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屋街頭支援計劃」 成效研究: 理念、實踐 及 反思

Slides:



Advertisements
Similar presentations
3 受訪者對於本校畢業生各項就業力表現的滿意程度 4 受訪者認為本校畢業生哪些就業力具有優勢.
Advertisements

協康會 於 1963 年成立 為有特殊需要的兒童提供適切早期訓練, 並為這些兒童的家庭提供支援服務 屬下有 26 個服務單位,為逾 1,600 名 兒童及逾 1,800 個家庭提供服務.
20 簡易概率 (增潤) 學習範疇:數據處理 (D) 學習單位:6D-E1 簡易概率.
统 计 学 (第三版) 2008 作者 贾俊平 统计学.
因素分析方法的整合 ---- 结构效度的一种计算方法.
Basic concepts of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突破機構-青少年纖體與身心健康研究 新聞發布會
詹婉華 台北縣新店市中正國民小學 呂玉琴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學教育學系
第二章 因素分析 陳順宇 教授 成功大學統計系.
行銷研究 單元二 行銷研究的程序.
應用統計學 授課大綱 – 暑期班 By: Dr. Tsung-Nan Tsai.
SEM實務性的應用- 中介與干擾效果的驗證
數 據 分 析 林煜家 魏韶寬 陳思羽 邱振源.
多變量分析 Multivariant Analysis
如何透過學校課程培養小學生 的批判思考能力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多元化科學教學策略工作坊 吳木嘉 小學校本課程發展組.
第十三章 調查研究.
第四章 测试效度及其 验证方法(一)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邓 杰 教授.
106 年度緬甸服務學習 家長說明會 建中鄧書華秘書、成淵黃素微主任. 源起 ~ 書華的緬甸經驗 書華、素微的分享 我們共同的期待是 …… 1. 帶領孩子看世界 2. 拓展不同視野 3. 培養領袖情懷.
圓玄學院妙法寺內明陳呂重德紀念中學 高中課程簡介會 資訊及通訊科技.
保良局余李慕芬紀念學校.
北區區議會贊助 二零零一年六月七日 北區中 、小學校長會 突破機構
1.問卷調查研究設計簡介 2.問卷資料分析~項目分析與信效度檢驗 3.問卷資料分析~因素分析 4.因果關係分析~結構方程模式分析
桃園縣品格實踐學校實施計畫現況之研究-學校行政人員觀點
結構方程模式 結構方程模式由測量模型(measurement model)及結構模型(structural model)所組成。
項目分析與探索式因素分析 李茂能, 2007,成大 Fred Li, 2007.
第12章 因素分析  本章的學習主題  1. 因素分析的主要概念及目的 2. 主成份分析與一般因素分析之差異 3. 因素分析轉軸的概念
REGRESSION FOR ORDINAL OUTCOMES 「順序尺度依變項」的迴歸模型
創意讀書會 iSTEM 科技教育試行計劃 宣道會陳朱素華紀念中學 2017/01.
衛生署公佈台灣地區約有5000人是屬單腳肢體殘障。已知台灣地區約有2,300萬人口。求台灣地區人民的平均腳數?
楊志強 博士 多變量分析在測驗暨量表編製之應用 楊志強 博士
崑山科技大學 不動產經營系 四年制大學部 實務專題 期中簡報
Database Systems 主講人:陳建源 研究室 :法401
以 WebQuest 模版整合教材 促進學生主動學習
促進學習的評估 如何運用「網上學與教支援」 促進學與教 柯志明 教育基建分部 基本能力評估/數學.
家長教育 之 電子學習.
第四章 测试效度及其 验证方法(一)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邓 杰 教授.
威爾斯親王醫院 住院病人意見調查 2018年7月16日- 8月10日 7號床.
受欢迎的课堂具有什么特征 课堂观察研究 问卷调查研究
大數據與我 4A 陳駿榜.
今日香港 生活素質 探究議題 「雙非」兒童問題.
創意管理 一. 組織設計與創意 1.各種組織設計對創意之影響 3hrs 2.團隊的建立(成員組合考量) 3hrs 3.團隊的溝通 3hrs
香港快樂指數 2007 何濼生教授 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
大學校院教職員對休閒運動參與動機與行為之研究-以淡水地區為例
突破機構 青少年使用ICQ 行為調查.
Development of the Sales Locus of Control Scale
中三高中物理選科.
報告人: 吳以雯 指導教授:任維廉教授 報告日期:2011/05/25
哪些人是管理者? 管理者? 指和一群人工作,並藉由協調他人來完成工作,以便達成組織目標的人
有關於股票報酬及匯率變化對台灣醫療產業市場收益的分析
教師入職啟導計劃 為學校提供的相關支援服務
【學校圖書館的組織】©版權所有 如要使用請聯絡作者熊銘洽談
電子期刊使用統計 CONCERT 2002 meeting November 13-14, 2002 羅宙康 Springer-Verlag
第 7 章 主要商業功能.
聖匠小學 小四 全方位學習與自我概念 自我樂中尋.
居住的房屋不夠穩固、耐用 無法獲取清潔水源 住屋支出比例過高 欠缺衞生設施 沒有足夠居住空間 土地居住權未獲保障.
Venue: Romblon & Mindoro
黃影雯副教授講授 E_Mail Address:
機綠. 在這綠色老屋 碰撞出更多 人與人相遇的機 率 綠.
威爾斯親王醫院 住院病人意見調查 2017年7月17日- 8月11日 7號床.
妙法寺陳呂重德紀念中學 高中課程簡介會 資訊及通訊科技.
Introduc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upport Services for Secondary Schools 中學校本課程發展支援服務簡介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econdary)
仁濟醫院靚次伯紀念中學 花式跳繩學會 宗旨 學會成立及歷史 參與計劃 花式跳繩隊 跳繩練習 花式示範 聯誼活動 校內比賽 校外比賽 教學資料
由Facebook看SNS的現況與未來發展趨勢
超我服務 Service Above Self
行動學習課程設計 經驗分享 林雅雯 Nov. 27, 2013.
Chapter 4 Multi-Threads (多執行緒).
THE MISSION COVENANT CHURCH
調查研究法.
Presentation transcript:

