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橡胶.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四章 通用高分子材料.
Advertisements

5.6 离子型聚合实施方法 一、 引言 ⒈ 离子聚合 增长活性中心为离子的连锁聚合。 离子聚合包括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和配位阴离子聚合。
丁基橡胶可用于制造汽车内胎,合成丁基橡胶的一种单体A的分子式为C4H8,A氢化后得到2—甲基丙烷。完成下列填空:
项目16 课件一 抗冲击强度与韧性.
橡 胶.
第四章 合成橡胶 主讲教师:张立新.
一、塑料        塑料  以有机合成树脂为主要组成的高分子材料。可在加热、加压条件下塑制成型,故称塑料。 塑料以有机合成树脂为基础,加入添加剂所组成。    
第十二章 高分子材料 第一节 塑 料 第二节 橡 胶 第三节 合成纤维 第四节 胶 粘 剂.
第二节 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第二节 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第二节 应用广泛的高分子材料.
高分子化学总复习 第1章 绪论 第2章 逐步聚合 第3、5章 自由基聚合及实施方法 第4章 自由基共聚合 第6、7章 离子聚合及配位聚合
(Coordination polymerization)
第二十一章 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3.5.2 过氧化物交联 缩合交联的优点: 缩合交联的缺点: 如何来制备高强度的硅橡胶? 如:管材,垫圈。 基胶流动性好;易于封装,密封。
第七章 高分子材料化学.
高分子加工工艺学 第二章 高分子材料学 3.
第十一章 合成高分子材料 建筑材料—高分子材料 内容: 1.高分子材料的分类、结构与性质,常用合成树脂、合成橡胶的特性与应用。
丁腈橡胶 16.2 硅橡胶 16.3 氟橡胶 16. 4其它特种橡胶 耐高温 耐低温 耐热油 高耐磨 耐辐射橡胶.
5 聚合物材料.
橡胶的组成.
第十章高分子化合物 高分子化合物.
高分子化合物 1.
穿戴与化学.
第七章 三萜以及苷类 定义 三萜(triterpenoids)是由30个碳原子组成的萜类化合物。(指基本骨架,不包括糖),可认为是由6个异戊二烯缩合而成的。 分类 从结构上分两大类:四环三萜 五环三萜 存在形式:游离形式(苷元) 苷的形式(与糖结合)
高分子化学 材料工程系 高分子材料 与工程教研室.
第四章 塑料包装材料概论.
专题2 第一单元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第2课时 同分异构体.
项目28 课件一 高聚物的降解反应.
第二十二章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基本概念 高分子的结构和性能的关系 高分子的合成 高分子的应用.
合成高分子材料主要产品.
普通化学 第七章 高分子化学简介.
中国合成橡胶行业对松香的需求现状及展望 中国合成橡胶工业协会 齐润通
玻璃化转变 Glass transition
橡胶基本知识介绍.
交联原理 & 交联技术
聚氨酯橡胶.
橡胶的压出 1、基本原理 橡胶挤出(习惯上叫橡胶压出)是在压出机(挤出机)中对混炼胶加热与塑化,通过螺杆的旋转,使胶料在螺杆和机筒筒壁之间受到强大的挤压作用,不断向前推进,并借助于口型(口模)压出具有一定断面形状的橡胶半成品。 在橡胶制品工业中,压出的应用面很广,如轮胎的胎面、内胎、胶管、胶带、电线电缆外套以及各种异形断面的连续制品都可以用压出成型来加工。此外,它还可用于胶料的过滤、造粒,生胶的塑炼以及上下工序的联动,如在热炼与压延成型之间,压出起到前后工序衔接作用。
第九章 聚合物的化学反应.
高 分 子 化 学 Polymer chemistry 潘祖仁主编 ( 第四版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杜邦特种增粘树脂的性能特点以及在热熔胶中的应用
Geophysical Laboratory
(Thermoplastic Elastomer)
PVC绝缘套管 技术指标 产品说明 105℃UL PVC材料 工作温度-5℃-105℃ 额定电压300V,600V 阻燃UL224VW-1
项目26 课件一 高聚物的热物理性能.
数 控 技 术 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4、弹性体材料 Elastomers.
交联作用及交联剂 高分子材料常用的交联方法:加热交联、辐射交联、添加交联剂交联(普遍)等
第十一章 合成高分子材料 第一节 合成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知识 第二节 建筑塑料 第三节 粘合剂.
第三单元 从微观结构看物质的多样性 同分异构现象.
新型前处理技术替代铁系磷化和锌系磷 化 提供涂装结合力和耐蚀性 多金属处理:铁,锌, 铝 基材形成纳米级转化膜 浸泡和喷淋
Ionic Polymerization 离子聚合 史素青 Polymer Chemistry
第七章 涂 料 Chapter 7 Coatings
利用TMA进行动态粘弹性的研究 测量案例 概 要 PMMA*树脂的动态粘弹性测量结果 粘弹性分析 SS曲线分析 2009.10
利用DSC评价生物降解塑料的结晶特性 测 量 案 例 概 要 a a b c b c c’ c’ 2013.01
8 高分子的化学反应 高分子化学是研究高分子化合物合成与反应的一门科学 研究高分子化学反应的意义: 扩大高分子的品种和应用范围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八章 黏合剂 Chapter 8 Adhesives
绪论部分习题参考答案 第 1 题 参考答案 解答: 高分子化合物(macromolecular compound)是由成千上万个原
第12章 化学汽相沉积( CVD) 化学气相沉积(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CVD)是通过气相物质的化学反应在基材表面上沉积固态薄膜的一种工艺方法。 CVD的基本步骤与PVD不同的是:沉积粒子来源于化合物的气相分解反应。 CVD的实现必须提供气化反应物,这些物质在室温下可以是气态、液态或固态,通过加热等方式使它们气化后导入反应室。
专题三 丰富多彩的生活材料 第三单元 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第九章 非金属材料 第一节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知识 一、高分子材料的概念
第一单元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 第2课时 有机物结构的表示方法
125H201—无卤阻燃热缩管 ≥1014 Ω.cm 技术指标 规格表-1 产品介绍 产品特点 性能 指标 试验方法
第18 讲 配合物:晶体场理论.
Astrid Schödel 全球质量管理总监
§2.4 典型化合物的红外光谱 1. 烷烃 C-H 伸缩振动(3000 – 2850 cm1 )
E-mail: Organic Chemical Technology 有机化工工艺学 刘立新 E-mail:
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质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 化学共聚制备方法 物理混合制备方法 增塑法 增强法 填充法 高聚物共混法.
Touch Panel 导电浆料专业制造商 Touch Panel 直接接触显示器控制机器的透明开关平面板。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5章 橡胶

