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岸植生群流場特性以及周圍底床沖淤影響之研究 學 生:柯柏睿 教 師:張光宗 指導教授:詹勳全
章節分配 緒論 前人研究 渠槽試驗 結果分析 結論
緒論 植物保水、故土、淨化水質及美化環境。 植物阻礙排洪、致使水土流失。
前人研究 W.O.Ree(1949)提出:定期清除河中植生,增進疏洪能力。 河道失去淨化水質的能力→汙染嚴重 各式研究探討植生對於河道的影響 河道失去淨化水質的能力→汙染嚴重 各式研究探討植生對於河道的影響 證明植生對水流的阻力(草、樹的水流阻力大小) 不同條件有不同的阻力(排列方式、分布位置、密度) 非浸沒、沉水、浮水等對水流的影響
Chen(1976)以肯塔基藍草&百慕達草進行淺層水流阻力影響,得粗糙係數。 Darby(1999)修改水理模式,改變阻力大小,並以預測結果與現場比較,70%的預測數據精準度達85%以上。並提出維護方案供參考。 Juha (2002)用實際植物於渠道中,以不同密度、水深、排列方式、剛性柔性等條件交叉實驗350種組合,指出摩擦係數主要受水深、流速及植物密度影響。 Rominger et al.(2010) 於室外實驗室布置植生群模擬洪水受植物影響對水流及底床的改變。 Follett(2012)研究指出挺水植物以剛性結構簡化實驗模型是合理的,因為非浸沒時橫向剪應力與導流僅與植物之單位面積有關。
渠槽試驗 渠長20m,渠寬1m,側壁高0.6m,試驗段深0.6m 底床坡降1/1000 實驗用砂:越南砂,平均粒徑:8.3mm
器材介紹 Nortek公司生產的ADV(Acoustic Doppler Velocimeter)
Leica DISTO™ X310手持式雷射測距儀 測量範圍0.05m~120m,精度±1.0mm
針尺,精度為0.2mm 台車
模型 訂製50cm×50cm×厚0.7cm方形鋼板為試驗模型底座;直徑為0.635cm之鋼棒,底部具有螺紋可鎖於模型底座上。
模型配置 Φ=0.03 Φ=0.09 Φ=0.05* Φ=0.12
實驗流程 地形 流場
實驗結果 實心柱 Φ=0.05
堆積1.19 沖刷2.13 影響長度=3.0 堆積1.8 沖刷2.31 影響長度=4.0 堆積1.55 沖刷2.5 影響長度=5.3 堆積1.91 沖刷3.32 影響長度=4.8
Φ=0.03 Φ=0.09 Φ=0.05 Φ=0.12 堆積4.82cm 沖刷18.22cm
X=-1 平衡前水流橫向流動明顯
X=15 平橫後水流受地形影響抬升,並在 植生區域邊緣出現明顯環流
X=35 平衡前植生區後方水流擾動混亂
Y=6 植生區內 流速明顯 降低
Y=13 流速明顯 比植生區 內大。
結論 植生群密度愈大時沖刷愈深,影響範圍愈大 植生周圍局部加速造成沖刷,但區內流速明顯降低,水流測向導開 ,渠道中心流速增加
感謝聆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