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群網站使用者分享圖片動機與親密度的關聯性-以 Facebook 為例 組員:朱洪睦 許期傑 陳彥勳 陳培倫 楊賀翔 指導老師 林裕勛老師
專題概述 以Facebook作為社群網站的代表 1 2 3 透過問卷調查法,探討使用者分享圖片動機與親密度的關聯性。 「使用與滿足理論」和「關係親密度」 作為研究基礎。 以Facebook作為社群網站的代表 關鍵詞:Facebook、社群網站、分享圖片動機、親密度。 摘要內文: 在網路成為傳播媒體主流的時代下,現代人在網路上的活動日趨頻繁,社群網站也成為生活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逐漸取代舊有的社交手段,成為現代人用來與朋友溝通和分享資訊的主要工具。 人們在利用社群網站進行人際關係的交流時,隨著社群網站推陳出新,在使用社群網站的習慣上也逐漸改變, 故本研究以「使用與滿足理論」和「關係親密度」作為研究基礎,並以Facebook作為社群網站的代表,透過問卷調查法,探討使用者分享圖片動機與親密度的關聯性。本研究將收集之個人樣本運用SPSS進行統計分析後,結果發現:
目 錄 緒論 1 實證分析 4 文獻探討 2 結論與建議 5 3 研究分析 敘述目錄
1 緒論
近十年現代科技的發達使得 PC 與行動裝置普及化 研究背景 第一章節-緒論 1 2 3 網路擁有豐富 且龐大的資訊量 近十年現代科技的發達使得 PC 與行動裝置普及化 能夠明顯的感受到行動網路 已經改變人們獲取資訊的方式 5 4 網路為當今傳播媒體主流 網路平台更是一大趨勢
研究背景 資料來源:Mary Meeker 2017年網路趨勢報告,本研究加以整理。 第一章節-緒論 根據Mary Meeker 2017年5月31日在Code Conference大會上發表2017年度網路趨勢報告,2017Facebook正式破20億用戶,乃為全球用戶量最高的網路平台,其次為YouTube(15億)、WeChat(8.89億)、Instagram(7億)、Twitter(3.28億)與Snapchat(2.55億)。另外,Facebook旗下的兩大訊息服務WhatsApp與Messenger,也都各擁有12億用戶,更驚人的是,平均每人每天花在Facebook上的時間為50分鐘、Snapchat 30分鐘,Facebook甚至為Instagram的兩倍。 資料來源:Mary Meeker 2017年網路趨勢報告,本研究加以整理。
研究動機 第一章節-緒論 綜合以上所述,本研究想以 Facebook 為例,了解社群網站使用者在分享圖片時的誘因主要為何,進而探討社群網站使用者分享圖片動機與親密度的關聯性。 依前述之研究背景,現代人對社群網站的依附性高,大多數人將一天中的許多時間耗費於此,隨著社群網站推陳出新,現代人在使用社群網站的習慣上也逐漸改變,不論是記錄生活點滴亦或是分享資訊,都有邁向以圖代文的趨勢,我們認為這與現代人維持關係親密度的方式有很大的關聯,而社群平台中又以Facebook的普及率為最高,故我們以此平台作為研究對象。 綜合以上所述,本研究想以Facebook為例,了解社群網站使用者在分享圖片時的誘因主要為何,進而探討社群網站使用者分享圖片動機與親密度的關聯性。
研究動機 第一章節-緒論 依前述之研究背景,現代人對社群網站的依附性高,大多數人將一天中的許多時間耗費於此,隨著社群網站推陳出新,現代人在使用社群網站的習慣上也逐漸改變,不論是記錄生活點滴亦或是分享資訊,都有邁向以圖代文的趨勢,我們認為這與現代人維持關係親密度的方式有很大的關聯,而社群平台中又以Facebook的普及率為最高,故我們以此平台作為研究對象。 綜合以上所述,本研究想以Facebook為例,了解社群網站使用者在分享圖片時的誘因主要為何,進而探討社群網站使用者分享圖片動機與親密度的關聯性。
本研究將挑選Facebook社群網站做為研究案例 研究目的 第一章節-緒論 本研究將挑選Facebook社群網站做為研究案例 行為意圖 Facebook 分享圖片 U&G Facebook の 親密度 與其他用戶 の 親密度 Facebook 使用態度 根據前述之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將挑選Facebook社群網站做為研究案例,藉此探討社群網站使用者分享圖片動機與親密度的關聯性。因此,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1) 探討臉書使用與滿足對臉書的親密度之影響。 (2) 探討臉書使用與滿足對使用者與其他用戶間親密度之影響。 (3) 探討關係親密度對臉書使用態度之影響。 (4) 探討臉書使用態度對行為意圖之影響。