橡胶的特征 高弹性:在外力作用下具有较大的弹性形变,最高可达1000%,除去外力后变形很快恢复; 柔软性好、硬度低; 5.1 概述 橡胶的特征 大分子构象变化带来的熵弹性。 高弹性:在外力作用下具有较大的弹性形变,最高可达1000%,除去外力后变形很快恢复; 柔软性好、硬度低; 具有高分子材料的共性:粘弹性、绝缘性、环境老化性、密度小。

5.1 概述 橡胶的发展历史 (1)天然橡胶的发现和利用 早在11世纪,南美洲人即已开始利用野生天然橡胶。 1496,哥伦布第二次到美洲,发现橡胶树; 1736年法国人孔达米纳参加法国科学院赴南美考察队,观察到三叶橡胶树流出的胶乳可固化为具有弹性的物质。 1823,英国人麦金托什创办第一个橡胶防水布厂—— 橡胶工业的开始; 同期,英国人Hancock发现橡胶通过两个转动滚筒的缝隙反复加工,可以降低弹性,提高塑性。这一发现奠定了橡胶加工的基础,他被公认为世界橡胶工业的先驱。 1839,Goodyear发现硫磺可使橡胶硫化——奠定橡胶加工业的基础; 1888,Dunlop发明充气轮胎——橡胶工业真正起飞; 1904,Mote采用碳黑对橡胶进行增强。

橡胶的发展历史 5.1 概述 (2)合成橡胶的发现和应用 1900,确定了天然橡胶的结构——合成橡胶成为可能; 1932,前苏联使丁钠橡胶工业化,之后相继出现了氯丁、丁腈、丁苯橡胶; 19世纪50年代,Zeigler-Natta催化剂的发现,导致合成橡胶的新飞跃,出现了顺丁、乙丙、异戊橡胶; 1965-1973,出现了热塑性弹性体,即第三代橡胶; 茂金属催化剂给橡胶工业带来新的革命,现在已合成了茂金属乙丙橡胶等新型橡胶品种; 环氧化、接枝、共混、动态硫化等技术的采用,橡胶向着高性能化、功能化特种化方向发展。

国内发展现状 5.1 概述 从2003年起,中国即成为世界第一橡胶消费大国; 但我们又是一个橡胶资源匮乏的国家,“十五”以来,国内消费的天然橡胶65%以上、合成橡胶40%以上靠进口。

橡胶的分类 5.1 概述 按来源和用途分 按形态分:固体、液体、粉末橡胶 丁苯橡胶(SBR) 天然橡胶 顺丁橡胶(BR) 异戊橡胶(IR) 通用合成橡胶 按来源和用途分 氯丁橡胶(CR) 乙丙橡胶(EPDM) 合成 橡胶 丁腈橡胶(NBR) 硅橡胶(SiR) 特种合成橡胶 氟橡胶(FPM) 聚氨酯橡胶(PU) …… 按形态分:固体、液体、粉末橡胶

橡胶的配合与加工工艺 5.1 概述 (1)橡胶的配合——根据制品性能要求,进行配方设计 生胶体系: 天然橡胶、合成橡胶、生胶的替代材料(再生胶及热塑性树脂等) 硫化体系: 硫化剂:硫黄、含硫化合物、过氧化物、醌类化合物、胺类化合物等; 硫化促进剂; 硫化活性剂(提高促进剂的活性) 增强体系: 炭黑、白炭黑等(轮胎里含量达到50%,增强、耐磨) 另:增塑剂、防老剂、可赋予橡胶特有功能的配合剂等。

橡胶的组分 生 胶 以生胶为主要成分,添加各种配合剂和增强材料制成的。 指无配合剂、未经硫化的橡胶。按原料来源有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 5.1 概述 橡胶的组分 以生胶为主要成分,添加各种配合剂和增强材料制成的。 生 胶 指无配合剂、未经硫化的橡胶。按原料来源有天然橡胶和合成橡胶。

