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Theory of Unemployment and Inflation] 第一节 失业理论 第二节 通货膨胀理论 第三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第一节 失业理论 一、失业与充分就业 失业的定义与衡量 就业[Employment] 失业[Unemployment] ——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 失业率= = 失 业 人 数劳动力总数 失 业 人 数 1 失业人数+就业人数
失业的种类 ⑴自然失业[Natural Unemployment] ——经济中某些难以避免的原因所引起的失业。 摩擦性失业[Frictional Unemployment] 结构性失业[Structural Unemployment] ⑵周期性失业[Cyclical Unemployment] ——由于总需求不足而引起的短期失业。即凯恩斯所说的非自愿失业。
“紧缩性缺口”——凯恩斯主义的解释 实际总需求低于充分就业总需求。 ADf Ef AD AD0 E 。 45 Y0 Yf Y
自愿失业与非自愿失业 自愿失业[Voluntary Unemployment] ——当存在着就业机会,但工人不愿意接受现行工资水平而引起的失业,被称作自愿失业。 非自愿失业[Involuntary Unemployment] ——在现行工资水平下,工人愿意就业而又找不到工作,由此而引起的失业被称作非自愿失业。
自然失业率与充分就业 自然失业率[Natural Rate of Unemployment] ——劳动市场处于供求均衡时的失业率,也是社会经济处于正常状态的失业率。 充分就业[Full Employment] ——所有想要工作的人都没有多大困难找到按现行工资率付酬的职业的一种经济状态。
二、两种工资决定理论与失业 有伸缩性工资理论与失业 有伸缩性工资理论认为,由于工资是有伸缩性的,劳动市场在总体上能自动实现供求平衡,失业率总是等于自然失业率。 所以,政府通过运用总需求管理的经济政策来减少失业是完全无效的。
有粘性工资理论与失业 有粘性工资理论认为,由于工资是有粘性的,货币工资率不能及时根据物价水平来调整实际工资率,失业率就有可能高于自然失业率。 所以,政府通过运用总需求管理的经济政策就可以减少失业率的波动性。
三、失业的影响 奥肯定律[Okun’s Law] ——失业率的变动率与实际GDP增长率的变动率之间的反方向变动关系。 实际GDP增长比潜在GDP增长每快2%,失业率便下降1个百分点;实际GDP增加比潜在GDP增长每慢2%,失业率便上升1个百分点。
1929-1933年经济危机期间的华尔街
奥肯定律失灵: “按照经典经济理论中的奥肯定律,当增长高于2.25%的潜在增长率时,失业率开始下降。对应于实际GDP增长在一年内持续高于潜在增长率的每一个百分点,失业率会下降半个百分点。然而,奇怪的是,2004年中国经济超速增长而就业没有增长甚至下降。这是一个反常的现象。目前,中国经济的特殊情况是传统经济理论无法解释的。” 季铸:《2004-2005年中国经济分析展望报告》。
为什么 奥肯定律 在中国失灵 ?
第二节 通货膨胀理论 一、通货膨胀及其衡量 通货膨胀的定义 通货膨胀[Inflation]——物价水平普遍而持续的上涨。
物价指数 消费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CPI] P0—基期价格, Q0—基期交易量, Pt—报告期价格 生产物价指数[Producer Price Index, PPI]
通货膨胀率[Inflation Rate] : 理论公式 ——不同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 实际计算公式 ——不同时期消费物价指数变动的百分比
通货膨胀的分类[1] 按通货膨胀的严重程度分类: ⑴温和的通货膨胀 ⑵奔腾的通货膨胀 ⑶恶性通货膨胀或超级通货膨胀 [Moderate Inflation] ⑵奔腾的通货膨胀 [Galloping Inflation] ⑶恶性通货膨胀或超级通货膨胀 [Hyperinflation]
解放前夕,通货膨胀剧烈时,大面额钞票大量印行,旧银行职员 在清点成捆钞票。
印度通货膨胀空前 人们购物用钉起来的钞票 2002年12月17日 印度新德里一商贩在收取顾客的货款时用钳子拆启钉在卢比上的钉书钉。在印度,顾客到银行提取卢比时,除了刚出印钞厂的新卢比外,所有旧卢比都是100张一沓用钉书钉钉起来的,顾客在银行无需当面清点,在任何时间如果发现有短缺,只要没有启封钉书钉,银行都会如数补齐。如今印度人习惯购物时带上100张一沓的卢比,请收款人帮助启封。
1937—1949年国民党统治时期 恶性通货膨胀情况 (100元法币的购买力变化) 1937年可买黄牛2头 1938年可买黄牛1头 1939年可买猪1头 1941年可买面粉1袋 1943年可买鸡1只 1945年可买鸡蛋2个 1946年可买固本肥皂1/6块 1947年可买煤球1个 1948年8月19日可买大米3粒 1949年5月可买大米2.45/10000000粒(千万分之2、45粒)
1923年间德国的恶性通货膨胀 1923年12月,沃伦教授和皮尔逊教授曾将德国的通货膨胀数字绘成书本大小的直观柱状图,可是限于纸张大小,未能给出1923年的数据,结果不得不在脚注中加以说明:如果将该年度的数据画出,其长度将达到200万英里。
通货膨胀的分类[2] 按对价格影响的差别分类: ⑴平衡的通货膨胀 ⑵非平衡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分类[3] 按人们的预期状况分类: ⑴可预期的通货膨胀 [Anticipated Inflation] ⑵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 [Unanticipated Inflation]
二、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 [Demand-Pull Inflation] 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在于总需求过度增长所引起。
AD4 AS 教材P613 图18-4 P AD3 P4 AD2 P3 AD1 P2 P1 Y1 Y2 Yf Y
供给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 [Theory of Cost-Push Inflation] 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在于生产成本的增加所导致的总供给减少。 工资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工资——物价螺旋式上升。 利润推动的通货膨胀 垄断厂商利用其垄断地位为了增加利润而提高价格。 进口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开放经济中通货膨胀的传递。
