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vimetry (Gravimetric Analysis) Precipitation Titration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酸和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 景德镇市第五中学 吴敏中. 胃乐说明书 [ 药品名称 ] 胃乐胶囊 [ 性状 ] 本品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灰黄棕色,气味香,味微苦 [ 主要成分 ] 氢氧化铝 [Al ( OH ) 3 ] 、甘草提取物、白芨、 木香等 [ 药理作用 ] 中和胃酸过多、抗溃疡、镇痛、抗炎 [
Advertisements

物质的酸碱性 第一课时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 你感 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 酸的 胃酸、醋、葡萄、酸梅、桔子等 说一说: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酸性和碱性的?
在自然界中, 不同种生物之间 有着千差万别的 外形,但他们的 细胞构成确很相 似。 新课导入. 野花和熊猫.
结晶学与矿物学 矿物的成因 形成矿物的地质作用 矿物形成的方式和条件 矿物的变化 矿物形成的时空关系 反映矿物成因的一些现象.
第八章 沉淀溶解平衡和沉淀测定法 Chapter 8 Precipitation-dissolution Equilibrium
课业2.4 土壤因子的调查与分析 POWEPOINT 适用于简约清新主题及相关类别演示.
不同pH下豆腐中钙和菠菜中草酸的拮抗作用
第8章 分析化学中常用的分离和富集方法 7.1 概述 分离的要求是分离得完全,即干扰组分减少至不干扰被测组分的测定;被测组分在分离过程中的损失要小至可忽略不计;同时选用分离富集方法应简便。被测组分的损失,用回收率来衡量。
酸 碱 盐 复 习 课 阜宁县张庄中学王宏雨.
苏教版必修《化学1》教材 内容分析与教学设计
新课标人教版课件系列 《高中化学》 选修 4.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的实验探究 南航附中化学组:呼俊江 Na+ Mg2+ K+ H+ Ca2+ H+ OH-
第二节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4课时:离子.
由中心离子和单齿配位体(如 NH3, Cl-, F-等)形成,分级络合
第5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法 Gravimetry & Precipitation titration
第九章 配位化合物与配位滴定法 本章要点: 1.配位化合物的组成与命名 2. 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 3. 配位平衡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电池.
Gravimetric Analysis and Precipitation Titration
基于范题范例 促进学生有效学习 平阳中学高树浪 QQ 年11月21日.
Gravimetry (Gravimetric Analysis) Precipitation Titration
第六章 沉淀溶解平衡 § 6.1 溶解度和溶度积 § 6.2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 6.3 两种沉淀之间的平衡.
Analytical Chemistry 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 (gravimetric method)
5-3 常見的酸與鹼 製作人兼導演:206寶貝與理化姊姊 演出者:206寶貝與外星人.
第九章 化 学 分 析.
11.1 碳 单质 碳的氧化物 碳酸及其盐 卤化物、硫化物 碳化物
課程名稱:原子量與莫耳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龙湾中学 李晓勇 学习目标: 能写出单一溶液、混合溶液中的质子守恒关系式。
第八章 沉淀-溶解平衡 8.1 溶度积 8.2 沉淀溶解平衡的移动 溶度积规则 沉淀的生成 分布沉淀及沉淀的转化 沉淀的溶解.
2-1認識電解質 2-2 溶液與離子 2-3 常見的酸與鹼 2-4 酸鹼的濃度 2-5 酸與鹼的反應
混合离子络合滴定的最低允许PH值的计算 报告人:肖开炯.
3.6.2 滴定分析对化学反应的要求及滴定的方式与分类(自学) 基准物质与标准溶液(自学)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 电离平衡 盐类水解 溶解平衡 2019年2月16日星期六.
細數原子與分子 編輯/楊秉鈞老師 錄音/陳記住老師 ◆ 原子量與分子量 ◆ 計數單位─莫耳 ◆ 公式整理 ◆ 範例─莫耳 ◆ 體積莫耳濃度
第二章 第一节 离子反应 化学 必修1 第二课时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第6章 沉淀溶解平衡 主讲教师:姜凤超.
