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I/O接口和总线 7.1 I/O接口 7.2 总线.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第1章第1章 PC/AT 系統 1 Chapter 1 Chapter 1 PC/AT 系統 001.
Advertisements

公务员面试备考指导 主讲 张小龙. 一、面试备考 一、面试培训与反培训 二、面试看什么资料 关于民族品质 我们的民族一路走来,这旅途之中从未有 过捷径或者妥协,这旅途也不适合胆怯之 人、或者爱安逸胜过爱工作之人、或者单 单追求名利之人。这条路是勇于承担风险 者之路,是实干家、创造者之路。
教员信息 姓 名:仲崇权 单 位: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 话: 办公室:创新院大厦720房间 :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
判断推理,必须学会这些 主讲老师:小胡胡 2016年3月25日20:00 YY频道:
第三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 学 科:物 理 主讲人:吴含章. 第三讲 匀变速直线运动 学 科:物 理 主讲人:吴含章.
输入输出程序设计 输入输出的基本概念 无条件方式输入输出 查询方式输入输出 中断方式输入输出.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城市 第5课 城市化过程和特点.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城市 第5课 城市化过程和特点.
微型计算机技术 教 学 指 导(七) 太原广播电视大学 郭建勇.
第10章 DOS功能调用与BIOS中断调用.
第十二章 DMA控制器 12.1 概述 A DMA控制器 A的应用.
半导体存储器 第四章 半导体存储器.
第5章 输入输出与接口技术.
第五章 总线 及其形成 本节课之前,大家学习了:
第七章 单片机存储器的扩展.
第五章 微处理器总线操作与时序 三、总线时序 一、 8086/8088引脚 二、最小模式和最大模式.
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 教师:范新民.
输入/输出及接口 输入/输出的传送方式 中断技术 80x86/Pentium中断系统 8259A可编程中断控制器 中断程序设计
第 6 章 I/O 接口和总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何克东.
第7章 常用数字接口电路.
9.1 可编程并行输入/输出接口芯片8255A 9.2 可编程计数器/定时器 可编程串行输入/输出接口芯片8251A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朱华贵 2015年11月26日.
數位邏輯的基礎.
第8章 AT89S52单片机外部 存储器的扩展 1.
第6章 DMA传输 6.1 DMA传输原理 6.2 DMA控制器8237A A的编程使用 欢迎辞.
第7章 并行接口 7.1 简单并行接口 7.2 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A 7.3 键盘接口 7.4 LED显示器接口.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第2章 8086系统结构 朱华贵 2015年09月17日.
第九章 计数器和定时器电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Intel 8253的控制字 第三节 Intel 8253的工作方式 第九章 计数器和定时器电路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Intel 8253的控制字 第三节 Intel 8253的工作方式 第四节 Intel 8253在IBM PC机上的应用.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朱华贵 2015年12月10日.
第六章 存贮器 6.1 存储器概述 6.2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6.3 只读存储器(ROM) 6.4 CPU与存储器的连接.
第 6 章 存储系统 6.1 概述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 存储器的分类 存储器的基本组成
第5章 存储系统.
输入输出与中断 主要内容 CPU与外设之间数据传送方式 中断技术 8086中断系统和中断处理.
第5章 输入输出与接口技术.
第八章 输入输出程序设计 总线 CPU MEM I/O接口 I/O设备.