研究對象 各年齡層擁有社群網站帳號比例 資料來源:資策會FIND,本研究加以整理。 第一章節-緒論 各年齡層擁有社群網站帳號比例 本次研究對象以「大學生」為主,由於大學生擅用3C行動裝置接收新資訊,同時根據資策會的分析, 資料來源:資策會FIND,本研究加以整理。
大學生 社群網站主要用戶 擅用3C行動裝置接收資 高黏著度族群 研究對象 18~24歲 社群網站 占比 Facebook 98% Line 第一章節-緒論 18~24歲 社群網站 占比 Facebook 98% Line 95% Youtube 87% PTT 80% Instagram 71% Dcard 47% 大學生 社群網站主要用戶 擅用3C行動裝置接收資 高黏著度族群 社群網站的主要用戶及高黏著度族群為18-24歲的大學生及新鮮人,因此本研究選擇大學生為本次主要研究對象,以探討社群網站使用者分享圖片動機與親密度的關聯性。
研究流程 本研究探討社群網站使用者分享圖片動機與親密度的關聯性,研究內容與研究流程如下: (1) 回顧社群網站特性與關係親密度之實證文獻。 第一章節-緒論 本研究探討社群網站使用者分享圖片動機與親密度的關聯性,研究內容與研究流程如下: (1) 回顧社群網站特性與關係親密度之實證文獻。 (2) 根據文獻之理論基礎建立研究架構。 (3) 根據U&G及關係親密度之理論構面,發展適用於本研究之問卷。 (4) 進行正式問卷發放。 (5) 問卷整理,利用SPSS統計軟體進行分析。 (6) 根據分析結果提出研究結論與建議。
2 文獻探討
文獻參考 第二章節-文獻探討 1 2 3 學者 辭典 網路資訊 摘要內文: 在網路成為傳播媒體主流的時代下,現代人在網路上的活動日趨頻繁,社群網站也成為生活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逐漸取代舊有的社交手段,成為現代人用來與朋友溝通和分享資訊的主要工具。 人們在利用社群網站進行人際關係的交流時,隨著社群網站推陳出新,在使用社群網站的習慣上也逐漸改變, 故本研究以「使用與滿足理論」和「關係親密度」作為研究基礎,並以Facebook作為社群網站的代表,透過問卷調查法,探討使用者分享圖片動機與親密度的關聯性。本研究將收集之個人樣本運用SPSS進行統計分析後,結果發現:
網路中所建構而成 的虛擬空間, 是一種社會集合體 虛擬社群 第二章節-文獻探討 虛擬社群 用法和滿足 虛擬社群 01 02 網路中所建構而成 的虛擬空間, 是一種社會集合體 文獻探討 05 03 關係親密度 圖片分享相關 04 摘要內文: 在網路成為傳播媒體主流的時代下,現代人在網路上的活動日趨頻繁,社群網站也成為生活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逐漸取代舊有的社交手段,成為現代人用來與朋友溝通和分享資訊的主要工具。 人們在利用社群網站進行人際關係的交流時,隨著社群網站推陳出新,在使用社群網站的習慣上也逐漸改變, 故本研究以「使用與滿足理論」和「關係親密度」作為研究基礎,並以Facebook作為社群網站的代表,透過問卷調查法,探討使用者分享圖片動機與親密度的關聯性。本研究將收集之個人樣本運用SPSS進行統計分析後,結果發現: 理性行為理論
用法和滿足 用法和滿足 虛擬社群 01 02 文獻探討 05 03 關係親密度 圖片分享相關 04 理性行為理論 摘要內文: 第二章節-文獻探討 用法和滿足 虛擬社群 01 02 文獻探討 05 03 關係親密度 圖片分享相關 04 摘要內文: 在網路成為傳播媒體主流的時代下,現代人在網路上的活動日趨頻繁,社群網站也成為生活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逐漸取代舊有的社交手段,成為現代人用來與朋友溝通和分享資訊的主要工具。 人們在利用社群網站進行人際關係的交流時,隨著社群網站推陳出新,在使用社群網站的習慣上也逐漸改變, 故本研究以「使用與滿足理論」和「關係親密度」作為研究基礎,並以Facebook作為社群網站的代表,透過問卷調查法,探討使用者分享圖片動機與親密度的關聯性。本研究將收集之個人樣本運用SPSS進行統計分析後,結果發現: 理性行為理論
