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等可能性事件的概率(二) 上虞春晖中学数学组欢迎你! 1 本课件制作于 §10.5 等可能事件 的概率 ( 二 )
Advertisements

index 目次 ( 請按一下滑鼠,解答就會出現喔 !) 接續下頁解答 3-1 極限的概念.
第 三 十 章第 三 十 章 第 三 十 章第 三 十 章 影响自体活性物质的药物. 自体活性物质 autacoids 其特点是均由本身作用的靶组织形 成,作用部位与分泌部位很近,故又称 局部激素( local hormones ),是由组织 而非特定内分泌腺产生,不需由血循环 运送到靶器官发挥作用。
張瑋倫 基礎醫學組審查員 植物新藥研發於藥毒理方面 之法規科學考量 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 本次演講內容純為個人意見,所說明的 事項僅供與會人員參考,不必然與醫藥 品查驗中心或食品藥物管理局的政策, 及其案件的審查相關 說明.
北京中大华远认证中心 马立田 胡军 刘宏霞 2007年10月 长沙
你愛美食嗎? 很多人都有這種體會,在廚房熱火朝天忙活了好一陣,好不容易美味佳餚端上桌,卻絲毫沒了胃口。難道真的是像大家開玩笑說的,都是在做飯時“偷吃”飽啦?經常有一些人在烹飪過後卻沒有食欲,出現嗅覺遲鈍、口渴、頭暈,眼、鼻、喉受刺激的症狀,國外把這種現象稱為“醉油綜合征”。
临床药代动力学研究及相关问题 北京协和医院临床药理中心 胡蓓.
兵车行 杜甫 福州十一中语文组 林嵘臻.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药物临床试验方案设计规范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翁亚丽.
報告人:教育部會計處處長 黃 永 傳 日 期:103 年12 月27 日
小猪.
呼吸系统疑难病 选方用药技巧 (人民军医出版社) 王 付.
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 國中1上 第2單元 生命的維持(一) 生物體的協調 6-1 神經系統 6-2 內分泌系統.
科學論文 鰂魚涌街的衛生情況 作者:廖梓芯 學校:北角官立上午小學 班級:P.5A.
第五章 创新药物临床前安全评价.
导入新课 俄罗斯首任总统叶利钦.
1Z 会计基础与财务管理 1Z 会计的职能与核算方法 …2011 会计的职能(熟悉) 一、会计的概念
综合实践活动 设计与实践案例 ——《感恩父母》主题班会.
机械原理 机械原理 M C A I 机械原理CAI 多媒体课件 张明勤 陈正文 由山东建筑工程学院机械设计教研室
手太阳小肠经.
学校消防安全培训.
小寶寶家庭保健護理小常識 講師:郭洽利老師
任务一 剂型与剂量.
報告人 方萱玉 100上學期教學組業務報告.
药理学 Pharmacology 药理学系 Ku B S
麻醉药理学总论 牡丹江医学院麻醉学系基础教研室.
龙腾炎盛鞋业 打造卓越管理人员特训营.
股票市場技術面概念介紹 斗六高中 馬明宏.
生物技术药物学 主编 吴梧桐.
模块1.2 药物效应.
教育的“麦田”,我们该如何守望? ——读《麦田里的守望者》 王振中 二0一二年九月二十六日.
Chapter 1 暴露評估導論 曾麗荷.
游泳四式技術分析暨初級教法.
《成佛之道》序~第三章 圓融 /
体外放射分析.
(preventive medicine)
第八章 所有者权益 第一节 所有者权益概述.
新疆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教研室 新华·那比
科 目 名 稱:身心醫學概論 Psychosomatic Medicine
第五章 病因病机.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第二节 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 第三节 药物与受体
台北市立萬芳醫院家醫科主治醫師 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兼任講師 台大預防醫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林正清 2011/3/24
呂漢超博士主講 美國明尼蘇達州大學生藥學博士 香港註冊中醫師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 黄志红 ,     研究改进行动     反思促使成长 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  黄志红 ,
Chapter 3 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acodynamics.
大气的受热过程 周南中学.
第二章 药物对机体的作用—药效学.
第九組 組員:林世雲 葉永國 陳宥辰 指導老師:林永崇
Chapter 3 Pharmacodynamics.
藥理學 藥物作用基本原理 主講者:康雅斐.
教师队伍 冷传莉 课程负责人 冷传莉,女,1969年8月生,汉族,山东省蓬莱人,中共党员,教授,贵州大学法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法学院民商法博士研究生。 兼任贵州大学民法经济法研究所所长,中国法学会民法学、商法学研究会全国理事,贵州省人民政府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贵州省社科院法学研究所和贵州省社科院民商法研究中心特聘法学研究员,贵州省企业法制研究院副院长,贵阳市人民政府法律顾问,贵阳仲裁研究会副会长,贵阳仲裁委员会资深仲裁员,贵阳法制频道法律顾问。
药物依赖性试验 drug dependence experiment
把握命题趋势 ★ 科学应考 实现最后阶段的有效增分
第十二章 生产与费用循环审计.
用字母表示数 A=X+Y+Z 执教:建阳市西门小学 雷正明.
环境与健康概论 3学时.
第四章 临床用药中的药效学问题 安徽医科大学 药学院.
第三章 环境化学物的毒性作用及其影响因素.
行動研究就是一種行動性的研究,由行動者來進行研究,而不是由外於行動領域的學者與與科學家來進行,研究的問題也取自行動。
主题:适应、损伤与修复 学科:毒理学 毒理学基本概念.
Chapter 2 Pharmacodynamics (PD)
第一章 总 论.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05级技术(2)班 刘俏敏
第一章 总 论 学习单元二 药物的基本作用.
Chapter 14 國際財務管理. Chapter 14 國際財務管理 學習重點 了解外匯市場實際運作情形與報價方式 利用匯率的預期定理分析即期匯率與遠期匯率之關係 運用利率平價定理解釋兩國利率與匯率之關係 解釋單一價格法則、購買力平價學說與國際費雪效果.
第二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pharmcodynamics
4.1 概 述 4.2 组合体视图绘制方法 4.3 组合体的尺寸标注 4.4 组合体视图的读图方法
現龍第二代協作交流計劃.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三章 药物效应动力学

