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與創新管理 第六章 技術移轉 陳澤義 教授 國立台北大學 國際企業研究所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我的 动 堂天 漫 制作人: 13312—22 青春 情感 悬疑推理 魔 法 系 列 动 漫系 列 动 漫 之.
Advertisements

會計學 Chapter 1 基本概念 1-2 基本概念 第一節 單式簿記 第二節 會計學的定義與功用 第三節 會計學術與會計人員 第四節 企業組織 第五節 會計學基本第五節 會計學基本慣例 第六節 會計方程式 第七節 財務報表.
Chapter 5 教育發展與職業選擇. 1. 認識高職學生的生涯進路。 2. 了解個人特質與職業屬性之 間的關係。 3. 認識打工安全與勞動權益。
中國 (China) 組長 : 葉品宏 組員 : 王柏偉、戴瑞賢、張凱奇、 曾宏榮、趙方澤 組長 : 葉品宏 組員 : 王柏偉、戴瑞賢、張凱奇、 曾宏榮、趙方澤.
手动换页 域外风情系列 儿子去美国留学,毕业后定居美国。还给我找了 个洋媳妇苏珊。如今,小孙子托比已经 3 岁了。 今年夏天,儿子为我申请了探亲签证。在美国待 了三个月,洋媳妇苏珊教育孩子的方法,令我这 个中国婆婆大开眼界。
99學年度第1學期導師輔導工作座談會 全校性共同必修服務學習課程 報告單位:學務處領導知能與服務學習中心.
報告人:臺中市政府勞工局 政風室主任陳金宋
第八章 土地行政管理.
月子保姆理论知识试卷.
「互联网金融2.0时代」与房地产的融合 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广州e贷总裁 方颂.
企业会计学(三) 人大版本 吕 昌.
小 王 子 組別:第五組 班級:財金二甲 組員:A 林安潔 A 陳思羽 A 許雅涵
11-1 保險業之定義 11-2 保險業之設立 11-3 保險業之組織 11-4 保險業之營業範圍
屏東監理站電腦筆試e化系統 考生操作使用說明及注意事項.
淡江大學 管理科學學系 經營管理全英語碩士學位學程甄試招生
據點考核與評鑑 報告人:臺南市政府 照顧服務管理中心.
9-1 火災保險 9-2 海上保險 9-3 陸空保險 9-4 責任保險 9-5 保證保險 9-6 其他財產保險
特殊族群運動健康訓練(I).
依据教材 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定教材 《西方行政学说史》, 竺乾威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正 信 讀 書 會 主 持 群 : 姚 永 錩 、 鄭 健 、 陳 淑 珍 佛法的生活應用 2008/07/23.
非法集资典型案例评析 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蔡道通 2016年1月.
专题(二) 交往沟通 掌握技能 命 题 解 读 背 景 材 料 新 题 演 练 考 点 链 接 1.
槍砲病菌與鋼鐵 第三組.
松竹梅岁寒三友 步入建交 桃李杏村暖一家 迈进职教 活出精彩.
走进物联网世界.
系統分析與設計 系級:資管三B 姓名:朱秋儒 學號:
導覽解說與環境教育 CHAPTER 3 解說員.
第八单元第二课第一课时 严守法律 温州四中 蒋莉青.
財務報表的內容 四種報表格式 財務報表的補充說明 會計師簽證的重要性 合併報表 財務報表分析 Chapter 2 財務報表的內容.
老師 製作 法律與生活.
高级财务会计.
默写基础知识: 1、家庭是由 关系、 关系或 关系而结合成的亲属生活组织。家里有 ,家中有 。
第十七章休閒農業之經營策略與成功之道 17 Chapter.
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行性变,及其继发性椎间关节退行性变所致脊髓、神经、血管损害而表现的相应症状和体征。
Chapter 2 勞工安全衛生法.
第2课 古代手工业的进步 课标: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一言之辩强于九鼎之宝 三寸之舌胜于百万雄师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5.4 预测中的专家评估法 专家会议法 专家评估法 德尔菲法.
第十一讲 唐代政治大势 一、李渊起兵与唐朝的建立 二、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三、从安史之乱到宦官、党争.
公務人員退休法、撫卹法 法制與實務講習 銓敘部退撫司 中華民國99年8月.
《傅雷家书》 学 科:语文 年 级:九年级 授课教师:王宁宁.
風險分析與財務結構 瞭解風險的定義與種類 衡量企業風險與財務風險 影響企業風險的因素 影響財務風險的因素 以現金流量衡量企業長期的財務狀況
國際行銷管理 林 建 煌 著.
第一節 行政裁量與不確定法律概念 第二節 行政裁量
湖北武当山.
本课设置5个环节 一、限时秒杀--5分钟 二、摩拳擦掌--9分钟 三、刀锋相见--20分钟 四、现炒现卖--5分钟 五、相约课后--1分钟.
从中国与联合国的关系演进 看联合国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節 知覺 第二節 認知 第三節 學習 第四節 創造力
重点难点 参考文献 教学目标 一、中央集权国家的建立 二、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三、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形成 练习与思考.
知 識 管 理 指導老師:王鵬飛 老師 班級:資四智 學號:9566060 學生:高祥瑜.
CHAPTER 2 綜合所得稅之架構.
云剑电子自助洗车系统 ——简介
科技與創新管理 第三章 技術能力 陳澤義 教授 國立台北大學 國際企業研究所
科技與創新管理 第二章 技術資源 陳澤義 教授 國立台北大學 國際企業研究所
第1章 知識與知識管理總論.
老師 製作 休閒農場.
選擇勞退新制,終身免煩惱 勞工退休金新制 說明會.
商事法報告 - 第六組 組長:陳雅琪 4A 組員:陳孟瑄 4A 林庭意 4A 黃婉婷 4A360020
心理學—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人際溝通.
學生:吳星龍 班級:資管二乙 指導老師:劉書彥
設計者:台中市重慶國小 張祐榕.楊晟汶.張儷齡
加減法文字題 國小低年級學生對加減法文字題的瞭解 小組成員 陳育娟 羅珠綾 侯宜孜
飛行器製作與飛行 講師:劉修建.
財務預測 財務預測的用途 法令相關規定 預測的基本認知 預測的方法 製作預測性報表 財務報表分析 Chapter 16 財務預測.
因果性:一个形而上学的预设 赵敦华 2008年5月.
自慢 社長的成長學習筆記 何飛鵬.
團體工作的倫理議題 CHAPTER 12. 團體工作的倫理議題 CHAPTER 12 團體工作的倫理議題 1.如果我有資格執行個別治療,那麼我也可以執行團體治療。 2.仔細而審慎地篩選團體成員,較符合專業倫理要求。 3.在團體治療開始前,讓成員能先有準備以便從團體中獲得最大利益,是非常重要的。
Chapter1 大師的視界,見證歷史的腳步
績優教師分享 美容保健科 林品瑄 教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科技與創新管理 第六章 技術移轉 陳澤義 教授 國立台北大學 國際企業研究所 chenty@mail.ntpu.edu.tw 科技與創新管理 第六章 技術移轉 陳澤義 教授 國立台北大學 國際企業研究所 chenty@mail.ntpu.edu.tw 02-2673-6270; 8674-6786

