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 影 —朱自清 主讲人:方敏 天河口中学.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9 、少年王勃. 探望 南昌 滕王阁 都督 宴会 庆贺 文章 野鸭 胸有成竹 文思如泉 笔走如飞 顺序 读书 拍案叫绝 千古传诵 《滕王阁序》 téng dūdu 序.
Advertisements

形容有才气的成语: 才高八斗 学富五车 学贯中西 博古通今 满腹经纶 出类拔萃 博学多才 见多识广.
举人! 吴敬梓 : 清朝小说家,字敏轩,晚年号为文木 老人。代表作《儒林外史》 。 《儒林外史》 :是我国文学史上一部杰出的 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全书故事情节虽没 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 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热 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习 气。它是一幅刻画入微,形象逼真的封建社会.
《论语》 十则. 孔子 ( 前 551 —— 前 479) ,名丘,字仲 尼,春秋时期鲁国 人, 我国古代伟大 的思想家、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被誉为 “ 万世师表 ” 、 “ 千古圣人 ” 。
菊花酒 登 高 重 阳 糕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 ·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明月别枝惊鹊 , 清风半夜鸣蝉。      词的前两句,由六个名词词组组成,描绘出了一幅清新的乡村夏日夜景:夜空晴朗,月亮悄悄升起,投下如水的月光,惊起了枝头的乌鹊;夜半时分,清风徐徐吹来,把蝉的鸣叫声也送了过来。以动衬静,表现了乡村夏夜的宁静和优美。   喜鹊对光线的变化极其敏感,月上时分,它们常会被月光惊起,乱飞乱啼。曹操《短歌行》有“月明星稀,喜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苏轼《杭州牡丹》有“月明惊鹊未安枝”.
广州市育才中学 胡江萍.
窥一斑而知全豹——课外阅读专练 小学三年级语文 王老师.
宿迁市第一实验小学 教师技能培训 —— 孙海茹
成语大观园 陆桥中学初二备课组.
“乐圣”贝多芬用它的智慧谱写的《命运交响曲》告诉我们:向命运呐喊,向命运抗挣,我们会胜利的,前面就是美好和幸福。
过秦论 贾谊.
过 秦 论 贾谊.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现代自由诗.
在山的那边.
陶罐和铁罐.
封闭、落后、压抑、灰暗…… 的世界。 我们祖祖辈辈生活在偏僻的山区,连绵的群山挡住了我们的视线。大山里的世界是一个 山那边是什么呢?
五 柳 先 生 传 陶 渊 明.
任何时候都不要说: 有关知识请参看材料第5、6页 “我已经掌握得很完美了!” 各流派的思想观点和政治主张。 《季氏将伐颛臾》 (《论语》)
故 乡 鲁 迅 作者 感知 阅读1 阅读2 阅读3 阅读4 归纳 探究 大语文课件.
十八岁和其他.
蜀道难 (李白).
读本P129 庖丁解牛 庄子.
鲁迅(1881—1936),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说“一”不“二” 语言文字运用 --避免歧义.
雷电颂.
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古之遗爱也 6爱而不见,搔首踯躅
孔乙己 鲁迅.
蜀道难 ——李白.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册 猫.
诗四首.
贴近教学 服务师生 方便老师.
病家两要说.
我的早年生活 ---[英]温斯顿•丘吉尔.
童年是五彩的、童年是灿烂的、童年是多梦的,我们的童年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梦想,童年的梦是美好而朦胧的!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段太尉逸事状 柳宗元.
李瑛 我骄傲,我是一棵树 江苏省外国语学校 惠慧.
19、“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生字学习 阅读理解 拓展练习.
新课标小学语文第一册《识字一》 zài jiā lǐ 3 在 家 里 执 教: 覃 静.
济南的冬天 授课教师:随县殷店镇东坡中学 张仲兵.
作者简介 合作探究 教学流程 背景知识 中心思想 生字读音 翻译参考 词语解释 连环画欣赏 整体感知 布置作业.
教材:北京、开明版初中《语文》第二册第26课
看 动画 成语 (    ) 揠苗助长 (    ) 滥竽充数 猜 (    ) 狐假虎威 (    ) 叶公好龙.
重庆酉阳桃花源.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 11 成长 梅江区金山小学肖月梅.
解 菊 妹 三袋麦子.
西师大版 语文 一年级 上册 十个数.
第二十六课 父亲、树林和鸟 会认字: 拼 音 lí níng wù chòng shùn lüè 黎 凝 兀 畅 瞬 掠.
紫丁香. 紫丁香 窗前一株紫丁香 5 我会读 老师 笑脸 小院 枝叶 窗口 休息 唱歌 安静 盛开 感谢 挂牵 消除 疲倦 眨眼 又香又甜.
芦 叶 船.
观 潮 观 潮.
阿长与《山海经》 鲁迅.
1.一去二三里 小溪小学.
腰鼓.
北师大版 五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七单元 成吉思汗 和 鹰. 北师大版 五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七单元 成吉思汗 和 鹰.
20.纸船和风筝 山丹县南关小学 张春贵.
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 2. 姓氏歌.
15 画风.
认识钟表.
请你欣赏 识 字 5 执教者:夏湾小学 吴妙玲 2013—10—24.
沁园春.雪 毛泽东 库庄初级中学 王周瑜.
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梁实秋.
学习目标:.
家 北师大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家.
安塞腰鼓 刘成章.
第四课 诗两首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未选择的路.
14、梅兰芳学艺.
观 潮 观 潮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课.
挖 荠 菜 张 洁.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背 影 —朱自清 主讲人:方敏 天河口中学