一種高度的互相依賴關係, 內在或內心深處親近的 情緒感受。 「內在自我意象」與 「內在他人意象」 為兩軸來闡述的依附理論。 關係親密度 第二章節-文獻探討 親密關係與 情感的依附 關係親密度 用法和滿足 虛擬社群 01 02 一種高度的互相依賴關係, 內在或內心深處親近的 情緒感受。 「內在自我意象」與 「內在他人意象」 為兩軸來闡述的依附理論。 文獻探討 05 03 關係親密度 圖片分享相關 04 摘要內文: 在網路成為傳播媒體主流的時代下,現代人在網路上的活動日趨頻繁,社群網站也成為生活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逐漸取代舊有的社交手段,成為現代人用來與朋友溝通和分享資訊的主要工具。 人們在利用社群網站進行人際關係的交流時,隨著社群網站推陳出新,在使用社群網站的習慣上也逐漸改變, 故本研究以「使用與滿足理論」和「關係親密度」作為研究基礎,並以Facebook作為社群網站的代表,透過問卷調查法,探討使用者分享圖片動機與親密度的關聯性。本研究將收集之個人樣本運用SPSS進行統計分析後,結果發現: 理性行為理論
焦慮依附型態 安全依附型態 逃避依附型態 排除依附型態 內在他人意象 焦慮依附型態 安全依附型態 正向 負向 內在自我意象 負向 正向 逃避依附型態 排除依附型態 02
態度 行為 理性行為理論 1 2 3 用法和滿足 虛擬社群 01 02 行為意圖 文獻探討 05 03 關係親密度 圖片分享相關 04 第二章節-文獻探討 1 2 3 用法和滿足 虛擬社群 01 02 態度 行為意圖 行為 文獻探討 05 03 關係親密度 圖片分享相關 04 摘要內文: 在網路成為傳播媒體主流的時代下,現代人在網路上的活動日趨頻繁,社群網站也成為生活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逐漸取代舊有的社交手段,成為現代人用來與朋友溝通和分享資訊的主要工具。 人們在利用社群網站進行人際關係的交流時,隨著社群網站推陳出新,在使用社群網站的習慣上也逐漸改變, 故本研究以「使用與滿足理論」和「關係親密度」作為研究基礎,並以Facebook作為社群網站的代表,透過問卷調查法,探討使用者分享圖片動機與親密度的關聯性。本研究將收集之個人樣本運用SPSS進行統計分析後,結果發現: 理性行為理論
圖片分享相關 圖片分享相關 基於SNS的圖片分享 用法和滿足 虛擬社群 01 02 文獻探討 05 03 關係親密度 圖片分享相關 04 第二章節-文獻探討 數位圖片分享 基於SNS的圖片分享 用法和滿足 1. 實現自我社交互動需求 2.具有功能目的 3.其他滿足感 虛擬社群 SNS分享圖片已成為最為 重要且常用之功能. 01 02 圖片分享相關 文獻探討 05 03 關係親密度 圖片分享相關 04 摘要內文: 在網路成為傳播媒體主流的時代下,現代人在網路上的活動日趨頻繁,社群網站也成為生活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逐漸取代舊有的社交手段,成為現代人用來與朋友溝通和分享資訊的主要工具。 人們在利用社群網站進行人際關係的交流時,隨著社群網站推陳出新,在使用社群網站的習慣上也逐漸改變, 故本研究以「使用與滿足理論」和「關係親密度」作為研究基礎,並以Facebook作為社群網站的代表,透過問卷調查法,探討使用者分享圖片動機與親密度的關聯性。本研究將收集之個人樣本運用SPSS進行統計分析後,結果發現: 理性行為理論
3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 研究架構 研究變數的操作定義 研究假設 資料分析方法 本研究主要為了解社群 網站使用者分享圖片動 機與親密度的關聯性 第三章節-研究方法 研究架構 研究變數的操作定義 研究假設 資料分析方法 本研究主要為了解社群 網站使用者分享圖片動 機與親密度的關聯性 人口統計變項主要為個 人基本資料調查 將「使用與滿足」、 「行為意圖」、「態 度」、「關係親密度」 四變數建立研究架構 問卷於回收後,先以Excel進行初步整理,再使用SPSS統計軟體進行以下資料分析。 研究架構 本研究主要為了解社群網站使用者分享圖片動機與親密度的關聯性,依據前述之研究背景與動機,並透過文獻探討,以態度與行為意圖、使用與滿足、關係親密度等四個問項設計本研究架構 研究變項的操作性定義 人口統計變項主要為個人基本資料調查,包含性別、年級、您過去一個月使用Facebook的次數、您最常在Facebook從事什麼活動、您上一次在Facebook上分享圖片是什麼時候、您多半藉由何種設備使用Facebook 研究假設 根據第二章文獻探討,問卷設計為四大構面,將「使用與滿足」、「行為意圖」、「態度」、「關係親密度」四變數建立研究架構,並用結構方程模型來驗證各影響變數對Facebook使用者使用Facebook的影響效果 資料分析方法 依照前面所述的研究架構,問卷於回收後,先以Excel進行初步整理,再使用SPSS統計軟體進行以下資料分析