第二节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第二课时.
实 验 讲 座.
第八章進入原子的世界 第 6 章 進入原子的世界.
第十章 重量分析法 定量分析法包括的内容:容量分析和重量分析 1、 重量分析法的特点和要求 2、 沉淀重量法对沉淀的要求
第一章 水溶液 1.3 难溶电解质的多相平衡.
指示原理: CrO42-+ Ag+ Ag2CrO4 Ksp= 1.10  10-12
1. 概述 2. 沉淀滴定法 3. 重量分析法 4. 小 结.
专题归纳整合 请分别用一句话表达下列关键词: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弱电解质的电离 平衡 盐类的水解 沉淀溶解平衡 提示 电解质与非电解质、强电解质与弱电解质.
沉淀溶解平衡的应用.
科学发现系列讲座 元素周期律的发现.
基准物质(p382,表1) 1. 组成与化学式相符(H2C2O4·2H2O、NaCl ); 2. 纯度>99.9%; 3. 稳定(Na2CO3、CaCO3、Na2C2O4等) 4. 参与反应时没有副反应.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第一课时).
强酸(碱)溶液 一元弱酸(碱)溶液 多元弱酸(碱)溶液 两性物质 混合酸碱溶液 各种体系[H+]浓度的计算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能量变化.
第7章 沉淀滴定法和重量分析法 主讲教师:彭彦.
3.8.1 代数法计算终点误差 终点误差公式和终点误差图及其应用 3.8 酸碱滴定的终点误差
课时4 物质的分散系 【学习目标】 1、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 2、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和应用 3、知道常见的电解质与非电解质
实验 二、配合平衡的移动 Cu 2+ + NH3 Cu(NH3)4 HCl Na2S Zn EDTA NH3 深蓝色消失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儋州第一中学 梁维.
第三节 盐类的水解 珲春二中 李英福.
复习回顾 符号H、2H、H2、2H2各具有什么意义? ① H表示氢元素或一个氢原子。 ② 2H表示2个氢原子。
3.7.1 酸碱滴定曲线与指示剂的选择 酸碱滴定中CO2的影响 3.7 酸碱滴定
3.9.1 酸碱标准溶液的配制与标定(自学)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实例 混合碱的测定(双指示剂法) 3.9 酸碱滴定法的应用
你有过呕吐的经历吗? 你感到胃液是什么味道的?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离子反应.
第五节 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 两种物质的性质 浓度 pH值 共轭酸碱对间的质子传递平衡 可用通式表示如下: HB+H2O ⇌ H3O++B-
課程名稱:離子與寫化學式 編授教師: 中興國中 楊秉鈞.
第四课时.
苏教版高中新课程标准化学选修4 专题三 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第四单元 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 第一课时 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罗丹.
? 化学能 电能 化学能 电能 右图是将 转化为 的装置,称为_______。 原电池 Zn为___极,发生 反应。
第一轮复习 第二节 离子反应.
第三节 水溶液的酸碱性及pH计算 一、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的质子自递反应: 水分子是一种两性物质,它既可 给出质子,又可接受质子。于是在水
高锰酸钾法 测定钙盐中的钙含量.
