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植物生理 植物细胞生理基础 同工酶. 学习目标 Click to add title in here Click to add title n here  掌握同工酶的概念。  了解同工酶的意义。
Advertisements

3-1 食物中的養分與能量 趣味科學實驗:膨糖的製作 3-2 酵素 重要性 可改變代謝作用反應進行的快慢 成分 蛋白質 影響因素
第24章 生物氧化—— 电子传递和氧化磷酸化作用
第二章 生物氧化 (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 第一节 氧化还原电势 第二节 生物氧化概述 第三节 电子传递链(呼吸链) 第四节 氧化磷酸化
第七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ATP与其它高能化合物 氧化磷酸化.
第六章 线粒体.

ATP与生物能源.
氧 化 磷 酸 化.
第九章 糖 代 谢 (Carbohydrate metabolism).
生物電化學短講 生物體能量 呼吸作用 生物電子傳遞系 糖與醣 葡萄糖 糖解作用 檸檬酸循環(TCA cycle) 電子傳遞鏈 傳導概論
本文件不代表官方立場,且作者已盡力確保資料的 準確性,惟任何未經授權擅自使用本資料所造成的損害,作者不負賠償責任。
第28-29章、脂代谢 28.1 脂肪细胞是哺乳动物脂肪的主要贮存处 28.2 脂肪酸氧化的主要方式是-氧化
生物氧化.
糖代谢中的其它途径.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第七节 维生素与辅因子.
氧化还原体系 ——供氢体与递氢体 化学专业2010级化学三班王金 学号
第 六 章 脂 类 代 谢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三酯酰甘油的中间代谢 第三节 类脂代谢 第四节 血 脂.
第七章 蛋白质的酶促降解和氨基酸代谢.
第二篇 发酵机制 发酵机制:微生物通过其代谢活动,利用基质(底物)合成人们所需要的代谢产物的内在规律 积累的产物 微生物菌体 酶 厌气发酵:
第九章 生物氧化 ---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
第 八 章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
肝 性 脑 病.
第六章 生物氧化与氧化磷酸化 萧蓓蕾.
第五章 糖代谢 Metabolism of Glucose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与调节 新陈代谢: 生物体进行的所有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的总和。 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包括:
第二篇 植物体内物质与能量的转变 第四章 植物的呼吸作用.
The Others Oxidative Enzyme Systems without ATP Producing
生 物 氧 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第六章 生物氧化.
第五章 生物氧化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电子传递链 第三节 氧化磷酸化.
微生物的代谢.
Chapter 4. Biological Oxidation
第七章 新陈代谢和生物氧化 第一节 新陈代谢 第二节 氧化磷酸化.
第八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生 物 氧 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第23章 糖异生和其他代谢路径 由非糖物质转变为葡萄糖或糖原的过程称为糖异生(gluconeogenesis)。
Chapter 4. Biological Oxidation
第四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三、 氧化磷酸化 代谢物脱H经呼吸链传给O2 生成H2O 的同时释放能量,使ADP磷酸化生成ATP的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
生 物 氧 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15 柠檬酸循环.
Introduction of Bioenergetics 生物能学介绍
4.3.2 需传递链的生物氧化体系 由多个酶进行催化 底物脱下来的电子和氢需经过一系列的传递体传递给氧 含黄素脱氢酶和细胞色素氧化酶
第五章 糖代谢 Metabolism of saccharide 第五章糖类分解代谢和第七章糖的生物合成.
第六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 张 健.
第三节 微生物的耗能代谢(生物固氮) 一、固氮微生物 二、固氮酶 三、影响固氮作用的主要因素.
Biological oxidationa
Escherichia coli to decompose polluted water and sludge
二、呼吸链 electron transfer chain ,ETC,respiratory chain
第4章 生物能学与生物氧化 (bioenergetic and Biological Oxidation)
CHAPTER 7 MITOCHONDRION AND PEROXISOM.
第6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主讲老师:王玉.
ATP SLYTYZJAM.
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
基于高中生物学理性思维培养的实践性课例开发
过程自发变化的判据 能否用下列判据来判断? DU≤0 或 DH≤0 DS≥0.
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第一节 细胞膜的结构和物质转运功能 第二节 细胞的信号转导 第三节 细胞的电活动 第四节 肌细胞的收缩.
改变生活的生物技术教学实践 自制葡萄酒与酵母菌形态观察 第二组 组员:陈安书 董思瑶 裘佳妮 田 泳 王 凯 叶 琳.
超越自然还是带来毁灭 “人造生命”令全世界不安
四、胞液中NADH的氧化 1. -磷酸甘油穿梭作用: 存在脑和骨骼中.
有关“ATP结构” 的会考复习.
光合作用的过程 主讲:尹冬静.
第三章 第五节 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的过程 定海一中 黄 敏.
生 物 氧 化 电子传递链 生物技术学院--生化教研室--陈颖.
Tel: 环境微生物学 侯森 暨南大学环境学院 Tel:
第 六 章 生 物 氧 化 概 述 第一节 生成ATP的氧化体系 第二节 其他氧化体系.
Chapter 6 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第十章 生物氧化 (biological oxidation) 华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钟欢欢 20052503509

biological oxidation 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 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