第一节 药物的基本作用 一、药物的作用与药理效应 作用(action)初始作用 效应(effect)生理生化功能改变 药物效应的分析 1.基本类型 兴奋(stimulation) 抑制(inhibition)

2.作用方式 直接作用 (direct action) 间接作用 (indirect action ) 局部作用 (local action ) 吸收作用 (absorptive action )

3.选择性(selectivity) 药物在一定的剂量首先对某一组织或器官产生作用,而对其它组织或器官无作用。 药物并非对机体的各种功能产生影响或产生同样强度的影响,有些药物只影响少数或某种功能。 结构特异性 剂量的特异性 药物分类的基础

是指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的治疗。 又称替代疗法(replacement therapy)体内营养或代谢物质不足给予补充。 二、治疗效果 治疗作用(therapeutic effect) 指药物所引起的与用药目的一致的作用,是有利于防病、治病的作用。 对因治疗(etiological treatment) 对症治疗(symptomatic treatment) 补充疗法(supplement therapy) 三、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 ADR) 是指那些不符合药物治疗目的,并给病人带来痛楚或危害的反应。 是指用药目的在于消除原发致病因子的治疗。 又称替代疗法(replacement therapy)体内营养或代谢物质不足给予补充。 用药目的在于改善疾病症状的治疗。

不良反应 副作用 (side reaction)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 后遗效应(after effect) 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 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 依赖性(dependence)

不良反应 副作用(side reaction) :在治疗剂量引起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作用. 毒性反应(toxic reaction):由于用药量过大或用药时间过长引起的严重不良反应。 acute toxicity (急性毒性) chronic toxicity (慢性毒性) Carcinogenesis(致癌) Teratogenesis(致畸) Mutagenesis(致突变)

不良反应 后遗效应(after effect):停药后血浆药物浓度下降至阈浓度以下时残存的药理效应。 停药反应(withdrawal reaction):指病人长期应用某种药物,突然停药后发生病情恶化的现象。 变态反应(allergic reaction):是药物引起的免疫反应,反应性质与药物原有效应无关,其临床表现包括免疫反应的各种类型。

不良反应 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tic reaction):是指少数病人由于遗传因素对某些药物的反应性发生了改变,表现对药物的反应特别敏感,或出现了与正常人不同性质的改变。 继发反应(secondary reaction):是继发于药物治疗作用之后的不良反应。

不良反应 依赖性(dependence) 可分为: 生理依赖性(physical dependence) 精神依赖性(psychologic dependence) 戒断综合征(withdrawal syndrome)

第二节 药物的剂量与效应关系 量-效关系(dose-effect relationship) 指药理效应的强弱与其剂量大小或浓度高低呈一定关系即量效关系。 药理效应按性质分为量反应和质反应。 量反应(graded response) 效应的强弱呈连续增减的变化,可用具体数量或最大反应的百分率表示。 以药理效应的强度为纵座标,药物剂量或浓度为横座标作图表示量效关系的曲线即为量-效曲线(dose- effect curve)。

量-效曲线(Dose - effect curve)

量反应与量反应曲线 (1)斜率 (2)最小有效量(阈剂量) (3)Emax (efficacy,效能) (4)效价强度(Potency) (5)半数有效量(ED50) (6)个体差异 (Individual variability) Emax

2.质反应及其量效曲线 质反应 在一群体中,某一效应的出现是以阳性(或阴性)反应出现的频数或百分率表示。 半数有效量(50% effective dose,ED50) 能使群体中有半数个体可以出现某一效应的剂量。 半数致死量(50% lethal dose,LD50) 能使实验动物死亡一半的剂量。