「新公屋街頭支援計劃」 成效研究: 理念、實踐 及 反思 「新公屋街頭支援計劃」 成效研究: 理念、實踐 及 反思 梁詠欣, Peggy LEUNG (賽馬會「安鄰達里」社區網絡計劃主任) 朱漢榮 , Dennis CHU (研究及倡導幹事)

服務計劃坐落的社區

新屋邨居民普遍面對的挑戰 新區伴隨就業機會、醫療配套、社區設施、街市及交通設施嚴重不足引發多項適應困難; 公屋住戶多為弱勢家庭,包括:租住劏房多年的貧窮家庭、獨居長者、單親家庭、新來港家庭成員、少數族裔及復康人士等,面對舊社交網絡的瓦解,求助無門; 只依賴周邊社服機構支援,服務明顯難以完備

傳統社會服務模式 於新公共屋邨所面對的挑戰 實際處境:先搬入、後配套 問題:服務真空 回應策略:  我們不做,誰做?  一起開荒,一同營造  仿效業界先鋒,重用「離散」策略,以板車隊的形式將青年服務重返社區 服務信念 弱勢家庭只要有適時適切的支援,就不再弱勢; 匱乏的兒童,只要「視野」被栽培,自可突破匱乏; 人人皆是「社區聯絡人」,是獨特的資產,是他人的後盾; 關係建立於日常 – 我們走進街坊的日常,也讓街坊進入彼此的日常,讓「共同」成為我們的身份; 社區最大的資本,街坊最大的承托,建基於社區的互助關係及歸屬感

服務目標 協助儼如「開荒牛」家庭,突破新邨荒蕪環境的限制; 支援弱勢家庭因搬遷而遇上的多樣挑戰; 協助建立社區互助支援網絡; 發掘潛藏的社區資本,加強街坊的可用資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促進街坊參與社區事務,加強對社區的歸屬感和凝聚力