用来改善橡胶的某些性能。常用配合剂有硫化剂、硫化促进剂、活化剂、填充剂、增塑剂、防老化剂、着色剂等。 5.1 概述 配合剂 用来改善橡胶的某些性能。常用配合剂有硫化剂、硫化促进剂、活化剂、填充剂、增塑剂、防老化剂、着色剂等。 ① 硫化剂: 使生胶结构由线型转变为交联体型结构 常用硫化剂有硫磺和含硫化合物,有机过氧化物,胺类化合物、树脂类化合物、金属氧化物等。

缩短硫化时间,降低硫化温度,改善橡胶性能。 常用促进剂有二硫化氨基甲酸盐、黄原酸盐类、噻唑类等有机物。 5.1 概述 ②硫化促进剂: 缩短硫化时间,降低硫化温度,改善橡胶性能。 常用促进剂有二硫化氨基甲酸盐、黄原酸盐类、噻唑类等有机物。 ③活化剂:用来提高促进剂的活性。 常用活化剂有氧化锌、氧化镁、硬酯酸等。

补强剂如炭黑、白炭黑、氧化锌、氧化镁等; 用于降低成本的填充剂,如滑石粉、硫酸钡等。 5.1 概述 ④ 填充剂: 提高橡胶强度、改善工艺性能和降低成本。 补强剂如炭黑、白炭黑、氧化锌、氧化镁等; 用于降低成本的填充剂,如滑石粉、硫酸钡等。 ⑤ 增塑剂: 增加橡胶的塑性和柔韧性。 常用增塑剂有石油系列、煤油系列和松焦油系列增塑剂。

5.1 概述 ⑥防老剂:防止或延缓橡胶老化。 物理防老如石蜡 作用机理 胺类 化学防老 酚类 硫 化 硫化剂

橡胶的配合与加工工艺 5.1 概述 (2)橡胶加工工艺——包括塑炼、混炼、压延、压出、成型、硫化等工艺 a. 塑炼: 使生胶由弹性状态转变为具有可塑性状态的工艺过程,依靠机械力、热和氧的作用,使橡胶大分子断裂,以降低分子量、粘度、弹性,获得可塑性、流动性和可加工性; 设备:开炼机、密炼机

5.1 概述

5.1 概述 橡胶的配合与加工工艺 b. 混炼: 将各种配合剂混入生胶中制成均匀的混炼胶 设备:开炼机、密炼机 增 强 剂 、 填 充

5.1 概述 橡胶的配合与加工工艺 c. 压延 利用压延机辊筒之间的挤压力作用,使物料发生塑性流动变形,制成具有一定断面尺寸规格和规定断面几何形状的片状或薄膜状材料;或者将聚合物覆盖并附着于纺织物表面,如胶布。

5.1 概述 压延完成的作业:胶料的压片、压型、贴合、纺织物的贴胶、擦胶 设备:压延机,最普遍为三辊或四辊

5.1 概述

5.1 概述 压片:把混炼胶制成具有规定厚度、宽度和光滑表面的胶片。 压型:将胶料制成表面有花纹并具有一定断面形状的带状胶片,主要制造胶鞋大底、轮胎胎面。 贴合:通过压延使两层薄胶片合成一层胶片。 纺织物的贴胶:使胶料和织物挂胶织物的作业。 纺织物的擦胶:利用压延机辊筒转速不同,把胶料擦入织物线缝中。

d.压出: e. 成型: 5.1 概述 胶料通过压出机或螺杆挤出机制成各种复杂断面形状的半成品的工艺过程 制品:胶条、胶管、门窗密封条 把构成制品的各部件,通过粘贴、压合等方法组成具有一定形状的整体的制品。

5.1 概述 f. 硫化: 胶料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橡胶大分子由线性结构变为网状结构的交联过程。

橡胶的使用温度范围 Tg Tf 低温下玻璃化转变或结晶 高温下易臭氧龟裂氧化裂解,交联,其他物理因素的破坏 变硬变脆和丧失弹性 提高耐热性 7.1.1 高弹性的特点 橡胶的使用温度范围 Tg Tf 低温下玻璃化转变或结晶 高温下易臭氧龟裂氧化裂解,交联,其他物理因素的破坏 变硬变脆和丧失弹性 提高耐热性 无论是硫化的天然橡胶,还是硫化的合成橡胶,在高温下会很快发生臭氧龟裂、氧化 裂解、交联或其他物理因素的破坏,很少能在120℃以上长期保持其物理机械性能。如硫 化的天然橡胶在102℃经8小时后扯断强度损失25%,176℃经8小时后已失去使用价值, 丁苯30在149—177℃伸长率损失极力严重;丁脂橡胶在121℃以上浸入合成燃料油中, 很短时间表面就呈现龟裂,硫化的氯丁橡胶超过177℃时,其扯断力也迅速下降。 改性耐寒性

提高橡胶耐热性的手段 1、改变橡胶的主链结构 易被氧化降解或交联 臭氧破坏裂解 CH2-C=C 无双键:如乙丙橡胶 、丙烯腈-丙烯酸酯橡胶 7.1.1 高弹性的特点 提高橡胶耐热性的手段 1、改变橡胶的主链结构 易被氧化降解或交联 臭氧破坏裂解 CH2-C=C 无双键:如乙丙橡胶 、丙烯腈-丙烯酸酯橡胶 减少双键:如丁基橡胶 主链为非碳原子组成: 如二甲基硅橡胶、乙基硅橡胶、甲基苯基硅橡胶