研究架構 與facebook 社會影響力 的 關係親密度 引人注目 訊息分享 行為意圖 態度 情感 與其他用戶間的 關係親密度 揭露 第三章節-研究方法 與facebook 的 關係親密度 社會影響力 引人注目 態度 行為意圖 訊息分享 情感 與其他用戶間的 關係親密度 揭露 習慣性消遣
研究假設 U&G U&G 態度 態度 行為意圖 與Facebook的 假說一 關係親密度 與其他用戶間的關係親密度 假說二 第三章節-研究方法 U&G 與Facebook的 關係親密度 假說一 U&G 與其他用戶間的關係親密度 假說二 與Facebook的 關係親密度 態度 假說三 與其他用戶間的關係親密度 態度 假說四 態度 行為意圖 假說五 使用者「U&G」正向影響「與Facebook的關係親密度」
問卷設計 人口統計變項 針對社群網站使用者分享圖片動機與親密度的關聯性的調查 Facebook的使用頻率調查 第三章節-研究方法 人口統計變項 包含基本資料及合格受訪者的篩選題 針對社群網站使用者分享圖片動機與親密度的關聯性的調查 包含「使用與滿足」、「行為意圖」、「態度」、「關係親密度」四大構面 問項 Facebook的使用頻率調查 透過調查受訪者使用Facebook情形,了解社群網站使用者分享圖片動機與 親密度的關聯性 本研究將問卷分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為人口統計變項,包含基本資料及合格受訪者的篩選題,總計6題。第二部分為針對社群網站使用者分享圖片動機與親密度的關聯性的調查,包含「使用與滿足」、「行為意圖」、「態度」、「關係親密度」四大構面問項。第三部分為Facebook的使用頻率調查,希望透過調查受訪者使用Facebook情形,了解社群網站使用者分享圖片動機與親密度的關聯性。
資料分析方法 敘述性統計分析 信度分析 相關分析 迴歸分析 收集大部分之回饋,進行描述性分析,了解各項資料之特性。。 第三章節-研究方法 敘述性統計分析 信度分析 相關分析 迴歸分析 收集大部分之回饋,進行描述性分析,了解各項資料之特性。。 測量的可靠性,是指一種衡量結果的一致性或穩定性。 分析各變數間的相關程度與相關方向,計算相關係數來說明變數間相關程度的大小與方向。 迴歸分析是一種統計學上分析數據的方法,主要確認數據間的關係。 使用SPSS統計軟體進行以下資料分析。 敘述性統計分析 首先將收集第四小節所述之問卷三大部分之回饋,進行描述性分析,初步了解各項資料之特性。 信度分析 信度即為測量的可靠性,是指一種衡量結果的一致性或穩定性。 效度分析 效度意指正確性,表示衡量工具能夠真正的測到研究者想衡量事物的程度 迴歸分析 迴歸分析是一種統計學上分析數據的方法,主要是希望探討數據之間是否有一種特定關係
4 實證分析
本研究蒐集之基本樣本 第四章節-實證分析 收卷情況 回收份數 212 有效問卷 175
問卷信度 量表類別 實測信度 理性行為理論 態度 0.803 0.956 行為意圖 0.765 關係親密度 與Facebook的 關係親密度 第四章節-實證分析 量表類別 實測信度 理性行為理論 態度 0.803 0.956 行為意圖 0.765 關係親密度 與Facebook的 關係親密度 0.886 與其他用戶間的親密度 0.894 U&G 社會影響力 0.861 引人注目 0.864 訊息分享 0.881 情感 0.909 公開 習慣性消遣 0.841 本研究實施問卷前測結果,信度均達0.7以上,皆為可信。因此本問卷沿襲前測問卷內容。如下表為問卷實際施測內容,整體而言其問項構面之Cronbach’s α係數皆在0.75以上,表示此問卷構面皆有好的信度水準,因此不須對問項進行刪減。