如加入 A- 适当过量至浓度为 cA,可使平衡向左移动。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Gravimetry (Gravimetric Analysis) Precipitation Titration 第六章 沉淀溶解平衡 重量分析法与沉淀滴定法 Gravimetry (Gravimetric Analysis) & Precipitation Titration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第六章 重量分析法概述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沉淀的形成与纯度 沉淀形成的条件选择 有机沉淀剂 沉淀滴定法 应用与发展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6.1 重量分析法概述 6.1.1 重量法的分类 6.1.2 沉淀重量法的分析过程 与对沉淀的要求 6.2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6.1.1 重量法的分类 6.1.2 沉淀重量法的分析过程 与对沉淀的要求 6.2 沉淀的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6.2.1 沉淀溶解平衡的现代分析科学意义 6.2.2 溶解度与条件溶度积 6.2.2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6.3 沉淀的形成与纯度 6.4 沉淀形成条件的选择 6.3.1 沉淀的分类 6.3.2 沉淀的形成过程 6.3.3 沉淀的纯度 6.3 沉淀的形成与纯度 6.3.1 沉淀的分类 6.3.2 沉淀的形成过程 6.3.3 沉淀的纯度 6.4 沉淀形成条件的选择 6.4.1 晶形沉淀 6.4.2 无定形沉淀 6.4.3 均匀沉淀法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6.5 有机沉淀剂 6.6 沉淀滴定法 6.6 重量分析与沉淀滴定 的应用与发展 6.5.1 有机沉淀剂的特点 6.5.2 有机沉淀剂的分类 6.5.1 有机沉淀剂的特点 6.5.2 有机沉淀剂的分类 6.6 沉淀滴定法 6.6.1 沉淀滴定曲线 6.6.2 沉淀滴定的方法 6.6 重量分析与沉淀滴定 的应用与发展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的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技术。 (仪器分析-热分析) 热重量法 6.1.1 重量法的分类 分类 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质量与温度的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技术。 (仪器分析-热分析) 热重量法 以测量沉积于电极表面的沉积物的重量为基础 的定量分析方法 (仪器分析-电分析) 电重量法 沉淀剂,R 沉淀型,P1 待测物质,X 沉淀法 称量型,P2 P1 = P2 ≠P2 在标准化过程中仍广泛应用 无需标准,准确度高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热重法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TGA 热重曲线示例 加热炉程序控温器 天平 数据采集与处理 样品 加热炉 质量 温度 装置示意图 成分分析 热解过程与热解机理分析 石油、煤炭和木材的热裂解分析 通过一个接口将热释放气体送入FTIR或MS, 就可以对热释放气体进行机构分析,与ESR联用,也可对热反应中间产物的顺磁性进行分析 高聚物的热氧化降解分析 等等 联用技术-现代分析科学的重要内容 TGA - FTIR, TGA – ESR, TGA – MS, 等等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热重曲线示例 湿磨法制备磁性纳米材料ZnFe2O4 S.Ozcan et al. Material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 121 (2005) 278-281.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电解法(电重量法) 例:在0.5 mol/L H2SO4 溶液中电解CuSO4 阳极反应 2H2O = O2↑+ 4H+ + 4e 阴极反应 Cu2+ + 2e = Cu↓ Cu在阴极上沉积 电解完成以后,取出电极称重,电极增加的重量即为溶液中Cu的量。 方法的灵敏度有限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不需用基准物质 准确度高 不适用于微量分析 程序长、费时 特点 不需用基准物质 准确度高 不适用于微量分析 程序长、费时 应用 主要应用于含量不太低的 Si, S, P, W, Mo, Ni, Zr, Hf, Nb, Ta 的精确分析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mS mp Ba% 沉淀重量法的分析过程 沉淀剂 沉淀型沉淀 过滤 洗涤 灼烧 或烘干 试样 称量型 称重 计算 例,可溶性钡盐中钡含量的测定(重量法): 稀H2SO4 BaSO4 溶样 HCl 过滤 洗涤 称样 mS 灼烧 称重 计算 Ba% mp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对 沉淀形 的要求 Precipitation form 溶解度小 晶形好 纯度高 易于转化 对 称量形 的要求 有确定的化学组成 稳定,不易与O2, H2O, CO2 反应 Weighing form 例:测Al 摩尔质量足够大 NH3 Al(OH)3↓ 灼烧 Al2O3 称量误差 Al 0.1000g 0.1888g 烘干 8-羟基喹啉 Al