第二部分 PC 微机异步通信适配器的分析和使用 一、PC中的UART 1.INS PC16450/PC16550
… 第一节 外设的定时方式与信息交换 一、外围设备的定时方式 CPU 1、速度极慢或简单的外围设备 2、慢速或中速的外围设备
第七章 MCS-51并行口的扩展 MCS51单片机内部有4个并行口,当内部并行口不够用时可以外扩并行口芯片。可外扩的并行口芯片很多,分成2类:不可编程的并行口芯片(74LS3734和74LS245)和可编程的并行口芯片(8255)。 7.1 不可编程并行口芯片的扩展 7.2 可编程并行口芯片的扩展.
微机原理及应用 主讲:郑海春.
第15章 串行通信及接口电路.
第一章 8086程序设计 第二章 MCS-51程序设计 第三章 微机基本系统的设计 第四章 存贮器与接口 第五章 并行接口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第9章 计时/计数接口.
第8章 PCH中的常规接口.
本 章 重 点 单片机的简单I/O扩展 8255A可编程并口芯片 8279可编程键盘/显示器接口芯片 单片机键盘接口技术
单片机原理 单 片 机 单片机接口技术 单片机应用技术.
第7章 微型机接口技术 可编程定时/计数器 可编程并行接口 串行接口与串行通信(概念) DMA控制器接口(不做要求) 模拟量输入/输出接口.
第5章 半导体存储器 存储器基本概念 随机存取存储器(RAM) 只读存储器(ROM) 存储器连接与扩充应用 微机系统的内存结构.
第二章 8086/8088系统结构 主要内容 8086/8088微处理器的内部结构 8086/8088 CPU 的引脚与功能
第3章 微型计算机输入输出接口 3.1 输入/输出接口 3.2 输入输出数据传输的控制方式 3.3 开关量输入输出接口 欢迎辞.
1.3 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第二章 模拟量输出通道 本章要点 1.模拟量输出通道的结构组成与模板通用性; 2.8位D/A转换器DAC0832的原理组成及其接口电路
第 12 章 8237A DMA控制器及其应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何克东.
第6章作业 3、 需要128块芯片 片内译码地址线:10条 片选择地址线:至少4条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朱华贵 2015年11月19日.
第五章:输入输出基本技术 主讲教师:范新民.
7.1.1 设备管理的功能(P95) 分配设备:按设备的不同类型和操作系统选用的算法分配。包括分配相应的通道、设备控制器以及对未分配到的任务或怍业进行排队等; 控制和实现真正的输入输出操作。包括通道程序控制、启动设备、及时响应及处理中断讯号等; 对输入输出缓冲区进行管理。例如逻辑名的管理,多个缓冲区的分时以及串并行操作,同类多个外部设备的均衡工作,避免“忙的忙”和“闲的闲”;
认识计算机系统.
第二章 8086微处理器. 第二章 8086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 8086微处理器的主要特性和内部结构 8086CPU的工作模式和引脚信号 8086的存储器管理 8086的总线操作和时序.
第九章 微处理器外部结构和总线操作时序.
第10章 可编程外围接口芯片8255A及其应用 10.1 概述 A的工作原理 A的应用举例.
可编程定时计数器.
第6章 存储器接口 6.1 存储器概述 6.2 半导体存储器 6.3 MCS-51单片机存储器扩展.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朱华贵 2015年12月17日.
第十章 直接存储器存取(DMA)控制.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80x86微处理器 西安邮电大学 计算机学院 范琳.
第二章 8086系统结构 /8086的存储器组织 的系统配置及引脚功能 CPU时序
第三章 半导体存储器及其接口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半导体存储器 第三节 半导体存储器与CPU接口 一、存储器的分类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西安邮电大学计算机学院 宁晓菊.
第8章 并行接口芯片 并行接口一般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8位I/O接口。各个口的工作方式可由程序分别确定或改变,使用灵活,便于和各种外部设备连接。因此,又称可编程的外部接口(PPI) 目前各主要微处理器厂商都有自己的PPI产品,但它们的功能基本类似.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7章 I/O接口和总线 7.1 I/O接口 7.2 总线