朱自清 《背影》是朱自清的第一本散文集,1928年10月由开明书店出版。并有序文一篇:《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文》。它是一篇记实散文。 朱自清(1898-1948),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东海人,中国现代散文家、诗人、教授、民主战士。主要作品有诗歌散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背影》是朱自清的第一本散文集,1928年10月由开明书店出版。并有序文一篇:《论现代中国的小品文》。它是一篇记实散文。 二十年代的朱自清

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体验生活,从平凡琐事中提炼意蕴丰富的写作素材的方法。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一个形象特征进行描写,以表现其思想性格的方法。 3、着重学习在叙述和描写中抒发感情的方法,理解融于字里行间的真挚、深沉的父子之情。 2

前提测评 一、给画线字注音并解词 踌躇 蹒跚 触目伤怀 不能自已 试试你的 身手! :

答 案 踌躇:(chóu chú)犹豫。或得意的样子。 蹒跚:(pán shān)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 摇摆的样子。 触目伤怀:(huái)看到(家庭败落的情况)心里感到悲伤。 怀:心 不能自己:(yǐ)不能控制自己。 己:停止。 答 案

前提测评 奔 ( )_____ 丧 ( )_____ 帖 ( )_____ 栅 ( )_____ 练习: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奔 ( )_____ 丧 ( )_____ ( ) _____ ( ) _____ 帖 ( )_____ 栅 ( )_____ ( )_____ ( )_____

前提测评 练习: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奔 ( bēn )奔波 丧 ( sāng)丧事 ( bèn )投奔 ( sàng )丧气 帖 ( tiē)妥帖 栅 ( zhà)栅栏 ( tiè)字帖 ( shān)栅极

导学达标 阅读课文:用下列符号进行批注 ▲ 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 ▲有疑问的地方,用括号或问号。

请思考 1、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2、“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3、“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  (文眼就是文章的字眼儿,读出了文眼,就读  出了中心。文眼常常出现在开头或结尾。) 2、“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3、“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 4、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 5、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

背 影 朱自清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 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 背 影 朱自清 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那年冬天,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正是祸不单行的日子。我从北京到徐 州打算跟着父亲奔丧回家。到徐州见 着父亲,看见满院狼藉的东西,又想 起祖母,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父亲 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 人之路!”

