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系统I 生物群落 系统结构破缺与功能强化.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地理组 王铁塔. §2.1 地形和地势 学习目标: 1 、 知道我国主要的地形、山脉的名称及山脉 走向的概念。 2 、通过阅读统计图表,总结我国山区面积广大的地 形特征。 3 、了解山区开发、利用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 考试要求: 1 、了解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征。
Advertisements

供瘤动脉超选插管 的临床价值探讨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介入科 顾建平 年 5 月 · 上海 在肿瘤的介入性诊疗工作中, 供瘤动脉的超选插管有其重要的 临床意义。
渡黑水溝 郁永河. 2 戎克船:是明末清初時期往返兩岸的主要交通工具 ∗ 1. 關於台灣的開發歷史,我們到底了解多少呢?不妨試著說出 就我們所知有關台灣開發史的故事、小說、電影、音樂與大 家分享。 ∗ 2. 什麼是黑水溝?黑水溝為什麼會成為大陸移民渡海來臺時最 大的威脅? ∗ 3. 有聽過「六死三留一回頭」、「有唐山公,無唐山嬤」這兩.
建置人事機構區域性多功能運作 社群簡報 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 人事處處長王旭統 100 年 5 月.
步步为营 面面俱到 步步为营 面面俱到 —— 高考语文首轮复习策略 章惠西 浙师大附中. [2014]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 门与路,永远相连。 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 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向未知。学习、探索、创 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
练一练: 在数轴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并指出这些点相互间的关系: -6 , 6 , -3 , 3 , -1.5, 1.5.
第四节 RNA 的空间结构与功能. RNA 的种类和功能 核糖体 RNA ( rRNA ):核蛋白体组成成分 转移 RNA ( tRNA ):转运氨基酸 信使 RNA ( mRNA ):蛋白质合成模板 不均一核 RNA ( hnRNA ):成熟 mRNA 的前体 小核 RNA ( snRNA ):
(寫一篇有關求學道理的 文章訓示晚輩們) 為學一首示子姪 彭端淑.
月子保姆理论知识试卷.
第十二章 生态演替 Succession 内容 演替的概念 森林植物群落的形成过程 演替原因、演替模式、演替速度 演替顶极的概念及理论
信号与系统 第三章 傅里叶变换 东北大学 2017/2/27.
第三节 群落的结构 ks5u精品课件.
第三章 陆地生物群.
系统生态学研讨班 第九章 景观生态学 李颖 河南大学经济学院 密歇根大学中国信息研究中心 2015年2月27日.
郑庆寰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金融系 密西根大学中国信息研究中心 2015年2月20日
第四章 生态系统.
激發愛心 彼此相顧.
植物生态学 Plant Ecology 生命科学学院.
三种中国南海红树林内生真菌 次级代谢产物的研究
第七章 人与生物共生.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5.1 生态系统的结构 2012/28/11.
古代文化常识 科 举.
10 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10.1群落分类 10.2 群落排序 小结 主要概念 思考题 群落分类的两种观点
第六章 生态系统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书利华教育网
第四章 群落生态学.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1、物质循环的概念 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 P、S等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 生物群落,再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
植物和我们.
闫永彬 Yong-Bin YAN, Ph.D. 清华大学 生物科学与技术系
第九章 群落的动态 生物群落的动态(dynamics)包括三方面的内容:即群落的内部动态(包括季节变化与年际间变化)、群落的演替和地球上生物群落的进化。 一、生物群落的内部动态 1,波动(fluctuation) 群落的波动多数是由群落所在地区气候条件的不规则变动引起的,其特点是群落区系成分的相对稳定性,群落数量特征变化的不定性以及变化的可逆性。
1、环境中直接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做 。它可以分为 和 两类 。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3章 群落生态学 3. 1 生物群落概述 3. 2 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 3. 3 生物群落的结构 3. 4 生物群落的动态
生态系统 I 生物群落 II 功能结构.
第一章 商品 第一节 价值创造 第二节 价值量 第三节 价值函数及其性质 第四节 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与利己利他经济人假设.
第二章 生物群落.
竞赛第三讲 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9 群落的动态 9.1 生物群落的内部动态 9.2 生物群落的演替 小结 主要概念 思考题.
第23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2节 生态系统概述 本资源来自初中学科网(
第八课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第五课时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第八课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第五课时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第五章 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结构.
净 ——白色污染研究讲座 演讲人:郭韫韬.
第9章 群落的动态 生物群落(dynamics)的动态包括3方面的内容 群落的内部动态(包括季节变化与年际间变化) 群落的演替
在山的那边 王家新.
102年度墾丁國家公園陸域長期生態監測計畫 (龍鑾潭與南仁湖國家重要濕地長期生態監測)
第一节 旅游规划的意义和种类 第二节 旅游规划的内容 第三节 旅游规划的编制 第四节 旅游景区规划
綠色消費價值、滿意度與忠誠度之研究—以高雄愛河愛之船為例
园林专业本科阶段课程拓扑图:平台期课程 通识 12 数学 14 物理 4 化学 11 英语 6 政治 14
Metabolic biomarker signature to differentiate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from chronic pancreatitis Gut, 2017, Jan (IF=14.921) 汇报人:王宁 IMI CONFIDENTIAL.
解决变化问题的自底向上 流程建模方法 严志民 徐玮.
氮循环 肖子聪.
生态系统I 生物群落.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第一节 土地利用对生态系统的干扰与生态重建.
激光器的速率方程.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生态系统 II 功能群结构.
北师大版 五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分数的意义 拓展 问题 探究 练习.
生态系统 I 生物群落.
GIS基本功能 数据存储 与管理 数据采集 数据处理 与编辑 空间查询 空间查询 GIS能做什么? 与分析 叠加分析 缓冲区分析 网络分析
HULUO Fina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Ecological Society of America(ESA)
基于列存储的RDF数据管理 朱敏
Volterra-Lotka方程 1925年, A. Lotka(美)和V. Volterra(意)给出了第一个两物种间的捕食模型。
水 龙 吟 章楶.
社會學習領域 課綱修正宣導簡報 臺北市社會領域輔導小姐.
混沌保密通讯 实验人 郝洪辰( ) 李 鑫( ).
Sssss.
摘要簡報 作品名稱:魔鬼記憶問答 作者:台中市西屯區永安國民小學 葉政德老師、王素珍老師.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生态系统I 生物群落 系统结构破缺与功能强化