「板車隊」介入工作模型 居民的潛在改變 社區歸屬感 社區凝聚力 回饋社區的行動 (如成為義工、關心屋邨的人和事、… 等等,一起營造社區) 介入工作範疇 街頭工作 街站、街頭遊樂團、街頭功輔班 支援網絡建立 社區資訊 (學校、街巿、交通、預防騙案…) 組織支援網絡 (活用科技 Whats’app group、定期舉辦樓座糖水/甜品) 愛心大使網絡 跨界別及跨社會福利機構合作 提升社區資本 才能交換日、安達臣週日巿集、社區導覽活動 (石礦場、行山隊) … 等 社區姨姨計劃、中心託管服務 居民的潛在改變 社區歸屬感 社區凝聚力 回饋社區的行動 (如成為義工、關心屋邨的人和事、… 等等,一起營造社區)

轉變 應用社區資源(角度): 街坊鄰里的投入 地區領袖的參與 社工作為引發點 回饋社區的行動 社區歸屬感 介入手法(範疇): 1. 確立環境安全; 2. 關注及支援兒童的學習事 宜; 3. 認識所住社區;及 4. 建立優質的社區支援 應用社區資源(角度): 街坊鄰里的投入 地區領袖的參與 社工作為引發點

介入模式 … 是否有效?

藉計劃檢討以探究答案 新屋邨居民在服務中是否獲得切實的幫助?服務能否達到預期的目標? 服務介入後,居民於對社區的主觀感覺有什麼轉變? 服務計劃如何促進居民建立社區的歸屬感與凝聚力?數據結果可否說明服務模式及相關效用?研究結果對服務計劃帶來什麼啟示? 不同的社區伙伴 (即如服務計劃的企業義工、社區義工、學校校長及老師、區議員、… 等) 如何評鑑服務計劃?彼此如何繼續合作,共建社區?

檢討方法 混合檢討研究 量性評量 質性訪談 回塑形式(Retrospective Approach) 評量 初搬來(假定為前測)與 現在(假定為後測)的情況 透過曾經使用服務的邨民,以問卷形式收集目標變項數據 最終有效而可配對問卷:98 份 觀察及比較數據所用的分析策略: 以探索性因素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EFA),探索自設問卷的內在構念數目及聚合狀況; 題目內在一致性(Internal Consistencies, Cronbach’s α); 成對樣本 t-檢定(Pair-sample t-test)及 統計量 (Effect Size, Cohen’s d); 變項相關性分析(Pearson’s Correlation); 層次迴歸分析(Hierarchical Regression Analysis) 質性訪談 邀約持份者進行訪談 青少年:2 位 家長:4 位 企業義工/社區義工:5 位 地區人士/地區合作伙伴:10 位 (當中包括:校長、老師、物業管理公司代表、社區幹事、同邨的其他非政府機構的同工、社會福利署觀塘區福利辦事處專員及房署代表) 應用主題分析法(Thematic Analysis)以結聚資料主題

量性問卷設計 問卷設計 以學者 Cheung & Lau (2001) 所研發的「多範疇多角度兒童自我概念量表」(Multi-Perspective-Multi-Domain Self-Concept Inventory, MMSI),為量表的構思及設計基礎; 不同的題目組合,反映「範疇」(Perspectives)及「角度」(Domains)的狀況; 針對計劃的介入手法(範疇)及 應用社區資源(角度),擬定量表題目 Cheung, P.C., & Lau, S. (2001). A multi-perspective multi-domain model of self concept: Structure and sources of self-concept knowledge.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4(1), 1-21. DOI: 10.1111/1467-839X.00072

MMSI 的驗證性 因素結構模型 Cheung, P.C., & Lau, S. (2001). A multi-perspective multi-domain model of self concept: Structure and sources of self-concept knowledge. Asian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4(1), 1-21. DOI: 10.1111/1467-839X.00072

支援計劃的概念模型 營造社區的行動 社區歸屬感 應用社會資源(角度)方面 介入手法(範疇)方面 確立安全環境 關注及支援兒童的 學習事宜 關注及支援兒童的 學習事宜 認識所住社區 建立優質的社區支援 街坊鄰里的投入 地區領袖的參與 社會工作者作為引發點 應用社會資源(角度)方面 介入手法(範疇)方面