7.1 I/O接口 一、接口和接口技术 接口 指CPU、存储器、外设之间通过总线进行连接的电路部分, 是CPU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中转站。 实现双方高效、可靠地交换信息的一门技术, 是软件、硬件结合的体现,是微机应用的关键。

为什么要用接口电路? 外设是用来实现人机交互的一些机电设备。 外设处理信息的类型、速度、信号电平、通信方式与CPU不匹配, 不能直接挂在总线上,必须通过接口和系统相连。

两点说明: 1、CPU使用的信号是TTL电平,而外设大多是复杂的机电设备,往往不能用TTL电平驱动,一般都有自己的电源系统和信号电平。 2、I/O接口电路必须具有的基本功能是:输入有缓冲功能(避免多个外设引起总线竞争);输出有锁存功能(解决快速CUP和慢速外设之间的不协调问题)。 如下图所示

CPU 在总线结构的微机系统中, 任一时刻只能有一个设备利用总线进行数据传送, 输入设备的数据线应通过三态门与系统相连。 总线 输入设备1 EN1 EN2 输入设备2 当设备1与CPU进行数据传送时,设备2的数据信号应处于三态 当设备2与CPU进行数据传送时,设备1的数据信号应处于三态

. CPU 总线 输入设备1 输入设备2 输入设备3 多个输入设备连在总线上时, 只有进行数据传送设备的数据线处于工作状态, 而未进行数据传送设备的数据线应处于高阻态。 总线 CPU 输入设备1 EN1 EN2 输入设备2 输入设备3 EN3 .

总线 CPU 在总线结构的微机系统中, CPU送出的数据以广播的形式在数据线上传出。 输出设备1 输出设备2 输出设备3 输出设备4 1. 数据传送给哪个输出设备? 2. CPU要利用总线不停的传送数据, 总线上的数据变化快, 如何使慢速设备有足够的时间处理数据?

总线 CPU 输出设备利用锁存器接受CPU输出的数据。 锁存器1 输出设备1 CP1 锁存器2 输出设备2 CP2 锁存器3 输出设备3 1. 使某输出设备锁存器的控制端处于触发状态,数据通过该锁存器。 2. 当触发信号消失,数据锁存在锁存器中,外设侧数据不随总线侧数据的变化而变化, 使 慢速的外设有足够的时间处理数据。

CPU 地址总线 AB 输 I/O 输 存 I/O 出 接 入 储 接 设 设 器 口 口 备 备 数据总线 DB 控制总线 CB

二、简单的输入输出接口芯片 最常用的简单的输入输出接口芯片主要有缓冲器和锁存器 1、缓冲器74LS244 和 74LS245

功能表 单向三态驱动器74LS244 1G A3~0 Y3~0 0 0 0 0 1 1 1 0 高阻 1 1 高阻 1G 2G 0 0 0 0 1 1 1 0 高阻 1 1 高阻 2G A7~4 Y7~4 单向三态驱动器74LS244 A3~A0 Y3~Y0 1G 2G A7~A4 Y7~Y4 含两个4位三态驱动器

双向三态驱动器74LS245 功能表 G DIR 0 0 A Y 0 1 A Y G 1 0 高阻 DIR 1 1 高阻 A7~A0 Y7~Y0 A7~A0 功能表 G DIR 0 0 A Y 0 1 A Y 1 0 高阻 1 1 高阻

三态锁存器74LS373(具有三态和锁存功能的驱动器) 功能表 D0 Q0 D7 Q7 OE G OE G D Q 0 1 0 0 0 1 1 1 0 其它 × Q0(不变) 1 × × 高阻 OE 高阻(三态)控制 G 触发(锁存)控制 * 74LS273是不含三态门的8D锁存器

三、 输入/输出端口及其寻址方式 1 、 CPU与外部设备之间的接口信息 数据端口(双向) 状态端口(输入) 命令(控制)端口(输出) 数据信息是CPU和I/O设备交换的基本信息,通常是8位或16位。 状态信息反映了当前外设的工作状态,它是由外设通过接口送入CPU的。 控制信息是CPU通过接口送给外设的。CPU通过发送控制信息控制外设的工作。外设种类不同,控制信息也各不相同。

简单的外设接口

总结: 每一个I/O端口对应一个I/O地址,CPU由端口地址区分I/O端口,从硬件角度看,端口可以理解为寄存器。 在I/O操作中,主要有三类信息:数据信息、状态信息和控制信息,分别存放于相应的端口。 CPU对外设输入/输出的控制,是通过对接口电路中各I/O端口的读/写操作完成的。

2、 输入/输出端口的寻址方式 在微型计算机系统中,端口的编址通常有两种不同的方式,一是I/O端口与存储器单元统一编址;二是I/O端口独立编址。 1). I/O端口与存储器单元统一编址 该方式也称为存储器映像(Memory Mapped)I/O方式。 把每个I/O端口都当作一个存储器单元看待,I/O端口与存储器单元在同一个地址空间中进行统一编址。 常在整个地址空间中划分出一小块连续的地址分配给I/O端口。被分配给I/O端口的地址,存储器不能再使用。如下页图所示。