生态系统 ——概念 以生物群落为主体,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形成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系统。 是生态学的一个功能单位,也是结构单位

生态学的博物学传统——群落学最典型 群落与地理学关系最密切 生态系统来源于经济学 Homboldt与徐霞客

对传统“生态系统”概念的修正 传统概念仅有功能而无空间维度 生态系统与群落位于同一时空尺度,同一层次 经济学渊源但又未继承分析方法,而是博物化 生态系统与群落位于同一时空尺度,同一层次 正确的理论定位是避免“烦恼的修补”的唯一途径

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的硬结构 Community —— 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所有种群组成的的生物系统 具有排他性、响应水热条件

生态系统的边界 以生物群落为主体 生态交错带(Ecotone) 讨论:边界 原有概念的尺度跨越很大(小到一滴水大到整个地球?!),多尺度重叠、无空间独占性,必须修正! 如何看待边缘? 生态交错带(Ecotone) 讨论:边界

生态系统的水平结构 镶嵌性 生境异质性 其它隔离因素 小群落 群落不均匀是绝对的 小群落之间边界相对模糊 小群落之间本质上同一

垂直结构 成层性 主要生物类群的分层 层间植物 空间分层的原因和意义 温带森林最典型——4层(乔、灌、草、地被层)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5层 寒温带针叶林而——3层(缺少灌木层) 热带雨林几层? 层间植物 空间分层的原因和意义

生态系统结构破缺(break)与服务能力比较 Does growing vegetable in plastic greenhouses enhance regional ecosystem services beyond the food supply? Jie Chang, Xu Wu, Ying Ge et al., 2013,FEE

PGVC的伴随服务:土壤保护-沙尘暴 土壤保持 土壤肥力保持 薄膜覆盖季节和沙尘暴季节

生态系统的组分 生物成分 非生物成分——光、水、温度、大气、土壤等,有机物质 结构性组分:建群种、优势种 非结构性组分:伴生种、偶见种——生物多样性 功能性组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流通者、调控者——功能群 非生物成分——光、水、温度、大气、土壤等,有机物质

