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東方主義、性別與跨文化主義: 論黃哲倫三劇作 part2:《蝴蝶君》
伍、 《蝴蝶君》 最有名也備受爭議的作品《蝴蝶君》正是對東方主義意識形態的反抗,透過《蝴蝶君》重新詮釋屬於東方人的東方世界。 黃哲倫的《蝴蝶君》顛覆了東方主義的迷思,用戲劇的呈現為突破刻板印象的華裔美人發聲。 M.Butterfly Trailer: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g3536iGvPV0 M.Butterfly Music Video: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lWOuTePBTE
新聞報導與普契尼歌劇,是黃哲倫 《蝴蝶君》的兩個主要創作靈感。 1986年《紐約時報》的一篇醜聞, 與普契尼歌劇《蝴蝶夫人》有關日本 年輕藝妓為負心美國大兵而自殺的情節, 使黃哲倫《蝴蝶君》欲顛覆東方主義所具 西方霸權與刻板性別印象。
《蝴蝶君》劇名當中的「M.」帶有的多重意義,可以說是黃哲倫的畫龍點睛之作,可有多重性別身分上的指涉。像是法文的先生(Monsieur)、夫人(Madame)及小姐(Mademoiselle) ,來表示性別的模糊性。 《蝴蝶君》的男主角蓋利馬是一位法國駐中國的外交書記官,但內心卻是一個自卑的西方男性,認為自己無法吸引到相同種族的西方女性。他的妻子年紀比他大,他的男性氣概直到遇見扮演「蝴蝶夫人」的中國京劇「女」伶宋莉玲才得以舒展。
二十幾年來,蓋利馬為了「她」蒐集法國的外交情報。在法庭上,宋莉玲恢復男性的裝扮。這一段法庭上的台詞,是整部《蝴蝶君》的重點,這個部分在其後引發多方面的爭議與討論。 M Butterfly (1993) Jeremy Irons ( David Cronenberg) :1:17:36~1:22:1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8fyu5ti7Lk
蓋利馬:「我是蓋利馬,亦稱蝴蝶夫人」。以心理分析的認同與其心中的「蝴蝶夫人」融合在一起。 黃哲倫最後的鋪陳,意味著蝴蝶的完美形象只存在蓋利馬的想像中,「蝴蝶夫人」不是宋莉玲,反而是蓋利馬,此劇顛覆西方人對東方柔弱的想像。 M.Butterfly - Final (Subtitulos en español)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F8N3xBIgL0
一、 「蝴蝶」 要探討黃哲倫的《蝴蝶君》,首先必須解釋 蝴蝶形象的來由,「蝴蝶」一詞來自於1904年 義大利普契尼的歌劇《蝴蝶夫人》。 在普契尼著名歌劇留傳後,「蝴蝶」遂常有著 東方女人順從、犧牲奉獻的形象與隱含意義。 《蝴蝶夫人》成功的演出,使得對於東方異國情調的想像傳遍西方世界。
不僅對於亞裔女性「蝴蝶」的幻想,亞裔美人的成長過程也是受到許多異國的想像,刻板印象以及期待。 黃哲倫在觀看《蝴蝶夫人》時,對於當中大量的性別主義以及種族論調,顯得特別敏銳,並且推斷出蝴蝶的形象成為對於東方的一種「幻想的刻板印象」。 黃哲倫發現《蝴蝶夫人》當中隱含許多種族主義以及性別不平等的議題,成為他日後思索《蝴蝶君》主要的創作來源。 黃哲倫的《蝴蝶君》擾亂了「蝴蝶」這個東方主義的符號, 並將其反轉,透過 戲劇嘲擬方式, 達到反制西方霸權 對於東方想像的 單一論述。
二、變裝與同性戀 蓋利馬是一個游走在性別模糊邊界的角色,跨越傳統性別制約,黃哲倫筆下由男扮女裝的宋莉玲,不但顛覆「蝴蝶」的符號,也藉由變裝擾亂性別的秩序,跨越性別疆界。 M.Butterfly parte 10: 4:10~7:52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fFsC9XmDNc
劇本最後對蓋利馬的性頃向保持模糊猜疑性,蓋利馬如果知道宋是男子,為何不願揭穿? 只要幸福,不願揭露。因此無論異性戀或是同性戀,只要他倆在一起愉悅即可。 非關男女,也不全是謊言與虛假,更多的是,蓋利馬的幻 想實現,宋莉玲的政治利用,與兩人共同慾望需索的流動。 M.Butterfly parte 6: 2:13~7:05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MVMGD562V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