内存映射与I/O映射编址 (a) 统一编址;(b) 独立编址

统一编址方式的优点: 简化指令系统的设计,I/O控制信号与存储器的控制信号共用,给应用带来极大的方便。 访问存储器的指令种类多、寻址方式多样化。对I/O设备可以使用功能强大且像访问存储器那样的指令,带来了很大的灵活性。 统一编址方式的缺点: 外设占用了一部分内存地址空间,减少了内存可用的地址范围。 从指令上不易区分当前指令是对内存进行操作还是对外设进行操作。

2). I/O端口独立编址(I/O Mapped) I/O端口地址区域和存储器地址区域,分别各自独立编址。访问I/O端口使用专门的I/O指令,而访问内存则使用MOV等指令。 CPU在寻址内存和外设时,使用不同的控制信号来区分当前是对内存操作还是对I/O操作。如8086最小系统的M/IO信号。

单独编址的优点: I/O端口不占用存储器的地址空间,使用专门的I/O指令对端口进行访问,具有I/O指令短、执行速度快、译码简单。 单独编址的缺点: 专门的I/O指令功能相对较弱,一般只有传送功能,而没有运算功能。 Intel 80x86 CPU中,I/O端口和存储器是单独编址的,采用专用的输入/输出指令访问端口。

3). 输入/输出指令 1) 8086/8088采用的IN和OUT指令 I/O指令可以采用8位(单字节)或16位(双字节)地址两种寻址方式。用8位端口地址,则最多可以有256个端口(端口地址号从00H~FFH),并且是直接寻址(直接端口寻址)方式,指令格式如下: 输入: IN AX,Port ;从Port端口输入16位数据到AX IN AL,Port ;从Port端口输入8位数据到AL 输出: OUT Port,AX ;从AX输出16位数据到Port端口 OUT Port,AL ;从AL输出 8位数据到Port端口 * Port是一个单字节的8位地址。

用16位端口地址,则最多可以有64 K个端口(端口地址号从0000H~FFFFH),并且是间接寻址方式,即把端口地址放在DX寄存器内(间接端口寻址)。其指令格式如下: 输入: MOV DX,XXXXH ;16位地址 IN AX,DX ;16位传送 或 IN AL,DX ;8位传送 输出: MOV DX,XXXXH OUT DX,AX ;16位传送 或 OUT DX,AL ;8位传送 * XXXXH为两字节地址信息。

四、 CPU与外设间的数据传送方式 CPU与外设的工作速度不一致,如何使两者高效、可靠地进行数据传送,是本节讨论的问题。 1. 程序控制方式 (1) 无条件传送(同步传送方式) 无条件传送是一种最简单的输入/输出控制方法,一般用于控制CPU与低速(或不需查询工作状态)的 I/O接口之间的信息交换,例如,开关、扬声器。

实现方法: 特点: CPU不查询外设工作状态, 与外设速度的匹配通过在软件上延时完成, 在程序中直接用I/O指令,完成与外设的数据传送。 2. 软硬件十分简单。

例:简单输入端口,输入按键状态。

例:简单输出端口,控制LED显示器的点燃和熄灭。

实现方法: 特点: (2) 条件传送 (查询传送方式) 在与外设进行传送数据前,CPU先查询外设状态, 当外设准备好后,才执行I/O指令,实现数据传送。 特点: 1. CPU通过不断查询外设状态,实现与外设的速度匹配,能较好地协调外设与CPU之间的定时关系。 2. CPU需要不断查询标志位的状态,这将占用CPU较多的时间,工作效率低。

条件传送示意图

查询输入接口电路(组成) 输 入 装 置 地址 译码 IN AL, DATA_PORT 输 入 装 置 锁 存 器 D R Q 三态 缓冲 地址 译码 AB 数据端口 状态端口 D7 数据 选通 DB Ready RD M/ IO +5V IN AL, STATUS_PORT 工作原理