成本增加 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价格水平上升,国民收入减少。 教材P614 图18-5 成本增加 总供给减少 总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价格水平上升,国民收入减少。
供求混合推动的通货膨胀理论 物价和工资螺旋式上升。 教材P617 图18-6 P AD2 AS2 AD1 AS1 P3 P2 P1 Y1 Y1 Y2 Y
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 [Theory of Structural Inflation] 由于经济结构的特点所引起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率 =货币工资增长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 各部门劳动生产率的不同: A类部门劳动生产率提高 →货币工资增加; B类部门劳动生产率不变 →“攀比” →货币工资增加→通货膨胀
货币数量论的解释 引起总需求过度从而导致通货膨胀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货币的过量发行。 P—价格水平; M—货币供给量; V—货币流通速度; Y—实际收入水平(产量或交易量)。
在货币流通速度稳定的假定下, 通货膨胀发生在货币量增加的速度超过了产量增加速度的情况下。
三、通货膨胀的影响 通货膨胀的再分配效应: [Redistribution Effects of Inflation] 基本情况: 固定收入的领取者受损,固定支出的支付者受益。 推广: 雇员受损,雇主受益; 债权人受损,债务人受益; 出租者受损,承租者受益; 公众受损,政府受益。
通货膨胀的产出效应 [Output Effects of Inflation] ①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可以增加产出和就业。“温和的通货膨胀政策”。 ②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既抬高了物价,又减少了产出和就业。 ③恶性通货膨胀的危害。
通货膨胀的影响与通货膨胀的可预期性 可预期的通货膨胀影响较小; 不可预期的通货膨胀影响较大。
第三节 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新经济自由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在基本假设前提、理论基础和政策主张上均存在着明显的分歧,其中关于失业与通货膨胀之间关系的分歧是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与凯恩斯主义的一个重要分歧,这一分歧直接影响到关于宏观经济政策方面的分歧。 他们之间的分歧体现在对菲利浦斯曲线的不同解释上。
一、菲利浦斯曲线的提出 菲利浦斯曲线[Fhillips Curve] 1958年,伦敦经济学院教授菲利普斯 (A·W.·Phillips)发表论文,通过分析英国 近百年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的数据, 发现二者变动之间存在显著的反向关系, 即当失业率较低时货币工资水平倾向于上 升,失业率较高时货币工资水平倾向于下 降。
最初的菲利浦斯曲线 教材P621 图18-7
菲利浦斯曲线的转换 后来菲利浦斯曲线被用于表示失业率和通 货膨胀率之间反向关系。 假定劳动生产率每年提高幅度大体稳定, 且企业在平均劳动成本之上比例加成定价,那么, 价格水平就会与货币工资率同比例变动: 通货膨胀率=物价变动率 =平均劳动成本变动率 =货币工资变动率–劳动生产率增长率
转换后的菲利浦斯曲线
二、对菲利浦斯曲线的不同解释 现代凯恩斯主义的解释 二、对菲利浦斯曲线的不同解释 现代凯恩斯主义的解释 现代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失业与通货膨胀虽然可以并存,但高失业率与高通货膨胀率不会并存,并运用菲利浦斯曲线说明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的替代关系,以及其“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
通货膨胀率 菲利浦斯曲线与 “相机抉择”的宏观经济政策 PC 教材P623 图18-9 临界点 临界点 失业率
预期与通货膨胀 静态预期[Static Expectations] ——根据现在的状况预测未来的预期。 被认为是凯恩斯主义实际上假设的预期。 适应性预期[Adaptive Expectations] ——根据过去预期的失误修正未来的预期。 货币主义假设的预期。 理性预期[Rational Expectations] ——根据所有可以得到的信息作出的预期。 理性预期学派假设的预期。
预期通货膨胀率[Expected Inflation Rate] 实际通货膨胀率[Real Inflation Rate] 如果实际通货膨胀率等于预期通货膨胀率,对实际工资和实际利润就不会发生影响,就业量和产量也就不会变化; 如果实际通货膨胀率高于预期通货膨胀率,就会导致实际工资下降而实际利润上升,进而导致就业量和产量增加; 如果实际通货膨胀率低于预期通货膨胀率,则会导致实际工资上升而实际利润下降,进而导致就业量和产量减少。
货币主义的解释 在短期内,实际通货膨胀率可能高于预期通货膨胀率,但由于人们适应性预期的作用,实际通货膨胀率最终将与预期通货膨胀率相一致。所以,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的交替关系仅在短期存在,但在长期不存在;因而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最多只能在短期内有效,而在长期必然无效。
短期菲利浦斯曲线与长期菲利浦斯曲线 教材P627 图18-13 通货膨胀率 LF SF2 E 15 D SF1 C 10 B A 5 3 3 6[自然失业率] 失业率
理性预期学派的解释 由于人们理性预期的作用,实际通货膨胀率将总是与预期通货膨胀率相一致。所以,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失业率与通货膨胀率之间都不存在交替关系,因而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短期和长期都无用。
总结 1.失业的含义及其衡量方法。 2.失业的分类及其形成原因。 3.有伸缩性的工资理论和有粘性的工资理论的区别。 4.通货膨胀的含义及其衡量方法。 5.各种类型的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 6.菲利浦斯曲线的含义及其作用。 7.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理性预期学派关于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不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