量性檢討研究的假設 介入工作有效提升街坊的變項評分; 街坊的 社區歸屬感 變項評分顯著提升; 街坊的 營造社區的行動 變項評分顯著增加; 介入手法(範疇) 確立環境安全 關注及支援兒童的學習事宜 認識所住地區 建立優質的社區支援 應用社區資源(角度) 街坊鄰里的投入 地區領袖的參與 社會工作者作為引發點 街坊的 社區歸屬感 變項評分顯著提升; 街坊的 營造社區的行動 變項評分顯著增加; 社區歸屬感、營造社區的行動變項、與介入手法的範疇變項及角度變項,呈現顯著的正相關關係; 範疇及角度的變項狀況,能有效解釋家長於社區歸屬感的變異

量表例子 -1 確立環境安全(範疇) 7條題目組成 家長需為每題給予 1分-5分 的評量 例子: 「社工提供的遊樂服務可協助建立一個安全的遊玩環境。」 「我的子女有可信賴的社工或義工與他們一同遊玩。」 家長需為每題給予 1分-5分 的評量 「1=非常不同意」至「5=非常同意」; 範疇的綜合平均分愈高,代表家長愈確立新屋邨對子女來說為一個安全的環境

量表例子 - 2 建立優質的社區支援(範疇) 5條題目組成 家長需為每題給予 1分-5分 的評量 例子: 「在這個新社區上我能夠找到願意聽我傾訴的人。」 「我會與鄰里街坊一起,關心其他住在這裡而有特別需要的家庭。」 家長需為每題給予 1分-5分 的評量 「1=非常不同意」至「5=非常同意」; 範疇的綜合平均分愈高,代表家長愈同意社區上有優質的支援

量表例子 - 3 社會工作者作為引發點(角度) 5條題目組成 家長需為每題給予 1分-5分 的評量 例子: 「社工提供的遊樂服務可協助建立一個安全的遊玩環境。」 「社工能給予合適的資訊以助解決生活困難。」 家長需為每題給予 1分-5分 的評量 「1=非常不同意」至「5=非常同意」; 角度的綜合平均分愈高,代表家長愈同意社會工作者作為引發點,給予支援

量表例子 - 4 地區領袖的參與(角度) 4條題目組成 家長需為每題給予 1分-5分 的評量 例子: 「我對我所住的,或鄰近社區內的中學及小學,有一定程度的認識。」 「我能夠在社區活動上認識了不同的社區人士(如:學校、社區團體、企業義工等),連結起來互相支援。」 家長需為每題給予 1分-5分 的評量 「1=非常不同意」至「5=非常同意」; 角度的綜合平均分愈高,表代家長愈同意地區領袖的參與,給予支援

量表例子 - 5 社區歸屬感 5條題目組成 家長需為每題給予 1分-5分 的評量 綜合平均分愈高,代表家長對社區有愈高的歸屬感 例子: 「如果要我重新選一次,我樂於居住在這個新社區。」 「我認為這個新社區擁有濃濃的「人情味」。」 家長需為每題給予 1分-5分 的評量 「1=非常不同意」至「5=非常同意」; 綜合平均分愈高,代表家長對社區有愈高的歸屬感

量表例子 - 6 營造社區的行動 5條題目組成 家長需為每題給予 1分-5分 的評量 綜合平均分愈高,即家長愈願意投入參與營造社區的行動 例子: 「我嘗試聯絡鄰里街坊一起關心新社區上所發生的事。」 「我嘗試參與這個社區上的義工服務。」 家長需為每題給予 1分-5分 的評量 「1=非常不同意」至「5=非常同意」; 綜合平均分愈高,即家長愈願意投入參與營造社區的行動

量性檢討參加者背景資料 有效的配對問卷:98份

量性分析結果 - 1 探索性因素分析(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EFA) 以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方法抽取因子 以 Varimax 方法假定因子的轉動方式 因子數量:4 個 共計 82.88% 的變異 標準 研究對象 Kaiser-Meyer-Olkin Measure of Sampling Adequacy (KMO) KMO > .5 .92 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 , (χ2-sig) p<.05 p<.001