查询输入的编程 1、数据准备好,选通信号输出正跳变将数据锁存器 D触发器置1,作为Ready信号,D7=1。 2、查询状态信号,执行 IN AL,状态口; Ready(bit7) AL 3、若Ready=1,执行 IN AL,数据口;输入数据AL,D触发器复位,Ready=0 设状态口地址: STATUS_PORT 设数据口地址: DATA_PORT 查询式输入数据的程序段为: MOV BX,0 MOV CX,COUNT_1 READ_S1: IN AL, STATUS_PORT TEST AL,80H JZ READ_S1 IN AL, DATA_PORT MOV [BX],AL INC BX LOOP READ_S1 : 查询输入的编程

查询输出接口电路(组成) 输 出 装 置 工作原理 OUT DATA_PORT, AL 锁 存 器 Q D R 三态 缓冲 地址 译码 AB 数据端口 状态端口 D7 数据 启动 DB ACK Busy VCC M/IO RD WR IN AL, STATUS_PORT

查询输出的编程 1、上一数据处理结束,ACK的负跳变(恢复)使D触发器复“0” 输出装置,启动信号=0(恢复)缓冲器输出 Busy=0; 2、查询状态信号,执行 指令 IN AL,状态口; Busy(bit7) AL 3、若Busy =0,执行指令 OUT 数据口,AL; 输出数据AL  DB  锁存器 输出装置; D触发器置1,启动输出装置Busy=1,禁止输出 设状态口地址: STATUS_PORT 设数据口地址: DATA_PORT 查询式输出数据的程序段为: MOV CX,COUNT_2 READ_S2: IN AL, STATUS_PORT TEST AL,80H JNZ READ_S2 MOV AL,xxH OUT DATA_PORT,AL LOOP READ_S2 :

2. 中断控制方式 查询方式的缺点除了占用CPU较多的工作时间外,还难以满足实时控制系统对I/O工作的要求。 查询方式中,CPU处于主动地位,而外设接口处于消极被查询的被动地位。 实时系统中,多个外设要求CPU为它服务是随机的,且希望CPU以最快的速度响应其请求。 因此要求系统中的外设,具有主动申请CPU为其服务的权利。 * 提出中断控制方式

中断控制实现方法: 1. 当外设准备好,向CPU发出中断请求;

中断方式下 CPU执行程序流程 外 设 中断服务程序 发申请 发申请 中断服务程序

中断传送方式的特点: CPU和外设大部分时间处在并行工作状态,只在CPU响应外设的中断申请后,进入数据传送的过程。

3. 直接存储器存取(DMA)控制方式 采用中断方式传送数据,仍需要CPU执行程序才能完成。 *中断服务程序需要有保护现场和恢复现场的操作 *I/O操作都是通过CPU来进行的。 对于一些高速外设,如高速磁盘控制器,中断方式往往满足不了它们的需要。 为此,提出了数据在I/O接口与存储器之间的传送,不经CPU的干预,而是在专用硬件电路的控制下直接传送。这种方法称为直接存储器存取(Direct Memory Access,缩写为DMA)。 此时,数据传送速度仅受存储器的存取速度和外部设备传输特性的限制。

实现方法: * 专用DMA控制器(DMAC)接口电路如Intel公司的8257、8237等。 2. 当外设需传送数据时,通过 DMAC向CPU发出总线请求信号HOLD,申请占用总线 ; 3. CPU发出总线响应信号 HLDA ,释放总线; 4. DMAC接管总线,控制外设、内存之间直接数据传送。 * 注意:AEN信号

DMA 传送方式过程 CPU DMAC 内存 外设 总线 响应 请求

1. 外设和内存之间,直接进行数据传送,不通过CPU。 DMA传送方式的特点: 1. 外设和内存之间,直接进行数据传送,不通过CPU。 2. 进入DMA方式时不必保护CPU的现场。 3.传送数据方式由硬件代替软件,因而提高了数据传送的速度,缩短了数据传送的响应时间,传送效率高。适用于在内存与高速外设、或两个高速外设之间进行大批量数据传送。 4. 电路结构复杂,硬件开销较大,提高了系统的成本。因此,只要CPU来得及处理的数据传送,就不必采用DMA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