Al(C9H6NO)3↓ Al(C9H6NO)3↓ 0.1000g 1.704g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沉淀溶解平衡普遍存在,利用沉淀溶解平衡改善分离分析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是分析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举例如下: 6.2.1 沉淀与溶解的现代分析科学意义 沉淀溶解平衡普遍存在,利用沉淀溶解平衡改善分离分析的灵敏度和选择性是分析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 举例如下: 利用等电点的不同,控制pH选择沉淀分离蛋白质 Ca2+ F 脂溶穿过膜 水溶识别Ca2+ 共沉淀富集微量元素提高灵敏度 溶解度测定研究DNA与杀虫剂作用 改善分子探针的作用效率 增大分子探针溶解度,提高灵敏度 (质量作用定律)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文献选读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Abstract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当沉淀与溶解达到平衡时所溶解的最大量。 6.2.2 溶解度与条件溶度积 溶解度 solubility (s) 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物质在一定量的溶剂中,当沉淀与溶解达到平衡时所溶解的最大量。 注意:分析浓度、溶解度(s) 及平衡浓度 的区别。 例: CaF2 → Ca2+ + 2F- H+ HF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离子型微溶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达到平衡后,以液态分子的形态(或离子对形态)与离子形态共存。 MmAn型微溶化合物的溶解度 mM n+ + nA m- MmAn(s) MmAn (l) S° mS′ nS′ 平衡时的浓度 离子型微溶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达到平衡后,以液态分子的形态(或离子对形态)与离子形态共存。 S° mol/L 为分子形态的溶解度,固有溶解度 S°Intrinsic solubility S′ mol/L 为离子形态的溶解度 微溶化合物的溶解度 S = S°+ S′ 通常情况下, S°很小, S ≈ S′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活度积与溶度积 solubility product MA (l) M n+ + A n- 活度积常数 溶度积常数 沉淀重量法测定,过量沉淀剂,离子强度较大,用溶度积 计算;求溶解度(在纯水中),用活度积 计算。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溶度积与溶解度 MmAn(s) mM n+ + nA m- mS nS 平衡时浓度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条件溶度积 conditional solubility product MmAn(s) mM n+ + nA m- OH- L H+ 推导 由于副反应的影响,溶解度增大 例:计算CaF2 在pH = 3 溶液中的溶解度。 解: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 6.2.3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同离子效应 其他影响因素 质量作用定律 溶剂性质的影响 影响 影响条件溶度积 盐效应 沉淀粒度的影响 6.2.3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同离子效应 其他影响因素 质量作用定律 溶剂性质的影响 影响 ? 影响条件溶度积 盐效应 沉淀粒度的影响 酸效应 温度的影响 络合效应 综合效应例题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沉淀反应平衡后,如果向溶液中加入某种构晶离子,沉淀的溶解度 同离子效应 沉淀反应平衡后,如果向溶液中加入某种构晶离子,沉淀的溶解度 减小。 MmAn(s) mM n+ + nA m- mS + CM 平衡时浓度 nS MA (s)型沉淀分析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MA (s)型沉淀分析 MA (s) M n+ + A n- S + CM S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I i S 盐效应 在大量强电解质存在下,微溶化合物的溶解度 增大。 MA (s) M n+ + A n- 平衡时浓度 S S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酸效应 1)已知pH 例:计算pH = 3.00, CaC2O4 的溶解度 解: CaC2O4 = Ca 2+ + C2O42- H+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2)未知pH 影响酸度 H2O的离解 H2O = H+ + OH- 弱酸根的碱式离解 MA = M + A H2O HA + OH- 判断主导作用 以 S0 表示未有副反应的溶解度 MA MmAn 两种情况 S0 < 10-7, 水的离解控制酸度, pH = 7.00, 求 S0 > 10-7, A 的离解控制酸度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求Ag2S在水中的溶解度。 Ksp (Ag2S) = 10 –48.7 解 例题1 求Ag2S在水中的溶解度。 