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也。」 《論語.學而第一》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也。」 國一乙 郭千榕 S0442138
注釋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學生,比孔子小44歲,生於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後,他在魏國宣傳孔子的思想主張。 注釋 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學生,比孔子小44歲,生於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後,他在魏國宣傳孔子的思想主張。 賢賢:第一個「賢」字作動詞用,「尊重」的意思。第二個「賢」為名詞,是「賢者」的意思,賢賢即尊重賢者 易:有兩種解釋;一是「改變」的意思,此句即為尊重賢者而改變好色之心;二是「輕視」的意思,即看重賢德而輕視女色 致其身:致,意為「獻納」、「盡力」。這是說把生命奉獻給君主。
翻譯 子夏說:「重賢輕色、盡心孝順父母、盡力獻身國家、交朋友言而有信的人,即使沒有高等學歷,我也認為他已經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解析 子夏認為,一個人有沒有學問,他的學問的好壞,不是看他的文化知識,而是看他能不能實行「孝」、「忠」、「信」等傳統倫理道德。只要做到了這幾點,即使他說自己沒有學習過,但他已經是有道德修養的人了。所以,這一章可以看到孔子教育重在德行的基本特點。
題目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論語.學而》)此說明為學所重在: (A)選擇良師益友 (B)實踐人倫之道 (C)強調里仁為美 (D)講究循序漸進 答案: (B)實踐人倫之道
題目 《論語‧學而》篇中「賢賢易色」一語,歷來注解各有不同,清代學者陳澧《東塾讀書記》提及:「為人孝弟、賢賢易色、事君致身、朋友有信,五倫之事備矣。」若依此說法,則陳澧以為「賢賢易色」當指: (A)尚賢遠佞 (B)長幼有序 (C)行孝色難 (D)夫婦之道 答案: (D)夫婦之道
資料來源 明倫月刊http://www.minlun.org.tw/old/342/t342/t342-5-1.htm 百度百科.賢賢易色baike.baidu.com/view/187778.htm 阿摩線上題庫 https://yamol.tw/item-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