量性分析結果 - 2 量表題號內在一致性結果(Internal Consistencies, Cronbach’s α) 綜合變項 前測 後測 確立環境安全 .94 .92 關注及支援兒童的學習事宜 .95 .91 認識所住社區 .89 建立優質的社區支援 社會工作者作為引發點 .88 .82 地區領袖的參與 .84 街坊鄰里的投入 .93 社區歸屬感 .96 營造社區的行動 .97

量性分析結果 - 3 成對樣本 t- 檢定 (Pair-sample t-test) (n=98) 前測 後測 統計量(Cohen’s d)    統計量(Cohen’s d)  改變(%) M (sd) t-值 確立安全環境 2.93 (1.02) 4.33 (.73) -10.85*** -1.10 47.78% 關注及支援兒童的學習事宜 2.51 (1.23) 4.13 (.93) -11.03*** -1.12 64.54% 認識所住社區 2.43 (1.14) 4.29 (.68) -14.04*** -1.46 76.54% 建立優質的社區支援 2.53 (1.14) 4.27 (.77) -12.50*** -1.28 68.77% 社會工作者作為引發點 2.80 (1.07) 4.37 (.68) -11.61*** -1.19 56.07% 地區領袖的參與 2.59 (1.12) 4.31 (.74) -12.52*** -1.30 66.41% 街坊鄰里的投入 2.54 (1.06) 4.24 (.73) -13.39*** -1.38 66.93% 社區歸屬感 2.74 (1.19) 4.31 (.77) -11.66*** -1.22 57.30% 營造社區的行動 2.59 (1.24) 4.31 (.72) -12.13*** -1.26 ***p<.001

Journal article Effect Size Calculator: https://www.uccs.edu/lbecker/index.html; http://www.cognitiveflexibility.org/effectsize/ Journal article Cohen, J. (1988). 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 (2nd ed.). Hillsdale, NJ: Lawrence Earlbaum Associates.

量性分析結果 - 4 前測 後測 統計量(Cohen’s d) 改變(%) M (sd) t-值 一般家庭 (n=64) 確立安全環境    統計量(Cohen’s d)  改變(%) M (sd) t-值  一般家庭 (n=64) 確立安全環境 3.02 (.99) 4.29 (.70) -8.08*** -1.03 42.05% 關注及支援兒童的學習事宜 2.58 (1.21) 4.09 (.88) -8.57*** -1.10 58.53% 認識所住社區 2.56 (1.15) 4.28 (.64) -10.64*** -1.39 67.19% 得到優質的社區支援 2.63 (1.17) 4.26 (.71) -9.23*** -1.19 61.98% 社會工作者作為引發點 2.92 (1.05) 4.34 (.62) -8.83*** -1.13 48.63% 地區領袖的參與 2.72 (1.14) 4.29 (.69) -9.11*** -1.17 57.72% 街坊鄰里的投入 2.62 (1.05) 4.21 (.68) -10.13*** -1.25 60.69% 社區歸屬感 2.73 (1.28) 4.23 (.71) -8.65*** 54.95% 營造社區的行動 2.97 (1.22) 4.40 (.71) -8.15*** -1.07 48.15% 弱勢家庭a (n=32) 2.74 (1.09) 4.41 (.80) -7.00*** -1.26 60.95% 2.45 (1.27) 4.19 (1.04) -6.46*** -1.15 71.02% 2.22 (1.10) 4.30 (.77) -8.71*** -1.56 93.69% 2.38 (1.08) 4.28 (.90) -8.09*** -1.45 79.83% 2.61 (1.11) 4.41 (.81) -7.08*** 68.97% 2.39 (1.09) 4.31 (.87) -8.39*** -1.49 80.33% 2.43 (1.08) 4.29 (.85) -8.29*** -1.47 76.54% 2.37 (1.13) 4.43 (.74) -8.59*** -1.55 86.92% 2.32 (1.01) 4.11 (.86) -8.93*** -1.58 77.16% ***p<.001 註a:弱勢家庭總計為32個,包括24個單親家庭、1個長者家庭及7個新來港人士/家庭

