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臘、羅馬藝術特色 1
古希臘藝術 2
古希臘藝術 發展歷程 藝術風格 黑暗時期 (又稱荷馬時期) 幾何狀的線性紋、鳥獸紋和人行紋 殉葬陶瓶 古風時期 東方藝術風格影響 瓶畫繪畫:黑繪、紅繪 古典時期 白底彩繪技法 希臘化時期 裝飾性質的壁畫 3
古希臘藝術-黑暗時期 奠儀甕 線性紋、鳥獸紋和人行紋 色彩以紅、黑色為主,運用色彩深淺作對比 線性紋 人行紋 鳥獸紋 <第皮龍瓶> 線性紋 鳥獸紋 人行紋 http://en.wikipedia.org/wiki/File:Prothesis_Dipylon_Painter_Louvre_A517.jpg 4
古希臘藝術-古風時期 黑繪風格 紅底色陶器繪畫黑色的輪廓 西元前530年,被紅彩陶器取代 5
古希臘藝術-古風時期 紅繪風格 黑底色的陶器繪畫紅色的輪廓更能凸顯色彩,以及細節 主要產地: 阿提卡和義大利南部 http://zh.wikipedia.org/wiki/File:Eleusinian_hydria_Antikensammlung_Berlin_1984.46_n2.jpg 6
古希臘藝術-古典時期 白底彩繪橄欖油瓶 作品年代: 西元前440年 主要生產地: 阿提卡和義大利南部 < Woman, Terracotta Lekythos> 白底彩繪橄欖油瓶 作品年代: 西元前440年 主要生產地: 阿提卡和義大利南部 運用黑色勾勒線條,衣服使用淡淡的紅色,使身體輪廓若隱若現 http://www.flickr.com/photos/clairity/3234125012/ 7
古希臘藝術-希臘化時期 壁畫 現存於雅典 國立考古博物館 擺脫東方傳統的影響 寫實的色調,如:頭髮的黑色與身體的膚色 明顯的線條清楚描繪人物 現存於雅典 國立考古博物館 擺脫東方傳統的影響 寫實的色調,如:頭髮的黑色與身體的膚色 明顯的線條清楚描繪人物 <拳擊> http://www.flickr.com/photos/linda_uruchurtu/315161810/ 8
古羅馬藝術 右圖: 左圖:http://www.flickr.com/photos/tylerbell/4099753514/ 9
古羅馬藝術-繪畫 壁畫風格 表現手法 磚石結構式 不同顏色與品質的大理石表現不同色彩 彩色灰粉描繪石壁凸出部分 建築結構式 模擬羅馬戲劇舞台佈景 透視法 裝璜式 在圖框中作畫 以神話、田園風景和人物為主的壁畫 複雜式 用色較鮮明 光影技法產生色彩對比 10
古羅馬藝術-磚石結構式 彩色灰粉描繪 仿造各種不同顏色和不同質地的大理石、斑岩或者是條紋大理石浮雕 <龐貝城> http://www.flickr.com/photos/ladyous/7365117712/ 11
古羅馬藝術-建築結構式 義大利 作品年代: 西元前40~30年 透視法,造成三度空間的視覺效果 <希尼斯特別墅> http://www.flickr.com/photos/rosemania/2157662874/ 12
古羅馬藝術-裝璜式 視幻壁面裝飾 作品年代: 西元前80~60年 劃分牆面,在圖框中作畫 壁面以紅色為基底,突顯出人物衣服的色彩 http://www.flickr.com/photos/romecabs/5706354381/ 13
古羅馬藝術-複雜式 色彩鮮明 光影技法 人物穿著顏色多變,使畫面色彩豐富 <拉斐爾客房> http://www.fotopedia.com/items/flickr-3482120475 14
古埃及、希臘、羅馬之特色與差異 右圖:http://www.flickr.com/photos/cjtraveltips/5813267621/ 中圖:http://www.flickr.com/photos/archer10/2216602404/sizes/l/in/photostream/ 左圖:http://www.flickr.com/photos/archer10/2216683271/sizes/o/in/photostream/ 15
古埃及、希臘、羅馬之特色與差異 文明分類 特色 差異 埃及 男女膚色差異 主題多與宗教相關 色彩運用 繪製主題、目的 繪製地點 配色概念 黑繪 紅繪 白底彩繪技法 羅馬 透視法 用色鮮明 光影技法產生色彩對比 16
參考資料 民主教育網站 http://www.tfd.org.tw/idemocracy/s5-2.htm 台灣大學教學網 http://vr.theatre.ntu.edu.tw/hlee/course/th9_1000/index.html 大葉大學通識部落格 http://ge.dyu.edu.tw/981technological/981technological?paged=4 邵大箴 (2010)。《古代希臘羅馬美術》。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朗朗書房)。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