结构性物种的地位类型 建群种(constructive species) 优势种(dominant species) 次优势种(sub-dominant species) 伴生种(附属种, accompanying species) 偶见种(accidental species)

非生态学术语 关键种(keystone-species) 冗余种(species redundancy) 明星种 旗舰种 。。。。。。

物种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三要素 计量指数往往包括其一或其二,差异度最难计量 丰富度(richness) 差异度(difference) 均匀度(evenness) 计量指数往往包括其一或其二,差异度最难计量

生物多样性的测度 D=1-ΣPi2 H=-ΣPi×log 2 Pi 丰富度指数 均匀度指数 多样性指数 s S i=1 i=1 Gleason指数 D=S/lnA Margalef指数 D=(S-1)/lnN 均匀度指数 多样性指数 s S D=1-ΣPi2 H=-ΣPi×log 2 Pi i=1 i=1 多种指数,都在20世纪40~60年代完成 作业:读懂几种指数

影响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的因素 决定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的因素 缺少理想设定,例如“中性理论” 时间 空间异质性 竞争 捕食 气候稳定性 生产力 人类 其它 缺少理想设定,例如“中性理论”

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量特征 基本数量参数 多度(定性) 密度(定量) 盖度 频度 高度 重量

生态系统中物种的数量特征 综合数量指标 群落最小面积 优势度(dominance) 重要值(important value) 综合优势比(summed dominance ratio) 群落最小面积 无拐点,制定允许误差原则

生态系统的时间动态 外貌的季节动态——季相 外貌的年变化 恒定性(CV) 生态器 温带最典型 热带雨林几乎没有,但季雨林有 主要受温度和水分两个因素决定 外貌的年变化 气候原因 内生原因——大小年 恒定性(CV) 生态器

生态系统的生长 规模扩大 组分数量增多 生态系统“生物量”增加 密度增高,体积增加

生态系统的生长 生态系统形成的基质 物种扩散(散布) 进来 传播、定居与竞争 生态系统的壮大 裸地,原生与次生 只有在新地点自行繁殖,才是定居成功 阻限(barrier)与筛滤路线(filter route) 人类因素 生态系统的壮大 密度增高,体积增加

生态系统的发育 生态系统的发育阶段 在发育过程中一个生物群落使生态系统性质发生的变化 初期 盛期 末期 先锋物种\高多样性\低联系 生物多样性适中\复杂性高\历时长 末期 混杂

生态系统的变态——演替 演替是生态学的重要内容! 生态系统的变态——生物群落的演替 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水生演替与旱生演替 结构\过程有明显差异, 但却是同一个生态系统的延续和发育成熟 原生演替与次生演替 水生演替与旱生演替 内因性演替与外因性演替 自养性演替与异养性演替 千年演替、世纪演替与快速演替

从水底开始的群落演替 裸底阶段 沉水植物阶段 浮叶根生植物阶段 挺水植物和沼泽植物阶段

从干旱环境开始的原生演替系列 极端生境开始:火山、岩石 地衣植物阶段 苔藓植物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乔木阶段 旱生演替系列的方向是干燥生境湿润化

群落演替的一些共同特征 大多数群落的演替都有着共同的趋向 从低等生物到高等生物 从小型生物发展到大型生物 生活史从短到长 群落空间层次从少到多;生态系统营养级从低到高增加,复杂性增加;种类竞争从无到有,再发展到很激烈,最后趋向于动态中的稳定 进展演替与逆行演替的不可逆和突变

群落演替中的一些共同特征 演替速度 原生慢 次生快(生态系统的再生) 演替中的“利他效应” 发育和进化的基础 人类因素

影响生态系统发育的主要因素 生物的迁移和扩散 生态系统内部理化因素的变化 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 人类干扰 人工设计和改造

演替顶极 演替顶极与顶极群落——吸引子 恒定性演替 周期性演替 多数群落的演替具有方向性,并在稳定的群落阶段长期保持,有微小波动,地带性植被类型的演替属于此类; 周期性演替 由一个类型转变为另一个类型,然后又回到原有类型

关于顶极群落性质的三种学说 单元顶极说 有顶级,并且是单一的 多元顶极说 有顶级,但多个 顶极群落格局假说 没有固定的顶级,是种群的混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