* 假說一 使用者「U&G」正向影響「與Facebook的關係親密度」。 題項 與Facebook的關係親密度 p-value 第四章節-實證分析 題項 與Facebook的關係親密度 p-value Pearson相關係數 Facebook 分享圖片U&G * 0.605 本研究實施問卷前測結果,信度均達0.7以上,皆為可信。因此本問卷沿襲前測問卷內容。如下表為問卷實際施測內容,整體而言其問項構面之Cronbach’s α係數皆在0.75以上,表示此問卷構面皆有好的信度水準,因此不須對問項進行刪減。 附註:*表示符合5%顯著水準
* 假說二 使用者「U&G」正向影響「與其他用戶間的關係親密度」。 題項 與其他用戶間的關係親密度 p-value Pearson相關係數 第四章節-實證分析 題項 與其他用戶間的關係親密度 p-value Pearson相關係數 Facebook 分享圖片U&G * 0.605 本研究實施問卷前測結果,信度均達0.7以上,皆為可信。因此本問卷沿襲前測問卷內容。如下表為問卷實際施測內容,整體而言其問項構面之Cronbach’s α係數皆在0.75以上,表示此問卷構面皆有好的信度水準,因此不須對問項進行刪減。 附註:*表示符合5%顯著水準
* 假說三 使用者「與Facebook的關係親密度」正向影響「態度」。 題項 態度 p-value Pearson相關係數 第四章節-實證分析 題項 態度 p-value Pearson相關係數 與Facebook的關係親密度 * 0.605 本研究實施問卷前測結果,信度均達0.7以上,皆為可信。因此本問卷沿襲前測問卷內容。如下表為問卷實際施測內容,整體而言其問項構面之Cronbach’s α係數皆在0.75以上,表示此問卷構面皆有好的信度水準,因此不須對問項進行刪減。 附註:*表示符合5%顯著水準
* 假說四 使用者「與其他用戶間的關係親密度」正向影響「態度」。 題項 態度 p-value Pearson相關係數 假說四 使用者「與其他用戶間的關係親密度」正向影響「態度」。 第四章節-實證分析 題項 態度 p-value Pearson相關係數 與其他用戶間的關係親密度 * 0.605 本研究實施問卷前測結果,信度均達0.7以上,皆為可信。因此本問卷沿襲前測問卷內容。如下表為問卷實際施測內容,整體而言其問項構面之Cronbach’s α係數皆在0.75以上,表示此問卷構面皆有好的信度水準,因此不須對問項進行刪減。 附註:*表示符合5%顯著水準
* 假說五 使用者「態度」正向影響「行為意圖」。 題項 行為意圖 p-value Pearson相關係數 態度 0.605 假說五 使用者「態度」正向影響「行為意圖」。 第四章節-實證分析 題項 行為意圖 p-value Pearson相關係數 態度 * 0.605 本研究實施問卷前測結果,信度均達0.7以上,皆為可信。因此本問卷沿襲前測問卷內容。如下表為問卷實際施測內容,整體而言其問項構面之Cronbach’s α係數皆在0.75以上,表示此問卷構面皆有好的信度水準,因此不須對問項進行刪減。 附註:*表示符合5%顯著水準
5 結論與建議
結論與建議 與facebook 社會影響力 的 關係親密度 引人注目 訊息分享 行為意圖 態度 情感 與其他用戶間的 關係親密度 揭露 第五章節-結論與建議 與facebook 的 關係親密度 社會影響力 引人注目 態度 行為意圖 訊息分享 情感 與其他用戶間的 關係親密度 揭露 習慣性消遣 本研究實施問卷前測結果,信度均達0.7以上,皆為可信。因此本問卷沿襲前測問卷內容。如下表為問卷實際施測內容,整體而言其問項構面之Cronbach’s α係數皆在0.75以上,表示此問卷構面皆有好的信度水準,因此不須對問項進行刪減。
結論與建議 與facebook 社會影響力 的 關係親密度 引人注目 訊息分享 行為意圖 態度 情感 與其他用戶間的 關係親密度 揭露 第五章節-結論與建議 與facebook 的 關係親密度 社會影響力 引人注目 態度 行為意圖 訊息分享 情感 與其他用戶間的 關係親密度 揭露 習慣性消遣 本研究實施問卷前測結果,信度均達0.7以上,皆為可信。因此本問卷沿襲前測問卷內容。如下表為問卷實際施測內容,整體而言其問項構面之Cronbach’s α係數皆在0.75以上,表示此問卷構面皆有好的信度水準,因此不須對問項進行刪減。
焦慮依附型態 安全依附型態 逃避依附型態 排除依附型態 內在他人意象 焦慮依附型態 安全依附型態 正向 負向 內在自我意象 負向 正向 逃避依附型態 排除依附型態 02
THANKS FOR YOUR 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