2、改变交联键的结构 交联键 键能(KJ/mol) C-O 103.9 C-C 93.0 C-S 80.9 C-S-S-C 59.4 7.1.1 高弹性的特点 2、改变交联键的结构 橡胶中常见交联键键能 交联键 键能(KJ/mol) C-O 103.9 C-C 93.0 C-S 80.9 C-S-S-C 59.4 S-S-S-S 47.5 耐热性提高

天然橡胶:Tg=-73℃,结晶温度:-10~-40℃ 7.1.1 高弹性的特点 Tg过高 橡胶耐寒性不足原因? 结晶 几种主要橡胶的使用温度 橡胶 Tg / ℃ 使用温度范围/ ℃ 顺1,4-聚异戊二烯 -70 -50——120 顺1,4-聚异丁烯 -105 -50——140 丁苯共聚物(75/25) -60 聚异丁烯 -50——150 聚2-氯丁二烯(含1,4反式85%) -45 -35——180 丁腈共聚物(70/30) -41 -35——175 乙烯丙烯共聚物(50/50) -40——150 聚二甲基硅氧烷 -120 -70——275 偏氟乙烯全氟丙烯共聚物 -55 -50——300 {} 天然橡胶:Tg=-73℃,结晶温度:-10~-40℃

提高橡胶耐寒性的手段 1)添加增塑剂 提高链段活动的能力-降低Tg 癸二酸二丁酯 Tg -80℃ 磷酸三甲酚酯 Tg -64℃ 氯丁橡胶 7.1.1 高弹性的特点 提高橡胶耐寒性的手段 1)添加增塑剂 提高链段活动的能力-降低Tg 癸二酸二丁酯 Tg -80℃ 磷酸三甲酚酯 Tg -64℃ 氯丁橡胶 Tg -45℃ Tg -62℃ Tg -57℃ 增塑效应不仅取决于增塑剂化学结构和浓度,还与增塑剂本身的Tg有关

2)共聚 7.1.1 高弹性的特点 丁苯30胶 Tg -53 ℃ Tg -42℃ 丁腈26胶 Tg -32℃ 丁腈40胶 为什么不能作橡胶? 7.1.1 高弹性的特点 2)共聚 为什么不能作橡胶? Tg 104 ℃ Tg 100 ℃ 丁苯30胶 Tg -53 ℃ Tg -42℃ 丁腈26胶 Tg -32℃ 丁腈40胶

天然橡胶(NR) 5.2 天然橡胶 98%NR来自巴西橡胶树(三叶橡胶树);

5.2 天然橡胶 天然橡胶的制备与分类 固体天然橡胶分为通用天然橡胶、特制天然橡胶和改性天然橡胶。

(1)通用天然橡胶 ( 8个品种、35个级别) 5.2 天然橡胶 烟片胶: 经凝固、压片、烟熏等工艺制成的表面带菱形花纹的棕色胶片。烟片胶综合性能好,保存时间长,物理力学性能是NR中最好的,可用于轮胎和一般橡胶制品。   海南民营琼岛牌优级烟片胶 型号RSS3#

5.2 天然橡胶 皱片胶:制备方法与烟片胶相似,只是干燥时用热空气而不是烟熏。 其中白皱片优于褐皱片,褐皱片只适合制作一般橡胶制品。 颗粒胶(标准胶): 将压皱的胶片经造粒机制成小颗粒,经空气干燥而成。 60年代在马来西亚发展起来的一个新胶种,现成为天然橡胶的大宗产品,其产量已超过烟胶片、皱片胶产量的总和。我国标准胶产量约占天然橡胶总产量的70%以上。

天然橡胶分类 5.2 天然橡胶 (2)特制天然橡胶 采用某些特殊的方法将普通的天然橡胶制成具有特殊操作性能或物理化学性能的生胶。 制胶时加入0.4% 盐酸羟胺等羟胺类化学药剂,与橡胶链上醛基作用,使醛基钝化而抑制生胶储存硬化,保持生胶粘度在一个稳定的范围。 恒粘度橡胶 在制胶过程中加入部分硫化胶乳,压出速度快、制品表面光滑,特别适合形状复杂和尺寸要求精确的制品。 低粘度橡胶 易操作橡胶 在制备恒粘度橡胶时,再加入4份非污染型环烷油。 纯化天然橡胶 在制胶时尽量除去胶中的蛋白质和其他非橡胶组分,纯度高,适于制造电绝缘产品和高级医疗制品。 ……

(3)改性天然橡胶 5.2 天然橡胶 采用化学处理方法改变原来的化学结构和物理状态。 通过异构化使结晶速度大大减慢,或加入脂肪酸酯类增塑剂,使分子链之间距离增大,作用力减弱,Tg降低。 难结晶天然橡胶 天然橡胶与烯烃类单体聚合接枝产物,目前唯一产业化产品是天然橡胶与PMMA接枝共聚物。 接枝天然橡胶 加入刚性高聚物(如等规PP),使之在加工受热时具有热塑性,而在常温下则具有硫化胶的特性。 热塑性天然橡胶 天然橡胶的降解产物,相对分子量1~2万,可浇铸成型。 液体天然橡胶 ……

5.2 天然橡胶 天然橡胶的组成与结构 (1)天然橡胶的组成 主要成分:橡胶烃 非橡胶成分: 5~8%,如蛋白质、丙酮抽出物、灰分、水分等 (2)天然橡胶的结构 主要成分橡胶烃是顺式-1,4-聚异戊二烯的线性高聚物 n为5000~10000,相对分子量在3万~3000万之间,常温下是无定形高弹性物质。 反式-1,4-聚异戊二烯也称杜仲胶,分子链有序,易结晶,通常温度下为硬质固体。 反式

