、銷售的公平性、尊重智慧財產、管理者與員工行為 (如賄賂、背信、詐欺) 等。
例、企業不負責任的環保處理 例、企業倒閉罔顧員工之案例 例、美國企業欺騙消費者之案例 2000 年夏季南台灣的高屏溪遭傾倒廢溶劑,嚴重汙染水源,追查後發現廢溶劑長×化工 (上市公司) 委託另一家公司處理廢溶劑,心態上缺乏「企業道德」。 例、企業倒閉罔顧員工之案例 台灣福昌公司持續發生虧損,1997 年 10 月被列為拒絕往來戶,證交所公告終止上市;該公司負責人卻失蹤,積欠員工薪資與退休金,員工因而走上街頭。 例、美國企業欺騙消費者之案例 1977 年起 Beech-Nut 推出了低價的 “蘋果汁”,為化學配方的糖水調和飲料,卻未告知消費者。
2. 炒作股價與內線交易 (1) 炒作及操縱股價 違約交割:不願成交或不履行交割。 違約交割:不願成交或不履行交割。 沖洗買賣:短期內以相同的帳戶買賣相當數量之有價證券,不轉移證券所有權而偽作買賣。 相對委託:利用不同帳戶、以相對方式 (不同帳戶) 抬高或壓低股價。 人為操縱:自行或以他人名義對有價證券連續以高價買入或低價賣出,以抬高或壓低價格。 散佈流言:散佈流言或不實資料。
公司內部人 (如董監事、大股東、經理人、會計師及律師等) 因職務關係,利用未公開而且會影響價格之消息從事證券買賣。 (2) 內線交易 公司內部人 (如董監事、大股東、經理人、會計師及律師等) 因職務關係,利用未公開而且會影響價格之消息從事證券買賣。 台灣針對「內線交易」之規定可歸納如下: 歸入權:公司內部人 6 個月內買賣公司股票因而獲利者,公司應請求將其利益歸於公司。 損害賠償:公司內部人若從事「內線交易」,應對善意從事相反買賣之人負損害賠償責任。 罰則:依證交法第 171 條規定,從事「內線交易」者可處 3~10 年之有期徒刑,得併科 1,000 萬元以上、2 億元以下罰金。
第五節 中小企業之財務管理 1. 中小企業之目標 利用某個財務變數為主要目標 (如每股盈餘),同時以其他財務報表變數 (如營業額、純益率、業主權益報酬率等) 作為次要目標。
2. 台灣中小企業失敗主因 失 敗 原 因 比 率 附 註 1. 負債過鉅,財務調度失敗 40.29% 財務融資及營運資金問題 2. 生產管理不當 20.53% 生產品質及數量控制問題 3. 訂貨、銷貨減少 13.30% 產品品質及行銷問題 4. 受第三人 (含客戶) 拖累 6.39% 授信問題 5. 擴張過速、投資過多 2.93% 資本預算及營運資金問題 6. 負責人發生事故 2.28% 意外風險 7. 天災人禍 0.65% 8. 股東不合,有人事糾紛 0.46% 組織人事問題 9. 其他原因 13.17% ─
3. 台灣中小企業之財務問題 範 疇 問 題 缺 失 會 計 會計程序錯誤 ‧未建立財務、稅務、管理會計正確作業程序。 制 度 問 題 缺 失 會 計 會計程序錯誤 ‧未建立財務、稅務、管理會計正確作業程序。 制 度 沒有正確的利潤管理觀念 ‧未建立「預算管理」制度。 ‧部門之間對成本分配意見產生衝突。 ‧員工未積極創造利潤 (無「責任中心」觀念)。 內 部 員工監守自盜 ‧未建立監督程序,員工有挪用公款之便。 控 員工疏失怠職 ‧稽核鬆散,容易發生到期應收帳款未收、存貨數量與帳面不符、假公濟私等狀況。 稅 務 逃漏稅 ‧未合法節稅,而以漏開發票、購買假發票、人頭假報薪資、財務報表做假等方法逃漏稅。 管 理 不識節稅方法 ‧不瞭解相關之稅務規定,喪失節稅機會。
中小企業之財務問題 (續) 範疇 問 題 缺 失 資 本 預 投資錯誤 ‧未衡量本身能力,從事轉投資。 ‧未謹慎評估即從事海外投資。 算 問 題 缺 失 資 本 預 投資錯誤 ‧未衡量本身能力,從事轉投資。 ‧未謹慎評估即從事海外投資。 算 無成本概念 ‧對資金成本之觀念模糊。 營 現金管理 ‧資金不足以因應營業上之需要。 運 應收帳款 ‧未對客戶作持續性之徵信調查。 存貨管理 ‧以生產為導向,無存貨成本觀念。 金 未因應需求 ‧業務成長卻未調整所需資金。 融 銀行關係不佳 ‧銀行往來過多,未選定主力銀行,以致短期融資發生困難。 管 不識融資管道 ‧借貸無門時向民間貸款,飲鴆止渴。 理 資本使用不當 ‧將短期融資資金使用於中長期資產。
台灣中小企業之定義 - 中小企業 小規模企業 資本額或營業額 經常僱用員工 製造業、營造業、礦業、土石採取業 實收資本額: 新台幣 8 千萬元以下 未滿 200 人 未滿 20 人 農林漁牧、水電燃氣、商業、金融保險不動產業、服務業 營業額: 新台幣 1 億元以下 未滿 50 人 未滿 5 人 中小企業經輔導擴充後,規模超過上述標準者,自擴充之日起 2 年內,視同中小企業。 中小企業經輔導合併後,規模超過上述標準者,自合併之日起 3 年內,視同中小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