量性分析結果 - 5 變項相關性分析結果 (Pearson Correlation, r) 社區歸屬感 營造社區的行動 -- .77***   社區歸屬感 營造社區的行動 -- .77*** 確立安全環境 .66*** .64*** 關注及支援兒童的學習事宜 .68*** 認識所住社區 .71*** .83*** 建立優質的社區支援 .89*** 社會工作者作為引發點 .76*** .73*** 地區領袖的參與 .78*** .86*** 街坊鄰里的投入 .85*** ***p<.001

模型驗證 1 - 介入手法(範疇)方面 解釋社區歸屬感的變異 Model 1 Model 2 Model 3 Standardized β   Standardized β 關注及支援兒童的學習事宜 .31** .18 .07 認識所住社區 .48*** .12 .10 建立優質的社區支援 -- .53*** 確立安全環境 .23* F-value 55.22*** 48.25*** 39.61*** Adjusted R2 52.8% 59.4% 61.4% △R2 6.6% 2.0% *p<.05; **p<.01; ***p<.001

模型驗證 2–應用社區資源(角度)方面 解釋社區歸屬感的變異 Model 1 Model 2 Model 3 Standardized β   Standardized β 街坊鄰里的投入 .76*** .24 .14 地區領袖的參與 -- .54** .33 社會工作者作為引發點 .37** F-value 128.04*** 71.93*** 55.59*** Adjusted R2 56.7% 59.4% 62.8% △R2 2.7% 3.4% **p<.01; ***p<.001

解釋建立優質的社區支援的變異 Model 1 Model 2 Standardized β 關注及支援兒童的學習事宜 .73***   Standardized β 關注及支援兒童的學習事宜 .73*** .24*** 認識所住社區 -- .68*** F-value 109.49*** 146.14*** Adjusted R2 52.8% 75.0% △R2 22.2% 解釋地區領袖的參與的變異 Standardized β 街坊鄰里的投入 .95*** F-value 828.87*** Adjusted R2 89.5% 解釋營造社區的行動的變異 Standardized β 社區歸屬感 .76*** F-value 129.34*** Adjusted R2 57.0% ***p<.001

支援計劃的成效模型 營造社區的行動 社區歸屬感 應用社會資源(角度)方面 介入手法(範疇)方面 確立安全環境 街坊鄰里的投入 建立優質的社區支援 街坊鄰里的投入 .76*** .23* .95*** 地區領袖的參與 .48*** .58*** .37** .68*** .24*** 社會工作者作為引發點 關注及支援兒童的學習事宜 認識所住社區 應用社會資源(角度)方面 介入手法(範疇)方面 F(3,94)=55.59***, R2=62.8% F(4,93)=39.61***, R2=61.4% *p<.05**; p<.01; ***p<.001

量性檢討研究的假設 介入工作有效提升街坊的變項評分; 介入手法(範疇) 應用社區資源(角度) 街坊的 社區歸屬感 變項評分顯著提升 √ ; 確立環境安全 √ 關注及支援兒童的學習事宜 √ 認識所住社區 √ 建立優質的社區支援 √ 應用社區資源(角度) 街坊鄰里的投入 √ 地區領袖的參與 √ 社會工作者作為引發點 √ 街坊的 社區歸屬感 變項評分顯著提升 √ ; 街坊的 營造社區的行動 變項評分顯著增加 √ ; 社區歸屬感、營造社區的行動變項、與介入手法的範疇變項及角度變項,呈現顯著的正相關關係 √; 範疇及角度的變項狀況,能有效解釋家長於社區歸屬感的變異 √ 社區安全環境的延伸:遊玩安全設施的配套與考量、對人與物提升信任度 中介變項的出現: 優質社區支援:建立社區歸屬感的重要基礎; 社會工作者作為引發點:以吸納及組織不同的社區資源、在地區上與不同的地區領袖協作(校長老師、社區及企業義工、區議員、屋邨管業處、傳媒、同邨的其NGO同工等)