5.2 天然橡胶 天然橡胶的性能和应用 弹性佳,在通用橡胶里仅次于顺丁橡胶; NR分子主链上与双键相邻的 σ 键容易旋转,分子柔性好,在常温处于无定形状态; 分子链上侧甲基体积小,数目少,位阻效应小; 非极性分子,分子间相互作用小,对分子链内旋转约束和阻碍小。 原因: 强度较高 原因: 在外力作用下拉伸结晶; 纯 NR 硫化胶拉伸强度可达17~25 MPa,用炭黑增强可达25~35 MPa;

5.2 天然橡胶 天然橡胶的性能和应用 良好的耐屈挠疲劳性能,滞后损失小,良好的气密性、防水性、电绝缘性和隔热性; 加工性能好,容易进行塑炼、混炼、压延、压出等; 缺点:耐油性、耐老化性(臭氧、热氧)差 具有最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广泛应用于轮胎、胶管、胶带等各种工业橡胶制品,是用途最广的橡胶品种。

5.3 通用合成橡胶 通用合成橡胶 丁苯橡胶(styrene butadiene rubber, SBR) (1)制备和品种 丁二烯和苯乙烯的共聚物,是最早工业化的合成橡胶; 2005年,SBR约占合成橡胶总产量的37.4%,是产量和消耗量最大的合成橡胶胶种。 聚合方法:乳液聚合(自由基)、溶液聚合(阴离子)

5.3 通用合成橡胶 丁苯橡胶 乳液聚合丁苯橡胶 溶液聚合丁苯橡胶 高温丁苯橡胶(1000系列) 低温丁苯橡胶(1500系列) 低温丁苯橡胶炭黑母炼胶(1600系列) 乳液聚合丁苯橡胶 低温充油丁苯橡胶(1700系列) 高苯乙烯丁苯橡胶 丁苯橡胶 羧基丁苯橡胶 烷基锂溶聚丁苯橡胶 醇烯溶聚橡胶 溶液聚合丁苯橡胶 锡偶联溶聚丁苯橡胶 高反式丁苯橡胶

(2)丁苯橡胶的结构、性能与应用 结构 5.3 通用合成橡胶 宏观结构:单体比例、平均分子量、分子量分布、分子结构的线性和非线性、凝胶的含量等; 微观结构:顺式、反式- 1,4、1,2-结构的比例以及 St 和丁二烯单元的分布等

(2)丁苯橡胶的结构、性能 性能 5.3 通用合成橡胶 随着St含量增加,Tg升高,模量增加,弹性下降,拉伸强度先升高后下降,在St含量为50%达到最大值; 侧乙烯基及苯乙烯含量增加,溶聚丁苯橡胶的磨耗指数下降,加工性能和抗湿滑性能提高; 乳聚SBR的St含量为23.5%时,综合性能最好。

5.3 通用合成橡胶 (2)丁苯橡胶的结构、性能 分子结构不规整,不能结晶,侧基的存在使大分子链柔性较差——生胶强度低,必须加炭黑等增强剂,才具有使用价值; 不饱和度比NR低,双键的反应活性也略低于NR——SBR的耐热性、耐老化性、耐磨性均优于NR; SBR加工性能不如NR,不容易塑炼,对炭黑浸润性差 抗湿滑性能好,对路面的抓着力大,且具有一定的耐磨性,是轮胎胎面胶的好材料。

(3)丁苯橡胶的应用 5.3 通用合成橡胶 主要应用于轮胎工业,也适合于胶管、胶带、胶鞋以及其他橡胶制品。 高St的SBR适合制造高硬度质轻的制品,如鞋底、滑冰轮、铺地材料、硬质胶管等。

聚丁二烯橡胶(butadiene rubber, BR) (1)制备和品种 5.3 通用合成橡胶 聚丁二烯橡胶(butadiene rubber, BR) (1)制备和品种 2005年产量占到合成橡胶产量的23% 聚合方法:乳液聚合、溶液聚合( 1,2-加成、顺式1,4-加成、反式1,4-加成) 超高顺式BR(>98%) 高顺式BR(顺式96~98%,Ni、Co催化剂) 溶液聚合 低顺式BR(顺式35~40%,Li催化剂) 聚丁二烯 橡胶 高、中乙烯基BR( > 70%、 35~55%) 反式BR(反式 > 95%、 室温为非橡胶态) 乳液聚合BR 本体聚合:丁钠橡胶(已淘汰)

5.3 通用合成橡胶 (2)聚丁二烯的结构、性能和应用 1,2-键合(全同、间同、无规)、1,4-键合(顺式、反式),含量和分布通过选择不同的催化体系加以控制,聚丁二烯橡胶是由上述几种结构组成的无规共聚物。 如镍系高顺式BR(也称顺丁橡胶)中1,4-顺式结构97%, 1,4-反式结构1%, 1,2-结构2% BR的Tg 主要取决于分子中乙烯基的含量:含量为10%,Tg为-95,含量为95%,Tg 为-15;随着乙烯基含量增大,BR耐磨性、弹性、耐寒性变差;乙烯基含量为35~55%时具有最好的综合性能 顺丁橡胶分子链柔顺