Ksp (Ag2S) = 10 –48.7 解 体系的pH由水的离解控制, pH = 7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计算MnS 在水中的溶解度。Ksp (MnS) = 10 –9.7 例题2 计算MnS 在水中的溶解度。Ksp (MnS) = 10 –9.7 解: 体系的pH由 S2- 的离解控制,已知 pKa1 =7.05, pKa2 = 12.92 MnS + H2O = Mn 2+ + HS - + OH - S S S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例如, AgI 在0.1 mol/L NH3 溶液中的溶解度。 络合效应 金属离子易水解生成羟基络合物 L是OH - 根据 pH 求 L是外加的络合剂 据络合剂浓度求 当 CL 较大,且微溶化合物的 S0 很小, [L] ≈ CL 例如, AgI 在0.1 mol/L NH3 溶液中的溶解度。 当 CL 较小,且微溶化合物的 S0 较大, [L] ≠CL 例如, pH 10时BaSO4 在0.01 mol/L EDTA溶液中的溶解度。 L是构晶离子本身 络合效应与同离子效应并存 M(OH)n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AgI 在0.1 mol/L NH3 溶液中的溶解度。Ksp (AgI) = 8.3×10 –17 例题1 解: AgI = Ag + + I - NH3 ∵C(NH3) 较大,且 AgI 的 S0 很小, ∴ [NH3] = C(NH3)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pH = 10.0 , BaSO4 在0.01 mol/L EDTA溶液中的溶解度。 例题2 Ksp (BaSO4 ) = 10 –9.97,lgK(BaY ) = 7.8 解: BaSO4 = Ba 2+ + SO4 2- pH = 10.0 时, Y H+ 解方程可求出S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L是构晶离子本身 MA = M + A A MA MA2 … CA 例如 例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例 pKsp = 11.7, S° = [AgSCN] =10 –7.0 mol/L, lg 2~lg 4 = 8.2, 9.5, 10.0 lgS lgC(SCN-) 络合效应区 1 2 [SCN-] = 10 –4.1 mol/L 同离子效应区 Smin =1.27×10 –7 mol/L Smin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 M(OH)n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M(OH)n = M + n OH - S = [M′] = [OH -] / n OH - 决定于影响pH值的主导因素 影响溶液pH的两种因素 1) H2O的离解为主 pH=7.0 TiO(OH)2 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同离子效应和络合效应共存 2) M(OH)n的溶解为主 [OH -] = n S0 逼近法求溶解度 据此求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Ksp (TiO(OH)2 ) = 10 –29, lgK(TiO(OH)) = 13.7 M(OH)n = M + n OH - OH - 1) H2O的离解为主 nS0 < 10-7, pH = 7.0, [OH -] = 10 -7 例:求TiO(OH)2 在纯水中的溶解度 Ksp (TiO(OH)2 ) = 10 –29, lgK(TiO(OH)) = 13.7 S = 10 –8.3 mol / L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2) M(OH)n的溶解为主 M(OH)n = M + n OH - OH - nS0 >10-7, [OH -] = n S0 据此求 又: [OH -] ′ = n S1 据此求 如此循环,直至误差小于所要求的准确度。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lgK(PbY) = 18.1, Ksp(PbC2O4) = 10-9.7, 例题 已知沉淀与溶解达到平衡后pH = 4.0, 溶液中总的草酸为0.1 mol/L, 未与Pb2+络合的EDTA的浓度为0.01 mol/L, 计算PbC2O4的溶解度。 lgK(PbY) = 18.1, Ksp(PbC2O4) = 10-9.7, pKa1 = 1.22, pKa2 = 4.19, pH = 4.0, lgY(H) = 8.6 解 PbC2O4 = Pb2+ + C2O42- 构晶离子的络合效应 Y H+ HC2O4 - H2C2O4 构晶离子的酸效应 H+ 构晶离子的同离子效应 S C(C2O42-) = 0.1 mol/L S = [Pb′] ≠ [(C2O42-) ′]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

温度 溶剂 颗粒大小 Microsolubility Macrosolubility 其它影响因素 一般无机盐沉淀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温度 溶剂 相似相溶的原则 颗粒大小 对同种沉淀而言,颗粒越小溶解度越大。 Microsolubility Macrosolubility Particle size ≈10-3mm Solubility Macro- and micro-solubility of a crystalline solid 2005-11 GXQ 分析化学 2005-2006学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