是次量性檢討的限制 是次支援計劃檢討方式:回塑形式(Retrospective Approach) 並未建立控制組,沒法作更客觀的有效對比 非隨機抽樣取納樣本; 所收集的量性數據多為與服務計劃仍能接觸的一群社區區民 未能有效收集與服務計劃「較離身」或「較少接解」的社區區民的數據作變化的比較 估計多為對服務計劃有「好感」; 回饋意見有較大機會為偏向正面(Positive Bias),故數據詮釋更需小心 並未建立控制組,沒法作更客觀的有效對比 只能演譯有較高度參與支援計劃的居民的 前測-後測 的自我變化 量表的設計只依從研究員的經驗而設定,並初步依從探索性因素分析(EFA)及 內在一致性(Cronbach’s α)的結果 建議:以驗證性因素分析(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 CFA),進一步確立量表的因素結構,確立量表的效度(Construct Validity);或 使用已驗證的量表(Validated scale),來提高構念的量度(Construct’s measurement)的有效性 是次檢討只為初探 建議:取樣的方法、質素及數目應進一步提高; 並以結構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SEM )的分析法,進一步驗證各個潛在變項(Latent variables)的因果關係,以更穩妥的數據去 確立 及 延伸 有效服務模式

質性研究方法 同工主要向參與計劃的不同持份者,進行訪談 我們共訪問了 21 人,包括 4 位家長; 2 位青少年; 5 位企業義工/社區義工;及 10 位地區人士/地區合作伙伴(當中包括:校長、老師、物業管理公司代表、社區幹事、同邨的其他非政府機構的同工、社會福利署觀塘區福利辦事處專員及房署代表)

質性訪談研究結果(1):早期介入對新公屋居民的重要性 受訪者表示,本計劃對新入伙居民提供早期介入,有助他們適應新社區及建立人際網絡 「你地嘅服務由預派至取鎖匙提供各種早期介入服務,對我地可更快適應新環境提供左便捷。我參與過親子活動、轉校諮詢日、社區活動。通過呢D活動令我好快適應新社區嘅生活,同加強左鄰舍關係。」(受訪者3:服務使用者-家長、社區義工) 「最困難係環境適應、學校、功課問題最困難・・・識多左新朋友,大家互相交流互相支援,全賴有呢個服務嘅出現。能夠參與當中真係好開心,可讓自己認識到不同種類嘅人及其想法,對社會認識更多・・・對我好有幫助,情緒支援上最有效。」(受訪者6:服務使用者-家長、社區義工) 「因為新邨入伙,安達於6、9、12(月)做入伙,喺管理公司角度,睇到居民擔心,有社工幫助居民掌握更多資訊,可加快融入社區。」(受訪者12:物業管理公司代表) 此外,全賴地區持份者大力支持本計劃的早期介入工作,有效協助新入伙居民獲得學習方面的支援 「本校嘅校園小老師每星期四日,由兩位老師帶領,分成兩個小隊,放學後前往安達邨,協助進行街頭功輔活動。從過往一年嘅服務中,實在不難發現受眾無論喺學業成績上、對社區歸屬感上,有明顯嘅提升同改善。」(受訪者16:地區持份者-老師) 「流動教室、轉校諮詢日最能幫到新入伙街坊。另外,可讓學校嘅學生貢獻自己嘅力量,社區建設初期,人力係最重要嘅,學校嘅人力最實在。」(受訪者15:地區持份者-校長)