与NR、SBR相比,顺丁橡胶优点: 5.3 通用合成橡胶 优异的弹性和耐低温性能:顺丁橡胶是通用橡胶中弹性和耐寒性最好的 填充性好,对炭黑的浸润能力强,使其较好的分散,有利于降低成本。 吸水性低于NR和SBR,可用于制造绝缘电线 模腔内流动性好,制造中缺胶现象少

顺丁橡胶的缺点: 5.3 通用合成橡胶 拉伸强度和撕裂强度低,不耐刺扎和切割; 抗湿滑性能差,在车速高、路面平滑、湿路面上使用时,轮胎易打滑; 加工性能和粘合性能较差,易脱辊。 顺丁橡胶一般很少单独使用,都是与其他橡胶并用。

集成橡胶 5.3 通用合成橡胶 1984年,德国Nordsiek提出集成橡胶概念; 同年,德国Nüls公司采用St、异戊二烯(Ip)、丁二烯(Bd)作为单体合成出了集成橡胶(SIBR); 1990年,美国Goodrear橡胶轮胎公司将SIBR产业化。

(1)集成橡胶的结构 5.3 通用合成橡胶 一般组成:St含量0~40%,异戊二烯Ip含量15~45%,Bd含量40~70%; 序列结构:完全无规型(一步投料) 嵌段-无规型(多步投料,PB-(IB均聚)、PI-(SB无规共聚) 分子链结构:线性结构(偶联剂用量较少) 星形结构(偶联剂用量较大) 微观相态:集成橡胶的链段结构不同,各链段间彼此相容性不好,出现球状、柱状、层状等微观相分离。

(2)集成橡胶的性能 5.3 通用合成橡胶 优异低温性能(Tg为-100℃)——丁二烯或异戊二烯均聚段; 优异耐湿滑性能——S-I-B或S-B共聚段,乙烯基、烯丙基、苯侧基有利于提高聚合物的抓着能力; 低滚动阻力——分子链的偶联,偶联反应减少了分子链的末端数目;

1943年,实现通用丁基橡胶的工业化(阳离子聚合); 5.3 通用合成橡胶 丁基橡胶(isobutylene and isoprene rubber, IIR) (1)制备和品种 异丁烯和少量异戊二烯(0.5~3%)的共聚物; 1943年,实现通用丁基橡胶的工业化(阳离子聚合); 1960、1971年先后实现氯化IIR和溴化IIR的工业化

(2)丁基橡胶的结构 主链上含有极少量的异戊二烯,双键含量少 主链周围含有数目多而密集的侧甲基 5.3 通用合成橡胶 (2)丁基橡胶的结构 主链上含有极少量的异戊二烯,双键含量少 主链周围含有数目多而密集的侧甲基 分子排列比较规整,出现部分结晶,Tm 为45℃ 低温下不易结晶,高拉伸可结晶,一种非极性的结晶橡胶

5.3 通用合成橡胶 (3)丁基橡胶的性能与应用 气密性非常好,透气性是SBR的1/8,NR的1/20,BR的1/30,适合制作气密性产品,如内胎、球胆、瓶塞等; 与乙丙橡胶同属非极性饱和橡胶,具有很好的耐热性、耐老化性、化学稳定性和绝缘性; 水渗透率极低,耐水性优良,在常温下的吸水速率比其他橡胶低10~15倍; 丁基橡胶硫化速度慢,需要高温或长时间硫化; 与其他橡胶的相容性较差,仅能与乙丙橡胶、聚乙烯并用。

乙丙橡胶 5.3 通用合成橡胶 (1)制备和品种 以乙烯、丙烯为原料,采用钒或钛的氯化物与烷基铝催化剂共聚而成; 乙丙橡胶的增长速度是合成橡胶里最快的; 主要生产方法为悬浮法和溶液法。 根据是否加入第三单体可分为 二元乙丙橡胶和三元乙丙橡胶 第三单体主要有:降冰片烯(ENB)、双环戊二烯(DCPD)、1,4-己二烯(HD)

5.3 通用合成橡胶 (2)乙丙橡胶的结构 二元乙丙橡胶不能用硫化; 三元乙丙橡胶主链为饱和结构,侧链带不饱和基团(1~2mol%),三元体系保持二元乙丙橡胶的各种优良特性,且可硫黄硫化; 常用乙丙橡胶为无定形橡胶,在较宽温度范围内保持良好的柔性和弹性; 乙烯含量在60%左右,综合性能最好。

(3)乙丙橡胶的性能与应用 5.3 通用合成橡胶 优异耐热性、耐老化性,120℃可长期使用; 耐化学腐蚀性能好,对各种极性药品、酸、碱均有较强的抗耐性; 良好的弹性和低温性能,在通用橡胶中仅次于天然橡胶和顺丁橡胶; 耐水性优异,在通用合成橡胶中是最好的; 在所有橡胶中,密度最低,具有高填充性; 缺点:采用硫黄体系硫化速度慢,难与不饱和橡胶并用,耐燃性、耐油性、气密性、粘结性较差。 应用:主要是车窗密封条、散热器软管等

氯丁橡胶(chloroprene rubber,CR) 5.3 通用合成橡胶 氯丁橡胶(chloroprene rubber,CR) (1)结构特点: 以2-氯-1,3-丁二烯为原料,采用自由基乳液聚合而成 以反式1,4-加成为主,占88~92% 反式结构易于结晶,结晶能力大于NR、顺丁和丁基橡胶 硫化和氧化反应活性均比NR、SBR、丁腈和顺丁橡胶低,耐老化性能比一般不饱和橡胶好得多。