质反应与质反应曲线

药物安全性评价指标 (1)半数有效量(50% effective dosage, ED50) (2)半数致死量(50% lethal dosage, LD50) (3)治疗指数(therapeautic index, TI) TI=LD50/ED50 用它来估计药物的安全性,数值越大越安全。 (4)安全范围(margin of safety) LD5 ~ ED95 (5) 安全系数(safety index, SI) SI=LD5/ED95 (6) 可靠安全系数( certain safety factor,CSF) CSF=LD1/ED99

logD 左:量反应的量效曲线 右:质反应的量效曲线 ED为药效的S型曲线 LD为毒理的S型曲线 CSF 为可靠安全系数 CSF=LD1/ED99 ESF为实效安全系数 ESF=LD5/ED80 SI为安全系数 SI=LD5/ED95 TI为治疗指数TI=LD50/ED50 100% ED LD 50% 0% CSF SI ESF TI logD

第三节 药物与受体 药物作用机制(mechanism of action) 一、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 二、补充机体所缺乏的各种物质 第三节 药物与受体 药物作用机制(mechanism of action) 一、改变细胞周围环境的理化性质 二、补充机体所缺乏的各种物质 三、对神经递质、介质或激素的影响 四、作用于一定的靶点 1.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 2.影响离子通道 3.与酶的相互作用 4.影响载体分子 五、基因治疗 六、受体

一、受体研究的由来 二、受体的概念和特性 受体是介导细胞信号转导的功能蛋白质,能识别周围环境中某种微量的化学物质,并可与之选择性结合通过中介的信息放大系统,触发后续的生理反应或药理效应。 内源性活性物质 外源性活性物质 与受体特异性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称为配体(ligand),受体均有相应的内源性配体。

受体特性: 灵敏性(sensitivity) 特异性(specificity) 饱和性(saturability) 可逆性(reversibility) 多样性(multiple-variation) 亲和性(affinity) 竞争性(competition)

三、受体与药物相互的作用 1、药物与受体结合后效应的产生及其学说 占领学说(Occupation theory) 速率学说(Rate theory) 二态模型理论(Two model theory) 2、药物与受体的结合亲和力(affinity)

三、受体与药物相互的作用 3、受体与药物相互的作用 K1 D+R DR ••• E K2 E [DR] [D] Emax [RT] KD + >> KD , [RT] [DR] 50%, KD [D] [RT]

占领学说(occupation theory) 1.内在活性(intrinsic activity)反应效能,以α表示, α=1 α=0 无内在活性 α=<1 2.亲和力(affinity)解离常数(KD,引起最大效应一半的药物剂量)的倒数(1/KD)。 3.亲和力指数(pD2)解离常数的负对数,即 pD2=-logKD pD2值越大,药物的亲和力越大。 [DR] E Emax α [R r]

a、b、c三药与受体的亲和力相等, 内在活性不等 a>b>c E(%) b 50 c pD2 logC

X、Y、Z三药的内在活性(Emax)相等 与受体的亲和力不等,X>Y>Z 100 50 KDx KDY KDZ logC C 10-3 10-2 10-1

四、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 1、激动药(agonist) 2、拮抗药( antagonist)

激动药(agonist) 既有亲和力又有内在活性的药物,它们能与受体结合并激动受体而产生效应。根据亲和力和内在活性的不同,激动药又分为: 完全激动药(full agonist) 有较强的亲和力和较强的内在活性(α=1)。 部分激动药(partial agonist) 有较强的亲和力,但内在活性不强(α<1),即表现部分阻断作用。

(A)为激动药对部分激动药量效曲线的影响 (虚线为部分激动药量效曲线 ) (B)为部分激动药对激动药量效曲线的影响 Log C (A) E(%) (B) 50 100 激动药及部分激动药相互作用图 (A)为激动药对部分激动药量效曲线的影响 (虚线为部分激动药量效曲线 ) (B)为部分激动药对激动药量效曲线的影响 (虚线为激动药量效曲线 )

拮抗药(antagonist) 有较强的亲和力,而无内在活性(α= 0)的药物。拮抗药与受体结合但不激活受体。 根据拮抗药与受体结合是否有可逆性而将其分为: 非竞争性拮抗药(noncompetitive antagonists) 竞争性拮抗药(competitive antagonists) 半拮抗浓度[A]2是指在拮抗药的这一浓度下,可使激动药在2倍浓度时只产生原来(未加拮抗药前)的作用强度。 拮抗指数pA2表示竞争性拮抗药的作用强弱, pA2值越大,拮抗作用越强。 pA2=-log[A]2

竞争性拮抗药(A)、非竞争性拮抗药(B)对激动药量效曲线的影响(虚线为激动药量效曲线) E E A logC B logC

五、受体类型 1. G-蛋白耦联受体 2.离子通道耦联受体 3.酪氨酸激酶受体 4.细胞内受体 5.其他酶类受体

离子通道偶联型受体

六、细胞内信号转导 1、环磷腺苷(cAMP) 2、环磷鸟苷(cGMP) 3、肌醇磷脂(phosphatidylinositol) 4、钙离子

七、受体的调节 激动药→受体→受体↓→向下调节 (脱敏) ↓ 耐受性 拮抗药→受体↑→敏感性↑→向上调节 (增敏) ↓ 撤药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