技術移轉—定義 技術移轉是一組織或國家所擁有的,創新產品或技術秘訣,移轉給其他組織或國家使用的過程。(Zaleski, Wienert, 1980) 雙方有意圖的 技術與 知識傳遞 目標導向的 知識資訊傳遞的互動過程 (Autio, Laamanen, 1995) 相交互動過程 類似關係 行銷程序 (Piper, Naghshpour, 1996) 科技與創新管理 Chapter 6 技術移轉

強化技術接受者的品質,增加其本身的競爭力 技術移轉的目的 (Zhao, Reisman, 1992) 強化技術接受者的品質,增加其本身的競爭力 與知識分享類似 經由特定人提供特定知識,並經由知識外化、分享、互補、及綜效的作用,產生對組織更有利用價值的集體知識。 將人力資本經過社會化,轉換成結構資本。 知識移轉(knowledge transfer) (Rogers, 1972) 科技與創新管理 Chapter 6 技術移轉

技術(知識)移轉 技術知識移轉較諸技術知識分享,更加— 2.垂直性 企業主導。 3.明確性 有特定標的 與對象。 1.正式性 非偶發性。 科技與創新管理 Chapter 6 技術移轉

瑞士精工錶(SEIKO) 國際技術移轉 石英錶之石英蕊技術 科技與創新管理 Chapter 6 技術移轉

技術移轉分類 1.技術秘訣移轉 2.產品移轉 以掌握技術移轉時的核心與目標 1.製程技術移轉。 2.產品技術移轉。 1.模仿技術。 (Al-Ghailmai, Moor, 1995) 1.製程技術移轉。 2.產品技術移轉。 (Ounjian, Carne, 1987) 1.同業間技術水平移轉給同業 1.模仿技術。 直接接收單軌移轉。 2.設計技術。 部分修正跨軌移轉 不同用途新軌移轉 (Lasserre, 1982) 2.研究機構技術垂直移轉給業界 (Mansfield, 1968) 科技與創新管理 Chapter 6 技術移轉