氯丁橡胶 5.3 通用合成橡胶 (2)分类: 硫调型 非硫调型 专用型:用于胶粘剂及其它特殊用途,多为结晶性很大的均聚物或共聚物。 采用硫磺作调节剂,易于交联,但储存稳定性差。 硫调型 采用硫醇作调节剂,硫化速度慢,储存稳定性好。 非硫调型 专用型:用于胶粘剂及其它特殊用途,多为结晶性很大的均聚物或共聚物。

氯丁橡胶(chloroprene rubber,CR) 5.3 通用合成橡胶 氯丁橡胶(chloroprene rubber,CR) (3)性能用途: 所有合成橡胶中密度最大的(1.23~1.25); 氯原子存在——极性橡胶; 良好结晶能力——良好的力学性能,自增强橡胶; 优异耐燃性能和粘结性能; 耐氧化性能仅次于乙丙和丁基橡胶,耐油性仅次于丁腈橡胶; 应用领域: 阻燃制品、耐油制品、粘合剂等

5.4 特种合成橡胶 特种合成橡胶 特种用途、用量较少; 多属于饱和橡胶(丁腈除外); 多为极性橡胶(硅橡胶除外)。

丁腈橡胶 5.4 特种合成橡胶 (1)制备和品种 目前用量最大的特种合成橡胶; 以丁二烯和丙烯腈为原料,采用自由基乳液聚合而成,以低温聚合为主; 丙烯腈的含量是影响丁腈橡胶的重要指标,其含量一般在15~50%范围内。

5.4 特种合成橡胶 (1)丁腈橡胶的制备和品种 极高丙烯腈橡胶(CAN含量>43%) 高丙烯腈橡胶(CAN含量36~42% 通用丁腈橡胶 中高丙烯腈橡胶(CAN含量31~35%) 中丙烯腈橡胶(CAN含量25~30%) 丁腈橡胶 低高丙烯腈橡胶(CAN含量<24%) 特殊丁腈橡胶 氢化、羧基、液体、粉末丁腈橡胶

5.4 特种合成橡胶 (2)丁腈橡胶的结构、性能与应用 化学结构 丙烯腈含量提高,大分子极性增加,内聚能密度提高,加工性能变好,硫化速度加快,耐热、耐磨性能、气密性提高,但弹性降低,耐寒性能下降。 属于非结晶性的极性不饱和橡胶,耐油性仅次于聚硫橡胶、氟橡胶、丙烯酸酯橡胶。 用途:耐油制品,耐油胶管、胶辊、密封圈、贮槽衬里等。

5.4 特种合成橡胶 (3)特种丁腈橡胶 羧基丁腈橡胶:与丙烯酸类第三单体共聚,如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羧基的加入,增加了极性,耐油性进一步提高,还具有突出的高强度;良好的粘着性和耐老化性能。 液体丁腈橡胶:分子量600~7000,主要作固体丁腈橡胶的增塑剂用; 高饱和丁腈橡胶(氢化丁腈橡胶):将丁腈橡胶溶于适当溶剂中,催化加氢得到;耐油性,耐热性提高

5.4 特种合成橡胶 硅橡胶 (1)硅橡胶的制备和品种 由硅氧烷与其他有机硅单体共聚而成 分子链兼有无机和有机性质的高分子弹性体 有机过氧化物硫化剂,经加热自由基交联,分子量40~60万,是最早应用的一类橡胶。 热硫化硅橡胶 分子量较低,常为粘稠状液体,分子两端含有羟基或乙酰氧基,这些活性官能团发生缩合反应,形成交联结构而成为弹性体。 室温硫化硅橡胶 硅橡胶 官能度为2的含乙烯端基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在铂催化剂作用下,与多官能度含氢硅烷加成而交联,生胶一般为液态。 加成反应型硅橡胶

分子主链由Si和O交替组成,主链高度饱和,Si-O键的键能(165kJ/mol)比C-C键能(84kJ/mol)大得多; 5.4 特种合成橡胶 (2)硅橡胶的结构、性能与应用 R、R1、R2为甲基、乙烯基、氟原子、氰基、苯基等 分子主链由Si和O交替组成,主链高度饱和,Si-O键的键能(165kJ/mol)比C-C键能(84kJ/mol)大得多; Si-O柔顺性好,分子内、分子间的作用力小,硅橡胶属于一种半无机的饱和、杂链、非极性弹性体; 优异的耐高、低温性能,所有橡胶中最宽的工作温度范围(-100~350℃); 优异的耐老化(热氧、臭氧、气候)性能,极好的疏水性及电绝缘性,并具有低表面能和表面张力;

缺点:不耐酸碱、遇到酸碱发生解聚;生胶的强度很低(0.3MPa) 5.4 特种合成橡胶 缺点:不耐酸碱、遇到酸碱发生解聚;生胶的强度很低(0.3MPa) 使用常加增强剂白炭黑 广泛应用于宇航工业、电子、电气工业的防震、防潮灌封材料,汽车工业的密封件和医疗卫生制品等