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丧事完毕,父亲要到南京谋事,我也要回到北京念书,我们便同行。

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 第二日上午便须渡江到浦口,下午上车北去。父 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 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 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贴;颇踌躇了一会。 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 没有甚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 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 要紧,他们去不好!”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 看行李。行李太多了 ,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 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 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 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 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 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 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 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 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唉, 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 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 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 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 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 ,要爬上那边月台 ,就不容易了 。他用两手攀着上面 ,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 ,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 ,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 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 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 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 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 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 松似的。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 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 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 我的眼泪又来了。

近几年来,父亲和我都是东奔西走,家中光景是一日不如一日。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哪知老境却如此颓唐!他触目伤怀,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只是惦记着我,惦记着我的儿子。我北来后,他写了一封信给我,信中说道:“我身体平安,惟膀子疼痛利害,举箸提笔诸多不便,大约大去之期不远矣。”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

导学达标 (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1、 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 2、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3、“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4、“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 5、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 6、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

段落层次 开篇设疑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1 悲凉气氛(别时家境)2-3 铺垫背影(细心关照)4-5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悲凉气氛(别时家境)2-3 铺垫背影(细心关照)4-5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别后思念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7 父子情深 回忆往事 6

导学达标——解决问题 1、请找出本文的文眼。 2、“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导学达标——解决问题 2、“我”与父亲最后一次相见于什么时候?什么地点? 3、“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 (二年前的冬天,徐州)

导学达标——解决问题 3、“我”与父亲见面的背景如何? b、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4、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 a、祖母死了 b、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   (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导学达标——解决问题 4、课文写了“我”几次流泪? a、悲哀之泪: 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b、感动之泪: 望亲买橘,父子离别 5、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 a、悲哀之泪: 见父亲,睹家境,想祖母 b、感动之泪: 望亲买橘,父子离别 c、伤心之泪: 再现背影,泪光莹莹

导学达标——解决问题 5、文中一共写了父亲几个背影? <1>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2>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3>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4>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导学达标——文章分析 开篇设疑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1 悲凉气氛(别时家境)2-3 铺垫背影(细心关照)4-5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悲凉气氛(别时家境)2-3 铺垫背影(细心关照)4-5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别后思念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7 父子情深 回忆往事 6

导学达标 ——文章分析 1、课文哪两个地方着重写父亲的背影? 2、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3、请简要概括课文的中心意思。

导学达标 ——文章分析 1、课文哪两个地方着重写父亲的背影? A、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时候。 b、父亲送子时,下车往回走,混入人群的时候。 2、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 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A、父亲买橘子爬月台的时候。 b、父亲送子时,下车往回走,混入人群的时候。

导学达标 ——文章分析 2、请找出父亲送儿子上车的过程说的四句话,并体会它所含的意思。 <1>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2>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3>我走了,到那边来信! <4>进去吧,里边没人。 (这些话含有着许多怜惜、体贴、依依不舍的意思) 3、请简要概括课文的中心意思。

导学达标 ——文章分析 3、请简要概括课文的中心意思。 课文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写,于叙事中表现了父亲疼爱儿子,儿子怜爱父亲,父子情深。

课堂小结 祖母死了 父亲失业 见面背景 悲哀之泪(见父亲 睹家境 想祖母) 感动之泪(望亲买橘 父子离别) 伤心之泪(再现背影 泪光莹莹) 惦记背影(思念父亲) 刻画背影(望父买橘) 惜别背影(父子分手) 再现背影(别后怀念) (祸不单行,家境惨淡) 见面背景 三次流泪 四个背影

课堂检测 1、分析句中加线的词语,揣摩父亲当时的想法: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1、分析句中加线的词语,揣摩父亲当时的想法: 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 2、对父亲“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

作业 ★用下列词语组成一段话 祸不单行 狼藉 蹒跚 琐碎 触目伤怀 踌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