質性訪談研究結果(2):計劃能提升社區歸屬感 多位受訪者表示,本計劃能促進新社區睦鄰關係,建立人際網絡及對社區的歸屬感 「我亦可借此服務得到參與了一些親子活動或社區活動。透過活動認識左一D街坊,對整個新社區可以建立一種互助互愛嘅精神,從而成為左一股凝聚力。」(受訪者3:服務使用者-家長、社區義工) 「活動能回應新入伙市民嘅需要,如:入伙資訊、學業、社交、康樂、親子關係。能建立平台吸引唔同嘅街坊聚集,彼此認識同交流,當中社工能發掘居民能力,引導佢地服務自己嘅社區,如:探訪長者、交換廣場表演、功輔班義工,以提升居民歸屬感。」(受訪者14:同邨其他非政府機構社工) 「呢種街頭支援服務,體現左昔日鄰里互相幫助嘅睦鄰精神。鄰舍之間互相支援、彼此信任係對整個社區來說,最彌足珍貴嘅。」(受訪者16:地區持分者-老師) 「我覺得上述活動能協助新來居民適應新社區同建立良好鄰里關係。大家可以互相幫助,支援轉變中遇到各樣挑戰, 如新環境、 學校、裝修等。 同時我親身體驗佢地喺活動中慢慢地建立屬於佢地嘅社區及支援網絡, 從少少嘅幫助買餸、 睇仔呢D事,慢慢變做社區活動去香港各處地方,體驗香港並凝造一個實實在在屬於佢地嘅社區。」(受訪者11:社區義工)

質性訪談研究結果(3):計劃能提升社區資本 本計劃主要目的為推動居民融入社區,並推廣社區內不同背景人士的互相認識和合作,以達致社區和諧。當同工詢問受訪者們有甚麼因素促使他們繼續支持本計劃時,大部份的受訪者均提及到,希望透過自己的參力量及影響力,提升社區中的互助精神。從街坊、社區義工及企業義工等的投入,反映出本計劃有效提升社區資本。 「因為想增加社區中互愛互助的情況。」(受訪者1:服務使用者-中六學生、社區義工) 「做義工,學習與人相處,對適應新社區及認識街坊有幫助。」(受訪者2:服務使用者-中一學生、社區義工) 「我參與左預早介入嘅一部份(協助社工做街站),到而家個街坊見親我都好多謝我,可想而知有幾重要。」(受訪者6:服務使用者-家長、社區義工) 「我係週末義工隊召集人,積極發揮個人影響力,帶領身邊親戚朋友了解社區嘅需要。我地義工隊而家有約五十位義工,來自唔同界別,當中亦有朋友不斷有朋友學生黎體驗義工服務。我地嘅玩具站、行山隊陪伴佢地熟悉新社區。」(受訪者10:社區義工) 「參加社區導覽日後,合作多個活動。社工嘅力量讓我看到效果,新山區需要支援同鼓勵,呢班社工嘅出現正好貼近需要。社工喺營造正面欣賞、人人有力可幫嘅層面做得好好,社區營造最重要係咩?係人,只要有人嘅元素出現,先可以有其他嘅事發生。」(受訪者20:企業義工)

反思 現有新公屋發展模式 短暫的支援工作 邨民先行搬入、再隨後發展及建設社區設施 有期限的支援工作撥款,不利深耕細作的營造社區工程 建議對策/倡議: 唯有重用「離散」策略,注入新穎及合宜的創新工作(Novel & Appropriate; Sternberg & Lubart, 1999)以回應新社區區民需要 設立由專職社工負責的新屋邨支援隊 短暫的支援工作 有期限的支援工作撥款,不利深耕細作的營造社區工程 支援工作的撥款延伸至 5-6 年,並應用及早介入的手法盡早疏解社區危機; 以利長期及進深的地區工作與個案跟進,從而建立深厚的社區資本 Sternberg, R.J., & Lubart, T.I. (1999). The concept of creativity: Prospects and paradigms. In R.J. Sternberg (Ed.), Handbook of Creativity, pp.3-16.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反思 社工作為引發點 社區資源的組織者 建議策略/倡議 既是個案的跟進者; 更是善用自身及地區資源的組織者,與不同的地區領袖互相合作以產生協同效應,促使居民對社區建立歸屬感,承托投入社區營造的行動(義工服務、共學、社區及政策關注及討論 及 表達/發聲/充權行動 … 等等)

隨後的倡議行動事件簿 參與「監察屋邨福利規劃聯盟」 舉辦「新屋邨居民交流會」 與居民一同出席立法會公聽會 與邵家臻議員 約見勞工及褔利局局長羅致光 約見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蘇偉文 約見勞工及福利局副秘書長鄭健

謝謝