主链或侧链上含有氟原子的一类高分子弹性体 5.4 特种合成橡胶 氟橡胶 (1)氟橡胶的制备和品种 主链或侧链上含有氟原子的一类高分子弹性体 偏氟乙烯(VDF)-六氟丙烯(HFP)共聚物(26型) 偏氟乙烯(VDF)-四氟乙烯(TFE)-六氟丙烯(HFP)共聚物 含氟烯烃类橡胶 偏氟乙烯(VDF) -四氟乙烯(TFE) -六氟丙烯(HFP)-可硫化单体共聚物 氟橡胶 亚硝基类氟橡胶 偏氟乙烯(VDF)-三氟氯乙烯共聚物 全氟醚类氟橡胶 氟化膦腈类氟橡胶

5.4 特种合成橡胶 (2)氟橡胶的结构、性能与应用 26型氟橡胶: 偏二氟乙烯与六氟丙烯的乳液共聚物; 分子主链高度饱和,极性非常大,分子间作用大,属于碳链饱和极性橡胶; 氟含量提高,耐化学品性能提高,但低温性能下降; 硫化体系:过氧化物硫化体系、二胺类硫化体系和双酚硫化体系。

5.4 特种合成橡胶 (2)氟橡胶的结构、性能与应用 优异的热稳定性,耐化学品性和耐腐蚀性是所有橡胶中最好的; 优异的耐油以及耐芳烃类溶剂; 弹性较小,低温性能较差(26型:-20~210),不易加工; 对低分子脂类、醚类、酮类、胺类等亲核性化学品的抗耐性较差。 主要用途:航空航天、导弹、火箭等领域的密封制品。

丙烯酸酯橡胶 5.4 特种合成橡胶 以丙烯酸酯为主要单体,与少量带有可提供交联反应的活性基团的单体共聚而成的一类高分子弹性体; 饱和主链结构使丙烯酸酯橡胶具有良好的耐热氧老化和耐臭氧老化性能 ,极性酯基使其表现出良好的耐油性,特别是在热油中,耐油性仅次于氟橡胶; 耐寒性较差,酯基易水解,在酸碱中不稳定。 广泛应用于耐高温、耐热油的制品中,尤其是各类汽车的密封件。

5.5 热塑性弹性体 热塑性弹性体 指在常温下具有橡胶的弹性,高温下具有可塑化成型特性的一类弹性体材料; 最早商业化热塑性弹性体是20世纪50年代聚氨酯弹性体; 20世纪60年代,SBS弹性体问世 与橡胶相比,热塑性弹性体的优点: 加工方式简单,可采用注压、挤出、吹塑、模压等工艺,取代了传统橡胶的硫化工艺; 加工助剂和配合剂较少; 材料可以反复使用,有利于回收和保护环境; 产品尺寸精度高,质量轻。

采用机械共混使橡胶与塑料在熔融共混时形成两项结构 5.5 热塑性弹性体 根据制备方式分为共聚和共混两大类: 苯乙烯嵌段共聚类(S-D-S) 聚氨酯类(TPU) 共聚型热塑性弹性体 聚酯类(TPEE) 热塑性弹性体 聚酰胺类 聚烯烃类 共混型热塑性弹性体 热塑性硫化胶 采用机械共混使橡胶与塑料在熔融共混时形成两项结构

5.5 热塑性弹性体 SBS弹性体 St和Bd的嵌段共聚型热塑性弹性体; 随着St含量增加,SBS的弹性减小,硬度增加,拉伸强度增加,最终形成一种类似冲击改性聚苯乙烯材料; 具备自增强性,不需添加增强剂和硫化剂; 目前用量最大的一类热塑性弹性体,主要用于使用温度低于70℃、有较好的力学性能或非耐油场合,主要用作替代PVC和硫化橡胶制作鞋底,还应用于塑料改性、橡胶改性、密封剂、胶粘剂(热熔胶)等

5.5 热塑性弹性体 聚氨酯类热塑性弹性体(TPU) 通常由二异氰酸酯、聚醚或聚酯,以及低分子二元醇类扩链剂反应而得; 聚醚或聚酯为软段,异氰酸酯为硬段; 硬段可以形成分子内或分子间氢键,提高其结晶性,对弹性体的硬度、模量、强度具有直接的影响; 软段决定了弹性体的弹性和低温性能; 优异的力学性能、耐磨性能和抗撕裂性能; 主要用作耐磨制品、高强度耐油制品、高强度高模量制品等如脚轮、鞋底等,可挤出成型制作薄膜、片材和管材。

热塑性硫化橡胶(TPV) 5.5 热塑性弹性体 制造TPV的关键技术——动态全硫化技术: EPDM/PP、NR/PE、NR/PP、IIR/PP、NBR/PP、丙烯酸橡胶/PP等

考试复习题 什么叫通用塑料和工程塑料?请分别列举五大通用塑料和五大工程塑料。 比较LDPE和HDPE在聚合方法、支链数目、密度、透明性、结晶度、拉伸强度和硬度等方面的差异,并简述原因。 写出ABS结构式,并指出各组分起什么作用? 画出非晶聚合物的形变随温度变化曲线,并对曲线进行简要说明和分析。 聚丙烯塑料有哪些缺陷?通常采用哪些改性方法? 热塑性塑料和热固性塑料在结构和性能上有哪些区别?你所知道的哪些是热塑性塑料,哪些是热固性塑料?

考试复习题 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俗称什么? 玻璃化温度是非晶态高聚物作为塑料使用的最高温度。 单体、结构单元、重复单元 加聚反应 缩聚反应 聚氯乙烯的热稳定性差,所以在加工成型过程中需要加入热稳定剂 聚合物通常用什么方法对其增强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