日本三菱(Mitsubishi) 威利汽車對中華(China)汽車進行技術移轉 產品技術移轉 科技與創新管理 Chapter 6 技術移轉

美國混合信號積體電路廠(IDT) 技術移轉(輕晶圓廠0.13微米)至台積電(TSMC) 製程技術移轉 科技與創新管理 Chapter 6 技術移轉

工研院機械所(ITRI) 技術移轉LCD(14.1吋背光模組)給興隆發電子(LiTek) 垂直技術移轉 科技與創新管理 Chapter 6 技術移轉

工研院機械所(ITRI) 技術移轉LCD背光模組給大億(Kenmos)科技 跨軌技術移轉 科技與創新管理 Chapter 6 技術移轉

聖暉實業(Saintway) 導入阿丹電子(Champ-Tek)的無線射頻辨識技術(RFID) 新軌技術移轉 科技與創新管理 Chapter 6 技術移轉

技術知識移轉策略 好的 創意 好的 實務 最佳實務移轉--在某一時空下十分成功且適合我們,值得引進與採用的經驗,工作方式或訣竅。 地區 最佳 (O’Dell & Gryson Jr., 1998) 技術知識移轉策略 最佳實務移轉--在某一時空下十分成功且適合我們,值得引進與採用的經驗,工作方式或訣竅。 地區 最佳 實務 好的 創意 產業 最佳 實務 好的 實務 科技與創新管理 Chapter 6 技術移轉

移轉類型選擇的決策樹— 最佳實務 移轉 連續性移轉 策略性移轉 差別性移轉 相似性移轉 專家性移轉 知識使用在 是 相同團隊 否 內隱知識 影響全組織 差別性移轉 例行任務 相似性移轉 PP.283 專家性移轉 Dixon, 2000 科技與創新管理 Chapter 6 技術移轉

知識移轉策略類型 連續性移轉 策略性移轉 差別性移轉 相似性移轉 專家性移轉 Yes No 開始 知識使用在 相同團隊中 影響整個 組織 內隱型知識 差別性移轉 相似性移轉 例行性任務 專家性移轉 科技與創新管理 Chapter 6 技術移轉

產品本身 技術移轉模式 授權 專案 合資 完全擁有 子部門 (Holstius, 1995) 科技與創新管理 Chapter 6 技術移轉

技術移轉模式 環境特性 技術 移轉 績效 技術屬性 溝通管道 技術提供 者特性 技術接受 者特性 技術移 轉方式 PP.121 科技與創新管理 Chapter 6 技術移轉

技術移轉範圍與要素 技術移轉通路 技術移轉評估 雙方溝通 管道的本質 技術提供者 特性 技術接受者 特性 技術本身 (Samli, 1985) (Ounjian, Carne, 1987) 科技與創新管理 Chapter 6 技術移轉

1.技術提供者 技術提供者的組織策略、競爭地位、規模大小、經驗、國家別,絕對會影響技術移轉的結果。(Lasserre, 1982) 技術提供者的組織結構、規模大小、經驗、管理能力,是重要的技術移轉結果之影響因素。(Derakhshani, 1987) 技術提供者的組織結構是重要影響因素。(Chanaron, 1987) 科技與創新管理 Chapter 6 技術移轉

2.技術接受者 技術接受者的組織結構、規模大小、經驗、管理能力,會影響技術移轉的結果,為最重要的影響因素。(Derakhshani, 1987) 技術接受者的組織結構、溝通狀況、經營策略、研發投入程度等,會影響技術移轉的結果。(林明杰, 1992) 技術接受者的部門間溝通狀況、當地工業基礎、技術接受者對員工的訓練等,會影響技術移轉的結果。(Chanaron, 1987) 科技與創新管理 Chapter 6 技術移轉

3.技術本身 技術新鮮度 技術內容 技術類型 技術複雜度 產品附加價值率 (Singh, 1983) 科技與創新管理 Chapter 6 技術移轉

4.技術移轉方式 向外輔助他公司 的內部研究發展 由策略聯盟 來移轉技術 完全自行 研發不移轉 由合併與購併 來移轉技術 售予公開市場 (Helleloid, Duane, Simonin, Bernard, 1994) 4.技術移轉方式 向外輔助他公司 的內部研究發展 由策略聯盟 來移轉技術 完全自行 研發不移轉 由合併與購併 來移轉技術 售予公開市場 來移轉技術 科技與創新管理 Chapter 6 技術移轉

5.技術移轉過程 技術移轉 之進行 磋商與訂約 人員訓練 扮演重要 角色 技術引進 前的可行性 評估 技術供需 雙方評估與 洽談 (Derakhshani, 1987) 5.技術移轉過程 技術引進 前的可行性 評估 人員訓練 扮演重要 角色 技術供需 雙方評估與 洽談 技術移轉 之進行 磋商與訂約 科技與創新管理 Chapter 6 技術移轉