生物氧化的基本概念 生物氧化的概念 (广义)有机物在生物细胞里氧化分解为CO2 和H2O,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叫生物氧化。 直接脱羧 氧化脱羧(脱羧过程中伴随着氧化(脱氢)反应 要生成H2O,所以要 ②脱氢-NADH+H+ FADH2 ③呼吸链电子传递 使电子传给O2生成H2O ④ADP磷酸化ATP (狭义)生物氧化:包括①、 ② 、③、④

标准自由能变化与平衡系数 1878年,Josiah Willard Gibbs提出关于自由能的公式。△G为在恒压和恒温下发生变化的体系的自由能的变化。反应的自由能变化(△G)是反应能否自发进行的重要标准。 △G<0,反应才能自发进行; △G=0,体系处于平衡,不能发生净变化; △G>0,反应不能自发进行,需要输入自由能以推动这样的反应。

偶联化学反应标准自由能变化的可加和性及意义 由共同的中间产物偶联起来的反应中,原来不能自发进行的反应能被热力学上的优势反应推动而变为可自发进行的反应.

高能生物分子 高能化合物 高能磷酸化合物

高能化合物(high-energy 或energy-richcompound) 在生化反应中,某些化合物发生水解(或基团的转移反应)可以释放出大量的自由能来,ΔG0′一定是负值。 Δ G0′>5000cal/mol(20.92kJ/mol),这样一类化合物就称为高能化合物。 含磷酸基团的这类化合物叫高能磷酸化合物。 (High-energy phosphate compound)

高能化合物 About ATP ATP的作用 ①在生命活动中,直接用来做功( 化学功、渗透功-物质跨膜的转移, 主动运输中需ATP、机械功) ②作为能量转换中的中间载体(桥梁)

其它高能化合物 GTP CTP UTP

生物体内高能磷酸化合物ATP的生成主要由三种方式: 氧化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 光合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 底物水平磷酸化指ATP的形成直接与一个代谢中间物(PEP)上的磷酸基团转移相偶联的作用。 特点:ATP的形成直接与中间代谢物进行的反应相偶联;在有O2或无O2条件下均可发生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 与电子传递相偶联的磷酸化过程 需氧 原核生物的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在质膜上进行,而真核的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生物体电子传递的方式与电子载体 电子传递的几种方式 电子载体 NAD+ NADP+ FAD FMN CoQ 铁硫蛋白 细胞色素类

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及其组成 在生物氧化中,代谢脱下的H,经过一系列按一定顺序的氢-电子传递体系传给分子氧,这一系列的氢-电子传递体系叫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port chain)

呼吸链(respiratory chain)组成 NADH-Q还原酶 琥珀酸脱氢酶(琥珀酸-CoQ还原酶) 细胞色素(cytochrome,Cyt)bc1复合物 细胞色素c氧化酶

电子传递抑制剂 能够阻断呼吸链中某一部位电子传递的物质称电子传递抑制剂。 a) 鱼藤酮(rotenone) 作用:阻断电子由NADH向CoQ的传递。 鱼藤酮是一种极毒的植物物质,常用作 重要的杀虫剂 b)  抗霉素A(antimycinA) 作用:抑制电子从细胞色素b到细胞色素C1传 递的作用。 c)  氰化物、叠氮化物、一氧化碳 作用:有阻断电子由Cytaa3传至氧的作用。

氧化磷酸化作用 是与电子传递过程偶联的磷酸化过程。即伴随电 子从底物到O2的传递,ADP被磷酸化生成ATP的酶促过程,这种氧化与磷酸化相偶联的作用称为氧化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的作用机制 三个假说: 化学偶联假说 Chemical coupling hypothesis 构象偶联假说 Conformational coupling hypothesis 化学渗透学说 Chemiosmotic hypothesis

ATP合成酶复合体 F1 :可溶性组分,含有分解和ATP的亚基。 是合成ATP的部位。 F0 :与膜结合的脂溶性组分,含有组成质 子通道的亚基。是H+通道。

What is the P/O Ratio? How many ATP made per electron pair through the chain? e- transport chain yields 10 H+ pumped out per electron pair from NADH to oxygen 4 H+ flow back into matrix per ATP to cytosol 10/4 = 2.5 for electrons entering as NADH For electrons entering as succinate (FADH2), about 6 H+ pumped per electron pair to oxygen 6/4 = 1.5 for electrons entering as succinate

氧化磷酸化的解偶联和抑制 解偶联剂(Uncouplers) 2,4-二硝基苯酚(2,4dinitrophenol,DNP) 氧化磷酸化抑制剂(inhibitors) 寡霉素(oligomycin)

线粒体外NADH的氧化 (1)3-磷酸甘油穿梭系统(肌肉细胞) (2)苹果酸穿梭系统(肝细胞)

线粒体外NADH的氧化磷酸化 (1)甘油磷酸穿梭(The glycerol phosphate shuttle)

(2)苹果酸一天冬氨酸穿梭(The malate – aspartate shutt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