技術移轉過程模式 環境特性 互動領域 互動方式 互動頻率 技術屬性 溝通管道 互動規模 移轉互動過程 技術提供 者特性 技術 移轉 技術接受 PP.121 移轉互動過程 互動領域 技術提供 者特性 互動方式 技術 移轉 績效 過程滿意 技術接受 者特性 能力提昇 互動頻率 利潤增加 技術屬性 難易度 新鮮度 外顯性 技術類型 溝通管道 互動規模 科技與創新管理 Chapter 6 技術移轉

1.互動的領域 雙方合作的領域。三個子部分: 1.技術移轉內容:要移轉的項目。 2.技術移轉進度:分階段逐步釋出技術。 3.技術移轉費用:如技術授權費、技術服務費、技術服務佣金。一次付清、定額分期。 科技與創新管理 Chapter 6 技術移轉

2.互動的方式 部門間的協調型態: 1.人員交流:人員直接接觸,學習互動。 2.程序交流:雙方共同規劃,共同幕僚活動,建立共識。 3.組織交流:設置正式化組織與常設機制透過專職的移轉團隊,促成技術移轉績效。 (Katz, Rebentisch, Allen, 1996) 科技與創新管理 Chapter 6 技術移轉

3.互動的頻率或強度 技術移轉過程中,愈多的溝通與激勵,資訊傳遞績效愈佳,可提升移轉績效。 高的互動的頻率或強度,對提升技術能力有其幫助,但並非一線性之關係。 溝通訊息的本質,才是獲利與移轉績效提升的另一重要因素。 (Allen, 1993; 林明杰, 1992) 科技與創新管理 Chapter 6 技術移轉

4.溝通的管道 依溝通管道的豐富性(richness): 依序為面對面溝通、電話系統、電子式系統、書面溝通。 1.媒介豐富性:由豐富到精簡 (Goodhue, Thompson, 1995; Carlson, Davis, 1998) 4.溝通的管道 依溝通管道的豐富性(richness): 依序為面對面溝通、電話系統、電子式系統、書面溝通。 1.媒介豐富性:由豐富到精簡 2.例行性:由非例行到例行 3.重要性:由重要到不重要 依傳送信息例行性與清楚度(clarify):依序為書面溝通、電子式系統、電話系統、面對面溝通。 唯有溝通管道與工作情境(如傳送訊息複雜度)相配合時,溝通效果才愈好。 科技與創新管理 Chapter 6 技術移轉 (Ulrich, Lake, 1990)

5.互動的規模 接受者參與移轉的等級、 規模與功能別 高階人員的支持 度與參與程度 接受者高階 重視此次移轉 科技與創新管理 Chapter 6 技術移轉

技術 移轉 績效 1.直接 引進技術是否可用 結果 引進技術之目標是否達成 組織上的調整 人力的重新分配 技術能力之提昇 2.間接 產出 引進技術的創新 1.直接 結果 引進技術是否可用 技術 移轉 績效 引進技術之目標是否達成 組織上的調整 人力的重新分配 2.間接 產出 技術能力之提昇 產品組合與市場之改變 個人機會與發展 Samli,1985 文化與價值系統的轉變 科技與創新管理 Chapter 6 技術移轉

1.提升獲利能力: 降低生產成本、 提高產能、 增加獲利。 技術移轉績效 1.提升獲利能力: 降低生產成本、 提高產能、 增加獲利。 2.提高技術能力: 人員素質提升、 縮短開發時間、 加快技術運用生產。 3.移轉過程滿意度: 服務滿意度、 目標達成、 進度達成。 科技與創新管理 Chapter 6 技術移轉

上海汽車(SAIC) 直接結果 引進美國德爾福(Delphi)企業的油電混合技術, 提升技術能力 技術移轉績效 科技與創新管理 Chapter 6 技術移轉

技術移轉績效 作者 Tan, 1996 Samli, 1985 經濟面 經濟效益是否達成 對效率的衝擊 整體績效 提升獲利能力 技術面 Mansfield, 1982 Leonard-Barton, Sinha, 1993 Tan, 1996 Samli, 1985 經濟面 經濟效益是否達成 對效率的衝擊 整體績效 提升獲利能力 技術面 技術實用化成功否 目標的執行 接受方滿意度 提高技術能力程度 過程面 產品開發效能是否具備 移轉過程的平順程度 移轉過程滿意度 科技與創新管理 Chapter 6 技術移轉

技術知識移轉的成效衡量 (Davenport & Prusak, 1998) 1.移轉媒介的豐富程度 2.接受者採納的動機 移轉成效 3.接受者的吸收能力 1.移轉深度 2.移轉速度 1.技術定義是否明確 2.是否提供適當科技設備 科技與創新管理 Chapter 6 技術移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